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策略

合集下载

滨水公园设计方案

滨水公园设计方案

滨水公园设计方案滨水公园是一个自然环境与城市空间的结合,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锻炼身心的场所。

下面是一份滨水公园设计方案,旨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场所和活动。

1.规划布局:滨水公园将以开放的方式呈现,分为休闲区、运动区、文化区、儿童区和景观区五个主要区域。

2.休闲区:这是为人们提供休息和放松的区域。

在休闲区设置舒适的躺椅、凉亭和露天咖啡厅,让人们可以欣赏美景,享受悠闲的时光。

3.运动区:为了方便市民进行运动锻炼,滨水公园将配置开放式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健身器材等。

此外,还将设置跑步道和自行车道,让人们可以尽情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4.文化区:这是一个为艺术和文化活动提供场地的区域。

在文化区设置露天剧场和展览空间,举办各类艺术和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演出、画展等,为市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5.儿童区:儿童是滨水公园的重要客户群体,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儿童区将设置游乐设施、亲子活动区和教育展示区等。

这里会有丰富多样的游乐设施,如滑梯、秋千、蹦床等,让孩子们尽情玩耍。

6.景观区:这是滨水公园的核心区域,主要体现自然风景和景观设计。

在景观区种植各类花卉和树木,打造出四季有景的美景。

此外,景观区还会有人造湖泊、喷泉和绿道,使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7.交通布局:为了方便市民前往滨水公园,公园周边将设置公交站点和停车场。

同时,还将修建步行桥和自行车道,鼓励市民步行或骑行前往公园,减少车辆交通。

8.环境保护:滨水公园将重视环境保护,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设施和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的干扰。

并且,还将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站和绿化管护小组,保持公园整洁美观。

综上所述,滨水公园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人们的需求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各类休闲娱乐场所和活动,为市民带来舒适和愉快的体验。

同时,公园的规划布局和交通布局也便于市民的出行和交通安排。

深受市民欢迎的滨水公园将成为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摘要:滨水是指江河湖海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

滨水景观可以笼统地解释为城市中水与陆域相连接的区域,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密性、调节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引言城市滨水区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很重要的,滨水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

因此吸引了很多城市居民前来,成为了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

滨水区由水域和陆地组成,是水域和陆地的交界地带,同时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达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1城市滨水空间涵义、类别及特征1.1城市滨水空间的涵义城市滨水区连接着土地和水,滨水空间的范围一般是在200~300m。

滨水空间要求水与土地之间保持1~2km的距离,步行距离为15~20min,城市滨水空间更加注重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之间保持和谐统一。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系属于自然景观,一些公开开放的区域,比如,滨水空间中的公共建筑就属于人工景观。

通过对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的展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让城市生态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实现相互融合。

1.2城市滨水空间的类别城市滨水空间的形状会受到水体的影响,根据水体的不同,滨水空间的形状主要有平面状、带状、网状3种类型;由于相邻的水体有差异,滨水空间据此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滨湖区、滨河区、滨江区、滨海区;根据土地用途命名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滨水工业区、滨水湿地、滨水文化区。

1.3城市滨水空间的特征1.3.1自然生态性。

城市滨水空间主要具有自然、社会、经济3种功能。

自然功能主要是对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进一步改善;社会功能体现在共享资源,并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增强城市活力;经济功能体现在通过对自然景观及人工景观的开发利用,使城市的服务业、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让城市经济实现长效发展。

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

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

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摘要:城市滨水区景观是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城市空间,如何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出发,来进行滨水区的环境进行景观规划,完成城市滨水区及城市整体功能结构的重组与重造,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章阐述了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济南市滨水区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济南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滨水环境;景观设计;策略途径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引言滨水区是城市发展的起点,它在城市中承担着防御、运输、防洪、防火和清洁城市等功能,已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热点。

如何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出发,来进行滨水区的环境进行景观规划,把市民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交通系统把市区与滨水区联系起来,使滨水景观真正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完成城市滨水区及城市整体功能结构的重组与重造,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1 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1.1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人们聚会、集合、娱乐的场所,是人们信息交流的平台,是大众活动的舞台。

而城市滨水区自身的开放性和吸引力等特色,使之成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

1.2滨水地带是典型的历史、文化、生态廊道滨水水区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历经沧桑变化,它见证了城市的生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与变迁[3]。

许多风土文化、历史遗产都沿这一区域保存下来。

河流是最重要的生态廊道之一,滨水区是水域和陆域交界的地带,是人工和自然融合的区域。

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城市生态中非常敏感的部分,也是最具生态价值的一部分。

1.3城市滨水区提高了城市的可居住性以水域为中心,往往构成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开放性社区,形成丰富的城市生活空间;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能够使人与环境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城市滨水区往往因其在城市中具有的开阔的水面空间成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喜好的居住、休闲区域。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引言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城市与水体相接的区域,能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交流互动和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

