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下册23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章节题库(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圣才出品】

一、选择题1.原子吸收分析中,发射线的宽度()。

A.比吸收线的宽B.比吸收线的窄C.与吸收线一样宽窄【答案】B【解析】这是实现峰值吸收的基本条件之一。

2.在原子吸收光谱中,火焰的作用是()。

A.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并离解成基态原子B.发射待测原子的特征谱线C.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离解并进一步使被测原子激发D.提供连续光源【答案】A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测量的是()。

A.峰值吸收B.积分吸收C.分子吸收D.连续光谱4.原子吸收分析中,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无火焰原子化法的()。

A.原子化效率高,灵敏度高B.原子化效率低,灵敏度高C.原子化效率高,灵敏度低D.原子化效率低,灵敏度低【答案】A5.由于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变宽是()。

A.多普勒变宽B.劳伦兹变宽C.赫鲁茨马克变宽D.自然变宽【答案】B【解析】劳伦兹和赫鲁茨马克变宽是压力变宽,自然变宽是在无外界影响的情况下,谱带的自然宽度。

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常在试液中加入KCl,是作为()。

A.释放剂B.缓冲剂C.保护剂D.消电离剂【答案】D【解析】由于原子的电离而引起的干扰为电离干扰,常加入易电离元素作为消电离剂。

7.若a和b两组分的吸收光谱互相重叠,干扰组分b的吸收光谱仅有一个吸收峰。

测定a时,用()。

A.解线性方程组法B.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C.系数倍率法D.以上全部方法都可使用【答案】D【解析】解线性方程组法适合于光谱相互重叠的各种情况;因为干扰组分b的吸收光谱有一个吸收峰,可以找到等吸收的双波长,所以可以选用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干扰组分无论是否存在等吸收,都可以用系数倍率法消除干扰组分的干扰。

8.关于荧光,正确的叙述是()。

A.受激分子从激发的各个振动能级返回至基态时所发射出的光为荧光B.荧光波长大于激发光波长C.磷光波长小于荧光波长D.温度升高,溶液中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增强【答案】B【解析】A项,受激分子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至基态时所发出的光为荧光。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绪论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绪论

(3) 准确度 准确度常用相对误差度量.
Er
x

100%
式中:x为试样含量的测定值, µ为试样含量的真值或标准值.
(4) 灵敏度
单位浓度或单位质 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 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 灵敏度,用S表示。 S=dy/dc或dy/dm
0.5
A 0.45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0.1 0.3 0.5 0.7 C 0.9 1.1 1.3
约30万元 0.9万美元
瑞士布鲁克公司
220万元 170万元
WFX13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ICP-AES (Prodigy XP,Leeman公司)
ICP质谱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红外光谱仪
日立F-4500荧光分光光度计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
元素分析仪
药物: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与结构,构效关系研究;
外层空间探索:微型、高效、自动、智能化仪器研制。
现代分析科学发展前沿
中药复杂体系 大气海洋环境
医药食品安全保障
分析科学
生命过程研究
国家安全
基础理论研究
污染排放
装修污染--装修材料会缓慢释放出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其他化学物 质。例如天然石料和陶瓷制品可析出氟化物、硫化物和铅、镍、 铬、钴等金属物质,这些析出物可以通过污染饮食、接触皮肤或 形成气溶胶而进入人体。常用的油漆、涂料、塑料等都含有铅。
(7) 分辨率
指仪器鉴别相近两组分产生信号的能力。各类型仪器
分辨率指标不同。
如:色谱指相邻两色谱峰的分离度;
光谱仪指将波长相近两谱线分开的能力。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下册考研课件-电分析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下册考研课件-电分析

电导分析法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测量原理和应用场景进行分类
详细描述
电导分析法可以根据测量原理和应用场景进行分类。 根据测量原理,电导分析法可分为直接电导法和电迁 移法。直接电导法是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来推算离 子浓度,而电迁移法则是通过测量离子在电场中的迁 移速率来推算离子浓度。根据应用场景,电导分析法 可分为电导滴定法、电导池法和便携式电导仪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交叉应用概述
交叉应用实例
交叉应用前景
界面电化学和微电分析化学在 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和互补性 ,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更 高效、更灵敏的分析方法。
在生物医学领域,利用微电分 析化学技术检测生物分子时, 可以结合界面电化学的原理, 通过电化学反应将生物分子转 化为可检测的信号,从而提高 检测的灵敏度和特汉大学分析化学下 册考研课件-电分析
REPORTING
目录
• 电分析化学导论 • 电位分析法 • 电解与库仑分析法 • 伏安分析法 • 电导分析法 • 界面电化学与微电分析化学
PART 01
电分析化学导论
电分析化学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电分析化学是研究电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分为电位分析法、电解分析和伏安分析法等。
镉等。
食品分析
02
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如钾、钠、钙等矿物质和有机酸
等。
医学诊断
03
用于检测人体内的电解质和代谢产物,如钾、钠、氯、血糖等
,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PART 03
电解与库仑分析法
电解法的原理
01
电解法是利用外加电压使得带电粒子发生定向移动,从而进行 分离和富集的方法。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  【圣才出品】

第21章 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21-1 什么是电渗流?它是怎样产生的?答:(1)电渗流是指当在毛细管两端施加高压电场时,双电层中溶剂化的阳离子向阴极运动,通过碰撞作用带动溶剂分子一起向阴极运动,即形成电渗流。

(2)电渗流的产生过程:由于多孔介质材料、微通道壁或其他流体管道材料表面带负电荷,液体中的正离子被吸引附着于通道壁上,最靠近通道壁的正离子被吸引的力量最强,距离通道壁越远,正离子所受的吸引力越弱。

水分子因具偶极性而吸附于正离子上,当在通道两端施加电压时,距离通道壁较远的正离子(受壁的吸引力较弱,可自由移动)游向负极,正离子带着吸附于其上的水分子以及因为摩擦力牵引着其他水分子一起游向负极,此即为电渗效应。

