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虫害防治及课件
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辣椒病虫害概述 • 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 • 辣椒病虫害防治实践 • 辣椒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与展
望
01
辣椒病虫害概述
辣椒病虫害的种类与识别
辣椒炭疽病
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 病斑,果实表面出现凹陷的褐 色病斑。
蚜虫
黄色小虫,吸食辣椒汁液,导 致叶片皱缩、生长缓慢。
维护生态平衡
防治病虫害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保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02
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01
02
03
04
轮作换茬
合理安排作物茬口,避免连作 ,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
种子处理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并对种 子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原菌
的传播。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增 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辣椒疫病
叶片出现水渍状病斑,茎部出 现暗绿色病斑,果实表面出现 软腐。
辣椒病毒病
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或花 斑,植株矮化,果实畸形。
烟青虫
蛀食辣椒果实,导致果实腐烂 、脱落。
辣椒病辣椒植株 生长受阻,果实品质下 降,甚至整株死亡,从
而降低产量。
影响品质
病虫害会导致辣椒果实 表面出现病斑、畸形等 问题,影响果实的外观
04
04
辣椒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与展 望
防治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
采用对比实验法,将使用不同防治技 术的辣椒地块进行对比,观察病虫害 发生情况及辣椒生长状况。
评估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防治技术的优缺 点,总结防治效果较好的技术措施, 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辣椒病虫害防治及课件
辣椒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果 实。病斑呈褐色,有同心轮纹,并伴有小黑 点。
辣椒病毒病
辣椒根结线虫病
辣椒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 蚜虫传播。病株出现褪绿、萎缩和黄化等症 状,严重时导致果实畸形。
辣椒根结线虫病是一种虫害,由根结线虫侵 入根部。受害植株根部出现结节状突起,影 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病毒病防治
使用黄板诱杀或者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 剂进行防治。
需要做好蚜虫防治,同时也可以使用病毒A 、植病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疫病防治
炭疽病防治
使用甲霜灵锰锌、霜脲·锰锌等药剂进行防 治。
使用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药剂进行防治。
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防治方案
苗期
主要是防治蚜虫和病毒病 ,需要做好蚜虫的诱杀工 作,同时使用相应的药剂 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同时也可 以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如使 用黄板诱杀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烟青虫
农业防治
通过冬耕灭蛹、摘除卵块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氟铃脲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04
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
01
02
03
选用良种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的辣 椒品种,减少病虫害发生 的概率。
合理轮作
实行辣椒与其他蔬菜轮作 ,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繁 殖。
精整土地
深翻土地,清除田间杂草 和残株落叶,减少虫源和 病源。
病虫害对辣椒的影响
影响生长
病虫害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 叶片枯黄、果实畸形等症状, 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辣椒常见病虫害研究课件
辣椒灰霉病
总结词
辣椒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花朵和果实。
