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地区的农业
【人教版2023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过关练】第20课时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东北三省
大规模修建滑雪赛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返回目录
重
难 【从“大豆”到“金豆”】
建 构
微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积极发展大豆深加工产
专
题 业。下图为大豆加工流程示意图。
返回目录
重
难 (3)图中生产沼气的原料主要是秸秆 和牲畜粪便等,废
丨重难提升丨
返回目录
分析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
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 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等)、交 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发展
难
建 构
例[2022·河南]为振兴东北经济,黑龙江省积极布局新兴产业,
微 专
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图为黑龙江省雪期和雪厚分布示意图。
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冷资源”到“热产业”】
黑龙江省被誉为“冰雪之冠”。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 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来自该省。借助冬奥之风,黑龙江省 迎来冰雪经济的发展良机。
返回目录
重 难 建 构 微 专 题
返回目录
重
人教版2023中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教材考点梳理过关训练
第五部分 中国地理(下) 第20课时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
农业 东北三省 高频考点精梳理 重难建构微专题 课时演练达标测
考点一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高频考点精梳理
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位置
大体位于①大兴安岭 、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③ 秦岭 —④ 淮河 以北,东临⑤ 渤 海和⑥黄海
(3)住:当地民居墙厚,窗户多为双层窗,屋顶坡度大,室 内一般有火炕。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防寒、保暖,同时便 于积雪滑落。
北方地区的农业-PPT
Ⅲ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 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 炭林、用材林;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⑤ 本区纬度较高,热量资源不足,农作物在秋季降霜早或春季温度低时会 受到低温冷害,农作物大幅减产。
农业特色: ①以玉米、春小麦为主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②以大豆、甜菜为主要经济作物,大豆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出口量占全
国90%以上,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甜菜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以 松嫩平原为最多。
34°N~ 53°N ,100°E~ 135°E 4.面积:面积占全国20%。
二.北方地区的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特征
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地形为主。包括东北 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长白山地、大小兴安岭与太行山等。
平原主要分布东部地区,地形开阔平坦,海 拔较低。北部多沼泽,南部多低湿地和盐碱地。黄 土高原沟谷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中低产田特点: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 氮;多盐碱地、沙地,需要改造。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旱涝、盐碱、风 沙
(3)主要农作物 ①农作物及分布
东北地区——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亚麻 华北地区——冬小麦、棉花、花生、谷子(黄土高原) ②森林分布 A.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森林宝库。 B.东北林区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中主要树种有红松、落 叶松、白桦、紫椴等。 C.东北林区面积不断缩小,应合理采伐和保护森林。 D.东北林区的“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E.华北森林面积很少,正建设“三北”防护林、平原绿化工 程。 ③温带果园——北方地区为我国温带水果的主要产区 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以苹果产量最大
第六章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1、读图说出主要地形区:
A_________高原B_________高原
C_________平原D__________平原
①_________山地②__________山地
③_________山地④_________丘陵
⑤___________丘陵⑥____________海
5、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制约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因素是:降水偏少,解决措施____________
6、北方地区耕地类型________粮食作物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作物___北方地区存在生态环境问题
⑦____________海
2、北方地区的位置
位置:大致位于________和_______以东,
________以南,_______和_____以北,
东临___海和________海。
3、自然特征
地理区域
地形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温度带
降水量
干湿地区
降水特点
北方地区
4、黑土地指的是____________黄土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旱
夏涝
沙尘暴
水土流失
初中地理_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活动: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1、找出下列地理事物名称(1)山脉(2)地形区《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段学生,具备一定的区域分析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此外,学生生活在北方地区,对家乡的地理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生活经验,再加上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部分世界区域的地理特点,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积累和经验,这些都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但北方地区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中国地理分区,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分区地理的学习经验,但北方地区相对世界区域来说,范围更小,内容更细致更深入,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需要进一步探究。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需要注重对上学期所学内容的回顾,将上学期所学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课堂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解剖自然环境的相应知识并平稳过渡到北方地区与其农业相互关系上来。
最终使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为后面其他章节的区域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目的是分析本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进而理解北方人民怎样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农业的。
另外,对自然环境影响农业生产等更内容的学习,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尤其是对于后面其它地区的学习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及学生应重视对其的学习过程多大的指导。
鉴于此,教学中要很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思考、探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一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解一个地理区域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二要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理念。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效果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课堂的学习内容体现了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并能从北方地区的实际出发,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北方地区是指中国的北方省份,主要包括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北方地区地处副热带至温带,地形以平原为主,同时也有丘陵和山地。
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北方地区具备了广袤的土地资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此外,北方地区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便利条件。
然而,由于北方地区的地处高纬度地带,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变化较大,这对农业生产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其次,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北方地区大部分是干旱半干旱的气候,降水相对较少,夏季高温多雨水,冬季严寒干燥。
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更加困难。
在农业生产中,北方地区往往面临着缺水、干旱、少雨和冻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方地区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利用水库、灌溉系统等手段来保证农田的灌溉用水,同时也通过科技手段研发抗旱耐寒的作物品种,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
再次,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北方地区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尤其是小麦、玉米和大豆等。