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滨水区域进行景观、绿化和设施规划,以打造宜人的滨水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本文将研究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方法和案例,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增加城市魅力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明星景点,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通过精心的景观规划设计,可以打造出美丽宜人的滨水环境,增加城市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前来观光和休闲。

2.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为城市创造经济价值。

通过开发滨水区域的旅游、餐饮、娱乐等商业设施,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3. 保护环境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和生态修复,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规划设计可以减少水面污染,促进水体的净化,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法。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方法:1. 分析调研在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调研。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了解当地居民对滨水空间的需求和期望,掌握滨水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 规划设计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进行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景观、绿化、设施、交通等各个方面的要素,确保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在保留本地特色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的元素。

3. 环境评估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进行环境评估,评估规划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可以通过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方法,评估规划设计对水质、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确保规划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设施分析及优化——以郑州市东风渠为例

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设施分析及优化——以郑州市东风渠为例

城市滨水景观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景观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滨水景观不仅可以为动植物提供天然的“住所”,河岸两旁的绿化带也可以净化水质,降噪隔音,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热岛效应,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和舒适度。

此外,东风渠还是郑州主要的泄洪河道,承担着城市防洪、防涝的功能。

根据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结合生态城市以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依据郑州河流滨河景观实际情况,进行提升改造。

一、研究对象概况(一)研究区概况郑州处于华北平原以南方向,北临黄河,西依嵩山;年平均气温12℃~15℃,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植被种类多样,以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与华北地区相似。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郑州就是重要的内陆商埠;如今的郑州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型都会和主要经济中心之一、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长江以北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

(二)研究河段概述东风渠是郑州市区由南向北最主要的河流,同时也是黄河和郑东新区水域的连接线,如图1所示。

东风渠-金水东路段河流滨水景观带是郑州重要的滨水景观带,植被群落构成较为丰富,景观配置方式以草-灌-乔为主,由于植物较多,所以夏季较为舒适,遮阴效果好。

本文在东风渠河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河段,进行生态调查和分析,具体采用现场调研结合GIS 地图来获取数据和实地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滨水空间氛围营造、景观功能、滨水设施质量、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等。

二、东风渠河流景观空间及设施分析(一)滨水空间植物群落是构成滨水空间的重要元素,通过不同地形、植物的季相变化以及植物群落的围合,可以布置出不同的植物空间序列。

东风渠植物围合空间的现状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1.植物搭配层次感缺失在进行绿化带设计时,树种搭配要考虑速生和慢生相结合、常绿和阔叶相结合,以使在不同时节的更替变换中不会产生绿化空白期,空间围合效果不会减弱,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观赏作用。

城市建设中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建设中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28 建筑与装饰2023年3月上 城市建设中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与设计田端升 梁述凯 宋雪松 姜汉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1摘 要 随着城市滨水空间的影响日益加大,城市建设中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但是我国在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建设方面的经验还比较欠缺,分析和研究当前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城市滨水的内涵出发,以A市某河滨水区为例,就城市建设中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进行分析,结合景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 城市建设;滨水空间;景观规划;景观设计Planning and Design of Waterfront Space Landscape in Urban ConstructionTian Duan-sheng, Liang Shu-kai, Song Xue-song, Jiang HanTongyuan Design Group Co., Ltd., Jinan 250101, Shando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influence of urban waterfront spac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aterfront space landscape in urba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However, China’s experienc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waterfront space is still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current planning and design status of urban waterfront space.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 waterfront, this paper takes a riverfront area in City A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aterfront space landscape i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Key words urban construction; waterfront space;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引言水与人类的生存以及城市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谓“依山傍水”,说明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傍水也一直是人类居住的习惯。

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科普区
环境教育
利用植物园、生态馆等场所,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 境保护意识。
互动体验
设置互动式解说牌、环保小游戏等设施,增强市民对环境保护的参 与感和互动性。
科研合作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态科研项目,为公园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 依据。
03
详细设计
道路与交通设计
道路分级
01
根据公园使用功能和交通流量,设计不同级别的道路,包括主
通过景观元素和设施的设计,展示了当地 的历史和文化,使市民对本土文化有更深 的认识和认同。
未来发展与可持续性展望
生态修复与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滨水生态公园的生态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和稳定,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 环境。
促进绿色出行
通过与城市绿道的连接,滨水生态公园将促进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1.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2. 保留并改造工业遗存,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3. 创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理念与特色
规划理念:本次设计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传承历史、以人为本的原 则。 1. 生态修复:通过植物配置、水体净化等方式,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
总体规划布局
生态优先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合理 规划布局,确保滨水生态 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性
保持滨水区域的完整性, 将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 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功能性
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设 置各类功能区域,为市民 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 所。
入口景观区
标志性景观
在公园入口处设置标志性景观, 如大型雕塑、特色花坛等,提升