详细描述
灰霉病的症状包括花朵枯萎、腐烂,并在表面形成灰色霉层。果实感染后,表面也出现灰色霉层,并逐渐软腐。 该病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特别是在设施栽培中。
03
辣椒常见虫害研究
蚜虫
危害特点
蚜虫主要危害辣椒的叶片和嫩茎,吸食植物汁液,造成叶片皱缩、畸形,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
THANKS
感谢观看
新型农药研发
针对辣椒病虫害的特点,研发新型高效、低毒、 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辣椒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抗病品种资源的筛选
01
发掘和利用具有抗病性的辣椒品种资源,为抗病育种提供基础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02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选择抗病基因,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
基因编辑技术
03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辣椒基因进行精确修饰,培育具有优良抗
防治效果
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红蜘蛛的危害,保证了辣椒的正常生 长。
06
辣椒病虫害防治研究 展望
新技术新方法在辣椒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农药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 害防治,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点。
精准农业技术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病虫害发生 区域进行精准定位和预测,提高防治效果。
出现软腐现象。
防治措施
采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定 期喷洒杀菌剂,控制土壤湿度,及 时清理病株和落叶。
防治效果
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疫 病的蔓延,提高了辣椒的产量和品 质。
某季节烟青叶片和果实,造 成叶片穿孔和果实腐烂。
辣椒常见病虫害PPT(完整版)
辣椒常见病虫害
辣椒青枯病 发病初期生长点附近叶
片突然萎焉,夜间恢复, 后期全株青枯状枯焦 病株茎维管束变褐色腐 烂,将病茎插入水中, 有乳白色粘液溢出,即 病原细菌
辣椒常见病虫害
青枯病属土传病害 防治方法 清除病株。药物防治使用
防治办法 种子消毒,播种前用
55度温水浸种15分钟 多菌灵拌种 发病时用百菌灵500
倍液喷洒
辣椒疫病
辣椒常见病虫害
辣椒疫病
湿度大时,茎杆出现水浸、褐色病斑,病 叶呈水浸状腐烂,叶片和果实迅速凋萎、 脱落,根部表皮呈褐色腐烂状。。植株病部 表面出现灰白色粉状霉点。
发病速度快,蔓延迅速。病原菌靠水传播, 发病速度快,所以雨水多的季节,湿度大 的田块易发生,是辣椒生产上的毁灭性病 害。
辣椒常见病虫害
辣椒猝倒病主要是在寒流、低温、潮湿等情况下容易诱发 1、床土消毒 : 甲霜灵粉 剂加代森锰锌撒施入土。
2、药剂防治 及时检查苗 床,发现病苗立即拔除,恶 霉灵喷洒。
辣椒褐斑病
辣椒常见病虫害
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上
形成近圆形病斑,初期病
斑呈褐色,随病斑发展逐 辣椒是茄科辣椒属植物,为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 。
硫酸链霉素灌根2-3次
扎根农村 服务三农
感谢观看
辣椒常见病虫害
辣椒
辣椒是茄科辣椒属植物, 为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 草本植物 。
中国辣椒种植面积有 2000万亩。
辣椒性喜温、喜水、喜 肥,但高温易得病,水 涝易死秧,肥多易烧根。
辣椒常见的病害
主要有猝倒病、青枯病、疫 病、褐斑病、根腐病等
辣椒常见病虫害
辣椒猝倒病 幼苗发病时,植
辣椒主要病虫害图谱ppt课件
成虫和若虫锉吸辣椒的花器、果实 和嫩叶,被害部位呈银白色斑点, 影响品质和产量。
夜蛾类害虫
斜纹夜蛾
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留下表 皮和叶脉,被害叶呈纱网状。
甜菜夜蛾
低龄幼虫吐丝拉网,群集叶背取食叶肉, 留下表皮和叶脉,3龄后分散为害,可 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余叶 脉和叶柄。
螨虫类害虫
产量。
品质影响
受病虫害侵害的辣椒果实往往变形、 变色、味道苦涩,商品性大大降低, 甚至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经济损失
辣椒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会导致产量 和品质下降,还会增加防治成主要病害及图谱
疫病
症状
疫病是辣椒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成株期发病最重。病斑水渍状, 暗绿色,后迅速扩大,边缘不明显,病斑环绕茎部,导致上部叶片枯萎死亡。
病原
病原为辣椒疫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等。
病毒病
症状
病毒病是辣椒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主 要表现为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等 症状。病株生长缓慢,果实变小,产 量降低,品质变劣。
