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债台高筑的原因
浅析美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浅析美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深入,美国行政改革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无论是里根政府的小政府、分权和私营化的改革,还是克林顿政府的重塑政府改革,都对压缩政府职能、精简政府机构、建立精干高效的政府产生了重要作用。
文章阐述了美国行政改革的背景、主要理论、主要内容及原则等方面,对我国行政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签:政府行政改革新公共管理在建国以来的两百多年间,美国的行政改革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行政改革。
这些改革大都在推动美国的社会进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把美国的行政组织改革划分为:建国时期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博弈(1775-1783年)、人事改革使美国从腐败中重生(1883-1911年)、科学管理改革(1911-1933年)、“罗斯福新政”改革(1933-1950年)、伟大社会运动(20世纪60-7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时期的改革(20世纪80-90年代)、小布什改革(2000-现在)。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是西方所谓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时期,在席卷全球的政府改革过程中,美国政府同样进行了新一轮的政府职能改革。
这场改革在美国的现代政府改革中,浓重地写下了自己的篇章。
美国行政改革的背景首先,经济和政治因素在将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中起决定的作用。
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的经济衰退,导致美国高额的财政赤字,社会福利不堪重负,并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与政治问题,这是引发政府改革的直接原因。
其次,经济全球化是美国政府改革的一个推动力。
全球化趋势加强了美国对本国经济竞争力的高度重视。
经济全球化对政府的公共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政府部门以及地方政府都必须具有跟踪、理解和处理国际问题的能力,经济资源的稀缺和为避免不稳定而保持经济竞争力,是推动现有公共部门改革的重要因素。
再次,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美国政府改革的一种催化剂。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立灵活、高效、透明的政府创造了可能性。
美国国债的前世今生

美国国债的前世今生现如今,美国可谓是债务缠身,不过,和欧洲历史上那些热衷于举债的国家不一样,美国最初是非常警惕借债的。
一个当初极不情愿借债的国家,现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这个历史演变也是很有意思的。
美国这个国家有些特别,它是先有人民,然后才由人民自己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
当美国独立战争胜利,要建立政府的时候,领袖们的理念是要设立一个小政府,一个可以被约束的、权力有限、公开透明的政府。
那时候的美国人讨厌国债,反感国债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债务会给后代造成负担,因此尽可能不借债,如果万不得已有了债务,也尽可能努力偿债,不使这代人的债务成为下代人的包袱。
华盛顿总统在告别致辞中就说:“和平时期务必尽力偿还不可避免的战争引起的债务,不要吝啬地把我们应该承担的负担推给子孙后代。
”从美国此后两百多年的历史来看,美国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主张建立健全的联邦财政,建立国家信用的观点具有前瞻性;而第三任总统杰斐逊警惕国债,阻止债台高筑的观点,对于有效约束监督联邦政府扩张的财政权力,也是功不可没。
独立战争成立的邦联政府,是按照当时小政府的观念建立的政府。
1781年生效的美国第一部宪法《邦联条例》没有赋予邦联政府征税的权力,邦联政府的收入依靠各州的捐赠。
艰难的战争条件下,邦联举借了不少内债和外债,尤其各州举借的债务,结果,在到底还不还、由谁来还、如何偿还等问题上,产生分歧。
1789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诞生,美国由邦联变成联邦。
联邦政府虽然取得征税权,但是该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宪法授权联邦政府收取关税和货物税支付债务。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认识到,应该建立一种可靠的信誉,公开承担所有的新旧债务。
1790年末,汉密尔顿在《关于公共信用致国会的第一份报告》中说,“当国家遭受危险时,尤其对外战争的危险时,借款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即使最富裕的国家亦然”。
要得到国外的借款,国家必须确立信誉――即有能力向出借人保证战时的债务能够偿还。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启示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美国、日本、泰国、韩国均发生过金融危机,各有其内在和外在原因。
我认为,美国金融危机是体制性危机,是长期结构性矛盾积累的总爆发。
外部需求下降,贸易逆差上升。
一年多反危机的结果是,美国金融体系全面耗散,美国金融危机已经进入了实体经济,并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
目前美国经济面临巨大困境:金融危机恶化,总供给萎缩,许多企业濒临破产,房地产和汽车市场几乎停业。
如果美国政府反危机措施奏效,经济衰退将只持续到2010年,然后进入复苏阶段。
复苏后的美国将进入一个漫长的停滞或缓慢增长的时期。
要是美国不改变反危机思路,沿着现有框架走下去,反危机措施不得力,美国将发生大危机、大萧条,把整个美国和世界拉入动荡的大萧条中。
