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

合集下载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的。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区域分异规律。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输)。

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

·自然地理学的性质有: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系统性(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结构功能性。

)·定义: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环境·宇宙中的地球:1、距离不近也不远,为生命的孕育创造了条件。

2、地球质量不大也不小,从而引力适中,形成了适宜的大气圈与水圈,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3、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土壤、植被等)的地带性分布。

4.地球的运动及其环境效应:地球自转及其环境效应: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球自转产生了地方时;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的重要意义。

·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四点)能量的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引力的影响使地球有特定的运行周期和速度。

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可改变地表形态、导致地震、发生灾变,等等其他宇宙因素的影响如太阳风。

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的组成:四大圈层(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时指土地的使用情况。

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照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土地覆被(LUCC:土地覆被是指地表的覆盖情况。

不仅包括地表的植被,也包括地表的人工覆盖物和人工改造物,是地球表层的植被覆盖物和人工覆盖物的总和。

两者的关系:土地利用时土地覆盖变化的外在驱动力。

土地覆盖反过来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两者在地表构成一个综合体。

2、土地:是地球表面某一地段包括地址、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也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在内。

土地资源:是指在目前和可预见未来的技术水平下,能直接为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所应用的土地。

3、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的各个因素及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按特确定方向作有规律发生水平或垂直分异现象,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包括维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自然区划: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这种规律性趣划分各自自然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界限,确定各自然区划等级之间的从属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

自然区域的这种系统研究法,称为自然区划。

4、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表层(A或A+AB和诊断表下层(B或E。

诊断特性: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

5、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生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他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主要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分别研究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物等和自然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相互依存与联系,旨在揭示不同地域之间在自然性质方面的差异性或相似性。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1.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2. 自然地理学的目的和意义: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调控达到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与环境协调共处的目的,从而保障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

3。

未来地理学家所具备的素质:一个视野两个基础三种技术四个观念五种能力4.四个观念:人地相互影响的观念,区域相互联系的观念,圈层相互作用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5 日地距离及其环境意义距离不近也不远,为生命的孕育创造了条件——温度、液态水。

6. 地球的质量及其环境效应:地球质量不大也不小,从而引力适中,形成了适宜的大气圈与水圈,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7.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土壤、植被等)的地带性分布。

8.地球的运动及其环境效应: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产生了地方时产生了地转偏向力自转:导致季节的变化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对地表温度的调节9.三大界:人文界无机界有机界10。

可以说,地球表层是由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组成的11.海洋占地球面积71%陆地占29%12.人在圈层中的地位(1)人类是生物圈的一部分(位于生物圈中),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生物(单独划出来);(2)人类生存在四大圈层的交界面上,四大圈层是人类诞生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3)人类对四大圈层(也即对环境)均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4)四大圈层之间及其与人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球表层环境(系统)。

地球表层环境(系统)与四大圈层之间不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13.结构特征:1. 垂直分层垂直分层现象非常明显:从地核、地幔、地壳,到水圈、大气圈等;大气圈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2. 水平分异所谓水平分异,就是指在水平分布方面的差异与变化。

3. 立体交叉组成地球表层环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不是绝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空间上构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的结构。

现代自然地理学讲义

现代自然地理学讲义

第一讲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现状与趋势1 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1.1 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即地理学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个同人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

(伍光和)对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达,如地理壳、地理圈、景观壳等。

这些术语的内涵基本相同,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是关于地球表层的厚度,却有很多的争议。

前苏联学者认为这个圈层很厚,上至对流层下至沉积岩圈,或者比此厚度更大,另一些学者认为这个圈层只是近地面的活动层,也有人称之为自然地理面(陈传康)。

有两种折中的观点:一是对地球表层厚度有两种理解:广义的地球表面厚度上限为对流层顶部,下限为岩石圈沉积岩层底部,厚度约30~35千米;狭义的地球表面厚度指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等的交接面,上限离地面不超过100米,相当于对流层近地面摩擦层下部(又称地面边界层),下限为太阳能所能达到的深度(在陆地不超过地下30米,在海洋则不超过水下200米),厚度一般不超过200~300米。