病原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防治蚜虫等传毒媒介、 加强田间管理等。
病原为多种病毒,如黄瓜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等。
病原菌的积累。
04
清洁田园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
03
株、残叶和杂草,
减少病源。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科学施 肥,及时排水,保 持田间通风透光。
生物防治措施
利用天敌昆虫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等,减少害 虫数量。
微生物制剂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和微生物制剂,如Bt乳剂、白僵菌 等,防治病虫害。
辣椒病虫害防治及课件
辣椒病虫害防治及课件辣椒病虫害防治及课件一、辣椒病害防治1.1 疫霉病防治1.1.1 病原学特征疫霉病是一种常见的辣椒病害,由疫霉菌引起。
疫霉病主要在高湿度环境下发生和发展,对辣椒产生严重的危害。
1.1.2 防治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根据本地区的病原菌种类和侵染强度,选择具有抗病性的辣椒品种种植。
(2)及时清理病残体:定期对田间的病残体进行清理,避免病原菌的残留。
(3)环境调控: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条件,避免高湿度的环境对辣椒产生不利影响。
(4)合理施肥:适量施用有机肥料,保持土壤的肥力平衡,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5)化学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可采用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选择对目标病害有效的药剂,并严格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施用。
1.2 疫霉病的识别和防治技术培训课件1.2.1 疫霉病的病征识别(1)叶片上出现黄斑,逐渐扩大并形成黑褐色斑点。
(2)叶片边缘发黄、干枯,并从边缘开始逐渐向叶片中央扩展。
(3)果实上出现黑斑和腐烂,并伴有酸臭味。
1.2.2 疫霉病的防治技术(1)选用耐疫霉病的品种:根据病害的发生程度,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辣椒品种进行种植,降低病害风险。
(2)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田间病残体,保持田间整洁,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机会。
(3)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平衡土壤养分,增强辣椒植株的抵抗力。
(4)化学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可适时使用疫霉病专用农药进行防治,注意按照药剂说明进行施用。
二、辣椒虫害防治2.1 蚜虫防治2.1.1 蚜虫的病原学特征蚜虫是辣椒上常见的害虫之一,蚜虫为雄性和雌性两型虫,在高温下繁殖迅速,危害辣椒的可食部位。
2.1.2 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引进天敌如瓢虫、寄蝨等,加强生物防治效果。
(2)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进行喷洒,注意按照药剂说明使用,并注意防止残留。
(3)灌水处理:用冷水冲洗辣椒植株,能有效控制蚜虫的发生和繁殖。
2.2 斑潜蝇防治2.2.1 斑潜蝇的病原学特征斑潜蝇为辣椒上常见的害虫之一,以幼虫阶段对辣椒造成较大危害,幼虫钻入果实内部,破坏果肉,导致果实腐烂。
《辣椒病害的防治》课件
化学防治措施
选择合适的农药
根据病害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如杀 虫剂、杀菌剂等。
适时用药
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止病害 扩散。
合理配药与施药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配制合适的浓度和 施药方式,避免对辣椒造成药害。
交替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应交替使 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以降低病菌的抗 药性。
PART 04
跨学科合作
加强植物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化学、环境科学 等学科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辣椒病害防治技术 的发展。
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农民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农民对辣椒病害 防治的认识和技术水平,促进防治技术的推广和 应用。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清除病残体
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减少 病原菌的传播。
生物防治措施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控制病 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诱导抗性