21-2 毛细管的总长为25cm ,进样端到检测器的柱长为21cm ,分离电压为20kV ,采用硫脲作为标记物,其出峰时间为1.5min ,试计算电渗流的大小。

解: 根据题给条件:U =20000V ,由1021,25, 1.5min 90,d L cm L cm t s ====可得电渗流为0d t eo L L t Uμ=⋅21142112125 2.92109020000eo cm V s cm V s μ-----⨯=⋅⋅=⨯⋅⋅⨯21-3 在毛细管区带电泳中,指出下列物质的出峰顺序。

溴离子,硫脲,铜离子,钠离子,硫酸根离子答:在毛细管区带电泳中,上述物质的出峰顺序依次为:钠离子,铜离子,硫脲,硫酸根离子,溴离子。

21-4 为什么pH会影响毛细管电泳分离氨基酸?答:pH会影响毛细管电泳分离氨基酸是因为pH决定弱电离组分的有效淌度,同时还影响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氨基酸是两性物质,因此氨基酸的电离受到溶液pH的影响,当pH接近氨基酸的等电点时,氨基酸对外显示电中性,电泳过程中不移动。

21-5 毛细管电泳的检测方法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何优缺点?答:毛细管电泳又称高效毛细管电泳,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技术。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第1~14章【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第1~14章【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1章 绪 论
1-1 试说明分析化学定义或学科内涵随学科发展的变化。 答:分析化学定义或学科内涵随学科发展经历了由化学分析方法到仪器分析方法的变 化: (1)化学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及相关反应方程式所呈现的计量关系来确定待测 物的组成及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测定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及其相应的变 化进而确定物质组成、含量及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 (3)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没有明确的界限,后者以前者为基础逐步发展、演 变而来,前者需要使用简单的仪器,后者同样需要化学分析技术。
1-6 分析仪器一般包括哪些基本组成部分?通用性分析仪器和专用性仪器有何异同 之处?
答:(1)分析仪器一般包括试样系统、能源、信息发生器、信息处理单元、信息显示
2 / 101
圣才电子书

单元等基本组成部分。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通用性分析仪器和专用性仪器的异同之处如下:
3 / 10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2 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
2-1 光谱仪一般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1)光谱仪的一般由稳定的光源系统、波长选择系统、试样引入系统、检测系统 以及信号处理和读出系统组成。 (2)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①光源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 ②波长选择系统(单色器、滤光片):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③试样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充当样品容器; ④检测系统: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⑤信号处理和读出系统: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 方式输出。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9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9-1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答:(1)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的类型有:、、、σσ*→ππ*→n σ*→、等。

σπ*→πσ*→(2)能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的跃迁类型有:、。

ππ*→n σ*→9-2 何谓溶剂效应?为什么溶剂的极性增强时,跃迁的吸收峰发生红移,而ππ*→跃迁的吸收峰发生蓝移?n π*→答:(1)溶剂效应是指溶剂极性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溶剂极性不仅影响吸收带的峰位,也影响吸收强度及精细结构。

如溶剂极性对光谱精细结构、π→π*跃迁谱带和n→π*跃迁谱带的影响。

(2)①当溶剂极性增强时,跃迁的吸收峰发生红移的原因是:发生ππ*→跃迁的分子,ππ*→在极性溶剂的作用下,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变小了,因此向长波方向移动。

②当溶剂极性增强时,跃迁的吸收峰发生蓝移的原因是:发生跃迁的n π*→n π*→分子,在极性溶剂的作用下,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变大了,因此向短波方向移动。

9-3 无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为什么电荷转移跃迁常用于定量分析而配位场跃迁在定量分析中没有多大用处?答:(1)无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主要有两种类型:电荷转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

(2)电荷转移跃迁常用于定量分析而配位场跃迁在定量分析中没有多大用处的原因为:电荷转移跃迁摩尔吸光系数较大,一般>,用于定量分析可以max ε41110L mol cm --⋅⋅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而配位场跃迁由于选择规则的限制,吸收谱带的摩尔吸光系数小,一般<,吸收光一般位于可见光区,因此其在定量分析方面不重要。

max ε11100L mol cm --⋅⋅9-4 何谓生色团和助色团?试举例说明。

答:(1)生色团是指某些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不饱和键的基团,能够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域内(200~800nm )产生吸收,且吸收系数较大,这种吸收具有波长选择性,吸收某种波长(颜色)的光,而不吸收另外波长(颜色)的光,从而使物质显现颜色。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X射线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X射线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5章 X 射线光谱法5-1 解释并区别下列名词:连续X 射线与X 射线荧光;吸收限与短波限;Mose1oy 定律与Bragg 方程;与谱线;K 线系与L 线系。

K αK β答:(1)连续X 射线与X 射线荧光连续X 射线是指在轰击金属钯的过程中,有的电子经历一次碰撞后能量耗尽,有的电子则需多次碰撞。

因为碰撞是随机的且电子数目很大,所产生的具有不同波长的X 射线。

X 射线荧光是指入射X 射线使低层电子激发成光电子后,高层电子落入低层电子的空轨道,并以辐射方式释放出能量而逐出的射线。

(2)吸收限与短波限吸收限是指物质对X 射线的吸收量随着辐射频率增大至骤然增大时的限度。

短波限是指一次碰撞后就丧失全部动能的电子所辐射出的具有最大能量且波长最短的X 射线光子。

短波限用表示。

0λ(3)Mose1ey 定律与Bragg 方程Mose1ey,式中,K 与S 是与线系有关的常数。

()K Z S =-Bragg 方程是指,式中,d 为晶面间距,为X 射线入射角。

2sin n d λθ=θ(4)与谱线K αK β射线是指由L 层跃迁到K 层辐射的X 射线。

K α射线是指由M 层跃迁到K 层辐射的射线。

K β(5)K 线系与L 线系K 线系是指K 层电子被逐出后,空穴可被外层的任一电子填空,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谱线。

