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教案
第6课逍遥游教案
第6课逍遥游教案关键信息1、课程名称:《逍遥游》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庄子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追求自由、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3、教学重难点:重点:重点字词的解释、文章主旨的把握、庄子思想的理解。
难点: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深入领会,以及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探究法。
5、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拓展阅读材料。
6、教学评价:课堂提问、作业布置、小测验等。
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准确掌握《逍遥游》中的生字生词,如“北冥”“抟扶摇”等,能够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如“之”“而”“以”的用法,以及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其主要内容。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培养其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对文中重点语句和段落的理解,培养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领略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的寓言故事,感受其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
培养学生追求自由、超越世俗束缚的精神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详细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意。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其论述的逻辑线索,从而深刻领会庄子的思想核心。
通过对文中寓言故事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庄子所表达的“逍遥游”的真正内涵。
122 难点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较为深奥,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教学设计
《逍遥游》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课文注释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
2.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二)过程与方法: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2.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一)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三)寓言体的特点。
(四)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教学步骤】一、作者1、庄子及其作品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
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他们为“老庄”。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今存33篇,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笔汪洋态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人胜。
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精选6篇)
逍遥游的教学教案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逍遥游的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大体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的基本思想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3、积累词语:志、图、名、穷二、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的概貌2、对比的手法,超乎寻常的想象;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三、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预习。
首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把不懂的语句画下来,有重点的讲解2、第二课时:熟读。
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看作者运用哪些神话传说、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结合课后习题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课文思想。
背诵第一段。
3、第三课时:教师讲解。
由于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不必过多地批判,学生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即可。
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本身。
四、课时数: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板书文言现象)(一)导入:提起庄子,大家应该能够想起高一我们学过他的——《庄子·秋水篇》,可能还会有同学知道他的《庖丁解牛》。
《秋水篇》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们就知道了庄子散文的一大特点:想象奇特,意境开阔。
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并且给予了“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高度评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最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又能体现其散文的风格与成就。
题为——《逍遥游》。
(二)作者作品简介:关于庄子其人及《庄子》这本书,课文下面注释①中还有介绍,如果觉得不够,学案上的介绍更为详细,大家可以参考。
必修五6逍遥游教案
第6课逍遥游【课程标准要求】1、积累文言知识,知道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鉴赏古代散文,体会其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学习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3、掌握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4、理解庄子对精神自由及个性解放的追去,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主义的哲学思想。
【课堂落实目标】情感目标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文章的探讨解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辩证地看待庄子的思想,继承和发扬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明确远大的志向应当通向超谈脱俗的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1、鉴赏古代文言散文,学习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2、掌握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知识目标1、知道庄子其人及其思想。
2、文言知识积累。
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自主探究】20分钟自主预习课任务1、了解庄子及其道家思想①庄子,名,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时期宋国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的思想,著名的思想家,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并称为“老庄”。
②《庄子》一书现存篇。
有7篇,15篇,11篇。
是庄子自撰,、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③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和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的主张,追求。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2.以小组为单位,翻译全文。