滨水空间设计的问题与策略

滨水空间设计的问题与策略
4.休闲,饮食,娱乐与迷人的风景是许多区域活动的重点。(leisure)
24
不兼容性的使用(Incompatible Uses):
滨水地区通常为港湾设施、货柜场、仓储区、工业原料储槽区。甚至工业区或污水产
等使用,使得景观和环境质量均难以令人愉悦。
Waterfront areas are generally for industrial uses making it hard to please
关于城市滨水地区 Urban waterfront area
类型——功能类型 Function Forms
生态保护的滨水区
关于城市滨水地区 Urban waterfront area
类型——功能类型 Function Forms
新开发的滨水区
城市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理念
Urban design ideas
目包括一个新广场(square)的中心,一个巷道和在前面的渡轮建筑(ferry building) ,轻轨
连接海滨长廊和此区域的公共空间(open space),优化了亲水空间(water accessible
space),提升了民众亲水权益和生活质量。
18
温哥华城南部滨水区空间设计
指标Fast Facts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问题及策略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Urban Waterfront Space Design
小组成员:###########
学号:###############
城市滨水地区 Urban waterfront area
滨水(Waterfront)一般指在城市中同江、河、
少的建筑;提供了都市生活方式的绿洲。

城市滨水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探讨——以安徽休宁滨江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城市滨水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探讨——以安徽休宁滨江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降水多集中于13项目规模生态湿地公园总用地面积约266000平方米其中一号地块约235000平方米二号地块约1000平方米三号地块约30000平方现状分析及优劣势分析场地有以下几大特征它们为设计提出了挑战和机会21良好的自然禀腹由于上游的山地和下游的拦水坝使本段内的水位保持恒定水质清澈设计地段内除部分被破坏和被占用外两岸植被茂密水生和湿生植物茂盛主要以菖蒲芦苇为主东岸的乡土乔木尤其茂盛多种生物在此栖息
1项目概况 I .I 地理位置 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与浙、赣两省交界,全县总面积21 51 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山区县。休 宁县 区位优 势突出 ,交 通便捷 。 休宁滨江生态湿地公园位于休宁县城西南,毗邻休宁市政主干道 滨江 大道 ,是 休宁 通往 黄山 城区 的重 要交 通道 路。 12气候特征 休宁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 分明的特 征。年平均气温 15—16℃,大部分 地区冬无严寒, 无霜期 236 天。- ' 2- 均年降水量1 670毫米, 最高达 2706毫米 。降水多 集中于 5—8 月,水热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作物生 长。 13项目规模 生态 湿地 公园总 用地面 积约 266000平方 米,其 中一号 地块 约 235000平方 米,二 号地块 约1 Ooo平方米,三号地块约30000平方 米。 2现状分析 及优劣势 分析 场地有以下几大特征,它们为设计提出了挑战和机会 2.1良好的自然禀腹 由于上游的山地和下游的拦水坝,使本段内的水位保持恒定,水 质清澈,设计地段内除部分被破坏和被占用外,两岸植被茂密,水生和 湿生植物茂盛,主要以莒蒲芦苇为主,东岸的乡土乔木尤其茂盛,多种 生物在此栖息。 22 “脏乱差”的人为环境和残破的设施 场地具有城郊结合部的典型特征,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污水 流向水系,威胁水系卫生;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随处可见,严重影响着 场地的景观 风貌。 23使 用需 求压 力 目前这一地块的利用比较复杂,一方面,当地居民和村民继续以 原有方式使用,如开荒种田;同时,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缺乏管理, 场±也被低劣的建筑构筑物侵占。 2. 4开发 压力 由于良好的资源条件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很多采砂经营者的目光, 在水系沿岸分布多处采砂点,人为的破坏和无休止的- R- =采,给水系的生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其次,应根据水文条件设置合适的观景点和视线 廊道。在河水季节性淹没区域适当设置栈道、亲水平台 等亲水设施,营造富有季节性变化的、可淹没的弹性景 观。
第三,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情况下可适当采取曲 线形驳岸或生态驳岸形式,丰富岸线形态、提升景观品 质。在必须采用高强度硬质驳岸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小 硬质护岸面积,如:采用多层级平台以削弱硬质界面与 生态环境的分裂。
滨河空间景观设计中所涉及的历史遗存,其体量、 尺度和功能等,均有不同特征,在设计上无论是针对材 质的选择,还是色彩的设计,都会影响到滨河形象。只
有提炼景观元素和符号,才能强化场地特性,唤醒场地 记忆,还可塑造新的视觉焦点。如广东中山岐江公园, 保留受日月风霜所侵蚀旧厂房、旧机器,结合新型设计 理论,新的设计元素融入其中,可以展现新的形象。 5.4 对当地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的尊重和展示
(责任编辑 王蔓)
- 105 -
景观设计
现代园艺
2021 年第 12 期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张娟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
摘 要院从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的必要性、近年来研究动态、目前存在的问题、设计原则、设计策略等方 面,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情况。
关键词院滨河空间;景观;生态;亲水
美国学者约翰·O·西蒙兹提出,水对人具有天生的 吸引力,人们遵循祖先的本能,有着不自觉趋向水边的 表现[1]。自古以来,城市的兴起繁华与河流有千丝万缕 的关系。 1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对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应在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等需求的同时, 展示场地历史文化独特性,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唤起人 们的场地记忆,同时为人们提供抒发情感的空间。一份 优秀的滨河空间景观设计,将会助力城市区域经济发 展,为打造宜居滨水城市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