目前美国金融危机严重恶化的关键是资产品质下降,违约率大幅度上升。
政府的所有反危机措施都无法阻止资产品质下滑,无法阻止违约率上升。
原因是中下层无力支付贷款。
危机的来源来自于美国近30年的新自由主义政策。
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点:一,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起因是房屋次级贷款。
美国前几年贷款标准太宽松,银行为了赚钱,买者不需付头款,就可贷款买房,以实现“美国梦”。
许多不符合贷款标准的申请人,都获得批准。
许多新移民根本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支付能力,但贷款经济人千方百计地帮他们做证明,提高他们信用评估分数,最后拿下了高利息贷款。
那些新移民现在已支付不起贷款月供,面临房子财产被银行没收的境地。
美国人喜欢提前消费,不善于存钱,平均储蓄率是1.3%。
在大部分美国家庭中不到1000美元存款是很正常的事。
他们支付能力全靠上班工资,一旦出现失业、离婚或其他意外事件,就支付不起贷款的月供,房子就会被银行没收。
美国经济的10%以上是消费经济,美国人不惜借款或借高利贷进行消费。
许多美国人都是靠无头款申请的第一次贷款买房,每月交贷款利息供房,住了几年房子后积累下本金。
但他们还有其它消费,就从房子贷款积累的本金中向银行申请第二次本金贷款。
美国国债遭遇抛售潮,传递出什么信号

美国国债遭遇抛售潮,传递出什么信号作者:来源:《国企》2018年第09期制裁俄罗斯、制裁伊朗、制裁土耳其,美国近一年来在全球几乎四面树敌,但近期传递出的一个微妙信号显示,全世界开始默默用脚投票了:一个又一个国家,正在悄悄地抛售美国国债。
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6月份美国国债数据为例:中国,美国国债第一大持有国,减持了44亿美元,现持有1 1787万亿美元,为今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日本,美国国债第二大持有国,更减持了184亿美元,现持有1.030万亿美元,为2011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俄罗斯,曾经美国国债前十大持有国之一,今年3月还持有美国国债961亿美元,5月份已大幅减少至149亿美元,创下11年来的新低。
现在,在美国国债前十大持有国中,已经找不到俄罗斯的名字。
土耳其,6月份持有美国国债288亿美元,较年初已经大幅下跌了42%。
为什么要集中抛售?原因似乎也很简单。
以俄罗斯为例,美国对俄罗斯发动了多轮经济制裁,而且是“刀刀见血”。
按照美国拟议的新制裁措施,以后任何带有潜在国家安全目的的产品,例如汽轮机、电子产品、集成电路等,美国都将禁止对俄出口。
这还只是第一波,8月22日生效。
三个月后,将迎来第二波。
措施可能包括:降低外交关系级别、禁止俄航直飞美国航线,以及几乎全面停止美国对俄出口等措施。
这也间接导致俄罗斯股市和汇市近期大幅下跌。
愤怒的俄罗斯第一反应就是迅速抛售美国国债。
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公開表示,美国对俄罗斯制裁,让美元沦为贸易中的“风险”货币。
既然使用美元都可能成为美国的靶子,那俄罗斯只能去美元化,更多使用本国货币卢布和欧元等。
对于中国来说,是否减持美国国债是一个综合的考虑。
国家外汇管理局通常的回应是:中国外汇储备始终按照多元化、分散化原则进行投资管理,以保障外汇资产总体安全和保值增值。
与其他投资一样,外汇储备对美国国债的投资是市场行为,根据市场状况和投资需要进行专业化管理,外界不要过度解读,云云。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

美国“次贷”的初衷是解决穷人的住房问题,但是后来却变成一场愈演愈烈的危机。
虽然危机的原因很多,但是与众多金融机构见利忘义、见利忘险的社会责任缺失不无关系。
自2007年2月美国抵押贷款风险浮出水面,次贷危机愈演愈烈。
危机造成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银行被政府接管、股市剧烈震荡,致使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大动荡。
更可叹的是,当初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发明创新的“次贷”,本想藉此解决美国穷人的住房问题,“让穷人也能圆上美国梦”,其初衷不但没能实现,反而使一些美国百姓债台高筑,苦不堪言。
是什么原因让华尔街的良好初衷事与愿违了呢?虽然有原因种种,但其中众多金融机构见利忘“义”、见利忘“险”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当初,CDO债券的设计是为了降低贷款风险,帮助“穷人”买房,本来是一件好事,其出发点是为那些信用等级较低或收入不高的人提供贷款,让他们实现拥有自己住房的梦想。
但是,到了后来,大多数机构都忘记了次级贷款业务的初衷,而是完全把它当成赚钱的工具,金融创新变成了金融游戏,设计的产品只考虑各个金融机构怎样从中获利。
其次,这些金融机构对利益的追求超过了对风险的防范。
从源头上来讲,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放松了贷款条件,违背了金融稳健性的原则,埋下了日后危机的种子;而从一系列后来所谓创新的金融衍产品来讲,都是以逐利原则为导向。
特别是到后来被人称之为所谓的“三毛债券”的出现和失控更是可以用见利忘义、见利忘险来形容。
一是该产品的设计从根本上就忘记了次贷产品的初衷。
他们忘了自己最终赚的钱都来自于那些“穷人”。
而根本不考虑这些“穷人”的实际状况。
在整个资金供应链中,最薄弱的当数次贷借款人的资金状况,他们有的除已抵押的房产外所剩无几。
金融机构却全然忘记他们利润的真正来源,只顾计算自己如何从设计的游戏中获利。
二是,参与各方只顾逐利,不顾风险,最终致使金融系统陷入失控,加上房地产的亏损,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美国经济的现实真相

美国经济的三大风险及其对中美经济的阻碍内容提要:当前,美国经济正面临三大风险的要挟,这三大风险别离是巨额的“双赤字”及持续增加的债务、能源价钱的大幅波动和美国当前愈演愈烈的次级债务危机。
这些风险将致使美国经济的下滑及美元的贬值,同时也会致使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减慢,和给中国经济带来过量流动性的负面阻碍。
