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推荐作品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动词,观看 (3)视秦 下视 人.视 其.辙 之, ,登 亦轼 不而 甚望 惜之动词 动, 词看 ,待 观、 察对 、待 考察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名词,眼力、视线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6.词类活用
(1)动词的活用
仇舆从.也( 动词作名词,随从的人 )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
导学目标 《狱中杂记》: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手 法,并认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2.通过课文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
《陶庵梦忆序》:1.积累文言字词,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2. 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5)余叩所.以. 古义: ……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5.一词多义 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动词,执行
(1)奉沛 谨使 公臣 奉.良卮奉 酒.为白寿璧一 动双词, 动恭 词敬 ,地 进捧 献着 、献 上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名词,侍奉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2)动词的活用
予我千金,吾生.若(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 (3)形容词的活用 ①吏因以巧.法( 形容词作动词,利用……取巧 ) ②所全.活可数计哉( 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7.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①则治之如所言( 状语后置,即“则如所言治之” ) ②或叩以往事( 状语后置,即“或以往事叩”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祭十二郎文》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祭十二郎文》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祭十二郎文》教学目标1.积累巩固文言词语、重要句式,积淀文言语感,培养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对亡侄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以及对人生仕途的复杂情感,培养珍爱亲情的意识。
3.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边泣边诉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能够体会到韩愈失侄之哀笼罩下的复杂的情感教学过程1.导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生离与死别乃人生两大悲事。
唐贞元十九年,36岁的韩愈在京城突闻噩耗,离别多年的侄儿十二郎病死异乡,年仅33岁,悲痛不能自已。
七日之后,方能痛定思痛,衔哀致诚,写下这篇著名的祭文来告慰十二郎之灵。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韩愈的情感世界,品读这篇“祭文中千年绝调”。
2.初读入情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例:感受到对十二郎之死的悲哀3.研读悟情,走进韩愈情感之河首段中有一个字非常明确的告诉了我们韩愈内心的感情,“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音符。
《祭十二郎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
对亡侄深切哀悼与怀念的背后,其实是一条情感之河,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条情感之河。
小组合作讨论:再次朗读文本,文中叙述了哪些事情,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悲家族衰落“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韩愈自幼由兄嫂抚养,与十二郎名为叔侄,实为手足。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叔侄二人孤苦相依,嫂子的话充满了期待和悲伤,但至少当时还有十二郎与我相互扶持,而今再忆,倍感岁月无情人生无常,振兴家族的愿望更难实现。
悔聚少离多十几年漫长的时间里,两人聚少离多,韩愈为了功名奔波在外,在宦海中沉浮,却始终不得志,两人相聚的愿望久久不得实现,但总是以为“吾与汝俱少年,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生活中这样的悲剧也有很多,我们总想来日方长,却忘了生命的短暂,忘了时光的易逝,忘了生命的脆弱,忘了世上有来不及报答的恩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伶官传序教案1
通过工具书,排除预习的疑难
不能解决的合作解决,还不能解决的作上号
巡回,参与小组,交流
细致,落实,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课堂检测内容
学案“预习”用8分钟,发布
展示
发布
学生发布学习成果,BC同学翻译一二段
预习内容布置
完成“导学”部分,再读
教学资源选择
学案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预习
安排
1、熟读,读准读通,读出感觉
2、初步理解文字,将障碍标出来
一定要读出感觉,读出味道
朗读
比赛
朗读,读通,读准节奏
组织评比,技巧指导
体会
激情
导学
一篇传序竟能成为名篇,说明在写作上有独到之处,今天我们就探究学习,看能发现些什么
自学
科目:教师: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
单元(章节)课题
气脉中贯
本节课题
《伶官传序》
三维目标
1、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虚词
2、进一步理解和熟练掌握省略句式
3、能够独立阅读翻译,正确率达到8成;
4、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论证思路
提炼的课题
论证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目标前三,难点在于目标4的消化,形成能力
教学手段运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祭十二郎文》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祭十二郎文》教学目标1.积累巩固文言词语、重要句式,积淀文言语感,培养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对亡侄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以及对人生仕途的复杂情感,培养珍爱亲情的意识。