它在陆地则和土地综合体相当,是生物和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场所。

另一种观点认为,对地球表层的厚度无需做硬性规定,厚度可随研究范围的不同而有差别,研究的空间范围小,所涉及的厚度就应该薄;研究的范围大,厚度就大。

对于地球表层这一特殊物质体系的界线与范围认识的不一致,首先在于研究的对象与重点不同,另外是对其实质认识的差异。

还有—个重要原因是自然界的边界总是具有过渡性的。

因此重要的并不是边界,而是对其本质的认识。

(赵松桥)(对于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看法?或者,你赞同哪种观点,说说理由。

)1.2地理学的学科分类对于地理学的学科分类,历来存在两分法和三分法的争议。

两分法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或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前苏联);三分法则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

陈传康等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现代地理学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划分学科:1)三分法: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1、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生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2、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

研究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要素及其自然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上的相互依存与联系,旨在揭示不同地域之间在自然性质方面的差异性或相似性。

3、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和人地关系的原理。

4、地域分异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5、地带性:因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具有不同的入射角而引起太阳辐射沿纬度方向呈不均匀的分布。

呈现出自赤道向两极的规律变化。

6、非地带性:地球的内能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能量基础。

主要包括(1)海陆分异(2)陆地干湿度分带性(3)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区域性分异(4)具有地方气候背景的地域分异(5)垂直带性分异7、垂直地带性: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

8、自然区划: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空间分布上的规律性确定自然区域之间的界限,明确各自然区划等级之间的从属关系,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即自然区划。

9、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时指土地的使用情况。

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照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土地覆被(LUCC):土地覆被是指地表的覆盖情况。

不仅包括地表的植被,也包括地表的人工覆盖物和人工改造物,是地球表层的植被覆盖物和人工覆盖物的总和。

两者的关系:土地利用是土地覆盖变化主要的外在驱动力。

土地覆被反过来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两者在地表构成一个综合体。

10、土壤诊断层与诊断特性: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主编复习资料

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主编复习资料

第一篇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区域分异及其发生的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或者说,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

通过这些达到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与环境协调共处的目的,从而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区域分布规律。

(2)、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

(3)、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输)(4)、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5)、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区域性地理学的本质特征,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根本的性质环境性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以及人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学科系统性研究物与物之间联系的科学。

系统性整体性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着的部分组成的整体,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层次性系统可以划分为许多个不同的层次动态性系统大都处在不停地发展变化过程中结构功能性系统的结构决定了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功能是与系统的结构相匹配的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区域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从而对其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地球系统又可划分为地球表层系统和地球内部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又可以划分为地球表层自然系统与地球表层人文系统。

地球表层自然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研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核心学科分别是大气学科、水文学、地质学与生物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知识点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1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系统性)简答题2自然地理学(一般认为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学科。

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名词解释第二章1为什么地球能成为人类的摇篮、人类的家园?(由适宜的日地距离、适中的地球质量、近球形的地球形状、特定的运动速度与方式决定)问答题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

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有重要意义。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不仅导致了昼夜的更替、四季的变化、地方时的产生,以及在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而且对于地表温度的调节、生命的孕育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近似于圆形,从而保证从太阳得到的辐射相对比较稳定,使地面温度的变化不过于激烈。

地球自转一周为24 h,自转的速度比较适中,因而使昼夜温差变化较小,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2地外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量的来源、引力的影响、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问答题3地内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量的来源、物质的交换、地内活动的其他环境效应)问答题第三章1想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对地表系统基本的组成与特征作一个简要的叙述(四大圈层、三大界、固、液、气三态物质)2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有哪些(垂直分层、水平分异、立体交叉、多级嵌套)3地表系统的功能(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和地球表层系统的可预测、可调控功能)4地表系统与人类的相互影响第四章岩石圈1莫霍面:一个位于大陆地区平均33km 的地下,纵波速度由7.6 km/s 向下突然增加到8.0 km/s,这个界面叫做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

