《秋声赋》导学案(学生版)教学文稿
《秋声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秋声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秋声赋》教案教学设计1《秋声赋》教案教学设计导言:陶渊明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其作品凝聚了他深刻的思想和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秋声赋》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篇赋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人们的活动以及自然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深情与魅力。
本篇文章旨在研究该教学设计的目标、方法、过程和评估,以期为教师授课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秋声赋》的文化背景和背景知识,包括陶渊明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2. 理解和分析《秋声赋》的基本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使用图表、表格或其他形式表达《秋声赋》文中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
4. 发现文本中的任务,将任务与人生相关联。
5. 掌握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提出有关课程的问题,编制指导性问题并解答。
6. 提高写作能力,包括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方法:1. 讲座和课堂讨论:教师将出示关于《秋声赋》的信息,并与学生讨论其中的故事,人物和主题。
2.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创造性地解决不同的任务,并汇报给全班。
学生将被鼓励合作和互相帮助。
3. 多媒体和互联网:学生将使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来查看丰富的文化信息,并应用于文学分析。
4. 写作:学生将通过写作练习来展现他们对课程的理解。
教师将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反馈。
三、进程:第一周:1. 为学生分配阅读任务,并确定阅读时间。
2. 班级讨论陶渊明的人生,了解他的思想和作品特点。
第二周:1. 导入《秋声赋》主题,并指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和文化元素。
2. 学生分组讨论所选主题,并收集相关信息。
第三周:1. 了解修辞学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合作阅读并分析《秋声赋》,以了解词汇和语言技巧的运用。
第四周:1. 学生编写文章,并与教师和同学分享。
2. 了解批判性思考的概念,例如,如何提出问题并推断结论。
3. 指导学生根据他们的文章拟定问题并解答问题。
第五周:1. 学生汇报组的主题:尝试使用更多的语言技巧和吸引人的多媒体资源来完成展示。
秋声赋 导学案
《秋声赋》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当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夜、悚然、砰湃、明河、惨淡、清明、栗冽,方、以等等。
2.通过诵读,鉴赏作者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的,学习将无形的事物写得有形有色、具体可感的手法。
3.探究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学习方法:1.运用诵读法,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2.运用讨论法,探究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困,读书刻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后以右正言(谏官)充任知制诰(主管给皇帝起草诏令)。
由于上疏为先后被排挤出朝的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名臣分辩,被贬为滁州太守。
后又知扬州、颍州,再回朝廷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
晚年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高官,死后追赠太子太师,谥文忠。
欧阳修继承唐代韩愈“文以载道”的精神,发扬唐代古文运动传统,被公认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史传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尤以散文对后世影响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文体知识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为主,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
著名的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
三、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
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
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
20174秋声赋学案学生版.doc
《秋声赋》学案高二语文教研组一、学习目标1。
学习作者多种手法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的方法。
2。
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二、课前预习1.走进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继承唐代韩愈“文以载道”的精神,发扬唐代古文运动传统,被公认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史传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秋声赋》作于嘉祐四年(1059),欧阳修时年53岁,这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
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
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
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
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3.复习学过的有关于秋天的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4。
文言知识整理(1)通假字忽奔腾而砰湃( )有动于中( )(2)古今异义如赴敌之兵.(兵,)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天 )金铁..皆鸣(金铁)(3)词类活用欧阳子方夜.读书()春生秋实.( )(4)文言句式胡为而来哉?(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三、课内探究1.探究一:通过研读文本,理解作者多种手法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的方法.①读课文第一段, “初淅沥以萧飒”至“但闻人马之行声".这几句话向来为人称道,把一个无形的秋声写的惟妙惟肖。
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秋声赋教案格式
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秋声赋教案格式标题:高二语文下学期秋声赋教案教案格式如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秋声赋》,使学生了解秋天的景色和氛围,并能运用表达技巧写作一篇秋天的赋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情感的陶冶。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秋天的景色和氛围的描写,修辞手法的运用。
2. 难点: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对秋天的印象,让他们用一两句话来形容秋天的景色和感觉。
2. 学习(35分钟)(1)学生阅读《秋声赋》,老师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揭示文章表达的情感。
(2)分小组,让学生讨论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3)老师讲解秋天景色的描写以及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分析其效果。
3. 实践(35分钟)(1)要求学生以《秋声赋》为蓝本,自己写一篇关于秋天的赋文。
(2)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同桌评议和班级评选。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在学生发表完作品之后,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并向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课后拓展:让学生阅读其他描写秋天的文学作品,比较不同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四、教学要求1. 学生要理解《秋声赋》的主题和情感,能够分析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其效果。