3.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边泣边诉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能够体会到韩愈失侄之哀笼罩下的复杂的情感教学过程1.导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生离与死别乃人生两大悲事。
唐贞元十九年,36岁的韩愈在京城突闻噩耗,离别多年的侄儿十二郎病死异乡,年仅33岁,悲痛不能自已。
七日之后,方能痛定思痛,衔哀致诚,写下这篇著名的祭文来告慰十二郎之灵。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韩愈的情感世界,品读这篇“祭文中千年绝调”。
2.初读入情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例:感受到对十二郎之死的悲哀3.研读悟情,走进韩愈情感之河首段中有一个字非常明确的告诉了我们韩愈内心的感情,“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音符。
《祭十二郎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
对亡侄深切哀悼与怀念的背后,其实是一条情感之河,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条情感之河。
小组合作讨论:再次朗读文本,文中叙述了哪些事情,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悲家族衰落“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韩愈自幼由兄嫂抚养,与十二郎名为叔侄,实为手足。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叔侄二人孤苦相依,嫂子的话充满了期待和悲伤,但至少当时还有十二郎与我相互扶持,而今再忆,倍感岁月无情人生无常,振兴家族的愿望更难实现。
悔聚少离多十几年漫长的时间里,两人聚少离多,韩愈为了功名奔波在外,在宦海中沉浮,却始终不得志,两人相聚的愿望久久不得实现,但总是以为“吾与汝俱少年,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生活中这样的悲剧也有很多,我们总想来日方长,却忘了生命的短暂,忘了时光的易逝,忘了生命的脆弱,忘了世上有来不及报答的恩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书序;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难点对比手法的运用;典故的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入痴境1.做梦是因为什么?《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告诉我们,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是在试图对现实的超越中,完成对现实苦难的消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位名家的“梦言梦语”。
2.解题:这个标题会给大家带来哪些信息?⑴关于“序”。
序有书序和赠序,本文中的序是书序,是说明写作缘起或写作目的的。
比较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琵琶行并序》《归去来兮辞并序》)、诗序(《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进而了解书序。
⑵关于“陶庵”。
陶庵是张岱的号。
张岱是什么样的人?且看:“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这里的痴人指的就是张岱。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
他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清兵南下后,他的生活也发生巨变,强烈的民族意识,让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为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遁入山林,潜心著述,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以寄托故国之思。
⑶关于“梦忆”。
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也就是说梦中的回忆,对梦的记忆,也就是说《陶庵梦忆》是作者对“梦”的一种追忆,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梦而让作者魂牵梦萦,要用笔录来追忆呢?只能从文本中去解读了!⑷关于《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共八卷),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
该书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94年)才初版行世。
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散文之都第五单元作品陶庵梦忆序(3)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一、导入“人的一生太过短暂,所以一
定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如
果生活在晚明,我一定要和张
岱交为知己。
如今,我们相距
千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对他的爱恋源于这两句话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
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
以其无真气也”和《湖心亭看
雪》。
它们都出自《陶庵梦忆》,
与《西湖梦寻》《琅嬛文集》
一样,这是张岱的代表作,那
他会为《陶庵梦忆》写下什么
样的序言呢?我爱他敬他,也
希望带同学们了解他,让我们
走进《陶庵梦忆序》。
教师讲解并展示课件图片
1、“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
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
以其无真气也”
2、《湖心亭看雪》。
讲述老师自己对作者的喜爱,结合
生对已有知识的体会,激发学生学
兴趣。
1、重难点字句理解:
罄”“首阳二老,直头饿死,
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
也”
“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
当作如何消受”
“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
古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八:分层次作业
1.(全体)仿照古文阅读考试来出一份试题,断句题改为判断重点字词解释的正误。
2.(选做)搜集并阅读张岱的《西湖梦寻》等作品写作读书笔记。
九: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 教案
伶官传序【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掌握本文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翻译本文重要文言句子2、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把握本文“散而不乱”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把握本文论证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论证的方法。
