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字词冷暖,感受言语温度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作者:曾玲玲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年第09期在当今语文课堂上,许多老师的词语教学犹如蜻蜓点水。
低年级词语教学往往是在简单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之后就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或者匆匆进入下个环节;高年级词语教学则让学生“望词生义”,却不知为何要理解这个词语。
如何让词语教学不再“游离”于阅读教学的边缘?我从学生认识词语的规律入手,展开了词语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一、联系生活,还原词语本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词语,这些词语在文本中出现,在特殊的语境中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联系生活,还原词语的“本真”。
请看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狐假虎威》一课的词语教学:师:大家看看“管理”这个词出现在文章的哪里?生:(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师:咱们班李强是干什么的,大家知道吗?生:李强同学是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是管理图书的。
师:你们的家长干什么工作?(学生纷纷举手。
其中有一个同学说他妈妈当护士。
)师:你妈妈当护士是管理什么的,知道吗?生:我妈妈在医院当护士,她是管理……师:有知道的吗?我告诉大家,护士是管理病人的。
师:能不能根据你们家长的工作,用“管理”说一句话?生:我爸爸是公安民警,他是管理治安的。
师:好,“管理”这个词用上了。
谁接着说?生:我爸爸在工商局工作,他是管理市场的。
师:这项工作很重要,以后市场有伪劣产品就找你爸爸。
(笑声)现在请把作业本拿出来,用“管理”写一句话。
有没有困难?对了,能写几句话更好。
理解是词语教学的基础,于老师在教学“管理”这个抽象的词语时,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同学们管理就是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而是通过师生之间拉家常似的对话,在谈笑风生中让学生理解了词语。
语言的学习终归要在实践中表达与运用。
因此,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生活经验,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这样学生不仅能准确理解“管理”这个词语,还能在以后的生活情境中灵活运用,这真是“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感悟人情冷暖的句子看透世间的人情冷暖的句子
感悟人情冷暖的句子看透世间的人情冷暖的句子感悟人情冷暖的句子看透世间的人情冷暖的句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吧,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好的句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感悟人情冷暖的句子看透世间的人情冷暖的句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不经历事情,永远无法看透人情冷暖、世间百态,这些“看透”里面必然夹杂着欣喜和失望。
缓了几天,思维终于不再终日围着“人生”和“人性”打转儿。
“人生”太短,要做的事情想有的体验计划走的路实在太多,只愿自己在这些可以主宰的岁月里,不负初心。
2,年轻的心,总是渴望外面的繁华,一意孤行说要追随心的方向,直到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才放下多年的执着,后悔当初的抉择;苍老的心,看透酒红灯绿的灿烂春光,看破一切都只是自己的幻想,看尽世间繁华,看淡一切缘起缘散、人走茶凉;早已洞悉平平淡淡才是真!幸福堆积因有人疼爱,而非靠眼前冰凉的`风景。
3,一个饱经风霜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人,不管人情冷暖或世态炎凉如何反复变化,都懒得再睁开眼睛去过问其中的是非;一个看透了人情世故的人,对于世间的一切毁谤赞誉都无动于衷,不论人们对他呼牛唤马一般的吆喝,他都会若无其事地点点头而已。
4,日历一定也许是机器人,不论你怎么呼喊它哀求它,它还是一如既往的往前走,安静的往前走。
可能是它看过太多的人世间的一切人情冷暖也看透了人心叵测与真诚!所以它除了继续往前行走还能如何呢。
5,愿你遭受过人生的不幸,但仍期待幸福;愿你受过别人的背叛,但仍选择勇敢去爱;愿你在看透世间丑恶与人情冷暖后,依旧,愿意付出善意。
6,人生就是在红尘中摆渡,体悟诸般痛苦和世间百态,看透人情冷暖,看淡是是非非。
7,世间的事情,有多少能说清,人潮中的人,有多少能看透,遇不见的未来,你如何去预测,丑恶的世态,怎么避开?人情冷暖,明枪暗箭,你如何躲藏。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例谈抓关键词进行阅读教学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例谈抓关键词进行阅读教学发布时间:2021-03-08T10:20:00.0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作者:王冬[导读] 品味字词,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之魂!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与中学语文乃至大学语文的根本区别!只有阅读教学中注重品词品句,写作时才能娴熟地、准确地遣词造句。
本文通过大量的教学实例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抓关键字词的一些方法及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领会“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深入浅出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王冬义乌市香山小学教育集团【摘要】品味字词,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之魂!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与中学语文乃至大学语文的根本区别!只有阅读教学中注重品词品句,写作时才能娴熟地、准确地遣词造句。
