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孤立主义
论美国外交中孤立主义的起源及其确立
论美国外交中孤立主义的起源及其确立美国在其历史上曾多次倡导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
孤立主义者主张美国应该尽可能避免卷入国际冲突,侧重于保护本国的利益和安全。
本文将讨论美国外交中孤立主义的起源及其确立。
美国独立前的外交政策在美国独立之前,殖民地的贸易和政策受到英国的限制和控制。
当美国宣布独立之后,它面临着与外部世界的完全脱离。
Jefferson和Madison等人主张不要卷入欧洲政治和战争的纷争,将美国国内发展和贸易作为主要关注点。
他们认为,这种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可以防止美国参与欧洲的战争和冲突,并为美国的国内生产和贸易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孤立主义的发展孤立主义在19世纪逐渐成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矛盾。
这种趋势在蒂奇曼-麦金利关税法案之后明显加剧。
这项法案规定,美国商品的关税将提高到历史上最高的水平,目的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
这项法案得到了经济学家在内的广泛支持,并最终在1890年通过。
这是美国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的标志,并且标志着美国采取孤立主义的趋势。
孤立主义在20世纪早期继续发展,并得到了理论支持。
沃尔特-莱普曼是孤立主义的一位著名支持者,他认为美国应该避免与欧洲卷入任何战争。
沃尔特-莱普曼在其1887年出版的《获得世界观的道路》一书中支持孤立主义。
他认为,孤立主义是符合美国的历史和道德价值的,并且可以保护美国的独立性和民主价值。
孤立主义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发展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的孤立主义思想在政治和文化中逐渐发展和根植。
20世纪初期,美国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国家,其外交政策在世界事务中没有显著的影响力。
然而,孤立主义在一些重要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并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这些决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孤立主义思想。
美国在整个20世纪早期主张不同的外交政策,而二战结束之后,这个思想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孤立主义的确立二战之前,孤立主义者的政策受到了广泛的支持,并在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期间得到了提升。
美国新孤立主义发展历程
环球瞭望020美国新孤立主义发展历程二战后消沉的传统孤立主义孤立主义是美国的外交传统,主张与他国或国际社会保持距离。
乔治·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告诫他的国民:“我们对待外国的大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商务关系的同时,尽可能少与他们发生政治联系”。
[1]1823年,门罗在国情咨文中将“美国独立”的含义扩展为“美洲独立”,即“美洲的事务由美洲人管理”。
早期美国实行孤立主义目的在于保护美国的独立性,反对介入欧洲战争,反对任何侵入美洲大陆的可能。
但在二战胜利之后,国际主义取而代之成为了美国新的外交准则。
美苏冷战,北约、联合国的成立将美国与欧洲紧密联系在一起。
1948年6月,国会通过阿瑟·范登堡提出的决议案,以立法的形式,允许美国参加“区域性和其他集体协议”。
[2]以该法案为依据,美国积极结盟,缔结军事协定,签署双边条约。
范登堡在二战前是坚定的孤立主义者,因此该决议的通过被视为孤立主义的终结。
但这并不意味着孤立主义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保守派国会议员、学者开始思考如何在战后重新解释孤立主义,制定更符合孤立主义精神的、适应战后国际环境的外交政策。
冷战时期新孤立主义的演进二战后的孤立主义与美国建国初期的传统孤立主义有了明显的不同,因而被称为“新孤立主义”。
二战后美国奉行全球干涉主义,领导北约与苏联为首的华约在欧洲对峙,孤立主义思想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难以生存。
但是仍有部分孤立主义政客认为美国应该退出欧洲,在美洲建立西半球防御圈。
早期的新孤立主义仅为少数国会议员的主张,难以对当时的美国外交决策进行影响。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两次海外战争的失败加速了新孤立主义的发展。
1950年6月27日,美国正式介入朝鲜战争。
次年3月,美军败退撤回三八线以南,美国外交决策者面临承认两个朝鲜或武力统一朝鲜的选择。
朝鲜战争的失利,加上谈判期间交换战俘的困难引起美国民众不满,国内反对全球干涉主义的声音愈演愈烈。
1961年,美国扶植西贡傀儡政权参与越南战争,直至1975年4月美军完全撤出,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极大削弱了美国综合国力,使美国在冷战对峙中转为弱势。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关键词:孤立主义;演变;影响一美国孤立主义的内涵孤立主义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通过一种自上而下的国家政策以及客观条件形成的一种封闭状态。
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清朝的闭关锁国不同,它并没有关闭经济贸易,而是减少美国在当时面临的外部威胁,从而维护美国当时脆弱的国家政权。
美国的孤立主义更像一种休养生息的政策,是美国民众摆脱战乱的意识形态。
二美国孤立主义产生的原因美国在建国之初,华盛顿总统提出了孤立外交的政策。
孤立主义的核心思想主要在于告诫国人切莫卷入欧洲列强之间的战争纷争,不受国际环境干扰独自处理美国自身的事务。
从表面上看,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看似是自我封闭,断绝与其他国家来往。
实际上,这是针对欧洲国家的一种中立的、不卷入欧洲事务的外交政策。
这就为美国早期走上孤立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
(一)地理位置引起的“天然孤立”打开世界地图,当我们把视线转移到北美洲,很容易就会发现美国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