标注古文中实词、虚词、通假字等。
北冥( míng)鲲鹏(kūn)抟(tuán)迁徙(xǐ)坳堂(ào)草芥(jiè)夭阏(è)蜩蝉(tiáo)决(xuè)抢(qiāng)舂粮(chōng)蟪蛄(huìgū)大椿(chūn)斥鴳(chì yàn)泠然(líng)万仞(rèn)蓬蒿(hāo)20分钟激情早午读1、朗诵《逍遥游》【自主探究检测】小组进行口头翻译。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术:初步认识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商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总结文中的语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经过朗读认识文章的整体内容,经过怀疑、议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批评其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不合理要素。
二、教课要点:疏导文意,掌握文章的要旨和说理方式。
三、教课难点:对文章要旨的理解,资料和看法之间关系的整理。
四、教课方法:朗读、议论五、教课过程:第一教时一、讲话导入什么是“逍遥”?“逍遥”是个联绵词,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久舒长的境界。
逍遥就是徜徉、闲步、遨游,那种安闲自得优游光阴的情形,就是逍遥。
《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
表达的是“独与天地精向来往,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天下》 )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庄子》的“无为”主义,也能够叫做“逍遥”主义。
下边我们就来看看“逍遥”主义的详细内涵。
二、作者简介说明①。
庄子名周,战国期间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
生活年月与孟轲相仿,可能年纪略小。
他出生于一个衰败的贵族家庭,一世多数从事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在《读本》里有对于他生活的演义。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重申字音、停留。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难解语句。
3、提读课文,进行朗诵指导:⑴“大鹏怒飞” :读出气概和力量。
⑵“蜩与学鸠”:读出其微小。
⑶“大年小年” :读出鲜亮的对照。
⑷“汤之问棘” :读出对鲲鹏的赞叹,对斥鴳的歧视。
⑸结尾一节:读出对几种人的不屑以及结论的一定。
四、师生怀疑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提出难解语句,师生议论解决。
2、教师以第 1 节为基础,指引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⑴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条件?(海运)⑵野马、灰尘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条件?(生物以息相吹)⑶蜩与学鸠不可以远飞,是由于什么?(枪榆枋而止)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里经过三个案例、一个比喻和一组对照,为我们揭露了一个道理,就是大至鲲鹏小到灰尘,它们的运转都一定有所依靠,即后文所说的“有所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第6课《逍遥游》教学设计
《逍遥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
2.把握《逍遥游》的基本思想及文章的结构。
3.文言词句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分层次朗读与品味,学习本文说理的基本方法,进而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和绝对自由思想,树立合乎规范的自由理念。
2.进行尊师爱生的文化教育。
重点难点:一.重点:了解庄子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
二.难点:正确理解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一.安排3课时。
二.教法:朗读设疑点拨多媒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庄子思想及其作品,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位哲学家,临死前,心情很平静。
然而弟子们想厚葬他,他却为弟子想法难过了。
他对弟子们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为我送行,我的陪葬物品还不齐备吗?”弟子们流泪了,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他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吃,地下有蝼蚁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这位勘破生死关的人就是庄子。
二.庄子其人及思想1.庄子其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散文家。
/他曾作过只一段时间的漆园吏,因此长期生活在贫困中:靠打草鞋营生,饿得面黄肌瘦;身穿补丁衣服;曾向监河侯借粮。
/但是物质生活的困窘并没有使他低下高傲的头颅:他蔑视权贵,不愿为富贵利禄而苟且营求,曾拒绝楚王的千金聘相。
/他热爱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2.庄子思想庄子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神的主宰。
庄子思想极为复杂,与儒、墨两家思想针锋相对。
庄子建构的人生哲学体系有三个方面:(1)提倡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
所谓自然,就是自在自为,不受外来干预的状态。
他认为仁义礼乐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束缚。
他主张人应当超越于社会规范之外。
(分析端正提高:网络游戏的愉悦与满足规则的前提关系)(2)奉行全性保真的贵生主义。
《逍遥游》教案设计优秀7篇
《逍遥游》教案设计优秀7篇《逍遥游》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3、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
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
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二、简介作者及背景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
逍遥游教案优秀6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6篇逍遥游教案篇一一、自读要求:(一)了解庄子及其作品、思想。
(二)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
(三)熟读课文,背诵的一段。
二、学习侧重点:(一)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三)寓言体的特点。
(四)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解说)本文是一篇想象奇特、对比鲜明、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寓言体文章,因此重点研究学习这些方面,对于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借鉴、发挥与创造极有帮助,有利于我们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自读程序]一、在教师简要交代作者及其作品、思想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地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全文。
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二、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分小组对自读时存在的问题、疑难进行针对性研究。
三、在研究的基础上分小组向教师质疑,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予以答疑。
四、强化性自读检测。
(解说)对于阅读课文,教师必须对学生放开手脚,训练和培养他们的自读习惯,提高他们利用教材本身和工具自我学习的能力。
为此,教师可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其合作精神和研究习惯。
[自读点拨]一、庄子及其作品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
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
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文笔汪洋态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
《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壹五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
《庄子》善于虚构,十有_是寓言作品。
