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激光陀螺lasergyroscope的发展与应用

合集下载

国外激光陀螺lasergyroscope的发展与应用

国外激光陀螺lasergyroscope的发展与应用

国外激光陀螺laser gyroscope的发展与应用来源:《国外惯性技术信息》2017年第4期,作者:国防科技大学张斌,罗晖,袁保伦,汪之国激光陀螺(RLG)是一种以萨格奈克(Sagnac)效应为基础的光学陀螺,主要用于运动载体的角运动(运动角速度或转动角度)测量。

1913年,法国科学家Sagnac进行了环形光路中外界转动引起干涉条纹变化的实验,并从理论上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提出了著名的Sagnac效应:在环形闭合光路中,从某一观察点发出的一对光波沿相反方向运行一周后又回到该点时,这对光波的光程(或相位)将由于闭合光路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而不同,其光程差(或相位差)与闭合光路的旋转角速度成正比。

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没有合适的相干光源,光学Sagnac效应的研究基本上没有任何实用性进展。

直到1960年,世界上的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以后,激光陀螺作为激光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而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研究的热点。

1激光陀螺及其特点激光陀螺是由腔体(一般采用超低膨胀系数的微晶玻璃材料)和高质量反射镜构成的环形激光器,腔内运行的顺、逆时针激光能够以不同的频率独立振荡。

由于激光谐振条件的要求,Sagnac效应产生的光程差转换成了顺、逆时针运行激光的频率差,因此极大地提高了陀螺的响应灵敏度。

当激光陀螺固定在运动载体上,并相对于惯性空间以角速度Ω旋转时,该频率差为:,式中为标度因数,它由环形谐振腔的面积A、环路长度L以及激光波长λ决定。

激光陀螺的原理光路如图1所示,采用合光棱镜使其输出的顺、逆时针激光以微小夹角合并,经光电转换后可得到频率为∆v的拍频信号,从而实现载体转动角速度的测量。

图1 激光陀螺原理光路在实际的激光陀螺中,顺、逆时针激光通过反射镜的后向散射或环路中的非均匀损耗发生耦合,导致陀螺输入角速度小于某阈值时,频率差∆v为零,这种现象称为闭锁效应。

为了克服闭锁效应的影响,激光陀螺需要采取偏频措施,即在两束光波之间人为引入较大的频率差,使激光陀螺的工作区远离闭锁区域或者减少处于闭锁区域的时间。

2024年激光陀螺仪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激光陀螺仪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激光陀螺仪市场前景分析引言激光陀螺仪作为一种常见的惯性传感器,在航空航天、导航、自动驾驶等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激光陀螺仪市场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

1. 激光陀螺仪的基本原理激光陀螺仪基于所谓的光纤干涉原理,通过测量由旋转物体引起的光纤路径长度的变化来感知角速度。

其基本原理是将激光束分成两束,分别通过两个光纤回路,并在检测器处重新合并。

当传感器发生转动时,由于康普顿效应导致光路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干涉现象。

通过测量干涉光强的变化,可以计算出角速度。

2. 激光陀螺仪市场现状目前,激光陀螺仪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导航和自动驾驶等领域。

航空航天领域的需求推动了激光陀螺仪的发展,例如姿态控制、导航定位和导弹制导等,都对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激光陀螺仪有着很高的要求。

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激光陀螺仪在车载惯导系统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

3. 激光陀螺仪市场发展趋势3.1 技术进步驱动市场增长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激光陀螺仪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新型的激光陀螺仪采用了更先进的光纤干涉技术和信号处理算法,具备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低的噪声水平。

这种技术进步将进一步扩大激光陀螺仪的应用范围,推动市场增长。

3.2 自动驾驶需求推动市场增长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场景的增加,对于高精度惯性传感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激光陀螺仪作为自动驾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将在这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预计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激光陀螺仪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3.3 新兴市场的爆发增长除了航空航天和自动驾驶领域,激光陀螺仪在其他新兴市场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例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的发展,对于高精度的姿态跟踪需求很高,激光陀螺仪可以提供准确的角度测量数据。

因此,在这些新兴市场的不断扩大,将为激光陀螺仪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4. 激光陀螺仪市场的挑战和问题虽然激光陀螺仪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国内外激光陀螺调研报告

国内外激光陀螺调研报告

国内外激光陀螺调研报告1、激光陀螺的发展历程和水平1.1激光陀螺发展历程1913年法国物理学家G. Sagnac提出环形光干涉与输入角速度成正比的sagnac 效应。

1960年7月7日第一台红宝石固体激光器诞生。

美国人C. V. Heer(1961年)和A. H. Rosenthal(1962年)提出将激光器用于Sagnac干涉仪构成激光陀螺。

1962年0.6328μm波长He-Ne气体激光器实现运转。

此时美、英、法、前苏联开始研制用激光来作为方位测向器,称之为激光陀螺仪,其原理是利用光程差来测量旋转角速度(Sagnac效应)。

1963年2月美国斯佩里公司的Macek和Davis宣布他们用环形行波激光器感测转速率获得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环形激光陀螺实验装置,该装置的光程长达4米,精度约50 /h。

激光陀螺固有的闭锁效应以及零漂误差等给激光陀螺的研制带来许多困难,直到70年代,美国和法国的一些公司才陆续有激光陀螺产品问世。

1972年,霍尼韦尔公司研制出GG-1300型激光陀螺仪,经随后的改进后其零漂值达0.004º/h,尺寸大小为18cm×20cm×5cm,重量为3公斤。

1975年,霍尼韦尔公司又研制出机械抖动偏频的单轴激光陀螺,并首次成功地应用于战术飞机。

激光陀螺从此进入实用阶段。

并且成功地应用到战术导弹、直升机、潜艇、运载火箭等项目上。

80年代初期,激光陀螺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1982年,霍尼韦尔公司研制的ARINC 704激光陀螺惯性基准系统正式投入民用航线使用,该系统使用的是GG1342激光陀螺。

现在,世界上的大中型民航客机(如波音系列和空中客车系列)基本上都安装了激光陀螺惯性基准系统,用于导航与稳定。

80年代后期,霍尼韦尔公司和Litton 公司研制成功的激光陀螺产品零漂值优于0.01º/h,在航空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