关键词:美国经济风险常常项目逆差次级债务危机与欧洲,日本及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相较,最近几年来的美国经济真可谓孤身突进、独领风流,不仅创下了自身战后最长的持续增加纪录,更在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领域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尽管在本世纪初由于新经济泡沫的破灭,美国经济经历了短暂的衰退,可是通过3年的调整,美国经济又步入了增加的轨道,从2003-2007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增加平均维持在3.5%左右,显示出了良好的进展势头。
可是,在这种强劲增加的背后,美国经济正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和要挟。
这些挑战和要挟包括财政赤字,储蓄不足、过度消费、贸易逆差、过度的国际欠债融资等,使美国经济前进的步伐变得慢慢艰巨。
纵观美国经济,咱们以为美国经济当前正面临着三大风险:巨额的“双赤字”及持续增加的债务、能源价钱的大幅波动和美国当前正愈演愈烈的次级债务危机。
可否解决好这三大风险,直接关系到美国以后经济的走势,同时由于中美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这也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专门大的阻碍。
本文将对美国经济的三大风险及对中美经济的阻碍进行深切的分析。
一、美国经济潜在的最大风险:巨额的“双赤字”及持续增加的债务美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确实是美国巨额的“双赤字”及持续增加的债务。
从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的常常账户逆差慢慢扩大,而且常常账户逆差占GDP的比重也慢慢扩大(见表1),2007年仅前10个月,美国的常常账户逆差就已达到了GDP的6.4%。
另外,美国从2001年开始有财政赤字,到2004年已达到4130亿美元,占GDP的3.5%,高于欧盟制定的3%的一样预算赤字水平,尽管在随后的财年慢慢下降,尤其在2007财年更是降到了1628亿美元,达到了五年来的最低值。
美国债台高筑的原因

美国债台高筑的原因
金融115班李维维16311508
(1)二战后为应对来自于苏联的挑战所大力开展的高福利高待遇和高保障而造成的财务透支。
(2)信用社会的建立导致信用资本被滥用,这个涉及到福利支出,银行借贷,国债等多种资产。
(3)西方民主制度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采取根本的治国良策。
(4)二战后美元优势地位的确立和70年代布雷顿森里体系崩溃后,美元脱离金本位,导致的美元在短短几十年内大量滥发,控制了石油等大宗资产的定价权,最终得以利用滥发和通胀将部分转嫁给全球。
(5)80年代以来选择金融或信息等虚拟服务的发展模式,以所谓的概念和模式为手段,暂时的为大量货币找到了容身之所,但当发展遇到问题,经济增速下降,创新不足,实体经济发展遇挫导致虚拟部分被掩盖的问题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
(6)为了维护适合于自己的发展模式的全球化和经济殖民,大量的武力应用,援助开支,所谓的反恐费用,再加上地下革命和贪腐暗箱成本等等,导致大量财力虚耗。
60万亿,美国会爆发债务危机吗?

60万亿,美国会爆发债务危机吗?美国的总负债已逼近60万亿美元的报道再次引发了全球大讨论,美国这么巨大的总负债,是否会引发美国的债务危机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呢?我们需要对此进行一个分析。
早在2010年,就有鼓吹者说美国经济已经复苏,当时我们就给予了严肃的反驳。
迄今为止,美国经济仍妄谈复苏,美国的失业率数据下降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人口老龄化使得大量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并不是说美国真的就业数据真的得到大幅改善。
我们在分析美国60万亿美元总负债是否会引发美国债务危机问题之前,先看看最新关于这一数据的媒体报道。
据媒体报道,有数据显示,美国的总负债已逼近60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债券投资明星、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基金高级投资组合经理Michael Hasenstab警告美国国债价格被高估。
据美联储经济在线数据数据库(FRED),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包括政府债务、企业债务、抵押贷款、消费贷款等在内,美国各种债务加起来总额已高达59.4万亿。
而40年前,美国的总负债仅为2.2万亿美元。
换言之,美国的债务在过去的40年间增长了27倍。
在次贷危机爆发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的总负债实际上已开始下降,然而在政客们和美联储的“救助”之下,债务泡沫重新开始壮大。
于是美国人又开始大手大脚地花钱。
结果是美国的债务重新回到原先的上升通道,还创下了历史新高。
而且美国的消费贷款走势几乎与总债务如出一辙:金融博客Economic Collapse Blog专栏作家Michael Snyder认为美国债务的增速已近乎疯狂,不仅不可持续,结局也不会好看。
他还发现,人们似乎已将2008年的危机抛诸脑后,在债务问题上,他们开始重蹈覆辙:美国总消费贷款在过去三年增长了22%,而现在56%美国人的贷款评级为次级。
人们换车更频繁了。
2014年一季度,平均汽车贷款额度飙升至了2.76万美元创历史新高,而5年前仅为2.417万美元。
房屋净值贷款(由二次抵押品抵押的消费贷款,允许房主以房屋权益做抵押)再次飙升,当金融危机再度来袭时,这些贷款人将麻烦缠身。
美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pptx第二组

2011年7月 31日,国 会两党就 提高上限 问题达成 共识 2011年8月5日, 标准普尔下调 美国主权信用, 引发大规模市 场动荡
2011年5月16 日,美国债 务达到法定 上限,8月2 日被视为提 高上限的最 后期限
2011年7月15日, 国会两党就各 自政党利益提 出不同方案, 展开政治博弈
1.2美国国债的发行及其发行目的:
美国国债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流动性最高的市场。美国当前国债总额为14.3万亿美元 ,其中9.7万亿为公共债券,可在二级市场流通;4.6万亿为各政府部门所持有(如社保 管理局SSA,卫生及公共服务部HHS等,这些债券绝大部分不能在二级市场交易)。 美国财政部发债的目的是融资,以供政府日常开销或支付国防、教育、社保等费用。 绝大多数债券可在二级市场流转交易。
??????
