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的绿色意境
从汉赋的特点看汉人的审美观
汉赋在汉人审美观演变中的地位:为后来的汉代艺术奠定了基础,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审美 趋势和价值取向
中期的审美观与汉赋
汉赋的发展历程 中期汉赋的特点 中期汉赋的代表作品 中期汉赋与审美观的关联
晚期的审美观与汉赋
汉赋的内容广泛,涉及宫殿、城市、园囿、商贾、农耕等领域,展现了汉代社会的繁荣和人 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汉赋在表现手法上强调文采和情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刻画,将汉人的审美观念和情 感体验展现得淋漓尽致。
崇尚自然
汉赋中大量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崇尚。 汉赋中对山水的描绘常常富有诗意,表现出汉人对自然的审美追求。 汉赋中常常通过寓言、神话等手法,将自然与人事相提并论,表达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汉赋中对自然的描绘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态观念和环保意识。
注重情感表达
汉赋善于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汉赋在描写景物时,注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生情,情感表达丰富细腻。 汉赋在表现人物时,注重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通过人物的情感表现来反映社会现实。 汉赋在叙述事件时,注重对事件中人物情感的描绘和表达,使事件更加生动感人。
写实与想象:汉赋在描写景物、刻画人物时,既注重写实,又富有想象 力,体现了汉人审美观念中现实与浪漫的交融。
道德评判:汉赋中经常出现对人物、事件的道德评判,体现了汉人强调 伦理道德的审美观念。
汉赋与汉人审美观的相互影响
汉赋的特点:辞藻华丽、气势恢宏,强调形式美和意境美
汉人的审美观:崇尚自然、追求神韵意趣,注重情感表达和人文精神
晚期的审美观特点:注重意 境,追求自然之美
汉赋的演变:从早期的铺陈 到晚期的简约
汉赋“蔚似雕画”说
汉赋“蔚似雕画”说汉赋“蔚似雕画”说许结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认为赋“写物图貌,蔚似雕画”,学界已有以汉赋特征与“雕画”对应的评论,然于其“赋”与“画”(文与图)关系的论述,以及对刘勰赋体“雕画”说本身,甚少创作论的批评。
有关刘氏“雕画”说,当结合其“赋体”论,即“立赋之大体”的“如组织之品朱紫,绘画之著玄黄”,对此黄侃以为“本司马相如语意”,即《西京杂记》所引“相如曰”中的“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的一段话。
如果再联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论绘语如“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物色》),并及文章与图画的关系如“绘事图色,文辞尽情”(《定势》)、“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情采》),其中“随物”、“图色”与“形文”,颇与赋体相符。
缘此,本文拟就汉赋书写,以探寻其“蔚似雕画”的创作特征及其审美意义。
一、构象:写物与图貌汉赋是一种以语象呈现物态的审美文献,其为汉帝国开辟一广大的“物象”世界的同时,也丰富了繁缛汪秽的“语象”世界与美轮美奂的“图像”世界,是“写物”决定“图貌”的创作特征。
然观汉赋因“物”成“貌”,绝非单纯的物态罗列,关键在由“物象”营构“事象”,以成就既“随物赋形”的笔法,又“体国经野”的气象。
汉赋尤其是体物大赋,其构象的意义在“义尚光大”,闻一多以司马相如《上林赋》为例,以为“它的境界极大。
……凡大必美”;张世禄说“吾国文字衍形,实从图画出。
其构造形式,特具美观。
词赋宏丽之作,实利用此种美丽字形以缀成”,皆取其“图貌”之大观。
当然,读汉大赋的美,先宜大中见小,其构象法首在由无数“个像”组成宏大的画面。
先看汉赋的“个像”图貌,大抵皆以形象加动作营构。
试举数例如次:若乃盼睐生姿,动容多制,弱态含羞,妖风靡丽。
皎如明魄之升崖,焕若荷华之昭晰。
调铅无以玉其貌,凝朱不能异其唇。
胜云霞之迩日,似桃李之向春。
红黛相媚,绮组流光,笑笑移妍,步步生芳。
两靥如点,双眉如张,颓肌柔液,音性闲良。
汉赋的文学特色与价值评析
汉赋的文学特色与价值评析概述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西汉时期,经过兴盛发展后逐渐减少并结束于东汉晚期。
汉赋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艺术表达被称为"骈文之首",对于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汉赋的文学特色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所具有的价值。
一、形式特点1.字数长:汉赋不拘一格,以长篇叙述为主,多在500字以上。
2.夸张修辞:致力描绘庞大宏伟的场景或情感。
3.工整规范:善于应用平仄、平声押韵和音律变化等技巧,使作品表现更加优美动听。
二、题材内容1.山水描写:常通过豪放的笔触描绘壮丽景观,展现作者胸襟志向。
2.神话传说:喜欢借助神话人物或故事来抒发思想感情。
3.骚体抒发:展示作者的激情和豪放精神,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三、艺术特点1.典故调用:广泛引用历史、文学典故,增强作品的陈述力和艺术感。
2.比兴手法:常采用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来丰富作品形象,并增强感染力。
3.音乐性表现:注重节奏与音律,使汉赋有一种悦耳动听的效果。
四、价值评析1.文学继承:汉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独树一帜,对后来文人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2.历史意义:通过汉赋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政治风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3.审美意境:汉赋通过其丰富多样的描写手法和艺术特色,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和审美愉悦。
4.人文思索:汉赋所展示的思想情感深度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宇宙、人生等问题的思考,有助于人们深入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
综上所述,汉赋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艺术表达呈现出各种文学特色,并在文学及历史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汉赋的内容与形式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代文学精品。
同时,汉赋也为后来文人提供了强大的营养,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汉赋的评价
汉赋的评价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审美特点。
它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高度评价。