90年代,又解决了激光陀螺的光学集成和数字化技术,使其更加易于工程实现。

激光陀螺的发展趋势

激光陀螺的发展趋势

激光陀螺的发展趋势激光陀螺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增加,激光陀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激光陀螺的精度将不断提高。

激光陀螺的精度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目前的激光陀螺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精度,但仍有提升的空间。

未来,随着材料工艺、激光技术和信号处理算法的不断进步,激光陀螺的精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满足更高精度的测量需求。

其次,激光陀螺的体积将进一步缩小。

激光陀螺在航天、导航、地质勘探等领域的应用中,对体积和重量的要求非常高。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激光陀螺的体积将会不断缩小。

随着微纳技术的发展,激光陀螺的微型化将成为可能,从而拓宽了其应用范围。

第三,激光陀螺的价格将逐渐降低。

目前激光陀螺的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在一些领域的广泛应用。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激光陀螺的生产规模将逐渐扩大,生产成本会得到降低,并且竞争力也会增强。

这将导致激光陀螺价格的下降,进一步推动其在市场上的普及应用。

第四,激光陀螺的可靠性将得到提高。

激光陀螺在航天、军事等领域的应用中,对其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目前激光陀螺存在着可靠性不高、寿命较短等问题。

未来,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和工艺的改进,激光陀螺的可靠性将逐步提高,能够在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并且寿命更长。

第五,激光陀螺将与其他传感器相结合。

激光陀螺通常与加速度计等其他传感器配合使用,以获取更为精确的测量结果。

未来,随着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发展,激光陀螺将与其他传感器更加紧密地结合,形成更为完善的测量系统。

最后,激光陀螺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展。

目前激光陀螺主要应用于航天、军事和地质勘探等领域。

未来,随着激光陀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在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也将得到拓展。

激光陀螺将会成为智能化和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测量工具。

总之,激光陀螺作为高精度测量仪器,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继续提高精度、缩小体积、降低价格、提高可靠性,并与其他传感器相结合,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展。

光纤陀螺的军事应用及前景

光纤陀螺的军事应用及前景

光纤陀螺的原理及军事应用1前言光纤陀螺是一种轻便的由固体元件组成的全固态器件,作为新一代角速度敏感器件,它具有其它种类陀螺所不具有的独特优点。

在航天、航空、航海和兵器等领域以及工业领域中已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在战术级军用及民用场合中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2 光纤陀螺的基本原理和种类自从1976年瓦利( V.Vali) 和肖迪尔(R. W.Shortill)首次提出光纤陀螺的概念到现在以来,光纤陀螺已经从第一代的干涉型光纤陀螺(IFOG) ,发展到了第二代谐振型光纤陀螺(RFOG)和第三代布里渊型光纤陀螺(BFOG)。

以上各种类型的光纤陀螺,其基本原理都是利用萨格纳克效应,只是各自所采用的位相或频率解调方式不同,或者对光纤陀螺的噪声补偿方法不同而已。

干涉型光纤陀螺是研究开发最早、技术最为成熟的光纤陀螺,属第一代光纤陀螺,它是利用干涉测量技术把相位调制光转变为振幅调制光,把光相位的直接测量转化成光强度测量,这样就能比较简单地测出萨格纳克相位变化。

干涉型光纤陀螺的光纤元器件一般都用单模光纤或保偏光纤制作。

目前,低、中性能的干涉型光纤陀螺已经实用化,而高性能干涉型光纤陀螺正处于研制之中。

谐振型光纤陀螺是第二代光纤陀螺,它是通过检测旋转非互易性造成的顺、逆时针两行波的频率差来测量角速率。

采用无源谐振腔的R—FOG的基本结构是由光纤构成一个谐振腔,其谐振频率随萨格纳克效应的大小而改变,由此测量旋转角速度。

谐振型光纤陀螺的研究较晚,主要用来解决光源的波长稳定性,对光源的要求十分苛刻,在技术上还不太成熟,但是很多研究人员认为它能提供最大潜在的精度。

布里渊型光纤陀螺是第三代光纤陀螺,又称光纤环形激光陀螺,或受激布里渊散射光纤环形激光陀螺。

采用有源谐振腔的布里渊光纤陀螺是利用高功率光在光纤中激发布里渊散射光的光纤陀螺仪。

当光纤环中传输的光强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布里渊散射,散射光的频率由于受萨格奈克效应的影响,顺、逆时针的两束布里渊散射光的频差与旋转角速度成正比。

光纤陀螺仪的发展及应用

光纤陀螺仪的发展及应用

光纤陀螺仪的发展及应用光纤陀螺仪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精密仪器,用于测量和检测物体的角速度和角位移。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纤作为传感器,在光的干涉和干扰效应下实现对角速度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

光纤陀螺仪具有高精度、快速响应、长寿命和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导航、地震监测和工业控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光纤陀螺仪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最早的光纤陀螺仪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它使用了光纤作为传感器,在光的干涉效应下实现对角速度的测量。

然而,当时的光纤陀螺仪体积庞大、价格昂贵、性能不稳定,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光纤陀螺仪逐渐趋于小型化、高精度化和低功耗化。

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光纤陀螺仪结构,即光纤环结构。

这种结构有效地实现了对光在光纤中传播时产生的微小光程差的测量,大大提高了陀螺仪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光纤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纤陀螺仪实现了更高的分辨率、更低的噪声和更宽的测量范围。

同时,光纤陀螺仪的体积也不断减小,造价也大大降低,使得其在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中更具有竞争力。

光纤陀螺仪目前在航天航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飞行器的导航、姿态控制和稳定系统,实时测量飞行器的角速度和绕各轴旋转角度,从而保证飞行器的安全和稳定。

光纤陀螺仪还可以用于航天器的精确定位和导航,为太空探测任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此外,光纤陀螺仪还被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

例如,光纤陀螺仪可以用于汽车导航系统,提供准确的行驶方向和距离信息;在地震监测中,光纤陀螺仪可以实时监测地壳的变化,预警地震;还可以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实现精确的角位移测量和控制,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总的来说,光纤陀螺仪以其高精度、快速响应和抗干扰性强的特点,成为现代导航和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光纤陀螺仪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光纤陀螺的发展现状

光纤陀螺的发展现状

光纤陀螺的发展现状光纤陀螺,作为一种高精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导航、惯性导航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纤制成的螺旋结构,通过测量光的相位差来反映陀螺的旋转速度和方向。