美国两党怎么敢 于这么公然美国 玩弄政治博弈?
美国的债务违约 危机已经解除了, 标普为什么还要 下调美国的主权 信用
美债违约危机对美国是危机吗?
6月份美国的财政收入环比增加42%,财政支出环比增加了25%,截止到今年6月底,美国9个 月的财政年度,美国财政赤字下降了33%,财政收入增加了8.6%,这证明美国的财政收支情 况在大幅改善。 美国财政部8月23~26日进行三次国债标售交易,总共发售990亿美元美国国债,7年期国债收 益率为1.580%,5年期国债收益率1.029%,两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为0.222%,收益率创下同类 国债标售交易中的最低水平。根据全球最大的机构间交易代理商ICAP公司发布的数据,8月 美债市场交易量为平均每日月4203.2亿美元,较每日3170亿美元的2011您日均规模高出35%, 这说明美债并未遭到抛售
2011年8月2 日,奥巴马 签署提高债 务上限方案, 避免债务违 约
2008年金融危机

国际市场行情2008年金融危机解析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三班姓名:宋越学号:120508316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一、08年金融危机的产生及发展(一)概述: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
不但房地产泡沫终于破灭,美国还陷入了自20 世纪30 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并且这场危机席卷全球。
(二)金融危机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流动性危机。
(2007年2月-2008年5月)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出现支付危机,金融市场中以次级按揭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及其在这些证券之上进一步衍生出的新的金融产品出现了严重贬值,大量的、同时的、恐慌性的资产抛售导致了金融市场流动性急剧凝固,至此,支付危机终于演变成为流动性危机。
第二阶段:信用违约危机。
(2008年6月-2009年上半年)信用违约掉期等金融衍生品市场即将出现全面危机,包括银行的烂账,金融衍生品市场越来越糟糕。
据测算,08年的金融风暴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大概是07年次贷危机的三倍。
第三阶段:利率市场危机主要以美国房地产业为代表的事件,导致美国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出现混乱,从而引爆美元的危机。
美国最大的两家政府间接担保的金融机构是房利美和房地美出现重大危机,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人们对美国国债的信心。
第四阶段:美元地位危机(全球危机)美国国债和房利美、房地美债券的信心危机导致世界范围内对美国金融产品的恐慌性抛售和美元的失控性暴跌,美元地位受到冲击,但由于美元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和全球贸易的70%以美元结算的客观现实,美元的危机推动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08年6、7、8月、是次贷危机全面升级的危险时段。
二、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一)直接原因: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大量次级房贷违约。
基准利率上升和房地产价格下降引爆了危机。
(二)深层次原因:1、美政府宏观政策失败:(1)美国政府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
上世纪末期开始,在货币政策宽松、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加快的情况下,“两房”的隐性担保规模迅速膨胀。
福利国家陷阱

全面认识西方“福利陷阱”目前有一种倾向,就是把当前西方陷入经济困境的原因归结于“福利陷阱”,认为是社会福利导致了西方国家经济下行、债务上升、失业上升,认为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社会福利太超前了,并以此为由反对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当前西方陷入经济困境是资本主义自身固有矛盾周期性爆发的结果,并非福利制度所导致。
事实上,福利制度对危机起了缓冲作用,但这种缓冲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所以一旦危机爆发,福利制度反倒成了危机的“替罪羊”。
一、西方福利制度使西方社会的劳资矛盾得到暂时修复,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西方福利制度是19世纪萌芽、二战之后全面建立、成熟的,其实质是资本主义政府对日益兴起的工人运动的回应,是暂时缓解劳资矛盾的一种手段。
西方福利制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萌芽阶段。
19世纪,欧洲国家相继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劳资矛盾也日趋尖锐。
在不断暴发的工人运动推动下,建立了有限的社会福利制度,如德国俾斯麦政府于19世纪80年代相继通过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养老保险法》等。
第二阶段是成熟阶段。
从二战到上世纪70年代,是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大踏步完善的时期。
欧洲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起普遍建立了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个全民免费医疗制度,运行至今。
美国于上世纪30年代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60年代通过了数百项涉及民权、税收、教育、医疗、就业、养老、消除种族歧视的政策。
这一阶段社会福利制度大大扩展,有几个原因:一是经过1930年代的“大萧条”,自由市场经济受到反思,政府的职能加强;二是经过“二战”,西方特别是欧洲的生产力受到破坏,建立福利国家成为恢复实体经济、增进社会团结的重要途径;三是1917年苏联成立之后,实现了全民就业、职工福利,与苏联竞争的压力和西方国家社会运动的推动。
