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刚与柔”写作指导

合集下载

刚与柔的申论作文

刚与柔的申论作文

刚与柔的申论作文
柔刚之道
近年来,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柔刚
之道”。

所谓柔刚之道,就是在处理问题时同时运用柔性思维
和坚定立场,以求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首先,柔性思维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不过分固执己见。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接纳不同的意见与建议,找到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例如,当我们面临环境污染问题时,不仅要倡导关注环境保护,还可以引入创新科技,运用柔性的方式解决,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坚定立场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面对一些极端困难和不公正的情况时,我们必须保持坚定的立场,勇敢地去解决它们。

例如,当社会上出现了恶性事件时,如校园暴力、群体性侵等,我们不能选择逃避或妥协,而应该毫不犹豫地采取果断的措施,保护受害者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柔刚之道中,我们要善于权衡,找到平衡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既要尊重事实和规律,又要考虑情感和人性。

比如,在教育领域,我们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就,而忽视其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只有在平衡好不同的需求和利益之间,找到最佳的处理方式,问题才能得到全面而有效的解决。

总之,柔刚之道是一种妥协和坚持的统一,它在解决问题时能充分考虑多方因素,达到更好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倡导柔性思维和坚定立场的结合,以期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刚与柔的作文素材分论点

刚与柔的作文素材分论点

刚与柔的作文素材分论点
段落一。

说起太极拳,那可是咱们东方武术的瑰宝啊!动作慢吞吞的,但流畅得跟水似的。

这太极拳讲究的就是个“柔”,不是软弱那种啊,是智慧、是策略!高手们啊,用身体跟对手玩“躲猫猫”,就把对手那劲儿给卸了。

这跟咱们生活中聪明人一样,遇到问题不是硬碰硬,而是换个方式,悄咪咪就给解决了。

段落二。

说到“刚”,那不就是钢铁嘛!硬邦邦的,看着就结实。

在建筑里,那钢铁架子就是整个大楼的“脊梁骨”,稳得很!咱们人也得有点“刚”劲儿,就是那种啥都不怕,打死不退的决心。

面对困难,就得像个铁人一样,一往无前,毫不含糊!。

刚与柔的申论作文素材

刚与柔的申论作文素材

刚与柔的申论作文素材1. 社会分工的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社会分工方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工作被机器人和智能设备代替,人们需要转变思维,寻找更具创造性和智力的工作。

2. 教育体系的转型:回顾过去,教育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技巧,这种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需求。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人们在享受物质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资源的枯竭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因此,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需要通过刚性措施与柔性手段的结合来实现。

4. 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现代科技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世界联系;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对就业市场和经济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

人们需要认识和应对这些变化,以更好地适应科技进步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5. 婚姻观念和家庭结构的变革:传统的婚姻观念和家庭结构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婚姻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或拖延结婚。

女性的地位提升以及性别平等的追求也对婚姻观念和家庭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种变革引发了人们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重新思考。

6. 移民与社会融合: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移民问题日益突出。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交流、移居他国,给目标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移民问题涉及到社会的包容性、公平性以及国家安全等诸多方面。

社会需要通过刚柔结合的方式来处理移民问题,实现移民与社会的和谐融合。

7. 贫富差距与社会公平: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全球经济的发展使得少数人富裕起来,然而另一方面,也有大量人群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社会需要通过税收政策、公平分配资源以及职业培训等刚性手段与鼓励创新、提供机会等柔性手段来实现贫富差距的缩小,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刚与柔”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刚与柔”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刚与柔”导写及范文【原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聃的老师常枞病重,老聃前去看望,请求留下教诲。

常枞张开嘴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聃说:“当然还在。

”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聃说:“早就没有了。

”常枞又问:“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老聃回答:“舌头存在,因为它是柔软的。

牙齿不存在,因为它是刚硬的。

”常枞说:“是这样的。

世上之理已尽在其中了,我还有什么可以再教导你的呢?”以上材料谈到了“刚与柔”的话题,对于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及结构思维导图】该作文的立意大致有两种,一个是“柔能胜刚/以柔克刚”,一个是“刚柔并济”,两种立意都体现了刚与柔的关系,且贴合材料。

但后者更具有思辨性,因此为最佳立意。

本次下水作文即以“刚柔并济”为中心论点,采用结构一的样式进行谋篇。

【给核心概念下定义方法图解】如何对核心概念下定义呢?以“柔”为例:可从正反(褒贬)两个角度入手,给“柔”组词或找可替换、可分解的近义词,再对这些词语进行辨析,并联系现实,从生活、历史、时代中找出匹配的实例。

“刚”也同理,“刚”=“刚勇”“刚直”“刚强不屈”,也可以从反面解读为“刚猛”“鲁莽”“好胜”等。

(第一稿,限时50分钟手写)刚柔并济,不朽之道①壁立干仞,在流瀑的冲转中不免崖裂石销;苍木横天、在姚好的撼动中也最终叶枯根摇。

刚强诚然难摧,但柔软,有时或如利刃,无往不利,摧朽拉枯。

而刚柔并济,张驰相和,更是长久之道。

(紧扣材料说明“柔胜于刚”,并提出“刚柔并济”才是更高级的处世之道)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刚强是处涸辙、入蹭蹬时必不可少的品质和气性。