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人胜。
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逍遥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逍遥游》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逍遥游》中的基本文言文词汇和语法规则,了解古代思想的基本内涵。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准确理解《逍遥游》表达的思想和意境。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会《逍遥游》所传递的人生哲理,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难懂词汇和文言文语法规则,理解作者的思想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从学生熟悉的现代文入手,引导进入《逍遥游》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详细阐述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常用词汇,并结合作品具体例子进行解释。
3.阅读分析:带领学生朗读《逍遥游》,并进行分析,深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逍遥游》中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5.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反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古代思想。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练习来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室、幻灯片、教学课件等工具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针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随堂练习,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作业:布置难度适中的作业,及时批改并给出反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课外拓展。
3.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来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教室:提供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方便展示教学课件和相关资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庄子注疏》等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逍遥游》中的词汇和古代思想。
七、结论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逍遥游》中的基本文言文语法规则和词汇应用,而且能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逍遥游教案篇一一、学习目的: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二、学习重点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三、学习难点学习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哲理的方法。
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四、学习方法阅读、体会、分析五、学习过程【一】积累1.重点词语怒:奋发范例讲解:怒而飞(振翅奋飞)斯:则,就范例讲解:风斯在下矣:(风就在下面了)夭阏:阻塞范例讲解:莫之天阏(没有阻碍)枪:触、碰范例讲解:枪榆枋而止(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控:投,落下范例讲解:控于地而已矣(落在地上罢了)效:显才能范例讲解:知效一官(才能胜任一官之职)比:合范例讲解:行比一乡(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正:本所应有范例讲解:乘天地之正(顺应天地万物之性) 恶Wū:何范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2.通假字冥,通溟范例讲解:北冥有鱼培,通凭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培风知,通智范例讲解:小知不及大知辩,通辨范例讲解:此小大之辩也而,通耐范例讲解:而征一国有,通又;反,通返范例讲解;旬有五日而后反辩,通变范例讲解:御六气之辩3.古今异义海运:海波动荡范例讲解: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范例讲解:南冥者,天池也野马:游动的雾气范例讲解:野马也,尘埃也果然:饱的样子范例讲解:腹犹果然众人:一般人范例讲解: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羊角:旋风范例讲解: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词类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飞) 2.使动用法范例讲解: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5.固定句式1.其……邪?其……邪?(选择句) 范例讲解: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奚以……为,(表反问,哪用……呢) 范例讲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恶乎……哉(表疑问) 范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二】翻译课文逍遥游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逍遥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识记基本文言知识点。
2、了解本文借用寓言说理的论说方式。
3、体会本文想想丰富,意境开阔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浪漫主义特色。
4、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说理的方式。
教学过程:【导入语】我们在学习前一篇课文《与妻书》时,谈到了裴多菲的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林觉民就是为了自由而抛家舍业。
著名歌手许巍在《蓝莲花》里也唱道“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而我本人呢,也希望自己会幻成一朵云,贴近太阳的胸膛;会变成一缕阳光,照射到阴暗的角落;会化成一股风,追逐自由的方向;会凝聚成一个笑脸,铺满在每个人的脸上。
人人都向往自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追求自由,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会不尽相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的精神世界,看看他是如何理解自由的。
【庄子及《庄子》介绍】庄子:名周,字子休,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原应为富贵人家,但是在战国时家道衰败,沦落为社会底层,他大约死于公元前286年,享年八十三岁。
庄子的五点基本情况:第一,庄子是一个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
第二,家境贫困,生活艰苦,靠打草鞋过活。
有一次他向监河侯借粟,监河侯没有满足他的要求。
还有一次,他穿着有补钉的布衣和破鞋去访问魏王,魏王问他何以如此潦倒,庄子说,我是穷,不是潦倒,是所谓生不逢时。
第三,有点像“隐士”,庄子曾在家乡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在职不久就归隐了。
楚王以厚币礼聘他为丞相,他拒绝不就﹙可见他非常地猖狂和桀骜不驯,怪不得文学人士说“庄狂屈狷:juàn,狷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
第四,他有家室、学生,不过,他一生寂寞,门徒不多,朋友有限,当时学术界的名人中,只有惠施与他经常往复辩论,而在先秦诸子的著述中,也只有荀子提到他。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教案
六、《逍遥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5、学庄子的精神自由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2、鉴赏本文的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4、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三、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鲍鹏山在《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中说:“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f ǔ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t ūn 夕月,落崖惊风。