L 线系是指L 层电子被激发后,高层电子跃迁产生的一系列线系。

5-2 欲测定Si 0.7126nm ,应选用什么分光晶体?K α答:应选用PET (002)分光晶体。

根据Bragg 方程:。

2sin n d λθ=令,则。

1n =sin 2d λθ=因为0<sin <1,所以分光晶体的晶面间距满足<1,即>0.3563nm ,应选θ2d λd 用PET (002)。

5-3 试对几种X 射线检测器的作用原理和应用范围进行比较。

答:常用的X 射线检测器包括正比计数器、闪烁计数器和半导体检测器,其作用原理和应用范围比较如下:(1)正比计数器。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名校考研真题(分子质谱法)【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名校考研真题(分子质谱法)【圣才出品】

第23章 分子质谱法一、选择题因量子隧道效应(Quantum mechanical tunneling),分子电子被微针“萃出”,分子本身很少发生振动或转动,因而分子不过多碎裂,从而产生较强分子离子峰的电离源是()。

[中山大学2005研]A.CIB.EIC.FID.FAB【答案】C【解析】质谱有许多种电离源,它们的电离原理各不相同。

CI(化学电离源)是利用离子-分子反应使被测物电离;EI (电子轰击电离源)是通过热电子与被测物分子作用使其电离;FAB(快原子轰击)是一种溅射电离的方式。

只有FI(场致电离)是通过量子隧道效应使物质电离的。

二、解谱题1.已知某未知化合物的质谱图如图23-1所示。

试解析图谱,并推断其结构。

[东南大学2001研]图23-1解:先计算此未知化合物的不饱和度为据此可以判断出其可能为醇、醚。

对质谱图分析,分子离子失去H+可得分子离子失去H2O可得和来源于下面两个式子据此,判断该化合物的结构可能为2.一不含氮的化合物,其质谱如图23-2所示,亚稳离子峰为m/z125.5和88.7,试推测其结构,并写出推理过程和m/z 为154、139、111、76和43的离子的形成过程。

[东南大学2004研]图23-2解:(1)分子离子峰为m/z 154,它首先失去15 a.m.u ,形成M -15离子(m/z139)。

(2)在分子离子峰附近,有M+2峰,即m/z 156,且M:(M+2)近似为3:1。

因此同位素峰表示未知物中有1个氯原子,同时Cl还存在于碎片离子m/z 139和m/z 111中。

(3)碎片离子m/z 77,76,51都是芳烃的特征离子峰。

(4)特征的低质量碎片离子m/z 43可能是C3H7+或CH3CO+。

(5)m/z 139为带偶数电子的离子,表示m/z 154→m/z139,消去一个游离基。

m/z 111也是带偶数电子的离子,表示m/z 139→m/z111,消去了一个质量为28 a.m.u的中性分子。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分子质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分子质谱法)  【圣才出品】

第23章 分子质谱法23-1 何谓分子质谱?它与原子质谱有何异同?答:(1)分子质谱是当代质谱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获得无机、有机和生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对复杂混合物各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2)分子质谱与原子质谱的异同之处如下:①相同点分子质谱和原子质谱的原理和仪器总体结构基本相同。

②不同点a.分子质谱获得信息量比原子质谱大;b.分子质谱进样方式比原子质谱多;c.分子质谱有多种离子化技术;d.分子质谱与原子质谱测定质量范围不同;e.分子质谱与原子质谱的发展历程不同。

23-2 试说明分子质谱仪器主要组成部分和各自的功能,它们与原子质谱仪器有何不同?答:(1)分子质谱仪器主要由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真空系统及电子计算机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它们各自的功能如下:①进样系统的作用是在不破坏真空环境、具有可靠重复性的条件下,将试样引入离子源。

②离子源的作用是将样品中的原子、分子电离成为离子,并使这些离子在离子光源系质量分析器的作用是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按质荷比顺序分离。

④检测器的作用是接收由质量分析器打出来的离子,检测信号。

⑤真空系统的作用是保证离子源中灯丝的正常工作,保证离子在离子源和分析器中正常运行,消减不必要的离子碰撞、散射效应、复合反应和离子-分子反应,减小本底与记忆效应。

⑥电子计算机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的作用是快速准确地采集、处理、显示、给出数据,且监控仪器各部分工作状态、优化操作条件。

(2)与原子质谱仪器不同的是进样系统和离子源。

23-3 试计算和说明:(1)在电子轰击源中,单电荷离子(z =1)通过V电场加310速以后,试计算它获得的动能(KE )。

(2)离子的动能跟它的质量有关么?(3)离子的速度跟它的质量有关么?解:(1)获得的动能。

2193161U 1.61010 1.6102KE m ze J J υ--===⨯⨯=⨯(2)在离子源中离子获得的动能与它的质量无关。

武汉大学第五版分析化学下册复习题综述

武汉大学第五版分析化学下册复习题综述

《光谱分析法导论》复习题1.所谓“真空紫外区”,其波长范围是( C )A.200~400nmB.400~800nmC.10~200nmD.200~8002. 下述哪种光谱法是基于发射原理?( B )A.红外光谱法B.荧光光度法C.分光光度法D.核磁共振波谱法3.已知光束的频率为105Hz ,该光束所属光区为( A )A.紫外光区B.微波区C.可见光区D.红外光区4.波长为0.01nm 的光子能量为( C )A.12.4eVB.124eVC.1.24×105eVD.0.124eV5.可见光的能量范围为( D )A.12400~1.24×1013eVB.1.43×102~71eVC.6.2~3.1eVD.3.1~1.65eV6.带光谱是由于( B )A.炽热固体发射的结果B.受激分子发射的结果C.受激原子发射的结果D.简单离子受激发射的结果7.基于电磁辐射吸收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D )A.原子荧光光谱法B.分子荧光光谱法C.化学发光光谱法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8.可以概述三种原子光谱(吸收、发射、荧光)产生机理的是( C )A.能量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发射光谱B.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C.能量与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相互作用D.辐射能使院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9. 若光栅宽度为50mm ,刻痕数为1200条·mm -1,此光栅的一级光谱理论分辨率应为 60000 。