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

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滨水区域是指河流、湖泊、海岸线等水体与陆地相交接的地带,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如何科学规划和设计滨水区域,既能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又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是当前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的方法。

一、滨水区域特点分析滨水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滨水区域易受水灾影响,需要考虑防洪和排水措施。

其次,滨水区域生态脆弱,需要保护水体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再者,滨水区域是城市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需要考虑人文景观和公共空间的规划。

因此,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二、滨水区域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保护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

2. 风险防范原则:考虑滨水区域的防洪、防涝、防风等自然灾害风险,合理规划建设,降低灾害风险。

3. 公共利益原则: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应充分考虑公众利益,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

4. 可持续发展原则: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应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5. 文化传承原则:保护和传承滨水区域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区域的文化品质和特色。

三、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滨水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城市发展需求,合理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包括生态保护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居住区、商业区等,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滨水区域的绿地系统,包括湿地公园、滨水步道、绿化带等,提升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

3. 水体治理与保护:采取生态修复、水质净化等措施,改善滨水区域水体环境质量,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4. 城市景观设计:设计滨水区域的景观节点和景观廊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5. 交通规划与设计:合理规划滨水区域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桥梁、码头等,提升区域的交通便捷性和通达性,促进城市与滨水区域的互联互通。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旨在打造与自然水域相融合的宜人环境,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观赏水景的舒缓空间。

在这个方案中,我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滨水景观设计的关键特点和具体实施策略。

一、景观要素的选择与布局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要素的选择和布局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植物,如沿岸的芦苇和水生植物,在水域边缘种植繁茂的绿植,形成自然的界线。

同时,可以在周围种植草坪、花坛等元素,增加景观的层次感。

其次,为了增加人们的活动空间和舒适感,可以设置散步道、步行桥、休息亭等设施。

散步道可以贯穿整个滨水区域,让人们可以便捷地欣赏水景。

步行桥可以连接两岸,方便人们的通行。

休息亭则是提供休憩的场所,可以坐下来欣赏风景。

最后,水体本身是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要素。

可以利用自然河流、湖泊等水域,也可以人工造湖、挖河道等方式创造水体。

在水体周围布置景石、假山、喷泉等元素,增加景观的变化。

二、景观设计的生态考量滨水景观设计要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

在选择植物时,要选择当地生长良好的品种,避免引入外来植物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在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要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生态平衡。

可以设置雨水花园,收集雨水进行植物浇灌,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倡导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三、交通与安全设施的规划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和提高安全性,滨水景观设计方案需要合理规划交通与安全设施。

步行道、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可以鼓励人们步行和骑车,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可以设置安全护栏、铺设防滑地面等安全设施,确保人们的安全。

此外,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还可以设置公共厕所、饮水设备等基础设施,方便人们的日常需求。

结语滨水景观设计方案的实施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如景观要素的选择和布局、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交通与安全设施的规划等。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打造出活力四溢、宜人舒适的滨水景观,为人们创造一处与水融为一体的休闲胜地。

(完整版)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2

(完整版)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2

2 案例分析
2.3 规划目标
2016 ASLA分析及规划类荣誉奖: 美国巴吞鲁日湖区总体规划 / SWA Group + CARB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1) 重塑可以自给自足的,持续发展的水陆生态系统,提升水质,建立稳定的野生动植物生物链, 并引入一定数量的公众进入途径。 2)通过与社区、城市、区域与州的合作,在不同的媒体、尺度与时间维度上传播湖区的独特性。 3) 创造安全的使用环境,激发、鼓励居民、游客主动探索身边的自然世界。 4) 让城市与居民在空间和情感上与湖区相连接,湖区成为巴吞鲁日城市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4觃划策略营造生境案例分析25策略总结湖底清淤重塑地形生物过滤建立生境湿地花园净化水源扩展保护区建自然教育中心梳理场地构建联系多功能步道沿湖绵延总结不启示一分区的合理平面二分级的处理竖向三系统模式的建立与维护框架
案例分析
ASLA分析及规划类荣誉奖: 美国巴吞鲁日湖区总体规划 / SWA Group + CARB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 案例分析
2.1 案例简介
2016 ASLA分析及规划类荣誉奖: 美国巴吞鲁日湖区总体规划 / SWA Group + CARB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位于巴吞鲁日城市中心的湖区 总面积高达275英亩(111公顷) 的6个湖泊首尾相连。
本应成为城市生态与文化系统 的中心。然而,远远不能满足 所需的湖体深度以及缺少多样 性的生态系统使得湖区渐渐走 向衰落。
湖区的两个大湖如今被一个小小 的水闸所分隔。在未来,一条 200英尺的标志性景观桥将横跨 两个水域,让湖泊得以相连接, 同时也不分季节,为大学赛艇或 其他公共活动提供场地。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策略分析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策略分析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策略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提升城市的滨水景观,海绵城市理念被引入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

