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正面战场重大战役及战区划分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各战区划分

抗日战争各战区划分

抗⽇战争各战区划分 抗⽇战争时期划分了很多战区,下⾯是⼩编整理的关于抗⽇战争各战区划分,希望能够给⼤家以启发。

抗⽇战争战区列表划分 第⼀战区 河北北部、⼭东北部 蒋介⽯ (9⽉改为程潜) 河南、安徽北部 卫⽴煌 陕西南部 胡宗南 第⼆战区⼭西、察哈尔、绥远阎锡⼭⼭西、陕西北部阎锡⼭ 阎锡⼭ 第三战区 江苏、浙江 冯⽟祥 (后由蒋介⽯兼) 浙江、福建、 江苏及安徽南部 顾祝同 顾祝同 第四战区 ⼴东、福建 何应钦 ⼴东、⼴西 何应钦 第五战区 ⼭东南部、江苏北部 蒋介⽯ (后由李宗仁任) 安徽、湖北北部 及河南南部 李宗仁 刘峙 第六战区 湖北西部 孙连仲 第七战区 ⼴东 余汉谋 第⼋战区 绥远、宁夏、 ⽢肃、青海 蒋介⽯(兼) 朱绍良 第九战区 湖北南部、湖南、 江西 陈诚 (薛岳代理) 薛岳 第⼗战区 陕西 蒋⿍⽂ 安徽 李品仙 第⼗⼀战区 北平、天津、华北 孙连仲 第⼗⼆战区 傅作义 抗⽇战争战区 就战略与兵⼒⾔,1937年战区划分,是以第三战区为重⼼,保卫京沪杭,期间也发⽣长达三个⽉的淞沪会战。

1938年战区划分,则以华中地区的第四、第五、第六战区为主,整编主要是为了"持久抗战,巩固武汉核⼼",战略⽬的则在于"东保津浦,西守道清"。

另⼀⽅⾯,位于武汉的国民政府,以修正《军事委员会组织⼤纲》⽅式,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定为战时政府之实质统治机构,也将统率国军的委员长取代了国民政府主席成为中国实际领导⼈。

1938年11⽉中旬,中国军队于临时⾸都武汉组织武汉保卫战失利,加上华南战场重要据点⼴州亦极为危险,⾄此,中华民国政府再度迁都⾄重庆。

为了此战略异动变量,加上兵⼠折损众多,战区同年年底⾄翌年年初予以⼤幅度更动。

⽽跟随战区,中⽇战争第⼀期之第⼆及三阶段亦告正式结束,⽽中国也正式迈⼊以重庆为根据地的第⼆期抗⽇战争。

1939年-1943年,随战争型态趋于固定,战区除了⼩更动之外,并⽆太⼤变化。

抗战时期战区划分情况

抗战时期战区划分情况

抗战时期战区划分情况抗战时期战区划分情况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宣布对日抗战。

8月,为适应当时的军事形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将面临日军进攻之区域划分为五个战区(以后又逐步将全国划分为10个战区与2个游击战区),并确定了各战区的作战任务。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任,作战区域为津浦、平汉两路北段之地域,辖第一、二、十四集团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作战区域为山西、察哈尔、绥远三省,辖第六、七集团军;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作战区域为江苏、浙江、上海地区,辖第八、九、二五等集团军;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何应钦。

作战区域为福建、广东地区,辖第四、十二集团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依然为蒋介石兼任(后为李宗仁),作战区域为山东及苏北,辖第三集团军及其它部队。

9月11日,军委会又划津浦路沿线为第六战区,调冯玉祥任六战区司令长官,三战区司令长官则由蒋介石兼任。

由于原定归六战区管辖的第五集团军韩复榘不愿服从冯玉祥,冯亦自请不指挥韩的部队,10月15日军委会便撤销第六战区。

故六战区并未正式成立起来,冯玉祥也调升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会长。

10月下旬,第七战区设立,司令长官刘湘,作战区域为浙赣路沿线。

不久刘湘病故,该战区随即撤销。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司令,归属第二战区。

1938年1月17日,国民政府公布修正过的《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并改组军事委员会,蒋介石仍任委员长,冯玉祥任副委员长,何应钦任参谋总长。

委员会下设军令、军政、军训、政治四部,全国划分为六个战区,各战区作战区域均有调整。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作战区域为平汉路沿线及黄河流域部分地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含第十八集团军),作战区域为山西全省及绥远、河北、河南各一部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含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作战区为江苏、浙江地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何应钦,作战区域为两广地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作战区域为津浦路地区;第八战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任,副司令长官朱绍良,作战区域为甘、青、宁地区;此外,为巩固武汉的战略地位,又设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总司令陈诚,负责湘、鄂、赣部分地区及长江防务,新设福建绥靖公署,主任陈仪,作战区域为福闽地区;任命蒋鼎文为西安行营主任,作战区域为陕西(抗战以前,曾设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西安、重庆、武汉、北平、广州等行营)。