本文通过大量的教学实例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抓关键字词的一些方法及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领会“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深入浅出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言关键字词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13-01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无论你所讲的是什么,真正能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恰当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
”当教师带领学生面对文本,走进文本时,又何尝不是必须找准“这一个”呢?只有抓住、抓准关键字词,静静地,学生的思维才会真正深入,学生的智慧才会真正开启。
我吸取大量名师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字词出发,传递语言之温情有时候,字词如茶,要细细地品,品方能知味。
好的字眼一定要牢牢地抓住它,反复地品味,如此,方能体会其中的冷暖。
如在教学S版四下《萧山杨梅》中,在学生体会金老师带给“我”温暖的语句时,特别关注了这么个句子——“我问买多少,他说尽钱买”,聚焦了这么个字——“尽”。
这是一个多音字,学生极易读错,此时,我并不停留于简单的纠正,而是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拈精取要——字词知冷暖
拈精取要——字词知冷暖作者:吕巧芹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7年第12期“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阅读教学中,我们用整合的意识设计词语教学,能够演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二性合一”的精彩。
因此,对词语的拈精取要就至关重要。
教师要学会“拈”出关键词,让学生感悟整篇文章;“拈”出一点,带出一个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桃花,带给学生整个春天。
这一“拈”一定要独具慧眼,这样教学才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一、“拈”出可用来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词语如果说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整体,那么教者“拈”出来的最富有表现力的、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关键词语,就是文章的“文眼”,就是选材的侧重点、内容的中心点、思维的碰撞点、情感的升华点,而串联在一起的词语就是文本内容的浓缩。
如能“拈”出这些包含大量信息和想象空间的词串,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能引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质疑。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一课,我在教学中出示了这样几组词语:深褐色气势汹汹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绿盈盈嬉笑追逐顽皮湿漉漉惬意恬静呢喃细语高远充实忙碌学习了这几组词,学生不仅对烟台四季的海的特点有了了解与把握,而且词语所反映出的烟台的海的鲜明特点还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激发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
他们会产生“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来写,却先写冬天烟台的海”等问题。
这些问题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拉开了序幕,而且这些词语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很有帮助。
二、“拈”出能准确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词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词语教学提出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解读上述要求,可以看出,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离不开感悟。
悟出来,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反之,就走进了死胡同,寸步难行。
怎么悟?新课标告诉我们:“拈”词语是好方法。
感受汉字的温度作文-五年级作文
感受汉字的温度作文-五年级作文【篇一:感受汉字的温度】去抚摸汉字,去品味汉字,你是否产生一种微妙的感觉,它在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与你对话,尽情地散发令人沉醉迷离的魅力,去吧,去吧!去感触一下汉字跳动的脉搏!小学六年的语文课本让我轻叩汉字魅力的大门,一个个书法字体恰似旋律各异的音符,让我与汉字交响起一首优美的小曲,余音绕梁。
久久不散。
笔墨挥毫的书法字体尽收眼底,这儿的一撇,那儿的一捺,每一笔每一划。
都诉说着文化的深厚久远,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篆书隶书,古色古香,有的人,请你不要给汉字打上呆板无趣的标签,汉字不是印在纸上,固定在田字格里的东西,他是精灵,是能带给我们许许多多快乐的精灵!不信?那就请你提起笔。
写下几个字。
体验文字的魅力,感受汉字的温度。
“蓝天”“高山”“河流”“白云”,这些我们从一年级就接触的最简单的词语,很多六年级的作文高手却嫌弃它们。
以它们没有意境没有经典为由,硬生生地把它们从自己的文章中剔除,认为它们不能展现汉字的魅力,我会用我手中的笔告诉你们,你们错了,白云依附蓝天,盘于高山,云烟缭绕,飘飘渺渺。
