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优质教案(含单元测试)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3 古诗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古诗的基本的方法,有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
思维能力: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课前解析】关注传统民俗:《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十五夜望月》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
出处: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
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关注作者: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附近)人。
宝十三年(754) 进士。
先为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的幕僚,后又在汴宋节度使田神玉和汴州刺史李思臣、李勉幕中任职。
最后内迁为驾部郎中、中书舍人。
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写了大量的送行赠别诗歌,也有个别富有现实主义的诗作,语言精工,意味深长。
有《韩君平集》。
古诗词诵读(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古诗词诵读(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起源、特点、表现手法等基本知识;2.能够正确地朗读《早梅》、《钱塘湖春行》、《江雪》等古诗词;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现;4.培养六年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古诗词;2.理解古诗词的文学价值和表达功能;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2.对比不同诗人、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古诗词的起源、特点、表现手法等基本知识;2.《早梅》、《钱塘湖春行》、《江雪》等古诗词;3.古诗词的文学价值和表达功能;4.对比不同诗人、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
2、教学方法1.通过教师授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知识;2.请学生对《早梅》、《钱塘湖春行》、《江雪》等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解析;3.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和对比;3、教学流程安排环节内容1课前准备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2导入让学生朗读《早梅》,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解析。
4创作分组讨论和展示古诗词的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布置相关的练习任务。
五、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解析来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2.通过学生的创作和表现来评估学生对古诗词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语文》(六年级下册);2.中国文化网。
七、教学后记本节课通过对古诗词的朗读、解析以及创作,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文学价值和表达功能,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思考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诗歌创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十首古诗诵读教学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十首古诗诵读教学案十首诵读古诗教学案龙集尹寒龙集小学六年级下古诗诵读教学案1 采薇(节选)一.理解与翻译昔.(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我往.(往:当初从军。
)矣,杨柳依依..(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
今我来思.(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雨.(:音同玉,为“下”的意思。
雨(yù)雪:下雪。
雨,这里作动词。
)雪霏霏..(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行道迟迟..(迟迟:迟缓的样子。
),载.(载:又。
)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莫:没有人。
)知我哀!译文回想当初我离开的时候,连杨柳都与我依依惜别。
如今回来路途中,却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路途曲折漫长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心里不觉伤悲起来,没有人会懂得我的痛苦的!二.赏析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
三.练习巩固1.补充诗句,完成练习。
采薇(节选)昔我_____矣.杨柳依依。
今我 _____思.雨雪霏霏。
_____迟迟.载渴载饥:我心_____.莫知我哀!(解答:往来行道伤悲)(1)这首诗选自《》。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_____((1)答案诗经·小雅解甲退役的征夫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和古诗信息的获取。
第二个空的填写要结合这首诗的整体内容。
《采薇》是一首以解甲退役的征夫的口吻,诉说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的诗。
)(2)选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打“、“:雨:A. yǔ( )。
B.yù( ) 迟迟:A.迟到( ) B.迟缓的样子( ) 载:A.zǎi ( ) B.zài ( ) 莫:A.不要( ) B没有人( ) (答案B(√) B(√) B(√) B(√)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词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备课教案
板书设计(参考)
古诗词诵读
教学反思
难点:领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3课时
一、总结归纳,感悟学法
师生一起归纳古诗词的学习步骤(课件出示):
1.读诗题。看到古诗题目先读一读。
2.知作者。了解一下作者是谁,并说一说。
3.读古诗词。从整体入手,读通古诗词。
4.解诗词、释诗意。结合注释,抓住对关键字词的理解,达到对诗句、词句的理解,再相互交流,达成共识。
5.发挥想象,体会情感。在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分析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即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再读古诗。入境悟情,感受诗韵,深化认识,达到记忆背诵的目的。
二、自学诗词,初步感知
1.借助工具书,读熟十首古诗词。
2.借助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十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三、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背诵相应的诗词)
(5)《江上渔者》描写了哪两幅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理解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春色满园关不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9)“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10)《清平乐》这首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有机联系
1.讲述关于十首古诗词的轶闻或趣事。如杜甫的故事、韩愈的故事、苏轼的故事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名师备课教案
问:你怎么看出来的?(抓关键词鉴赏)
(3)(出示《人间词话》:“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2.今天我们一起品味一下《诗经.采薇》中的经典名句——(出
示《采薇》(Leabharlann 选)《秋词》: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这首诗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1.指名诵读
2.作者通过什么景物,哪些词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学生自由鉴赏
(三)欣赏现代文,理解情景交融