2. 学生要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写出一篇生动、富有情感的秋天赋文。
3. 学生要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讨,在班级内发表自己的作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五、教学资源1. 《秋声赋》文本材料。
2. 阅读秋天的文学作品的相关材料。
3. 学生自己准备的纸笔和书本。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能够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文章和自己的作品。
2. 作品评估:根据同桌和班级评议的结果,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评选出一些优秀作品。
《秋声赋》的教案范文
《秋声赋》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内容和主旨。
(3)分析并欣赏《秋声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通过分析《秋声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秋声赋》的文言文内容和主旨。
2. 《秋声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秋声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学生对《秋声赋》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1. 教师准备《秋声赋》的文本和相关的解读资料。
2. 学生准备《秋声赋》的文本和相关的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引入秋天的景象和氛围,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感悟。
(2)教师简要介绍《秋声赋》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并理解文意。
(2)学生找出《秋声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3. 合作学习:(1)学生小组讨论《秋声赋》的主旨和修辞手法。
(2)学生小组共同分析并欣赏《秋声赋》中的表达技巧。
4. 探究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秋声赋》中的意象和情感。
(2)学生通过写作和讨论,表达自己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并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朗读和背诵的表现、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写作和讨论的质量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了解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对文言文阅读和解读能力的掌握程度。
《秋声赋》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秋声赋》教案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秋声赋》。
2.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秋天的景象。
3. 能够理解并实践文中的修辞技巧。
4.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2. 欣赏并实践课文中的修辞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2. 实践课文中的修辞技巧。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分析与讨论(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课文中的描写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欣赏与实践(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让学生欣赏并实践文中的修辞技巧。
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段关于秋天的文字。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并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技巧。
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修辞技巧的应用是否有所提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秋声赋》。
2.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技巧。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学生的作文来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修辞技巧的应用。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2. 案例分析: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让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秋声赋》的教案范文
《秋声赋》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秋声赋》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会通过分析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领略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分析并欣赏《秋声赋》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通过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秋声赋》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美好印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秋声赋》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共享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1)学生结合文本,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进行拓展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3. 收集其他描写秋天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读后感: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感悟和表达能力方面的进步。
4. 比较阅读:评价学生在拓展学习中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和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情感教学: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学,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秋声赋》导学案
秋声赋导学案一、背景介绍《秋声赋》是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所作的一篇赋文。
它以秋季生活与秋季景色为主线,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在的生活画卷,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珍品。
本篇赋文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二、文章内容《秋声赋》的文章内容十分丰富多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描绘秋季景色文章开头便运用丰富的语言描绘了秋季的景色,如“天地秋色,旷然无际,包罗万象,不可名状”,“白露未晞,草木倏然寒”,“峰峦叠嶂,岳陵峥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秋季多姿多彩的景色。
(二)游赏诸山萧统在文章中通过对多座山峦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他的游山经历,作者在小山上品尝茶汤、喝露,从而体验到了山林间的宁静和美好。
这一部分表现了山林生态之美与文人独特的人生态度。
(三)颂扬人生美好在文章中作者不仅描绘了秋季的景色,也表达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对于自然环境、人生态度和生活艺术的追求,萧统强调“谁与共余真情,清夜信步,眼界欣荣”,表现出包容、乐观、向往、豁达的生活态度,赋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无穷活力。
三、意义与启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总是不断地在忙碌、奔波、追求更高效率,而过多的功利性思维已让我们陷入迷茫和压抑。