光纤陀螺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最早的光纤陀螺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的,其原理基于双光束干涉。

然而,早期的光纤陀螺由于制造成本高昂且体积较大,限制了其在工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纤陀螺开始向高精度、小型化、低功耗的方向发展。

在光纤传感器和微纳制造技术的推动下,光纤陀螺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光纤陀螺已经实现了高精度测量,并且存在多种型号和规格。

一方面,光纤陀螺的体积已经大幅缩小,小型化的光纤陀螺可以轻松嵌入各种设备中,方便使用和安装。

另一方面,光纤陀螺的测量精度不断提高,可以达到角度偏差很小的水平。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光纤陀螺产品主要有激光陀螺和光纤环陀螺。

激光陀螺利用激光的干涉测量原理,具有高精度和高稳定性。

而光纤环陀螺则利用光纤在环形结构中传输的特性,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温度漂移。

除了在导航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光纤陀螺还在工业自动化、地质勘探和海洋勘测等领域得到了应用。

例如,在油井钻探中,光纤陀螺可以实时测量钻头的方向和旋转速度,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未来,光纤陀螺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提高精度、减小体积和降低功耗。

工业界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以提高光纤陀螺的性能。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光纤陀螺还有望在智能驾驶、虚拟现实和机器人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光纤陀螺作为一种高精度传感器,在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发展。

目前,光纤陀螺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未来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光纤陀螺技术及其发展应用

光纤陀螺技术及其发展应用

光纤陀螺技术及其发展应用
光纤陀螺技术及其发展应用
1976年,美国学者V.Vali和R.W.Shorthill首次提出光纤陀螺(Fiber-Optic Gyro,FOG)的概念,他们使用多圈光纤环形成大等效面积的闭合光路,利用萨格纳克效应(Sagnac Effect)实现了载体的角运动测量,使得这种光纤角运动传感器具备了完整的陀螺功能.光纤陀螺是全固态的陀螺,与传统的机械陀螺或激光陀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作者:蔡明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二一二厂军代表室刊名:航空科学技术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V2 关键词:。

光纤陀螺仪的应用及发展

光纤陀螺仪的应用及发展

光纤陀螺仪的应用及发展谷军,蔺晓利,何南,姜凤娇,邓长辉(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摘要:本文介绍了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光纤陀螺的特点介绍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阐述了光纤陀螺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光纤陀螺的发展趋势。

从发展角度看,光纤陀螺仪将成为21世纪前期的发展重点。

关键词:光纤陀螺;现状;应用;0 引言萨格纳克(Sagnac)在1913年首先论证了运用无运动部件的光学系统能够检测出相对惯性空间的旋转的奇特现象,现在统称为萨格纳克效应。

1976年Vali和Shorthill首次提出了光纤陀螺(Fiber optic gyro)的概念,它标志着第二代光学陀螺的诞生。

光纤陀螺一问世就以其明显的优点、结构的灵活性以及诱人的前景引起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普遍关注。

国内对光纤陀螺的研究也有20多年的历史,经历开环到闭环的研究历程。

在20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光纤陀螺的广泛应用前景已经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光纤陀螺作为惯性技术的核心器件,已经逐渐成为陀螺市场的主流产品。

人类对光纤陀螺的需求也变得十分迫切。

光纤陀螺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基于Sagnac效应的原理工作的。

作为继激光陀螺仪之后出现的新一代陀螺,各国的研制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光纤陀螺仪的研制对惯性导航和控制领域十分重要,随着计算机、微电子和光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它将取代传统的机械陀螺和平台惯导系统。

与机械陀螺相比,光纤陀螺无运动部件、使用寿命长;全固化结构、抗冲击能力强;测量动态范围大、无预热时问、启动时问短;不受地球吸引力影响;工艺相对简单,价格便宜;对捷联应用有先天优势。

与激光陀螺相比,光纤陀螺的成本低、性价比高;体积小、功耗低、应用灵活;克服了激光陀螺闭锁带来的负效应;随着工艺和信号处理方案的发展,精度也可以和激光陀螺相当。

1 光纤陀螺仪光纤陀螺仪是光学陀螺仪的一种。

所谓光学陀螺仪就是利用萨格纳克Sagnac)效应构成的陀螺仪。

利用光纤线圈构成的干涉仪效应来敏感角运动的装置称为干涉型光纤陀螺仪(IFOG);采用光纤作为谐振器来敏感角运动的装置称为谐振型光纤陀螺仪(RFOG);利用布里渊光纤环形激光器的频率变化原理构成的测角装置称为布里渊光纤陀螺仪(BFOG)。

激光陀螺有什么用?工作原理是什么?

激光陀螺有什么用?工作原理是什么?

激光陀螺有什么用?工作原理是什么?激光陀螺具有很多重要的军事应用,随着技术进步,它的性能将会越来越好,完全替代传统的机电陀螺,在惯性导航定位、制导系统以及姿态控制和稳定系统中更好地体现和发挥核心作用,增强它们的导航定位、姿态控制、精确制导等能力,大幅提升以导弹为代表的精确打击武器的战斗力。

“陀螺原理”及传统陀螺先从陀螺说起。

许多人小时候一定玩过一种玩具陀螺“冰猴”。

脚尖身圆的“冰猴”放在地上,用一根绳子做的鞭子猛抽“冰猴”,“猴身”就能转起来,用鞭子抽得越狠,它就转得越飞快,不会倒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如果一个物体旋转时速度很快,它就会稳定地立在一个地点不动,转速足够快的时候,即使平板倾斜一些,它仍然不会倒,并且转轴始终指向一个固定方向。

这就是物体的“定轴特性”。

科学家利用“定轴特性”制造出能定向和定位的陀螺仪,通过将陀螺定轴方向与运载体的轴心相比对,就能得出运载体的正确方向和瞬时位置。

而以陀螺仪为核心部件,进而组装出惯性导航系统或制导系统。

因此,陀螺是航天、航空、航海装备及很多武器装备在作战中不可缺少的定位和导航装置。

传统的惯性陀螺主要是指机电陀螺,但其稳定性以及定向与定位精度不够,不能满足现代武器精确打击的要求。

科研人员一直希望能找到更好的陀螺仪,帮助运载体精确定位与定向、稳定运行,更好地发挥武器的效能,激光陀螺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替代品。