在西方国家,主张马克思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的影响日益上升,推动了社会福利建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摘要:30年代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空前严重的危机,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与世界市场相对缩小、世界贸易增长有限的矛盾是酿成30年代大危机的重要动因。
美国在危机前以及危机到来时的不合理政策以及美苏之间的关系也是重要的原因。
关键字:大危机;全球化;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经济民族主义;金本位;;自由放任;经济政治不平衡发展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这一天成为可怕的“黑色星期四”,并触发了美国经济危机。
之后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
几十年来,国内外经济学家对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①施皮特沃夫认为是投资过度,②凯恩斯认为危机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③与此同时,罗宾斯认为危机之发生是由于工人的工资过高而使产业家无利可图所致。
④加尔布雷斯认为生产力的提高与消费水准的提高太不相称是大危机的主要原因。
⑤斯文尼尔森认为大危机是经济结构不稳定的结果。
⑥汉森较为明智地看到大危机是经济长期停滞的结果。
⑦罗斯巴德则别出心裁地指出,大危机是由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所引起。
⑧弗雷德曼认定政府货币政策的失误导致了大危机。
⑨萨缪尔森则指出,大危机不过是一系列历史的偶然事件的结果,当然还有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观点: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下面就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加以简单介绍。
1、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就业、工资和物价等主要经济衡量指标的总体水平波动。
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思考

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思考摘要: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海啸,全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各国政府不断出台各种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恢复本国经济。
09年至今欧洲发生的债务危机,再一次引发了世界的恐慌。
纵观两次危机,虽然发生的时间、国家、原因各不相同,但其中也存在着某些必然的联系,值得我们反思。
关键词: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原因;反思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一) 微观原因1、忽视风险管理,盲目创新所谓的金融工具、衍生工具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和部分投资银行、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忽略了次债的风险,为了转移风险,金融机构借助金融创新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出售给投资者,将借贷行为转换成了投资行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和低利率的市场经济下,此举吸引了无数的投资者。
美国政府通过这种方式只拥有负债,绝无现金负担,次贷危机的发生使债券变成了一张白纸,大多人面临着财政危机,忙于收回自己的投资,促进了危机的产生。
2、信息不对称,信用缺失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信息流的中断或紊乱。
市场过度相信评级公司,债券投资者很难对金融产品的价值或风险进行评估,增加了市场对其估价的不确定程度,加剧了金融产品的风险。
除此之外银行为了获得暴利,对债券的风险性加以隐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信用的缺失,而评级市场的不透明和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又使得这些严重的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
(二) 宏观原因1、美国的由松变紧的货币财政政策从2001年到2003年,美国在13次降低利率之后,房地产事业繁荣发展,很多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在房产市场上有了进一步扩张的机会,支撑了房地产市场多年连续的繁荣。
在美国利率降到最低的时候,美联储却连续17次加息,美元的基本利率从1%上升到5.25%。
随着利率的大幅上升,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降温,房价大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通过抵押获得新的融资,因而违约不按期还贷逐渐增多,次级抵押贷款机构也相应亏损和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暂停发债,导致了危机的产生。
金融危机真相:一个骗局套一个更大的骗局

美国向来无信无义、不仁不德。这些年来更是恶行恶状,恣肆操弄国际石油和粮食价格,恶意贬值美元,全世界吃他的苦头还少吗?美国蛮横逼迫人民币升值 20%,又在贸易、货币政策等方面无时无刻不在欺榨中国。美泰公司自己产品的安全问题,却要拿来妖魔化中国,逼得中国代工企业的老板上吊自杀。当时你不因自己无能为国内企业舒困解难以至于死人而羞耻,现在又凭什么要求中国人民割股奉美,难道就因为美国有上述这些良好的“信誉”?可以不长记性,但不可以这么贱。美国真的需要钱,它有的是办法,印钞机的电钮也在美联储手里握着,美国又在亚洲打着两个昂贵的战争,烧掉何止千亿。再哭穷也哭不到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一天收入不到5美元的中国劳动人民面前。我们喝令你割股奉美的刀子不要打中国老百姓的主意。