《秋声赋》的作者,以清秀的文字向现代人传递出了寻求宁静、选择简单、追求自在的生活态度,让读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理解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尝试去享受一个人的时间、品味一个人的思绪,去认识和欣赏大自然的万千风景以及文物古迹之美,是《秋声赋》为我们带来的两部分精神价值。
独自旅游,完全沉浸于自然环境之中,也是一种寻求内心的安宁和缓解压力的方法。
四、结语《秋声赋》通过对秋季景色、游山经历以及生活态度的描绘,并赋予了这些经历对于人们生活的启示和指引。
爱好文学的你,不妨从这篇经典的文学赋文中,寻找自己生活中的乐趣和灵感,体验其中的意境和生活智慧。
《秋声赋》教案范文
一、教案简介《秋声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散文,描绘了秋天自然景物的变化,以及人们对秋天的不同感受。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特点,欣赏作者优美的文笔,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的背景。
2.能够熟读并理解《秋声赋》的文意。
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秋天的技巧。
4.通过分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和感受秋天的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秋声赋》的主要内容。
2.欣赏作者优美的文笔和独特的写作手法。
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作者写作手法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秋声赋》的意境和写作技巧。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并讨论作者在文中的精彩描写。
4.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秋天景象的感知和体验。
五、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4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介绍,阅读《秋声赋》(1课时)第二课时:分析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讨论作者的写作手法(1课时)第三课时:分组讨论和汇报,欣赏并分析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1课时)第四课时:总结与拓展,学生分享对秋天的感悟和发现,进行作文练习(1课时)六、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出《秋声赋》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秋声赋》,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和词义,对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合作探究】(2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2.每组挑选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课堂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2.教师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欣赏并理解其美妙。
【练习巩固】(10分钟)1.学生翻译并背诵文章中的精彩片段。
《秋声赋》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秋声赋》教学设计2.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3.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欧阳修及其创作背景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分析《秋声赋》的艺术特色领会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4.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翻译文学常识讲解文本分析与讨论作文练习:以秋天为题材创作一篇短文二、教学过程设计1. 第一课时a.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营造秋天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b. 课文朗读与翻译(1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辅导生字词。
学生自主翻译课文,教师检查并讲解难点。
c. 文学常识讲解(15分钟)介绍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d. 课内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批改并讲解。
e.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第二课时a. 复习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b. 文本分析与讨论(20分钟)分析《秋声赋》的结构、手法和艺术特色。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c. 作文练习(15分钟)布置作文题目:“秋天的思考”。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d.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提醒学生课后完成作文,并预习下一课。
三、教学评价设计1.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阅读推荐文章。
2. 作文评价:评价学生在作文中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表现。
四、教学资源准备1. 课文朗读音频2. 相关图片和音乐素材3.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4. 推荐阅读文章五、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秋声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六、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高一语文必修四导学案《秋声赋》
四、对比阅读(D级)
品读柳永的《蝶恋花》(见《创新课堂》89页“诗海拾贝”),与本词进行比较。
【课堂作业】
背诵全词,加深体会词人的感情。
槛菊愁烟()明月不谙()彩笺()尺素()
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的情感。(B级)
三、品读诗歌,合作探究(C级)
1、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
2、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
3、下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
【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3.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
学习笔记栏
【学习重、难点】
把握词人的感情,词人奇特的想象和典故在词中的表现力。
【学习方法】
见《虞美人》导学案
【知识衔接】
1、时代背景2、作者介绍(见《创新课堂》)3、文体知识-婉约词
婉约派: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学习过程】
一、夯实基础(A级)
1、完成《创新课堂》“基础梳理”部分。
2、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二、研习第二段
(1)注意下面词语的意思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气慄冽,砭人肌骨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商,伤也
(2)翻译下面句子
a.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
《秋声赋》导学案
《秋声赋》导教案秋声赋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中间重要的实词、虚词。
夜、悚然、砰湃、明河、暗淡:清明、栗冽,方、以等等。
2、掌握本文骈散联合、铺陈衬着的写作特色以及起承转合的行文方式。
3、理解作者由无形的秋声而引起的人生叹息。
一导入课文一年四时中,春季是美的,春色绚烂,明丽感人;夏季也是美的,热忱豪放,令人耐人回味。
那么,秋季呢?更是令人难忘的。
在中国的诗句中,颂赞秋的文字特其他多。
我们一同往返想一下,有哪些诗句是描绘秋的。
比方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泊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再比方马致远的《秋思》“”,自然还远不只这些大家一同看屏幕,这些都是描绘秋的佳句,大家一同来读一读,相同是描绘秋季的,却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特色,谈论一下,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左侧的诗句描绘的秋季的哪些情景:枫叶、排云直上蓝天的鹤,这些光景充满了生计和活力,右侧的诗句描绘的秋季光景凋落,一片冷清的情景。