这些作物适应了北方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具有较强的抗寒耐旱能力。
此外,北方地区的农业还包括牧业和林业等,这些产业与地方的自然环境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北方地区的牧业发展主要以畜牧业为主,特别是养殖牛羊和种养多样化的农残牲畜。
这些牲畜对于北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畜牧产品,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最后,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自然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
同时,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方地区加大了农业科技的研发力度,引进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备,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适应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适应性。
2.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换及其原因;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相关教材、图片、案例等;地图、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教材内容;收集有关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案例,引起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2. 教学内容与活动: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形、植被等;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旱地农业、畜牧业等;分析农业生产方式与自然特征的适应性,如平原地区的粮食生产、山区的小杂粮生产等;探讨农业生产方式转换的原因,如技术进步、政策调整等;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强调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出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1. 结合教材,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方式;2. 分析农业生产方式转换的原因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收集有关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案例,进行课堂分享。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提问,了解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理解程度;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6.1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第六章 北方地区
从河南看北方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地理位置 和范围。 2.读图结合教材可以说出北方地区地形 、气候、河流、土壤等自然要素特点。 3.依据图文资料,分析北方地区春旱严 重的原因。
目录
01
黑土地、 黄土地
02
重要的旱 作农业区
自主学习 读 教材P8—12页, 回答下列问题: (8min)
B. 劳动力耕作经验不足
C. 热量不足,全年的生长期较短
D. 降水不多
一.位置:中国北方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在课 本第9页图6.3描画出北方地区的范围、圈画主 要平原、高原、山脉、临海)
二.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三.气候: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__气 候,位于哪些温度带?属于哪些干湿地区?
四.土壤:东北平原被称为____土地,而黄土高 原和华北平原被称为____土地。
玉米
中国东北玉米带从黑龙江
南部起始,包括吉林省,内 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延伸 到辽宁省北部的区域, 与 同纬度的美国玉米带、乌克 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 黄金玉米带"。
课堂小结
自
位置、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
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然
地形: 以平原、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
3.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类 型?
温带季风气候
完成课本P10活动题,根据下图,概括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冬冷夏热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多
思考P10活动题2:造成石家庄、齐齐哈尔 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石家庄冬季气温较齐齐哈尔高: 石家庄纬度位置较低,气温较高;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特征;掌握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和农业特点;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观察和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北方地区农业的特点和发展策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珍惜粮食资源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和农业特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北方地区农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掌握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方法。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笔记本和笔,做好记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提问学生对北方地区的了解,引发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的思考。
2. 讲解与展示: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展示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和农业特点,如小麦、玉米、大豆等;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水资源、自然灾害等。
3. 案例分析与讨论:提供一些北方地区的农业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农业特点和发展制约因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北方地区农业中的应用。
4.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让学生反思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思考与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价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4. 总结与反思: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评价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
四理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梳理一、北方地区自然环境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花生、大豆。
二、南方地区三、西北地区自然环境1、突出的位置特征是深居陆,距海遥远。
2、自然环境特征: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河流稀少,多为流河(河流);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
3、气候特征及其影响:气候干旱,降水稀少(400~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原因:深居陆,距海遥远,且被山脉重重阻隔,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因此,西北地区河流稀少,水量较小,水源多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夏季气温高,水量较大。
由于降水少,传统民居多为平顶屋。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的自然景观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变化的原因是: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4、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畜牧业——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四、青藏地区1、位置、围:位于我国西南部,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为界,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相邻,南至国界喜马拉雅山。
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与其他区域的明显差异是地势高。
2、地形:以高原、高山为主,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显著的地表特征: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3、气候特征:“高寒”,特点:冬寒夏凉,夏季气温低。
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地势高导致气候寒冷。
高是原因,寒是结果。
4、河流:多外流(流、外流)河,雪峰冰川的融水形成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5、青藏地区以畜牧业(农业部门)为主,原因是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生长着适应高原环境的牲畜(如牦牛)。
6、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热量条件差,而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宜种植喜温凉的青稞、小麦等农作物。
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地区是指我国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宁夏、陕西、青海、新疆等省份。
这些地区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特征,还在农业发展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以下将分别介绍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
一、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气候:北方地区气候干燥,温差大。
例如内蒙古地区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炎热而干旱;黑龙江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湿润。
2.地貌:北方地区地势复杂多样,主要有山脉、平原、盆地、高原和河流等。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等山脉是北方地区的重要地貌特征。