汉赋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它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绚丽的词藻,给人以美的享受。
汉赋以其广阔的想象力和精确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生动地描绘出来,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
同时,汉赋还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丰富的情感表达,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思考的启示,使人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汉赋在叙事上具有独特的手法。
汉赋以其独特的叙述结构和生动的描写方式,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汉赋往往以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细节,将读者吸引进故事情节中。
同时,汉赋还善于运用对比和矛盾的手法,使故事更加引人注目和有趣。
汉赋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鲜明的个性,使人对故事情节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想要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汉赋在情感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汉赋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使读者深受感动。
汉赋往往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和对情感细节的把握,将作者的情感真实地传递给读者,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同时,汉赋还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使人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汉赋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使人对生活和人生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汉赋在文化传承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的智慧。
汉赋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和评述,使人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汉赋还通过对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批判和反思,使人对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汉赋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思想表达,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支撑。
汉赋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审美特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高度评价。
它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在叙事上具有独特的手法,在情感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在文化传承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汉赋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
汉赋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1. 汉赋简介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汉代,流行于两汉时期。
它以骈文体为主,既注重修辞技巧,又强调情感表达。
在汉赋中,景物描写被广泛运用,并且与情感抒发相互交织,在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展现出瑰丽的画卷。
2. 汉赋中的景物描写在汉赋中,作者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方式,将自然界的景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给读者。
描写手法包括形容色彩、形状、声音等方面,并常常使用类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精致。
例如诗人模仿自然山水之美,以富有激情和节奏感的语言描述山峦起伏、水波荡漾等自然景观。
3. 汉赋中的情感抒发除了对景物进行刻画外,汉赋也非常注重表达作者内心所感。
作者往往借助对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和体验,使读者更容易共鸣。
通过对景物的赞美或抨击来突显主题的情感色彩,并通过对自然界景物与人类生活相关性的探讨,展示作者对人生、社会、历史等诸多方面的思考。
4. 汉赋中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的联系在汉赋中,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
作者通过精细入微地描绘自然界景物,创造出一种独特氛围和视觉效果,进而引发读者共鸣,并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所要着重表达的情感空间。
同时,在作者表达情感时,所选取和处理的景物形象也会影响这种情感发挥到极致的程度。
5. 汉赋中典型作品分析王逸《离骚》《离骚》是一篇汉代屈原所做之赋。
在景物描写上,王逸运用了华丽辞藻,细腻地刻画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变幻,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同时,在情感抒发上,他以自己痛苦的遭遇寄托了对祖国的思念和对命运的呼唤,使得作品融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
枚乘《七发》《七发》是一篇汉代枚乘所做之赋。
作者在描写上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不同景物形象进行比较与连接,突出主题情感,并引发读者深思。
同时,他对景物的描写也体现了大自然万物间的相互联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
6. 汉赋的影响与意义汉赋给后世文学创作带来了深远影响。
它开拓了文学表达方式,探索了情感抒发与景物描写相结合的艺术路径。
汉赋知识点笔记总结
汉赋知识点笔记总结一、汉赋概述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文体,是古代文人运用意境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多种韵律形式来歌颂人生、抒发情感的一种诗歌形式。