何为激光陀螺?科技名词定义:激光陀螺,学名“环形激光器”。

实际上是一种无质量的光学陀螺仪,利用环形激光器在惯性空间转动时正反两束光随转动而产生频率差的效应,测定敏感物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角速度或转角,进而测定物体方向等。

原理:一束光经分光器被分成完全相同的两束光后,进入同一环形光回路,分别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相向传播。

如果让光回路绕垂直于自身的轴旋转起来,这两束光之间会产生相位差,利用光的干涉性能测出相位差,进而得出光回路旋转的角速度。

如果光回路被制成一个环形激光器,其中传播的光就是方向性好、聚束性强、相干性优的激光,因此就形成了一个能通过敏感角速度来测定方向与姿态并具有快速寻北与稳定作用的激光陀螺。

国外激光陀螺的研究与发展应用

国外激光陀螺的研究与发展应用
维普资讯
Jl AN DU A N KEJI

一 小
a a e r 霜
与展用 发应
■ 刘 忠 龙 兴 武


引 言
惯性技术 是惯导 ( 惯性 导航 与惯性 制
依赖 于载体 以外 的信息 和装置 ,可完 全独
而 目前能 够工程 化生产 和批量 应用 的主要 是激光陀螺 。 与传 统的机 电陀螺相 比, 它 激
本低 、 靠性 好 、 可 性能 价 格 比高 等 优点 , 在
测、 铁路 、 道等许 多技术 领 域 。由于 激光 快 , 隧 反应时 间短( 瞬时 ) 、 范围大 , 态 导 航系统 的 固态化 ,即发展 激光陀 螺捷 联 ; 测量 3 动 范围宽 ; 、 4 线性度 好 ;、 冲击 振动性 好 , 5抗 环 惯 导系统 和微 机械敏 感器惯 导系统 。而 未 境适应 性 强 ; 、 6 体积 小 、 重量 轻 、 功耗 ; 、 来 军用导 航 系统的发 展趋势 应该是 ,高精 低 7 系统 ,因此发 展激光 陀螺捷 联惯导 系统 正 根据激 光陀 螺的 上述特 点 , 归纳起 来 ,
有 需要 导 航 、 制导 、 位 、 向 的国 防和 民 定 定 用 行业 。许多 国家 目前 已将 其应 用领域 从
军 事 领域 扩 大到 民航 、 舶 、 地测 量 、 船 大 石
后 , 光陀螺迅 速开始得 到应用 。 激
与常规 机电陀螺 相 比 ,激光 陀螺 主要 具 有有 以下 特点 :、 有移动 部件 、 固态 l没 全
军用 、 民用方 面也被 广泛应用 , 因此 在 现在 精 度 高 , 成本 低 , 合批 量 生 产 ;、 字 量 度 、 成 本 、 积 小 、 干 扰 能力 强 的导 航 适 8数 低 体 抗

光纤陀螺仪的原理及应用

光纤陀螺仪的原理及应用

光纤陀螺仪的原理及应用光纤陀螺仪(Fiber Optic Gyroscope,FOG)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精密惯性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和监测旋转运动。

它利用光纤的传输特性和Sagnac效应实现测量旋转运动的原理。

光纤陀螺仪的原理是基于Sagnac效应。

Sagnac效应是20世纪初法国物理学家Sagnac发现的一种光学现象,它是由于光在旋转系统中传播时,相对于旋转系统固连的坐标系,光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传播所需的时间不同而导致的。

光纤陀螺仪利用这个效应,通过测量光在光纤中的传播时间差来推测出旋转系统的旋转信息。

光纤陀螺仪的基本结构包括光源模块、光纤环和检测模块,其中光纤环是光纤陀螺仪的关键部件。

光纤环是由一个光纤来回缠绕而成的环形结构,通过环形的光纤路径,光可以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传播。

当光纤环不发生旋转时,两束光沿相同路径传播,其光程差为零;而当光纤环发生旋转时,两束光会在循环路线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光程差,其大小与旋转角速度和环形光纤长度有关。

光纤陀螺仪通过光纤环中的相位差来测量旋转运动。

光纤陀螺仪通过向光纤环中注入一束激光光束,并分成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传输方向,经过一段一致长度的光纤后再汇合,再通过光探测器对两束光信号进行比较,并检测出相位差。

应用方面,光纤陀螺仪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1. 惯性导航系统:光纤陀螺仪广泛应用于航天、航海、军事等领域中的惯性导航系统中,用于测量航天器、舰船或导弹的姿态、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实现精确导航和定位。

2. 地震预警:光纤陀螺仪可以用于测量地震、地壳运动和地球自转等地球物理学参数,通过分析和监测这些数据,可以提前预警地震活动,为地震防灾提供重要信息。

3. 石油勘探:光纤陀螺仪可以应用于石油勘探领域,用于测量地下油田的地质构造、井筒位置和地震勘探过程中的旋转运动等参数,提高勘探效果和资源利用率。

4. 智能车辆导航系统:光纤陀螺仪可以用于智能车辆导航系统中,用于测量车辆的姿态和旋转运动,提供准确的车辆导航和行驶方向。

光纤陀螺仪的原理及应用

光纤陀螺仪的原理及应用

结构简单
尺寸小 重量轻 ……
光纤陀螺彩色球
fibre optic gyroscope
摘自《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5年10月刊
光纤陀螺仪原理-Sagnac效应
各种类型的光纤陀螺,基本原理都是利用 Sagnac 效应 ,只是各 自所采用的位相或频率解调方式不同,或者对光纤陀螺的噪声补 偿方法不同。
干涉式光纤陀螺仪(I-fog)

开环光纤陀螺是依据Sagnac原理,通过干涉光强的
变化直接检测干涉后的Sagnac相移。
优点: 明显非线性 精度差 输入范围小 电路简单
缺点: 非线性严重 精度低 动态范围窄
Company Logo