3.植被:北方地区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草原和沙漠等。
例如黑龙江省的松花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黑龙江林区,著名的防护林带“三北”其一在这里形成。
二、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1.作物种植:北方地区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经济作物。
例如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种植水稻和玉米。
2.养殖业:北方地区养殖业发达,主要养殖畜牧业。
例如内蒙古自治区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养殖有牛、羊、马等。
3.果树种植:北方地区的果树种植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例如河北省是我国的“果产大省”,主要种植苹果、梨、桃、葡萄等水果。
三、北方地区的农业问题与对策1.气候干旱:北方地区气候干燥,缺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可以采取节水灌溉、水资源调配和改善灌排设施等措施来解决。
2.土地退化:北方地区土地退化严重,导致产量下降。
可以通过良好的耕作管理、合理施肥和有效控制土地污染等来改善土壤质量。
3.农村人口流失:北方地区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
可以采取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业效益等措施来留住农民。
4.自然灾害:北方地区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干旱、洪水和冰雪灾害等。
可以加强灾害防范和减灾工作,建立健全的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
总之,北方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貌和植被等。
在农业发展方面,北方地区以粮食种植和畜牧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北方地区教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北方地区教案本次教学旨在介绍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让学生们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历史、农业现状以及农业发展战略。
本节课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介绍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气候条件,第二部分将深入探讨北方地区的农业历史和现状,第三部分将讲述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战略和未来展望。
一、自然特征与气候条件北方地区是指长江以北、黄河流域以北的地区,包括东北、华北以及西北三个区域。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集中体现在地理、气候和土地等方面。
地理上,北方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多山地区,中部是平原地区,南部是丘陵地带。
气候方面,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不明显,全年气温变化幅度大,四季分明。
春季短暂,夏季炎热潮湿,秋季宜人适宜,冬季严寒干燥。
土地方面,北方地区是中国粮食作物的主产区,黄河流域是全国四大旱地之一,但长江以北却是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
自然条件对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使得农作物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
由于北方地区冬季漫长,短寒植物的生长期非常短,一年只能种植一季庄稼,同时,温差大、风沙大、干旱少雨等气候特征也限制了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
其次,北方地区的地理条件也对耕种技术造成影响。
由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不稳定性,农民在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方面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也促进了不同的耕种技术的发展。
因此,了解北方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对我们深入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业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历史与现状北方地区农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经历了多次王朝的更替和战争的磨练之后,北方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农业经济体系。
宋代以后,北方地区由于对华南海产品的需求激增,开启了由南向北的商品交换之路,让北方地区农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同时,近代以来的西方科学技术和农业革命也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幅提升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和良种率。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北方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地理环境。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其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气候、土壤、水资源和植被等方面,详细探讨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首先,北方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和水分资源较为匮乏。
北方地区主要位于内陆,与太阳辐射强度高、大气压力梯度大、水汽含量低、热传递快等因素有关,形成了干旱的气候特点。
尤其是西北地区的气候更加干燥,年降水量较少,昼夜温差大。
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中,要采取合理的灌溉措施,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以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其次,北方地区土壤质地较差,土壤肥力低。
北方地区大部分为干旱或半干旱气候,长期以来受到少雨和高温的影响,导致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土壤层状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等问题较为普遍。
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一定的限制。
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中,要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再次,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
北方地区不仅降水少,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西北地区是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缺水,北方地区的农田灌溉困难,农作物生产受到限制。
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中,需要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建设高效的水利工程,改善农田灌溉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
最后,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较为单一、北方地区以草原和草原农田为主,少有森林和湿地。
草原植被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牧草种植和畜牧业发展。
然而,由于大量草原被转化为农田,导致草原退化和植被覆盖度下降。
这对生态环境和农业产量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中,要采取保护草原和植被的措施,加强草原恢复和植被保护,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北方地区具有特殊的自然特征,这些特征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1)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雨热同期,水热配合较好。
(2)平原广阔,土层深厚。
但不同地区又有自己的特色,如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等等。
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如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1)雨热同期,气温高,降水多,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
但不同地区也各有特色,如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等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网密布,可集灌溉和淡水养殖一体,且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如江淮地区伏旱期长,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影响水稻生长;南部沿海夏秋季节台风影响大;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种植业发展;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农业发展等等。
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1)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因而瓜果含糖量高。
(2)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3)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
(2)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但灌溉水源不足。
3)地表植被差,土地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土壤盐碱化严重。
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不利条件有利条件(1)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因而粮食单产量高。
河谷地带积温较高,有水灌溉,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无霜期短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悠久的工业历史?东北是我国的老工业区,试举例东北在其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使用煤炭产生的粉尘、废气,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废水,汽车排放的尾气等?.一、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1.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北方农业耕种制度