它以言文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抒情、叙事、议论等多种作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汉赋的特点1. 汉赋的形式多样:汉赋可以以五言、七言、九言等多种形式出现,这使得它的韵律和格律都比较灵活多样。
2. 汉赋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上,汉赋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如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修辞手法的应用,使得赋文充满了意境和美感。
3. 汉赋的题材广泛:汉赋的题材包括自然风光、人生哲理、历史故事、政治批判、壮丽景象等,其中以写景和抒情最为常见。
4. 汉赋的作者众多:古代以来,无论是文人、宰相还是民间诗人,都有涉及和创作汉赋的作品,造就了众多优秀的赋文代表。
三、汉赋的发展历程汉赋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期和成熟期。
1. 初期:初期的汉赋主要以歌颂君主、牧歌抒情为主,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这一时期的汉赋主要以宫廷为主要创作场所,赋文内容多为君王的政绩和政治思想。
2. 成熟期:成熟期的汉赋主要在汉代,并达到了顶峰,形成了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汉赋题材更为广泛,形式更为多样,艺术性更为丰富,代表作品有《陈情表》《大风歌》等。
四、汉赋的代表作品1. 《陈情表》《陈情表》是东汉时期文学家张良所创作的一篇汉赋作品。
该文以深沉的抒情、严谨的议论,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愤怒与不屈,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爱怜之情。
该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之作,是汉赋的代表之一。
2. 《大风歌》《大风歌》是西汉时期文学家司马迁所创作的一篇汉赋作品。
该文以雄浑奔放的风景描写和抒发爱国情怀,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忧患之情,是具有代表性的汉赋之一。
五、汉赋的影响1. 汉赋对后世影响深远: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后世诗歌和散文的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汉赋的美学特征(一)
汉赋的美学特征(一)汉赋的美学特征1. 概述•汉赋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它是一种以散文形式表达的抒发情感、抒发思想的文学体裁。
•汉赋以其华丽的辞藻、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考而闻名,成为古代中国文人士大夫的重要修养之一。
2. 手法•汉赋以形容技巧为其美学特征之一。
作者常常运用各种形容词和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来描绘事物的美丽、恢弘或者悲壮,使读者充分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汉赋还以对景物的描写为重要手法之一。
通过对自然风光、人物形象、动植物等细致入微的描绘,以及对气氛、气候的渲染,汉赋能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3. 主题•汉赋的美学特征之一是情感表达。
汉赋往往传递着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表达出作者对世界、人生的理解和领悟。
这些情感可以是忧伤、悲愤、思乡之情等,通过赋文的运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抒发。
4. 内容•汉赋的美学特征之一是其丰富的内容。
汉赋不仅可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还可以讨论政治、社会、人生哲理等多种主题。
作者在赋文中可以借用历史典故、文化典籍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使得汉赋更具有文化底蕴和智慧性。
5. 独特性•汉赋的美学特征之一是其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每位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这使得汉赋具有了丰富而多样的形态和风貌。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不同作者的赋文,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思想,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
6. 结论•汉赋以其华美的辞藻、形象的描绘、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它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形容技巧、情感表达、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个性上。
通过阅读和欣赏汉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的力量。
品味汉赋之美,感受长安之盛
品味汉赋之美,感受长安之盛——读《汉赋长安》靖涵第一眼看到《汉赋长安》这本书时,我被它精美的外观吸引了。
拿在手里细看,装帧设计都非常的精致。
此书开本较大,纸张的手感很好,配色清新明丽,书中清晰的彩色插图更是成功引起了我阅读的欲望。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手中的《汉赋长安》,想要知道汉赋与长安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
在两汉的400多年间,文人们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使得汉赋红极一时。
长安是西汉王朝的都城,并且在东汉迁都之后仍然发挥着不可低估的政治经济作用,其繁华程度仍不减西汉时期。
因此,美丽的长安城自然就成了无数汉赋大家吟咏的对象。
《汉赋长安》一书选取了汉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咏唱长安的赋,用通俗的注解和优美的赏析讲述了赋中隐含的有关长安的文化故事与文学情怀。
《汉赋长安》的内容主题涵盖了与汉长安城相关的山川风物、宫殿苑囿、天子羽猎、汉宫情志、娱乐竞技等,在汉赋中再现了长安独特的文化魅力。
读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可知汉代长安皇家园林上林苑的盛况,该赋用华丽的辞藻、宏大的气势铺陈了上林苑山水的壮阔、宫殿的巍峨和天子狩猎情景的声势浩大、扣人心弦。
读班固的《西都赋》,可知该赋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借“西都宾”之口,从山川地貌、城市布局、近郊山水、宫殿苑囿、帝王娱游等方面对作为西汉都城的长安城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以典丽宏大的手法描写了长安城的山川之壮丽、都城之华美、后宫之奢侈、园囿之奇伟,极尽铺排之能事,使得长安城的繁华气象跃然眼前。