利用诱导物质,如植物激素、诱导剂等,诱 导辣椒产生抗性,提高抗病能力。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微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 等,对病害进行防治。
合理密植
合理安排辣椒的种植密度,保证通风和光照 ,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辣椒病害防治效果的评估
评估指标
防治效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评估方法
通过对比实验、统计分析和专家 评估等方法,综合评估不同防治 措施的实际效果,为今后的防治
工作提供参考。
评估结果
根据实际案例和数据统计,可以 得出不同防治措施的优缺点和适 用范围,为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
依据。
辣椒病害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辣椒病虫害图谱和防治课件
01
02
03
04
05
THANKS
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
实行轮作
与非茄科作物进行轮作,减少土壤中病原 菌的积累。
清除病残体
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 的初侵染源。
生物防治方法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如 瓢虫、草蛉等,减少害虫 的发生。
微生物制剂
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 金杆菌、白僵菌等,防治 害虫。
昆虫信息素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害虫, 减少害虫的交配和繁殖。
提高辣椒抗病虫能力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等措施, 提高辣椒自身的抗病虫能力。
安全、环保、高效
优先选择对环境和人体安全无害的防 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农业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合的抗 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排水,保持田 间通风透光,创造有利于辣椒生长而不利
了解生活习性
借助工具
了解虫害的生活习性有助于更好地识别虫害, 如蚜虫喜欢群集在嫩叶、嫩茎等部位刺吸汁 液,白粉虱喜欢在叶背面产卵等。
可以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辅助观察虫 害形态特征和为害状,提高识别准确率。
04
辣椒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方 法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重视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采取多种措 施进行综合防治。
药,提高防治效果。
防治要及时。一旦发现病虫 害,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 治,防止病虫害蔓延和扩散。
科学用药很重要。在药剂防 治过程中,要选用高效、低 毒、低残留的药剂,并按照 说明书正确使用,避免产生
药害和污染环境。
综合防治是方向。在辣椒病 虫害防治中,应采取农业防 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 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 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减少
辣椒病害的防治ppt课件
3.黑点炭疽病:病原菌为辣椒炭疽菌(C. capsici, 异名:辣椒丛刺盘孢菌 (Vermicularia capsici Syd.)。分生孢子盘周缘及内部均密生长而粗壮的刚 毛,尤其内部刚毛更多。刚毛暗褐色或棕褐色,具隔膜,大小95~ 216μm×5~7.5μm。分生孢子新月形,无色,单孢,大小23.7~ 26μm×2.5~5μm。
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2.辣椒疫病
• 辣(甜)椒疫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茎,特别是茎基部 最易发生。幼苗期发病,多从茎基部开始染病,病部出现 水渍状软腐,病斑暗绿色,病部以上倒伏。成株染病,叶 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其上可 出现白色霉状物,病斑扩展迅速,叶片大部软腐,易脱落, 干后成淡褐色。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边缘不 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病斑呈褐色软腐,潮湿时斑上 出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边 缘不明显,潮湿时,病部扩展迅速,可全果软腐,果上密 生白色霉状物,干燥后变淡褐色、枯干。
辣椒炭疽病防治措施
• 病害控制措施:辣椒炭疽病主要以越冬病残体和种子上携带的病菌为初侵染 源。因此,搞好种子处理1.种植抗病品种:开发利用抗病资源,培育抗病高产的新品种。一般辣味强 的品种较抗病,可因地制宜选用。
• 2.选用无菌种子及种子处理:从无病果实采收种子,作为播种材料。如种子 有带菌嫌疑,可用55℃温水浸种10min,或用浓度为 1000mg/kg 的70%代森 锰锌或50%多菌灵药液浸泡2h,进行种子处理。
