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的研究
城市更新背景下滨水区弹性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城市更新背景下滨水区弹性景观设计策略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成为了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滨水区作为城市中极具特色和价值的区域,其景观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弹性景观设计理念的引入,为滨水区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城市更新与滨水区景观的关系城市更新旨在改善城市的功能、环境和品质,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
滨水区作为城市与水域的过渡地带,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往往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
一方面,滨水区的更新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城市更新也为滨水区的景观改善提供了契机,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充分发挥滨水区的生态、文化和社会价值。
二、滨水区弹性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弹性景观设计强调景观系统在面对外界干扰和变化时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在滨水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弹性景观设计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滨水区容易受到洪水、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弹性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构建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提高滨水区的防洪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其次,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发展,滨水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弹性景观设计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增强滨水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如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
此外,弹性景观设计还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滨水区休闲和娱乐的需求,提高景观的使用效率和适应性。
三、城市更新背景下滨水区弹性景观设计的策略1、生态优先策略在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中,应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
通过恢复和保护滨水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湿地、河岸植被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同时,合理规划生态廊道,促进物种的迁移和交流。
例如,可以在滨水区设置生态缓冲区,种植本土植物,减少人工干预,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此外,利用生态修复技术,改善水质和土壤质量,提升滨水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2、多功能融合策略将防洪、生态、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融合在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中。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摘要:滨水是指江河湖海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
滨水景观可以笼统地解释为城市中水与陆域相连接的区域,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密性、调节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引言城市滨水区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很重要的,滨水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
因此吸引了很多城市居民前来,成为了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
滨水区由水域和陆地组成,是水域和陆地的交界地带,同时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达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1城市滨水空间涵义、类别及特征1.1城市滨水空间的涵义城市滨水区连接着土地和水,滨水空间的范围一般是在200~300m。
滨水空间要求水与土地之间保持1~2km的距离,步行距离为15~20min,城市滨水空间更加注重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之间保持和谐统一。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系属于自然景观,一些公开开放的区域,比如,滨水空间中的公共建筑就属于人工景观。
通过对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的展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让城市生态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实现相互融合。
1.2城市滨水空间的类别城市滨水空间的形状会受到水体的影响,根据水体的不同,滨水空间的形状主要有平面状、带状、网状3种类型;由于相邻的水体有差异,滨水空间据此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滨湖区、滨河区、滨江区、滨海区;根据土地用途命名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滨水工业区、滨水湿地、滨水文化区。
1.3城市滨水空间的特征1.3.1自然生态性。
城市滨水空间主要具有自然、社会、经济3种功能。
自然功能主要是对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进一步改善;社会功能体现在共享资源,并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增强城市活力;经济功能体现在通过对自然景观及人工景观的开发利用,使城市的服务业、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让城市经济实现长效发展。
滨水城区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原则研究

在城 市滨水 区景观设计 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计师 要注重 一切设计 都联系人 的生 活和尺度 。 只有建 立在对现 代人 的心 理 、 行 为分析的基 础上 , 才会 使滨 水景观 设计 的 内涵得 到更 大 的延 伸 , 遗 失 了这一 点 , 滨 水 空间景 观设 计就 失去 了它 的灵魂 ,成 为和城市环 境 良性循 环相抵 触的消 极因素 , 成为“ 为设计而设 计 ” 、 和现代 人需要相 抵触 的东西 。在城 市滨 水空 间 的营造 上, 一定要 考虑人 的多层面 、 多方位 的不 同需要 , 以达到 空间环 境和 人行为活动 的有机 统一 。
所谓亲水 性是指 人能够触摸 到水 的一种感 受, 或者说 是 一 ‘ 种很 轻 易就能达 到的物理现 象 , 也可 以说是手 能触及到 的心理现 象 。滨水 区 设 计重要 的一点就 是要能够满 足人们 亲水的愿 望, 亲水性 几乎 是滨 水 区规划建 设能否成功 的关键 。
3 . 景观 多样性 原则
城 市滨 水 区景观设 计 的原 则。 关键 词 滨 水城 景 观设 计 生 态规 划 原 则
中图 分类号 : T u一 0 9 8 . 1
文 献标 识号 : A
文章编 号 : 2 3 0 6 — 1 4 9 9( 2 0 1 3 ) 1 8 - 0 2 3 0 — 1
当今 地球上 绝大 多数 自然 景观 都 已经或 多或 少受 到人类 的干 扰 和 影响 , 并在 组成和 结构上发 生 了相应 的变化 。真 正原始 的 自然保 留 的己经极 为稀少 , 有着 极为珍 贵的生态 、 科研 、 人文 等方面 的价值而 宝 贵 的历 史文化遗 迹记 录 了人 类历史 发展 的足 迹 , 具 有不 可补偿 、 不 可 替代 的多方面的价值 。在进行 景观规划 时 , 应对这 样的 区域加 以绝对 的保护 。注 重 自然景 观的保护 , 尤其是环 境敏感 区的保护 对不得 不破 坏 的 自然 景观应加 以补偿或 修复 。 对 水源地 、 名 胜古迹 、 重要的城 市森 林 绿地加 以格外 的保 护 。 6 . 人性化原 则
城市滨水区景观前期策划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滨水区景观前期策划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滨水区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品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形象塑造等多种功能。