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三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三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基本问题与理论 (15个方面,黄秉维)
自然地域系统研究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域的演化与排序 自然地域的划分与界线
自然生产力研究
自然生产潜力原理与方法 中国农业生产潜力
3、水量转化 (1)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2)水量转化 (3)水文界面过程分析 (4)水量控制 4、河流系统与环境变化 (1)河流系统的平衡倾向性、阈值理论与河型的发展 (2)环境变化对河流演变的影响 (3)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对环境的反馈 5、地表元素的迁移散集与环境保护 (1)地表元素的迁移及控制因素 (2)地表元素迁移的主要过程与地域分异规律 (3)地表元素迁移与环境保护
例一、生产力布局(建厂选址)中的区域观点和综合观点
上海市金山石油化工总厂是选址比较合理的典型。其主要优点有: ①利用沿海滩地和低产盐场,占用农田较少,岸线涨塌基本平衡。采取工程措施后略有涨出; ②厂址地面下22米处有粘土层,地基强度每平方米8到12吨,可作为桩基的持力层; ③引取黄浦江支流张泾河,紫石泾河的淡水比较方便,还可以利用海水作工业冷却水用; ④厂区西24公里的乍浦可建2.5万吨级深水码头,修建44公里铁路支线可与沪杭铁路接轨; ⑤厂区附近是产量较低的鲳鱼渔场边缘,排放污水对水产业的影响较小; ⑥厂址在市区正南偏西,直线距离40公里,盛行西北风和东南风,对市区没有大气污染影响; ⑦与市区交通方便,协作密切,生产所需1 56种化工原料绝大部分可以从市区供应,产品大部分就近销往市区。
6、生命元素平衡与健康和医学地理 (1)生命元素区域分异、平衡与健康 (2)生命元素与医学地理 7、实验地理学与工程地理学 8、全球变化研究 9、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10、极地与全球变化 11、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演化与分异 12、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 13、黄土高原与黄河泥沙 14、黄淮海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 15、坡地过程与坡地改良利用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四章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四章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人对任一事物的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一般经过4 个阶段:
①可意会却不能言传的感觉阶段; ②能够在与别人交谈中口头(加上表情、声调等)表述; ③能够用文字加以表达; ④(经过抽象概括)能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来表达。
应用数学方法“迫使”和有助于人们自觉地加速 认识的深化。随着对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运用 数学语言表达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建立数学模型 的过程实际上首先是对所论问题已有认识的归纳 总结和条理化的过程,同时又是对所论问题的分 析研究加深认识的过程。
研究的深入需要定量,定量需要应用数学 方法。从最简单的排序、求平均到建立各 种数学模型等都离不开数学方法。在现代 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推广中,信息系统的 建立与运用,是科学研究现代化的一个重 要标志。
信息系统一般包括智能库、数据库、知识 库三部分 ,是定量化促进科研现代化的重 要手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定量化有助于促使研究深化
二、地理区划法
区划就是区域划分,也叫地域系统划分。 区划法是“空间性”研究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现在已有一整套的理论(目的、原则、依据、指 标、方法)和等级单位系统。把这些具体方法应 用到地理学问题研究中去,使地理学问题研究更 加深化,反映地理学特有的区域差异。 研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但要从整体上研究 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经济部门的发展现状和布 局结构,而且要用区划的方法,从区域差异上研 究经济发展与布局的区域差别,使经济发展的对 策落实到具体的地域当中。 地理区划法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思路。是 地理学区域性观念的具体实施。
三、地理类型法
就是分类研究,这是群类归并分析的一个 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有已有一整套的理论 和分类等级单位系统。把类型归并的方法 应用到地理学,尤其是资源研究中去,加 强资源的类型研究,有助于各类资源的特 征与评价的分析研究,是研究深化。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1、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的。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区域分异规律。

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

③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输)。

④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⑤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

3、自然地理学的性质有: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

4、定义: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环境1、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四点)①能量的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②引力的影响使地球有特定的运行周期和速度。

③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可改变地表形态、导致地震、发生灾变,等等④其他宇宙因素的影响如太阳风。