它能给予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气概,让人不自堕不自馁,不甘于平庸和寥落。

然而,过刚易折,若处处争强好胜则不啻于心怀雷霆,那刚强便成了戾气,梦想便成了欲壑,最终焚烧或埋葬了自己。

当百炼钢遇到绕指柔——材料作文“刚性美与柔性美”素材运用指导

当百炼钢遇到绕指柔——材料作文“刚性美与柔性美”素材运用指导

当百炼钢遇到绕指柔——材料作文“刚性美与柔性美”素材运用指导
刚性美与柔性美
传统的观念认为,刚性要比柔性有优势,但其实真正的美丽并不一定表现为刚性,柔性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

以百炼钢为例,它经过钢匠彻底炼热,十次九熔,最终变得柔韧耐用,因此才能经得起锤击,十分坚韧。

但百炼钢也可以变得更加柔软,如打磨、磨光,最终变得更具光泽、更有灵气和神韵,呈现出柔性的美丽。

绕指柔也是如此,苍苍翠翠的莞草,或是婀娜多姿的花蕊,似乎毫无坚韧可言,但它们有着令人着迷的柔性美丽。

就像动物证明,微小却强大的毛发,能够帮助它们贴近环境,使
它们躲避危险,这正是弹性美给它们带来的一种宝贵保护力量。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刚毅并不一定都很强悍和可靠,柔性也有其自身的优点。

柔性的美如
同束缚灵动的蝴蝶,可以灵活转弯,做出五彩缤纷的舞步;柔性的美如同绵延的河流波浪,可以慢慢向前,静静地流入大海。

因此,百炼钢也有可以变得更加柔软的一面,绕指柔也有可以极其坚强的依靠。

刚性美与
柔性美有其自身的价值,而真正的美丽所在,则在每一种性格的合理结合中。

2024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刚与柔的韵律——探寻生命的智慧

2024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刚与柔的韵律——探寻生命的智慧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刚与柔的韵律——探寻生命的智慧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老聃的老师常枞病重,老聃前去看望,请求留下教诲。

常枞张开嘴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聃说:“当然还在。

”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聃说:“早就没有了。

”常枞又问:“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老聃回答:“舌头存在,因为它是柔软的。

牙齿不存在,因为它是刚硬的。

”常枞说:“是这样的。

世上之理已尽在其中了,我还有什么可以再教导你的呢?”以上材料谈到了“刚与柔”的话题,对于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文题解析】:这则材料以一则寓言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刚与柔”的话题。

刚与柔,一硬一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将刚与柔理解为坚强与柔情,也可以理解为坚毅背后的柔情,或者是柔弱内心的坚韧。

刚与柔的统一,体现了阴阳调和、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以下几个方面:1.刚与柔的转化:刚与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正如牙齿和舌头,牙齿刚硬,但最终却消失无踪;舌头柔软,却能长久存在。

这告诉我们,有时候,柔软的力量更能战胜坚硬。

2.刚与柔的统一:在一个人身上,刚与柔可以同时存在。

一个人可以坚强不屈,同时也有柔情的一面。

这样的个体,更能适应社会的变化,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3.刚与柔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运用刚与柔。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保持刚毅;在面对亲人、朋友时,我们要展现出柔情的一面,给予关爱和温暖。

4.刚与柔的哲学:这则材料传达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阴阳相济,和谐共生。

刚与柔的关系就像阴阳的两面,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刚与柔”的话题进行联想和思考。

刚与柔作文升格 演示文稿

刚与柔作文升格 演示文稿

王晓萌素材升格: 也许,有许多人都不知到这一幕吧。汶川地 震后,一位农民不顾危险坚持回家看庄稼,即使 余震连连。在得知他失去所有亲人后,志愿者们 成全了这位农民小小的心愿。当农民走远,终于 有一位女志愿者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失声 痛哭。她的哭是一种悲伤怜悯,是一种发自内心 的感动和对同胞无比深沉的敬爱,那是她心底珍 藏的最美好的情愫,是发自女性最直觉本能的柔 情。那柔情让她散发出无比绚烂的美。(孔晓钰)
解决素材运用问题: 1、学会论证模式:提炼观点+概述素材+分析说理 2、学会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正反对比、假设论证、追 因溯果、同类并叙 3、学会抓住材料与观点的联系进行分析说理。
还记得丰子恺先生那副《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 水》吗?那画上,只见淡月一弯,竹帘半卷,木 椅几把,剩茶几盏,子恺先生内心正在细嗅蔷薇 吧!那是星峦叠嶂,新月如水的意境,是子恺先 生阴柔的心境的真实写照,正如“人生之若初见” 的纳兰性德,正如终身未娶,只为他心中四月天 的金岳霖,他们的生命柔软多情,独独对“游人 只合江南老”情有独钟……(张艳君)
3、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此为刚柔兼济之美。(张艳君)
二、解决素材运用不当问题来自赫本素材原文: 当《罗马假日》风靡全球,奥黛丽· 赫本的美更让人沉醉。 在被问及欧洲各国情况时,赫本的回答更让她美的透彻, 让人们对她的爱深入骨髓。“可以说各有千秋……不,是 罗马,当然是罗马!”在那一瞬间,赫本绽放出如少女般 的微笑,甜蜜而幸福。这或许是她最幸福也是最美丽的一 刻了吧!对于赫本这种“公然”地“公开”地反对传统王 室对她人格限制,我们可以注脚为:对美的追求和对美好 爱情的追求。我无法知道赫本是怎么有勇气说出那句话, 但那大概是她对美的追求迫使着自己下决心喊出这句话的 吧。1993年1月20日,赫本因结肠癌去世,她生前最后一 个心愿是再看一眼瑞士的雪。她带着安详的微笑离开了人 世,即使没有完成心愿。赫本是如此之美,真叫人难以忘 怀。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刚与柔”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刚与柔”