2.难点: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对作者结论的评价。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五代”历史背景2、翻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标题中的“伶官”是一群怎样的人呢?(学生: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古时戏子大多地位低下,却能入朝为官,欧阳修为什么要为伶官作传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永忠”。
北宋吉州永丰(江西永丰)人,官至枢密副史,参知政事。
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明,曾就范仲淹被黜事,上书斥责谏官高若纳趋炎附势,不敢主持正义,因而遭到贬谪。
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对北宋诗文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最为突出。
他的文章,含蓄委婉,平易自然,各类文章又各有其独到之处。
例如他的记事文往往运用精炼的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活动或山水的景色,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他的史论文常常充满激情,选择不同时代的类似史实作适当比较,经过反复论证,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切合现实的经验教训。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新五代史》等。
三、时代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推荐作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推荐作品一、作者简介(1)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康熙四十五年进士。
康熙五十年(1711)因文字狱牵连入狱,得人营救,两年后出狱。
后官至礼部侍郎。
他是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当时颇有影响。
主张写文章应讲究“义法”:“义”指文章的内容,要符合封建的纲常伦理;“法”指文章的形式技巧。
所作文章多宣扬封建礼教,有的也很有思想意义。
有《方望溪先生全集》传世。
(2)张岱(1597—1689),又名维城,字宗子,号陶庵,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
二、背景展示(1)《狱中杂记》是方苞追述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2)张岱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的生活;可惜偏逢末世,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张岱“披发入山”,隐居不仕,生活窘迫,“常至炊断”,坚决不与满清统治者合作,体现了刚直不阿的气节。
作为明朝遗民,今昔对比,现实与梦幻交织,作者满腔的亡国之恨、满腹的思念之情,便化作《陶庵梦忆序》等写梦写幻的追忆之作。
课文名句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张岱《陶庵梦忆》杂记“杂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方苞的这篇《狱中杂记》是“杂记”中的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
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
狱中杂记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康熙五十一年三月间,我被关押在刑部监狱里,看见犯人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
去而从墙洞里拖出去的,每天有三四个人。
政府刑部所设的监狱。
刑部,明清两朝设六部,刑部掌刑律狱讼。
窦dòu:孔穴。
这里指监狱墙上打开的小洞。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狱中有个原洪洞县的知县杜君,神情激动地说道:“这是瘟疫作也。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5 苏幕遮
教学目的:1、因声求气,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2、重点赏析“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等名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将接触的是有“词中老杜”“词家之冠”“集大成词人”之称的周邦彦的词――《苏幕遮》。
二、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
是继苏轼之后北宋中后期词坛领袖,是婉约派词人代表。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等职。
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语言典丽(典雅华丽)精工,(格律精严)。
羁旅愁思,是周邦彦词的重要主题。
咏物也是其主要题材。
(荷花、梅花、梨花、杨柳)周邦彦,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
在任大晟府提举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制了《六丑》等不少新调。
三、初步感知:1、朗读:字准句清,音正腔圆,语调控制得体。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提醒字音燎、溽、楫。
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清新自然淡雅。
四、赏析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这两句是说在室内熏染起沉香,借此来消除湿热的暑气。
从下文看,这两句当是写夜间。
一大清早,室中人被窗外的鸟声惊醒。
“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雨散放晴,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的神态。
“侵晓窥檐语”,“窥”字把鸟儿鸣叫时东张西望、张口摆尾的神态动作表现得活灵活现。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赞美这两句“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A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是直的。
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似得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精髓。
人教新课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教案