干涉式光纤陀螺仪(I-fog) 干涉式陀螺首次应于道尼尔328客机上,目前应用于波 音777飞机的姿态和空气数据系统(SAARU)
注意:R-FOG研究起步较晚,且对光源要求十分苛刻,所以 目前R-FOG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但是和I-FOG相比有上述
优势,因此各国都投入大量人力对其进行研究,相信在不久 的将来,R-FOG一定可以在惯性导航与制导等诸多领域得到 广泛应用。
布里渊型光纤陀螺( B— FOG)
或受激布里渊散射光纤环形激光陀螺( B— FRLG) 。
王巍 译 国防工业出版社
光纤陀螺仪的分类
干涉式光纤陀螺 ( I — FOG)
fibre optic gyroscope
谐振腔光纤陀螺 ( R— FOG)
布里渊型光纤陀螺( B— FOG)
干涉式光纤陀螺仪(I-fog)
干涉型光纤陀螺 ( I — F O G) 是研究开发最早 、 技术最为成熟的光纤陀
检测器
分束镜 光源
透镜

激光陀螺仪的研究报告

激光陀螺仪的研究报告

激光陀螺仪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激光陀螺仪
1. 引言
激光陀螺仪是一种使用激光装置来测量旋转角速度的仪器。

它利用了激光光束在旋转物体表面上的干涉效应来测量物体的旋转速度。

本报告旨在对激光陀螺仪的原理、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总结。

2. 激光陀螺仪的原理
激光陀螺仪基于激光干涉技术,通过激光束在旋转物体表面上发生干涉,测量干涉光的相位差来推断物体的旋转角速度。

它通常由激光器、光纤、分束器、光学器件和光电探测器等部分组成。

3. 激光陀螺仪的应用
激光陀螺仪在航空航天、惯性导航、地震监测和姿态控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飞机、导弹和卫星等飞行器的姿态控制和导航定位,提供精确的姿态测量和导航数据。

4. 激光陀螺仪的研究进展
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激光陀螺仪的性能和精度不断提高。

目前,有许多研究正在进行,以改善激光陀螺仪的稳定性、精度
和抗干扰能力。

例如,采用了新颖的激光器设计、优化的光路结构和新型的光学器件等。

5. 结论
激光陀螺仪作为一种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旋转角速度测量仪器,在航空航天和导航定位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陀螺仪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并拓宽其应用领域。

光纤陀螺仪的发展及应用

光纤陀螺仪的发展及应用

光纤陀螺仪的发展及应用摘要:作为光纤传感器的一种,光纤陀螺仪具有了更多的优点,它具有结构紧凑,灵敏度高,工作可靠等等优点,就是因为这些优点,光纤陀螺仪在很多的领域已经完全取代了机械式的传统的陀螺仪,成为现代导航仪器中的关键部件。

本文主要介绍了光纤陀螺仪的工作原理,特点,分类,应用及发展现状。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陀螺仪,光纤陀螺仪,导航系统。

Abstract:As one of the fiber sensors,FOG has more advantages.It has a compact structure,high sensitivity,high reliability and so on.Just because of these advantages,FOG nearly replace all the traditional mechanical gyroscopes and become the critical component of moder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orking principle,the features,sorts,usage and statues of development of the FOG.Key words:fiber sensors,gyroscopes,FOG,navigation system.引言:现代陀螺仪是一种能够精确地确定运动物体的方位的仪器,它是现代航空,航海,航天和国防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惯性导航仪器,它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国防和其它高科技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传统的惯性陀螺仪主要是指机械式的陀螺仪,机械式的陀螺仪对工艺结构的要求很高,结构复杂,它的精度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制约。

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现代陀螺仪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光纤陀螺仪原理及其工程应用

光纤陀螺仪原理及其工程应用

光纤陀螺仪的工作原理
设光纤圈直径为D;L为光纤敏感环的光纤总长度,则:
式中:
被称为比例因子,它表征光纤陀螺灵敏度的大小。所
以通过检测相位差s ,就可以确定旋转角速度力 ,这就Sagnac
效应。再通过角速度的时间积分即可确定旋转体的角位置或方位角。
光纤陀螺仪的分类
01 干涉型光纤陀螺仪(I—FOG) 02 谐振式光纤陀螺仪(R-FOG) 03 受激布里渊散射光纤陀螺仪(B-FOG)
光纤陀螺仪的工作原理
Sagnac效应
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萨格纳克(Sagnac)效应。萨纳克效 应是相对惯性空间转动的闭环光路中所传播光的一种普遍的相关效应, 即在同一闭合光路中从同一光源发出的两束特征相等的光,以相反的 方向进行传播,最后汇合到同一探测点。
若绕垂直于闭合光路所在平面的轴线,相对惯性空间存在着转 动角速度,则正、反方向传播的光束走过的光程不同,就产生光程差, 其光程差与旋转的角速度成正比。因而只要知道了光程差及与之相应 的相位差的信息,即可得到旋转角速度。
PPT论坛:
THANKS
光纤陀螺仪是光学陀螺仪的一种。所谓光学陀螺仪就是利用萨格纳克( Sagnac)效应构成的陀螺仪。由于光学陀螺仪不 像传统陀螺那样,依靠自转子的动量矩来敏感角运动。所以国外也把这类陀螺定义为非陀螺仪角运动敏感器。
光纤陀螺仪具有的优点
仪器牢固稳定,耐冲击 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高 动态范围极宽 寿命长,信号稳定可靠 瞬时启动
光纤陀螺仪的发展现状
到目前为止 ,光纤陀螺已从供战术应用的低精度型向导航用的中精度 和高精度型发展 ,以光纤陀螺为基础的惯性系统也开始在越来越多的 场合得到应用。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 ,各领域对光纤陀螺的需求越来越大。北 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都开展了光纤陀螺的研制并取得了 较大的成果。