2024届郑州高三一模(1月质检)作文“刚与柔”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3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老聃的老师常枞病重,老聃前去看望,请求留下教诲。

常枞张开嘴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聃说:“当然还在。

”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聃说“早就没有了。

”常枞又问:“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老聃回答:“舌头存在,因为它是柔软的。

牙齿不存在,因为它是刚硬的。

”常枞说:“是这样的。

世上之理已尽在其中了,我还有什么可以再教导你的呢?”以上材料谈到了“刚与柔”的话题,对于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目。

从老子和常枞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柔软的东西往往能够长久存在,而刚硬的东西则容易消失。

由此材料给出了“刚与柔”的一组关系——以柔克刚。

可以以此为抓手展开写作。

要写好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刚”与“柔”的内涵。

“刚”与“柔”之间的关系?相反相对的矛盾关系,刚能治柔,柔能克刚;相生相伴的关系,人生需要刚柔相济,既不能缺少柔,也不能没有刚,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困境中忍辱负重坚持的“柔”有时候就是一种刚强;而逞一时之勇的“刚”有时候却不堪一击变成了柔弱,因此,把握“刚和柔”要注意适度的原则。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往往充满了刚与柔的元素。

刚,代表着坚定、果敢和力量;而柔,则代表着温婉、细腻和顺从。

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特质,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常常同时出现,共同构成了五彩斑斓的人生画卷。

首先,我们要明白,刚与柔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映射的两个方面。

没有刚,生活便失去了坚定的方向和追求;而没有柔,生活则失去了细腻的情感和温度。

因此,刚与柔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运用刚与柔的不同特质来应对各种挑战。

2023高三联考作文“刚”与“柔”作文导写及佳作赏析

2023高三联考作文“刚”与“柔”作文导写及佳作赏析

2023高三联考作文“刚”与“柔”作文导写及佳作赏析【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曾国藩在《挺经·刚柔》中说:“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奋发、进取)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

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

”刚与柔是相对存在的两种形态,取舍之间彰显人生智慧。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导写】这是一道典型的二元关系型作文。

材料借用曾国藩在《挺经·刚柔》中的一段话,引出了试题涉及的二元概念,即“刚”与“柔”,并对概念的内涵和适用范围进行了界定,“刚”的内涵是奋发进取(强矫),适用范围是“趋事赴公”;“柔”的内涵是谦虚退让(谦退),适用范围是“争名逐利”。

而且材料中还对“刚”与“柔”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即“刚柔互用,不可偏废”,也提出“刚”和“柔”都要有度,即“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材料涉及的内涵阐释和关系相对较多,需要学生在立意时进行提炼和取舍。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样的关系型作文,我们必须首先对关键概念进行界定,界定的内容不仅包括概念的内涵和适用范围。

如果一旦在这里出现问题,那后边的二元关系就很难被建构起来。

所以,我们必须提醒学生关注材料表述,不能用自己的惯性思维去理解材料,而要根据材料本身去阐释概念、建构关系,这是写好这类作文的基础。

【佳作赏析】1刚柔并济,方成正道曾国藩在从《挺经·刚柔》中曾言:“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刚与柔对立统一,相生相成,辩证取舍之间方显人生智慧。

刚并非暴虐之谓,而是指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柔也并非柔弱之谓,而是懂得谦逊退让的高洁品性。

刚与柔一张一驰,一进一退,共同运用,存乎一心。

在做事赴公时以刚为剑,勇于担责;在做人处世时以柔为盾,谦退温和——刚柔并济,助我们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

20XX年高考模拟稽阳卷材料作文“刚与柔”思路指导与示例

20XX年高考模拟稽阳卷材料作文“刚与柔”思路指导与示例

20XX年高考模拟稽阳卷材料作文“刚与柔”思路指导与示例【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

(60分)雪灾过后,林子里满地都是断枝残柯。

只有雪松安然无恙。

原来,雪松的枝桠具有柔性。

每当雪厚到一定程度,雪松的枝桠就会往下弯,直到学从枝头滑落。

雪松用自己的“柔”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值得肯定。

可是,“刚”也历来广为人们颂扬。

如:“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在刚与柔的问题上,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与刚与柔有关,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思路引导】要写好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刚”与“柔”的内涵。

从字面来看,“刚”与“柔”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如下:刚:坚硬(与柔相对);(性格或态度)强硬;(意志)坚毅。