这十首古诗词由诗到词,按照年代顺年编排,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经典诗词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一组古诗词的教学要求与课文和日积月累中的古诗不同,不要求老师而逐首讲解,以学生自主读背为主,学生自主借助注释了解诗词大意,不懂的地方,可以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查阅资料,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班级里可以开展一个小型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自主交流,古诗词诵读的学习还可以回顾六年级的诗词积累,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同类古诗词,或者诗人的小故事,等等。
3.体会情感:(对比两幅画)
上句是杨柳茂盛时节,下句是大学纷飞的寒冬。让我们感觉有点矛盾,是想表达快乐还是悲伤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总结:除了描写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反衬。有时候更能反衬人物内心的悲伤。这种反衬同样是景语。(板书:雨雪悲伤)
这种通过景物表达情感的方法,可以称为“情景交融”。(板书:情景交融)
单元学习目标:
1.能读背10首古诗词。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1 采薇(节选)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把握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自古以来诗歌便是我国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我们常常说的“唐诗宋词元曲”,其实就是指诗词曲这三种文学形式的巅峰时期分别在唐朝、宋朝、元朝。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诗歌起源于哪个朝代?最早的诗人是谁?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品味《采薇》中的一个经典片段,来感受我国最早的诗歌的魅力。
(教师板书诗题:采薇。
)1.引导学生了解《诗经》。
预设:教师出示《诗经》简介,学生齐读,抓住重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其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
其中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内容多歌颂祖先功业。
2.释题。
了解“薇”:薇菜,植物名,花紫红色,结长扁荚,其中有五六颗种子,可吃。
二、多样读诗,感悟诗韵1.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需要注意的字音:雨(yù)(这里用作动词)霏(fēi)◆读准多音字的音:行(xínɡ)道迟迟载(zài)渴载(zài)饥2.教师范读,学生把握节奏。
节奏示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师生共同评价。
4.学生齐读,在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
三、研读诗句,精读感悟过渡: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诗经》这部最古老的诗歌总集的韵律美。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学内容】教科书P107 内容。
【教学目标】1. 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感知原诗。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 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
【教学重点】1.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2.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教学难点】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了解《诗经》,引入课题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 首,又称“诗三百”。
分《风》《雅》《颂》三部分。
从汉朝起儒家就将其奉为经典。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采薇》中的经典名句。
二、读准诗歌,把握基调1. 同学们自由诵读,注意“昔、霏”的读音。
2. 同学们再结合注解读。
指名个别读。
你听出了什么?说一说诗表面意思。
3. 读了这么多遍,你有没有发现诗中这两句有什么特点?(师板书两组反义词)4. 检测问:“昔”指何时?“往”去何方?“我”指谁?“今”又指何时?“来”去何方?哪一句是这位远征战士的回忆?(课件出示)三、名句品读,全班研讨(一)昔我往昔,杨柳依依。
1. 诵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依依”是什么意思呀?同学们闭上眼睛,除了杨柳你还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了什么?此时你最想做什么?2. 征战沙场,他愿意吗?为什么?(故园情难了。
沙场血腥、残酷。
)3. 大丈夫仗剑远行志在四方,他真的不去征战沙场吗?出示课件。
(周宣王执政的前夕,玁狁曾趁周王朝政治动乱和遭遇大旱灾,侵扰我国北方边境。
)师:什么叫“侵扰”?师:此时,往否——?为什么?4. 在“不得不去”面前,这样一位深明大义的士兵出征前最割舍不下的是什么?(父母、兄弟、子女、妻子、亲朋好友、门前的那棵柳树……)5. 我想,此时此刻也就只有一词可以形容即将出征将士的心情——“依依不舍”。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古诗词诵读1 采薇(节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字词,理解诗意,体味戍卒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重章叠句和情景交融手法的艺术魅力。
3.情感与价值领悟先贤的故园之思和家国之情,养成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重点】识记字词,理解诗意,体味戍卒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背诵这首诗歌。
【教学难点】领悟先贤的故园之思和家国之情,养成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情感导入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会发现,从古至今,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
有战争,就有伤害,无论是已化为无定河边皑皑白骨的遇难士兵,还是历经九死一生活下来的幸存者,战争给他们的家庭和心灵造成的创伤都是巨大而深远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选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采薇》(节选),去走进一位普通戍边士兵回乡途中的内心世界。
二、背景介绍《诗经》和“《诗经》六义”师: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关于《诗经》和“《诗经》六义”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学生交流汇报。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
《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文学成就。
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地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三、学生朗读,整体把握预设:师:这首诗表现了什么主题?生1:我觉得这首诗歌抒发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
生2:这首诗表现了士兵们的悲伤心情。
师:诗中写的地点是什么?生:归乡途中。
师:关于这首诗谁能再说说你的理解?生3:这首诗主要写士卒归乡途中抚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伤。
四、文本赏析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戍边战士思乡)2.这首诗是不是一开篇就写思乡呢?(不是)3.选文开头没写思乡,而写家乡的杨柳和满天的大雪,这是哪一种修辞手法?(对比)4.大家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抒胸臆,直接写战士的思乡之情呢?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用对比的手法,将昔日离开家乡时正值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满眼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与此时战士归乡途中满天飞雪的寒冷孤寂作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渲染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3)分析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3.学生个人展示译读,教师点评。
4.全班译读。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背景、合作研究、个人展示和全班译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同时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修辞能力。
二)研究《送元二使安西》1.了解背景。
唐代XXX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唐朝派遣使节出使安西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使节的祝福和对国家的忧虑。