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前期策划研究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确立景观设计目标、确定设计方向、制定合理的景观设计方案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为后续规划及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本研究以城市滨水区景观前期策划研究为主题,从城市滨水区整体规划、生态环境评估、社会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提高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1、了解城市滨水区景观前期策划研究的现状及特点。
2、明确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目标与定位,分析影响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外部因素。
3、全面评估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探讨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应对策略。
4、通过社会经济分析,揭示城市滨水区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为规划及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持。
三、研究内容1、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2、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与定位3、城市滨水区环境评估及问题分析4、城市滨水区社会经济状况分析5、城市滨水区景观区位分析6、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与方案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野外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结合GIS技术和SWOT分析方法,全面深入地开展城市滨水区景观前期策划研究。
五、预期成果1、撰写完整、系统的城市滨水区景观前期策划研究论文。
2、提出可操作性强、具有可行性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与方案,推动城市滨水区协调发展。
3、总结城市滨水区景观前期策划研究的经验与教训,对于今后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六、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展开。
第一阶段:调研与文献综述(时间:3周)第二阶段:问卷调查、野外调查及社会经济分析(时间:4周)第三阶段: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评估及问题分析(时间:4周)第四阶段:城市滨水区景观区位分析(时间:2周)第五阶段: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与方案(时间:3周)第六阶段:论文撰写及完善(时间:3周)最终完成时间为:2022年6月。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引言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城市与水体相接的区域,能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交流互动和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
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滨水区域进行景观、绿化和设施规划,以打造宜人的滨水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本文将研究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方法和案例,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增加城市魅力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明星景点,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通过精心的景观规划设计,可以打造出美丽宜人的滨水环境,增加城市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前来观光和休闲。
2.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为城市创造经济价值。
通过开发滨水区域的旅游、餐饮、娱乐等商业设施,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3. 保护环境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和生态修复,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规划设计可以减少水面污染,促进水体的净化,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法。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方法:1. 分析调研在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调研。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了解当地居民对滨水空间的需求和期望,掌握滨水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 规划设计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进行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景观、绿化、设施、交通等各个方面的要素,确保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在保留本地特色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的元素。
3. 环境评估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进行环境评估,评估规划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可以通过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方法,评估规划设计对水质、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确保规划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科普区
环境教育
利用植物园、生态馆等场所,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 境保护意识。
互动体验
设置互动式解说牌、环保小游戏等设施,增强市民对环境保护的参 与感和互动性。
科研合作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态科研项目,为公园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 依据。
03
详细设计
道路与交通设计
道路分级
01
根据公园使用功能和交通流量,设计不同级别的道路,包括主
通过景观元素和设施的设计,展示了当地 的历史和文化,使市民对本土文化有更深 的认识和认同。
未来发展与可持续性展望
生态修复与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滨水生态公园的生态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和稳定,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 环境。
促进绿色出行
通过与城市绿道的连接,滨水生态公园将促进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1.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2. 保留并改造工业遗存,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3. 创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理念与特色
规划理念:本次设计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传承历史、以人为本的原 则。 1. 生态修复:通过植物配置、水体净化等方式,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
总体规划布局
生态优先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合理 规划布局,确保滨水生态 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性
保持滨水区域的完整性, 将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 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功能性
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设 置各类功能区域,为市民 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 所。