几条河流于山底高峰垂倾尔下,流动在婉蜓崎岖的山路,还以为是宇宙的天河,天的蓝,云的白,谁的什么渲染了谁,谁的什么迷茫了谁,是吧,是吧?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它需要我们的平等对待。
不要怪罪简单汉字不美,是你没有给他展现美的机会。
我的心为汉字开启,像白色的闪电划破天际,我的心为汉字奔驰。
像红色的血液充满身体,我的心为汉字天晴,像金色的阳光洒遍大地。
【篇二:感受汉字的温度】汉字的温度,来自一个民族的精神、情感、胸襟。
我们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甚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商周时期,通用的文字是甲骨文。
这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发展定下了基础。
之后流行的青铜铭文(金文)虽有字数的增加,但形体并无大的变化。
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始皇帝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敬等整理文字,以原秦国字为基础制定小篆。
自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2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浅谈如何引导学生用心灵触摸文本泸县二中城北分校兰玉平语言是民族的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而文章的精华在词句中,词句中有情感、有气韵,正如古人所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触摸语言的“肌肤”,感受语言,体味语言,使学生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课文语言中体会“冷暖”的感情,进而把握这种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
要想引导学生用心灵触摸文本,教师应做阅读文本的先行者,自己先用心灵触摸文本。
为什么现在一些课堂看似生动活泼,热热闹闹的,但过后却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回味呢?究其原因,在于很多教师没有真正的阅读文本,只潜心于教师用书,对文本的认识基本来自于教师用书,忽视了对文本的品味和探究,极少有自己的体会。
肤浅代替了深刻,形式取代了内容。
表现在课堂上,教师的引领仅仅是对教材与作者的寻找,没有向个性化阅读转化。
只有“师--本”之间的先期对话成功了,教师深入领会并精准把握了文本的重点、难点、亮点,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触摸文本。
用心灵触摸文本,应强调学生的初读。
特级教师于永正提出了“煮书”的阅读理念。
煮书就是要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而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
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
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
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
因为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
要让学生用心灵触摸文本,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
用心灵触摸文本,应该引入生活事件,引起学生共鸣。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作者:李洁来源:《小学教学研究》2014年第06期主题与背景阅读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过度的不着边际的生发与解读,让语文学习失去了本来面目,以至于学生感悟的能力很强,却不知、不会用语言文字表达。
近年来,阅读教学愈来愈恢复其本真的面目——教语言文字。
文本所承载的内容绝非“教学内容”的全部。
每一篇优秀的作品,它的语言文字表现都带有其鲜明的个性色彩,都有其特别的文字魅力,文本的价值就在于此,阅读教学的价值更在于此。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温度,感受字词的冷暖,内化别人的语言形式,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就成为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片段描述师:“爱如茉莉”!这样的爱像茉莉,流淌在生活的细节中,也许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
描述这些细节的语言也是有温度的,是通过字或者词表现出来的。
师:自由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爱的细节的词句,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放声自由读书,时而思索时而停下动笔。
)师:谁愿意第一个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可以先读一读,再表述自己的观点。
(沉默片刻,有一两只试探的小手举了起来。
)生:“记住,要等他吃完了……”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妈妈对爸爸的爱,是一个美丽的善意的谎言。
(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师:好个“善意的谎言”!生病与饺子到底哪一个重要?(学生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师:对妈妈来说——“饺子”重要。
对爸爸来说——“生病”重要。
这答案看似不合情理,却又在情理之中。
生:他们心里都装着对方,这就是爱。
我还从“爸爸直奔医院……”中“直奔”这个词,感觉到爸爸对妈妈的爱。
(“奔”字错读为bēn)(我在黑板上板书:奔:①bēn ②bèn)师:他读得对吗?bēn和bèn可以组什么词?生:奔(bēn)跑、嫦娥奔(bèn)月。
师:想想它们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
生:bèn有目的地,bēn无目的地。
感受汉字的温度作文
感受汉字的温度作文
【篇一:感受汉字的温度】
去抚摸汉字,去品味汉字,你是否产生一种微妙的感觉,它在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与你对话,尽情地散发令人沉醉迷离的魅力,去吧,去吧!去感触一下汉字跳动的脉搏!