张衡的《西京赋》,杜笃的《论都赋》,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这些优美的赋都以铺采摛文的手法、华丽精致的辞藻和生动形象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两汉时期长安城壮美的自然风物和辉煌的城市气象。
《汉赋长安》中所选取的汉赋不仅描绘了汉代的长安城,而且展现了长安城中的人文风貌。
读汉武帝刘彻的《李夫人赋》,可知该赋寄托了汉武帝对亡故的李夫人痛彻心扉的思念之情。
读司马相如代陈阿娇所写的《长门赋》,可感知陈阿娇对君王矢志不渝的忠贞。
汉赋的意境
汉赋的意境
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汉赋的意境具有以下特点:
汉赋的意境往往气势恢弘,规模巨大。
汉赋在描绘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时,常常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
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描写了楚国的云梦泽,其壮阔的气势和雄浑的意境令人叹为观止。
汉赋的意境通常华丽而细腻。
汉赋在描写事物时,往往注重细节的刻画,运用华丽的辞藻和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华丽而细腻的意境。
如班固的《两都赋》,描写了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其华丽的辞藻和细腻的描写令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盛世之中。
汉赋的意境还具有一种悲壮的色彩。
汉赋在描写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常常表现出一种悲壮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意境。
如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垓下歌》,描写了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的悲壮情景,其悲壮的意境令人感叹不已。
汉赋的意境具有恢弘、华丽、细腻和悲壮的特点,这些特点使汉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汉赋与魏晋时期的文学风格
汉赋与魏晋时期的文学风格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而魏晋时期则是汉赋达到巅峰的时期。
汉赋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丰富的意象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汉赋与魏晋时期的文学风格。
首先,汉赋的文学风格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
汉赋中常常描绘山水田园之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出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
例如,东汉时期的赋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图景:“云气蔼蔼,日月融融,霞映彩云,风袭繁林。
”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其次,汉赋的文学风格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抒发。
汉赋往往以个人的情感和体验为主题,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
在汉赋中,情感的表达常常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来实现的。
例如,东汉时期的赋家张衡在《病起赋》中以自己的病痛为主题,通过对病痛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痛苦和对康复的渴望。
这种以个人情感为主题的文学风格,使汉赋更加贴近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此外,汉赋的文学风格还注重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歌颂和讴歌。
汉赋中常常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通过对他们的赞美和讴歌,展示出古人对英雄和伟人的崇敬之情。
例如,东汉时期的赋家班固在《白马篇》中,以白马非马之辩为主题,通过对白马历史故事的讲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智慧和勇气的赞美。
这种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歌颂,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热爱,也体现了古人对英雄和伟人的崇拜之情。
魏晋时期是汉赋的黄金时期,也是汉赋文学风格的发展和变革时期。
在魏晋时期,汉赋的文学风格逐渐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
一方面,魏晋时期的赋家开始注重文学形式的创新和变革。
他们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词藻的变化,使赋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更具艺术性。
另一方面,魏晋时期的赋家开始注重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的表达。
他们通过对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真实描写,使赋的内容更加真实和感人。
这种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学风格,使魏晋时期的汉赋更加丰富多彩,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汉赋的名词解释
汉赋的名词解释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起源于汉代,流行于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汉赋是一种以辞章婉丽、意境深远、语言华美的散文体诗歌形式,常常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以描绘丰富的景象和表达作者的情感。
汉赋是由"赋"和"汉"两个字组成的,"赋"是指以文学形式表达感情、描写景象的作品,而"汉"则代表了这种文学形式的发源和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
汉赋的特点在于音韵优美、辞章华丽,不仅注重形式上的美感,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青山、碧水、繁花、月夜等自然景观为背景,以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赋予了诸多事物以人类的情感和思维,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观感和思考。
汉赋的题材多种多样,既有讴歌山川的,也有咏史抒怀的,有描写人物的,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
