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菱形的性质说课稿精品教育
18.2.2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18.2.2菱形的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为高中数学课程中“18.2.2菱形的性质”一节,是学生在学习平面几何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的初步概念、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基础知识。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菱形这一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为后续学习其他特殊四边形及解析几何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1.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 菱形的性质:(1)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2)对角线将菱形分成的四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3)对角线的交点为菱形的中心;(4)对角线长度满足勾股定理;(5)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三)与其他章节的联系本节课的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等内容密切相关,同时为后续学习矩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2. 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 学会通过画图、计算等方法探究菱形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3.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菱形的定义及性质;2. 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1.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证明;2. 菱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来发现菱形的性质。
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法,我会在课堂上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菱形与之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有何不同?”“如何证明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菱形的性质的说课稿
菱形的性质的说课稿菱形的性质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节课是八年级的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内容,主要是菱形的认识、定义与判定,尝试构建学生知识网络框架,力求使学生能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
2.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并能应用于简单的计算;(2)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说理,并写出较完整的过程;(3)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3.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
4.教学难点:利用等面积法求解边长等问题。
二、说教法(1)创设问题情境,恰当设疑,引发学生兴趣。
(2)关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吃透教材、把握重点、分散难点、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三、说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学习过程直观化、形象化。
四、说教学过程环节1、知识点梳理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2.菱形的性质:边: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角:对角相等对角线:(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2)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菱形的判定方法:4.菱形的面积公式:底高或对角线乘积的一半5.对称性: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角线的焦点是它的对称中心。
环节2、巩固练习1. 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 对角相等B.对边相等C. 对角线互相垂直D.对角线相等2.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A. 1条B. 2条C. 3条D. 4条3. 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 则图形中有()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 3 B. 4 C. 5 D. 64.菱形的周长为8cm,一条对角线长为2cm,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A. 4cm B. √(3) cm C. 2√(3)cm D.3cm5. 能判别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是()A.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B.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C.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D.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6. 已知菱形的相邻内角之比为 2:1,边长是6cm,则菱形面积为_____7.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B=CD,要使四边形ABCD为菱形,则可添加的条件为_____(填一个即可)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处理,巩固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计算和推理能力。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说课稿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说课稿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菱形》紧接《矩形》一节之后。
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从教材编写角度看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菱形的性质及判定,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3、基于对教材和班级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有几个方面需要把握好的:(1)本节课的课题是:探索菱形的重要性质;(2)目标是:让学生能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菱形的性质;(3)重点是:菱形的定义与性质;(4)教学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4、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熟记菱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条件,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分析1、教学设计思想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的一切性质。
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观察、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首先由生活中的图片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设计几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形成共识。
讲解例题时根据学生特点帮助他们分析题意,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与识别条件解题。
2、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总结归纳→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菱形的概念及菱形的性质,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概念及性质之后的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为以后的几何知识的学习作必要的知识储备,本节课渗透了“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材内容与教材处理本节课是新授课,主要学习菱形概念及性质,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进行平移的过程,从而引出菱形概念.为了使学生便于感受、理解和掌握概念的产生和由来,我设置了一组学生熟悉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发现菱形的特点,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折叠、剪裁、猜想等活动,发现菱形的性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菱形的概念,探究并掌握菱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基本概念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意识,体会几何说理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严密的思维意识、审美观、价值观。
四、重难点重点:菱形性质的探求.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五、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引入(1).复习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
(2).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进行平移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从而引出菱形概念.AB C D AB CD 邻边相等平行四边形菱形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3).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并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菱形图片。
2、新知探究(1)、师生互动: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再打开,就得到一个菱形.(2)、观察、猜想菱形的性质利用手中的菱形,通过折叠手中的图形探究菱形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从边、角、线及对称性方面进行探讨,并让学生小结菱形的性质。
3、根据概念证明性质引导学生画图,写出性质2的已知、求证,并进行严格证明。