光纤陀螺仪原理及其工程应用

光纤陀螺仪原理及其工程应用

光纤陀螺仪的工作原理
Sagnac效应
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萨格纳克(Sagnac)效 应。萨纳克效应是相对惯性空间转动的闭环光路中 所传播光的一种普遍的相关效应,即在同一闭合光 路中从同一光源发出的两束特征相等的光,以相反 的方向进行传播,最后汇合到同一探测点。
若绕垂直于闭合光路所在平面的轴线,相对惯 性空间存在着转动角速度,则正、反方向传播的光 束走过的光程不同,就产生光程差,其光程差与旋 转的角速度成正比。因而只要知道了光程差及与之 相应的相位差的信息,即可得到旋转角速度。
总体而言 ,我国在光纤陀螺关键技术及实用化上与 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光纤陀螺技术将 成为 21世纪惯性技术重点发展方向 ,必将在我国获 得更大发展 ,在军民两用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
光纤陀螺仪的工程应用
战术导弹 航天器姿态 卫星定位 精密航天器
制导
调整
应用
1.战略导弹系统和潜艇导航应用;2.卫星定向和跟踪;3.战术武器制导与控制系统;4.各种 运载火箭应用;5.姿态/航向基准系统; 6.舰船、导弹和军民用飞机的惯性导航;7.陆地导 航系统(+GPS);8.天体观测望远镜的稳定和调向;9.汽车导航仪、天线/摄像机的稳定、石 油钻井定向、机器人控制、各种极限作业的控制置等工业和民用领域。
光纤陀螺仪的工作原理
设光纤圈直径为D;L为光纤敏感环的光纤总长度, 则:
式中:
被s称为比例因子,它表征光纤陀螺灵
敏度的大小。所
以通过检测相位差 ,就可以确定旋转角速度力 , 这就Sagnac
效应。再通过角速度的时间积分即可确定旋转体的 角位置或方位角。
光纤陀螺仪的分类
01 干涉型光纤陀螺仪(I—FOG) 02 谐振式光纤陀螺仪(R-FOG) 03 受激布里渊散射光纤陀螺仪(B-FOG)

激光陀螺

激光陀螺

光学陀螺应用
激光陀螺广泛地应用于重要的民用经济领域, 更是重要的军事装备系统的核心部件,各国都 在严格控制其技术外流。
美国F22战斗机(两个激光陀螺仪的 超黄蜂LN-100F惯性导航系统(HHC))
苏-35(ShO-l3A激光陀螺仪)
光学陀螺的种类
• 谐振腔式(频率式)光学陀螺—激光陀螺 • 干涉型(相位式)光学陀螺—光纤陀螺 谐振腔式光学陀螺的代表为以He-Ne气体 环形激光器为核心的激光陀螺,它亦是目 前广泛应用的导航级光学陀螺。后者的代 表是由多圈光纤构成的光纤干涉仪为核心 的光纤陀螺
He-Ne激光陀螺
激光陀螺中的两大核心问题
• 闭锁效应 由于激光介质的色散、模式牵引和反射镜等光 学元件对光束的后向散射等原因,有源环形腔 内正、反向行波的频率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将 突然变成完全一样,即存在一个可能达到的最 小频差 L 。 • 模式竞争 由于 r c,相向行波的频率将会十分接 近,顺、逆时针运行的行波模之间将会发生争 夺同一群反转粒子数的竞争,结果导致其中一 个行波模的熄灭,使环形激光器不能用于激光 陀螺。
激光陀螺(laser gyroscope)
激光问世以后不久,人们就提出将这种优质的 光源用于制造陀螺仪。 1963年美国斯佩里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环 形激光陀螺。但由于激光陀螺固有的闭锁效应和 模式竞争等问题给激光陀螺的研制带来许多困难。 1975年美国霍尼韦尔研制出机械抖动偏频的激 光陀螺,激光陀螺从此进入实用阶段。
激光陀螺
laser gyroscope
outline
• 激光陀螺原理(sagnac 效应) • 应用 • 激光陀螺两大关健技术及对策
sagnac 效应
光纤陀螺
8A c

激光陀螺 (2)

激光陀螺 (2)

原理
这种环形激光器 的谐振腔内有顺时针 和逆时针方向传播的 两束光。如果环形通 道本身具有一个转动 速度,那么光线沿着 通道转动的方向前进 所需要的时间要比转 动相反的方向前进 所需要的时间要多。 也就是说当光学环路 转动时,在不同的前 进方向上,光学环路 的光程相对于环路在 静止时的光程都会产 生变化。利用这种光 程的变化来测量环路 的转动速度
激光陀螺
及应用
激光陀螺的历史和原理
1960年——激光器出现 1963年——斯佩里公司 研制出首台激光陀螺样 机
1980s——开始得到应用
1970s中期——精度获 得突破,达到惯性级
激光陀螺的历史 及原理
美国斯佩里公司于 1963年演示了世界 上第一台激光陀螺 装置
激光陀螺的历史及 原理
GG1389 -Honeywell (1980)
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是将三种环形激 光器分别安装在三个相互 垂直轴的方向上。环形激 光器可采用三角形或四边 形结构,和近几年出现的 光纤环形结构
点击添加文本
激光器结构点击ຫໍສະໝຸດ 加文本激光器结构点击添加文本
应用
陀螺仪通常装置在除了要定 出东西南北方向,还要能判 断上方跟下方的交通工具或 载具上,像是飞机、飞船、 飞弹、人造卫星、潜艇等等。 它是航空、航海及太空导航 系统中判断方位的主要依据。 这是因为在高速旋转下,陀 螺仪的转轴稳定的指向固定 方向,将此方向与飞行器的 轴心比对后,就可以精确得 到飞机的正确方向。 陀螺仪也比传统罗盘方便, 因为传统罗盘是利用地球磁 场定向,所以会受到矿物分 布干扰,例如受到飞机的机 身或船身含铁物质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两极也会因为 地理北极跟地磁北极的不同 而出现很大偏差,所以航空、 航海都已经以陀螺仪以及卫 星导航系统作为定向的主要 仪器。

经过43年的努力,环形激光器(激光陀螺仪)获得成功!

经过43年的努力,环形激光器(激光陀螺仪)获得成功!