10.原子外层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紫外光和可见光;原子核自旋跃迁激发能对应于射频辐射区。

11.欲在200~400nm 光区进行分析,可选用的棱镜摄谱仪是 ( C )A.玻璃棱镜B.萤石棱镜C.石英棱镜D.以上三种均可12.下述哪种分析方法是以散射光谱为基础的 (B )A.原子发射光谱B.拉曼光谱C.原子吸收光谱D.X 荧光光谱法13.红外光谱仪的主要部件包括: 光源 , 吸收池 , 单色器 、 检测器及记录系统。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4-1 Mg 原子的核外电子跃迁时吸收共振线的波长为285.21nm ,计算110133S P →在2500K 时其激发态和基态原子数之比。

解:已知231341.3810, 6.62610k J K h J s---=⨯⋅=⨯⋅由于/0/i E kT i g g e-∆i 0N /N =00/(21)/(21),i i g g J J J L S=++=+又根据题意可得00,1i J J ==所以0/3/1i g g =348919/ 6.62610 3.010/285.2110 6.97410i E hc Jλ---∆==⨯⨯⨯⨯=⨯1923i 0N /N =10103exp[ 6.974/(1.382500)]---⨯⨯⨯⨯-9i 0N /N =5.06104-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1.6nm/mm ,欲测定Si251.61nm 的吸收值,为了消除多重线Si251.43nm 和Si251.92nm 的干扰,应采取什么措施?答:由题意知属于谱线干扰,可采用的措施是减小单色器狭缝。

Si251.61nm 与Si251.92nm 、Si251.43nm 分别相差0.31nm 和0.18nm ,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1.6nm/mm ,所以应选用的狭缝宽度s≤(0.18/1.6)mm =0.1125mm 。

4-3 简述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原理,并比较与原子发射光谱有何不同?答:(1)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原理:处于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如果外界所提供特定能量的光辐射恰好等于核外层电子基态与某一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时,核外层电子将吸(2)原子吸收光谱与原子发射光谱的不同之处为:原子吸收光谱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原子发射光谱是基于原子的发射现象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4-4 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及其定量分析的特点。

《分析化学》下册武汉大学等编(第五版)作业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下册武汉大学等编(第五版)作业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作业参考答案第2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2-1 光谱仪一般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1)稳定的光源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 (2)试样引入系统(3)波长选择系统(单色器、滤光片)—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4)检测系统—是将光辐射信号转换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5)信号处理或读出系统—在显示器上显示转化信号。

2-2 单色器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1)入射狭缝—限制杂散光进入;(2)准直装置—使光束成平行光线传播,常采用透镜或反射镜; (3)色散装置—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4)聚焦透镜或凹面反射镜—使单色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 (5)出射狭缝—将额定波长范围的光射出单色器。

2-5 对下列单位进行换算:(1)150pm Z 射线的波数(cm -1) (2)Li 的670.7nm 谱线的频率(Hz )(3)3300 cm -1波数对应的波长(nm ) (4)Na 的588.995nm 谱线相应的能量(eV ) 参考答案:(1)171101067.61015011---⨯=⨯==cm cm λσ (2))(1047.4)(107.670100.314710Hz Hz c⨯=⨯⨯==-λν (3))(3030)(1003.3)(3300114nm cm cm =⨯===-νλ (4))(1.2)(10602.110995.588100.310625.6199834eV eV ch E =⨯⨯⨯⨯⨯⨯==---λ 2-6 下列种类型跃迁所涉及的能量(eV )范围各是多少?(1)原子内层电子跃迁; (4)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2)原子外层电子跃迁; (5)分子转动能级跃迁; (3)分子的电子跃迁 参考答案跃迁类型 波长范围 能量范围/eV 原子内层电子跃迁 10-1 ~ 10nm 1.26×106 ~1.2×102原子外层电子跃迁 200 ~ 750nm 6~1.7 分子的电子跃迁 200 ~ 750nm 6~1.7 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0.75 ~ 50μm 1.7~0.02 分子转动能级跃迁50 ~ 1000μm2×10-2~4×10-7第10章 吸光光度法(上册)2、某试液用2cm 吸收池测量时,T=60%。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核磁共振波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核磁共振波谱法)  【圣才出品】

第12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12-1 下列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分别为多少?哪些核不是磁性核?1269111213141516173233,,,,,,,,,,,,H H Li Be B C C N N O O S S答:自旋量子数I 与原子核的质量数(A )和原子序数(Z )有关,当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均为偶数时,自旋量子数I =0,自旋量子数I =0的核没有磁矩,不是磁性核。

(1)的自旋量子数分别为:1269111213141516173233,,,,,,,,,,,,H H Li Be B C C N N O O S S 。

1331153,1,1,,,0,,1,,0,,0,2222222(2)、、不是磁性核。

12C 16O 32S 12-2 自旋量子数为的核有几种空间取向?32答:自旋量子数为的核有4种空间取向。

由量子力学可知,自旋量子数为I 的核有32的空间取向为:2I +1,即该核有2×+1=4种空间取向,每种空间取向的磁量子数分32别为:,,-,-。

3212123212-3 什么是核磁共振?核磁共振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答:(1)核磁共振(NMR )是指在强磁场下电磁波与原子核自旋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物理现象。