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g ǎo 项xi àng 黄hu áng 馘gu ó’的哲人身上啊!”二、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又一说为山东省东明县人)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创始人。
其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哲学。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6课《逍遥游》课堂教学精品教案
6、《逍遥游》教案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为”句式的特点,归纳“志、图、名、置、穷”五个词语的义项。
3.理清思路,背诵第1段,并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重点归纳五个多义词“志、图、名、置、穷”义项,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难点庄子思想的理解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庄子思想,熟读课文,理清思路,并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今天,我们学习《逍遥游》一课,来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二、庄子及庄子思想简介结合注释①教师补充投影:庄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属于道家学派。
他继承老子顺其自然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无可奈何的叫“命”,不可违离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凭它的摆布。
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事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
他的人生观很消极,带有浓厚的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三、熟读课文1.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2.投影生字难词,通过做练习的形式,来强化掌握。
投影: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1)其()若垂天之云(2)海运则将()于南冥(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6)()与学鸠笑之曰(7)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8)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9)适百里者,宿()粮(10)小知不及大知()(11)斥鴳()笑之曰(12)而()征一国者(13)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14)彼且恶()乎待哉?学生看课本,查阅工具书,思考,回答。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3篇)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3篇)《逍遥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现象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和积累之、其两个虚词的用法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3、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1、首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然后通过对文章第一段的分析,尝试背诵。
2、然后研习第二、三自然段,完成对于文章的理解。
并对逍遥游的进行探究。
完成对文章主旨的体会。
教学难点:1、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诵读三到五遍,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看作者运用哪些神话传说、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这些道理,结合课后习题理清作者的思路;2、由于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教师不必在课堂上过多地阐发,也不必过分地批判,通过课文,使学生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3、教学方法:在欣赏中理解,在朗读中记忆,在感悟中体会。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一、简介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
生活年代与孟轲相仿,可能稍后。
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却遭拒绝。
他说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又称《南华经》,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其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处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的年代,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逍遥游》教学设计(通用11篇)
《逍遥游》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逍遥游》教学设计(通用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逍遥游》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1.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
2.摈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
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
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
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谈论。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及课文朗读带、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1.介绍庄子及《庄子》。
2.在诵读基础上,疏通、研习第一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节选)。
(板书课题)二、解题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
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山东曹县)人。
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人教版-语文高三-人教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教案
人教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教案福建师大文博附中张军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
2.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句。
3.反复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本文主旨。
4.体会本文的寓言特色。
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句。
2.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本文的主旨。
3.体会本文的寓言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思想。
2.体会本文的寓言特色。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作业:1.结合课文注释,初步读懂文章大意。
2.反复诵读课文。
教学要点:1.介绍庄子及《庄子》。
2.反复诵读,疏通文意,掌握和积累常见的字词句。
一、导入新课“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无题》二、作者作品1.庄子庄子,名周,战国中期思想家。
生活贫穷潦倒,但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庄子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思想。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绝对的精神自由等。
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
“道”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