小学六年的语文课本让我轻叩汉字魅力的大门,一个个书法字体恰似旋律各异的音符,让我与汉字交响起一首优美的小曲,余音绕梁。
久久不散。
笔墨挥毫的书法字体尽收眼底,这儿的一撇,那儿的一捺,每一笔每一划。
都诉说着文化的深厚久远,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篆书隶书,古色古香,有的人,请你不要给汉字打上呆板无趣的标签,汉字不是印在纸上,固定在田字格里的东西,他是精灵,是能带给我们许许多多快乐的精灵!不信?那就请你提起笔。
写下几个字。
体验文字的魅力,感受汉字的温度。
“蓝天”“高山”“河流”“白云”,这些我们从一年级就接触的最简单的词语,很多六年级的作文高手却嫌弃它们。
以它们没有意境没有经典为由,硬生生地把它们从自己的文章中剔除,认为它们不能展现汉字的魅力,我会用我手中的笔告诉你们,你们错了,白云依附蓝天,盘于高山,云烟缭绕,飘飘渺渺。
几条河流于山底高峰垂倾尔下,流动在婉蜓崎岖的山路,还以为是宇宙的天河,天的蓝,云的白,谁的什么渲染了谁,谁的什么迷茫了谁,是吧,是吧?每一。
感受语言的温度与力量[权威资料]
感受语言的温度与力量《鞋匠的儿子》这篇文章出自台湾作家林清玄之手。
作家用生动精准的笔墨再现了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后面对参议员无礼羞辱时的不卑不亢,用机智感人的演讲打动了大家,征服了全体参议员的场景。
这篇文章在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中都被选为第三学段使用,可见这篇文章有着极高的价值。
一篇文章一旦进入了课本,它就不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其中必然要更多地凸显出应用于课堂,服务于学生的教学价值。
那么,在面对这篇充满激情同时又文辞精巧的文学作品时,我们该关注哪些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重点呢?同时,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实施并让学生掌握呢?“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
对于一篇课文,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学习文本语言的表达与运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这篇课文,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文中骄横无礼的参议员、谦逊睿智的林肯等形象呼之欲出,学生能很好地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征。
因此,一味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纠缠于人物的道德形象显然是低层次的。
对这些学生能够读懂的内容,在课堂上我们要少教甚至不教。
对第三学段的学生来说,课文的学习更应重视学习文本的语言价值,发现文本的语言之美,借鉴与领会文本中语言运用的方法,并从语言运用的实践中获得思维的启迪。
那么,本课中哪些特有的语言现象和语言表达方式是我们应多加关注并学以致用的呢?来自社会底层的林肯最终征服了在座的所有参议员,那么林肯的话语有着怎样的魅力,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呢?我们又该从中发现和学习到一些什么呢?在对文本进行几个来回的阅读后,我们会被这篇课文中林肯的一番言辞恳切、处处透露出智慧与力量的演讲所折服,更被林肯言行一致、善始善终的伟大人格所震撼。
林肯的演讲艺术、做人品行不就是学生借助文本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借助文本进行思想道德熏陶的极好范例吗?一、触摸语言的温度语言有温度,入境始与亲。
林肯的三段演讲情真意切,打动人心。
正是这三段具有温度的演讲融化了参议员们冰冷与傲慢的心,这些温度都源于文字背后那颗炽热而又高尚的心。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主题与背景阅读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过度的不着边际的生发与解读,让语文学习失去了本来面目,以至于学生感悟的能力很强,却不知、不会用语言文字表达。
近年来,阅读教学愈来愈恢复其本真的面目――教语言文字。
文本所承载的内容绝非“教学内容”的全部。
每一篇优秀的作品,它的语言文字表现都带有其鲜明的个性色彩,都有其特别的文字魅力,文本的价值就在于此,阅读教学的价值更在于此。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温度,感受字词的冷暖,内化别人的语言形式,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就成为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片段描述师:“爱如茉莉”!这样的爱像茉莉,流淌在生活的细节中,也许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
