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及对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及对策

刘清国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优质教育的发展,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不断提高。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中学生中尚存在的不良品德,只有找准成因,对症下药,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一代教育者的历史使命,我认为农村中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外因和内因。

一、外因

1、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却失

由于城乡经济差距的扩大,大量农村中学生的父母一人获两人进城务

工,把这批中学生交给年迈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管,不仅造成孩子父

爱、母爱的缺失,也使他们缺失应有的家庭教育。

(2)、家庭过于溺爱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不断深入人心,这一代农村中学生中有相当比

重的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内心深处和行为上都表现为对子女的百依百

顺、无微不至,子女成了家庭的中心和小皇帝,导致这批中学生个人意

志膨胀。

(3)、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不分

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爱心助人等意识的教育;

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成严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对子女轻则训

斥辱骂,重则拳脚相加,体罚折磨,把子女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心理隔

阂加深,形成子女对父母畏惧、怨恨和反抗的心理;有的父母、祖父母

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使教育的作用互相抵

消。

(4)、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有的家庭婚姻破裂,孩子失去家庭温暖;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内战”,特别是一些家庭由于第三者插足,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

2、学校因素

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德育管理系统形同虚设,德育工作队伍效率低,实效差。他们的德育活动缺乏针对性、系列性和阶段性。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有的教师唯我至上,缺少奉献服务意识,不关心尊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无原则地偏袒纵容,对学习差的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出现体罚或“鞭策”,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加深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3、社会因素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上一些色情、抢劫凶杀的录像和书刊,带有色情、赌

博色彩的舞厅、卡拉OK厅,地下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屡禁不止,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另外,社会上的一些闲杂分子的引诱教唆,也使不少青少年学生养成不良行为品质,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内因

1、是来自家庭、学校、同学和自身的学习压力大,而学习成绩不甚理想,

造成自己的理想和现实距离大,心理失衡;

2、是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上的问题,应试教育比重太大,教学缺乏新意,

学习没有愉快、成就感,造成学生心理失落,厌学。

3、是学生个性征因素,意志不坚,耐挫能力弱,自暴自弃,产生逆反心理,

以致思想行为偏激冲动,道德行为失范。

根据上述这些原因的研究分析,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加强教育,规范管理,正确引导,热情帮助,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并整合各种教育环境,以最大效果矫正青年学生不良的行为道德。

㈠由于学校是进行系统行为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以学校为基础整合各种教育环境,优化育人环境。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协调公安、工商、文化、宣传等社会有关部门加强对文化市场和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尽最大努力优化社会环境,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

1.通过家长座谈会、家访等形式,教育引导家长们认识到正确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懂得应该怎样教育子女,共商教育策略,形成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为他们的德育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净化社会环境。协调公安、工商、文化部门,加强对文化市场及学校周边环境的检查和整治,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一些不法分子和不良商贩,坚决取缔和清除一些具有反面诱惑力的影视片、录像片、游戏光盘和淫秽书刊等,为中学生提供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

3.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鲜明的针对性,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次教育。

⑴学校的德育工作要从社会的价值观已趋向于多元化这一现实出发,承认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围绕这种多元性,进行多式教育。对学生加强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以高于现实的人生观的理念去陶冶学生,树立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⑵德育工作渠道要多样化,要分层次实施德育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常规和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面向广大团员和积极分子,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客观历史规律,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让“团员群体”带动全体中学生,共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组织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从思想上、行动上争取入党。抓住这部分积极向上的力量去从正面带动影响其他同学;实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或法制教育)校外辅导员制,定期或

不定期地聘请一些社会英模、公安司法干警、校友、本校的离退休教师等,以及教子有方的一些家长,来给学生做有教育意义的报告,促进德育工作。

⑶抓好起始教育和系列主题教育。起始教育对中学生至关重要,在学生入学之初施教,从严要求,从严管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不同的主题教育活动,使之系列化、科学化、整体化、长期化和制度化,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能有效地克服学生各种不良品德行为的发生。

(4)、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同时,要开展或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预防为主。

由于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人数有上升趋势,涉及的学生面大,依靠一个或几个人是不够的。所以首先全体教师要行动起来,学习并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班主任结合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耐挫能力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心态。任课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同时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墙报和广播进行广泛宣传,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热线,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开展心理训练,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其次,尽可能创造条件,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有专门教材,有专任教师和专门课时。另外,还可以设置一个心理健康问题信箱,请专家定期对学生讲课辅导并解答有关问题或印刷介绍常见心理障碍的自我调节的材料等。

(5).班主任的态度和方法对预防和矫正学生行为道德失范起着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和执行者,要确保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就要对学生,特别是品德不良学生要有耐心、有热心、有恒心、更要有爱心。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之以情,只有班主任对他们付出真诚的感情,品德不良的同学才会愉快地接受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品性。

总之,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社会、家庭要全方位抓紧这个时期对青少年学生的行为道德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以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