众多的汉赋篇章中,有的让人敬佩作者的雄才大略,有的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有的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例如,东汉末年文学家班固创作了《咏史赋》,通过描写古代英雄、历史事件,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兴亡的思考。
除了内容上的丰富多样,汉赋在形式上也有其特点。
它常常运用平行句、插句、反复句等修辞技巧,以丰富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同时,作者还会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通过对景象的描绘和事物的形象化表达,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愉悦和享受。
汉赋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其产生时期,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文人雅士追求艺术的代表,同时也是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
汉赋被后世文人不断研究和模仿,成为了中国文学发展中不可抹煞的一部分。
汉赋的名词解释就像是揭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们通过文字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博大。
汉赋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向往。
它不仅照亮了古代文人的心灵深处,也启迪和激励着后人在追求艺术和人文精神上的努力。
汉赋中的盛世氛围——以《帝京景物略》为例
汉赋中的盛世氛围——以《帝京景物略》为例1. 前言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流传较广且影响深远。
作为一种典型的骈文形式,汉赋以其华美辞藻、绚丽的描写和诗意的抒发,展现了汉朝盛世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文将以《帝京景物略》为例,探讨汉赋中所呈现出来的盛世氛围。
2. 《帝京景物略》简介《帝京景物略》是西汉末年文学家刘彻创作的一篇著名汉赋作品。
全文共分十八段,逐一描述了洛阳城内外各个知名建筑、山川河流和自然风光等。
3. 汉赋中的盛世氛围在《帝京景物略》中,刘彻通过对洛阳城及周边地区各个景点的描绘,展示了当时汉朝盛世时期繁荣和繁华。
•府宅之雍容华贵:刘彻以华丽的辞藻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令读者感受到洛阳城内府宅的壮丽和奢华。
例如,他用"宫阙如云,门楣如山"来形容洛阳城内的巨大府宅。
•街市之繁华景象:汉赋中常常描绘了街市的繁荣景象。
《帝京景物略》中也不例外,刘彻生动地描述了街市上商贩喧嚣、百货争奇斗艳的场面,给人一种物质富饶和经济繁荣的印象。
•自然风光之美妙壮观:除了城市建筑,汉赋还包括对自然风光的赞美。
《帝京景物略》中出现了许多绚丽多彩、壮美无比的自然景观。
刘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将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描写得栩栩如生。
4. 盛世氛围与当时社会背景汉赋是中国历史上盛行于汉朝盛世时期的文学体裁。
通过对《帝京景物略》中的描写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盛世氛围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文化繁荣:汉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
在《帝京景物略》中,刘彻除了描绘自然风光和城市建筑外,还广泛涉及到历史名人、经典文学作品等方面的内容。
这反映出当时汉朝文化繁荣、艺术涵养深厚。
•社会稳定:《帝京景物略》描写了洛阳城内外的和平景象,反映了汉朝社会相对稳定和安宁。
没有战争或动乱的威胁,人们可以从容地享受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国力强盛: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国力最强大的王朝之一。
《帝京景物略》所表达出来的壮丽景观、华贵府宅等都体现了当时汉朝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十分雄伟。
汉赋的绿色意境
生态思想史或者生态观念史 的遗存 , 涂染 了一抹浓
绿。
一
十篇” 赋二十五家 , 等“ 百三十六篇” “ 客 主赋》 ,《 十 八 篇 ” “ 赋 十 二家 , 百 三 十 三 篇 ” l 总共 7 等 杂 二 _。 J 8 家, 占诗赋 总数 的 7 .8 3 5 %。篇数合 计 10 04篇 , 占
而 重葩 , 纷错 以扶 疏 。郁青 青 以畅 茂 , 冉 冉 以陆 转 纷
离。浸朝露之清波 , 曜华采之猗猗 。 陈琳《 ” 柳赋》
作者 简介 : 王子今 (9 0 ) 男 , 北武安人 , 15 . , 河 历史 学硕 士 , 京师 范大 学历史 学系 教授 , 士生 导师 , 北 博 主要 从事 秦汉 史研
学手法所记录的 , 以富有 生命 力的草木禽兽最为引
人 注 目②。
露 的自 主义的意识 , 然 就值得研究者注意 。
有 学 者 在分 析 汉 赋 的 文化 内涵 和 艺 术 风格 时 , 强 调其 色 彩特 色 , “ 彩 绚 烂 , 势雄 奇 , 人 心 有 色 气 醉 魄, 迷人 魂 梦”, 绚 丽 而 不 失 深 沉 ” 评 价 , 赞 其 “ 等 称 “ 明而 丰 富 的色 彩夺 人 目精 ” 鲜 。在 对 汉赋 的典 范
也说 “ 绿条 缥 叶 , 沓 纤 丽 ” , 蔚 昙 昙 其 杳 杳 , 杂 “ 象
苍 茫 山野郁 郁葱 葱 的景象 。
翠盖之葳蕤”5。杨修《 l J 节游赋》 也写道 :行 中林 以 “
彷 徨 , 奇 树 之 抽 英 。 或 素华 而雪 朗 , 红 彩 而发 玩 或
冯衍《 显志赋》 所谓“ 百卉含英” 繁钦 《 , 建章凤 阙赋》 所谓“ 嘉树蓊 菱” 张衡 《 田赋》 , 归 所谓“ 原隰 郁茂, 百草滋荣 ” 扬雄《 , 甘泉赋》 所谓 “ 翠玉树之青 葱” “ ,纷蒙笼 以提成” “ , 飚翠气之冤延” 也都写述 ,
汉赋与唐诗的主题意境对比与文学风格演变
汉赋与唐诗的主题意境对比与文学风格演变引言中国文学史上,汉赋和唐诗都是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形式。
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在西汉时期达到了辉煌的巅峰,而唐诗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将比较汉赋和唐诗在主题意境以及文学风格上的差异,并探讨这种差异的原因和演变过程。
主题意境对比汉赋的主题意境汉赋以其浓烈的个人抒发及对时代背景的独特把握而闻名,以其广阔的想象空间,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意境。
汉赋的主题意境以豪放不羁、高尚崇高为主,常以自然景观和英雄人物为题材,展现出豪情壮志和丰厚的情感。
例如《陈涉世家赋》中描绘了陈涉的悲惨遭遇和他对国家的忠诚;而《白马篇》则以山川河流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
唐诗的主题意境唐诗的主题意境相较于汉赋更趋向于细腻深沉,以其含蓄典雅、情感细腻而广受赞美。
唐诗的主题涵盖了生活的各个层面,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悠远的秋夜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情的思索。