正面战场-战区-战役-总结

正面战场-战区-战役-总结

战役名称时间中方:日方部队及主要将领中方:日方伤、亡人数江桥抗战1931年10月-1931年11月马占山:张海鹏及关东军第一次淞沪会战1932年1月-1932年3月长城抗战1933年1月-1933年5月热河抗战1933年2月-1933年2月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936年12月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平津作战1937年7月太原会战▪南口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1937年9月12日-1937年11月8日阎锡山(总司令)、卫立煌、朱德、傅作义,六个集团军,约580,000人:筱原纯一郎、板垣征四郎(总司令),五个师,约140,000人中方逾100,000人:日方近30,000人淞沪会战1937年8月-1937年11月总司令长官:蒋中正、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右翼军: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下辖第八集团军(司令张发奎(兼))、第十中方:270,000人. 日方:50,000人。

集团军(司令刘建绪);中央军总司令朱绍良,下辖第九集团军(司令朱绍良(兼))、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廖磊);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下辖第十九集团军(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团军(司令罗卓英),总计中国战斗序列五十余师,战斗兵员总数700,000上下|南京战役1937年12月唐生智、刘湘、顾祝同,约100,000人:松井石根,八个师中方军人约50,000余人(包括平民估计超过300,000人丧生):日方伤、亡人数不详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战1938年2月-1938年5月李宗仁(总司令)、汤恩伯,600,000人,六十个部队: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240,000人,八个部队中方约20,000人:日方超过16,000人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1938年4月李宗仁(总司令)、汤恩伯,十个师,约100,000人: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两个师(板垣第五师团、矶谷第十师团),约三万人中方约20,000人:日方超过16,000人兰封会战1938年5月-1938年6月武汉会战▪万家岭战役▪小界岭战役1938年8月-1938年10月蒋介石、薛岳、李宗仁,一百二十个师总兵力约1,100,000人,飞机100余架,军舰40余艘:冈村宁次,官兵350,000,飞机500余架,军舰120余艘中方约400,000人:日方140,000人广州战役1938年10月中国军方记载:中国官兵阵亡2954名,伤5645名,失踪2643名。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二十四次会战概略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二十四次会战概略

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梦想以“武土道”精神、现代化的军事威力,一举歼灭中国野战军,夺取若干重要据点,给中国人精神重大打击,迫使屈服投降,速战速决。

然而日本的如意算盘不如意。

中国根据敌我条件,采取持久消耗战略,将战争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期,预定第三期总反攻期。

双方进行有关战略成败的24次会战。

中国军队在这些会战中,官兵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和民主,作出了重大贡献。

兹将会战予以概述。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日本企图以陆海空军优势及先进的军事装备,梦想速战速决。

因此除向我华北进犯外,8月13日向上海发动猛攻,拉开淞沪会战序幕。

日军在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以12个师团以上的兵力,对我第三战团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副司令长官顾祝同率领的约30个军展开激战。

我最高统帅部为争取国际同情及掩护重要物资后撤,毅然使用主力于淞沪血战三个月,迫使日本陆海空军不断猛增至30余万人,仍无力战胜我军。

其后,日军由杭州湾登陆,攻打我军侧背。

11月9日,我军沿沪宁路逐次撤退,以一部退至南京,另一部主力转进浙皖边区。

12日,日军占领上海,趁势向南京猛追,12月12日,雨花台失陷,经过激烈巷战,我军于翌日放弃南京。

日军入城后,随即展开灭绝人寰的大屠杀,屠杀我军民30余万。

此战主要成果是:彻底打破日本“一个月亡华”迷梦,扩大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将日军诱至华中山岳湖沼地带,避免在华北不利地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此期间中国军队阵亡达27万之众,歼敌5万余人。

2.太原会战日军侵入平津占领张家口后,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率五个师团、五个独立混成旅团,于1937年9月中旬,以一部沿同浦路南犯,另一部由朔县分由宁武和原平犯我晋中,企图夺取太原。

我军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统领15个军,设防于华北平原交通要点,重兵布防忻口周围,自10月13日与日军鏖战至18日,歼敌2万余人。

26日,南犯日军由平汉路进占石家庄,西叩晋东门户,攻陷娘子关,我忻口阵地侧背受到威胁。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争的主要重大战役以及涉及的地区和时间资料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争的主要重大战役以及涉及的地区和时间资料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争的主要重大战役以及涉及的地区和时间资料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争的主要重大战役以及涉及的地区和时间资料2014-07-27 08:12:13蝲蝲蛄也有春天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争的主要重大战役以及涉及的地区和时间资料江桥抗战:1931年10月-11月主要将领:马占山淞沪抗战:1932年1月-3月主要将领:蔡廷锴、蒋光鼐长城抗战:1933年1月-5月主要将领:宋哲元、徐庭瑶(关麟征、杜聿明)热河抗战:1933年2月主要将领:张学良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2月主要将领:阎锡山、傅作义(百灵庙)[全面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的大型会战]平津作战:1937年7月主要将领:宋哲元、吉星文(卢沟桥)本战由七七事件所引发,中日最终谈判破裂,经过数周的战斗,日军独立混成第l旅团和驻屯旅团分别在30日晚和31日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和大灰厂附近地区,平津失守。

从此拉开了艰苦的8年抗战。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主要将领:蒋介石、张治中、陈诚、谢晋元(四行仓库)“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

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

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主要将领:唐生智、刘湘、顾祝同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