辣椒病虫害防治ppt
▪ 5、尽量做到土壤高温消毒和棚室熏烟消毒 及秧苗无病保健。 6、必须增施磷钾肥。 7、必须实行地膜覆盖及膜下灌水。 8、尽量做到喷施叶面肥。 9、必须摘出病果、病叶带出棚室深埋。 10、必须及早发现中心病株及早打药防治。
2、辣椒立枯病
▪ 症状识别:本病一般在辣椒真叶出现以后,受害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 形暗褐色病斑,明显凹陷;病苗初期白天萎焉,夜晚恢复,反复几天 以后,枯萎死亡。茎基部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略凹陷,扩大到茎 基部周围,病部收缩干枯,叶色变黄凋萎,根变褐腐烂,直至全部死 亡,由于本病发生在木栓化以后,一般不倒伏,立枯病因此而得名, 湿度高时,病部产生褐色稀疏的蛛网状霉(以此可与猝倒病区别)。本 病可结和猝倒病一并防治。
▪ 防治方法:①辣椒地要选择通透性良好的沙土, 用高畦窄垄栽培。②3年以后轮作周围尽量少种 或不种黄瓜、烟草。③苗期作好诱蚜防蚜工作。 当幼苗出土后用纱网小拱棚笼罩并喷啶虫脒或吡 虫啉等农药消灭有翅蚜防止传毒。④发病初期喷 氨基寡糖素或盐酸吗啉呱结合叶面肥进行防治。
2.辣椒细菌性病害青枯病
▪ 症状识别:先是顶部叶片萎焉,继而下中部叶片凋萎。病株最初白天 萎蔫,晚上恢复正常。土壤干燥、气温高,2-3天病株枯死;气温较 低、土壤含水量较大时,病株可持续一周才枯死。但枯死植株仍保持 绿色。维管束变为褐色至全部腐烂,不呈糊状,无恶臭。切一小段茎 投入清水中,清水变为浑浊,有乳白色菌液黏液(此两个特点与枯萎 病相区别) 。
8.辣椒白星病
▪ 症状识别: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 椭圆形,边缘深褐色且稍隆 起,中央灰白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粒点,既分生孢子器。
▪ 防治方法:采收完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与其他蔬菜隔年轮 作,发病可用戊唑醇、嘧菌酯、咪鲜胺、中生菌素等药物进行喷雾处 理。
辣椒病虫害防治及PPT课件
病毒病
症状识别
病毒病在辣椒上表现多种症状类 型,如花叶、黄化、坏死、畸形
等。
发病原因
病毒主要通过昆虫(如蚜虫)传 播,也可通过种子带毒传播。高 温干旱环境有利于病毒病的发生
和流行。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防治传毒昆虫;发病初期可 用病毒A、植病灵等药剂喷雾防
治。
其他病害
立枯病
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苗白天 萎蔫,夜间恢复,病斑逐渐凹陷。可选用恶霉灵、甲霜灵等药剂防 治。
防治方法
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利用蓝色粘板诱杀成虫;化学防治可采 用乙基多杀菌素、螺虫乙酯等药剂喷雾。
其他虫害
种类与识别
除了上述主要虫害外,还有红蜘蛛、茶黄螨等害虫危害辣 椒。红蜘蛛以成虫和若虫在叶背吸食汁液,茶黄螨则以成 螨和幼螨吸食辣椒叶片和果实的汁液。
危害症状
红蜘蛛受害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 茶黄螨受害叶片变厚、僵直,果实表皮变褐色。
化学防治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农药残留问题
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容易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抗药性问题
随着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病虫害的抗药性逐渐增强,使得防治效果降低,需要不断更换 或加大农药用量。
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化学农药在杀灭病虫害的同时,也可能对辣椒田间的其他有益生物造成伤害,破坏生态平 衡。
生物防治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 提高农产品质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 ,提高辣椒品质。
生物防治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见效较慢
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技术见效较慢,需要提前预防 。
技术要求较高
需要掌握天敌昆虫的饲养和繁殖技术、生物农药的使用技 术等。
《辣椒常见病虫害》课件
辣椒白粉病
总结词
由白粉菌引起,导致辣椒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的病害。
详细描述
白粉病主要侵染叶片,也侵染叶柄和果实。叶片受害后表 面出现白色粉状物,后期叶片变黄坏死。叶柄和果实受害 后表面也出现白色粉状物。
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 力。药剂防治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植物源农药
利用某些植物的提取物对病虫害进 行防治,具有天然无污染的特点。
化学防治
科学用药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 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药 时机,做到科学用药。
合理混配
根据需要将不同药剂进 行合理混配,以提高防
治效果。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 ,应轮换使用不同类型 的药剂,以延缓抗药性
的产生。