【语文】人教新课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教案伶官传序【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借古讽今的写法。
2.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3.积累精彩语句。
二、能力培养目标1.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2.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难点】掌握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方法】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旨鲜明,阐述的道理比较简单,布局谋篇也不复杂,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教师的简要提示读懂课文。
引导学生阅读中结合语境揣摩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词类活用。
这篇课文与《六国论》都是史论,都是借古讽今之作,又是同时代的作品,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学生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揣摩语言,在朗读中体会课文充沛的语势和酣畅的文气。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预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二、范读。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
三、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四、结合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词语[与]与尔三矢(给)求!无乃尔是过与(读yú,通"欤")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为,给,替)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和)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归]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附,归依)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若水之归下也(归聚,汇聚)[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以乱易整,不武(替代)[告]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祭告,祷告)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上报,报告)2.活用: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振兴,使......兴盛;亡,使......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教学与导学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教案【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苏洵、欧阳修、韩语、苏轼等文人的基本情况;2.背诵《六国论》、《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等名篇;3.积累文言字词知识;4.训练文言文部分练习题。
其一:苏洵和《六国论》一、相关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2.写作背景: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软弱的一个王朝。
宋太宗以后,国势就渐渐衰弱。
宋朝初年,北边已经有敌国契丹,宋仁宗时,西边又出现了敌国西夏。
宋朝受着这两个国家的威胁和侵犯,却不敢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抵抗,只想用屈服妥协的办法,向他们纳银输绢换取和平。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一○○四年),与契丹(后来称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朝答应每年给契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一○四二年),契丹派使者到宋朝要求割给他们晋阳(现在山西省太原市)和瓦桥(在河北省雄县易水上)以南十县的土地,结果定盟由宋朝每年给契丹增加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庆历三年,西夏向宋朝上书请和,宋朝每年赠给西夏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
宋朝这样一再向敌人屈服妥协,结果增加了敌人的财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带来无穷的后患,而实际上并不能换得和平。
苏洵尽管不理解秦国当时已经具备了统一全中国的条件,不过他写这篇文章借古讽今,向北宋统治者敲起警钟,指出对敌人不用武力抵抗而只是一味屈膝求和,结果必然招致灭亡,这些意见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
我们应该说,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空泛的史论,它是明显地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课文解析1.字词解析:第一段:六国破灭,非兵.(兵器)不利,战不善.(得法),弊.(弊端)在赂.(贿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有的人)曰:“六国互.(前后,陆续)丧,率.(都是)赂秦耶?”曰:“不赂者以.(因为)赂者丧,盖.(大概)失强援,不能独完.(保全)。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叙与议论,这就使全文虚实相依,静深而又灵敏,实用而又好看。
一般认为,张岱的文章凝练得有如“唐人绝句”,其间点染依稀,给人以神思荡漾的奇趣。
此篇虽属“应用文体”,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功力仍然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人读罢免不了要心驰神往,再三吟哦。
2.对比手法。
本文在对比方面最具特色。
尤其第二段中,用排比句,作十四种对比,往日奢华的生活,历历如在眼前。
末段以幻想真事成梦的脚夫与惟恐真事乃梦的寒士的故事作比,指出自己与他们一样,俱为“痴人”。
这些对比,正是建立在作者个人生活的前后对比之上,“梦”的命名,意味深长。
而作者早年的豪华生活均在明代,这忆旧便不免有对朱明王朝的缅怀和留恋,遗民情结暗蕴其中。
三、文白对照野人。
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
野人。
老熟人看见他,如同看见毒药猛兽,不敢喘气,害怕接近。
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陶庵自作挽诗,屡次想自杀,因为《石匮书》未完成,还活在人世。