2.小组合作研究古诗内容。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3.学生个人展示译读,教师点评。
4.全班译读。
设计意图:通过研究古诗的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和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修辞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古诗,谈话引入1.回忆上节课学过的两首古诗,谈谈你的收获。
2.导入:《静夜思》、《登高》这两首诗,你了解吗?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两首诗。
看看通过研究,你会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复上节课学过的古诗,激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古诗。
二、诵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由诵读两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融入恰当的语气。
注意字音:庐山、荒城、寂寞、天涯。
2.小组内诵读,组员互相指出诵读中存在的读音、节奏的问题。
3.学生个人展示诵读,教师点评。
4.全班诵读。
设计意图:注重以生为本,以诵读为先,通过自由诵读、小组内读、质疑解XXX实现学生的自主研究,关注学生的自主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点评,步步深入,标出停顿,有节奏地读古诗,把古诗读通,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
三、译读古诗,理解内容一)研究《静夜思》1.了解背景。
唐代XXX的《静夜思》是一首写意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独自思考的情景和思考的内容。
2.小组合作研究古诗内容。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3.学生个人展示译读,教师点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背景资料,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诗词解读:详细讲解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诗词鉴赏: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诗词的朗读与背诵,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 难点:诗词中深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 学具:诗词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 朗读诗词: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词。
- 解读诗词:结合背景资料,讲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 赏析诗词: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 巩固练习:通过朗读、背诵和讨论,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朗读与背诵。
板书设计- 诗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作者:辛弃疾- 诗词解读:意象、修辞手法、情感表达- 诗词鉴赏:艺术特色、文学价值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 选做题:写一篇关于诗词意境或作者情感的小作文。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 学生应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以及如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结语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欣赏《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一经典古诗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用词,确保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大单元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大单元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一、教材分析《古诗词诵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之一。
本单元主要以古诗词为主,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和历史,增强诗歌鉴赏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1.能读出本文的上下句,获得全文整体理解;2.理解词语“观”、“柳絮”、“绿波”、“斜阳”等的意义;3.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4.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并理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古诗词,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丽和悠闲,提高语文素养和情感修养。
2.教学重难点重点: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难点:理解和诠释古诗词中的隐含意义,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3.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导入季节春天,问学生“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为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做铺垫。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20分钟)1.整体了解:让学生共读整篇诗词,可以借助教学PPT或多媒体影片,呈现美丽春天的场景,帮助学生深入体验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
2.分段理解:分阶段指导学生分段理解诗词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渐进行鉴赏分析。
通过板书等方式,让学生查找诗词中不同阶段的描述,以及描述的对象,情境等详细信息。
3.感性理解: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首古诗词进行自由诠释,帮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情感修养。
第三步:提高鉴赏能力(15分钟)1.讲解生字生词:以“绿波”、“柳絮”、“斜阳”为例,讲解其在古诗词中的含义和用法,减少学生阅读时的生疏感。
2.思考感悟:通过提问学生,询问他们对文中描写的绿水青山、柳絮飘落等具体描写是否有画面感和诗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鉴赏。
第四步:巩固掌握(10分钟)学生自由发挥,结合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表达方式,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完成写作任务,将个人感受进行文字表达。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采薇(节选)教学目标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歌曲《关关雎鸠》,引出对《诗经》的介绍。
2.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诗经》中的一个名篇。
(师板书课题:采薇<节选>)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昔(xī) 矣(yǐ) 依(yī) 雨(yù) 霏(fēi)2.教师范读。
3.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薇:薇菜,植物名。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迟迟:迟缓的样子。
莫:没有人。
诗句意思:当初我去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摇曳。
现在我解甲归故乡,大雪漫天飞舞飘落。
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
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饥渴交加,可谓十分狼狈凄苦。
)2.诵读诗歌,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春天,天气晴朗,春风轻轻地吹拂着。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1.从“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冬天,雨雪天气。
)2.理解“往”和“来”的意思,谈谈从这一“来”一“往”中自己读出了什么。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
古诗词诵读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歌曲《关关雎鸠》,引出对《诗经》的介绍。
2.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诗经》中的一个名篇。