差异分析汉赋强调情感的直接表达和豪放的个人抒发,主题意境更加直接而激情澎湃;而唐诗则偏向于含蓄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主题意境更加含蓄而深沉。
这种差异的原因可以从古代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中找到答案。
文学风格演变汉赋的文学风格演变汉赋在创作风格上主要表现为篇幅宏大、形象生动、词藻华丽,并注重用词和音韵的美感。
在西汉时期,汉赋呈现出浓烈的雄壮气势和个人抒发的情感。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赋逐渐走向形式化,主题也从政治向个人抒发转变,表现出更多的意境和情感。
唐诗的文学风格演变唐诗的文学风格演变可以从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阶段来进行观察。
初唐时期,唐诗以建安风骨为特点,讲究字句的平仄和音韵的和谐,形式上多采用五言绝句。
盛唐时期,唐诗追求自然和谐、意境深远,形成了风骨俱妙的风格。
晚唐时期,唐诗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和题材,如七言绝句的流行以及对平仄的灵活运用。
汉赋中的山水描写与政治寓意
汉赋中的山水描写与政治寓意一、引言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讲述了汉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
其中,山水描写是赋诗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感悟。
而在这些山水描写之下,隐藏着丰富的政治寓意,既反映了当时政治风貌,也传达了作者对社会变迁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汉赋中山水描写与政治寓意之间的关系。
二、山水描写与权势象征在汉赋中,山水常常被用作权势和地位的象征。
作者通过对雄伟壮丽山川的描述,来突出统治者威望和国家繁荣。
比如《东都赋》中作者以洛阳秀美景色来颂扬汉武帝统治下的太平盛世,将城市繁华与君王功绩相联系。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汉赋通过对险峻怪异山川的描绘,来表现反抗与反叛。
这些山川给人以一种难以攀登的感觉,从而表达出作者对当前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对权力的质疑。
三、山水描写与道德警示在汉赋中,山水描写还常常被用作道德警示的手段。
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作者把人类社会的纷争和罪恶暴露无遗。
比如《禹贡赋》中描述了黄河泛滥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流离失所,旨在警示统治者要关注民生问题,改善百姓生活。
此外,“悲秋壮岁”、“薄暮逢极目”等寓意深远的词句也经常出现在山水描写中。
通过将自然景色中蕴含的哀伤和忧愁与当时社会风气相联系,作者传达了对道德沦丧和文化衰败的忧虑。
四、山水描写与民族情怀汉赋中山水描写还经常与民族情怀相结合。
通过描述华夏大地上壮丽的山河、清新的湖泊和辽阔的草原,作者强调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同时,在慷慨激昂的山水描写中,也融入了抗击外敌和保家卫国的意味。
通过对自然环境中峰奇、水险等特征的描绘,进而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的关切与担忧。
五、结论汉赋中山水描写与政治寓意紧密相连,它既是对现实世界影像的再现,又是赋诗者深层思考和情感宣泄的表达方式。
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并与政治背景相融合,汉赋作品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传递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和个人遭遇的批评和思考。
有关春游的汉赋
春游的汉赋一、春游的意义和价值1.1 春天的美丽与活力春天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的季节,大地重新披上了绿装,花朵竞相绽放,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
春天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活力,因此春游成为了很多人向往的活动。
1.2 春游的身心益处春游可以让人们摆脱冬季的寒冷与压抑,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温暖的阳光,舒展身心,在大自然中放松心情。
春游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春游的历史渊源2.1 汉代春游的盛况在中国历史上,春游文化源远流长,汉代是春游达到巅峰的时期。
当时,春游不仅是贵族的消遣方式,也成为了百姓的日常活动,举国上下都热衷于春游。
2.2 孔子和春游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也提倡春游的观念。
孔子认为春游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
三、春游的经典之作——《春日赋》3.1 《春日赋》概述《春日赋》是魏晋时期文学家陆机创作的一篇汉赋,以描绘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春游活动为主题,被称为汉赋的经典之作。
3.2 《春日赋》的艺术特点《春日赋》以其睿智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达赢得了后人的高度评价。
该赋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和人们的欢乐场面,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对春游的热爱。
3.3 《春日赋》的现实意义《春日赋》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对春游文化的高度肯定。
它传递了春游的喜悦和人与自然的融合,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珍惜时间。
四、春游的佳地推荐4.1 青岛栈桥公园青岛栈桥公园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个集游览、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公园。
在春天,栈桥公园的花草树木各具特色,游人络绎不绝,成为春游的热门目的地。
4.2 桂林漓江桂林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漓江是桂林的象征。
漓江春日游船可以让游客欣赏到桂林独特的山水风光,如同进入了一幅画卷。
春天的漓江,碧波荡漾,景色美不胜收。
4.3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人间天堂”。
汉赋的美学特征
汉赋的美学特征
汉赋的美学特征
1. 引言
•汉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汉赋的美学特征,包括音韵美、辞章美、情景美和意境美。
2. 音韵美
•汉赋注重音韵的运用,通过押韵和平仄的变化来营造美感。
•汉赋中的音韵美常常通过对抗、呼应和韵律交错等手法来表现,使作品更具节奏感和韵味。
3. 辞章美
•汉赋以辞章的精细构造为基础,充分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加表现力。
•汉赋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和对仗等,使作品更加生动、华丽。