柔:软;使变软;温和(与刚相对)。

可见“刚和柔”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

一、什么是“刚”?什么是“柔”?先看“刚”:(一)生活中哪种精神是“刚”的精神?刚——刚强、刚烈、刚健、力量、坚持、豪放、洒脱、不服输、不放弃、勇敢、毅力、执著……(二)生活中哪些人具有“刚”的精神?他们做的哪些事体现了“刚”的精神?乌江自刎的项羽、豪放的苏轼、不屈于元兵的文天祥、舍生-取义的谭嗣同以及辛弃疾、邓世昌、林则徐、荆轲、木兰……(三)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被认为是“刚”的象征?巍峨的大山、嶙峋怪石、骄阳、狂风骤雨、电闪雷鸣……再看“柔”:(一)生活中哪种精神是“柔”的精神?柔和、温柔、宽容、温和、和平、友好、忍让、忍辱负重……(二)生活中哪些人具有“柔”的精神?忍辱负重的蔺相如、卧薪尝胆的勾践、受宫刑的司马迁……(三)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被认为是柔的象征?小溪、水滴(滴水穿石)、白云、小草、嫩芽、和风细雨、月亮、太极拳……上面各通过3个小问题,从正面弄清楚了概念的内涵及表现,下面从反面排除错误认识,进行审题定位。

【满分作文】高考满分作文 刚柔并济 造就和谐自我

【满分作文】高考满分作文 刚柔并济 造就和谐自我

【满分作文】高考满分作文刚柔并济造就和谐自我
“刚柔并济”是一句古语,它是指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不仅要有刚的一面,还要有柔的一面。

刚与柔相辅相成,互补互济,才能创造和谐自我。

一个人只有刚,没有柔,就像一颗木头,缺乏灵性和温暖。

缺乏柔的一面,就会因为缺乏沟通和交流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这就是柔的一面。

同时,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我们也需要有刚的一面,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果断决策,这样才能在原地不动的危机中挺起,获得成功。

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时,刚柔并济也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能够在协商中达成共识,以实现双赢地和谐相处。

当我们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有刚的一面就能让我们保持执着、勇气和感动的能力,不会被生活中的困扰压垮。

同时,我们也需要灵活运用柔的一面,在与人交往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如此,我们才能既有目标,又能保持沟通。

“刚柔并济”在教育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有时需要强硬,有时需要柔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在学生追求成长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坚持鼓励和支持他们的努力,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激励,帮助他们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刚柔并济”思想是实现个人、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则。

它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只有在刚柔并济的生活方式中,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创造出和谐、平衡、开放的环境,让自我们发扬光大!。

刚柔相济,臻于大成———“刚与柔”作文导写及例文评析

刚柔相济,臻于大成———“刚与柔”作文导写及例文评析

作文通讯高中版刚柔相济,臻于大成江苏省盱眙中学向二勇毛笔本为绕指之柔,许多书法家却能柔中见刚。

阳刚、阴柔是书法的重要元素,相辅相成。

书法如此,生活亦然。

假设一位不懂书法的人向你请教书法与人生的关系,请你从“刚与柔”的角度,结合书法的具体特点,进而深入生活或生命,为其阐明人生的道理(所选素材可不局限于书法家)。

要求:可采用对话式,也可选择独白,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紧扣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本道作文题有两段材料。

第一段由三句话组成,主要讲述了书法与人生在“刚与柔”上有相通性。

其中,第一句说毛笔书法有“柔中见刚”的特性。

在这里要对毛笔书法深入了解一下。

毛笔的笔锋柔软而富有弹性,东汉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这样描述毛笔:“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毛笔的“软”与“柔”,是因为毛笔多用羊、兔、鸡、黄鼠狼等动物的毫毛制成。

然而,为何书法作品可以有柔有刚?这是因为毛笔的伸缩性大,毫毛可铺可敛,加之含墨量的多少不同,写出的线条墨色也深浅不一,因此书写的字,或雄浑劲健,或飘若行云。

如,宋徽宗赵佶首创的“瘦金体”便是刚的代表。

它每一笔都锋芒毕露,刚毅挺拔,一撇一捺都用尽气力。

而隶书则是柔的代表,每个封闭的笔画边缘都是圆润的,不标新,不出格。

第二句进一步说明了书法的“刚与柔”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刚柔相济,才是书法的精髓。

臻于化境的书法大家,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他们的书法作品无不显露出刚柔相济的至高境界。

题目写作指导在新课改、新高考这一大背景下,高考作文呈现出“情境化”“应用性”的趋势。

本次作文题目也充分体现了“情境化”这一特点。

———“刚与柔”作文导写及例文评析. All Rights Reserved.第三句由此及彼,将书法与生活联系起来,说明两者在“刚与柔”上有相似性。

第二段给出了写作情境:一位不懂书法的人向你请教书法与人生的关系,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中表现出一种对话与交流的氛围,并且要突出“刚与柔”这一中心。

命题作文“刚与柔”写作指导

命题作文“刚与柔”写作指导

2011考前作文指导以“刚与柔”为题,结合具体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作文(70分)题1、这时郭靖只听欧阳锋初时以雷霆万钧之势要将黄药师压倒。