(师板书课题:采薇<节选>)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昔(xī) 矣(yǐ) 依(yī) 雨(yù) 霏(fēi)2.教师范读。
3.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薇:薇菜,植物名。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迟迟:迟缓的样子。
莫:没有人。
诗句意思:当初我去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摇曳。
现在我解甲归故乡,大雪漫天飞舞飘落。
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
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饥渴交加,可谓十分狼狈凄苦。
)2.诵读诗歌,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春天,天气晴朗,春风轻轻地吹拂着。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1.从“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冬天,雨雪天气。
)2.理解“往”和“来”的意思,谈谈从这一“来”一“往”中自己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作者<即诗歌中的战士>对家乡和亲人的热切思念,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之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包括《寒食》、《乡村四月》、《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四首古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词的节奏、韵律,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及原因,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词,注意节奏、韵律,初步感知古诗词的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 朗读感悟:学生代表朗读古诗词,其他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感受古诗词的意境。
5.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古诗词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鉴赏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优质教案2. 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
2. 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能熟练背诵诗词。
2.能自主借助注释或者利用学过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单元任务群目标】【单元任务群设计】古诗词诵读【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能熟练背通。
语言运用:能够自主借助注释或者利用学过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诗词大意。
思维能力: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审美创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感要最深的诗词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前解析】关注教材:本课由十首古诗组成,本单元是本册书最后一部分内容,安排了十首古诗词。
与初中教材一致,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堂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十首古诗词从诗到词,按照年代顺序编排,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古典诗词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注写作背景:《采薇》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是一首戎卒返乡诗。
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春夜喜雨》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
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
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时所写。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浣溪沙》。
《清平乐》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不值》(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促悟,以读促思,在读中理解、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歌以游园不值为主题,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感慨。
2. 诗歌结构: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采用平仄韵脚,韵律优美。
3. 诗歌意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春色、红杏、绿叶、小园等,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感慨,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语气、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意:逐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4. 体会情感:通过朗读、讨论、分享,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歌的意境。
5. 背诵诗歌:学生自主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背诵。
6.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游园不值2. 诗歌内容:春色满园、红杏出墙、绿叶阴阴、小园新晴3. 诗歌意境:春天的美好、诗人的感慨4. 课后作业:背诵诗歌、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七、作业设计1. 背诵《游园不值》并默写。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词,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包括《春夜喜雨》、《春晓》、《静夜思》、《咏柳》、《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五首古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词的节奏、韵律,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诵读:教师示范诵读,学生跟读,注意把握古诗词的节奏、韵律,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
3. 理解:教师讲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
4. 赏析: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象,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5.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诗词。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词诵读》2. 内容:春夜喜雨、春晓、静夜思、咏柳、赋得古原草送别3.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4.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词的节奏、韵律,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家长签字确认。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意,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描绘了古代女子采摘薇草的情景。
2. 诗歌结构: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 诗歌内容:通过对薇草的描绘,表达了女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意,背诵课文。
2.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薇草,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描绘的自然景物,激发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语气、节奏。