安全间隔期
和害虫。
精耕细作
保持田园清洁,及时清除病残 体;深耕晒垡,加强中耕除草
,降低病虫源数量。
合理施肥
根据辣椒生长需求,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性
。
生物防治
天敌昆虫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 草蛉等,以虫治虫,降低害虫数
量。
微生物农药
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 害,如Bt乳剂、农用抗生素等。
防治效果
经过综合防治,虫害得到 了有效控制,辣椒产量得 到了恢复。
某科研机构研发的新型农药在防治辣椒病虫害中的应用
新型农药介绍
某科研机构研发的新型农药,具 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
可以有效防治辣椒病虫害。
使用方法
新型农药的使用方法简单,只需 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和方法进行
喷施即可。
辣椒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 发病条件:湿度大、微酸性化适宜发病,钾肥缺 时易发病。
• 防治方法:用农用链霉素2000倍,灌根每株灌 0.5斤药液6-7天喷一次,灌一次,连续2-3次。叶 面喷施叶面肥植物基因2003、或爱多收。
辣椒根腐病
• 症状: • 多发生在幼苗定植后,病菌侵染根和茎基部,初
染病时出现水浸状、淡褐色斑点,皮层上病斑呈 褐色,易剥离腐烂,露出暗褐色木质部,病斑一 般不向上部发展;初发病时病株叶片中午萎蔫早 晚恢复,后期全天萎蔫枯死。
此又叫条形坏死病。 • 畸形病株顶叶窄长呈线状、丛枝状,有的病株叶片丛聚顶
部呈簇状,心叶出现黄褐色环斑,节间短、矮化,中部叶 片有的叶缘向上卷。
• 发病条件:长期干旱、高温,管理粗放,蚜虫和人为传播, 吸烟者不用肥皂洗手,接触植株可传染病毒病。
• 防治方法: • 及时防治蚜虫、螨虫,种子用10%磷酸三钠浸种子30分
钟,选用抗病品种。5-6月份上防虫网、遮阳网,棚内保 持湿润、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 • 药剂防治:用植病灵300倍+菌克毒克500倍+爱农或毒 尽+农康+爱农或农康1000倍+绿亨6号+激抗菌968喷雾 全株上下喷匀,隔3-4天喷一次连续交替用药喷3-4次。
辣椒炭疽病
• 症状:主要为害成熟果实和底部老叶,叶片被侵 染时出现水浸状退色斑点,后转为褐色椭圆形或 不规则形病斑、斑面轮生黑色斑点,中央淡灰色; 果受害初为水浸状褐色斑点,具同心轮纹灰褐色 凹陷斑,斑上密生黑色小粒点,周围有湿润性浅 色坏死圈,湿度大时病斑腐烂,干燥气候时干缩 似羊皮纸状呈淡褐色易碎裂。
•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 • 药剂防治:苯醚甲环唑2000倍、多菌灵500倍
液,或百菌清500倍液连续防治2-3次。
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课件
• 原产地:辣椒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明朝传入我国。 • 辣椒栽培: • 区域分布:全国各地。 • 辣椒喜温暖,但对温度的适应比番茄、茄子都广,整个生长期间的温
度范围12~350C,低于120C要盖膜保温,超过350C要浇水降温; • 辣椒采收期自初夏到初霜来临前,约在谢花后15~20天;往往隔2~3
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
11
辣椒真菌性主要病害-辣椒叶霉病
• 发生为害: • 主要为害叶片,面上表现浅黄色不规则形褪绿斑块,叶背部初生浅
白色霉层;不久叶面病斑由浅黄色转为黄色大斑,且数量较多,但 不受叶脉限制;叶背部霉层逐渐变为浅灰色至黑褐色绒毛状霉。 • 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病严重的整叶形成花斑,并变黄干 枯。 • 田间郁闭,干湿交替以及白粉虱等害虫发生的易受感染。 • 防治: • 清洁田园,发现病株及早清除并集中深埋; • 药剂喷施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交替使用10%世高WG1000~1500倍 液、10%宝丽安(多氧霉素)800倍进行喷施,每隔5~7天喷1次, 连续3~4次。(但抗生素类药剂在出口蔬菜的残留方面有较严格的 限定)。
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
18
茶黄螨防治
• 发生为害: • 寄主有马铃薯、黄瓜、青椒、番茄、豇豆、菜豆等; • 以成、幼螨集中在作物幼嫩部分刺吸汁液,造成植株畸形。受害叶片
背面呈灰褐色或黄褐色,具油质状光泽,叶边缘下卷。受害嫩茎、嫩 枝扭曲畸形。 • 卵和幼螨对湿度要求比较高,只有在相对湿度H>80%才能发育,温暖多 湿的环境有力其发生。 • 防治: • 打药时着重在幼嫩部位喷施 • 防治药剂:阿维菌素1.8%EC2000~3000× • 双甲眯20%EC1000~1500×,克螨特2000×
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辣椒青枯病
【症状特点】局部侵染,全株发病。其症状 最显著的特点有三:一是植株叶色尚青绿(仅欠光 泽)就萎垂,中午尤为明显;二是病程进展较急促, 通常始病后三几天就全株枯死;三是拔起初期病 株不易断头。剖检根茎维管束变褐,潮湿时挤捏 茎部切口渗出粘质物,用夹玻片法检查病茎切片 周围呈现米水状混浊液,或把病茎小段悬吊浸于 清水中,稍顷可见雾状物涌出(皆为菌脓)。此有 别于辣椒枯萎病或侵染性根腐病。
辣椒病毒病
病毒病是影响我国辣椒生产的主要病 害,世界分布广泛。辣椒病毒并病发病 率高、蔓延快,一般减产30%左右,严 重的高达60%以上,甚至绝产。成为辣 椒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病毒病症状
