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2000多题目教学提纲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 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先算加法或减法,再算另一个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混合运算。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用实物或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
3. 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分组讨论解题方法。
4. 游戏教学: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游戏,观察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拓展题目,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团队协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2. 设计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堂纪律与管理:1. 建立积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2. 设置明确的学习规则,要求学生遵守。
3. 使用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用性,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反思教学评估的方法是否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加减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加减运算》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三、教学准备1. 课本《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材。
2. 单元研究用具:计算器、小黑板、教具卡片。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复1. 复上节课学过的数字。
2. 让学生口头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步骤二:引入新知1. 引导学生讨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定义。
2. 用教具卡片上的数字进行加法和减法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步骤三:引导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场景。
2. 提问学生一些具体的问题,让他们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步骤四:巩固练1. 教师出示算式,让学生逐一计算。
2. 学生互相出题,进行口头练。
步骤五: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步骤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重点。
2. 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检查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程度。
五、课堂实施效果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积极参与,思维活跃。
六、板书设计加法运算:数字相加的计算方法。
减法运算:数字相减的计算方法。
七、教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够进行基本的运算。
但是在拓展应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大的困难。
下次教学时,我将增加更多的实际问题和应用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
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题的数学教案备课
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题的数学教案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建立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能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性质,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1、加减混合运算的难度较大,需要耐心细致地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
2、加减混合运算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多方面训练和加强。
四、教学方法1、讲解方法:通过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和步骤,让学生理解运算的过程。
2、演示方法: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3、讨论方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五、教学工具教学用具:黑板、白板、针线、玩具等。
学习工具:加减混合运算题、计算器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向同学们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加减混合运算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
2、巩固同位数加减法在引入加减混合运算后,巩固同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能力。
通过练习同位数加减法,为学生未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步骤,例如:将数列排成竖式,对齐计算,并将进位后的结果相加或相减等。
4、加减混合运算的实例讲解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操作和计算思路。
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加深对加减混合运算的印象和理解。
5、练习加减混合运算通过训练和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6、总结通过总结本次课堂的内容,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加减混合运算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七、教学反思加减混合运算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是一个相对难度较大的内容,需要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说课稿【说教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学习笔算的书写格式,掌握简便写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的数学情感。
3、加强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计算、思维等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1、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
2、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课件【说教法】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选择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演示法。
当学生在口述例3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时,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出示统计表。
这样,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西瓜的个数。
通过这样形象生动且富有动感的直观演示,一方面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后面的分析题意寻找中间问题上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2)比较法。
从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到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一个质的“飞跃”,为了减缓这个学习的“坡度”。
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我着重让学生观察、比较例1与复习题的异同点。
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以及概括能力都比较低,因此这时我没有让学生独立进行比较,而是这样引导他们进行观察的:“同学们,从题目的意思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如果从已知条件的个数来比,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而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在复习题里,根据所给的两个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算出还剩多少个西瓜?而在例1里,能吗?为什么不能,”这样,学生通过比较系统的观察、分析、比较就能较快地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同时也促进学生循着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思路进一步去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能较轻松地找出需要解决的中间问题。
这样的教学,不仅分散了本课的教学难点,符合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3)谈话法。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课题: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小组合作、讲解示范教学准备:PPT课件、练习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6÷3×2= 15+10-8=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学生明白简单的数量关系进行列式,进而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作好了铺垫。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4×3=12 12+7=19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先算4×3?4×3+77+(4×3)=7+12 =19=12+7 =19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精讲点拨(一)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7+4×3 =7+12 =194×3 +7=12+7 =19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2.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二)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7+12÷3 =7+4 =11 问题:1.谁来说说这道题应该如何计算?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计算器、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用性。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1. 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解答他们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加减混合运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及时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一、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二、例题解析三、练习题目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
2. 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同时,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更加详细和具体,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地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加减混合》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加减混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加减法的概念。