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

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主要将领:阎锡山、林彪(平型关)、卫立煌(忻口)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

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

但从此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陕西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发06《咸阳日报》教育周刊作者宋增安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侵略野心的极度膨胀,不但极大地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更危及到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中国的统治。

为此,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四次规模较大的会战,以抗击日军的侵略。

1.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天津。

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攻击,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19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十天内“为制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

因战争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所以又称“凇沪会战”。

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二十余万人,在付出伤亡六万多人的代价后,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期间,在华北,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

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

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激战达半月之久,歼敌二万余人。

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

3.徐州会战这是抗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历时五个多月,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消灭日军一万余人。

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重创日军精锐部队矶谷师团,并击退从临沂赶来增援的板垣师团一部。

虽然中国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但终未能阻止装备精良的日军的疯狂攻势。

1938年5月,徐州失守,会战结束。

4.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战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

战场遍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

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条件下进行的,在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统一战略目标下形成的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这一特殊的战争形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绝无仅有。

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错误指导,使其重要作用的发挥,与其执政党的地位和拥有200多万人的军队,又不尽人意。

根据“求实存真”的治史原则,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八年全过程予以客观探讨,这对于增进国共两党关系,完成台湾回归祖国的统一大业,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中国战场的军事形势是日军展开战略进攻,中国军队进行战略防御。

在此阶段,由于日军企图迅速击破国民党军主力、逼迫国民党政府投降。

因而,这一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毛泽东曾肯定地指出:“从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忻口、淞沪、徐州和武汉四次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这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二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企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蒋介石曾幻想就地“和平解决”,但日本侵略军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平(北平)津(天津)地区,取得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的前进阵地,随即又陆续调集30万兵力,沿平绥、平汉、津浦铁路展开战略进攻,企图迅速夺取冀、察、晋、绥、鲁五省,控制黄河以北广大地区。

8月13日,日军又在上海发动大规模登陆作战,企图速占上海,威胁南京,迫使国民党政府就范,以求在2至3个月内灭亡中国。

日本陆相杉山元在给天皇的报告中宣称,战争可以在两个月内结束;日本陆海军制定的作战目标是“覆灭排日抗日的根源的中央政府”,“通过全面战争,以期根本解决日中间的问题”,计划在三四个月内结束战争。

抗日战 争中的重要战线有哪些

抗日战 争中的重要战线有哪些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线有哪些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历史。

在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巨大的牺牲精神,形成了多条重要的战线,共同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正面战场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大规模正规作战的战场。

在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承担了主要的正面作战任务。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

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虽然最终上海沦陷,但中国军队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中国军队在忻口地区与日军展开了长达 20 多天的激烈战斗,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虽然武汉最终失守,但此战使日军的战略进攻态势受到了极大的遏制,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在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虽然在装备和训练上与日军存在差距,但广大爱国将士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敌后战场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战场。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在聂荣臻元帅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粉碎了日军的“扫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

根据地军民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击日军、保卫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

根据地军民在罗荣桓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有效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敌后战场的抗日军民采取灵活多样的战术,如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有效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日战争战场与战略布局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日战争战场与战略布局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日战争战场与战略布局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也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一场伟大斗争。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和中国的未来,也对整个世界的民主与和平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场战争中,抗日战场的布局与战略部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抗日战争战场的划分和战略布局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抗日战场的划分中国抗日战争是在全国范围开展的,战场划分主要根据战略地理条件和敌我力量对比进行。

基本上可以将抗日战场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六个战区。

1. 东北战区:东北地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早战场,也是日本侵略战争的起点。

东北地区的宝岛铁血抗战和战略退却成为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的象征。

2. 华北战区:华北地区的抗日斗争经历了辽沈、平津和淮海战役等一系列战斗,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为激烈和艰苦的战场之一。

3. 华东战区:华东地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包括山东、江苏、安徽等地。

华东地区的游击战争和地下抗日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4. 华中战区:华中地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武汉保卫战和淞沪会战等都发生在这个地区。

华中地区的战斗也为全国各个战区提供了宝贵的支援。

5. 华南战区:华南地区的抗日战斗主要集中在广东和福建两省,其中闽粤边区的闽南抗日斗争有着重要的地位。

6. 西南战区: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四川等,西南战区的红军长征与川滇抗战形成了对日本侵略的有力牵制。

二、战略布局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布局主要围绕着敌情、敌我力量对比、敌人的战术布置以及中国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展开。

以下是抗日战争中的一些主要战略布局:1. 阻击战略: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以阻击战为主要作战方式。