描述这些细节的语言也是有温度的,是通过字或者词表现出来的。
师:自由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爱的细节的词句,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放声自由读书,时而思索时而停下动笔。
)师:谁愿意第一个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可以先读一读,再表述自己的观点。
(沉默片刻,有一两只试探的小手举了起来。
)生:“记住,要等他吃完了……”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妈妈对爸爸的爱,是一个美丽的善意的谎言。
(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师:好个“善意的谎言”!生病与饺子到底哪一个重要?(学生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师:对妈妈来说――“饺子”重要。
对爸爸来说――“生病”重要。
这答案看似不合情理,却又在情理之中。
生:他们心里都装着对方,这就是爱。
我还从“爸爸直奔医院……”中“直奔”这个词,感觉到爸爸对妈妈的爱。
(“奔”字错读为bēn)(我在黑板上板书:奔:①bēn ②bèn)师:他读得对吗?bēn和bèn可以组什么词?生:奔(bēn)跑、嫦娥奔(bèn)月。
师:想想它们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
生:bèn有目的地,bēn无目的地。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爸爸的目的地是哪里?你感受到什么?生:爸爸要去的是医院,是妈妈的病床旁。
感受汉字的温度作文12篇
感受汉字的温度作文12篇去抚摸汉字,去品味汉字,你是否产生一种微妙的感觉,它在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与你对话,尽情地散发令人沉醉迷离的魅力,去吧,去吧!去感触一下汉字跳动的脉搏!六年的语文课本让我轻叩汉字魅力的大门,一个个书法字体恰似旋律各异的音符,让我与汉字交响起一首优美的小曲,余音绕梁。
久久不散。
笔墨挥毫的书法字体尽收眼底,这儿的一撇,那儿的一捺,每一笔每一划。
都诉说着文化的深厚久远,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篆书隶书,古色古香,有的人,请你不要给汉字打上呆板无趣的标签,汉字不是印在纸上,固定在田字格里的东西,他是精灵,是能带给我们许许多多快乐的精灵!不信?那就请你提起笔。
写下几个字。
体验文字的魅力,感受汉字的温度。
“蓝天”“高山”“河流”“白云”,这些我们从一年级就接触的最简单的词语,很多六年级的作文高手却嫌弃它们。
以它们没有意境没有经典为由,硬生生地把它们从自己的文章中剔除,认为它们不能展现汉字的魅力,我会用我手中的笔告诉你们,你们错了,白云依附蓝天,盘于高山,云烟缭绕,飘飘渺渺。
几条河流于山底顶峰垂倾尔下,流动在婉蜓崎岖的山路,还以为是宇宙的天河,天的蓝,云的白,谁的渲染了谁,谁的什么迷茫了谁,是吧,是吧?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它需要我们的平等对待。
不要怪罪简单汉字不美,是你没有给他展现美的时机。
我的心为汉字开启,像白色的闪电划破天际,我的心为汉字奔驰。
像红色的血液充满身体,我的心为汉字天晴,像金色的阳光洒遍大地。
汉字的温度,一个民族的精神、情感、胸襟。
我们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甚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商周时期,通用的文字是甲骨文。
这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开展定下了根底。
之后流行的青铜铭文(金文)虽有字数的增加,但形体并无大的变化。
秦统一后,为稳固统治,始皇帝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敬等文字,以原秦国字为根底制定小篆。
程遍又出更简便的字——隶书,曹魏时,钟繇创立真书(楷书)。
字词知冷暖,言语传真情——《郑成功》教后记
≤沈兰专栏 堂 拾 贝 ≥
学习 《 郑 成 功 》 ,某 种程 度 上 ,爱 国主 义题 材 的红 色课 文容 易让 人 心生 排斥 之 心 ,但 厦 门之
渗透进我们的声音里。
不过 ,表达要注意稍稍 准确些 ,褒 义词是用来表达 肯定 、赞美 、表扬等的 ,而贬义词则 含有批评 、谴 责等意思。你能够再说几个同类的词语 吗?