美国与亚洲之间隔着太平洋,与欧洲、非洲之间隔着大西洋,这种位置对于美国而言,完全满足了孤立主义的地利要求。
在十八世纪八九十年代,海上交通极其落后,任何一個国家想要进行远洋航行都是极度困难的。
这样,无论是美国想要走出国门,或者说其他国家想要和美国建立联系或者战争侵略都是相当困难的,这就促进了美国孤立主义的孕育。
除此之外,美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气候特别适合生产,对于欧洲的移民而言,简直是一片乐土。
亨利·基辛格说:“自地缘政治的观点来看,美国也是欧亚大陆海岸外的一座孤岛。
”[1]华盛顿总统在1796 年的告别演说中说:“我们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我们奉行一条不同的政策路线。
”[2](二)综合国力不足,无力对外扩张经过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美国在经济方面受到很大程度的压榨和剥削,美国国家实力虚弱。
同时,为了独立而发起的美国独立战争以及第二次独立战争对于资源的消耗也让美国雪上加霜,入不敷出。
美国早期孤立主义思想探究
美国早期孤立主义思想探究孤立主义是美国早期的主要外交政策,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孤立主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从早期盎格鲁-萨克逊的殖民时期,到后来的北美独立运动以及建国初期美国的外交政策,都闪烁着孤立主义思想。
孤立主义并不是闭关锁国,它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为了保护美国的民主制度,与大国进行博弈的一种外交政策。
孤立主义的产生与美国早期的宗教因素、地理环境、务实的传统以及政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标签:美国;孤立主义;形成;内涵作为美国早期的指导思想,孤立主义对美国文化与外交产生了深刻影响。
孤立主义在美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它最早产生于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北美殖民时期。
北美优越的地理环境、宗教的纯洁性以及政治环境,使他们要求摆脱欧洲的枷锁,实行一种与众不同的制度。
本文拟从孤立主义形成的历程入手,探析孤立主义产生的原因,剖析孤立主义的主要内涵。
一、孤立主义的形成孤立主义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北美开荒时期。
到18世纪,英国在北美13个州建立了殖民地,后来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美利坚民族,也形成了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体系。
北美殖民地日益发展壮大,但他们的利益被英国作为与欧洲国家讨价还价的筹码。
瑟法蒂·西蒙曾说:“在整个18世纪,殖民地的人民是大国博弈的工具。
”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一书中很好地诠释了孤立主义。
他指出,美国没有欧洲国家的关照一样会很好,而且可能会变得更好。
虽然在当时是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需要,争取民众的支持,以便于取得更好的独立。
但是这种思想为美国外交政策提供了一种方式。
法国控制的据点一直威胁着当时的北美十三州。
1748年英国把路易斯安那还给法国,用来换取印度的马德拉斯堡,激起北美民众的反抗。
要求摆脱英国统治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要求远离欧洲的争端,独立自主的发展。
1754年6月,富兰克林等人起草的阿尔巴尼联盟计划,希望各州联合,组建统一的联邦政府,实行有效的管辖,不要过分地依赖英国,这样双方都可以获利。
美国的外交传统
美国的外交传统——关于孤立主义的研究综述孤立主义源于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早期外交,在20世纪曾一度盛行于美国。
孤立主义作为一项政策主张,是以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
主要侧重政治、军事、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
孤立主义在思想渊源上有着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在具体的政策上,他理应更倾向于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确保国家利益。
它是美国统治集团在某种条件下推行扩张政策的一种手段。
孤立主义一直存在于美国的外交当中,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活动。
孤立主义是美国的一项外交传统,同时也是新时期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基础。
其作为贯穿美国外交政策的始终,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项外交政策,是研究美国外交政策不可回避且必须加以深究的重要部分。
一、资料的整理与相关论文的发表、著作的出版杨生茂先生《美国外交政策史》把美国外交政策分为三大时期:大陆扩张时期(1775年---1897年),海外扩张时期(1898年---1945年)和全球称霸时期(1946年---至今)。
其中大陆扩张时期的主要外交手段就是孤立主义。
比米斯的《美国外交史》是以一个美国人的观点来论述美国的外交,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孤立主义。
以上两本著作并不只是完全讲孤立主义,但其内容的方方面面都涉及了孤立主义。
当然,关于此类的著作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
关于孤立主义的论文则有:王玮《美国早期外交中的孤立主义》,王缉思《新孤立主义的幽灵》,陈立军、国红梅《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新论》等,众多文章都为美国孤立主义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一)孤立主义的含义或内容英国的保罗·约翰逊认为,美国一直是一个国际主义的国家。
但美国是孤立主义国家还是国际主义国家,还得有那一时期美国主导的外交政策决定,这就同样要求我们明白孤立主义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孤立主义到底有哪些内容。
浅议美国孤立主义政策
浅议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摘要: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建国初期是初步发展时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鼎盛发展时期、参与二战是衰落和消亡时期。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是美国孤立主义破产的标志。