通过埋伏、伏击等战术,不断削弱日军的战斗力,并展开袭扰日军后方的游击战。

2. 歼灭战略:随着敌人的增加和士气的提高,中国军队逐渐转向歼敌为主的战略。

通过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日军的一部分,以减少其战斗力,然后再展开反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场景一:日本鬼子又来了?
黄山一旅游景区上演鬼子进村:游客或演员穿着日军军服,挥舞着大刀, 几个 女子扮演的“村姑”在 “鬼子”的押送之下朝前走。也有身着日军军服的人用 迫击炮“实战”演示日军攻击村庄的场景,现场的游客们都是一脸笑意。
场景二:黑龙江省方正县为“日本拓荒团”死亡人员立碑
为了吸引日本相关企业在该地投资,黑龙江省方正县投资约70万元人民币,为 “日本拓荒团”死亡人员立碑 。
C 些数字主要说明 ( )
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 B.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 D.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鲜明对照
4、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
灭是在( B)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5、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大溃退的主要原
一、台儿庄战役 二、武汉会站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三、武汉会站
1938年,
日军集结40 多万兵力进 攻武汉,为 保卫大武汉, 中国军队共 部署100多 万人参战
万家岭大捷
江西万家岭战役消灭日军9000余人 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为避免更大损 失,1938年10月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武汉会战意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 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血色记忆——抗战大事记
国民党抗战 正面战场
中国社会各 阶层抗战
共产党抗战 敌后战场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1.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 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正确分析理解正面 战场的抗战。 2.感悟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 迹,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二战中国战区国民革命军正面对日作战主要战役1

二战中国战区国民革命军正面对日作战主要战役1

二战中国战区国民革命军正面对日作战主要战役1(1):长城抗战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月至5月,国军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热河(今分属辽宁、河北、内蒙古),长城的冷口、古北口、喜峰口和滦东等地的作战。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后,为割断东北抗日部队与关内的联系,扩大并巩固伪满洲国的疆界,进而蚕食华北,决定由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指挥第6、第8师、混成第14、第33旅、骑兵第4旅和航空兵、海军各一部4万余人及伪军3万多人,企图攻占热河、古北口以东的长城一线,伺机进占冀东。

国民政府由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张学良(3月12日起由何应钦接替)指挥,先后调集14个军20余万人,企图保卫热河和依托长城阻止日军进关。

交战主要在以下地区和要隘进行:山海关、九门口作战1月1日,武藤为保障主力迅速攻占热河、长城,令山海关守备队和伪满洲国国境警察队制造榆关事件,鸣枪挑衅,反诬为国军射击,并通牒国军守军撤出山海关,被拒绝后,日军第8师第4旅在航空兵和海军各一部支援下,于2日向山海关中国驻军第9旅第626团发起攻击。

该团奋起抗击,至3日下午伤亡过半,奉命撤退,山海关陷落。

4日和6日,日军进攻榆关附近五里台、石河的第9旅阵地,受挫。

10日,日伪军攻占九门口,守军第15旅退守石门寨。

15~16日,日军进犯要隘石门寨未逞,转入对峙。

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数千人曾反攻九门口,以牵制日军行动。

热河省作战2月17日,武藤下令进攻热河。

19日,张学良调整部署,以4个军配置在叶柏寿(今建平)、朝阳、北票、开鲁一线和平泉、凌源、建平(今建平镇)、赤峰等地阻止日军进攻。

22日至3月4日,日军第8、第6师、混成第14旅和伪军分三路相继占领上述地区和热河省会承德。

守军在凌南(今建昌)、凌源、赤峰等地抗击后,第53军撤至喜峰口、冷口等地;第41、第63、第55军分别撤往围场、乌丹(今翁牛特旗)、多伦、沽源。

张学良令所部坚守长城线,并令第59军及骑兵第1军主力于张北、独石口、多伦等地布防,防日军西犯。

全面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上的历次大型会战

全面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上的历次大型会战

全面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上的历次大型会战01.平津作战:1937年7月主要将领:宋哲元、吉星文(卢沟桥)本战由七七事件所引发,中日最终谈判破裂,经过数周的战斗,日军独立混成第l旅团和驻屯旅团分别在30日晚和31日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和大灰厂附近地区,平津失守。

从此拉开了艰苦的8年抗战。

02.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主要将领:蒋介石、张治中、陈诚、谢晋元(四行仓库)“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

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

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03.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主要将领:唐生智、刘湘、顾祝同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

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

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

04.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主要将领:阎锡山、林彪(平型关)、卫立煌(忻口)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

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

但从此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05.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池峰城(台儿庄)日军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

国民党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

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06.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主要将领:薛岳日军试图在徐州会战后继续扩大战果,板垣征四郎师团孤军深入,被以薛岳为首指挥的中国军队包围。

最后由于蒋军嫡系将领的无能,中国军队最终功亏一篑。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重大战役及战区划分.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重大战役及战区划分.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重大战役及战区划分全面抗战爆发前正面战场的大型会战:1、江桥抗战:1931年10月-11月,主要将领:马占山2、淞沪抗战:1932年1月-3月,主要将领:蔡廷锴、蒋光鼐3、长城抗战:1933年1月-5月,主要将领:宋哲元、徐庭瑶(关麟征、杜聿明)4、热河抗战:1933年2月,主要将领:张学良5、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2月,主要将领:阎锡山、傅作义(百灵庙)全面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的大型会战:1、平津作战:1937年7月主要将领:宋哲元、吉星文(卢沟桥)。

本战由七七事件所引发,中日最终谈判破裂,经过数周的战斗,日军独立混成第l旅团和驻屯旅团分别在30日晚和31日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和大灰厂附近地区,平津失守。

从此拉开了艰苦的8年抗战。

2、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会战1)主要将领:蒋介石、张治中、陈诚、谢晋元(四行仓库)“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

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

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3、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主要将领:唐生智、刘湘、顾祝同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