(2)核磁共振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核磁共振的化学位移、偶合常数和积分面积。

12-4 什么是化学位移?答:化学位移是指在一定的辐射频率下,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有机化合物中的质子,产生核磁共振吸收频率不同,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的现象。

12-5 NMR的化学位移和NMR有何差别?在解析谱图有什么优越性?13C1H答:(1)NMR常见的化学位移值范围是8~10,NMR常见的化学位移值1H13C范围是80~120,约为NMR的20倍。

1H(2)在解析谱图时,可极大地消除不同化学环境的碳原子的谱线重叠,使13CNMR谱的分辨能力远高于NMR谱。

13C1H12-6 测定化合物结构一般需要用到哪些二维谱?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答:(1)测定化合物结构一般需要用到的二维谱为J分解谱、化学位移相关谱和多量子相关谱。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光谱分析法导论)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光谱分析法导论)  【圣才出品】

第2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2-1 光谱仪一般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1)光谱仪的一般由稳定的光源系统、波长选择系统、试样引入系统、检测系统以及信号处理和读出系统组成。

(2)它们的作用分别是:①光源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②波长选择系统(单色器、滤光片):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③试样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充当样品容器;④检测系统: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⑤信号处理和读出系统: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式输出。

2-2 单色器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1)单色器的组成部分包括入射狭缝、准直装置、色散装置、聚焦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出射狭缝。

(2)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①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②准直装置: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③色散装置: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④聚焦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⑤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

2-3 简述光栅和棱镜分光的原理。

答:(1)光栅的分光原理是光的衍射与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作用各有相应的衍射角,据此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2)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折射,由于不同波长的光有其不同的折射率,据此能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2-4 简述光电倍增管的作用原理。

答:光电倍增管的作用原理为:当光照射到光阴极时,光阴极向真空中激发出光电子。

这些光电子按聚焦极电场进入倍增系统,并通过进一步的二次发射得到倍增放大。

然后把放大后的电子用阳极收集作为信号输出。

2-5 对下列单位进行换算:(1)150pm X 射线的波数(cm -1);(2)Li 的670.7nm 谱线的频率(Hz );(3)3300cm -1波数对应的波长(nm );(4)Na 的588.995nm 谱线相应的能量(eV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红外吸收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红外吸收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10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10-1 试说明影响红外吸收峰强度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红外吸收峰强度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振动能级跃迁几率及分子振动时偶极矩变化的大小。

(1)跃迁几率越大,吸收越强。

从基态向第一激发态跃迁,即从=0跃迁至υ=1,跃迁的几率大,因此,基频吸收带一般较强。

υ(2)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越大,吸收越强。

偶极矩变化的大小与分子结构和对称性有关。

化学键两端所连接的原子电负性差别越大,分子的对称性越差,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就越大,吸收就越强。

一般说来,伸缩振动的吸收强于变形振动,非对称振动的吸收强于对称振动。

10-2 HF 中键的力常数约为9N/cm 。

(1)计算HF的振动吸收峰频率;(2)计算DF 的振动吸收峰频率。

解:根据胡克定律:,。

其中σ为波数(cm -1),c 为真空中光速(3×1010cm s -1),k为化学键力常数⋅(N cm -1),因此⋅(1)HF 的振动吸收峰频率为(2)DF的振动吸收峰频率为10-3 分别在950g/L乙醇和正己烷中测定2-戊酮的红外吸收光谱,试预计νC=O吸收带在哪一溶剂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为什么?υ答:(1)C=O吸收带在正己烷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2)因为吸收带出现的频率和溶剂与待测物的分子间的作用有关。

2-戊酮的最强吸υ收带是羰基的伸缩振动(C=O),在乙醇中,醇羟基可与C=O形成分子间氢键,使羰基的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而正己烷不能与戊酮形成分子间氢键,因此在此溶液中的频率较高。

10-4 分子在振动过程中,有偶极矩的改变才有红外吸收。

有红外吸收的称为红外活性;相反,称为非红外活件。

指出下列振动是否有红外活性。

答:乙烯的正常振动模式如下:由红外活性的定义可知,有偶极矩的改变才有红外吸收,因此有红外活性的为②③⑤。

10-5 CS2是线性分子,试画出它的基本振动类型,并指出哪些振动是红外活性的?答:对于CS2分子,3n-5=4,即有4种振动类型。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电解和库仑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电解和库仑法)  【圣才出品】

第16章 电解和库仑法16-1 比较电解分析方法和库仑分析方法的异同点。

答:(1)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的相同点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都是以电解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的不同点①电解分析法是试样溶液被电解后,待测组分在阴极或阳极上以金属单质或氧化物的形式析出,由此从共存组分中分离流出,再用重量法测量析出的物质,经过一定的代换关系求得待测物的含量,适用于常量组分的分析;②库仑分析法是测量电解完全时消耗的电荷量,依据法拉第定律由所消耗的电荷量来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库仑分析法可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16-2 如何理解理论分解电压(析出电位)与实际分解电压(析出电位)的关系?答:理论分解电压(析出电位)与实际分解电压(析出电位)的关系为:实际分解电压大于理论分解电压。

理论分解电压是电解时所产生的,它的大小等于电解池中原电池电动势大小,但是极性相反,是电解能顺利进行所必须克服的电动势。

由于溶液中存在一定的电阻,并且还要克服由于电极极化所带来的过电位,因此实际分解电压大于理论分解电压。

16-3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和库仑滴定法在原理上有何不同?答:控制电位库仑分析和库仑滴定法在原理上的不同之处如下:(1)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是在电解过程中,将工作电极的电位调至测定所要求的电位值,保持恒定,直到电解电流为零,若电流效率为100%,电解过程的电量为被测物质所需的电量。