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1、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的组成:四大圈层(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大界(无机界、有机界、人文界)固液气三态物质。

2、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①地球表层环境对人类的作用与影响:人类在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化中产生;地表环境的区域分异形成三大人种;地表环境影响人口分布;地表元素组成人体健康;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地表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②人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改变地表环境的结构;地表环境演化的方向;地表环境变化的速率;地表环境的物质循环;地表环境的能量平衡;对资源的消耗与破坏。

③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和轮廓1、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火成岩由两类岩石组成:一是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岩,另一种是非岩浆作用形成的。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主要特点《现代自然地理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地理科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培养应考者的自然地理学思维及驾御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强,着重阐明地球表层系统四大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地球表层环境的形成机理、分异规律,以及地貌、土壤形成的机制和自然灾害的成因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发展状况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现代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的关系。

2、理解地球表层系统四大圈层的区域特征、分异规律、运行机制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四大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地球表层环境的形成机理、分异规律。

3、掌握从地球表层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和调控方面阐述自然地理学应用的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现代自然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其它学科分支(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和地理信息技术等)的基础,学习本课程可以为其它地理学的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的关系、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自然地理学的性质、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

(二)学习要求了解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以及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理解自然地理与人类环境的关系;掌握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人类生活与自然地理学的关系。

2、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性质与意义。

3、熟练掌握: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的关系、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地理意义、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地内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

(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深刻理解并掌握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与地球有关的天文现象的地理意义,从地内和地外两个方面掌握地球环境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原因。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是指自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特征。

区域性是指地理学的本质特征性,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根本的性质。

环境性是指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系统性是指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科学。

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特征:垂直分层(地核、地幔、地壳、)水平分异(南北方冷暖不同。

海陆温湿差异)立体交叉(各圈层之间)多层嵌套岩石圈1.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层次。

2.造岩矿物的种类: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3.火成岩概念:由两类岩石组成1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岩2非岩浆作用形成的.火成岩以岩浆岩为主.岩浆作用两种方式:1岩浆沿岩石圈破裂带上升侵入到地壳上部,称岩浆侵入活动,由此冷凝结晶成的岩石称侵入岩。

2岩浆喷出地面,称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由此冷凝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火山岩)。

4.沉积岩种类:碎屑岩类(由细碎物质胶结而成) 粘土岩类(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 生物化学岩类(由生物化学过程形成,具化学.生物结构,常为单矿石,矿石)5.变质作用类型5个:动力(破碎) 接触(热力) 交代(热液) 区域(动力) 超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引起的定向压力作用,使原岩石发生碎裂.变形.重结晶.作用。

发生于断裂带。

超变质作用:在深度区域变质基础上,地壳下沉↓或深部热流继续上升↑,使原岩发生局部重熔、交代、注入等混合岩化作用、从而形成岩介于变质岩与岩浆岩之间的各种混合岩。

6.岩石圈的运动方向: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物质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的运动。

表现为岩石水平方向的挤压和拉张,产生水平位移和褶皱断裂,在构造上形成褶皱山系、地堑、裂谷等,也称造山运动。

垂直运动:地壳或岩石圈物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

也叫升降运动。

表现为大规模缓慢上升或下降,形成隆起和拗陷,引起海侵海退,导致海陆变化。

也叫造陆运动。

7.岩石圈的运动特征:(p78细节)1反对称性:在空间位置.几何形态上对称,在运动方式.构造特征上相反;2非平稳性:岩石圈运动强度在时间轴上非平稳,空间格局随时改变,表现为地震活动的分幕性;3岩石圈漂移定向性:总体岩石圈向西漂移。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自学指导Modern Physical Geography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自学/授课:72学时/20学时课程层次:专业基础课课程属性:气象专业必修修读类型:考试考核方式:考试+平时开课时间:春季适用专业:气象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地理学学科各专业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环境、生物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

课程侧重自然地理学前沿介绍。

以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为主线,以陆地表层格局和过程的系统分析,和环境变化关键区域的综合分析为框架,介绍自然地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使学生了解当前国际自然地理学和陆地表层系统研究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意义、内容及方法;了解我国有关全球环境变化重大问题研究的动态及发展趋势。