本文旨在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建设,避免过度水泥化,创造自然水域和湿地等海绵型环境。

采用生态修复手段,如绿化植被、构建雨水花园等,提高城市对洪水的抵御能力。

建立科学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收集与利用、地下蓄水和慢性排水等,最大程度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合力,确保海绵城市理念的顺利实施。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工程和管理等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海绵城市;应用策略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洪水排涝问题并提升城市的滨水景观质量,海绵城市理念逐渐被引入城市设计领域。

本文旨在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首先,探讨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创造自然水域和湿地等海绵型环境的重要性。

其次,研究生态修复手段如绿化植被和雨水花园的应用。

然后,强调科学的排水系统对城市内涝预防的意义。

最后,强调加强公众参与和提高环保意识,促进海绵城市理念的顺利实施。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策略,我们可以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海绵城市应用提供指导和启示。

1.介绍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城市内涝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愈发突出。

城市化带来的大规模土地开发、水泥化道路和建筑物的迅速增加,导致了城市雨水的排水系统不足以应对降雨的冲击。

减少自然地表的渗透性和水流的堵塞,使得雨水无法迅速排泄,造成城市内部积水和洪水。

城市内涝给市民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甚至影响到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此外,城市内涝还会引发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地震等。

城市内涝不仅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而且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也带来不利影响。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规划方法探析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规划方法探析

水是 城市 的命 脉 ,不仅 给人 们提 供 饮用 水 、灌溉 水 ,也提 供 水上 交通 运输 的便 利 ,而 且 ,还 能调 整城 市 的气 候 ,使之 更加 宜 居 。在 现代 城 市 , 水 被赋 予 更 多功 能 ,滨 水 空 间成 为 人 们 逃 避现 代 城 市 烦 嚣 放松 身心 的地 方 ,并且 对提 升滨 水 空 间周 围 的地段 的 商业 和地 产业 旅 游业 等 价值 有着 巨 大 的经济 意义 。因此 ,滨 水 空间 景观 的 开发 与整 治在 建 设 生态 城市 中显 得
的需 求 。 13生 态 优先 原则 。城 市滨 水绿 地在 城 市 中重要 的生 态功 能 要求 ,主
规律 ,在 水 平结 构 上 ,采用 多 树种 混 交林 的形 式 ,并 形成 一 定规 模 ,注重
整 个 滨水 区 植物 群 落 的整体 性 和系 统 性 。在垂 直 结构 上 ,采用 林 冠层 、下 木 层 、灌 木 层和 地被 层 组合 的 形式 , 因为 这样 的群 落 的 生态效 益 更好 ,更 能促 进各 种 动物 、微 生物 的生 存与 物质 能 量交 换 ,成 为野 生动 物 栖息地 。 滨 水 植物 景 观是 由多种 植物 景 观类 型构 成 的一 个 复杂 的镶 嵌体 ,滨 水 区 的 植 物 造景 要 根据 区域 中地 形 、 地貌 、水 文 等特 定情 况 ,建 立不 同类 型 的植 被 斑块 ,斑 块 问的组 合采 用交 错 分布 的镶 嵌结构 。 2 4 精心 配 置 景观 小 品 。1 . )铺 地 。通 过 铺 地设 计 ,既 可 使空 间一 体 化 ,又 可 以分割 限定 不 同的空 间 ,还确 保 了水边 行走 的安 全 。2 )栅栏 。设 在 水 边游 步道 的 设施 ,是 防 止 人掉 入水 中 的安 全设 置 ,聚 集人 数 多的滨 水 区尤 为注 意 。但 过分 追求 安 全性 而 设置 过 多栅 栏 ,就 失去 了滨 水 区固有 的 活 力 。3 )缘石 。在 游步 道水 边 设置缘 石 ,能增 添景 观变 化 。有 的石头上 刻 有 指 示文 字 ,在添 景 的 同时 还起 到指 示 牌 的作 用 ,还有 的雕 刻 本土 诗词 , 更 是增 添 了 空间 的文 化氛 围 。缘 石有 时 还起 到椅 子 的作 用 ,能 唤起 行人 的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摘要: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面较广,对个体的设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要遵循自然生态法则,充分考虑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将景观、植被与环境融合起来,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提高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水平,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论文设计景观规划设计论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1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原则1.1公共性滨水区历来是公众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