–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帮助学生区分加法和减法的不同场景和应用。
2.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难点1.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黑板和粉笔–数学教辅资料–练习册和试卷2.课前准备–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复习相关内容,熟悉教学流程–检查教学用具是否完备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举例子,引出本课的主题:“加减混合”。
让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整体感知(10分钟)老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将问题转化为加减法运算,并找出解题的方法。
第三步:知识讲解(15分钟)老师针对加减混合的应用场景,介绍加减混合的解题方法,包括先加后减、先减后加等情况,并通过例题讲解加混合运算的具体步骤。
第四步:示范演练(1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示范几道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跟随计算。
并让学生互相订正答案,巩固学习成果。
第五步:练习及拓展(15分钟)老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道加减混合运算题目,并做好错题讲解。
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予拓展题目进行挑战。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加减混合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册上的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加减混合的知识和技能。
六、课后反思这堂课上,学生表现得比较活跃,他们对加减混合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2《加减混合运算》教材内容说明(新版)冀教版
《加减混合运算》(一)单元教育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和顺序的过程;认识小括号,能正确地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2、在探索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能进行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数学思维和数感。
3、能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选择数学信息,提出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材编写说明“加减混合运算”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
主要内容包括连加、加减混合、连减和认识小括号等。
本单元教材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中学数学”的特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选择了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用已有知识能够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先鼓励学生自主解答,然后,在充分交流不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总结、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习计算方法。
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结合单元内容,设计了综合与实践活动--套圈游戏。
主要内容编排如下:着用表格的形式提供了我国运动员在第27届至第29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据。
在学生了解了其中的数学信息后,提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一共获得多少块奖牌”的问题,列出51+21+28=□(块),让学生自主计算,交流个性化算法。
教材预设了两种方法:一是把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相加,再求和;二是写出一个连加竖式计算,学生还可能出现用两个竖式分步计算的情况。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介绍脱式计算,给出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最后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第27届、28届奥运会上,我国分别获得多少块奖牌。
本节课是在20以内连加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重点是竖式和脱式计算以及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如果竖式计算的两种情况学生没有出现,教师可介绍。
然后结合两个竖式计算介绍脱式并总结连加的运算顺序:计算连加,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数学新版二年级上册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45+28+16 92-44-23
2、9+4-6 16-7+8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
老师: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新加入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练一练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
4、5题。
集体评议。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案二: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点讲解
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点讲解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知识,但是,当加法和减法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讲解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点。
一、加减混合运算是什么加减混合运算是将加法和减法混合在一起进行的一种运算方法。
通常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之前,我们需要先将题目中的括号部分计算出来,按照顺序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10 - (3 + 2) + 4 = ?我们需要计算括号里面的内容,也就是3+2=5。
再将10-5+4=9,答案是9。
二、进行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1、加减法的基本技能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之前,我们需要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技能,包括如何进行加法和减法,如何进行进位和借位等,这些基本技能是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
2、掌握优先级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我们需要掌握运算符号的优先级。
通常,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内容,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8 - 2 + 5 + 1 - 4 = ?我们需要计算括号里面的内容,由于没有括号,我们从左到右依次计算:8-2=6,6+5=11,11+1=12,12-4=8,答案是8。
3、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我们还需要掌握正负数的概念,例如,当我们进行减法运算时,如果被减数比减数小,则结果为负数。
例如:5 - 7 + 3 = ?由于5比7小,我们需要进行借位,变成5+3-7=-1,答案是-1。
三、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1、10 + (5 - 2) - 6 = ?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内容,也就是5-2=3,变成10+3-6=7,答案是7。
2、2 - 3 + 5 - (2 + 1) = ?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内容,也就是2+1=3,变成2-3+5-3=1,答案是1。
3、20 - (3 + 5) + 7 - 2 + 4 = ?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内容,也就是3+5=8,变成20-8+7-2+4=21,答案是21。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加减混合计算-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加减混合计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概念,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混合计算的概念。
2. 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3. 加减混合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混合计算的概念及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运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加减混合计算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混合计算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加减混合计算的含义。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加减混合计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加减混合计算2. 板书内容:加减混合计算的概念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加减混合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加减混合计算的题目。
2. 提高题:运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加减混合计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加减混合计算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教师要关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通过讲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概念、运算顺序,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了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加减混合运算题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加减混合运算▏冀教版(2022秋)
加减混合运算题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加减混合运算,▏冀教版,〔2022秋〕加减混合运算 1.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及其前后联络:加减混合运算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根底上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连加、加减混合、连减和认识小括号等。
2.本单元教材编写意图及其特点:本单元教材充分表达了“解决问题中学数学”的特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选择了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络亲密。
3.本单元的教育价值〔教学思想、活动经历等〕第1课时〔6、7〕连加,教材呈现了2022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场景,第2课时加减混合运算,采用的是玩具店买皮球。
第三课时连减、认识小括号,采用的是100元钱购置运动鞋和书包的场景,第四课时综合应用,采用的是猜购置物品。
第五课时是综合与理论,采用的是套圈游戏,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可以解决的简单实际的问题上,总结、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习计算方法。