掌握自然地理学和地球系统科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为今后在地理学、生态学、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内容提要:第一章概论(自6、授1)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自然地理学的体系、发展与分化,主要自然地理过程,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和若干前沿领域。

第二章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自6、授1)全球环境变化的模式、预测和影响;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化模式,全球环境变化的国际性研究计划,自然地理学与地球系统科学;中国全球变化研究。

第三章陆地表层过程的能量基础(自6、授1)太阳辐射和地球的热平衡,能量在地球表面的转换和传输,自然地理过程的动力因素,人类活动对地球能量平衡的影响。

第四章陆地表层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自6、授2)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科学问题,温室气体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温室气体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实验研究;环境生命元素与地方病医学地理。

第五章陆地表层的水量转化与水资源(自6、授2)水循环与水量平衡,水量转化与调控,水文界面过程分析;全球尺度的研究—国际前沿;中国水资源状况的基本评估,中国干旱水文、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需水估算、水资源承载力。

第六章河流系统与环境演变(自6、授2)河流系统的基本概念,河流侵蚀产沙、泥沙输移和泥沙沉积系统,流域系统中的环境变化敏感带,人类活动对河流系统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学科,它关注地球上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地球表面的地貌和生态系统。

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地球表面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气候变化、水文循环、土壤形成与侵蚀、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等。

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考察、实地观测、实验室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

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解释自然灾害的发生机理、评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对策等。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星学习通现代自然地理学章节测验答案,尔雅课后答案1【单选题】二十世纪地理学的发展包括(D)。

A、从经验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地理学B、从定性描述地理学走向定量分析地理学C、从站在地表看地表的地理学走向从地表以外看地表的地理学D、以上皆是2【单选题】关于白光润教授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

A、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B、现代地理学是建设、统一地理学C、现代地理学是圈层相互作用的地理学D、现代地理学是综合、高技术地理学3【多选题】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为(ABC)。

A、大众化B、中心化C、国际化D、精英化4【判断题】20世纪的地理学是以资源开发为目的的。

(×)5【判断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际上为地理学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1【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D)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特殊圈层。

A、植物圈B、沙土圈C、气候圈D、生物圈2【单选题】以下(C)不是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A、环境演变B、灾害防治C、地方志D、区域可持续发展3【多选题】被应用于地理学研究和调查的科学技术包括(ABCD)。

A、遥感B、全球卫星定位系统C、信息管理技术D、信息分析技术4【判断题】现代地理学新体系相比过去地理学体系,研究任务主要是协调人地关系。

(√)5【判断题】地理学是从地域、空间和尺度的视角着重对人类社会和环境进行研究。

(√)1【单选题】地球表层系统科学是(B)提出的。

A、杨振宁B、钱学森C、任美娥D、李吉均2【单选题】生活中(C)与现代地理学的关系不大。

A、旅游B、健康C、风水D、预防灾害3【单选题】二十一议程的主题是(D)。

A、资源与环境B、环境与人口C、人口与可持续发展D、资源、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4【多选题】碳循环是通过(ABCD)相互作用形成的。

A、岩石圈B、大气圈C、水圈D、生物圈5【判断题】地理学研究和考察的重要对象是区域。

(√) 6【判断题】21世纪的地理学仅仅是人文的地理学。

(×)7【判断题】资源、环境的调查、利用和规划都离不开地理学。

(√)1【单选题】地理学研究特征包括(D)。

A、研究对象的复杂化B、研究维度的立体化C、研究尺度的多样化D、以上都是2【单选题】21世纪地理学面临的机遇不包括(C)。

A、素质教育B、国情教育C、全球教育D、科学发展观3【多选题】未来地理学家应具备(BD)两个基础。

A、自然地理基础B、文理工融合的学科基础C、人文地理基础D、地球系统科学专业基础4【多选题】地理学家需要具备(ABC)的技术。

A、地理调查与信息获取B、地理实验与分析C、地理综合与集成D、地理常识与研究5【判断题】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多元化和集成化。