无论是节日庆典、宗教礼仪,还是娱乐活动,人们总喜欢选择滨水地区。

恒河河畔的宗教仪式、汨罗江的龙舟比赛、巴林水滨的晚间野餐,抑或名古屋供奉神灵的“热田祭”等都是以滨水地区作为活动的场所[1]。

滨水区作为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应该作为社会的共有财富进行分享,不应让私人或少数利益团体占有。

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遵循“共享”原则,强调土地紧凑利用和公共设置的合理配置,尽可能地将亲水的空间还给公众,还原滨水空间的“公共性”这一基本属性。

1.2可达性滨水区是陆地和水域的交界区域,这个区域的交通是尽端式交通,且因平行于水系的道路使得滨水公共空间成为相对独立的地块。

因此,组织合理的路网,让使用者能快速到达滨水空间,并能够在其中穿行,其交通的便捷程度,是滨水公共活动的保障,也是保持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保障[2]。

1.3实用性滨水区作为公众活动的主要载体,不应该仅具备观赏或者防洪的单一功能,其具有的功能特点应该是多样化的。

应满足来此活动的不同人群的公共活动需求,如观光的游客需要具有特色的景观风貌;周边工作的白领需要短暂的茶歇场所;居住在附近的孩子需要可以让他们攀爬、游戏的场地。

遵循此原则,可以使滨水公共空间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和人气。

1.4识别性识别性是通过强调空间的形式与特征,赋予空间个性,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强化人们对该空间的记忆。

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

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

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滨水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载城市生产、繁荣经济的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滨水区建筑设计的特点与其他区域相比,滨水区建筑设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的防水能力由于水的侵蚀能力,建筑的防水能力是滨水区建筑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建筑物外部表面和屋面材料的选择,以及相应的密封技术,必须具备防水的能力。

2. 建筑的适应性在滨水区,建筑的适应性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水位的变化、洪水、暴雨、风暴及海水侵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设计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的建筑。

这一方面包括建筑的高度、建筑的结构形式、墙体厚度、电子线路等。

3. 建筑的可持续性在选择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环保、可再生和可持续性因素。

优先选择可回收利用和可再生资源作为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排放;并考虑屋顶绿化、太阳能板、防风护栏等使用,降低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二、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特点1. 绿化设计滨水区作为城市的绿肺,绿化设计是滨水区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化设计可以使滨水区环境更加美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城市污染。

2. 水景设计水景设计是滨水区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景设计旨在把水作为一种自然元素融入城市景观中,为人们提供观赏水景的娱乐和休闲的场所,同时也提供了城市的自然循环系统。

水景设计包括河流、湖泊、喷泉等。

3. 交通规划设计滨水区规划交通系统是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重要手段,设计合理的交通路线、交通点以及船舶停靠点等设施,能够为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便捷和舒适,使居民对城市滨水区的感官体验更为完美。

三、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的互动在滨水区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中,建筑与景观是密不可分的。

设计合理的建筑可以融入景观中,让人们感受到河流、码头、河岸、绿化等元素的和谐和统一。

同时,让景观成为建筑的人文背景,承载每个人在那里的良好回忆和情感。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内陆河流、湖泊、海涯等滨水景观渐成重要城市空间场所,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亮点。

从生态、文化、艺术和观赏等多个方面考虑,滨水景观已经成为了城市绿化建设的重点。

而如何在增加人们生存舒适体验的基础上,让滨水景观发挥舞台性的效应,需要景观设计者的细心考虑与精准规划。

一、选择恰当的站位滨水景观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人们在不同位置所需的场景和人气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关注滨水景观的视角和角度的巧妙安排,使人们在不同角度和位置得到最佳观赏效果。

比如,周围的小商铺,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布局都应该配合景区的主题进行周全的布置。

此外,定期对设计进行维护随着城市环境的变化,不断对滨水景观的设计方案进行实时的改进,适应不断变化的城市需求。

二、注重环境保护在滨水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环境保护是必须牢记的一点,需要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上都考虑到这个问题。

因为滨水景观的设计体现着文化的和历史性的价值,让其真正的发挥价值需要围绕着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应用相关的环保材料和技术。

在具体实施方面,需要充分考虑现有和原生态条件,依据生态空间和城市生态规划的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大力推行生态环保理念,让环境保护的概念贯穿于整个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之中。

三、提高景观的艺术表现力滨水景观设计需要注重艺术表现力,通过景观元素的审美和材料的选择,来丰富景观设计愉悦与艺术性,并营造出一种具有情感色彩的场景。

考虑到滨水景观的不同功能,设计者需要在景观元素的表现上注重创意和审美的质量,如水体的形态、大小、流向、声波、水质、水创及对河岸和城市形态的影响等,从而提高整体的艺术表现力。

四、整体规划性和功能性的谋划滨水景观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到功能性谋划和整体规划性。