关于《菱形》的教案及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菱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菱形的定义:介绍菱形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菱形的基本属性。
2. 菱形的性质:讲解菱形的性质,包括对角线、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等,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菱形的判定:教授菱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判定定理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4. 菱形的应用:举例说明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菱形知识的实用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菱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菱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对菱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菱形的图形及性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菱形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菱形图形,如扑克牌、蜜蜂的巢穴等,引导学生关注菱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讲解菱形的性质:结合图形,讲解菱形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等,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4. 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判定定理,判断给出的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5. 菱形的应用:举例说明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建筑等方面,让学生体会菱形知识的实用性。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8.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019年秋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稿(第一课时)
《菱形》说课稿(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菱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续和深入,同时它也为本章后面几节课的学习和探索做了铺垫。
所以,虽然本节内容所占章节不多,但是在整章中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重点: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经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得到菱形的性质。
设计理念:基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动手能力差,不喜欢枯燥的文字,喜欢有声有色的教学和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
二.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论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在欢快愉悦的环境中使知识点得以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量和学习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体现出教师、学生、课堂的“三维”课程目标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的,为他们后面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三、教法与学法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我校的条件、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1、教法: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和讲练结合法。
以课件为载体,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代劳,以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我将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这一手段来辅助教学。
课前,我将利用“超级画板”制作精巧、灵活的课件,并在课堂上适时的播放,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直观完美的体现。
设计理念:(1)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向新的知识体系过渡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
(2)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能力水平有限,有必要采用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的载体。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菱形的性质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九章19.1.1节,菱形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基础上研究的特殊平行四边形,它既是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菱形的性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三)教材的重难点:重点:菱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究难点:菱形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在教法上我采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
通过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出示导纲,合作互动,导学归纳,等环节。
让学生自己感受、理解和掌握概念的产生和由来,首先我设置了一组学生熟悉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发现菱形的特点,得出菱形的概念。
通过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剪裁等活动,得出菱形,进而通过类比的方法,归纳总结出菱形的性质,使学生加深对菱形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区别,探索总结出菱形的所有性质。
再根据菱形的性质学生继续探索菱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数学中的应用。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人人都有事干,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勇于动手探索的习惯和能力。
学法指导: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
在方法方面:学生已经积累了学习特殊四边形性质的方法,即按“边、角、对角线”的思路进行学习。
因此,本节课自始终是让学生依据导纲自学课本,学不会的可在小组内交流,(每个小组分别有好,中,差三类学生)。
这样可以让优秀学生先自学,中等生学不会的可以请教。
学困生学不会的可以让优秀生指导他学。
,既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菱形》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菱形》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菱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位置及前后联系。
由于平行四边形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所以本章的内容较为重要菱形这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之后提出来的是在探究了平行四边形后又一个特殊四边形的探索本节课的内容如果能够顺利地接受接下来学习正方形就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节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2、内容结构。
教材的第一部分是菱形的定义第二部分是菱形性质的探索通过设置几个问题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第三部分是性质的运用进一步了解和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和特殊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能力目标在观察、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学说理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菱形特殊性质的探索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及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引入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
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学生活动:各自测量。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稿
第1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和菱形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养成用数学知识说理的习惯,并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按规范的推理格式书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欣赏、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图形的和谐美与对称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师活动】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启发学生类比平行四边形从图形的边、角和对角线三个方面探讨菱形的性质.对学生的结论,教师要及时作出评价,积极引导,激励学生.
【做一做】
请同学们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学生活动】 分小组折纸探索答案.组长组织,并汇总结果.
续表
探索新知
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怎样折纸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学生研讨完毕,教师要展示汇总学生的折纸方法以及相应的结论,以便于后面的教学.
【师生结论】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且是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对称轴互相垂直.(2)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剪、折菱形纸片,探索菱形的对称性,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新课归纳菱形的性质做铺垫.