北方农业耕种制度绪论北方地区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农业耕种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北方农业耕种制度的特点、演变和影响,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北方农业耕种制度的起源和特点北方农业耕种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
在北方平原地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逐渐形成了一套稳定的制度。
其主要特点如下:1. 轮作耕种:北方农业耕种制度以轮作为主要方式,即按照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次序,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
这种制度有助于土壤养分的保持和调整,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季节性耕种:北方地区具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农民根据不同的气候和季节要求,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行耕种。
例如,在春季播种春小麦、春玉米,夏季种植大豆和花生,秋季收割谷物等。
3. 种植结构多样化:为了避免单一作物的连作障碍和风险,北方农业耕种制度注重种植结构的多样化。
农民通常同时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等,以提高经济效益和食物供给。
二、北方农业耕种制度的演变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北方农业耕种制度也在不断演变。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演变趋势:1. 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科学管理的推广,北方农业耕种制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渐被机械化、自动化所替代,大量的现代农业设备和技术被引入到耕种过程中。
2. 生态耕种和有机农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发展,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耕种的方式。
这种农业耕种制度重视土壤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无污染农产品的生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形成。
农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农业技术、市场信息、金融支持和培训等服务,提高其农业生产技能和质量,促进农业耕种制度的优化和升级。
三、北方农业耕种制度的影响和挑战北方农业耕种制度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考地理)北方地区速记手册
考点19 北方地区考点热度★★★★☆一、自然特征与农业1.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3)黄土地农业发展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4)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①春季少雨;②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③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东北三省1.自然环境(1)位置和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位于我国东北部。
东南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我国与朝鲜的界河。
北是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这是中俄界河。
山地之间是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积雪期长,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
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发展条件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2)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3)东北三省气温只能一年一熟,且在春秋经常受寒潮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共39张PPT)
活动P12 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3.收集资料,议一议华北平原的人们是如何应对春旱的。
(1)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水分蒸发 。
; 认识华北(平原2春)旱的培成因育及其耐影响旱品种
)种植耐旱的作物; (3 在P9图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
完成课本10页活动题。
1月,石家庄的平均气温比齐齐哈尔高,寒冷的季节比齐齐哈尔短。
认识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探究:课本P12活动,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根据图,概括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3~5月的降水量都很少。
C.丘陵和平原
D.高原和盆地
B.东临渤海和东海
石家庄的年降水量比延安多,7、8月的降水相对更多,季节变化更大。
说说如何因地制宜更好地促进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
气候差异的原因:
(1)受地形的影响,两地纬度 位置相近,但延安地处黄土高 原,地势比石家庄高,所以气 温比石家庄低。 (2)受海陆位置的影响,石家庄地 处平原,距海更近,受夏季风的 影响更明显,所以降水多,特别 在夏季。
4、土壤——黑土地 黄土地
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 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 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被深厚 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 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 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 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P10
,春发旱展
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山脉
4、土壤——黑土地 黄土地
评注圈点
2.比较石家庄、齐齐哈尔气候的差异,结合图说
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气温的差异:
1月,石家庄的 平均气温比齐齐 哈尔高,寒冷的 季节比齐齐哈尔 短。
北方农业措施
北方农业措施引言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北方地区的农业面临诸多挑战,如土地资源有限、气候条件恶劣等。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北方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就北方农业措施进行探讨。
提高耕地利用率北方地区土地资源有限,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耕地利用率是北方农业措施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实施优质粮食种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北方地区农民可以在有限的耕地上获得更高的产出。
此外,农民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土地的利用价值,如发展农业旅游、农产品加工等。
推广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北方地区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例如,引入新型农业机械设备、智能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农业科研,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北方地区气候条件恶劣,缺水是农业生产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方地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通过修建灌溉工程、建设水库、遏制黄河等措施,增加农田的灌溉面积,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
增加农业投入农业发展需要一定的投入,北方地区增加农业投入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业相关资金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民的生产能力。
同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领域,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北方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通过农业产业化,可以将传统农业发展成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规格化、标准化水平。
北方地区可以发展粮食、蔬菜、水果、畜禽养殖等农业产业,建立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北方地区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电力供应、农村供水、农村通讯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北方地区的农业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是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3、明确北方地区春旱的成因及影响。
学习过程:
一、1、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土壤肥沃,降水偏少。
2、【图6.6】我国北方地区省会城市有哪些?
3、【图6.6】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枣主要产于_______________,苹果主要产于___________________,
苹果主要产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主要产于______________。
5、辽宁朝阳的瓜果含糖量高,特别是龙城区西大营子的葡萄,非常甜,连年吸引省内外客商争相购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国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降水少,春旱严重,采取南水北调来缓解,但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三、【图6.7】认识华北平原的重要农耕区
四、【图6.8】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五、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1.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3.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
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4.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
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5.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6.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7.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