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

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

4、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会战2)主要将领:阎锡山、林彪(平型关)、卫立煌(忻口)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

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

但从此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5、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会战3)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池峰城(台儿庄)日军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

抗日战争正面战役全纪录

抗日战争正面战役全纪录

一、1937年7月7日-------7月31日仓促御敌:平津战役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政府一方面标榜“不扩大方针”,一方面向华北派兵。

日军在司令官香日清司指挥下向北平地区第29军发动总攻,中国守军在日军攻击下,指挥失灵,各自为战,一片混乱。

二、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一寸山河一寸血:淞沪会战日军即已发动侵华战争,而中国有又已决定全面抗战,于是中国主动而有计划地开辟淞沪战场,淞沪战场的开辟,迫使日军不得不向华东增兵,并将主战场由华北转向华东,日军陷于中国全面,持久抗战的泥潭,不得不按中国的战略方针作战。

此役我军投入兵力70余万伤亡25万日军投入兵力30余万伤亡4万三、1937年9月13日-------1937年11月8日量力而行:太原会战中国在华北为保卫太原抗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中国军队在忻口以北顽强抗击日军,正当会战处于相持时,河北日军攻陷娘子关,直逼太原,导致太原失守,此后,华北战场正面战争基本结束。

四、1937年12月1日-------1937年12月13日为面子而战:南京保卫战淞沪会战后中国主力部队遭受重大损失后进行的南京保卫战,表示了中国政府的抗战决心,但是却是一场失败的会战,失误:主要决策将领循于已经成型的军事思想和惯用战法,实际上执行的是单纯的防御方针。

五、1938年3月中旬-------1938年6月中旬杂牌军大团结:徐州会战徐州是南京失守后中国部队保卫武汉的重要屏障及前进基地,势在必守;日军为沟通南北两战场,既而进攻武汉,势在必得。

会战期间的亮点是被称为“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残败的”台儿庄战斗,此胜利不仅使日军开始重新估量中国的抗战力量,同时也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的看法。

六、1938年6月中旬-------1938年11月上旬持久战的转折:武汉会战会战历时4个半月,中国军队动用了100多个师100万余人,以中国军队的主动撤出武汉而告结束。

抗日战争分几个战区

抗日战争分几个战区

抗日战争分几个战区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那么有几个战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分几个战区,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抗日战争分10个战区抗日战争——一战区1937.8.20战区成立,作战区域:平汉、津浦线将介石自任总司令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 原为29军军长副佟麟阁。

)59军:张自忠68军:刘汝明77军:冯治安骑3军:郑大章集团军直辖:181师:石友三(宋哲元原为29军军长副:佟麟阁 )( 一集团军于1937.9上旬参加津浦铁路北段沿线作战,递属6战区冯玉祥指挥。

参见后 6战区)时间:1937.10 – 1938.2作战区域:平汉线司令长官:程潜(代)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59军:张自忠68军:刘汝明77军:冯治安骑3军:郑大章集团军直辖:181师:石友三20集团军总司令:商震32军:商震军直辖:独立46旅:鲍钢骑14旅:张占魁20军团总司令:汤恩伯(于1937.12月从2战区调入,很快又调属 5战区)52军:关麟徵13军:汤恩伯战区直辖53军:万福麟1938.2后作战区域:豫东北司令长官:程潜豫东兵团总司令:薛岳29军团(64军) 司令:李汉魁兵团直辖:74军:俞济时8军:黄杰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77军:冯治安 69军:石友三 53军:万福麟17军团司令:胡宗南 1军:李铁军3集团军司令:孙桐萱 12军:孙桐萱 55军:曹福林20集团军司令:商震32军:商震战区直辖:27军:桂永清71军:宋希濂39军:刘和鼎91军:郜子举90军:彭进之骑3军:郑大章1939年1月,作战区域:豫和皖北之一部司令长官:卫立煌2集团军:孙连仲 30军田镇南3集团军:孙桐萱 12军孙桐萱(兼)战区直辖:40军庞炳勋 76军孙铁军时间:1944.4(豫中会战期间)司令长官:蒋鼎文副:汤恩伯4集团军:孙蔚如 38军:张耀明 96军:李兴中14集团军:刘茂恩 15军:武庭麟刘戡兵团:刘戡暂4军:谢辅三 9 军:韩锡候36集团军:李家钰 47军:李宗昉39集团军:高树勋新8军:胡伯翰副司令长官(汤恩伯)辖:15集团军:何柱国骑军2:廖泽运19集团军:陈大庆暂9军:霍守义28集团军:李仙洲 85军:吴绍周 89军:顾锡九暂15军:刘昌义31集团军:王仲廉 12军:贺粹之 13军:石觉 29军:马励武副司令长官直辖:78军赖汝雄战区直辖: 14军:陈铁抗日战争——二战区1937.8.20战区建立作战辖区:晋、察、绥司令长官:阎锡山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副:孙楚 33军:孙楚 34军:杨澄源7集团军(临时集成)总司令:傅作义 72军:陈长捷骑1军(临时配属):赵承绶前敌总指挥:汤恩伯 13军:汤恩伯 17军:高桂滋总指挥直辖:94师:朱怀冰时间:1937.9.11(太原会战期间)作战区域:山西司令长官:阎锡山副:黄绍竑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1军团(26路军):孙连仲30军:田镇南 14军团(27路军):冯钦哉 42军:冯安邦 3军:曾万锺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副:孙楚 33军:孙楚 34军:杨澄源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 17军:高桂滋 35军:傅作义 61军:陈长捷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 9军:郝梦麟 14军:李默庵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22集团军总司令:邓侯锡 41军:孙震 45军:邓侯锡13军团司令:刘茂恩 15军:刘茂恩战区直辖 19军:王靖国 13军:汤恩伯骑1军:赵承绶骑2军:何柱国时间:1937.10(忻口作战期间)作战区域:山西司令长官:阎锡山副:黄绍竑中央集团军(14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 9军:郝梦麟(郝梦麟中将于忻口作战时殉国)14军:李默庵 15军:刘茂恩 17军:高贵滋 19军:王靖国左集团军( 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右集团军(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预备集团军( 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骑军1:赵承绶骑军2:何柱国 34军:杨澄 35军:傅作义 61军:陈长捷 66军:杜春沂时间:1937.11.18 作战区域:山西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卫立煌前敌总司令卫立煌2集团军司令:孙连仲1军团:孙连仲 3军:曾万锺 15军:刘茂恩 34军:杨澄源19集团军司令:王靖国 19军:王靖国 61军:陈长捷前敌总司令直辖 14军:李默庵 17军:高桂滋战区直辖:9军:郭寄峤27路军(14军团):冯钦哉35军:傅作义 47军:李家钰18集团军:朱德骑军6:门炳岳1939。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侵略野心的极度膨胀,不但极大地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更危及到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中国的统治。