关键词: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发展过程一、孤立主义的来源美国的孤立主义思想根源于“使命”意识,而美国人的使命观来源于北美早期移民的宗教信仰,其理论基础就是新教教义中的“上帝的选民”,承担按上帝规定的信条改变世界、复兴人类的责任和任务。
美国人对外部世界天生哟一种恐惧和防备,这是孤立主义的心理基础。
美国人认为,美国承担着拯救世界的使命,代表着人类的希望和前进的方向,是“新世界”。
美国之外的世界,在美国人看来则是落后的、专制、极端保守和道德沦丧的同义语,是“旧世界”。
在“新世界”改没得到完善以前,美国必须远离“旧世界”,以使自己的先进性、纯洁性免受玷污。
由于美国主要是欧洲的移民,所以美国对世界的看法,很大程度是对欧洲看法的放大。
而欧洲大陆的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动荡不宁、殖民地时期英国对美国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与法国的短暂联盟带来的麻烦,都向美国人证实了与外界联系的危险。
美国人认为孤立于世界之外,不仅是保全其先进性,更是实现拯救“使命”的必要手段。
二、美国孤立主义的发展孤立主义思想对美国外交政策制定有着深远的影响,美国自建国直到二战爆发对欧洲国家奉行的政策就是孤立主义的具体表现。
(一)建国初期的孤立主义建国初期,美国国力弱小,羽翼未丰,为从欧洲列强的争端中求得自身在美洲大陆的生存和发展,美国开国元勋们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奉行一种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孤立主义适应了美国当时的需要,有效的维护了美国的独立成果,为美国集中精力于国内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内外环境,同时美国从欧洲列强的冲突中坐收渔利,扩充了领土,发展了经济,因此孤立主义使建国之初的美国获得迅速发展。
1783年9月3日美国与英国签署了《巴黎和会》,标志着美国取得了独立战争的最终胜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孤立主义名词解释
孤立主义名词解释
孤立主义:美国建国以后早期对外政策的基石。
美国独立后的对外政策的总目标是维护和发展商业资本,保证资本原始积累,巩固新赢得的独立。
在美国建国之初所面临的国际形势非常严峻,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资本主义,因此采取了孤立主义的对外政策。
孤立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是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孤立主义对外政策的目标是摆脱欧洲列强的控制和影响,巩固美国独立的成果。
孤立主义对外政策的实质是只是一个抵制欧洲干涉和实现国家自我利益的策略口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美国孤立的思想与独立的思想是同时产生的。
新旧大陆遥远的空间距离、英国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不仅使北美殖民地产生了要求独立的愿望和主张,并付诸行动,同时也产生了孤立于欧洲纷争之外的思想,并在美国独立后进一步发展起来。
1796年9月17日,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他现任总统一职的《告别祠》中提出了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在这里指出卷入欧洲的政治纠纷是非常不明智的。
华盛顿提出,美国应该在发展自身商业关系时尽可能避免同外国发生政治关系,美国的政策是避免同任何外国签订永久性同盟,暂时性同盟只是应付紧急事件的权宜手段。
《告别词》把传统的孤立思想上升为了政策方针,主要包含三个基本特点:
①中立;
②不结盟;
③不介入欧洲事务。
不介入欧洲事务也是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核心。
以后历届美国政府在实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时,都有不同的做法,但不介入欧洲争端这一点始终未变。
因此,所谓的孤立,实际上主要是孤立于欧洲列强的纷争之外。
孤立主义
利益永恒。
所谓孤立主义,就是自己将自己独立于世界之外,它作为一种政策主张,是以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且侧重政治、军事和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
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是形成于建国初期,1796年9月7日,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宣布退出政坛时发表的《告别词》中阐述了孤立主义原则:“我们对待国外重大行为的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商务关系的同时,应尽可能少与他们发生政治上的牵连”,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抱永久且根深蒂固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这种孤立主义政策所形成的影响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代美国领导人和美国公民,为美国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的稳步和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21世纪的世界大融合时代,美国仍然没有抛弃孤立主义政策,虽然大多数美国人高举“全球主义”的大旗,他们认为,美国不能在一个动荡的国际环境中独善其身,美国必须积极介入国际事务,以道义的力量来领导世界,即扮演国际警察的角色,积极对外扩张,尤其是二战结束后西欧衰落,美苏争霸时期尤为明显,目的是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但美国并不总是“胸怀世界”的,以共和党议员帕特·布坎南为代表的“新孤立主义者”要求美国政府终止对外援助,还主张将联合国赶出美国,关闭世界银行,减少或制止外来移民等。
持类似观点的还包括在美国极有影响的众议员荣保罗,他不仅反对美国参与任何海外战争,甚至主张美国退出联合国,不再缴纳会费,也不再承担任何维和任务。
他们认为美国没有必要关心其他国家的境况,而美国如此强大,也不会有国家愿意主动挑起与美国的战争,美国可以独立于世界之外享受永久的和平。