目前,在中国行政当局之内有着一批居心不良、各怀鬼胎的奸佞巧伪之徒,整天拿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体制接轨”等异端邪说蛊惑、哄骗甚至恐吓中国 Z*F上层的那些不学无术的决策官僚。这些人主要由这三种人构成:第一种人是吃了人家贿赂、手中握有实权的贪官,他们昧着良心出卖国*家利益,堕落成为西方的经济和金融间谍;第二种人是出国喝了几天洋墨水、对所学之物一知半解,是所谓“有文凭无经验,有学历无学识,有机遇回国做官无本分安心做事”的“三有三无之辈”。他们大多凭着剽学的几条似懂非懂的名词便以财金专家自居,出来骗吃骗喝;第三种人就大有来头了,往往身后都有罗斯柴尔德家族或某某对冲基金、某某券商投行的背景。他们是做局的高手,常常让人在发财致富的梦幻中倾家荡产,变得一贫如洗。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国际恐怖分子、金融杀手,他们一动作起来可就不是炸死你几个人,而是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这三种人搅在一起已经在国内形成相当的势力,对中国的“金融体系的改革”发挥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今天的中国**财经官员对马克思的《资本论》一窍不通,信的人是不读的,读的人了是不懂的、懂的人是不用的,用的人是不信的。但却对资本主义金融市场上那五花八门的邪门左道如痴如醉,自然对上述这三种人有着天然的亲和性。依靠这三种人所进行的经济改革和金融接轨,中国经济已经逐步被转变成为了一个一身是病、弱不经风的鸦片鬼,外套着一付裁剪蹩脚却光鲜刺眼的行头,动辄几百亿贸易顺差和热钱滚入,可一断了美国的烟土就活不下去了,没有股市和房地产投机就没有了经济的繁荣,没有官商勾结**就没有了经济动力。就这样,“改革”、“接轨”的成果彰然具现:
形势与政策1500字论文

形势与政策1500字论文【形势与政策1500字论文一:浅谈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曾几何时,中国的周边安全局势一直是我国值得称道的外交成就。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的指导思想,积极落实“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政策,大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创造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最好时期。
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了,中国的周边关系又如何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方方面面都在关注,甚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重大焦点和热点问题。
掌握中国周边局势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不仅对我国处理好周边关系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宏观外交也会产生重要作用。
在2011年年初,有学者总结2010年的中国外交,用了3个“年”——“周边年”、“海洋年”、“危机年”。
2011年12月,中国社科院召开了一个专题研讨中国周边局势的会议,会后发布了《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报告指出,“与2010年相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中国周边安全基本形势总体相对稳定,二是消极面增多、矛盾复杂、动荡加剧。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有三点:美国战略调整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因素;中国的发展是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中国周边环境的变化是重要因素。
面对不可改变的变化,我们该怎么办?这是问题的关键。
我觉得应在下面几个方面加以注意:(一)正确看待美国及美国的“高调重返”1、中美差距依然很大,别不把美国当回事2、放眼世界,别把美国太当一回事。
不要把眼睛老盯着美国。
我们过去太在乎美国,美国的一举一动,皱个眉撇个嘴,我们都要琢磨半天。
不要把美国太当回事。
美国是我们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但不等于我们一切都围着它转。
我们要把它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
要把眼光放到全世界,放到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全方位友好,周边也是全方位友好。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一必修1教学案:专题七二_美国1787年宪法

二美国1787年宪法一、年轻美国的窘境1.原因:1781年,“邦联”体制使刚刚独立的美国很快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2.表现(1)经济上:无力保护本国工业和美国商人的海外利益;国内市场商品流通不畅;无力偿还八年独立战争所欠的巨额债务。
(2)政治上:英国、西班牙威胁着美国的安全;邦联政府无权维持常备军,无力应付国内人民的反抗斗争。
二、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1.颁布:1787年9月,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
2.内容(1)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以“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中央政府:①最高行政权归总统,其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
②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③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他们拥有最高司法权。
3.特点: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即行政、立法、司法三项大权相互制约和牵制。
4.评价(1)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2)地位:美国联邦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3)作用:①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②使中央与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从“邦联”到“联邦”和两党制的雏形1.联邦政府的建立(1)法律依据:1787年联邦宪法。