• 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斑驳, 叶脉透明,叶略有皱缩的不正常现象,病株较 健株略矮。 • 蕨叶型:植株不同程度矮化,由上部叶片开始全 部或部分变成线状。 • 条斑型:可发生在叶、茎、果上,病斑形状因发 生部位不同而异,在叶片上为茶褐色的斑点或 云纹,在茎蔓上为黑褐色斑块,变色部分仅处 在表层组织,不深入茎、果内部。
防治要点
(1)选用无病新土育苗或进行苗床消毒。 (2)注意通风透光,避免高温、高湿。 (3)及时拔除病株,并清除出棚室集中处理。 (4)发病初期喷洒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250 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棚 室中还可使用45%百菌清烟剂熏蒸。
一般湿度在52%~75%,温度20~25℃, 有利于病害发生。用水灌溉的干旱地区病重,生 长后期比早期病多。云南、广东等气候温暖地区, 终年种植辣椒,白粉病周年发生。分生孢子借气 流传播,孢子萌发时产生芽管直接从叶片气孔或 角质层侵入。潜育期约5天。再侵染频繁。
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透光,提高寄主抗 病力;深翻土地,减少或消除越冬菌源。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5%粉锈宁可 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或50%硫磺胶剂300 倍稀释液,或45%晶体石硫合剂150倍稀释液, 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稀释液,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稀释液。
④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 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稀释液,或 NS-83增抗 剂100倍稀释液,或抗毒剂1号200~300倍稀释液, 隔10天左右喷1次,酌情防治3~4次。 ⑤治虫防病。在蚜虫、螨类迁入辣椒地期间,及 时喷洒21%灭杀毙乳油6000倍稀释液,或2.5%溴 氰菊酯乳油3000倍稀释液,或20%灭扫利乳油 2000倍稀释液,或2.5%功夫乳油4000倍稀释液, 或73%克螨特乳油2000倍稀释液;或5%尼索朗乳 油2000倍稀释液。同时应杀死媒介昆虫,减少传播。
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一种世界性 分布的毁灭性病害。1918年首次报道, 中国1940年报道,现在各地发生普遍, 叶、茎及果实均被害。20世纪80年代以 来,辣椒疫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由于 疫病流行,常导致植株成片死亡,损失严 重。露地和保护地均发生,一般病株率为 20%左右,严重的达80%以上。
3、药剂防治尚无理想药剂,但在定植后至 开花结果期及早淋药预防,比发病后施药对预防 和减轻发病效果更好。这期间定期或不定期淋施 或结合沟灌,用高锰酸钾600倍液,或硫酸铜 1000倍液,或铜氨液600~800倍液,2~3次 或更多,发病后继续挑治,封锁发病中心,可减 轻危害。 4、改良土壤,实行轮作,整地时亩用草木 灰或石灰等碱性肥料100-159公斤,使土壤呈 微碱性,抑制青枯菌的繁殖和发展。
病原及发病特点
由茄假单胞杆状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h〕侵染所引起, 属土传维管束病害。发病特点与番茄、茄子青枯病 相同。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尚缺全面调查,在目前国 内推介的近20个辣椒品种中,仅知粤椒1号(广东)、 新椒1号(江西新余)表现较抗青枯病,早熟2号也认 为较抗病。其余表现较强抗逆或抗病的品种,如湘 椒7号和2号(湖南)、亨椒1号和赣丰1号(江西南 昌)、卞椒1号(河南开封)、天椒2号(甘肃)、8819 线椒(陕西)等品种是否也抗青枯病,则有待各地进 一步观察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用无病株留种。 (2)实行2~3年轮作。 (3)用温水浸种等方法进行种子处理。 (4)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棚室适时通风, 避免高温、高湿。 (5)及时清除病残体。 (6)发病初期喷洒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 剂300~4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剂 6000~80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l000~ 1500倍液防治。
5、在发病初期可用86.2%氧化亚铜(铜大 师、靠山)乳油1000倍液或50%氯溴异尿酸 (消菌灵)水溶性粉剂1000-1500倍液、72% 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25%青枯灵 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隔10天一次,连续灌 2-3次。
辣椒白粉病
主要为害叶片,老熟或幼嫩的叶片均可被害, 正面呈黄绿色不规则斑块,无清晰边缘,白粉状霉 不明显,背面密生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 子),较早脱落。
气温与病毒关系密切,温度不仅对传毒 昆虫有影响,且直接影响病毒侵入寄主后显 症。栽培管理对病毒病发生有一定影响。氮 肥过多过少均使病情加重;田间中耕除草、 整枝打叶、分次采收造成病健株间摩擦,增 加烟草花叶病毒的接触传染机会;种植密度 过稀,如遇高温,地面干燥,影响植株根系 发育降低辣椒的抗病能力。