美国的孤立主义形成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仍面临着诸多来自外部的威胁,欧洲各强国又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这个新兴的独立国家,美国在国力上也不足以与列强分庭抗礼。
论美国外交中孤立主义的起源及其确立
论美国外交中孤立主义的起源及其确立摘要:美国外交中孤立主义的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
孤立主义首先产生于北美新大陆的移民。
定居于新大陆和清教徒的使命感,是孤立主义产生的源头;美国的地理位置提供孤立主义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美利坚合众国建国初期严峻的国内外政治形势,是促成美国外交孤立主义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美国开国元老们的思想言论大都主张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并最终通过华盛顿的告别演说正式确立。
论文关键词:孤立主义,清教徒,使命观,对外政策美国外交史学家阿瑟伊科奇说:“思想意识和具体的国家利益决定了美国外交的轨迹。
”[1]他认为,一国的外交政策,应该与这一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联系起来加以考虑。
从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国家,到其发展成为世界首要强国的历史岁月中,美国“始终不断地受到孤立主义、天定命运和神圣使命、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平及民主等思想意识的影响”。
[2]毫无疑问,孤立主义是排在第一位的影响美国外交的古老的传统。
它作为一种传统的政治思想,发端较早,甚至早于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从很大程度上讲,孤立情绪伴随着移民始祖来到北美大陆。
诚如美国历史学家唐纳德德拉蒙德所言,孤立思想的历史“同英国在北美大陆首次殖民一样古老”。
孤立主义作为一种指导美国外交实践的主流思想和原则,其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宗教和地理因素。
孤立主义思想在美国的缘起最早可追溯至盎格鲁—萨克森人在北美大陆开拓殖民地时期。
[3]15世纪末,伴随着新航路的大发现,欧洲的殖民活动掀起了高潮,导致“新大陆”成为欧洲列强殖民掠夺的对象。
英国就是在16世纪末开始登上这块神秘的土地并于1607年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据点——詹姆斯敦。
到1766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4]此即通常所谓的“北美十三州”。
在这一进程中,前往欧洲的移民中大部分是因为受到各种政治迫害(主要是宗教迫害)和经济上破产才来到这块广裹的土地的。
对旧大陆宗教和世俗压迫的痛恨、对政治腐败和陈旧的不满和对欧洲国家间相互倾轧和战争的厌恶,使这些移民产生了远离欧洲大陆的思想,他们把北美看成是“新天国”,是上帝选定了他们来开垦并定居于此。
美国对外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
美国对外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和美国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变动,美国的对外政策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
从美国独立以来,美国的对外政策呈现出了以下历史演变特征。
一、孤立主义时期美国独立后的头几十年时间里,美国采取的政策一直是孤立主义政策。
这个时期美国对外关系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与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关系上。
这个时期美国主张自给自足,避免卷入欧洲的战争和政治纷争,这种政策被称为孤立主义政策。
二、全球霸权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了一个全球超级大国,其对外政策由孤立主义转向了霸权主义。
美国迫使欧洲国家依附于自己,并成为全球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的霸权。
在这个时期,美国主张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强调国际间应互相尊重和合作,但美国的国际政策却微不足道。
它主要是在采用军事手段加强了自己的全球影响力,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信仰。
三、经济全球化时期1980年代中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兴起,美国的对外政策开始向经济全球化倾斜。
这个时期美国提倡自由市场和全球化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它主张向市场开放,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以便于更多地开展自由贸易,这支持了一些欧洲国家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约组织。
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推进,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是受历史原因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因为美国自身近百年来经济、社会、政治和地缘等方面发生了诸多的变化。
另外,美国在对外政策上也遭遇了一些重大的现实问题,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一、中东地区问题中东地区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中的焦点之一,美国对该地区的利益和关注程度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美国不断地对伊朗进行制裁,对叙利亚和其他受冲突影响的国家进行干预,以维护美国的利益。
而这些干预行动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际法,美国反复地力辩着。
二、全球经济问题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开始抬头,美国不免受到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发展也使得美国处于很不舒服的地步。
美国孤立主义
富兰克林.罗斯福
16
(2)美国20-30年代孤立主义表现
不加入国际联盟;不卷入欧洲 和亚洲的政治纷争;不介入上述大陆 爆发的战争;中立法案。