(2)联邦政府成立: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为美国首任总统。
(3)结果:中央集中了财政、外交和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力,美国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4)作用:①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②使美国有足够的权威和军队维护统治秩序,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
③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债台高筑的原因作业过程:我浏览了几篇文章,摘录了其中一篇比较有权威性的。
在Google上提问了,有人给出了解答。
我还搜到了一部相关的影视作品,写下了自己的理解附上。
美国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影响周琪齐皓/文从2008年开始,源于美国房贷市场崩溃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欧洲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都遭受了这场危机的致命打击,甚至出现了国家濒临破产的局面。
为了刺激美国经济和缓解美国财政紧张的状况,奥巴马政府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了国债发行量,然而,这种做法为美国最近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埋下了隐患。
从表面来看,此次美国债务危机不过是金融危机造成的一个必然后果,但深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债务危机与欧洲债务危机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美国国内政治的极化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治极化导致债务危机国债上限是美国特有的债务限额发行制度,始于1917年,由国会立法通过,其根本目的在于对政府的融资额度作出限制,防止政府随意发行国债以平衡开支,避免出现债务膨胀,导致“资不抵债”的恶果。
2011年国会制定的美国债务上限是14.29万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在过去的十年中向国外大量举债,用来资助两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挽救金融制度、刺激经济复苏。
只要美国政府的赤字财政持续下去(目前其每月预算大约短缺1250亿美元),它就不得不继续靠举债度日。
尽管白宫和国会最终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了妥协,缓解了国际上对美国拖欠债务的担忧,但国际评级机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还是在8月5日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顶级的AAA 级下调至AA+级,这是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国债信用首次从顶级跌落,而且AA+的评级意味着美国国债的信用水平已经低于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
标普声明,“降级反映了我们的观点,即美国国会和政府最近达成的财政巩固方案不足以达到我们所认为缓解美国政府中期债务状况所需要的程度”。
标普同时在历史上首次把美国主权信用的前景从“稳定”降级为“负面”。
按照路透社的说法,这意味着在今后12个月至18个月内,如果美国财政形势未见好转,其主权信用评级将可能进一步降级。
但在标普宣布给美国降级之后的黑色星期一,美国和全球主要股市出现短暂的较大幅下挫后,道琼斯和纳斯达克等指数第二天就大幅反弹。
这说明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美元仍是最具投资价值的资产,很多国家不得不承认,在投资美元之外,短期内不存在更好的选择。
由此看来,虽然美国债务危机的确是一个严重的事件,但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后果,短期内不会像突发性危机或者房地产危机那样产生严重后果。
真正严重的问题是债务危机背后的美国国内政治现状,它导致国际上对美国解决国内问题的信心极大受挫。
美国在历史上也曾有过拖欠债务的先例,但都并没有对美国经济构成严重影响。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美国能否在限期之前提高债务上限,只要金融市场普遍认为美元国债仍然最具投资价值,而且美国仍具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即使市场在短期内发生震荡,也不会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客观地讲,在全球金融危机肆虐的情况下,希腊、爱尔兰等很多欧洲国家发生了主权债务危机,但与美国的主要区别是,它们缺乏最终偿还能力,相比之下,美国并非缺乏偿还能力,而是解决问题的机制出了问题。
事实上,民主和共和两党在是否提升债务上限的问题上持不同立场,是导致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
一国偿还国债的能力取决于该国政府的开支和税收政策,而民主和共和两党在这些政策问题上存在着政治理念上的差异,而且它们都将这些问题的解决与2012年的总统选举挂钩,这导致两党在选择处理债务危机的方法时,难以达成妥协。
两党的分歧主要在于:解决方案是否覆盖大选年,以及偿还债务的钱出自何处。
在减少财政赤字的问题上,为了提高债务上限使得政府能够继续运转,民主党愿意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减少政府开支。
并计划主要从削减国防开支上入手,同时对富人增税。
然而,倾向于代表中高收入阶层和工商业利益的共和党,反对任何增税计划,主张仅仅依靠削减政府开支而非增税的方法来减少赤字。
共和党计划借机大幅度削减奥巴马政府财政政策的核心--社保与医保计划开支。
不过,提高债务上限也意味着政府可能增加税收,这就引起了许多美国民众的担忧,根据盖洛普公司7月中旬所做的一次民意调查,42%的民众反对提高上限,22%支持,35%持中立态度。
民主和共和两党都认识到必须在短期内采取紧急措施,维护美国国债信用,而且还需要长期削减开支,重振美国经济,较为彻底地解决债务问题。
但在此次债务危机中,对关键时间点的争论暴露了双方的政治意图:两党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都着眼于2012年的大选。