辣椒各种病毒都能在寄主植物的活体 内越冬,但烟草花叶病毒,具有极强的抗逆 性,在干燥的烟叶( 含烟丝 )和尚未腐烂分 解的根部组织内仍有传染能力。早春含有病 毒的寄主植物通过介体昆虫或接触汁液摩擦 引起初侵染,以后引起再侵染,病毒种类不 同,传染途径亦不同。
黄瓜花叶病毒由汁液摩擦传染和由介体 蚜 (如桃蚜、棉蚜等) 作非持久性传播;烟 草花叶病毒主要是汁液摩擦接触传染。马铃 薯 X 病毒是汁液接触摩擦传染。其它病毒 如马铃薯 Y 病毒、烟草蚀纹病毒、蚕豆萎 蔫病毒、辣椒叶脉斑驳病毒均由蚜虫传毒。 番茄斑萎病毒的传毒介体昆虫是烟蓟马和豆 蓟马,且为持久性传播,同时还具有汁液摩 擦传染的能力。
防治方法
1、选育和播种抗耐病良种是防治辣椒青枯病 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应予以足够重视,尤应注意在 上述一般表现抗逆性强的品种中或在重病田中寻找 抗病单株进行选育。 2、实行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是减轻青枯病 的有效措施;在无法轮作的地方或田块,至少在收 获后至整地前用水浸田(约20~30天,时间延长更 好) 。
防治方法
①选无病单株留种,使种子不带毒。 ②实行种子消毒。将干燥种子置70℃恒温箱内干 热处理3~5天,几乎可杀死全部病原。或在浸种时用 药剂处理,即种子先经清水浸2~3小时,再用10% 磷酸三钠溶液浸20~30分钟,捞出洗净后再继续浸 种和催芽。适时播种,培育壮苗,要求秧苗株型矮壮, 第一分杈具花蕾时定植,在分苗、定植前或花期分别 喷洒0.1%~0.2%硫酸锌。 ③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基肥,勤浇水。尤其 采收期需勤施肥、浇水。
温湿度与病害发生关系非常密切,气温在 20~30℃时适合孢子囊产生,在25℃左右时 最适合游动孢子的产生和侵入。气温适宜, 连阴雨,菜地排水不良,加之病菌潜育期短, 再侵染次数多,很快导致病害流行,如遇干 旱或控制浇水,病害不再发展。 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甜椒类常不抗病, 辣椒类比较抗病或耐病。 连作时间长,地势低洼,过于密植,氮 肥过重,均易引起发病。
病原特性
病原物是鞑靼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taurica(Lev.)Arn.),属子囊菌,白粉菌目; 无性态是辣椒拟粉孢,属半知菌,丝孢目。菌丝体 有内生与外生二种,外生菌丝永存,内生菌丝有吸 器。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顶端着生1个分生孢子。 初生分生孢子倒棍棒形,顶端较尖,基部平截,次 生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二端平或钝圆。闭囊壳形成 表生菌丝体中,球形,附属丝丝状,与菌丝体交织 在一起,内含子囊10~14个。每个子囊大多含子囊 孢子2个。中国尚未在辣椒上发现有性态。种内可分 生理型,除辣椒外还为害番茄、茄子等。红辣椒多 不抗病。湿度为30%,植株叶面处于干燥状态,孢 子亦能萌发。
辣椒炭疽病病原
无性态为辣 椒炭疽菌,
Colletotric hhum capsici
Bulter.
发病规律
• 病菌在种子和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病 害的初侵染来源。
• 病菌借气流或雨水传播。有多次再侵染。 • 病菌从伤口或直接侵入。
• 温暖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
• 菜地潮湿、通风差、排水不良、种植密度 过大、施肥不足或氮肥过多,病害重。
辣椒疫病症状
• 时期:苗期、成株期 • 部位:茎、叶、果实
• 症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边缘黄绿色, 中央暗褐色,果实发病,多从蒂部开始, 暗绿色,边缘不明显,扩大后可遍及整个 果实,潮湿时产生白topht hora capsici
属鞭毛菌亚 门疫霉属。
病原物是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病菌寄主范围广,除辣椒外,还可侵染茄子和 番茄、甜瓜等。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和厚壁孢子在土中或留 在地上的病残体内越冬。产生孢子囊进行初侵 染,以后又引起再侵染。孢子囊通过雨水、风 雨和灌溉水传播。萌发时可直接产生芽管或游 动孢子入侵。
辣椒疮痂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子,叶子病斑圆形, 直径可达1毫米左右,中心发白,且常穿孔, 边缘由水渍状转为深褐色,周围无轮纹。 属细菌类病害。发病最适温度24-30℃, 降雨和结露为必须条件。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在种子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 该菌与寄主叶片接触后从气孔侵入,在细胞 间隙繁殖,致表皮组织增厚形成疮痂状,病 痂上溢出的菌脓借雨滴飞溅或随昆虫传播蔓 延,此病易在高温多雨时发生,尤其在台风 或暴风雨后流行,潜育期3~5天。
叶片
果柄
防治方法
在雨后或发病初期喷施1:1:200的波 尔多液,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硫酸链 霉素2000-3000倍液,60%DTM500倍液, 3%克菌康1000倍液,可杀得101 500750倍液。 14%络铵铜水剂300倍液或 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或12%绿乳铜乳油 6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 倍液,5-7天一次,连喷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