为了满足城市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生活和工作需求,滨水景观通过有效地整合节能资源,加强场景分区,分区功能分布,完善道路交通和服务设施、提供绿化休闲套餐、等等,让城市市民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生态和文化的氛围,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城市生活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策略
【摘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滨水空间作为水、陆的交界地带,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

针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水城割裂、水陆生物通道受阻隔、城乡生活方式差距加大等社会问题,通过景观结构分析、视线分析、交通组织规划建立一套景观规划策略将城市滨水带打造成充满活力的多元化“交汇空间”。

【关键词】滨水空间;景观规划;策略
1 缘起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接部分的一定区域的总称,由水域、水际线和陆域三个部分组成。

它是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活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由水体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城市中独特的建设用地,具有自然、方向性强等空间特点和公共活动多、功能复杂、历史文化因素丰富等特征(a.ruth fitzgerald.waterfront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published by the american soclety of civil engineers,1986)。

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城市滨水地带,硬质的防洪堤将城市与承载其历史的水切割成两个独立的部分,水系与陆地之间的生物通道也被打断;都市人群每天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为生计奔波,鲜有机会近距离体味乡野田园生活,享受“男耕女织、桑麻满圃”的乐趣;少年儿童课余生活多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各类人工化游乐场所度过,像浅滩抓蟹、清溪捕鱼、田中摘菜、林下采菇这类对于父母来
说儿时稀松平常的休闲活动如今却变得弥足珍贵,等等。

因此,如何在这些问题之中寻找切入点,营造一个多元化“交汇空间”,已经摆上了规划设计师的议事日程。

2 设计理念
由于滨水空间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具有线性特征和边界特征。

通过对城市相关规划、滨水区场地特征的研究,可以将滨水景观带打造成舒适可达、参与度高、观赏性强、生态自然的城市边界地带,为人提供休闲活动、接近大自然的地方、接近乡村生活的场所,为动、植物提供繁衍生息的栖息场所,为城市保留田园风光,让种种隔离现象都能在滨水公共空间寻找到合适的交汇点。

3 设计策略
3.1 结合相关规划分析找准滨水带定位
通过相关规划的分析,找准滨水带在所处区块中的发展定位,为后续规划目标的定立提出要求。

通过区域规划分析滨水带周边区域用地性质与交通路网,然后根据用地性质确定人对场地的使用强度,分段确立规划区域的功能与景观风格。

例如:当周边用地性质为商业、居住用地时,考虑到使用率高、人的干扰占主导因素,因此该段滨水空间应主要考虑休闲活动功能,服务周边居民,特别是在道路交通与滨江带交会的节点区域需布置大面积用于集散、活动的硬质铺装场地,风格与商业或居住区风格保持统一。

而周边用地性质以工业、仓储用地为主时,
人流量较小、对滨水空间的使用率较低、人对自然的干扰因素较小,功能上应定位为生态保育功能,打造原生态的自然风格。

3.2 结合场地特征分析营造尊重场地特征的滨水景观
对滨水带进行景观规划前,不应该简单的将其当成一张白纸,重新赋予它功能与特征,而是应该进行实地踏勘,充分挖掘其独有特征,并对其进行充分保留和再创造,在尊重场地本原“精神”的前提下打造高辨识度地域性滨水景观。

例如:滩涂土壤富含有机物,滨水区域附近的居民常会在滩涂上进行开垦种植蔬菜,那么在后期规划的时候可以对部分菜地进行景观化整理,在保留场地原始特征、给居民提供享受乡村耕种生活的场所的同时也保持了滩涂土壤的活性和有机置换。

3.3 结合空间分析进行水、城统筹规划
人类对景观的感受并非是每个景观片断的简单叠加,而是景观在时空多维交叉状态下的连续展现。

所以对滨水带的规划不能仅仅局限于堤外滨水区域,应该将堤内滨江规划地块也纳入设计范围进行水、城统筹规划:首先,沿堤控制建筑退后50-80米,形成堤内绿道,使渌江风光带与城市内蓝、绿道相互渗透,共同组成城市生态网络系统。

其次,严格控制滨江建筑高度与密度,预留城市开放空间,使滨江城市界面高低起伏、疏密有致,和滨江带景观相互融合,互通有无。

3.4 结合景观结构分析达成“参观”与“参与”的双赢
滨水带使用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参观”与“参与”双
参程度的高低,程度越高对人的吸引度就越大。

由于人的参与会对自然生态造成一定的干预性,因此,高的参与度常会打破自然生态的平衡,削弱参观性。

为了使场地达成“参观”与“参与”的双赢,需要在分析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学的基础上对滨水区域的景观结构
进行合理调整。

从行为心理学上来看,完全缺乏活动刺激会使人觉得场地缺乏神秘感和挑战性,比较乏味,但是持续的活动刺激也会让人容易产生疲乏心理,觉得场地过于复杂,无法产生愉悦轻松的感觉。