从串联在电解电路中的库仑计精确记录的电量值即可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

(2)库仑滴定法是用强度一定的恒电流通过电解池,同时用计时器记录电解时间。

被测物质直接在电极上反应或在电极附近由于电极反应产生一种能与被测物质起作用的试剂,当被测物质作用完毕后,由指示终点的仪器发出信号,立即关掉计时器。

由电解进行的时间t (s)和电流i (A),可按式,求算出被测物质的质量m (g)。

M m it nF16-4 为什么库仑分析中要求电流效率在100%下进行电解?答:库仑分析中要求电流效率在100%下进行电解的原因为:库仑分析法定量分析是以法拉第定律作为理论进行的分析方法,电极反应过程中,不能发生副反应,并按化学计量进行,这样测定的结果才具有定量分析的依据,因此要求电流利用效率必须是100%,实际中电流利用效率不低于99.9%是允许的。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色谱法导论)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色谱法导论)  【圣才出品】

第18章 色谱法导论18-1 试说明分离的含义及热力学限制、分析分离与制备分离的区别与联系。

答:(1)分离的含义及热力学限制①含义。

分离(separation)是指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②热力学限制。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混合是一个熵增的自发过程,稀释或分子离散都是熵增加的自发过程,而分离和浓缩过程熵值减小,必须要外加能量,或者说必须做功才能完成,这是分离的热力学限制。

(2)分析分离与制备分离的区别与联系g①由于色谱分析所需试样量少,试样用量量级一般在mg、级别甚至更少,可测定混合物中含量极低的痕量成分,分析分离常在极微小体系内完成,如毛细管、芯片式的微通道。

②与分析分离相比,制备分离处理试样的量级在mg至g级范围,它们分离的目的也不完全相同。

18-2 什么是色谱分离?色谱过程中试样各组分的差速迁移和同组分分子离散分别取决于何种因素?答:(1)色谱分离是指基于不同物质在由固定相和流动相构成的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采用流动相洗脱过程中呈现不同保留时间,从而实现分离的技术。

(2)色谱过程中试样各组分的差速迁移和同组分分子离散分别取决于组分和溶质与固定相作用力差异,与组分在两相中分布常数有关。

分布常数大小则由组分或溶质、固定相、流动相分子结构及作用力的差别有关。

18-3 色谱热力学、色谱动力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在色谱条件选择上有何实用价值?答:(1)色谱热力学研究的对象是分子结构与色谱保留值的关系及溶质在各种色谱条件下保留值的变化规律,色谱动力学研究的对象是色谱过程流体分子运动规律。

(2),色谱热力学与色谱动力学的区别与联系:色谱热力学是发展高选择性色谱体系,特别是研发色谱固定相,探讨色谱分离机理,评价色谱固定相、流动相,建立色谱定性方法的理论基础。

色谱动力学是发展高效色谱柱材料、柱技术和色谱方法的理论基础。

(完整版)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完整版)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2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

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

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1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式输出。

2-2: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2-3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原子发射光谱法) 【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原子发射光谱法)  【圣才出品】

第3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3-1 光谱定性分析时,为什么要使用哈特曼光阑?答:光谱定性分析时使用哈特曼光阑的原因是:在摄谱过程中感光板移动会引起机械误差,致使摄取的光谱与试样光谱的波长位置不一致,使用哈特曼光阑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3-2 说明缓冲剂和挥发剂在矿石定量分析中的作用。

答:(1)缓冲剂在矿石定量分析中的作用:控制蒸发、激发温度的恒定和等离子区的电子浓度,有利于易挥发、易激发元素的分析,并可抑制复杂谱线的出现,减少光谱干扰,还可稀释试样。

(2)挥发剂在矿石定量分析中的作用:可以抑制基体的挥发,降低背景,改进检测限。

3-3 采用404.720nm作分析线时,受Fe 404.582 nm和弱氰带的干扰,可用何种物质消除此干扰?答:(1)Fe 404.582nm谱线的干扰属于线光谱干扰,可采用减少单色器出口狭缝宽度的方法消除。

(2)弱氰带的干扰属于背景干扰,可以采用背景扣除如背景校准法和等效浓度法消除,因此可以使用非石墨电极或通过加入易挥发的光谱缓冲剂如NaCl,增加待测物的挥发性,并帮助氰气尽快离开光源,消除其干扰。

3-4 对一个试样量很少的试样,而又必须进行多元素测定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1)顺序扫描式光电直读;(2)原子吸收光谱法;(3)摄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4)多道光电直读光谱法。

答:应选用方法(3)。

对于试样量很少,且必须进行多元素测定的样品,只能选择灵敏度高、耗样量少、能同时实现多元素测定的方法进行分析。

对上述方法分析如下:(1)对于(1)顺序扫描式光电直读,因为测定速度慢,所以耗样量大,不合适。

(2)对于(2)原子吸收光谱法,不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且耗样量大。

(3)对于(3)摄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4)多道光电直读光谱法,具有耗样量少或分析速度快和能同时实现多元素测定的优点,所以(3)和(4)都适用。