(√) 6【判断题】研究地理学应该拥有区域视野。

(×)7【判断题】地理学面临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特色不明显、应用性偏弱等严峻挑战。

(√)1【单选题】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不包括(C)。

A、地表环境空间组成及分布规律B、地表环境成因及变化规律C、地表环境利用价值D、运行机制及相互作用2【单选题】自然地理学不具备(D)性质。

A、综合性B、区域性C、环境性D、统一性3【多选题】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ACD)为研究对象。

A、区域特征B、区域发展C、区域分异及其发生D、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4【判断题】长江口在全盛期中期以来一直会向北偏移。

(×)5【判断题】自然地理学最终研究目的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单选题】自然地理学的观点与方法体现为(B)。

A、统一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B、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C、系统的、统一的、规律的D、统一的、综合的、全球联系的2【单选题】地球上人类能够生存的原因不包括(C)。

A、日地距离、地球质量适合B、地球接近于球体C、地球空气适合D、地球自转、公转运动3【单选题】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由于引力影响会发生(D)。

A、潮汐B、固体潮C、大气潮D、以上都是4【单选题】陨石撞击不会引起(C)环境效应。

A、陨石坑、环型山B、地震C、火山D、板块分裂与运动5【判断题】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表自然系统的唯一学科。

(×)6【判断题】目前太阳系包括水星、金星、地球、海王星、冥王星等八大行星。

(×)7【判断题】地球公转运动会导致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调节地表温度等。

(√)1【单选题】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不包含(C)。

A、能量来源B、物质交换C、引力影响D、地内活动其他环境效应2【单选题】地球表层系统由(B)三态物质组成。

A、固态、液态、动态B、固态、液态、气态C、动态、静态、稳态D、固态、气态、稳态3【多选题】地球表层系统由(BCD)几个界类组成。

A、自然界B、人文界C、有机界D、无机界4【判断题】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热能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产生的。

(√)5【判断题】海平面实际上并不是完全平整的,由于重力场原因存在起伏落差,甚至可以相差100余米。

(√)1【单选题】下列选项关于人类在四个圈层中的地位表述不正确的是(C)。

A、人类是生物圈一部分B、四大圈层是人类诞生发展的基础和环境C、人类决定四大圈层的关系D、人类与四大圈层均有相互作用2【单选题】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特征包括(D)。

A、垂直分层、水平分异B、立体交叉、多级嵌套C、垂直分层、立体交叉、多级嵌套D、垂直分层、水平分异、立体交叉、多级嵌套3【多选题】地表过程主要包含(ABCD)。

A、物理过程B、生物过程C、人类过程D、化学过程4【判断题】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这四个圈层组成的。

(×)5【判断题】地表系统只包含物质传输、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这三个功能。

(×)1【单选题】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分布线叫(C)。

A、大兴安岭线B、横断山脉线C、胡焕庸线D、白光润线2【单选题】“风蚀蘑菇”的形成和(A)无关。

A、地震B、溶蚀C、侵蚀的强度D、岩性3【单选题】在《中国二十一世界议程》议题视野下,地理学的发展包括(D)。

A、资源合理利用B、自然灾害防治C、人与环境协调发展D、以上都是4【多选题】人类与地表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类对地表环境的深远影响体现为(ABCD)。

A、地表物质循环、自然资源消耗B、地表环境能量平衡、环境污染破坏C、地表环境结构D、地表环境演化方向和速率5【判断题】大棚技术是由于人类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结构而出现的。

(×)6【判断题】天然烛台的形成重要因素是节理。

(√)7【判断题】高雄西子湾建造的堤坝是为了防止侵蚀。

(×)1【单选题】岩石可以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和(D)。

A、玄武岩B、花岗岩C、石英岩D、火成岩2【单选题】地球表面中覆盖面积最多的岩石是(B)。

A、灰岩B、沉积岩C、火成岩D、变质岩3【多选题】下面(AC)是浅色矿物。

A、石英粉B、辉石C、长石粉D、角闪石4【判断题】岩石圈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成分是硅。