生 :贬 义词 :仗 势欺 人 、为非作 歹 、狼狈 为
奸 、无 恶 不作 … …
一
字一句总关情 体会丰富内涵
师 :说得好 !这一段 ,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捕写 方法来写郑成功的 ?是的 ,语言捕写。我们分角色 来读 渎人物的对话 ,读 出他激 昂的语 气 。 郑成功 收复 台湾 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 ,他又是
品读第 自然段 ,交 流读懂 了什 么,你从 巾体
悟 到什 么 。
如何准备 的呢?请读句子 ,说说 自己的感 受。根据
也将是祖 国和平统一 的坚强基石 。
兰侵略者蛮横无理 、惨无人道 ,从 “ 强 占” “ 残酷
咬文嚼字 细品味 ,感受 “ 痛恨 之情
开 课伊 始 ,出示来 自郑成 功 纪念 馆 的照 片 资 料 ,交流各 自提取 到的信 息 ,说 说感受 。出示最后
地奴役”可 以感受到 。
理解 “ 强 占” ,补充介绍荷兰侵略者在明朝末
学生 交流 ,出示第 四 自然段句子 : “ 郑成功在厦门
生 :我从这段话 中读出了郑成功决心收复祖 国 的宝岛台湾。我感 受到他 的决 心坚定 ,从 “ 慷慨激
触摸词语冷暖蓬勃语言生命
龙源期刊网
触摸词语冷暖蓬勃语言生命
作者:徐凤冯德汉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年第03期
我们常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可见词语在语言材料中的重要性。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小学高段的学生应该“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要达到这个目标,语文老师就要把词语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世界,对词语进行吸收和内化,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因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三维解读薄书读厚
每个词语都不是一个单薄的存在。
詞语具有延展性,教学中关注同类词语,让学生发散思维,由一个词语想到一些词语,一些古诗,一些名言警句,从而大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同时,词语具有张力,这张力是指词语超出本身字面意思的表现力。
教学时,紧扣这些词语,往往能够挖掘思维的深度,把短词读长,把文本读透,把薄书读厚,引领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以《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例:
“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师:谁能用两个四字词语分别概括这两个句子?
生:春光饱满、春光烂漫、春光灿烂,生机勃勃、生机盎然……
师:请关注“饱满”一词,什么叫“饱满”?我们经常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什么?
生:饱满就是很充足、很充实,我们常说种子很饱满。
师:植物种子很充实就叫饱满,如果种子不饱满叫什么?
生:干瘪。
师:我们还可以用饱满形容什么呢?。
阐释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doc
阐释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字义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许慎将其构造方式总结为“六书”:“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我们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直观性、指事字的指事性、会意字的形义结合、形声字形旁的表意性等字形特点来进行字义教学。
字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核心,其实质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字和它所代表的事物间的联系。
字义教学对字形教学的影响很大,可以使学生减少机械识记,增强作用识记。
理解字义的教学策略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生字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选用最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字义教学更扎实、有效。
一、利用构字规律,理解字义汉字是表意文字,汉朝的许慎将其构造方式总结为“六书”:“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我们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直观性、指事字的指事性、会意字的形义结合、形声字形旁的表意性等字形特点来进行字义教学。
例如,教学《小鹰学飞》中“命”字时,出示“命”的古文字:大大的屋子内,一仆人下跪堂前,听候主人的命令,通过看图找相关部件,学生在头脑不知不觉地将字形与字义建立起了联系。
又如《卧薪尝胆》中的“仆”字,教师边画古文字边解说各部件的含义:它的左边是一个人,右边下面是双手,拿着三角形平头刀割草,他们每天都要做许多这样辛苦的活儿;“奴仆”就是“奴隶”的意思,没有任何人生自由,很痛苦。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规律后自己尝试分析理解,加强形义联系,提高主动识字的兴趣。
二、通过直观教学,理解字义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生活面窄、表象不丰富,一些汉字便可采用具体、形象、生动的释义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摘要】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先生说:“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教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不仅有谋生的技能,能享受物质生活的人,而且同时做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追求智慧和真理的人、一个有创新思维和坚强性格的人、一个不断促进社会和人类自身进步的人。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也提到“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要成就这样的一个人,无疑要给他更多的精神营养并帮助他吸收。
而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可以说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可以造成完全不同的人生,哪怕相同的境遇也会因不同的阅读而拥有不同的感受。
而文章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即“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所以也有人把文章形象地比作是作者的心电图。