但是由于多道光电直读光谱法受光路通道的限制,得到的光谱数目少,所以一般只用于固定元素的多元素测定。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下册答案第六版第四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下册答案第六版第四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下册答案第六版第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所有粒子都带中子原子呈电中性,所以原子不含电荷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答案)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B、所有粒子都带中子C、原子呈电中性,所以原子不含电荷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答案)2、已知某元素的质量数为227、中子数为138,则质子数为 [单选题]A、416B、89(正确答案)C、227D、2033、关于3717Cl 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A、质量数为37B、中子数为20C、电子数为17D、中子数为17(正确答案)4、下列粒子中与N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单选题]A、Na+(正确答案)B、F-C、OH-D、H2O5、在化学反应中,下列数据发生变化的是 [单选题]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正确答案)D、质量数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A、电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圆周运动B、电子云示意图中的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C、次外层电子数一定是2或8D、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正确答案)7、放射性同位素13153I常用于诊断甲状腺肿瘤位置、大小,下列关于13153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A、质子数为53B、核外电子数为53C、中子数为53(正确答案)D、质量数为1318、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量 [单选题]A、石墨和金刚石B、水和重水C、O2和O3D、氕、氘和氚(正确答案)9、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单选题]A、石墨和金刚石B、河水和海水C、纯碱和烧碱D、126C和136C(正确答案)10、某一价阴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 [单选题]A、16B、17C、18(正确答案)D、1911、下列关于2612Mg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A、质子数为12B、电子数为12C、中子数为12(正确答案)D、质量数为2612、下列分子中,有3个原子和10个电子的是 [单选题]A、S02B、H2O(正确答案)C、NH3D、HF13、下列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 [单选题]A、KB、SC、Cl(正确答案)D、Ar14、X、Y、Z 是三种主族元素,如果 Xn+阳离子与Yn-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n-阴离子半径大于Yn-阴离子半径,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单选题]A、Z>X>Y(正确答案)B、X>Y>ZC、Z>Y>XD、X>Z>Y15、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示的各原子组中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单选题]A、10与12B、8与17C、11与17(正确答案)D、6与1416、化学键是 [单选题]A、只存在于分子之间B、只存在于离子之间C、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正确答案)D、相邻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17、根据原子序数,下列各组原子能以离子键结合的是 [单选题]A、10与19B、6与16C、11与17(正确答案)D、14与818、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单选题]A、HBr和NaBrB、H2SC、F2和KID、HCl和H2O(正确答案)19、元素的相对质量和原子的质量数完全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3.4.1.磁分析器 23.3.4.1.磁分析器
23.3.4.2.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 23.3.4.2.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
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Time of flight mass analyzer,TOF)的主 要部分是一个长1m左右的无场离子漂移管。
23.3.4.3.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23.3.4.3.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23.1.3.分子质谱表示法 23.1.3.分子质谱表示法
23.2.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方程
质谱不是光谱,是物质的质量谱。质谱中没有波长 和透光率,而是离子流或离子束的运动,有类似于光学 中的聚焦和色散等离子光学概念。 分子电离后形成的离子经电场加速从离子源引出, 加速电场中获得的电离势能z e U转化成动能[Kinetic Energy,KE,SI单位为焦尔(J)]1/2 mν2,两者相等,即
23.4.1.分子离子 23.4.1.分子离子
样品分子失去1-2个电子(多数为1个电子)而得到的离子称为 分子离子 (Molecular Ion)。
23.4.2. 同位素离子
许多元素都是由具有一定自然丰度的一或多个同位素组成, 这些元素形成化合物后,其同位素就以一定的丰度出现在化合物 中。因此,当化合物被电离时,由于同位素质量不同,在质谱图 中离子峰会成组出现,每组峰会显示出一个强的主峰; 亦发现有 一些峰的m/z大于样品的分子量。
23.4.3.碎片离子 23.4.3.碎片离子
分子离子产生后可能具有较高的能量,将会通过进一步裂解 或重排而释放能量,裂解后产生的离子称为碎片离子(Fragment Ion)。
23.4.4. 重排离子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键的断裂过程中,某些原子或基团从一个 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所生成的离子即重排离子(Rearrangement Ion)。
23.3.4.质量分析器 23.3.4.质量分析器
质量分析器(Mass analyzer) 的作用是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按 质荷比(m/z)顺序分离。 23.3.4.1.磁分析器 磁分析器 1.扇形磁场和扇形电场的离子光学性质 扇形磁场的基本性质是:质量色散能力、能量色散能力、方 向聚焦能力。 2.双聚焦型磁分析器 磁分析器可分为单聚焦分析器(Single-focusing analyzer)和 双聚焦分析器(double-focusing analyzer),前者为单一扇形磁场; 后者由电场、磁场串联而成。
23.3.6. 23.3.6. 真空系统 23.3.7. 计算机系统