经过43年的努力,环形激光器(激光陀螺仪)获得成功!科学技术的发日新月异,军事装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中,当前各个国家都把目光聚焦在激光武器和定位导航系统上面。

在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除了能够快速响应,并且在第一时间做出部署和反击之外,还要能实现精准打击,然而这个就离不开环形激光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激光陀螺仪。

1991年,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利用战斧“千里点穴”,让人大开眼界更是直接主导了战争的走向,也让战斧名声大噪,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战斧的核心器件,激光陀螺仪。

激光陀螺仪能够精准地测定运动物体在任意时刻的空间位置,是目前航空、航海以及航天等诸多领域都离不开的惯性导航仪器,也是飞行器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器件,如果说没有这项技术,就不可能有高端精准制导的武器。

美国早在1963年就开始进行激光陀螺仪的研究,1975年在飞机上试飞成功,1976年制导武器上试验成功。

就在美国成功研究出激光陀螺仪之后,我国知名科学家钱学森意识到这一领域的重要性,明白了激光陀螺仪蕴藏的潜在价值和广阔市场,于是成立研究室,开始了激光陀螺仪的探索之路。

因为当初我们设备基础跟不上,西方又对我们机进行封锁,从事相关实验的人员和材料都没有,甚至一些实验的器材都需要我们自己的动手去造,研究条件非常艰苦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但是,最终在高伯龙院士的带领下,我们的激光陀螺仪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历经43年终于取得成功。

我们成功研制出全内腔绿色氦氖激光器,使得中国成为继美俄法之后,第四个能够独立自主地研发激光陀螺仪的国家。

这一技术的出现,填补了中国多项领域的空白,在航空航天以及军事领域都有巨大价值。

经过那一次的尝试,中国在激光武器拥有了大批高质量的博士和研究生,高伯龙院士功不可没。

但是不幸的是,高伯龙院士在2017年12月6日因病去世,享年80岁。

高伯龙院士曾立下豪言壮语:外国有的我们都要有!正是因为有这样奋勇拼搏的科学家们,才让祖国的实力越来越强,是他们让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激光陀螺laser gyroscope的发展与应用来源:《国外惯性技术信息》2017年第4期,作者:国防科技大学张斌,罗晖,袁保伦,汪之国激光陀螺(RLG)是一种以萨格奈克(Sagnac)效应为基础的光学陀螺,主要用于运动载体的角运动(运动角速度或转动角度)测量。

1913年,法国科学家Sagnac进行了环形光路中外界转动引起干涉条纹变化的实验,并从理论上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提出了著名的Sagnac效应:在环形闭合光路中,从某一观察点发出的一对光波沿相反方向运行一周后又回到该点时,这对光波的光程(或相位)将由于闭合光路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而不同,其光程差(或相位差)与闭合光路的旋转角速度成正比。

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没有合适的相干光源,光学Sagnac效应的研究基本上没有任何实用性进展。

直到1960年,世界上的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以后,激光陀螺作为激光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而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研究的热点。

1激光陀螺及其特点激光陀螺是由腔体(一般采用超低膨胀系数的微晶玻璃材料)和高质量反射镜构成的环形激光器,腔内运行的顺、逆时针激光能够以不同的频率独立振荡。

由于激光谐振条件的要求,Sagnac效应产生的光程差转换成了顺、逆时针运行激光的频率差,因此极大地提高了陀螺的响应灵敏度。

当激光陀螺固定在运动载体上,并相对于惯性空间以角速度Ω旋转时,该频率差为:,式中为标度因数,它由环形谐振腔的面积A、环路长度L以及激光波长λ决定。

激光陀螺的原理光路如图1所示,采用合光棱镜使其输出的顺、逆时针激光以微小夹角合并,经光电转换后可得到频率为∆v的拍频信号,从而实现载体转动角速度的测量。

图1 激光陀螺原理光路在实际的激光陀螺中,顺、逆时针激光通过反射镜的后向散射或环路中的非均匀损耗发生耦合,导致陀螺输入角速度小于某阈值时,频率差∆v为零,这种现象称为闭锁效应。

为了克服闭锁效应的影响,激光陀螺需要采取偏频措施,即在两束光波之间人为引入较大的频率差,使激光陀螺的工作区远离闭锁区域或者减少处于闭锁区域的时间。

具体的偏频方案有机械抖动偏频、四频差动偏频、恒转偏频、磁镜交变偏频、纵向塞曼效应偏频等,其中以采用机械抖动偏频和四频差动偏频方案的激光陀螺应用最为广泛。

图2 激光陀螺惯性测量单元激光陀螺的一个环路对应一个角速度敏感方向,将三个激光陀螺和三个加速度计正交配置组合构成图2所示的激光陀螺惯性测量单元(IMU),利用IMU测量载体运动的三维角速度和加速度,再通过惯性导航解算得到载体的位置、姿态等信息。

基于激光陀螺的惯性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导航与制导、姿态测量与控制、定位与定向、稳定与瞄准等领域。

传统机电陀螺仪利用高速转动机械转子的定向性和进动性来测定载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转速和方位,而正是由于高速转子自身的抗冲击振动能力差、存在加速度效应、不能快速启动等固有缺陷,使其在惯性导航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妨碍其进一步的发展。

美国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MX“和平卫士”洲际导弹上搭载的机电陀螺仪是世界上精度最高的机械式陀螺仪,零偏稳定性达到1.5×10-5(º)/h,使该导弹可以在不依赖外部导航信息的情况下,14000km射程的导航偏差小于100 m,然而这套系统体积庞大,成本也极为高昂。

因此,在后续研制“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时就改用了激光陀螺,既降低了系统成本,又大幅度缩减了导航设备的体积。

图3 美国MX洲际导弹的惯性导航舱段与陀螺仪激光陀螺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是零偏稳定性、标度因数非线性度和随机游走系数,目前工程实用的中高精度激光陀螺对应的典型指标为:零偏稳定性0.01~0.001 (º)/h,标度因数非线性度10~0.1ppm,随机游走系数0.005~0.0005 (º)/h1/2。

与其它种类的陀螺比较,激光陀螺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精度适应范围广,可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要。

美国霍尼韦尔公司GG1389陀螺仪的零偏稳定性达到了1.5×10-4(º)/h,是世界上精度最高的激光陀螺。

该公司GG1308陀螺的零偏稳定性为5~1 (º)/h,是世界上体积最小的产品化激光陀螺。

2)动态范围大,动态性能好。

激光陀螺可测转速的动态范围大于108,从千分之几度/小时到超过7200 (º)/s,而且无论转速大小都可以得到线性输出,测量偏差小。

3)标度因数的线性度和稳定性好,动态环境误差小。

绝大多数激光陀螺的腔体采用微晶玻璃材料,其膨胀系数达到10-8量级,光路的面积和长度非常稳定,在工程应用中的标度因数非线性度可以做到0.1ppm,而且在高低温环境下基本保持恒定,特别能适应大温变恶劣环境的应用需求。