相同是写秋季的,却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美,那么,宋朝文坛领袖欧阳修又是如何来写秋季的呢?二自由朗诵课文下边我们先重新至尾把文章朗诵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同时思虑一下,文章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绘秋季的三研读课文1-2 小节生一同回答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绘秋季的 1— 2 第一自然段是描绘的什么?秋声生齐读这一段 (串讲第一自然段)找找看,在这一段中哪些词是描绘秋声的?谁给我解说一下“如赴敌之兵”这些词写出了秋声的什么特色?(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用哪些方法来写出秋声的这些特色的?明确:比喻本体是秋声,喻体是假如说第一段是写的秋之声,那么第二段写的又是什么呢?谈论一下,如何来归纳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先串讲这一自然段)这一段从表达方法上看可分为两部分。
分哪两部分?从“秋之为状 ---余烈”是描绘,后边是谈论从字面上看第一部分是写秋之状,如何来写秋之状的呢?色容气意中学语文在线这四个字里面又表现了一个如何的过程?秋之意是什么?风采由形到神的过程读到这里,我们能够理解为这是在写秋之状,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我们先来翻译一下可见作者写秋之状,实际上是为了写秋声的由来,写出了秋声什么样的特色?悲下边把“其因此摧败”一句翻译一下注意“气”应当怎么理解 ---- 肃杀古代杀人犯处斩,多数放在秋季,称之为秋后处斩。
秋声赋导学案2课时.doc
初步体验,高效预习(第一课时)8、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
务,致力,从事。
9、资:财务,钱财。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预习案】【秋声赋】欧阳修【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共两课时)1、 使用朗读法、勾画圈点法、批注法等研读的学习方法进行预习,在充分预习、熟读课文 的基础上,然后认真研读导学案,把自己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小组研讨。
2、 归纳方法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常规任务。
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五个方面归纳,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学习目标】1、 了解作者及赋的基本常识,疏通文句,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文 言文阅读能力2、 通过反复诵读,认识作者对自然事物的独特的审美感悟,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
3、 体味文章所所蕴涵的情感,即作者由无形的秋声而引发人生的无限感慨。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得绘形绘色的艺术技巧,理解秋的意境。
【学习难点】领悟本文由无形的秋声而引发的无限感慨,辩证地认识作者的出的人生哲理的意义。
10、 教以书字一一用这个办法来教他写字。
以:用……办法。
书:写。
11、 或因而抄录一一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
或:有时。
因:借:……机会。
请根据这篇小短文的主要内容,给它拟一个标题(不超过八个字):启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学习:知识链接•秀出风采】【知人论世•走近作者】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3),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 史学家。
字,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号,晚又号 (吾家藏 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秋声赋》导学案(学生版)精编版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自编作业《秋声赋》导学案一、目标导航1.掌握并梳理“金”“疾”“而”“其”“及”“之”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能够深入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感慨之情。
3.学习文章用各种手法,尤其是巧用比喻,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写作手法。
并能运用比喻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二、知识导引1.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
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主要作品有《醉翁亭记》《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秋声赋》。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集》。
2.探寻背景《秋声赋》写于作者53岁时。
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
又因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造化无情感伤于怀,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
所以他对秋天这一季节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形式上注重铺陈、排比、对偶、夸张,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当今一些作家在散文题目中冠以“赋”的,如杨朔的《茶花赋》、峻青的《秋色赋》已与这种“赋”的文体无关,而是表示“赞”的意思。
3.秋天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声赋》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秋声赋》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要字词的含义。
(3)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秋声赋》的意境和寓意。
(2)学会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感受秋天的美。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要字词的含义。
2. 教学难点:(1)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2)学会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秋天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特点。
(2)简介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体会作者对秋天景象的描绘。
(2)学生自学生字词,查字典理解含义,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讲解《秋声赋》中的重要字词含义。
(2)示范朗读,分析《秋声赋》的节奏和韵律。
5. 练习与反馈(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展示,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 总结《秋声赋》中的意境和寓意,写一篇短文。
3.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秋天的文学作品,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熟读背诵、短文写作和阅读分享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秋声赋》说课稿范文
本文以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秋声赋》为例,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课文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梳理,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份科学、规范的说课稿范文,帮助他们更好地教授相关课程。
一、课文分析本课程选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秋声赋》,全文共计七十余句,分为四个部分。
课文描写了秋季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变化,通过对秋季的音乐之声和喜感之源进行深入的探讨,表现出了诗人的感性思考和关注,充分展现出了其反叛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秋季的自然景象,熟悉诗歌写作的规律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文学鉴赏的水平。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领悟并欣赏诗歌中所蕴含的美学和人文精神,感受诗歌对人类生命和自然的关爱。