箫声东闪西避,但只要筝声中有些微间隙,便立时透了出来。

过了一阵,筝音渐缓,箫声却愈吹愈是回肠荡气。

郭靖忽地想到周伯通教他背诵的“空明拳”拳诀中的两句:“刚不可久,柔不可守。

”心想:“筝声必能反击。

”果然甫当玉箫吹到清羽之音,猛然间铮铮之声大作,铁筝重振声威。

郭靖虽将拳诀读得烂熟,但他悟性本低,周伯通又不善讲解,于其中含义,十成中也懂不了一成,这时听着黄药师与欧阳锋以乐声比武,双方攻拒进退,颇似与他所熟读的拳诀暗合,本来不懂的所在,经过两般乐音数度拼斗,渐渐悟到了其中的一些关窍,不禁暗暗喜欢。

以上选自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第十八回,郭靖从东邪西毒二人的乐器争斗中印证了空明拳里“刚不可久,柔不可守”的道理。

武学如此,生活亦然。

请以“刚与柔”为题,结合具体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2、雪灾过后,林子里满地都是断枝残柯。

只有雪松安然无恙。

原来,雪松的枝桠具有柔性。

每当雪厚到一定程度,雪松的枝桠就会往下弯,直到学从枝头滑落。

雪松用自己的“柔”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值得肯定。

可是,“刚”也历来广为人们颂扬。

如:“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在刚与柔的问题上,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与刚与柔有关,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思路引导】要写好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刚”与“柔”的内涵。

从字面来看,“刚”与“柔”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如下:刚:坚硬(与柔相对);(性格或态度)强硬;(意志)坚毅。

刚与柔 关系作文

刚与柔 关系作文

命题作文“刚与柔”讲评【思路引导】要写好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刚”与“柔”的内涵。

从字面来看,“刚”与“柔”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如下:刚,坚硬(与柔相对);(性格或态度)强硬;(意志)坚毅。

柔,软;使变软;温和(与刚相对)。

可见“刚和柔”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

“刚”是一种高尚的气节、坚定的信念、坚不可摧的意志、矢志不渝的毅力。

如乌江自刎的项羽、豪放的苏轼、不屈于元兵的文天祥、舍生取义的谭嗣同以及辛弃疾、邓世昌、林则徐、荆轲、花木兰……“柔”反映的是人良好的素养,表现为灵活机智的应对能力,随和低调的处事方法、悲天悯人的细腻情怀、任劳任怨、耐心细致等。

如忍辱负重的蔺相如、卧薪尝胆的勾践、受宫刑的司马迁…“刚”与“柔”之间的关系:刚能制柔,柔能克刚;人生既不能缺少柔,也不能没有刚,需要刚柔相济。

刚和柔要适度,为人至刚易折,至柔则无力,做到刚柔适度,才能达到圆满的境界【写作素材】精彩句段:1、刚而不柔,脆也;柔而不刚,弱也;柔而刚,韧也。

2、至刚之物,未必至强;至柔之物,未必至弱。

3、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逐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用刚与柔书写了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4、开天辟地,刚之力也;水滴石穿,柔之力也;刚柔相济,人生之道也。

5、小溪扭动纤细的身躯流向前方是柔,而它那种奔向大海的执著追求是刚;梅花外形娇小是它的柔,而在严冬之中傲雪盛放是它的刚……事物都有着刚与柔两面,只是表现不同而已。

6、刚是一种精神,而柔是一种手段。

巧用柔的手段并不代表失去刚的精神。

李小龙的截拳道恰是利用了这一点才名扬天下。

生活,有时候就是一场竞争。

那些看似强大刚硬的人他往往无法很好地在社会中立足,不是这个社会容不了他就是他容不了这个社会,而那些懂得巧用柔劲的人却可以得心应手,因为他们懂得隐忍懂得卷土重来的道理。

7、刚有刚的雄伟,柔也有柔的缠绵。

刚与柔作文分论点

刚与柔作文分论点

刚与柔作文分论点
《刚与柔》
“哎呀,我的跳绳又打结啦!”我气恼地叫着。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课间,我和小伙伴们在操场上跳绳。

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丝丝凉爽,可我的心情却因为这打结的跳绳变得有些烦躁。

“别急别急,我来帮你弄。

”好朋友莉莉赶忙跑过来,她温柔地接过跳绳,耐心地解着结,一边解还一边轻声安慰我:“没事的啦,很快就好啦。

”看着莉莉认真的样子,我的心慢慢平静下来。

这时,调皮的小强跑过来,笑嘻嘻地说:“哎呀,这都能打结,你也太笨啦!”我一听,刚刚压下去的火气又“蹭”地冒了上来,正准备反驳他,莉莉却先开口了:“你别这么说呀,谁还没有个小失误的时候。

”小强吐吐舌头,跑开了。

我感激地看着莉莉,她就像一阵柔和的风,总是能在我急躁的时候让我平静下来。

而我呢,有时候就像一团火,一点就着。

我不禁想到,刚与柔是不是就像我和莉莉这样呀。

在生活中,刚就像那坚硬的石头,坚定不移,充满力量;柔却似那潺潺的流水,温和婉转,包容万物。

我们需要刚的坚毅和勇敢,去面对困难和挑战;也需要柔的温暖和包容,去化解矛盾和冲突。

就像我的火爆脾气需要莉莉的温柔来中和,莉莉的柔弱有时也需要我的刚强来守护。

我们不能只有刚而没有柔,那样会变得生硬和冷漠;也不能只有柔而没有刚,那样会变得软弱和无力。

刚与柔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就像白天和黑夜,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所以呀,我们要学会在刚与柔之间找到平衡,用刚的力量去拼搏,用柔的温暖去关爱,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不是吗?。