3. 理解诗意:逐句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体会情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背诵:学生自主背诵诗歌,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6. 拓展:介绍《诗经》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古典文化。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采薇(节选)》2. 诗歌背景:《诗经·小雅》3. 诗歌结构:三章,每章四句4. 诗歌内容:女子采摘薇草,向往美好生活5. 表现手法:赋、比、兴七、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家长签字。
2. 摘抄诗歌中的优美词句,进行积累。
3. 查找《诗经》中其他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歌,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意,背诵课文。
2. 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通过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改进措施: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优质教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①理解“杨柳依依”。
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出示课件4】柳树图片。
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
)②理解“昔我往矣”。
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
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
这是为什么? 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
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啊,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
但是“我”能回家吗?为什么?本是两年的兵役却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啊。
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
引读“今我来思”。
③理解“雨雪霏霏”。
【出示课件4】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
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
生读。
④【出示课件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中后四句,最能体现“我”此时的心情。
短短16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及沧桑心声。
4.你能试着背一背吗?【出示课件5】指名试背。
全班试背。
2《春夜喜雨》1.一说到“诗”你会想起哪个朝代?对唐朝。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最有名的诗人非“李杜”莫属。
“李”是(李白),“杜”是(杜甫)。
【出示课件6】对,杜甫(712~能力。
学习古典诗词要咬文爵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韵味,所以,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理解诗词背景才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
想象画面,从诗中悟情。
不断诵读,增强理解与记忆,更深地体会诗歌情感。
理解作者生770)唐诗人。
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泊船瓜洲》教案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第六首《泊船瓜洲》。
一、知诗人,解诗题。
师:《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
古往今来,离开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会诗人深深的思乡情怀。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资料,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王安石?生1:(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写这首诗时正是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再次被启,那时朝廷局势危急,皇命难违,王安石心中无奈又悲伤,前往京城途径瓜州是创作了这首诗。
生2:(剖题)泊是停泊,这里指停泊靠岸。
王安石乘着小船向京城进发,到了瓜州这个地方,小船停泊下来,就是泊船瓜洲。
诗人回望,把自己所见所想写了下来。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师:是啊,诗人回头望到了哪些景象,发出了什么感慨呢?我们一起来读古诗吧,先听示范读。
(范读音频)这首诗有6个多音字,请你读准字音,也来读一遍吧,注意“一水间”的“间”表示间隔的意思是第四声,但这里考虑到诗歌的平仄格律,读第一声,(找不到读第四声的配乐朗读,看到有这样的说法,不知道留不留这一句)开始吧!(音乐)读完的同学请你找一找,诗人望到了哪些景物?(圈画京口、瓜州、钟山、数重山、春风、江南岸、明月。
)师:是的,京口和瓜州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站在江边回望居住的钟山,它就隐没在几座山后面。
隔着几座山回望,当然看不到诗人心心念念的钟山,于是王安石将视线转向江岸,春风又一次将江南岸上的草色吹绿。
看着想着,不觉天色已晚,明月初上,王安石不经发出这样的感慨,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的身影回到我眷念的钟山家中?还没有到任王安石就想到何时还乡,可见他对家乡的深深眷念。
这些圈画的景物也是诗歌的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①理解“杨柳依依”。
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出示课件4】柳树图片。
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
)②理解“昔我往矣”。
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
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
这是为什么? 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
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啊,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
但是“我”能回家吗?为什么?本是两年的兵役却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啊。
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
引读“今我来思”。
③理解“雨雪霏霏”。
【出示课件4】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
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
生读。
④【出示课件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中后四句,最能体现“我”此时的心情。
短短16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及沧桑心声。
4.你能试着背一背吗?【出示课件5】指名试背。
全班试背。
2《春夜喜雨》1.一说到“诗”你会想起哪个朝代?对唐朝。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最有名的诗人非“李杜”莫属。
“李”是(李白),“杜”是(杜甫)。
【出示课件6】对,杜甫(712~能力。
学习古典诗词要咬文爵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韵味,所以,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理解诗词背景才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
想象画面,从诗中悟情。
不断诵读,增强理解与记忆,更深地体会诗歌情感。
理解作者生770)唐诗人。
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诗,皆为人传诵。
有《杜工部集》。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
(板书课题)【出示课件7】二、初读1.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
2.按节奏读诗。
【出示课件8】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指名读诗,评价。
师: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这是古诗学习的第一步,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高度浓缩的,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但其中的丰富内涵却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
诗人的内心世界更不是我们轻易可以触摸得到的。
所以,我们还要沉下心来,静静地读,细细地品。
我们可以借助注释,赏析和工具书认真地品读理解,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4.生自主理解诗句。
三、品析1.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雨)①理解“及时”:懂事、知心、善解人意。