三、教学方法1. 教师主导法:在课程整体进度的掌控下,教师通过引导、解读和点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指导和辅助,帮助其准确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和分享思考,培养其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3. 体验式教学法:通过情境还原、角色扮演和情感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更生动地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美学。
四、教学步骤1. 教师导入:通过展示秋季的自然景象和诗歌的影像资源,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并激发其表达和思考的热情。
2. 教师讲解: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注释,加深学生对语言和文化背景的理解,提高其语文鉴赏水平。
3. 学生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课文意义和表达,分析和归纳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思考方式,完成课堂任务。
4. 情感体验:通过音乐、影像和情境还原等方式,帮助学生化触觉为情感,切身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美学。
5. 师生合作总结:通过师生的共同总结和展示,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意义的理解和记忆。
五、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需要突出以下内容:1. 课程主题:《秋声赋》2. 课文结构与内容分析3. 课文表现形式和思考方式4. 重点词汇和语言注释5. 课程目标和学习任务6. 师生合作总结和反思以上是一份基于小学语文《秋声赋》的说课稿范文,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份科学、规范的教学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教授相关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声赋》导学案(学
生版)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自编作业
《秋声赋》导学案
一、目标导航
1.掌握并梳理“金”“疾”“而”“其”“及”“之”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能够深入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感慨之情。
3.学习文章用各种手法,尤其是巧用比喻,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写作手法。
并能运用比喻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二、知识导引
1.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
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主要作品有《醉翁亭记》《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秋声赋》。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集》。
2.探寻背景
《秋声赋》写于作者53岁时。
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
又因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造化无情感伤于怀,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
所以他对秋天这一季节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形式上注重铺陈、排比、对偶、夸张,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当今一些作家在散文题目中冠以“赋”的,如杨朔的《茶花赋》、峻青的《秋色赋》已与这种“赋”的文体无关,而是表示“赞”的意思。
3.秋天诗句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唐·刘禹锡《秋词》)
三、基础导练
1.识字注音
悚.()然淅沥
..()鏦.鏦铮.铮()..()萧飒.()砰湃
噫嘻
..()烟霏.()栗冽.()砭.人肌骨()寂寥.()呼号.()绿缛.()渥.然()槁.木()黟.然()戕.贼()唧.唧()
(1)春生秋实()(2)砭人肌骨()(3)欧阳子方夜读书()(4)百忧感其心()(5)万事劳其形()(6)四无人声()5.特殊句式
(1)夫秋,刑官也()(2)胡为而来哉()(3)有动于中()(4)草拂之而色变()四、文本导读
(一)疏通积累第1段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下列字词意思。
悚然——淅沥以萧飒——砰湃——鏦鏦铮铮——衔枚疾走——皎洁——明河
1.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什么景物?怎样描绘的?这样写表达好处是什么?
(二)疏通积累第2段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下列字词意思。
精品文档
噫嘻悲哉——胡为而来哉——秋之为状——烟霏云敛——天高日晶——栗冽——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草拂之而色变——摧败零落——余烈——刑官——于时为阴——兵象——于行为金——义气——以肃杀而为心——春生秋实——故其在乐——商声——夷则——律
2.第二自然段在描写秋声之外,还写了些什么?这与写秋声有怎样的联系?
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争荣——念谁为之戕贼——莫对——助予之叹息
4.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从聆听秋声中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5.文中两次写“童子”、文末写“虫声”有何妙处?
6.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说的:“这是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的郁闷心情。
”另一种认为:“同以往的许多‘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无失意的惆怅,又无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
”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我要提问:
六、提升导训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悚.然(sǒnɡ)萧飒.(fēnɡ)淅沥
..(xī lì)
B.栗冽
..(lìn liè)吹拂.(fú)肃.杀(sù)
C.杀戮.(lù)戕.贼(qiānɡ)黟.然(mò)
D.飘泊.(bó)丘墟.(xū)渥.然(wò)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礼上往来秋高气爽皎洁零落
B.豁然开朗秋毫无犯惨淡烟霏
C.挺而走险卓有成效寂寥葱茏
D.丰富多彩贻笑大方凄切针贬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精品文档
A.①悚然而听之.②乃其一气之.余烈
B.①此秋声也.②故其为声也.
C.①其.色惨淡②其.气栗冽
D.①常以肃杀而为.心②夷则为.七月之律
4.判断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译:这秋声,为了什么而来呢?
B.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译: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力量,只是秋气的一点余力罢了。
C.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译:商,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就会令人悲伤;夷,就是“戮”的意思,万物过了繁盛期,就会走向衰败。
D.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黔然黑者为星星。
译:自然会使人红润青春的面容变成枯树枝,使健壮之人的黑发变得像星星般发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9题。
余曰:“①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②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黝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盖夫秋之为状.也状:情状
B.烟霏.云敛霏:很盛的样子
C.丰草绿缛.而争茂缛:繁茂
D.物既老而悲伤
..悲伤:伤心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秋声也。
胡为乎来哉?
(2)其所以催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7.画线句①在这节文字中有什么作用?
8.画线句②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9.秋声为什么会是“凄凄切切,呼号愤发”的情景?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10-11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10.欧阳修字永叔,号,是朝代的文学家、史学家。
11.后人在评价欧阳修这首词时认为,本词在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的揭示上极具特色,“字字沉着,句句推进,如剥笋抽茧,逐层深入”。
请问诗人在词中着力渲染了怎样的感情?又是怎样逐层渲染这份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