入口景观区
标志性景观
在公园入口处设置标志性景观, 如大型雕塑、特色花坛等,提升
基于人与自然协调的广州旧城滨水地区设计研究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资料收集、调查问卷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广州旧城滨水地区的现状及历史变迁。其次,制 定调查问卷,选取一定数量的市民和专家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滨水地区设 计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广州旧城滨水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出针对性 的设计建议。
结果与讨论
1、人与自然协调的广州旧城滨 水地区设计关键点
根据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结果,人与自然协调的广州旧城滨水地区设计关键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优先:在滨水地区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保障 生物多样性; (2)公众参与:鼓励市民参与滨水地区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公众 满意度; (3)文化传承:挖掘广州旧城滨水地区的文化内涵,传承历史文脉; (4)景观融合:将滨水地区
与周边景观相融合,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 (5)游憩空间:为市民提供丰富的 游憩空间,满足市民休闲需求。
2、困难与问题分析
在实现人与自然协调的广州旧城滨水地区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 问题:
(1)生态环境的破坏:过去由于不当的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环境受损。如何 在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是面临的挑战之一; (2)公众参与
一些校园滨水景观设计缺乏特色,导致其无法与校园文化相融合。解决这一问 题需要设计师深入挖掘校园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地域特色。例如,可以结合岭 南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和园林艺术,运用在滨水景观设计中,以突显其特色。
4.3问题:设施不完善
部分校园滨水景观设计的设施不够完善,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设 计师应注重人性化设计,完善各项设施,如亲水平台、栏杆、警示牌等,以确 保师生的安全。
基于人与自然协调的广州旧城滨水地区 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摘要: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
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丰富的规划经验,主要围绕绿地生态、岸线工程生态及建设生态等方面探讨了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工作。
关键词:滨水区;景观生态;岸线工程;规划设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现代旅游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改造成为了各国普遍的现象。
滨水区景观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其景观信息量丰富,一般是城市景色最美的地区,也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
同时,滨水区景观具有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生活、娱乐、休闲的需要,而且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工作,提出一些可行的规划设计建议,希望对今后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工作有所帮助。
1 滨水区绿地生态问题的规划设计思路滨水区绿地是原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但大部分城市的滨水绿地设计至今大都还是沿用城市人工环境空间的思维和手法,缺乏对于滨水区自然属性以及生态特殊性的考虑:或过于追求形式和工程要求,以简化单调的人工绿化代替河岸自然植被,破坏了原有的滨水生态环境;或往往忽视地方乡土植被,过分追求新奇性和集锦式景观效果,引入大量外来物种,影响了本土水岸植被系统的稳定;或河流湖泊周围甚至水中小岛上,筑建了高大的楼房,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生动植物的生存。
基于生态规划原则,滨水绿地规划应着眼于对河流、道路和绿地的施工及管理中采取各种对策,尽可能将多种动植物的生存地保留下来。
1.1 滨水湿地的保育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自然之肾”之称。
例如汕头牛田洋湿地保护区,就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湿地,在保护汕头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喻为汕头之“肾”、汕头之“肺”。
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与江河湖海交界的地段,它是城市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的结合体,具有重要的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的价值。
休闲空间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区休闲空间则更具优越性和特殊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规划和建设合理、实用、美观的滨水休闲空间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结合实际,研究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滨水区休闲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原则,提供实用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和措施,旨在促进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发展,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研究内容1.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的概念及特点;2.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的现状和存在问题;3.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4.国内外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的案例分析;5.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四、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系统地梳理和阐述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的理论和实践;2.实地调查法:对不同城市滨水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进行统计和分析;3.案例分析法:研究国内外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的成功案例,提取规划的设计原则和实践经验;4.专家访谈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调研,听取意见建议,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提供符合城市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思路和实践经验,预期成果包括:1.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2.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建议;3.国内外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的成功案例分析;4.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与城市旅游、文化、环保等方面的联系分析;5.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的研究论文。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规划设计原则 滨水景观 的设计应该是在原有水边聚落 的模式语言基础之上的在设计过程 , 也就是 迅速拓展 。而使得原有滨水地带成为开发建 种共生设计 的过程 ,即设计 应满足传统与 设的热点地区 ; 另~方面 出于“ 政绩工程 ” 和 现在的共生、 自然与城市的共生、 质文化 的 异 “ 景观整治” 目的 , 些城市也开展 了城 市 共生等等, 的 一 这样才能体现 出多样性 的、 可持续 滨水区 的形象重塑和改造。 性的时代特点 。 所以 , 现代滨水区的规 划设计 我 国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研究还处在初级 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阶段 ,大多数城市的滨水区开发建设集中在 1自然性原则 . 物质建设层面 上, 主要是对水体本身的整 治、 () 1我们要尊重自然 , 尽量保持 山水的原 滨水绿地和开放空 间的建设 、土地功能的转 貌。 应该维护 自然山水 的格局 , 保护多样化 的