4. 情景美
•汉赋以描写情景的能力著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表达情感。
•汉赋中常使用具体的场景描写、人物形象刻画和情感抒发等手法,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5. 意境美
•汉赋追求深远的意境,通过意象的运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汉赋中的意象常常具有隐喻性和象征性,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6. 结论
•汉赋作为一种古代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音韵美、辞章美、情景美和意境美是汉赋的几个主要美学特征,为其赋予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汉赋的美学特征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赏,至今仍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汉代长安地区自然环境与生态变迁对汉赋创作的影响
76清初申涵光《乔布衣诗引》说:“京师者,诗之薮泽也。
”指出京都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长安为“七大古都”之一,自西周至秦汉,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文化景观,在多个层面上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西汉定都长安,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至孺子婴初始元年(公元8年),共208年,长安文化对文学的影响尤其突出。
自然环境与生态是文化存在的现实基础,特定的自然环境决定着某一特定区域文化的特点。
本文拟从自然环境与生态景观两个层面入手,对作为首善之区的京都长安独具时代特色的都城文化对汉赋的影响作初步探索。
一 长安地区的生态景观与汉赋状物的素材杨泉《五湖赋并序》云:“(余)以为名山大泽,必有记颂之章,故梁山有‘奕奕’之诗,云梦有《子虚》之赋。
”《文心雕龙·物色》亦云:“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
略语则阙,详说则繁。
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刘勰已敏锐地觉察到自然环境与生态文化在提供写景状物的素材和启发文思方面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南倚终南、翠华诸山,东接骊山、华岳;泾、渭、浐、灞、沣、滈、潏、潦八水环绕,山水相映,景色宜人。
长安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生态文化对汉赋的影响也首先表现在为“铺采摛文”的汉赋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盐铁论·险固》载大夫曰:“古者,为国必察土地、山陵险阻、天时地利,然后可以王霸。
故制地城郭,饬沟垒,以御寇固国。
”自然环境和生态是古代建都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汉之所以定都长安,首先也因为长安所在的地势、山川、土壤、气侯和物产等自然环境的优越性,周秦以来形成的良好的生态。
娄敬建议刘邦建都关中时说:“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
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这一方面出于军事上的考虑,但也当着眼于自然资源的取资利用,故《史记·货殖列传》亦云:“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赋的绿色意境王子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摘要:汉赋作品中有反映当时生态环境的内容,也从特殊角度折射出当时社会生态观念的闪光点。
汉赋中有关汉代生态史的诸多信息,以及其中体现的当时一定社会层次生态观念中的理性成分,都是值得汉史研究者和关口汉代历史文化的人们关注的。
汉赋,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初的400余年间,曾经是文学的壮流,是体现出当时文化之时代精神的最显著的遗存。
《汉书〃艺文志》著录文学成就‚诗赋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中,有‚屈原赋二十五篇‛等‚赋二十家,三百六十一篇‛,‚陆贾赋三篇‛等‚赋二十一家。
二百七十四篇‛,‚孙卿赋十篇‛等‚赋二十五家,百三十六篇‛,‚《客主赋》十八篇‛等‚杂赋十二家,二百三十三篇‛。
总共78家,占诗赋总数的73.58%。
籍数合汁1004篇,占诗赋总数的76.18%。
其中除个别先秦和‚秦时‛作品外,均为西汉作品。
而据费振刚等辑《全汉赋》所收,东汉作者人数和作品篇数又都远远超过西汉。
汉人的赋作,对汉代文化宏大华美气象的形成,曾经有显著的影响。
,汉赋的文化品质,历来褒贬议异。
其实其中的文化信息,可以作多层面的分析。
比如汉赋作者在作品中记叙的生态环境的形势,透露的自然主义的意识,就值得研究者注意。
有学者在分析汉赋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时,强调其色彩特色,有‚色彩绚烂,气势雄奇,醉人心魄,迷人魂梦‚,‚绚丽而不失深沉‛等评价,称赞其‚鲜明而丰富的色彩夺人目精‛。
在对汉赋的典范进行讨论时,又有‚形象生动‛的‚彩色的骚体句式‛诸语。
借用这样的形容,也可以说,汉赋中有关生态环境的内容,为中周生态史以及中国生态思想史或者生态观念史的遗存,涂染了一抹浓绿。
一、汉赋的‚草区禽族‛写绘《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
‛汉赋是怎样‚体物‛的呢?对于‚体物‛,《文心雕龙〃比兴》的表述形式是‚图状山川,影写云物‛。
汉赋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有学者因此说,‚汉赋有绘形绘声的山水描写,是山水文学的先声。
‛而‚山水‛之中,为‚绘形绘声‛的文学手法所记录的,以寓有生命力的草木禽兽最为引人注目。
枚乘《柳赋》写道:‚忘忧之馆,垂条之木。
枝逶迟而含紫,叶萋萋而吐绿。
‛又如孔臧《杨柳赋》:‚绿叶累迭,郁茂翳沈,蒙笼交错,应风悲吟。
‛繁钦《柳赋》:‚顺肇阳以吐牙,因春风以扬敷。
交绿叶而重葩,转纷错以扶疏、,郁青青以畅茂,纷冉冉以陆离。
浸朝露之清波,曜华采之猗猗。
‛‚陈琳《柳赋》也说‚绿条缥叶,杂沓纤丽‛,‚蔚昙昙其杳杳,象翠盖之葳蕤‛’。
杨修《节游赋》也写道:‚行中林以彷徨,玩奇树之抽英。
或素华而雪朗,或红彩而发赪绿叶幽蔕,紫柯朱茎。
杨柳依依,钟龙蔚青。
纷灼灼以舒葩,芳馥馥以播磐。
‛王粲《思友赋》也有‚平原兮泱漭,绿草兮萝生‛句。
在汉赋作者笔下,以‚绿‛为基色的绚丽春光,饱含着旺盛的生机。
其文,汉人赋作中对‚绿‛色的歌咏,并不仅仅表现出对生命力的爱重,作者对‚绿‛的赞美,往往还深含着一种对自然总体环境的亲和之心。
牧乘《粱王菟园赋》所谓‚枝叶荣茂‛,刘胜《文木赋》所谓‚丽木离披‛,以及杜笃《首阳山赋》‚青萝落寞而上覆‛,崔骃《大将军临洛观赋》:‚桃枝夭夭,杨柳猗猗‛,王粲《槐树赋》:‚形祎祎以畅条,色采采而鲜明;丰茂叶之幽蔼,履中夏而敷荣‛,义《柳赋》‚览兹树之丰茂,纷旖旎以修长;枝扶疏而覃布,茎森梢以奋扬‛等,都把自然生机的丰满和轻盈,充实和绮丽,萌动和生长,描绘得十分活泼新鲜。
没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理解,笔端是不可能生出如此生动文字的,而在这种观察和理解的背后,是对自然的倾心热爱。
山光水色,密林芳草,是汉赋作者特别乐于描绘的对象。