为此,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四次规模较大的会战,以抗击日军的侵略。

1.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天津。

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攻击,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19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十天内“为制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

因战争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所以又称“凇沪会战”。

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二十余万人,在付出伤亡六万多人的代价后,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期间,在华北,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

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

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激战达半月之久,歼敌二万余人。

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

3.徐州会战这是抗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历时五个多月,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消灭日军一万余人。

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重创日军精锐部队矶谷师团,并击退从临沂赶来增援的板垣师团一部。

虽然中国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但终未能阻止装备精良的日军的疯狂攻势。

1938年5月,徐州失守,会战结束。

4.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战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

战场遍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

会战中,日军投入兵力达四十余万,中国配置兵力一百余万,历时四个多月,攻势凶猛的日军遭到重大消耗。

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哪些“七七事变”以来,中国进入到全面抗战当中。

1937年9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成立。

国民党在正面抵抗日军进政,形成正面战场。

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统一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陆续开赴抗日前线、在敌人的侧翼和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形成敌后战场。

1937年7月至1938年6月,中日双方进行了多次会战。

包括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

在这一阶段的中国战场的军事形势是日军展开战略进攻,中国军队进行战略防御。

日军企图迅速击破国民党军主力,以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就在淞沪会战前夕,日军曾猖狂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

因而这一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但在1938年11月至1940年期间,中国战场进入到了战略过渡阶段。

虽然日本的侵华政策有了变化,但其军事进攻的重点仍然放在国民党正面,从而国民党正面战场仍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爆发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等战役。

在这一阶段,国民党军仍然是抗战的主要力量。

但当到了“战略相持”的阶段时,也就是1941年至1943年,这一个时间段。

由于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日军不得不改变侵华政策。

即采取巩固占领区和“以华制华”的方针,频繁对抗日根据地实施大规模“扫荡”,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正面战场的开始下降到次要位置。

最后,在1944年至1945年8月,中共在敌后战场实行局部的战略反攻,并且由局部反攻逐渐过渡到全面反攻。

与国民党军相比,其反攻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独具特色。

而国民党军由于缺乏主动性,只能局限于西南一小隅。

即使到了日军失败前夕,国民党仍在豫湘桂战役中吃了败仗。

其实在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担负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任务,分别发挥了各自的作用。

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全面冷静地看待两个战场。

作出最公正的评价。

抗日战争的战场中国各地的战斗与抵抗

抗日战争的战场中国各地的战斗与抵抗

抗日战争的战场中国各地的战斗与抵抗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各地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与抵抗,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东北抗日战场东北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也是日本侵略的主要目标。

在这片土地上,中国军民开展了顽强抵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沈阳,开始对东北地区进行残酷统治。

如长春“九一八”战斗,中国军民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激烈对抗,表现出顽强的抵抗精神。

二、华北抗日战场华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另一个重要战场。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进攻中国,占领了北平(今北京)和天津等地。

但是,中国军民并没有屈服,他们组织了各种游击队和抗日义勇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大量的抵抗战斗。

如淞沪战役,中国军民与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搏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三、华东抗日战场华东地区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

日本侵略军逐渐占领了山东、江苏和浙江等地。

在这片土地上,中国军民英勇奋战,组织了一系列的抵抗行动。

如淞沪抗战期间,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浴血奋战,捍卫了华东地区的抗战前线。

四、西南抗日战场西南地区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占领了贵州、云南等地。

中国军民在西南地区组织了大规模的游击战,展开了与日本侵略军的抵抗。

例如,贵州人民在抵抗日本侵略军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抗战精神。

五、华南抗日战场华南地区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广州等地,对华南地区进行统治。

然而,中国军民并没有屈服,他们组织了大规模的游击战,展开了抵抗。

如长沙会战,中国军民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顽强搏斗,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抗日战争的战场遍布中国各地,每个地方都有中国军民进行了艰苦的战斗与抵抗。