教师指导
【师】 通过折纸活动,同学们已经对菱形的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我们要对菱形的性质进行严谨的逻辑证明.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1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与作用《菱形》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2.2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性质与判定之后的学习,是在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这一节课既是前边所学知识的延续,又为后边学习正方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菱形的概念,能根据概念探究菱形的性质。
数学思考: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问题解决:1.能利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情感态度:能积极参与到探究菱形性质的数学活动中,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图形性质的论证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重难点重点:菱形性质的探究及应用.难点:菱形性质的探究.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学生的理性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们对新事物感兴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授课的班级是八年级普通班,中等学生较多,优等生寥寥无几,并且还有多名学困生。
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矩形等知识为基础,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储备。
三、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教法:本节课是菱形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菱形的性质,为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在性质的教学方面,我采用直观操作和几何论证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法。
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学习过程直观化、形象化。
学法:本节课共6个活动。
活动3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等环节,探究出菱形的性质。
活动4是性质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菱形》在初中数学中是继矩形之后所研究的第二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它既是对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延续和深入,同时也为后面正方形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上存在“温故”和“知新”两方面内容,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菱形的性质和概念,会进行简单的计算;(2)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菱形区别于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体会几何说理的基本方法;同时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三)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是菱形性质的探究和菱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完平行四边形和矩形,已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及探究矩形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
同时初二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实验、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设疑、讨论、引导、归纳等启发式教学。
渗透类比、转化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四、教学过程分析为了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从而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八个活动和让学生去探究。
活动一:创设情境上课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平移平行四边形的一条短边,给学生演示平行四边形到菱形的转变过程,从而引入课题。
引入以后,我接着问:那怎样的图形是菱形呢?学生思考,老师再次给同学们更详细地演示平行四边形到菱形的转变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究,从而得出菱形的定义。
1.菱形定义:在这需要强调两点:第一,菱形是平行四边形.第二,邻边相等。
2.图片欣赏,感受生活(接着我给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菱形图片)。
学生通过欣赏自然会想:这幺美丽的图形有什幺独特的性质呢?从而进入到下一活动中。
我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第一,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平行四边形和菱形两者之间的关系,引入课题,给出定义。
菱形的说课稿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菱形的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做一下介绍:一、教学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以及矩形的性质和判定之后,继续学习和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有关内容,即《菱形的性质》,主要研究菱形的定义和性质,也为以后学习正方形作必要的知识储备,所以,这节课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计算,了解菱形即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经历自主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欣赏观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感受身边的数学,感受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培养主动探求、勇于实践的精神,同时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菱形的概念和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与平形四边形的性质的区别及对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应对措施:为了使学生便于感受、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产生过程,我设置了一组学生熟悉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发现菱形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归纳出菱形的性质,四、教法学法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以探究式自主教学为主。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人人都有事干,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勇于动手探求知识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而达到深刻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的目的。
学法: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拓宽了学生的思考角度和知识面,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菱形的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菱形的性质不仅是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矩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研究菱形的性质,教材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菱形的特殊性质,并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对四边形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菱形这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可能在理解其性质和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自主探究菱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中要适当降低难度,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菱形的定义,掌握菱形的性质。
(2)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2)经历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证明及灵活运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菱形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菱形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的《菱形的性质》一节。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会了解菱形的定义、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归纳总结、逻辑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领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掌握菱形的定义;•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判断给定的图形是否为菱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以下过程与方法的能力:•观察法:能够通过观察菱形的特征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菱形;•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菱形的性质,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推理法:通过菱形的性质进行推理,解决数学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观察和发现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学生对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意识和重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菱形的定义;•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菱形的判定方法的运用;•能够通过菱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电子白板或者黑板;•教学PPT或者教学草稿;•相关练习题;•教师自备草稿纸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首先,我将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知识。