②从哪儿看出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平才能更好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对于作者介绍必不可少。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作文的基础。
初读诗歌要求做到读正确,然后读流畅,才能掌握诗歌的内涵,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问题层层推进,让学生借助问题理解诗句,产生丰富的想象。
③为什么说它及时呢?(知时节,播种的时节)④指导朗读此句。
2.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①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讨论:为什么用“潜”?能换成别的词吗?(偷偷地,悄悄地不让别人知道)③为什么要悄悄地来呢?看来,春雨有心滋润万物,却无心让人发现呀!你喜欢这样的雨吗?3.现在我们来看下面两句,它们和这场雨有关系吗?①理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指名说说看。
②天上乌云密布,野外一片漆黑。
这时诗人在想什么呢?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慢慢地走进诗人的心里去了。
【出示课件9】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当时对春雨的企盼。
(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从此开始流亡生活。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
这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
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③指名反馈作者当时会想些什么?4.是呀,好一场及时的雨呀!下吧,下吧!多下会儿吧!把干涸的土地彻底滋润。
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明天早晨的锦官城会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读着这句诗,我们仿佛看见了(图片欣赏)万紫千红、娇艳欲滴、花团锦簇。
你喜欢这场春雨吗?让我们一起来读: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悄悄地来了,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下雨时——(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盼望着——(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我们刚刚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
刚才我们通过学生的情境体验和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春雨的企盼。
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产生丰富的想象力。
读懂的诗人的内心,在诗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
让我们感受诗人的喜悦,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背诵。
【出示课件10】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揭题,知背景。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他与李白齐名,被称为“诗圣”,认识吗?(杜甫)你对大诗人杜甫了解多少?学生介绍。
2.揭题。
杜甫的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五百余首。
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今天要学习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课题)【出示课件11】齐读课题。
3.解题。
谁能说说诗题目的意思?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不同于现在的“用鼻子嗅”,这是古今词义上的变化。
“河南河北”指的是河南省与河北省吗?(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4.了解背景,再次读题。
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出示课件12】“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
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诗人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课题。
二、初读,读通顺。
1.指名读诗,检查易错读音。
蓟北涕泪妻子(zǐ)(读轻声表示什么?)2.再读古诗,注意压韵。
“裳、狂、乡、阳”3.齐读,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三、再读,明诗意。
根据学生储备的已有知识,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题的意思,从而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为体验诗情奠定基础。
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对话,读懂诗的意思。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再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讨论解决。
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
2.质疑问难。
说说古诗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
师生协同解决。
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的意思。
教师适时点拨。
四、细读,悟诗情。
1.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含着一种心情!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2.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诗,细细地品味。
3.集体交流。
A、对比感悟“悲喜交集”。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出示课件13:杜甫《春望》】请生朗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
(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读五六句。
指名读。
(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有做伴,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学生既理解“泪”的含义,为理解诗人劫后狂喜做情感铺垫。
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人欣喜若狂的喜悦之情。
有做伴,还有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
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
全班读。
D、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1)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2)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趟?请生读最后一句(评:还在巴峡流连),小组读(评:到了巫峡),大组读(评:到了襄阳),全班读(评:洛阳到了!)(3)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
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里迢迢。
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5)诗人归心似箭,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万水算什么,在诗人的眼里,洛阳就在眼前,故乡就在眼前。
让我们一同感受诗人轻快愉悦的心情。
齐读。
4.这是诗人杜甫的心声,更是唐朝千千万万苦难子民的共同心声。
让我们与欣喜若狂的诗人一同放歌,与千千万万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齐读全诗。
五、诵读。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一年这计在于春,一年之景始于春”,春的诗歌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早春的诗歌。
(板书课题)【出示课件14】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出示课件15】3.范读,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1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5.理解注释:【出示课件16】①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
古人经常用排行或官职来称呼对方,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也称“张水部”。
呈:恭敬地送上。
②天街:京城街道。
③酥:酥油。
④处:时。
⑤绝胜:远远胜过。
6.译文:【出示课件17】京城大道上空雨丝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
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