尽管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中国军民依然坚决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军,表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抗战精神。

他们的奉献和牺牲,为保卫中国的独立和民族尊严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抗日战争各个战区

抗日战争各个战区

抗日战争各个战区1937年8月:第一战区:河北,山东黄河以北司令长官:蒋中正。

第二战区:山西,绥远,察哈尔,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三战区:江苏长江以南,浙江,司令长官:冯玉祥。

第四战区:福建,广东司令长官:何应钦。

第五战区:山东黄河以南,江苏长江以北蒋中正1938年11月:第一战区:河南及安徽,司令长官:卫立煌。

第二战区:山西及陕西,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三战区:苏南,皖南,浙江,福建,司令长官:顾祝同。

第四战区:两广,司令长官:张发奎。

第五战区:皖西,鄂北,豫南,司令长官:李宗仁第八战区:甘肃,青海,宁夏,绥远,司令长官:朱绍良。

第九战区:江西,鄂南,湖南,司令长官:陈诚。

第十战区:陕西一部:司令长官:蒋鼎文。

苏鲁战区:司令长官:于学忠。

冀察战区:总司令;鹿钟麟。

第9,薛岳,指挥长沙等会战。

汤恩伯,统率40万住扎河南,先是集团军司令,后来也和战区司令差不多。

还有胡中南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卢沟桥事变-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中国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

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5年1月:日本表面上调整对华政策,军事进攻重心转向共产党的根据地;国民党政府不断对共产党军队制造摩擦,期间发生了皖南事变。

战略反攻阶段1945年1月-1945年8月:解放区开始进行局部反攻;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同时毛泽东、朱德发布反攻命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

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华民国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重大战役及战区划分全面抗战爆发前正面战场的大型会战:1、江桥抗战:1931年10月-11月,主要将领:马占山2、淞沪抗战:1932年1月-3月,主要将领:蔡廷锴、蒋光鼐3、长城抗战:1933年1月-5月,主要将领:宋哲元、徐庭瑶(关麟征、杜聿明)4、热河抗战:1933年2月,主要将领:张学良5、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2月,主要将领:阎锡山、傅作义(百灵庙)全面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的大型会战:1、平津作战:1937年7月主要将领:宋哲元、吉星文(卢沟桥)。

本战由七七事件所引发,中日最终谈判破裂,经过数周的战斗,日军独立混成第l旅团和驻屯旅团分别在30日晚和31日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和大灰厂附近地区,平津失守。

从此拉开了艰苦的8年抗战。

2、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会战1)主要将领:蒋介石、张治中、陈诚、谢晋元(四行仓库)“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

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

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3、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主要将领:唐生智、刘湘、顾祝同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

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

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

4、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会战2)主要将领:阎锡山、林彪(平型关)、卫立煌(忻口)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

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

但从此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5、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会战3)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池峰城(台儿庄)日军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

国民党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

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6、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会战4)主要将领:薛岳日军试图在徐州会战后继续扩大战果,板垣征四郎师团孤军深入,被以薛岳为首指挥的中国军队包围。

最后由于蒋军嫡系将领的无能,中国军队最终功亏一篑。

7、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会战5)主要将领:陈诚、白崇禧(代)、薛岳(万家岭)、徐焕升(空军东征)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为结束,但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敌军4万人、近10万日军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8、广州战役:1938年10月主要将领:余汉谋日军控制了广州及附近要地,广州失陷。

广增之战,双方伤亡不少:日本防卫厅的《中国事变中国作战史》载:日军伤亡1923名。

中国军方记载:中国官兵阵亡2954名,伤5645名,失踪2643名。

9、南昌会战:1939年3月-4月(会战6)主要将领:罗卓英、上官云相南昌失守。

此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日军队的首次交锋,日军纠集重兵,先发制人,攻势极为猛烈。

中国守军奋勇抵抗,兵力损失达43000余人。

10、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会战7)主要将领:李宗仁、张自忠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

国民党军队消灭毙伤敌军1.3万人,第5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

日军未能达到预定战略目标。

11、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会战8)主要将领:薛岳、罗卓英日军动用10万兵力,却在第九战区第十五集团军的抵抗下损失惨重。

日军承认“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

在中国军队反击下,日军伤亡达2万人,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伤亡3万多人。

12、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会战9)主要将领:白崇禧、杜聿明(昆仑关)日军占领南宁和昆仑关后,国民政府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13、冬季攻势:1939年12月-1940年3月主要将领:蒋介石、李宗仁、薛岳在这次攻势中,中国军队直接参战兵力约71个师,55万余人,与敌作战1340次,其中主动出击1050次,毙敌九万多人,我军伤亡七万多人。

冬季攻势是中国军队继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对外主动出击,改写中国百年来基本上只有“挨打”的历史,日军亦承认这次作战中我国军队的英勇。