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人间。
但是瓮里的粮屡屡吃尽,不能开灶,才知首阳山的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伯夷、叔齐二老,竟自饿死,不吃周朝的粮食,那是后人美化语也。
他们的话。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
因思昔日生长王饥饿之余,喜欢写点文章。
于是想到以前生长在像王导、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谢安那样的大家族里,生活很是豪华,现在遭到这样的因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
应:(今天)头戴草帽,脚穿草鞋,这是报应过去的插簪穿履。
温柔也。
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在温暖柔软的床上。
用绳拴门板,用瓦瓮的口作窗户,这是报应爽垲也。
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前住在明亮干燥的房子里。
用烟熏眼睛,用粪臭鼻子,这是仇香艳也。
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报应以前闻香睹艳。
用脚走路,用肩扛囊,这是报应以前拥众从也。
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坐车。
过去的种种罪恶,从现在的种种因果报应中可以看到。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在枕上听见鸡叫,黎明前的清新空气涌来,因此想起我的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生平,繁华糜烂的生活,如过眼烟云,五十年来的生活,成为一梦。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6 推荐作品 篇目二 陶庵
姓名,年级:时间:篇目二陶庵梦忆序一、通假字1.为野人“”通“骇骇",令人惊异的样子2.以苎.报“苎”通“苧”,麻织品3.政.如邯郸梦断“政”通“正”,恰二、古今异义1.当作..如何消受古义:应当做(什么事)。
今义:看作;作为.2.仇温柔..也古义:温婉柔软(之物)。
今义:温和柔顺(多形容女性).三、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故旧..见之故旧:老朋友2.名词作动词仇.温柔也仇:报答、报应四、一词多义1.方错误!2.意错误!3.书错误!五、文言句式1.因思昔日生长王谢状语后置、省略句2.鸡鸣枕上状语后置、省略句说作者【简历】张岱(1597-1689),一名维城,字宗子、石公,号陶【作品】著有《瑯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等文学名著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侨寓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评价】明末清初文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最擅长散文张岱生活在明、清之交,那是一个“天崩地解"的年代:农民战争的风暴摧毁了腐朽的朱明王朝,随着满族入主中原,清帝国建立,封建制度正用文化专制主义配合铁蹄、刀剑和镣铐来延缓自己的没落与衰微;到处有苦闷、彷徨和幻灭,也有抗争和求索的思想火花在迸射。
张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忆梦、寻梦和说梦的.链常识小品文——散文种类之一。
“小品”一词在中国始于晋代,称佛经译本中的简本为“小品”,详本为“大品”。
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段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
在中国盛行于明清.知文意本文是作者为其《陶庵梦忆》一书所作的序言.文中描写了自己在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他把今日的困苦饥饿归于对往日奢华的果报,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一场人生大梦。
如此看来,写作本文、追忆往昔更像是一种无奈的梦呓。
高中语文人教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编写人:肖云审核人: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2、引导学生诵读品味本文抑扬顿挫的语言特色。
3、引导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4、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知识。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一.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时代背景。
1.作者: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宇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继续和发展了唐朝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
他团结并培养了大批古文作家。
如“三苏”父子、王安石、曾巩等皆出其门下。
欧阳修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奠定了一代文风。
2.五代。
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后唐是李存勖(庄宗)建立的,其父李克用因出兵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晋王。
所以,依史家惯例,李存勖继位死后应被谥为“庄宗”。
3.庄宗大事年表908年,24岁,袭晋王之位于太原。
912年,攻燕。
913年,破幽州,“系燕父子(刘仁恭、刘守光)以组”。
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于洛阳即帝位。
926年,皇甫晖、李嗣源叛乱,传人亦作乱,庄宗中流矢而亡,年42岁。
4.《新五代史》,“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为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称《新五代史》5.《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