17
二战爆发前夕,为防止美国卷入战争, 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高涨。1935—1937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三个《中立法》,标志着孤 立主义达到高潮。 在国际形势紧张,法西斯势力猖撅的情 况下,这种独善其身的孤立主义实际上是一 种绥靖政策,其结果与英法的绥靖政策一样 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
12
1918年威尔逊在 国会发表了《世界和平纲 领》,提出了解决战后问 题的全面方案,亦流露出 美旨在加强和巩固在拉美 的地位,夺取战后欧洲的 领导权,谋取在远东和太 平洋地区优势的心。巴黎 和会主要目的是建立国际 联盟,并通过其来控制世 界事务。
威尔逊总统在国会讲话
13
巴黎和会后,英国 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 国,法国确立了在欧洲大陆 的霸权,而美国则拒绝参加 国联,拒绝《凡尔赛和 约》,威尔逊除了一个所 谓的“国联创始人”的虚 名之外一无所有。这不但 表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 力的强大,同时也表明世界 列强也不准备接受威尔逊 所设计的世界体系。
美国孤立主义
1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世界 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国家或民族间的联系 加强,原来由于地理因素造成的隔绝被打破, 孤立的自然属性不存在了。但是面对“白色 文明的冲击”弱势民族深感难以抗衡,只好 人为地在其疆界构筑一道屏障,试图通过把 国家孤立起来,抵御外来的威胁。中国、日 本在历史上的“闭关锁国”就是如此。
14
整个20世纪20年代,在孤立主义的影响 下,美国总统哈定、柯立芝、胡佛皆产生了 “照顾孤立主义情绪”的内向收缩效应。30 年代后,美国孤立主义达到高潮。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因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因孤立主义是美国独立后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奉行的、一种避免涉足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反对欧洲干涉美国事务,并不与任何欧洲列强结盟的对外政策。
孤立主义从其一诞生便具有多方面的两重性:它既是美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的实际需要,也是美国为谋取国家利益所制定的对外政策的最优选择;它既是一种被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也是一种进退自如的策略和工具;它既有躲避欧洲列强之间的争夺、防止战争引火烧身、维护国家独立与自强为消极防御的一面,也有独霸美洲、不容他人染指的积极进攻的一面。
按照《美国历史辞典》的解释,孤立主义包括三层涵义:第一,孤立主义只侧重政治和外交,而在经济上并不限制与外部的密切联系。
美国开始发展的就是资本主义经济,闭关锁国对它当然不利;第二,从空间上讲,孤立主义只运用于对欧洲的政策,对亚洲、拉丁美洲的政策则不包括这个原则;第三,孤立主义原则的贯彻和运用,并不是首尾一贯的,而是随着美国自身实力的成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演变。
史学界一般把华盛顿总统在1793年英法战争时发布的”中立宣言”,以及1796年9月他发表的著名《告别演说》中提出的外交原则作为美国孤立主义思想的发端。
从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美国孤立主义中立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796年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到1823年《门罗宣言》的发表,孤立主义的中立外交表现为摆脱结盟,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
第二阶段,从1823年《门罗宣言》发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孤立主义的中立外交进入保持行动自由的扩张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已变成一股绥靖主义思潮,在中立的幌子下,美国成为纵容法西斯势力的绥靖政策的帮凶。
美国实行孤立主义的主要原因是欧洲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埋葬了孤立主义,跃然登上领导世界的政治舞台,欧洲中心格局也随着战争的结束而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战后美苏争霸的两极世界格局。
美国的孤立主义
美国的孤立主义——起源及发展1796年华盛顿在《告别辞》中提出了孤立主义的三项基本原则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事务,标志着孤立主义正式形成,并几乎影响了美国整部历史。
美国孤立主义原则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早在1651年,马萨诸塞殖民地州议会就曾向当时英国执政者奥利弗·克伦威尔呈交了陈情表,称殖民地的创立者们正是为了拒绝欧洲才来到新大陆的,辨称他们的这种立场基于以下事实“就我们所知,没有一个国家象北美大陆这块土地那样远离战争、和安宁。
”由此可见,美国孤立主义思想萌芽中己经含有“远离欧洲、远离战争”的含义。
18世纪50年代的美国,只是一个人口不到万,经济比较落后的邦联国家,军事上装备落后,物资匾乏,作战经验不足,没有正规军队,而它的对手英国却是拥有仪幻万人口含殖民地人口,经济实力雄厚和广大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
残酷的现实使得美国不得不改变“远离欧洲政和战争的”孤立主义初衷,背离“真正的利益”,转而同欧洲国家积极接触,期望利用英国同欧洲列强的矛盾,争取外援,在国际上孤立英国。
在美国的积极争取下,美国与法国结成正式同盟,获得了法国的军事贷款和军事物资援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于1793年对法宣战,并组织了反法联盟。
法国援引1778年的美法盟约,要求美国给予军事援助。
华盛顿召集内阁会议,讨论美国在美法盟约中应承担的义务问题。
华盛顿在会上倡导了《中立宜言》,他主张摆脱同盟的纠缠,要遵守严格的中立。
汉密尔顿支持华盛顿,认为中立是摆脱法国的最佳手段,主张加强国家力量,保护中立权利。
会后,华盛顿发布《中立宣言》,声称美国不介入战争的任何一方,规定美国公民不得参加交战任何一方的军事行动,禁止同交战双方进行走私贸易。