1.数据采集和简化 2.质量数转换和峰强度归一化 3. 谱图累加、平 均 4.用总离子流对峰强度进行修正 5. 输出质量色谱 6.给出高分 辩率质谱的元素组成。7.谱图检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3.4. 分子质谱离子类型
分子质谱分析过程中在离子源或无场区等发生下列4类离子 化及其反应:1.分子离子化反应;2.裂解反应;3.重排、裂解反应;4. 离子-分子反应。
23.6. 分子质谱法的应用
23.6.1.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23.6.1.1.标准谱图检索定性 标准谱图检索定性 将在一定质谱分析条件下获得的质谱图与相同条件下标准谱 图对照是对已知纯化合最简便定性方法。 23.6.1.2.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分子离子峰的m/z可提供准确分子相对质量,是分子鉴定的 重要依据。获得分子离子、准确地确认分子离子峰是质谱定性分 析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质谱图中,可根据如下特点确认分子离子峰 在质谱图中,可根据如下特点确认分子离子峰: 1. 原则上除 同位素峰外,分子离子或准分子离子是谱图中最高质量峰,两者 均可推导出分子量。 2. 它要符合氮律。 3.判断最高质量峰与失 去中性碎片形成碎片离子峰是否合理。 4.当化合物含有氯和溴元 素,有时可帮助识别分子离子峰。
23.6.2.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3.6.2.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3.6.2.1. 分子式确定 1.由同位素相对丰度法推导分子式
2. 用高分辨质谱仪器确定分子式 高分辨质谱仪器测定分子离子或碎片离子质荷比的误差可小 于10-5,可求出分子离子峰的精密质量。因此,用高分辨质谱仪 器测定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与Beynon表的数据对照,配合其他信息 即可确定合理的分子式。
23.3.2. 进样系统 23.3.2.3.色谱进样 色谱进样 质谱仪通常会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仪器联用, 用于分离和检测复杂化合物的各种组分。将色谱分离后 的流出组分通过适当的接口引入质谱系统,称之为色谱 进样。 23.3.2.4. 标准进样 有机质谱一般以全氟煤油(Perfluorokerosene,PFK) 为仪器质量标准样品。PFK从69至1200分子相对质量以 上,几乎每隔12个质量有一个特征峰,主要特征峰的精 确质量均已测定。由于PFK的记亿效应较强,如用加热 进样或直接进样系统进样,容易造成污染。因此,不少 仪器装有专用PFK标准样进样系统。
具有速度ν的带电粒子进入质谱分析器的电磁场中, 就存在沿着原来射出方向直线运动的离心力(mν2/R)和 磁场偏转的向心力(Bzeν)作用,两合力使离子呈弧形运 动,二者达到平衡:
23.2.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方程
整理后得:
离子在磁场作用下运动轨道半径为:
R= 144 m U B z
B2 m/ z = K U
23.4.5.亚稳离子 23.4.5.亚稳离子
若质量为m1的离子在离开离子源受电场加速后,在进入质量 分析器之前,由于碰撞等原因很容易进一步分裂失去中性碎片而 形成质量m2的离子。
23.5. 分子质谱基本操作技术
23.5.1.磁扫描技术 磁扫描技术 由于应用目的不同,扫描方式可分为指数扫描、线性扫描、 单次和循环扫描。 23.5.2.加速电压选择 加速电压选择 离子m/z与加速电压U呈反比,U越高,测定离子质量范围越 小,而降低U可扩大质量范围。但实际操作中,并不以无限制降 低加速电压,以期获得更高质量范围,而是以尽可能选择高U, 以求获得尽可能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只有在分子量较大时,才 适当降低U,以稍扩大质量范围。
23.3.3.2.化学电离源 23.3.3.2.化学电离源
化学电离源(Chemical Ionization Sources, CI )和电子轰击电离 源主要差别在于CI源工作过程中要引进一种反应气体。
23.3.3.3.场电离源 23.3.3.3.场电离源
场电离源(Field ionization Sources, FI)是应用强电场诱导样品 电离的一种离子化方式。
23.5. 分子质谱基本操作技术
23.5.3.影响分辨率和灵敏度操作条件 影响分辨率和灵敏度操作条件 1.分析器入口主缝(S1)和分析器出口接收缝(S2)的大小;2.离 子源推斥、引出、聚焦等电极电位及与静电场电压匹配性;3.噪 声信号;4.分析系统真空度;5.要尽量防止离子源、分析器污染; 6.扫描速度适当;7.分辨率选择。 23.5.4.进样技术 进样技术 比较纯的样品或熔点相差较大多组分混合物,采用程序升温 直接进样,不同熔点化合物会先后气化。不同时间扫描可获得不 同组分质谱。复杂混合物根椐沸点、热稳定性需气相或液相色谱 进样。 不论采用何种进样,在获得预期分析目标前提下,尽量降低 进样量。过量样品会导至灵敏度降低、有损电子倍增器寿命、甚 至超出计算机数据系统峰强范围而无法归一化。
23.3.3. 离子源 按照样品的离子化过程,离子源(Ion Sources)主 要可分为气相离子源和解析离子源。 按照离子源能量的强弱,离子源可分为硬离子源和 软离子源。 分子质谱仪器的离子源种类繁多,现将主要的离子 源逐一介绍。
23.3.3.1.电子轰击源 23.3.3.1.电子轰击源
电子轰击源(Electron-Impact Soures ,EI)应用最为广泛,主 要用于挥发性样品的电离。 电子轰击源电离效率高,能量分散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工作稳定可靠,产生高的离子流,因此灵敏度高。
23.3.3.4.场解吸电离源 23.3.3.4.场解吸电离源
场电离源分子需气化后电离, 不适用于难挥发、热不稳定的有机 化合物。因而发展出场解吸电离源 (Field desorption Ionization Sources, FD),使用了和场电离源相似的多 针尖发射场。 样品无需气化再电离,特别适 于非挥发性、热不稳定的生物样品 或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00,000的高 分子物质。样品的电离行为较为简 单,所获得的质谱信号也大大简化, 常常只看到分子离子峰或是质子化 的准分子离子峰。
23.3.质谱仪器 23.3.质谱仪器 分子质谱仪器仪器由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 器、检测器、真空系统及电子、计算机控制和数据处理 系统等组成。
23.3.2. 进样系统 进样系统的目的是在不破坏真空环境、具有可靠重 复性的条件下,将样品引入离子源。 23.3.2.1. 加热进样
23.3.2. 进样系统 23.3.2.2. 直接进样
23.3.3.5.快原子轰击源 23.3.3.5.快原子轰击源
快原子轰击源(Fast Atomic bombardment Sources, FAB)主 要用于极性强、高分子量的样品分析。
23.3.3.6. 激光解吸电离源
激光解吸电离源(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Sources,LD) 是一种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的新电离源。它利用一定波长的脉冲 式激光照射样品使样品电离,被分析的样品置于涂有基质的样品 靶上,脉冲激光束经平面镜和透镜系统后照射到样品靶上,基质和 样品分子吸收激光能量而气化,激光先将基质分子电离,然后在 气相中基质将质子转移到样品分子上使样品分子电离。激光电离 源需要有合适的基质才能得到较好的离子产率。因此,这种电离 源通常称为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trix-Assisted Laser Description /Ionization, 简称MALDI)。 基质必须满足下列要求:能强烈的吸收激光的辐照,能较好 的溶解样品并形成溶液。 MALDI特别适合于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 (TOF),组成MALDITOF质谱仪。MALDI属于软电离技术,它比较适用于分析生物大 分子,如肽、蛋白质、核酸等,对一些相对分子质量处于几千到 几十万之间的极性的生物聚合物,可以得到精确的分子量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