庄子人生就是体认“道”的人生。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精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入宇宙万物之间,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的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
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
2.作品(课文注释)《庄子》,又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逍遥游》教案
第六课逍遥游【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并正确评价,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初步了解庄子散文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3、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特点。
4、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文言词语:怒、抟、覆、置、负、培、图、志、名、穷、特、匹、辩。
文言句式:其……邪?其……邪;奚以……为?奚以……也?恶……哉。
归纳“则”“乃”“而”的用法。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2、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1、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2、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入课导语: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及其复杂尖锐的乱世。
战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奸臣杀人如麻。
他的志向抱负无法在现实中实现,也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
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
希望在精神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让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
他希望自己就是蝴蝶,摆脱形体的束缚,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逍遥游》。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走近庄子,通过学习《逍遥游》来感受庄子的心灵世界。
二、作者及其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山东曹县)人。
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主张相对的认识论,认为天地一体,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也空前残酷。
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常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强烈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
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教案设计
执行时间:月日第周星期总序第个教案逍遥游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5、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4、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三、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来看庄子的一篇散文,体会他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二、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
名周,字子休,宋国人。
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三、《庄子》简介;解题。
1、《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 ,杂篇11。
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其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处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的年代,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对现实不满,却无力改变,然心又不甘,因此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世人。
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秋水》)、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2、题目解说逍遥, 悠游自得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逍遥”?
背景介绍:庄子
预习检测
课文解读
阅读文章第一段,掌握虚词、实词、文言句式
第一段翻译参考
阅读文章第二段,掌握虚词、实词、句式
第二段翻译参考
阅读第三段,掌握文言虚词、实词、句式
第三段翻译参考
段落大意,整体感知文意
讨论
庄子的思想
造成庄子风格的社会原因
推荐阅读
写作练习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三.预习检测:
1、注意下列字的注音:
北冥、鲲鹏、抟、迁徙、坳堂、草芥、夭阏、蜩蝉、宿舂粮、蟪蛄、大椿、斥鴳、泠然、万仞、蓬蒿
阅读文章第一段,掌握虚词、实词、文言句式
一、之
1.鹏之徙于南冥也
2.鲲之大
3.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则芥为之舟
二、而以焉
1.怒而飞
2.去以六月息者也
3.置杯焉则胶
三、实词“志”、“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解题:什么是“逍遥”?
学生讨论,什么是“逍遥”?
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
作者简介:
背景介绍
学生研究: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学生研究: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大体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初步理解庄子及其思想。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风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置杯焉则胶。
四、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之二虫又何知!
学习知识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代词代“杯水”
连词表修饰“地”
介词“用”
介词“用”
记载
搁置
判断句
奚以…为表反问
宾语前置句
阅读文章第二段,掌握虚词、实词、句式。
一、虚词之、且、焉
一、虚词“而”、“其”、“以”、“且”
1.而征一国者
2.夫列子御风而行
3.其自视也
4.彼且恶乎待哉
二、实词“正、穷、名”
1.若夫乘天地之正。
2.以游无穷者。
3.圣人无名。
通“耐”,能力
连词,表修饰关系
理解作品: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1.穷发之北
2.汤之问棘也是已
3.且适南冥也
4.彼且奚适也
5.有鱼焉
二、实词“图、穷、匹”
1.然后图南
2.穷发之北
3.众人匹之
三、文言句式
1.奚以知其然也?
2.翱翔蓬蒿之间。
结构助词“的”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并且
将要,打算
兼词“于之”
打算
尽,不生
攀比
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于”
阅读第三段,掌握文言虚词、实词、句式。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课题名称:逍遥游
学科年级:
高一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大体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体会《逍遥游》的积极意义及人生启示。
3、积累词语:志、图、名、置、穷;
重点难点:1、庄子“三无”思想的理解。
2、用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庄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要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生已有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但本文时代久远,风格独特,需认真对待。应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要指导学生疏通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