19世纪20年代,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拉丁美洲在维也纳会议确立的民主主义的鼓舞和美国独立的榜样作用下,掀起了独立运动和独立战争风潮,几乎所有的西班牙殖民地都获得了独立。
美国的孤立主义倾向与多边主义的挑战
美国的孤立主义倾向与多边主义的挑战时至今日,美国的外交政策一直是全球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之一。
然而,近年来,美国出现了明显的孤立主义倾向,这与多边主义的挑战不断加深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
本文将重点探讨美国的孤立主义倾向以及多边主义对此的挑战。
一、美国的孤立主义倾向自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是国际事务中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
然而,随着国内的经济困境和民众对国际事务的疲劳感增长,美国开始犹豫是否应该继续承担全球责任。
这一孤立主义倾向首先表现在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上。
首先是军事干预的减少。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后,美国民众对军事冒险主义越来越谨慎。
这导致了美国在国际冲突中采取了更为保守和谨慎的态度,远离多国联军行动和地区冲突。
其次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主义政策,例如单边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与中国的贸易战,这显示了美国开始强调“美国优先”的经济立场。
此外,美国还倾向于单边退出多边协议和组织。
特朗普政府决定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和伊核协议等国际协议,这显示了美国对多边主义的拒斥态度,并表明了其更倾向于单边行动。
二、多边主义的挑战然而,孤立主义的倾向并不意味着美国可以完全避开多边主义的挑战。
实际上,多边主义体制具有重要的全球治理作用,因此对美国来说是不可忽视的。
以下是多边主义对美国的挑战。
首先是地缘政治角逐的加剧。
中国的崛起以及俄罗斯的复兴意味着美国不再是唯一的国际霸主。
这使得美国在塑造全球事务方面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如果美国选择孤立主义政策,将错失与其他大国合作的机会,导致其在地缘政治上的领导力减弱。
其次是全球性问题无法单边解决。
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贸易战争等问题不仅仅是美国的挑战,而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这就要求各国共同努力,通过多边主义的方式解决问题。
如果美国坚持孤立主义政策,将难以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合作,无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最后是国际道义的考验。
多边主义体制中,各国通过协商和合作解决争端和冲突,维护了国际秩序和稳定。
美国孤立主义思潮与中立政策
第三阶段
孤立主义思潮蔓延
,“中立法”出笼与寂灭
1935年—1939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一系列的 中立法案,孤立主义达到高潮。 1939年11月,国会通过了第四个修改的《中 立法》,废除了武器禁运。 1941年《租借法》,中立法名存实亡。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正式参 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法正式废除,中立政 策结束。
第二阶段
进入保持行动自由的扩张阶段
1913年威尔逊上台,1914年一战爆发,广大人民对 卷入战争情绪异常激烈,威尔逊为争取连任,于 1916年大选时提出“使我们置身于战争之外”口号, 获得支持。连任成功后,威尔逊却又提出“为拯救世 界民主”,使美国投入于战争之中。一战后,美国在 巴黎和会上两手空空。 一战后,孤立主义以和平主义情绪为基础,二者相互 依存,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使许多人不得不举起孤 立主义的旗帜。
第一阶段:
摆脱结盟,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
1796年华盛顿在《告别词》中提出了孤立主 义三项基本原则: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 事务。标志着孤立主义的正式形成。 1832年12月2日,门罗向国会发表咨文,推 出“门罗主义”的外交政策,主要包含三项原 则: 美洲体系原则、互不干涉原则、不准殖民原则。 门罗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上对孤立主义的正式 做出的第一次重要延伸。
二,中立政策对二战的影响
1, 鼓励和支持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助 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全面爆发的进程。 2,新孤立主义的出现。首先,纵观整个冷战 时期,美国虽然十分强调多边合作的作用,并 且主动建立起一系列作为实现自身霸权的工具。 其次,美国在冷战中往往为了自身利益,甚 至仅仅出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浅谈美国孤立主义产生的根源
浅谈美国孤立主义产生的根源关键词:孤立主义;美国;清教;英国孤立主义是美国早期确立的对外政策。
美国自建国起,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对外政策,而美国建立早期实行的孤立主义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一、清教徒移民美国的孤立主义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620年英国清教徒移民。
最早在普利茅斯落户的,是一群被称为“始祖移民”1的分离派清教徒。
1620年,英国36名清教徒从莱顿出发,乘“五月花号”前往北美,北美英裔移民签订了第一项自愿结成社区的自治协议。
他们选定了一个印第安人遗弃的地方建立住所,移民领袖和当地部落订立了和平协定。
由于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普利茅斯的居民慢慢增多,定居地逐渐扩大。
“1627年,当局开始实行土地私有,居民可以自己谋利。
至1640年,普利茅斯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21629年的特许状,马萨诸塞海湾公司获得了建立殖民地并行使政治管辖的权利,1630年的移民揭开了清教徒“大迁徙”的序幕。