因此结合滨水带的线性特征,在景观结构上应该采用主题段与过渡段交替布局,主题段作为主要景观节点,以参与性为主。

过渡段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强调参观性。

3.5 结合视线分析提升滨水带与周边城市开放空间的互动性
出于防洪安全考虑,滨水带不适于建造大量构筑物,加之处于水陆交结之处,坐拥多样性生态景观资源,因此滨水带自然生态景观会较城市其他开放空间占有优势,而历史人文景观则处于弱势。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可以利用视觉通廊将周边城市开放空间历史人文资源“借”入其中,达到“看历史、看文化”的效果,同时也提升了滨水带与周边城市开放空间的互动性。

3.6 结合交通组织提升滨水带可达性
可达性,译自英文“accessibility”。

首次由hansen提出,定义为空间网络中各节点相互作用的机会大小。

morris等人从个体在空间中移动能力角度将可达性定义为,利用某一特定的交通系统从
某一给定区位到达活动地点的便利程度。

可达性是评估滨水带吸引度的重要指标,在对滨水带进行交通组织时可用堤上堤下两条游览主线将景观节点串联起来。

堤上部分道路的安全性与便捷性是影响滨水带可达性的决定性因素,建议采用路堤分离形式,即将滨江大道退后至堤下,将防洪堤全部作为景观用地,布置自行车道和游道,直接对接周边地块,减小机动车对可达性的影响,同时在汛期可以形成高水位游览路线。

堤下景观主轴穿插木栈道与游步道,可以与水形成近距离接触。

4 渌江南岸滨江公共空间景观规划
4.1 创建渗透式生态廊道,打造水陆交汇空间
本次方案设计中考虑到整个南洲新区的整体风貌建设与生态网络的健康发展,将堤内滨江规划地块也纳入设计范围进行统筹考虑,沿堤控制建筑退后50-80米,形成堤内绿道,使渌江风光带与城市内蓝、绿廊道相互渗透,水生与陆生生物能够通渗透式生态廊道进行生物迁徙,创造可持续稳定发展的生态网络系统,形成水陆的交汇空间。

4.2 营造田园式大地景观,打造城乡交汇空间
对渌江滨水带原有菜地进行整理保留,结合现代艺术手法营造气势磅礴的田园大地景观。

城市农场概念的引入,一方面为周边城市居民提供可以体验躬耕之趣引的场地,将乡野的田园生活方式带入城市中央,另一方面也是对江水所带来的肥沃的沉积土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滩涂土壤营养元素的置换。

4.3 建立安全、生态、趣味湿地景观,打造人与自然的交汇空间
舒适安全的亲水性和趣味性是影响城市滨水开放空间使用率的最大因子。

在对渌江滨水带进行规划设计是充分利用原场地特色滩涂内部原生湿地来打造安全的亲水空间。

规划通过渌江水电站将渌江水引入到湿地之中,可有效控制湿地的常水位。

在源头处设计带状梯级湿地水面,不同高度的台地问以田埂分隔,每级均满种有净化水体作用的水生植物,将渌江水经过层层净化后可作为场地景观用水,供游人嬉戏。

同时利用水势差形成层层跌落的景观跌水,以较少的水量保证了场地的独特水景效果。

跌水池壁采用毛石挡墙形式,静水时亦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湿地结合植物可为本地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的场所,维持物种多样性。

木栈道的设置可有效将游人引入到生态的自然空间之中,让长期居住在水泥森林里听惯了车水马龙的人们,观水鸟齐飞的景象,体验滨水喂鱼,花间捕蝶的乐趣。

鸟唱、蛙鸣和虫声更是从听觉上,满足了都市居民对自然生态的完整体验。

4.4 规划景观视廊,打造生态与人文的交汇空间
都市快捷奏生活带来方便之余,也带来了快餐文化的冲击,南岸滨江风光带更像是渌口镇的历史看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针对北岸丰富带状的历史文化资源,隔江相望,清晰并且别有一番风味,观小石围簇簇鱼影,听伏波庙渺渺梵音,赏老街道幢幢古建,给生态休闲注入了人文色彩,针对视廊分析设计
的历史信息牌,更是清晰解释了对岸的历史,移步换景的同时,增加了对历史的认知。

5 结语
通过有效利用城市滨水空间独特的地理区位与优势资源,对其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在最大限度尊重场地特征、保证其防洪功能的前提下,进行江城统筹规划,让滨水景观及其生态廊道渗透到城市之中,创造稳定的可持续性城市生态网络系统,让水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在滨水空间产生交汇;以场地现状提取的肌理作为设计元素,将参与性空间融入到滨水生态景观中,创造参观与参与的双赢景观,提升滨水空间活力,让人的活动在不打破场地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能够深入到自然之中,营造人与自然地交汇空间;在滨水空间景观打造时结合周边景观合理预留视线廊道、设置观景平台,使周边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景观通过视廊渗透到滨水空间,达成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等等。

运用以上规划方法将滨水带打造成为水城一体的交汇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