刚与柔作文分论点

刚与柔作文分论点

刚与柔作文分论点《刚与柔》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刚和柔到底是啥呀?这俩就像是一对奇妙的小伙伴,总是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处蹦跶。

先来说说刚吧!刚就像是那坚硬的石头,任凭风吹雨打,它都稳稳地待在那儿,一动不动。

比如说,警察叔叔们面对坏人时那坚决的样子,那就是刚!他们毫不退缩,勇敢地冲在前面,保护着我们。

还有消防员叔叔,大火熊熊燃烧,多可怕呀!可他们毫不畏惧,拿着水枪就往火里冲,这难道不是刚吗?柔呢?柔就像是那轻轻的微风,温柔地抚摸着我们的脸颊。

妈妈的怀抱就是柔,当我们受伤了、难过了,妈妈轻轻抱抱我们,所有的痛苦好像一下子就飞走了。

还有老师那耐心的教导,那温柔的话语,不也是柔吗?那刚和柔能分开吗?哎呀,这可不行!就像我们走路需要两条腿一样,生活也需要刚和柔共同存在。

想象一下,如果只有刚,没有柔。

那这个世界不就变得冷冰冰、硬邦邦的啦?大家都像石头一样,互不相让,到处都是争吵和冲突,那得多可怕呀!反过来,如果只有柔,没有刚。

那遇到坏人坏事,谁来挺身而出?谁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和亲人?刚和柔呀,就像我们的左手和右手,缺一不可。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

有个小伙伴不小心摔倒了,膝盖破了皮,疼得直哭。

这时候,我就展现出了柔的一面,我轻轻地扶起他,安慰他说:“别怕别怕,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然后,另外几个小伙伴就展现出了刚的一面,他们迅速地找来药水和创可贴,帮他处理伤口,一点也不害怕。

还有一次,我们参加拔河比赛。

大家紧紧地握住绳子,使出全身的力气,这时候的我们充满了刚的力量。

而在比赛前,我们互相鼓励,给彼此加油打气,那又是柔的体现。

所以呀,刚和柔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在该刚强的时候刚强,在该温柔的时候温柔,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不是吗?我的观点就是:刚与柔,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面。

我们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运用它们,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顺畅,更加精彩!。

高考考前押题主题作文主题刚与柔、坚守与变通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高考考前押题主题作文主题刚与柔、坚守与变通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押题话题:刚与柔、坚守与变通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老聃的老师常枞病重,老聃前去看望,请求留下教诲。

常枞张开嘴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聃说:“当然还在。

”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聃说:“早就没有了。

”常枞又问:“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老聃回答:“舌头存在,因为它是柔软的。

牙齿不存在,因为它是刚硬的。

”常枞说:“是这样的。

世上之理已尽在其中了,我还有什么可以再教导你的呢?”以上材料谈到了“刚与柔”的话题,对于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本题为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复合体。

首先解析材料,材料中的小故事可概括为:柔软的东西往往能够长久存在,而刚硬的东西则容易消失。

由此可顺势联想到方方面面,如为人处世方面,人需要刚正不阿,刚强刚毅,不畏艰难,迎难而上,但太刚则折,有时需要以柔相济,如宽容大度,热情友善,与人为善,具有亲和力,摈弃偏执,学会灵活变通。

如国际交往方面,一方面需要捍卫国家利益,寸步不让,有硬气,但另一方面,又要学会融通,斡旋,努力以和平对话方式,寻求消弭争端。

材料之后界定了二元思辨话题“刚与柔”,刚与柔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

要围绕这组概念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论证,不能只陈述于一点。

立意指导:1.既要刚强不屈,又要学会变通;2.刚强以坚守大义,柔软以待人处世;3.天行健,以刚做事,地势坤,以柔待人。

偏题立意:1.敢于说“不”,学会拒绝。

(偷换话题概念。

)2.为师者应循循善诱。

(未把握材料的核心命意,未能从材料缘事而发,拓展延伸。

)必背满分作文:刚柔以相济,山水见人生大道至简,深藏若虚,舌存因其柔软,没齿因其刚硬,蕴含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或许老子正是从中颖悟刚柔相济的圆融之道,才成为如山一样的仁者、入水一样的智者,成为后世仰止的先贤。

(简洁、个性化引述材料,以“大道至简,深藏若虚”,自然由故事引出普适启示,富有文化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考前作文指导以“刚与柔”为题,结合具体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作文(70分)题1、这时郭靖只听欧阳锋初时以雷霆万钧之势要将黄药师压倒。