二、通读全文,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疏通文意,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1、给易读错的字注音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4、找出活用词并解释5、找出特殊文言句式并解释三、知识积累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B.此三者,吾遗恨(仇恨)也及凯旋而纳(收藏)之C.至于誓天断发,泣(眼泪)下沾襟,何其衰也负(背着)而前驱D.尔(你)其无忘乃父之志及仇雠(仇人)已灭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与例句中加粗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A.自然之理也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D.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3.下列句中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两项是()A.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B.举以予人C.举世无双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4.下列句中的“可以”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学不可以已C.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下列四句中的“其”与其他三项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A.请其矢,盛以锦囊B.与其所以失之者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6.下列四句中加粗的“之”字,不是代词的一项是()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及凯旋而纳之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D.子孙视之不甚惜7.下列四句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智勇多困于所溺D.契丹与吾约为兄弟8.下列四句加粗的词,与“函梁君臣之首”的“函”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晋军函陵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9.下列各句默写有误的一句是()A.此三者,吾遗恨也。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导学目标 《狱中杂记》: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认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
2.通过课文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
《陶庵梦忆序》:1.积累文言字词,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2.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课内自主学习一 文化常识1.走近作者(1)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
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代表作品:《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
(2)张岱(1597~1689),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出身世宦人家,家学渊源。
素喜游历,通晓音乐戏剧,交游广泛。
南明时,曾被授以职方主事之职,不久即辞去,托病不出。
后家道中落,布衣蔬食,生活颇为艰苦,然笔耕不辍,著述甚丰。
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有“文中乌获”“后来斗杓”之称。
代表作品:《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
2.背景解读狱中杂记康熙五十年(1711),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
《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
戴名世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
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被牵累定死罪者甚多。
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其名字而被捕入狱。
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刑部狱。
在狱中,目睹了监狱的阴森恶劣,百姓的横遭逮捕,冤死狱中,以及狱吏的敲诈勒索,受贿枉法,草菅人命等。
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
康熙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
后累官至礼部侍郎。
本文是方苞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在刑部狱中据所见所闻写的。
陶庵梦忆序本文是张岱为自己的文集《陶庵梦忆》所作的自序。
该文集中,多为回顾自己过去豪华生活之作,而作者写此书时,已穷困潦倒,两相对比,不由心生慨叹,如大梦方醒,犹忆梦中美境,眷眷不能舍,又自知其不可复得,于是故作潇洒幡悟貌,将一切归之因果,归之大梦。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获奖教案
《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诵读中弄清句意(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探究文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文章,在诵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教学难点: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借古讽今的手法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语文离不开诵读,尤其是文言文更要诵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北宋著名散文家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在反复诵读中把握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二、检查预习情况指定四位同学来读,一人读一段,要求读准字音,弄清句意;其他同学拿起笔,认真听,标出我们认为读得不准的字音和句子。
之后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做好点拨。
三、读读想想(一)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这是一篇史论文,那么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呢?(用课文的原话回答)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指定一学生翻译。
教师点拨:没有否定天命,但更强调人事。
(二)追问: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明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全班同学齐读第一段)教师小结:本文开篇点题,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段,先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然后用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来证明。