这些观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有表述:“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班固也在《汉书》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咏之声发。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中尽可能多给学生引路架桥——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以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学生在教师引路架桥的引导下,学会自己走路过桥——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理词典”。
【关键词】阅读阅读兴趣阅读量【正文】我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做过一些调查,经过近一年的在阅读学习中运用“译读、译诵”的教学实践,刺激培养了学生阅读兴趣,调查中还发现他们读书常以中外名著为主,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很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普遍认同。
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和质不尽如人意:我了解到学生在阅读时基本上以看情节为主,有的学生甚至告诉我,等他们把一本名著读完,前面的有些情节差不多已经忘得的差不多了,看完后似乎头脑中什么也没留下。
还有部分学生告诉我,就是再迷人的小说和故事,他们看书只是跳着翻阅,至于情节、人物外貌、神态、心理的细致刻画都没有注意。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以《雷雨》为例谈高中戏剧教学的点滴思考
字词有生命,语言知冷暖——以教学《社戏》为例谈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
46•初中 2018.5 字词有生命,语言知冷暖——以教学《社戏》为例谈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钟宪涛(青岛三十四中,山东 青岛 266232)摘要:鉴赏品味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有表现力的语言主要指有感情色彩性、暗示性、内隐性的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直接表现出或生动形象,或语意丰厚,或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特点。
以教学《社戏》为例,介绍体验式品味、比较式品味、推理式品味三种鉴赏品味语言的方式,探讨入味、入情、入理的语言鉴赏品味。
关键词:体验式品味 比较式品味 推理式品味◆教学例谈本版编辑/张志刚课 堂鉴赏品味课文的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就是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下面,笔者就以教学该单元的《社戏》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一点体会。
所谓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就是那些具有感情色彩性、暗示性、内隐性的语言。
这类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特征直接表现为或生动形象,或语意丰厚,或在结构上起着重要作用。
所谓鉴赏品味,是指读者基于原文文本,通过分析、想象、联想,以及融合读者个体人生体验和阅读感受而形成的一种个性化的再创造,体现的是读者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核心素养人文底蕴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赏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用体验式、比较式、推理式等方式进行。
一、体验式品味所谓体验式品味,就是在鉴赏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既要理性分析,又要借助想象和联想,使读者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文本发生碰撞,“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不断丰富阅读文本的感受与感悟,实现阅读的终极目标。
比如,鉴赏品味《社戏》中的“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课堂上很多教师往往是这样套路化地赏析:“这一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篷船外形的特点,写出了船行速度的快,以及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这种贴标签式的赏析品味,千文一面,味同嚼蜡,势必导致学生对课文理解的肤浅化,严重阻碍学生对课文的深度阅读。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谈多途径、多方法进行字义教学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谈多途径、多方法进行字义教学作者:陈琦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3年第2期呼、一句问候,学生会认识很多亲戚朋友;旅游途中,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也会让学生感到惊讶与欣喜。
(3)在新闻中识字。
社会在发展,每天的新闻报道、各种突发的重大事件、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等,同样是学生识字的主题。
当他们发现电视里、报纸上的新闻,他们能看懂、读通的时候,他们的识字欲望会空前高涨。
4.综合实践——识字高速路(1)开展游戏、竞赛、游览等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
平时,开展“识字大王”¨识字之星”的评比活动,使学生在评比过程中学会反省自我,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看待别人,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另外,我们还定期举行秋游、春游等活动,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信息无限的课外。
(2)设计“识字卡”。
我们让学生自己设计“识字卡”,让学生收集、整理,巩固课外识字的成果。
在每周的语文兴趣活动课中,以四人为单位进行小组交流,读给同学听。
最后,将“识字卡”存入档案袋,不定时地拿出来读读,既巩固了会认的字,又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3)制作“识字剪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刚从幼儿园升到小学的学生特别喜欢剪剪贴贴。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制作了“识字剪报”;将报纸、商标、包装袋上的字剪下来,贴到画纸上,并将有创意、贴得好的剪报在“展示台”上展出。
这样,避免了学生因不会写字带来的麻烦,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分阶段巩固识字的研究“识字量大”对于部分学困生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已成为新课改实验教师的共识。
如何识记大量的生字并巩固所学的汉字,就成为我们非常关注并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及时巩固生字的好方法,即从影响记忆的三大要素出发,主要抓巩固识字的三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悟字词冷暖,感受言语温度
《江雪》教学设计