箫声东闪西避,但只要筝声中有些微间隙,便立时透了出来。

过了一阵,筝音渐缓,箫声却愈吹愈是回肠荡气。

郭靖忽地想到周伯通教他背诵的“空明拳”拳诀中的两句:“刚不可久,柔不可守。

”心想:“筝声必能反击。

”果然甫当玉箫吹到清羽之音,猛然间铮铮之声大作,铁筝重振声威。

郭靖虽将拳诀读得烂熟,但他悟性本低,周伯通又不善讲解,于其中含义,十成中也懂不了一成,这时听着黄药师与欧阳锋以乐声比武,双方攻拒进退,颇似与他所熟读的拳诀暗合,本来不懂的所在,经过两般乐音数度拼斗,渐渐悟到了其中的一些关窍,不禁暗暗喜欢。

以上选自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第十八回,郭靖从东邪西毒二人的乐器争斗中印证了空明拳里“刚不可久,柔不可守”的道理。

武学如此,生活亦然。

请以“刚与柔”为题,结合具体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2、雪灾过后,林子里满地都是断枝残柯。

只有雪松安然无恙。

原来,雪松的枝桠具有柔性。

每当雪厚到一定程度,雪松的枝桠就会往下弯,直到学从枝头滑落。

雪松用自己的“柔”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值得肯定。

可是,“刚”也历来广为人们颂扬。

如:“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在刚与柔的问题上,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与刚与柔有关,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思路引导】要写好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刚”与“柔”的内涵。

从字面来看,“刚”与“柔”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如下:刚:坚硬(与柔相对);(性格或态度)强硬;(意志)坚毅。

柔:软;使变软;温和(与刚相对)。

可见“刚和柔”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

一、什么是“刚”?什么是“柔”?先看“刚”:(一)生活中哪种精神是“刚”的精神?刚——刚强、刚烈、刚健、力量、坚持、豪放、洒脱、不服输、不放弃、勇敢、毅力、执著……(二)生活中哪些人具有“刚”的精神?他们做的哪些事体现了“刚”的精神?乌江自刎的项羽、豪放的苏轼、不屈于元兵的文天祥、舍生取义的谭嗣同以及辛弃疾、邓世昌、林则徐、荆轲、花木兰……(三)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被认为是“刚”的象征?巍峨的大山、嶙峋怪石、骄阳、狂风骤雨、电闪雷鸣……再看“柔”:(一)生活中哪种精神是“柔”的精神?柔和、温柔、宽容、温和、和平、友好、忍让、忍辱负重……(二)生活中哪些人具有“柔”的精神?忍辱负重的蔺相如、卧薪尝胆的勾践、受宫刑的司马迁……(三)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被认为是柔的象征?小溪、水滴(滴水穿石)、白云、小草、嫩芽、和风细雨、月亮、太极拳……上面各通过3个小问题,从正面弄清楚了概念的内涵及表现,下面从反面排除错误认识,进行审题定位。

二、什么不是“刚”?什么不是“柔”?刚不是——骄傲、自大、主观、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妄自尊大。

柔不是——自卑、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妄自菲薄。

三、“刚”与“柔”之间的关系?(一)相反相对的矛盾关系:刚能治柔,柔能克刚。

(二)相生相伴的关系:人生需要刚柔相济,既不能缺少柔,也不能没有刚。

(三)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困境中忍辱负重坚持的“柔”有时候就是一种刚强;而逞一时之勇的“刚”有时候却不堪一击变成了柔弱,因此,把握“刚和柔”要注意适度的原则。

【构思举例】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材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文体来写。

一般来说,这种并列关系的话题作文比较适合写议论文。

下面就来看看写议论文的立意及结构示范。

○构思一: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构建全文:第一部分(开头):紧扣材料,阐明构成话题的两个方面的内涵及关系。

开天辟地,刚之力也;水滴石穿,柔之力也,刚柔相济,人生之道也。

第二部分:(主体部分)提出3个分论点 ,分别进行举例论证:分论点1:刚使人勇,成就辉煌。

分论点2:柔使人智,永葆生机。

分论点3:刚柔相济,才能立足社会,谋求发展。

第三部分:(结尾部分)人生离不开刚,也离不开柔,“刚和柔”犹如雄鹰的双翅,只有同时具备,才能在人生的天空展翅翱翔。

○构思二:开头:紧扣材料,运用对比,提出问题,引出下文。

古人云,“太刚则必折,太柔则必缺”。

因此,过“刚”和过“柔”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只有保持适度的原则,才能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恰到好处。

分析:层层深入,逐层说理,立足论点“刚柔相济”进行论证说理。

角度1:适度地把握刚。

过刚是固执、顽固,适度的刚是刚强、坚韧。

角度2:适度地把握柔。

过柔是懦弱、无能,适度地柔是灵活、机动。

角度3:既不能过刚也不能过柔,要适度地把握,刚柔并重。

总结:该刚则刚,当柔则柔,刚柔相济,人生顺利。

○构思三:开头:引用材料中的内容,进行提炼,提出中心论点。

商容在弥留之际问老子:“何以人老了舌头与牙齿不能共存?”老子说:“牙齿过于刚强,易衰;舌头柔和,但能够长存。

”是啊!参天的大树易被雷电所击,低矮的小草难被狂风所毁。

由此可见,过刚则易衰,柔和才能长存。

只有刚中施柔,才能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成为强者、智者和王者。

主体部分:采用平行结构 ,并列分论点进行阐释。

过渡:“刚,就是要果决,机遇稍纵即逝,果决尤为重要。

柔,就是要忍让,有宽广博大的胸怀。

刚中施柔,助你飞翔。

”1.刚中施柔是生活的强者。

2.刚中施柔是学习的智者。

3.刚中施柔是工作的王者。

总结:“刚中施柔”很好地阐释了刚与柔的关系,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无不是“刚中施柔”的高手,他们用智慧将“刚”“柔”融为一体,最终成为生活与命运的主宰,成为后世仰望的座座高峰!【例文】生活中的“太极”中国有一套拳法叫“太极”,很多人都知道它的要旨是“以柔制刚”,练习这套拳法的人很多,但是明白其精髓,并将其用于生活的人又有多少呢?(照应题目,设问入题,引人思考,切中话题。