(三)追问:哪些内容是写庄宗得失天下的例子呢?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写庄宗得失天下的史例的相关句子,指定一男生来读庄宗得天下的相关句子,指定一女生读庄宗失天下的相关句子。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尽量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来。
其他同学评价。
学生没点出的,教师要做好点拨。
点拨要点:“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晋王的临终遗言,应该是语重心长,遗恨未消.从“藏”“请”“盛”“负”“纳”等词可看出庄宗对晋王的遗命是恭恭敬敬,兢兢业业,朗读时应重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作品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导学目标《狱中杂记》: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认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
2.通过课文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
《陶庵梦忆序》:1.积累文言字词,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2.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走近作者(1)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
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代表作品:《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
(2)张岱(1597~1689),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出身世宦人家,家学渊源。
素喜游历,通晓音乐戏剧,交游广泛。
南明时,曾被授以职方主事之职,不久即辞去,托病不出。
后家道中落,布衣蔬食,生活颇为艰苦,然笔耕不辍,著述甚丰。
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有“文中乌获”“后来斗杓”之称。
代表作品:《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
2.背景解读狱中杂记康熙五十年(1711),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
《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
戴名世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
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被牵累定死罪者甚多。
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其名字而被捕入狱。
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刑部狱。
在狱中,目睹了监狱的阴森恶劣,百姓的横遭逮捕,冤死狱中,以及狱吏的敲诈勒索,受贿枉法,草菅人命等。
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
康熙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
后累官至礼部侍郎。
本文是方苞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在刑部狱中据所见所闻写的。
陶庵梦忆序本文是张岱为自己的文集《陶庵梦忆》所作的自序。
该文集中,多为回顾自己过去豪华生活之作,而作者写此书时,已穷困潦倒,两相对比,不由心生慨叹,如大梦方醒,犹忆梦中美境,眷眷不能舍,又自知其不可复得,于是故作潇洒幡悟貌,将一切归之因果,归之大梦。
3.古文知识积累(考点)节日与习俗(二)(1)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又名腊八节,俗称“腊八”。
在这一天,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2)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
农历那一天人们往往通宵不眠,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3)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4)社稷:“社”,指土地之神,“稷”,古代指谷神;社稷后来成为国家的象征。
(5)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
二古诗文基础狱中杂记1.字音识记①窦.(dòu) ②遘.者(ɡòu)③瘳.(chōu) ④迩.年(ěr)⑤绞缢.(yì) ⑥不羁晷.刻(ɡuǐ)⑦主谳.者(yàn) ⑧呿.(qū)⑨渫.(xiè) ⑩胥.(xū)⑪痼.疾(ɡù) ⑫挢.(jiǎo)2.通假字矢.溺皆闭其中(“矢”通“屎”,粪便)3.词语解释(1)迩年..狱讼迩年:近年(2)必多方钩致..钩致:钩取,即逮捕(3)或竟成痼疾..痼疾:不治之疾、残废(4)伤肤,兼旬..愈兼旬:二十天(5)遂缚以出,不羁晷刻....不羁晷刻:一刻也不停留4.古今异义(1)留者十六七...古义:表分数,十分之六七今义:表约数,十六或十七(2)吾辈无生理..古义:生存的可能今义: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功能 (3)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4)然后..得死 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5)余叩所以..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5.一词多义(1)奉⎩⎨⎧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动词,执行)沛公奉.卮酒为寿(动词,恭敬地捧着)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动词,进献、献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名词,侍奉)(2)作⎩⎪⎨⎪⎧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形容词,神情激动)属予作.文以记之(动词,写作)舍瑟而作.(动词,站起)日出而作.(动词,劳作)此疫作.也(动词,发作)(3)薄⎩⎨⎧与饮食之气相薄.(动词,接近、迫近)薄.田十五顷(形容词,土地贫瘠)厚古薄.今(动词,轻视、看不起)(4)要⎩⎪⎨⎪⎧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yào ,形容词,重要)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yào ,动词,总结、概括)要.在安国家,利人民(yào ,名词,要点、关键)张良出,要.项伯(yāo ,动词,同“邀”,邀请)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yāo ,动词,同“约”,约定)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yāo ,动词,要挟)(5)质⎩⎨⎧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动词,以……作抵押)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名词,通“贽”,初次见面时送的礼物)狱中成法,质.