4)抗振动、冲击和温变环境能力强。

激光陀螺采用一体化结构,没有活动部件,因此可以承受很高的加速度和强烈的振动冲击,耐高低温环境能力强。

特殊设计的GG1308陀螺甚至可以承受超过1×104g的冲击。

5)角分辨率高。

激光陀螺可以分辨角秒甚至亚角秒量级的精细角度变化,在角度测量上可以实现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动态测量。

6)性能稳定,在工作寿命内,仪表可以做到免校准。

7)快速启动。

激光陀螺可做到瞬时启动,一般不需要预热、稳定时间。

8)功耗低、寿命长、可靠性好和易维护。

激光陀螺存储寿命可达20万小时以上,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高达数万小时。

9)既是速率陀螺,也是位置陀螺,使用灵活,应用范围广。

10)对加速度不敏感,没有交叉耦合效应。

11)直接数字输出,系统构成简单。

2国外激光陀螺的发展历程激光陀螺的问世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研究起步阶段(1962—1965年)1960年,自世界上的第一台激光器问世以后,人们就提出利用此技术来实现光学陀螺。

1961年,美国科学家Heer C V在美国物理学会上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有关激光陀螺的报道,介绍了采用测量环形激光谐振腔内运转的正反两束激光之间的频率差来感知外界输入角速率变化的方法。

1962年,美、英、法、前苏联几乎同时开始酝酿激光陀螺的研制。

美国斯佩里公司于1963年2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环形激光陀螺试验装置,该装置的正方形光路边长为1m,可测量旋转速率。

图4 第一台环形激光陀螺试验装置潜心研究与关键技术突破阶段(1965—1975年)在随后的研制过程中,激光陀螺的闭锁效应、零偏误差等给后续的工程实用研制带来了诸多困难,世界各国均陆续下马,只剩下美国以霍尼韦尔公司为代表的少数几家公司和少量科研人员还在继续努力,致力于从原理和技术上进行解决。

直到1966年,霍尼韦尔公司提出了利用交变机械抖动偏频法来克服陀螺闭锁效应影响的技术方案,为激光陀螺的研制指明了方向,才重新在世界上掀起了激光陀螺研制的新一轮热潮。

霍尼韦尔公司于1972年率先研制出机械抖动偏频的单轴激光陀螺GG1300。

1974年美国海军和空军联合制定研究计划,1975年在战术飞机上试飞成功,1976年在战术导弹上试验成功,标志着激光陀螺从此进入实用阶段。

批量生产技术攻关与实用阶段(1975—1984年)1978年,霍尼韦尔公司的激光陀螺开始小批量生产。

1982年,其研制的ARINC704激光陀螺惯性基准系统正式投入民用航线实用。

到1983年9月,已为波音公司提供了216套惯性导航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达1万小时。

但在这一段时间里,批产的激光陀螺也出现了因为使用可靠性问题而批量召回的现象。

1982年,霍尼韦尔公司开始批量生产GG1342陀螺,并采用该陀螺为美国海军研制了第一个专门用于舰船的高精度激光陀螺导航仪(SLN),并于1984年在海军导航试验船上试验成功。

1984年,霍尼韦尔公司以H-726型激光陀螺动态基准装置为基础,采用纯捷联编排方式,研制出适用于战车和自行火炮的组件式定位定向系统,1985—1987年在各种战车和自行火炮上进行了试验,1989年被选为美军的标准地面导航系统。

1977年12月,美国斯佩里公司在海军的资助下,以该公司的MK16机电陀螺稳定系统为基础改装研制成MK16 ModⅡ型捷联式激光陀螺稳定装置工程样机,为舰载火炮控制系统提供舰船的纵、横摇姿态数据,并于1978年2月在美国海军塞勒斯号(DDG-11)导弹驱逐舰上进行了首次海上试验,其性能远优于原有的MK16型机电陀螺稳定系统。

1980年,在MK16 ModⅡ型的基础上,斯佩里公司增加了一个方位分度器并对卡尔曼滤波器作了相应修改,研制成功了水面舰艇捷联式激光陀螺导航仪,其性能参数优于当时海军的规范要求。

1982年,霍尼韦尔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了第一个专门用于美国海军水面舰艇的高精度激光陀螺导航仪,即SLN舰用激光陀螺导航仪。

该系统采用双轴转位方案,使用霍尼韦尔公司已经批量生产的GG1342激光陀螺和森德斯坦数据控制公司的Q型挠性加速度计构成惯性测量组件,1984年在海军导航试验船上进行了试验。

同期,罗克韦尔公司研制了RLGN激光陀螺导航仪,其惯性测量装置由3个G16B激光陀螺和1个MOD ⅦA型三轴加速度计组成,系统采用单轴旋转方式,惯性组件绕舰船龙骨轴连续旋转,于1985年进行了海上试验和鉴定。

1982年8月,美国航空发展中心与霍尼韦尔公司签订了合同价款共120万美元的合同,研制攻击型核潜艇用的三个高精度GG1389激光陀螺,为进一步研制定位精度优于0.1 n mile/h 的舰艇用激光陀螺导航系统做准备。

1984年,利顿公司开始研制激光陀螺船用惯性导航仪,经初样、正样和试验样机阶段,于1991年提供了两套试验样机进行了实验室和海上试验,1993年定型为AN/WSN-5L,导航定位精度(CEP)为1 n mile/6h,并首先装备“伯克”级导弹驱逐舰(DDG-64)。

大批量生产与拓展应用阶段(1984年至今)激光陀螺应用初期主要集中于航空与航海领域,但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很快就向其它领域拓展,并迅速发展起来。

3国外激光陀螺的生产现状01美国霍尼韦尔公司霍尼韦尔公司是世界激光陀螺研究的先驱者,长期以来一直领跑国际激光陀螺领域的最新进展、最高水平与应用研究,也是世界上激光陀螺产量最大、应用水平最高的厂家。

霍尼韦尔公司研制的激光陀螺以三角形光路的二频机械抖动陀螺为主,典型型号有GG1308、GG1320、GG1328、GG1330、GG1342、GG1389等,其性能可以满足不同精度惯性系统的要求。

GG1308是小体积、低成本激光陀螺的最典型代表,该陀螺三角形光路的边长仅2cm,采用BK7光学玻璃(相当于中国的K9玻璃)为腔体,陀螺镜片和电极采用低熔点玻璃烧结密封,总体积小于32.8cm³,质量为60g,每支售价仅为1000美元,零偏稳定性为5~1 (º)/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