)坚硬的石块会被柔弱的水滴击穿,坚韧的铁块耐不住空气的氧化,无坚不摧的金刚石经不起一束光的照射。

许多东西总是出人意料,看似强大,却经不起软弱的一击。

(列举生活中三个刚不胜柔的例子,扣题、典型,然后分析总结,提升高度)所以说,刚不一定胜柔,人也一样。

(提出观点一,从一个角度阐明刚与柔的关系。

)“二战“时,法国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看似固若金汤,却被德军巧妙地绕了过去,没起任何作用。

看似“刚”却被“柔”所化解。

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经不起邓小平的柔和迂回政策,看似“刚”却被“柔”所克制。

(过渡,列举一正一反两个事例)曹操的80万大军也抵不住黄盖的火攻,看似“刚”却被“柔”所瓦解。

(再举一个事例,融分析于叙述之中,方向性极强。

)但这决不是说刚就一无是处,柔便无所不能。

毕竟水滴再厉害,有时也只能乖乖地呆在杯子里。

柔只是一种暂时的忍让,是以退为进,是蓄势待发。

就像太极拳讲究借力打力。

这便是常说的“刚柔并济”。

(本段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紧扣话题,进行分析说理,论证的指向性明确。

提出第二个观点,从第二个角度阐明刚与柔的关系,说服力强。

)柔与刚在生活中有另一种诠释。

(过渡)勾践由皇帝沦为马夫,默默地忍受着各种折磨,蓄势待发;司马迁汉面对残酷的宫刑,没有自寻短见,强忍难言的苦楚;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受尽嘲笑……这一切都是柔,他们用这种方法顶住了敌人的攻击和世人的嘲弄,坚强地活了下来。

直到勾践灭吴,“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问世,韩信的军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人们才真正认识到他们的刚。

但这种柔不等于逆来顺受,这种刚也不等于不择手段。

战争中许多被捕者能忍受各种酷刑,却挡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生活中的太极也需用之得法。

(再次点题,有强烈的扣题意识。

)(巧妙过渡,从第三个角度进行论证。

连举三个事例,论证以柔克刚,分析与叙述结合,长于联系中心进行说理。

)“太极”之精深,涉及范围之广,用法之妙真让人惊叹。

其实“刚与柔”的“太极”一直被国人运用得淋漓尽致,也许日本至今还未明白,在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他们坚船利炮,中国贫穷落后,并且他们已经践踏了大半个中国,但最终也只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生活中的太极——“刚与柔”之理。

(结尾再次点明话题,回应文题,强化论点,并借抗日战争的实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点评】作者立足于话题,从柔与刚的辩证关系入手,指出“以柔克刚”是太极的精髓,进而阐释“太极”在生活中的运用,体现了认识上的深刻性。

其次,让事实说话,列举了生活中“以柔克刚”“刚不胜柔”的实例。

说理建立在事实论据的基础上,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很有说服力,值得学习和借鉴。

【写作素材】精彩句段:1.刚而不柔,脆也;柔而不刚,弱也;柔而刚,韧也。

2.至刚之物,未必至强;至柔之物,未必至弱。

3.我们不能有骄傲狂放的刚,但决不能放弃“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原则的刚。

这是一份骨气,一份尊严。

4.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 ,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逐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 ,用刚与柔书写了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5.开天辟地,刚之力也;水滴石穿,柔之力也,刚柔相济,人生之道也。

6.小溪扭动纤细的身躯流向前方是柔,而它那种奔向大海的执著追求是刚;梅花外形娇小是它的柔,而在严冬之中傲雪盛放是它的刚……事物都有着刚与柔两面,只是表现不同而已。

事实素材:一、名人的刚和柔从古到今,刚柔相济的成功者大有人在:项羽既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刚烈,也有“虞姬虞姬奈若何”的似水柔情;李清照既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更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柔情;康熙既有执法严明的刚毅 ,也有爱民如子,为民着想的柔情;鲁迅既有对敌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刚正,也有对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情。

二、邓小平的“一国两制”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就是这样。

”后来,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多次对“一国两制”作了类似的阐释。

撒切尔夫人曾当面称赞邓小平创造的“一国两制”简直是“天才的创造”。

邓小平一方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刚;另一方面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这是灵活变通的柔。

最终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并对台湾的和平统一工作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西楚霸王与汉王刘邦过刚易衰,柔和长存。

过于刚强,锋芒毕露,与困难正面交锋,容易损耗刚强者的精力与体力,使其衰弱。

柔和者能避重就轻,扬长避短,保全实力,以退为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