明启钥(副词,刚刚)6.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①牖.其前以通明(名词作动词,开窗洞) ②必械.手足(名词作动词,拘系、拘束) ③主梏.扑者亦然(名词作动词,上刑具) ④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名词作动词,内外勾结) ⑤凡死刑狱上.(名词作动词,呈报) ⑥皆利.系者之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 ⑦贫则面.语之(名词作状语,当面) ⑧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 (2)动词的活用予我千金,吾生.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3)形容词的活用①吏因以巧.法(形容词作动词,利用……取巧) ②所全.活可数计哉(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7.特殊句式 (1)倒装句①则治之如所言(状语后置,即“则如所言治之”) ②或叩以往事(状语后置,即“或以往事叩”)③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定语后置句,即“大盗未杀人及同谋多人者他犯”)(2)判断句此疫作也(“……也”表判断)(3)省略句①众言同,(余)于是乎书②富者就其戚属(语之),贫则面语之③(胥)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④命下,遂缚(之)以出,不羁晷刻陶庵梦忆序1.字音识记①为野人(hài)②然瓶粟.屡罄.(sù_qìnɡ)③以蒉.报踵(kuì) ④以衲.报裘(nà)(zhù_chī)⑤以苎.报·2.通假字(1)为野人··(“”通“骇骇”,令人惊异的样子)(2)政.如邯郸梦断(“政”通“正”,恰)3.词语解释(1)每欲引决..引决:自裁,自杀(2)不能举火..举火:生火做饭(3)以绳报枢.,以瓮报牖.枢:门轴牖:窗口(4)大梦将寤.寤:醒(5)尚视息..人间视息:观看和呼吸,指活着4.古今异义(1)当作..如何消受古义:应当用(什么事)今义:看作(2)以石报枕,仇温柔..也古义:温暖柔软 今义:温顺体贴 5.一词多义(1)名⎩⎨⎧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动词,喜好名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动词,命名、取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动词,正确地指称、说明)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名词,名誉、名声)(2)与⎩⎪⎨⎪⎧愕窒不敢与.接(动词,交往)庶子不足与.谋(介词,和、同)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介词,为、替)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语气助词,后作“欤”,用于句末,表示反诘)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动词,等待)(3)视⎩⎨⎧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动词,观看)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动词,看待、对待)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动词,观察、考察)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名词,眼力、视线)6.词类活用 (1)动词的活用仇舆从.也(动词作名词,随从的人) (2)形容词的活用①故旧..见之(形容词作名词,故交、旧友) ②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形容词作名词,繁华奢靡的生活) ③仇轻暖..也(形容词作名词,轻而且温暖的衣服) ④仇温柔..也(形容词作名词,温暖且柔软的床) ⑤仇爽垲..也(形容词作名词,明亮干燥的房子) ⑥仇香艳..也(形容词作名词,闻香睹艳的生活) (3)名词的活用仇.温柔也(名词作动词,报应) 7.文言句式(1)省略句①还是后人妆点(他们)语也②因思昔日生长王谢(之家)③故旧见之,如(见)毒药猛兽(2)倒装句①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状语后置、省略句,应为“(于)人世视息”]②鸡鸣枕上[状语后置、省略句,应为“(于)枕上(闻)鸡鸣”]③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状语后置、省略句,应为“(与)年谱异也”“(与)志林别也”]三古今对译狱中杂记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康熙五十一年三月间,我(被关押)在刑部监狱里,看见犯人死而由窦①出者,日四三人。
有洪洞死去而从墙洞里拖出去的,每天有三四个人。
(狱中)有位原洪洞令杜君者,作②而言曰:“此疫作也。
今天时县的知县杜君,神情激动地说:“这是瘟疫发作了呀。
现在气候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
”余叩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这时候)多到每天十多人。
”我问造成所以。
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③这种情况的原因。
杜君说:“这种疾病很容易传染,传染上的人,虽戚属不敢同卧起。
而狱中为老监者四,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敢同他一起居住。
而狱中有老监四座,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牖④其前每座老监有五间房子,看守们住在中央,在房前的墙上开有窗户,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旁四室则用来通光,屋顶也开有天窗,用来透气。
旁边的四间牢房却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
每薄暮⑤下没有开窗,可是关在里面的犯人经常有二百多人。
每到傍晚管键,矢溺⑥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⑦,便落了锁,犯人的屎尿也都封闭在牢房里,同食物的气味混在一起,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再加上严冬时节,贫穷的犯人在地上睡觉,等到春天地气上升,鲜不疫矣。
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很少有不生病的。
监狱里有个老规矩,天亮了才开锁,当深更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⑧顶而卧,无可旋避,半夜的时候,活人跟死人脚靠脚头靠头地躺着,没有办法避开,此所以染者众也。
又可怪者,大盗这就是传染上瘟疫的人多的原因。
更值得奇怪的是,那些大强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和犯案多次的贼,杀过人、案情重大的囚犯,精气特别旺盛,染上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⑨。
这种病症的十个当中没有一两个,有的即使染上了,随即也就好了。
其骈死⑩,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那些接连死去的,都是因为罪轻被押以及被牵连的、被当作人所不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