司马相如《子虚赋》说到‚蕙圃‛所生,有‚衡兰芷若,穹穷昌蒲,江离蘪芜,诸柘巴且‛,关于云梦地方,‚其高燥则生葴析苞荔,薜莎青武花薠。
其埤湿则生藏莨蒹葭,东蘠雕胡,莲藕觚卢,奄闾轩于‛。
原始森林中,‚则有阴林巨树,根楠豫章,桂椒木兰,檗离朱杨,樝梨梬栗,橘柚芬芳。
‛‛在上林赋》中,除了山岭上的‚深林巨木‛外,他对大泽广原的草色也使用了相当多的笔墨:‚掩以绿蕙,被以江篱,糅以蘪芜,杂以留夷。
布结缕,攒戾莎,揭车衡兰,槀本射干,茈姜蘘荷,葴持若荪,鲜支黄砾,蒋茅青薠,布濩闳泽,延曼太原,丽靡广衍,应风披靡,吐芳扬烈,郁郁菲菲,众香发越,肸蠁布写,晻薆咇茀。
‛园林的繁荣,‚扬翠叶,扤紫茎,发红华,秀朱荣,煌煌扈扈,照矅巨野‛自然的绿色,在人们的视野中,‚视之无端,究之亡穷。
‛扬雄《蜀都赋》所渭‚泛闳野望,芒芒菲菲‛’‚,杜笃《首阳山赋》所谓‚长松落落,卉木蒙蒙’,也都以绿色的浓彩,描绘了苍茫山野郁郁葱葱的景象。
冯衍《显志赋》所渭‚百卉含英‛,繁钦《建章凤阙赋》所谓‚嘉树翁薆‛,张衡《归田赋》所谓‚原隰郁茂,百草滋荣‛,扬雄《甘泉赋》所谓‚翠玉树之青葱‛,‚纷蒙笼以掍成‛,‚飏翠气之冤延‛,也都写述了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
司马相如《上林赋》又写到上林湖泽的水鸟:‚鴻鷫鵠鴇,鴐鵝屬玉,交精旋目,煩鶩庸渠,蒧疵鵁鸕,群浮乎其上。
汎淫汜濫,隨風澹淡,與波搖蕩,奄薄水渚,唼喋菁藻,咀嚼菱藕。
‛有学者在批评汉赋‚闳侈臣衍‛,‚重替板滞‛的重大缺点时,依然承认‚《上林赋》写水禽一段……是很值得称赞的。
‛《文心雕龙〃诠赋》说:在‚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既履端于倡序,亦归余于总乱‛之外,‚至于草区禽旅,庶品杂类,则触兴致情,因变取会。
‛汉赋的笔触涉及自然生态,确实有‚兴‛有‚情‛,而且往往由较为平易的风格,透露出更为亲近的深忱厚意。
《汉书〃王褒传》说:‚上令褒与张子侨等并待诏,数从褒等放猎,所幸官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议者多以为淫靡不急。
‛汉宣帝针对这种批评,引用了《沦语〃阳货》中孔子的活:‚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又有这样的表态:‚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
辟如女工有绮榖,音乐有郑卫,今世俗犹皆以此虞悦耳目,辞赋比之,尚有仁义风谕,鸟兽草木多闻之观,贤于倡优博弈远矣。
‛有学者就此写道,‚连皇帝都要强调这个问题,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汉代‚歌颂‛‚放猎‛的赋作确实多有描述‚鸟兽草木‛的内容。
汉宣帝评价汉赋时‚鸟兽草木多闻之观‛的肯定之辞,或许真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心目中‛对自然生态环境中‚鸟兽单木‛的某种关注。
二、生态史信息的宝贵遗存刘歆《甘泉宫赋》写道:‚深林蒲苇,涌水清泉。
芙蓉菡萏,菱荇苹蘩。
豫章杂木,梗松柞棫。
女贞乌勃,桃李枣檍。
‛甘泉宫遗址存今陕西淳化。
只要亲临其地的人都可以知道,现今情形和刘歆描写的景况,已经完全不同。
《艺文类聚》卷28引班彪《游居赋》有‚瞻淇澳之园林,美绿竹之猗猗‛句,可知当时淇园之竹林,仍然一如《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的时代,辽阔而繁密。
然而如《水经注〃淇水》所说,到了郦道元生活的时代,‚今通望淇川,无复此物‛。
班固《西都赋》关于长安附近的自然景观,有‚源泉灌注,陂池交属;竹林果园,芳草甘木‛文句,又说,‚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
张衡《西京赋》也写道:‚上林禁苑,跨谷弥阜。
东至鼎湖,邪界细柳。
掩长杨而联五柞,绕黄山而款牛首,缭垣绵联,四百余里。
植物斯生,动物斯止。
众鸟翩翻,群兽馬否騃。
散似惊波,聚以京峙。
‛又说:‚林麓之饶,于何不有?木则榷栝粳枘,梓械椴枫。
嘉卉灌丛,蔚若邓林。
郁翁蔓葑,椭爽稀穆。
吐葩扬荣,布叶垂阴。
草则葳莎菅蒯,薇蕨荔艽。
王刍菌台,戎葵怀羊。
苯酋蓬茸,弥皋被冈。
绦敷衍,编町成篁。
山谷原隰,泱漭无疆。
‛薛综解释说:所谓‚弥皋被冈‛,‚言草木炽盛,覆被于高泽及山冈之上也。
‛‚泱漭,无限域之貌。
言其多无境限也。
‛在关中地区农耕业早已过度开发的今天,这些景象只能成为遥远的回忆。
班固《西都赋》还写道,长安宫殿区中有人工湖泊,‚前唐中而后太液,揽沧海之汤汤‛,湖中山岛,‚灵草冬荣,神木丛生‛。
著名的昆明池上,‚茂树荫蔚,芳草被堤。
兰苣发色,晔晔猗猗。
若搞锦布绣,烛耀乎其陂。
‛这里因水面广大,水鸟聚集,于是在湖光草色碧绿背景的衬映下,又有禽鸟富有生机的起降集散。
‚玄鹤白鹭,黄鹄薅鹳。
鸽鸹鸨鹏,凫鹭鸿雁。
朝发河海,夕宿江汉。
沉浮往来,云集雾散。
‛这些情景,今人已经以为不可想象。
张衡《西京赋》对于长安附近的湖泊,也有‚前开唐中,弥望广潆;顾临太液,沧池漭沆‛的记载,水面之辽阔,据说‚清渊洋洋‛,‚长风激于别培,起洪涛而扬波‛。
在水资源呈现匮乏趋向的今天,人们面对枯塘瘦水,大概已经难以想象当时‚茂树‛‚芳草‛问‚沧海‛‚汤汤‛的景象。
张衡的《东京赋》关于洛阳宫苑,也有‚芙蓉覆水,秋兰被涯‛的景色。
而‚永安离宫,修竹冬青‛,‚奇树珍果,钩盾所植‛,‚洪池清箕,渌水澹澹;内阜川禽,外丰葭茭‛,也是一派绿色。
而现今当地的植被和水资源的形势,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班固《西都赋》说到关中‚竹林‛,张衡《西京赋》所谓‚禁敷衍,编町成篁‛,都可以与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所见拥有‚渭川千亩竹‛者,其富足可以与‚千户侯‛相当的说法相印证。
此外枚乘《梁王菟园赋》所谓‚修竹檀栾‛,班固《终南山赋》所谓‚上挺修竹‛,张衡《东京赋》所谓‚修竹冬青‛,马融《长笛赋》所谓‚惟筵笼之奇生兮,于终南之阴崖‛,‚今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等,也都为了解当时的竹类生长区提供了资料。
张衡《南都赋》描绘南阳地区的竹林,写道:‚其竹则筵笼笤篾,镍斡箍篓。
缘延坻阪,澶漫陆离。
稷那蓊茸,风靡云披。
‛这种漫山遍野的竹海,也是现今当地无法见到的景观。
关于南阳植被,张衡还说到‚薯蔗‛也就是甘蔗,当时有专门的园圃经营,又说到‚穰橙邓橘‛,已经成为地方名产。
南阳地区后世未必没有‚薯蔗‛和‚橙‛‚橘‛生存,但是其经济意义已经锐减。
其产量和产值,在全国经济物产的总体布局中已经微不足道了。
《中国自然地理图集》所绘出的出产甘蔗和柑橘的农业植被区,与南阳相距最近的地方,直线距离也在360公里以上。
张衡出身南阳,又有科学学术眼光,《南都赋》因而文辞真切,确可信据。
为我们保留了生态史在当时阶段的景况的还有徐干《齐都赋》。
作者对于临淄自然风貌,有如下的描写:‚蒹葭苍苍,莞菰沃若。
瑰禽并鸟,群萃乎其问。
带华蹈缥,披紫垂丹,应节往来,翕习翩翻。
‛宛然一个生机烂漫的水鸟世界。
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叫做‚羽族咸兴‛。
这也是与现今所见生态形势明显不同的。
汉赋的文学特点,久有‚虚用滥形‛,‚诡滥愈甚‛的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所指实例,大多没有直接针对山林禽物的描写。
左思《三都赋序》说:汉赋有关描述,‚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
技之神物,则出非其所。
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
‛所举实例,第一条就是‚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
有人以为这‚体现了汉赋在描写方面不拘于生活真实而务尽其类的特色‛,即‚对事物的品类进行穷尽式的罗列,以表现物类之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