更为重要的是,抗日战争从被动挨打转入主动进攻,一扫全国民众之颓丧之气,树立起抗战必胜之决心。

14、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会战10)主要将领:李宗仁、张自忠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宜昌失陷。

枣宜会战是武汉会战以来,日军对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

15、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主要将领:彭德怀、左权中方损失约一万七千人;毙伤日方两万余日本军人、约五千伪军;拔除据点2900多个,缴获各种火炮50多门、各种枪5800多枝。

16、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会战11)主要将领:李宗仁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

日军一度攻占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伤亡9000人后,日军最终撤退。

17、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会战12)主要将领:罗卓英、王耀武为保证南昌及附近占领区的安全,日军发动试图消灭赣北中国军队主力的上高会战。

日军在三路围攻、其中两路受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中国军队包围而仓皇撤退,伤亡高达1.5万人。

18、中条山会战(即晋南会战):1941年5月(会战13)主要将领:卫立煌、唐淮源(中条山)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

中国军队伤亡4.2万余人,被俘3.5万余人,日军伤亡仅为中国军队的1/12,成为“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

19、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会战14)主要将领:薛岳、王耀武中国军队第六战区在正面战场主动发起1941年以来惟一一次主动进攻作战,歼灭日军7000人。

最终由于第九战区指挥失误,日军一度攻占长沙,中国军队伤亡失踪7万人,日军伤亡2万人。

20、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主要将领:薛岳、李玉堂、方先觉(会战15)中国军队第九战区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

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

21、香港保卫战:1941年12月主要将领:莫德庇、罗逊(加拿大军)香港沦陷,守军2233人阵亡2448人受伤:日方683人阵亡1413人受伤。

22、第一次缅北会战:1942年3月-9月主要将领:罗卓英、杜聿明、戴安澜、孙立人戴安澜牺牲。

此战,远征军经一个多月作战,在保卫同古、解救英军诸战中,英勇顽强为世人所赞誉。

但由于出国时机过晚,盟军作战缺少协同,多头指挥等原因,使远征军始终处于被动态势,未能达成战役企图。

23、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会战16)主要将领:顾祝同、王敬久(衢州)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中国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阵亡,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148人。

24、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会战17)主要将领:陈诚、孙连仲(代)、胡琏(石牌要塞)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国民党第18军坚守石牌要塞,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敌军4000人。

25、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会战18)主要将领:孙连仲、余程万在日军3万优势兵力进攻下,中国57师9000余人孤军誓死抵抗长达16天。

最终中国军队收复常德等阵地,毙伤日军2万人。

26、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会战19)主要将领:汤恩伯(洛阳)、李家钰日军试图通过豫中会战围歼第一战区主力,并打通平汉线。

由于国民党军指挥失当,洛阳沦陷。

日军实现最初的作战计划。

27、长衡会战:1944年5月-8月: (会战20)主要将领:薛岳、方先觉(衡阳)豫中会战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

中国军队在衡阳进行了长达48天的抵抗,最终没有支援而遭到失败。

28、桂柳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会战21)主要将领:白崇禧(桂林)、张发奎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空军基地发动桂柳会战。

中国军队在明显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导致桂林和柳州仅数日即遭到沦陷。

29、第二次缅北会战:1943年10月-1945年3月主要将领: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在历时两年的缅北会战中,中国驻印军全歼日军第18、第56师团,重创日军第53师团、第2师团、第33师团和第49师团,共击毙日军3.3万余人,伤日军7.5万余人,俘虏323人。

缴获大炮186门,战车67辆和汽车552辆。

中国驻印军伤亡1.7万人。

30、滇西作战:1944年5月—1945年1月主要将领:卫立煌、宋希濂、李弥(松山)我军攻克腾冲、松山、龙陵地区,远征军和驻印军会师芒友,结束了滇西战役。

滇西作战,自1944年5月11日开始,至1945年1月27日结束。

历时8个月零16天,日军共伤亡、被俘21057人。

远征军伤亡、失踪67364人。

31、豫西鄂北会战:1945年3月-5月主要将领:刘峙、胡宗南此次会战,日军虽然达成进占豫西鄂北控制老河口空军基地的目标,但伤亡惨重,多达1.5 万余人。

32、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会战22)主要将领:何应钦、王耀武(雪峰山)中国军队在战役中对日军进行了包围,创造了雪峰山大捷,毙伤日军1万多人。

最终在中国军队的反攻下,日军伤亡2万余人,被迫撤退。

33、桂柳反攻战役:1945年4月-8月主要将领:张发奎、汤恩伯此役为国民革命军对日最后一役,中方死伤不详, 日军4000人死亡, 5000人被击伤。

(缅北和滇西战役不属于国内22次会战,它是太平洋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国军队为英美装备,由美国人史迪威组织训练)抗战期间战区划分1937年8月:第一战区:河北,山东(黄河以北)司令长官:蒋中正。

第二战区:山西,绥远,察哈尔,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三战区:江苏(长江以南),浙江,司令长官:冯玉祥。

第四战区:福建,广东司令长官:何应钦。

第五战区:山东(黄河以南),江苏(长江以北)蒋中正1938年11月:第一战区:河南及安徽,司令长官:卫立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