马萨诸塞的建立和发展,使英格兰变成了一个文化区域,它在宗教上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排他性。
建立在新英格兰的几个殖民地,被称作是“清教殖民地”,它们的发展与清教的关系密不可分。
但是,清教徒在移居北美时,并没有统一的基本教义,不是统一的教派。
清教各派的独立发展,导致了清教排他的地方主义泛滥。
“美国早期的孤立主义对外政策,其实是清教各自为政、盲目排他的地方主义在对外关系中的运用”。
3清教的“使命观”是孤立主义的核心。
清教徒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显示出他们自己的民族优越感,认为自己是新世界,新世界不同于旧世界,美国应该与欧洲大陆决裂,让北美成为“山巅之城”。
清教的“使命观”为孤立主义提供了心理基础。
二、经济基础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美国之所以会实行孤立主义,与它当时的经济基础有着很大的关系。
殖民地发展中,土地是一个核心的角色。
租佃制广泛应用于北美,最初是大土地占有制条件下刺激开发的一种手段。
他们的租佃关系具有较多的商业性质,地主是为了更多的经济收入,而佃农也不需要承担社会政治义务,有较多的自由权。
西方的孤立主义--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一种深厚文化传统
西方 的孤 立 主 义
孤 立 主 义是 美 国独 立 后 直到 1 9 世 纪末 2 0 世 纪初 所奉行 的 、 避 免 涉足欧 洲
的政 治和 军事 冲 突 、 反对 欧 洲干涉 美 国事 务 , 并不 与任 何欧 洲 列强结 盟的对 外 政策 。 孤 立 主义深深 地植根 于美 国的文化传 统 , 是 美 国历 史上极 具争 议 的研 究
话题 之一 。
美 国建 国初 ,国力较 弱 , 经济 、 外 交都 面l 临着欧 洲的严 重威胁 。要想在 欧 洲 强 国虎 视眈 眈之 下发展 , 就 必须保 持和 欧 洲的 隔离 , 除 了贸 易往 来之 外 , 尽
量避 免和 欧 洲有 军事联 系 。 另外 , 美 国的移 民文化 、宗教 传 统以及特 殊 的地理
几 十 年来 , 全 球 化 为 世 界 各 国 发展 创 造 了 良好 的 条 件 与 环 境 , 推 动 了世 界 经 济
的巨大 的进展 , 也促 进 了各 国人 文 的交流 。 随着新 一轮 科技 革命 的展 开 , 全球 化 的能 量必将 进 一步释放 , 发挥增 进 人 类文明和进 步 的 重大作 用 。 本期特 别 策 划 “ 西方 的孤 立 主义”, 我们 邀 请 了相 关领 域 的 专 家 学人 , 对孤 立 主义 外 交政
为躲 避 欧 洲列 强之 间的争 夺 、防止战 争 引火烧 身 、 维护 国家独 立 与 自强 消极 防
御 的一 面 , 也 有独 霸 美洲 、 不容他 人 染指 的积极 进攻 的一 面 。 孤 立主义 随 着国
内 政 治的 发展 以及 美 国 与世 界 关 系 的 变 化 呈 现 出不 同 的 表 现 形 式 , 对 美 国 对 外
战后美国孤立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解析
一、孤立主义的含义与实质严格意义上的“孤立”应包括三层含义:地理空间上的孤立,指美国所在的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经济上的孤立,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交流;政治上的孤立,指“避免纠缠不清的同盟”的“传统政策”。
孤立主义(Isolation-ism)是美国统治集团一直以来对外政策思潮和原则。
但是,孤立主义实质上只是一种外交手段而并非闭关锁国,是否采用孤立主义取决于能否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
美国从未切断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反而一直在进行扩张——领土的、贸易的、金融的、意识形态的或者军事的——尤其是在西半球、太平洋以及东亚地区。
二、美国孤立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早期的北美移民本身是不堪忍受宗教排挤和迫害而远走他乡,再加上“漫长艰险的旅途更放大了美国人地理及心理上的疏离感”,这成为孤立主义群体心理基础。
美国孤立主义正是源于这一独特经历,受到宗教理念、政治实践和地缘环境合力作用,而国父华盛顿反对把“美国的命运与欧洲任何部分的命运纠缠在一起”的《告别演说》更是使孤立主义成为美国的一项外交战略思想。
因此,“当国会讨论外交政策时,华盛顿的幽灵就主宰着辩论的进程。
”自华盛顿确立了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之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的外交实践始终由孤立主义为主导,即始终坚持不与任何国家(主要为欧洲列强)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外交和国际事务。
但是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并非爱好和平,从购买路易斯安那,吞并佛罗里达,打开日本国门,征服墨西哥等等。
美国海军在所有大洋驰骋,陆军也几乎在所有大陆打过仗。
随着国力的增强,美国在1823年推出了拒绝欧洲列强干预美洲事务,从而将拉丁美洲划入自己势力范围的门罗主义。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基于“为自己行动,而不是为他人行动”的孤立主义原则基础上单方面实施的。
孤立主义的改变是一战的爆发。
1918年威尔逊向美国国会提出著名的“十四点计划”,提出通过建立国际联盟来实现国际合作和保障世界和平的设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立主义传统可上溯至华盛顿
20世纪以来,美国是世界上海外干涉或进行战争最多的国家,仅在二战以后美国的海外干涉就达到14次,从统计数据来看,美国的确非常“好战”。
然而我们看看历史就会发现,美国其实是孤立主义传统最根深蒂固的大国之一,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对世界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国家,像美国一样渴望远离世界。
美国立国之初,国父华盛顿便确立了孤立主义原则。
所谓孤立主义,就是自己将自己独立于世界之外。
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词》中提出下述基本原则: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抱永久且根深蒂固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
孤立主义从未消失
美国立国之后的上百年间,除了对法国大革命表示支持之外,几乎没有对任何国外大事有过明确表态和站队。
有学者认为,孤立主义宣告打破的标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威尔逊总统倡议建立国际联盟;而另一种观念认为,直到二战中美国珍珠港被偷袭之前,美国都一直没有改变过孤立主义立场。