(×) 5【判断题】大理石岩是由灰岩变质形成的。

(√)1【单选题】关于褶皱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会形成一系列连续弯曲B、分为背斜、向斜C、由岩石圈垂直运动形成D、类型有直立褶皱、歪斜褶皱等【单选题】大洋型的地壳平均厚度为(B)。

A、43.6千米B、7.3千米C、20千米D、23.7千米3【多选题】沉积岩与火成岩相比,区别在于沉积岩(BD)。

A、质地比较硬B、内部有化石C、分布广泛D、层面构造具有层理性4【判断题】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 5【判断题】岩石圈的垂直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

(×)1【单选题】青藏高原是欧亚板块和(C)撞击形成的。

A、非洲板块B、南极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2【单选题】大洋向陆地演化的板块运动会经历(D)阶段。

A、4B、7C、5D、63【多选题】一般火山带分布在(ACD)。

A、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大陆裂谷火山带C、环太平洋火山带D、大西洋海岭火山带4【判断题】断层是岩石发生破裂,两侧没有明显位移。

(×)5【判断题】大陆漂移学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

(√)1【单选题】现在公认的海底扩张动力在于(C)。

A、地壳断裂B、地核压力C、地幔对流D、火山运动2【单选题】构造地貌可以划分为大地构造、局地构造和(D)。

板块构造B、地表构造C、岩石构造D、区域构造3【多选题】岩石圈运动的特征有(BCD)。

A、相对活跃性B、非平稳性C、反对称性D、漂移定向性4【判断题】全球四分之三的大陆、地震活动带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 5【判断题】大陆面积越大,则平均海拔越低。

(×)1【单选题】大气中干洁空气成分包括氧、氮、二氧化碳和(C)。

A、水汽B、一氧化碳C、臭氧D、氪2【单选题】下列关于水汽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在平流层近地面分布比高空多B、湿润地方比干燥地方分布多C、低纬度比高纬度成分多D、远离海洋区域比近海区域地方多3【多选题】大气圈的结构可以划分为(ABD)。

A、对流层、平流层B、中间层、暖层C、电离层D、散逸层4【判断题】氩在大气中平均滞留时间最长。

(√)5【判断题】二氧化碳会随着高度逐渐增加。

(×)1【单选题】平流层的高度为对流层顶以上至(A)千米处。

A、50-55B、60-65C、80-85D、90-952【单选题】推动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是(C)。

A、风向B、地转偏向力C、气压梯度力D、地面摩檫力3【多选题】北半球夏季近地面大气环流(BD)。

A、风从低压吹向高压B、风从高压吹向低压C、风从欧亚大陆吹向太平洋D、风从太平洋吹向欧亚大陆4【判断题】地球气流的循环是单圈环流。

(×)5【判断题】大气的辐散是指大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1【单选题】下列(C)不属于大气圈所带动的物质输移。

A、水汽B、气溶胶C、臭氧D、二氧化碳2【单选题】高低纬之间的能量可以通过(D)来传输。

A、热流B、空气C、海洋、陆地D、洋流、大气环流3【多选题】大气能量的交换与传输形式包括(BD)。

A、纬间传输B、显热传输C、水汽传输D、潜热传输4【判断题】山谷风在晚上,山谷降温较慢,风是由山坡吹向山谷的。

(√) 5【判断题】干热风多发于迎风坡。

(×)1【单选题】同海洋性气候相比,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体现为(D)。

A、年较差、日较差大B、最热月、最冷月出现时间提前C、春温高于秋温D、以上都是2【单选题】全球夏季和冬季最大的区别在于(C)。

A、夏季赤道多雨带偏向南B、冬季赤道多雨带偏向北C、夏季赤道多雨带偏向北D、不确定3【多选题】人类活动对大气圈产生的影响表现为(ACD)。

A、改变大气组成B、改变大气圈运动动力C、改变大气圈结构D、改变局部和全球气候4【判断题】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不同季节,海陆之间存在温度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