二、单元学情分析^p 1.学生学本单元已有的知识根底:第1课时:本课是在20以内连加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根底上学习的,第2课时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根底上学习的,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可以解决问题。
第3课时是在20以内连减和前两节课所学的连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根底上学习的,第4课时是灵敏运用加减知识的联络课,第5课时是借助生活的实例,给学生创造从实际情境推算开放性的、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
2.学生学本单元已经积累的生活经历和活动经历:本单元是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根底上学习的,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活动经历。
3.学生学习本单元课的兴趣和学习方式: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重,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开展。
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4.学生学习本单元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本单元小括号的使用,学生都明白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但是假如结合到实际问题中,用小括号解决问题时便不理解小括号里的意义,另外孩子们在列脱式计算时,书写上也总是存在格式不正确的情况。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我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四节《加减混合运算》。
在这一节中,学生需要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运算顺序以及运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将加法和减法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数学表达式。
2.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中,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3. 运算方法:根据运算顺序,先计算加法或减法,再进行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4.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算盘(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2. 讲解概念:在黑板上板书加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运算顺序讲解:通过几个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4. 运算方法讲解:通过具体的题目,讲解并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几个典型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运算顺序:从左到右。
3. 运算方法:先计算加法或减法,再进行混合运算。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完成教材课后练习第15题。
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能力目标(1)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兴趣,提高自信。
(2)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举一反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2.教学难点(1)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2)发散思维。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上课前,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图形,如数字、动物、水果等,在黑板上出现问题,让学生依次进行解答。
学生解答正确的,由老师进行表扬,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概念讲解(1)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如:34+15-7=42(34+15=49,49-7=42)(2)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对加减混合运算,我们应该注重运算的次序和方法,标记符号是“+”和“-”,按规定顺序依次计算。
例如:35-22+13-6+16 运算先从左到右,是35-22=13;13+13=26;26-6=20;20+16=36,得到答案为36。
(3)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如:小明有45钱,他去了商店,买了一个书包(18元)、两支笔(3元/支)和一本世界地图(10元),请问他还剩下多少钱?3.综合练习(1)智能板呈现一张题卡。
(2)现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
(3)其他学生看看答案,回答。
4.课堂巩固老师可以用一些节奏欢快的课堂游戏,如:“小小数学家”、“口算小能手”等,激励学生参与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5.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四、教学评估采取口头回答、抢答等方式进行交互式评估。
五、教学反思教师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了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在混合运算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计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混合运算的定义及基本规则。
2.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在混合运算中的运用。
3. 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运算定律。
4. 实际问题中的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混合运算的定义及基本规则。
2.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在混合运算中的运用。
3. 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运算定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混合运算的重要性。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出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在混合运算中的运用,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感知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运算定律。
3. 练习与交流: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心得。
4. 游戏互动:设计混合运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运用。
6. 作业布置: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及运算的准确性。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完成练习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游戏竞赛:通过游戏竞赛,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4.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学习情况和应用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2《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建议(新版)冀教版
《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8、29页。
教学目标:1、经历乘法意义、乘法口诀以及有关计算整理与复习的过程。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记2~6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正确地计算。
3、感受口诀整理的作用,培养学生总结回顾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方案:2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2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2的乘法算式。
2. 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类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根据摆小棒的体验,学生独立写算式。
有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提出:用加法太麻烦,可以用乘法算式吗?(教师给予鼓励)学生列出算式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板书出两种列式方法并对应排列:2+2=4 2×2=42+2+2=6 2×3=6……2+2+2+2+2+2+2+2+2=18 2×9=18教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加法算式太长了,用乘法比较简便。
学生2:加数中有几个2相加,乘法中就是2乘几。
学生3:两种算式得数都一样。
学生4:它们的得数都是一个比一个多2。
教师:请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积的。
学生1:我是两个两个数的。
学生2:我是把上一题的得数加上2得到的。
学生3:我的铅笔盒上有乘法口诀——二二得四、二三得六……教师:你能说说“二二得四”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二二”就是2乘2,“得四”就是等于4。
教师(板书:二二得四):你们观察“2×2=4”和“二二得四”,发现了什么?你们能试着编出后面的口诀吗?[点评:本案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2的连加和2的乘法之间的多种联系,教师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编2的乘法口诀,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p22~p23),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经历自主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2、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这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
学习20以内的加、减后,安排通过看图列式,看图讲故事,百以内数的加减后,又安排了一次,重点是通过求三个数的和、购物等,学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单元安排的混合运算,主要是结合简单的现实问题,在用已有经验分步计算的过程中,尝试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进而理解运算顺序,并试着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加、减问题,学习写答语。
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流程: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1、大家喜欢玩具吗?今天我们就和小羊一起来到玩具店,帮小羊解决买玩具的问题,投影出示:小猴子玩具店的经理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情景图:商店里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买20个皮球。
还剩多少个皮球?2、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3、教师提出:“还剩多少个皮球?我们应该怎样算?”4、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5、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分步计算:18+23=41(个)综合算式:18+23-2041-20=21(个)=41-20=21(个)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直接列出两步算式,先计算前两个数字并把得数落下来写在第一步,然后把第二个运算符号和第三个数字落下来,最后计算把前两个数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写在脱式的第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