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李月琴
[教材简解]: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
诗中充满了寒意,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
本诗的立意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表现了他自己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目标预设]:
1、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孤独、苦闷、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2、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
[重点、难点]:
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
[设计理念]:
1、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江雪》这首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
诗人这种感情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是能够有所体会的。
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去体会与品味诗意与诗情。
2、重视诵读、想象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方法的指导。
诵读是进入古诗词意境的入口,是打开体味诗词情感大门的钥匙。
教学古诗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
3、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拓展阅读《题秋江独钓图》,让学生比较阅读。
这种同一题材不同意境的作品阅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设计思路]:
1、想象诗景。
教学古诗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玩索、深挖细抠,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2、体会诗情。
引导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方能体会作者借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3、感悟诗意。
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几幅画,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吟诵哪些诗句?(《山行》《望洞庭》)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柳宗元写的——《江雪》。
这首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
3、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读正确,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掌握好古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美。
二、想象诗景——寒冷凄清
1、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出示:寒江钓雪图)
2、如果用一个词来感受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
3、再读诗句,你是从诗中哪些字句中体会到的?(生讨论交流)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诗句中没有出现一个雪字,但我们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经感觉到了滴水成冰的寒气。
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天气的寒冷,你会用哪个词?
(2)“千山、万径”难道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师: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
(3)“蓑笠翁”什么意思? 蓑衣斗笠有什么用呢? (出示认识蓑笠)
(4)“孤舟”“独钓”在茫茫雪山,寒冷江雪中,只有一只小船,一个渔翁在垂钓,更显得凄冷。
(5)造成凄凉景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诗中那个字可以体现?(寒)
(板书:寒冷凄清)
4、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寒冷凄凉读出来。
(朗读指导)
5、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这么寒冷的天气,渔翁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作者这样写是想表达怎样的感受呢)
三、体会诗情——孤独悲愤
1、歌咏志,诗言情。
诗人柳宗元当时想要抒发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出示柳宗元生平介绍。
2、请你告诉我,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
3、再读《江雪》,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
(预设:“绝”“灭”“孤”“寒”“独”)
师:如果这些字有颜色,它会是——(生说:灰、白),如果这些字有温度,它会是——(生说:冰、冷)
4、是怎样的心情才会写出这样的字眼和诗句啊?诗人的心情就藏在诗中,请你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
——千万孤独。
师:一首诗,一份情。
这“千山万径”的背景越广大,诗人也就越孤独。
试着把柳宗元内心这千般孤独,万般悲愤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板书:孤独悲愤)
6、现在你知道渔翁为什么在这寒冷的天气出来钓鱼了吗?(生交流)
四、感悟诗意——顽强不屈
1、引读:面对寒冷,渔翁动摇了吗?他——(读)独钓寒江雪。
他屈服了吗?他——(再读)独钓寒江雪。
2、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板书:顽强不屈)
3、这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孤傲的柳宗元。
虽然朝廷把他一贬再贬,但是他是不会屈服的。
他不屈不挠地——(读)独钓寒江雪。
小结:
诗人是借雪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种手法叫借景抒情。
五、品味积累,描述画面
师:《江雪》这一首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真切的意境。
你能用自己的话再次描绘诗中的画面吗?
(先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六、拓展、比较阅读
师:无独有偶,清代诗人王士祯也作诗一首《题秋江独钓图》,读一读这首诗吧。
(出示《题秋江独钓图》)
1、读一读,与《江雪》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生讨论交流)
七、作业设计:
课后搜集柳宗元的其他作品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