民主党希望提高债务上限的方案足以支撑到2012年11月总统大选之后,这样在大选前奥巴马政府就不需要再就减少财政赤字的问题同国会讨价还价。
而共和党仅就为期六个月的、短期提高债务上限的方案达成一致。
共和党的目的在于到2012年大选前,可以再次利用债务问题对民主党的选情进行打击。
共和党的这一方案将迫使奥巴马在明年选战前不得不再度面对痛苦的谈判,顾此失彼,而共和党人则可据此专注于选举筹款。
就这一点而言,共和党已经取得了部分胜利,它不但迫使奥巴马取消了多场竞选筹款活动,还使击毙本?拉登带给他的民意支持丧失殆尽。
7月25日,《华盛顿邮报》与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公布联合民调显示,大部分美国人对奥巴马总统处理经济和联邦预算赤字的方法不满意,也不看好其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
57%的美国人不支持奥巴马总统处理经济问题的办法,60%的受访者不同意他处理联邦预算赤字的方法,37%的民众认为奥巴马把经济搞得更糟,这一比例比去年10月增加了6%。
根据7月29日的盖洛普民调显示,公众对奥巴马的施政满意度创下了两年来的新低,降至38%,而对他处理美国债务危机的满意度也仅有41%。
自1960年以来美国已78次提高国债上限,历史上反对党也常常利用对债务上限的谈判来吸引国民关注反对现行政策的呼声,而且每次两党就此问题达成妥协都颇费周折。
但是,在美国历史上,像此次到最后一刻两党才在国会中达成妥协尚属首见。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除两党需要相互妥协之外,还需要得到“准第三方势力”茶党的支持。
持顽固立场的茶党的介入使得债务困境变成了几乎不可解决的“僵局”。
以至于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教授担忧,“茶党的幽灵正在把美国乃至全世界引向崩溃”。
共和党的致命伤是其内部的分化,茶党的极端立场威胁到了共和党的党内团结。
茶党的兴起是美国国内政治极化加强的典型例证。
绝大部分茶党运动的支持者视自己为共和党人,他们大体上可以被视为持右翼自由放任立场的共和党人,比一般的共和党人更强调政府权力应当被严格限制在宪法授权的范围之内。
2010年中期选举之后,形成了两党分别掌控参、众两院的格局,而茶党的极端化立场使得美国两党达成政治妥协变得异常困难,这就造成了在国债上限问题上的政治僵局。
事实上,类似的僵局在2011年4月国会预算谈判中已经上演过一次,在联邦政府关门限期之前的一个小时,两党才达成协议。
今后,随着实现政治妥协难度的增大,类似的政治僵局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美国政坛上。
债务危机与国防开支的削减虽然民主和共和两党就债务上限问题暂时达成了妥协,但美国经济低迷、政府财政赤字不断上升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提高债务上限只是暂时缓解了解决问题的紧迫性。
特别是,如何削减政府开支以减少政府债务仍然是一个两党间争论不休的问题。
2011年4月份,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宣布在未来12年削减4000亿美元的军费。
根据最近新通过的债务上限法,国防开支还要再次被削减,按照第一阶段方案的规定,在未来10年内要再削减3500亿美元。
国会成立了一个跨党派的特别委员会,它将就第二阶段的减少赤字方案提出建议并交由国会投票表决。
假如委员会不能在年底之前就减少赤字计划提出建议,或者国会未能通过该项建议,根据法案规定,一个减少赤字的方案将自动启动,即国防开支在未来10年中将进一步削减约6000亿美元。
如果是这样,算上奥巴马已经宣布的削减计划和第一阶段方案规定的削减,美国国防开支在未来10年内的削减将高达1万亿美元以上。
国防开支削减的前景引起了美国军方的极大担忧。
利昂?帕内塔在就任国防部长后举行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最新出台的债务上限法要求在10年内削减国防开支至少3500亿美元,这一结果在国防部的预料之中,尽管实现这一目标将面临严峻挑战,但国防部仍将全力执行。
但在债务上限法案规定的第二阶段减少赤字的措施中,有关自动削减国防开支的内容将带来危险后果,有损于国家安全,是不可接受的。
他警告说,如果出现进一步的削减,美国国防将遇到很大的危险。
这将导致美国军力的空虚,并将极大地削弱美国对世界做出反应的能力。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克?马伦元帅也强调,“军队是国家安全的关键,削减将不仅危及我们完成已经被赋予的使命的能力,而且将危及我们将被赋予的使命的能力。
”部分共和党人也措辞严厉地批评这项国防开支削减政策,认为它将削弱美国的国防力量,使美国和全球安全受到威胁。
美国政府的军事开支缩减将不可避免地损害美国的综合军事能力,这从一些具体的军事开支项目的削减上可见一斑。
在政府2012财年中,海外紧急行动预算比2011财年下降了410亿美元,也就是说,单一项目经费在一年中就下降了25%。
政府给出的理由是,随着美国从伊拉克撤军,海外紧急行动的经费自然被缩减。
2012财年的核心防务预算是5850亿美元,与2011年的5800亿美元相比,提高了不到1%,但是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开支却下降了0.5%。
此外,2012财年的核心防务预算与维护美国国家安全所需的基本经费至少相差460亿美元,即使不考虑海外特别行动计划的经费问题,国防部也无法弥补在核心项目上的经费缺口。
海外紧急行动经费的大幅度降低将在政府防务政策上引发两个问题。
首先,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实现预定目标之后撤军,还是为了完成预算目标而撤退?美国政府似乎已将完成预算目标臵于军事目标之上。
第二个问题是,是否要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进行军事行动的成本转移到核心国防预算上?换言之,如果政府将紧急行动的成本算进核心防务项目,将抵消核心防务预算的经费增长,并损害美国在未来冲突管理中的军事能力。
事实上,美国在伊拉克已经开始了军事力量的重新配臵,而其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完成美国防务预算的缩减。
历史上,朝鲜战争结束以后,艾森豪威尔总统把国防开支削减了27%,尼克松总统在越南战争之后削减了29%。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紧张局势缓解时,里根总统开始削减军费开支,这一削减过程在老布什和克林顿总统时期加快了。
然而,2001年以来美国军费开支持续增长,从2001年3040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6160亿美元,占政府开支的比例也从16.4%上升到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