毫无疑问的是,直到今天,美国的“孤立主义” 情愫依然浓烈,例如国会拒绝为越战拨款,迫使美军放弃越南战争,以及在“黑鹰坠落”被媒体大事渲染后撤军索马里,都被认为和新孤立主义的适时抬头有关。
美国并不总是“胸怀世界”
共和党议员帕特·布坎南自称是“新孤立主义者”,他要求美国政府终止对外援助,还主张将联合国赶出美国,关闭世界银行,减少或制止外来移民等。
持类似观点的还包括在美国极有影响的众议员荣保罗,他不仅反对美国参与任何海外战争,甚至主张美国退出联合国,不再缴纳会费,也不再承担任何维和任务。
他们认为美国没有必要关心其他国家的境况,而美国如此强大,也不会有国家愿意主动挑起与美国的战争,美国可以独立于世界之外享受永久的和平。
不要以为这只是极端人士的呓语,以上两位都曾经被共和党作为总统提名候选人,荣保罗还以自由党候选人身份参加过总统选举。
动武的理由也包括“道义”
与孤立主义相对应的是“国际主义”的观点,他们认为,美国不能在一个动荡的国际环境中独善其身,美国必须积极介入国际事务,以道义的力量来领导世界,即实现“仁慈的霸权”或“王道”,这种思维便是我们常说的“以国际警察自居”。
虽然美国海外干涉或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但是不容置疑的是,美国所进行的许多干涉和战争都是打着道义的旗帜进行的,例如:威尔逊总统将美国带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声称“这将是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罗斯福带领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的直接动因是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但最根本的是要反对法西斯轴心国对世界的统治;杜鲁门总统当政时,美国出兵朝鲜,试图防止在冷战中对美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朝鲜半岛落入共产主义的势力范围;在约翰逊政府之下,美国陷入了越南战争,战争的目的是要“阻止共产主义的扩张”,防止东南亚地区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以及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在北约的框架下参与了科索沃战争,战争的理由是阻止前南斯拉夫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的种族清洗政策。
霸权主义的“主动安全”
而共和党外交的道义色彩则似乎没有那么强烈,他们的动武理由也有更强的霸权主义色彩。
美国最近进行的战争中有三次是共和党政府发动的: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理由是制止伊拉克入侵沙特阿拉伯,维护中东的秩序与和平;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理由是打击和消灭
恐怖主义者;2003年的第二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出兵的借口是消除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真正目的是把萨达姆赶下台,在中东地区建立同美国关系密切的民主基地。
在共和党政府所发动的战争中,安全的考虑是第一位的,往往用先发制人手段,消灭对安全的潜在威胁,也即实现所谓“主动安全”。
“威尔逊主义”,对外关系的理想主义
美国不仅是外交关系上的霸权主义大国,也是理想主义大国。
美国外交上的理想主义可以追溯到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后被称为“威尔逊主义”。
可以说,不懂威尔逊主义,则不懂美国外交。
理想主义/威尔逊主义的核心是:一个国家不能单靠自己来寻求安全,而应当通过多边组织或国际组织来寻求共同安全,这才是世界和平的保障,“要让世界为民主提供安全保障”。
自由、民主和人权不是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手段,它们本身就是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而且应当视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威尔逊主义的“四项基本原则”
威尔逊主义的公式可以简化为:(1)道德律令——道德应当是一切外交政策的出发点;(2)多边律令——多边主义应当是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的基本手段;(3)民主律令——在美国领导下实现世界的民主是实现永久和平的前提条件;(4)民族自决律令:任何民族都有权决定自己的政府形式。
不过最终令国际社会失望的是,国会拒绝美国加入威尔逊一手创办的国际联盟,没有美国的国际联盟在二战开战前威信丧尽,迅速解散,直到二战之后,各国改进国际联盟的理念,成立联合国。
最安全的国家:很难互相开战
如果问中国人世界各国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回答多半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而如果问美国人同样的问题,基本上会回答分为自由世界与专制统治,或者自然主义与宗教世界。
随着哲学家波普尔的名著《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名噪一时,西方人越来越倾向于将国家划分为(宪政民主的)开放社会,和(专制主义的)敌人。
正是基于这种划分,1986年,美国学者迈克尔·多伊尔提出了“民主和平论”的主题,他认为民主国家之间很少或不轻易打仗,原因在于制度的约束和文化规范的自律。
就理论而言,“民主和平论”承继了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并与威尔逊主义的“为民主创造一个安全的世界”相关联;就经验来说,二战以来民主国家之间没有开战的事实似乎使“民主和平论”不证自明,成为国际政治中的“公理”。
不过,其实“民主和平论”并不是一个绝对性结论,它只有在作为“两国民主化程度越高,则相互动武可能性越低”这样一个趋势性描述时是可靠的。
“扩大和平区”,冷战后的主要对外思维
民主和平论的主要信徒包括尼克松和克林顿,小布什也可以名列其中。
尼克松对这一观点进行了热烈的回应,他认为独裁国家对和平的威胁远远大于民主国家,因为战争的主要受害者是普通国民,因此他们会反对发动战争,然而独裁者却不会在乎民意,而且他也往往不会像普通人民一样成为战争的受害者,有时仅仅是因为一时性情或者为了获取“历史功绩”,他就会将自己的人民陷入战争之中,因此美国真正的安全保障在于,给其他国家的人民用选票避免战争的权利。
以民主和平论为基础,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总统,民主党的克林顿宣称要“扩大民主的和平区”,而小布什总统在伊拉克战争前曾说:我们把自由带给遥远的他们,这样我们在国内才有安全。
“民主和平论”已成为后冷战时代美国进行海外军事干涉和在干涉之后进行“国家重建”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