我会问学生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菱形吗?请举例说明。
2. 引出新知识学生回答后,我会引导他们尝试给出菱形的定义。
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菱形的示意图,并引导他们观察图形的特点。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他们将得出菱形的定义。
3. 讲解新知识接下来,我将用幻灯片或者黑板来讲解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我会重点讲解以下内容:•菱形的性质:等边性质、对角线相互垂直、对角线平分角;•菱形的判定方法:判定等边、判定垂直、判定平分角。
4. 练习与讨论在讲解完毕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和讨论,巩固他们对菱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
菱形说课稿——精选推荐
《菱形的性质》教学说课稿团风县贾庙中学漆金华一、说教材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这一节教学内容是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因为菱形和前面刚学过的矩形一样,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后面即将要学的正方形又是特殊的菱形,所以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这节课的内容渗透着转化、对比的数学思想,重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论证;(2).会用两条对角线的长计算菱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证明”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合情推理的能力;(2)渗透类比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3.重点难点重点: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难点:菱形性质的探究4.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勾股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也初步具备了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再加上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积极性高,所以我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活动探究课。
二、说教法学法指导教法:启发式教学、实践探究法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手段:多媒体三、说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四幅画认识菱形)师生活动:首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衣帽架是什么形状?由于学生在小学就已经认识了菱形,所以不难发现衣帽架的形状是菱形.设计意图:实物教具的应用,生动形象地使知识得以体现,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求知欲望。
(二)回顾旧知类比发现(通过平行四边形先变成矩形的动画)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数学的一部分,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研究菱形的性质。
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操作,讨论得到菱形的性质,特别是教材中设计的动脑筋做一做等,体现了课改的精神,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生情况:
学生上节课刚刚学完平行四边形,对平行四边形有了较深的认识,加上现在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也好挑战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比较成熟,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因此,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是切实可行的。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探索掌握菱形的性质,会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与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菱形区别于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建立菱形的概念和掌握菱形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应用菱形的对称性,获得美的感受,初步了解四边形的分类,体验几何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严谨性。
(二)教学重点:
菱形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难点:
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菱形的面积计算。
四教法和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在做中学,叶圣陶先生倡导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所以,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 改变以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活动与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菱形的性质。
2.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选择例题和练习,注意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掌握。
4.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挥能动性,积极参与探索,对得出的性质大胆提出质疑,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表达的规范性。
5. 发挥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将所学知识加以简单应用,使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学以至用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本节课重在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索,因而一改以往的引入方式,老师先发给同学自制的菱形,要求同学先猜测这个图形是什么图形,再动手测量一组数据来说明自己的猜测,然后再要求学生测量图形中一组邻边的长度,看看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学生以事先分好的小组(按成绩,能力分别搭配分好的,四个人一组)为单位,充分利用手中的工具,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各种方法进行大胆猜测。
必要的时候加以适当的启发引导,并通过相互讨论,完善,并要求学生用规范的几何语言加以描叙。
如果得到不恰当的叙述,一定要肯定学生探索的热情和发言的勇气。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纠正。
(二)想一想,感受课题:
1、由菱形的定义类比分析菱形的一般性质。
(放幻灯片)
2、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菱形的四条边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并且用规范的语言叙述。
(放幻灯片)
3、学生思考: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1)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折纸,观察比较,感受出菱形是轴对
称图形。
2)学生大胆猜测菱形的对角线的性质
3)老师肯定学生的猜测,明晰菱形对角线的性质。
(放幻灯片)
4、菱形的面积求法:
引导学生从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考虑,先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再乘以4,得出菱形的另一面积计算公式:菱形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度乘积的一半。
(放幻灯片)
(三)范例分析,巩固课题:
例题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运用,学以致用这是学习的一个目标,因而我设计的例题需要应用这些性质来求解,再加深对菱形性质的理解,达到知识的巩固,提高应用能力。
(四)练习:
练习是所学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所以练习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和规范书写。
(五)小结: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有所得,所以我设计小结由学生自主归纳完成,让学生叙说这节课我发现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能解决什么共同分享收获,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和小结能力。
(放幻灯片)
(六)作业:
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于落实和发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