组织 。
二、 国城 市滨 水景观 开发建 我 设 中存 在 的问题
目前 ,我国一 些城市滨江沿海地段的规 划治理 ,大大改善 了那些城市的水滨户外活 动环境 。 但是 , 由于我们的起步比较晚和认识 上的局限性 。滨水地区的开发尚处于基础性 阶段 , 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作指导。 水 滨环境 的生态 、 宜人性有待改善 , 规划设计中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 的空 间地 段 , 与河 流 、 指“ 湖泊 、 海洋毗邻 的土地 , 或建 筑、 城镇 临近水体的部分 ” 即城市中陆域与 , 水域接踵的区域 。在这里水 体和陆地 交相辉 映. 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 , 成为特殊 的城 市用地 。 由于水陆交界的优势 , 而使其具有多 样发展的可能性 。滨水区不但可以满足居民 的日常活动 需求 。而且对于平衡城 市生态 系 统, 调节城市小气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用; 它 不仅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而且也 是体现城市精神 , 展示城市文明的窗 口。 现代 城市与河流之间的关 系越来越密切 ,我国的 4 个直辖 市.3 2 个省会城市 , 个 自治区首府 5 城 市中 .3 %的城 市都 与河 流有着 密切 的 9. 8 联系 随着城 市化进程 的推进 ,城市数量 的大 幅度增加, 市规模的扩大, 市居民环境意 城 城 识的加强和业余生活闲暇时间的增 多,以及 “ 以人为本” 价值理念的回归和城市问题 的不 断凸现 , 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 本改变 , 人们 开 始认识到城市滨水地区是一种活着的、可以 利用的资源 ,人们对滨水区看法的转变直接 转化为具体 的开发建设行动。这种 开发建设 活动也带来 了不少问题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 提高 、人口的膨胀 、盲 目开发和滥用 自然资 源 .导致自然环境严重被破坏 污染 、能源匮 乏、 历史文化丧失等严重问题。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1. 引言1.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城市环境的美化与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其环境质量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城市的水体是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通过设计合理的绿化带和水体景观,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
滨水景观设计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的温度,净化城市的空气,为居民提供一个清新宜人的居住环境。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
水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代表着育人的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合理设计城市的水体景观,可以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城市的文化传统,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质提供保障。
1.2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特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特点包括与自然融合、注重生态环保、体现现代性和创新性、强调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等。
与自然融合是指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和强化水体自然景观特色,使人们能够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
注重生态环保则是指设计中应考虑生态系统平衡和水体健康,采用生态友好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体现现代性和创新性意味着设计要符合当代审美观念,融入现代科技和材料,展现创新的设计理念。
强调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则是指设计要关注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情感体验,同时传承和发扬当地的文化传统,使景观设计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综合这些特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保护自然、提升城市品质、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正文2.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是指在设计城市沿岸水域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规范。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背景: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极具发展潜力和魅力的地区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城市滨水区也面临着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对城市滨水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十分必要。
研究意义:本研究意在探讨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环境、城市景观特色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提出合理有效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对策,为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研究内容:1.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的概念和意义;2. 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与景观特色分析;3. 城市滨水区公共服务设施状况探析;4. 国内外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和经验;5.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对策研究;6.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经验和现状;2. 调查问卷法:对城市滨水区的居民及游客实施问卷调查,掌握城市滨水区的需求,为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数据;3. 实地调研法:前往城市滨水区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城市滨水区的实际情况和问题,确定规划设计思路;4. 总结比较法:对国内外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进行综合比较和总结,为提出具体对策提供参考。
研究成果:1. 对城市滨水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调研,掌握了城市滨水区的现状和问题;2. 提出了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对策,包括建立适应城市发展的城市滨水区规划与管理体系,提高城市滨水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加强城市滨水区环境保护等;3. 就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提升城市滨水区的景观品质提供实践参考。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城市滨水公园是城市户外休闲和娱乐的理想场所,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接近自然、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市民和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如何设计出具有高度美感和实用性的滨水公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城市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一、城市滨水公园的意义城市滨水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1. 增加城市绿地空间。
城市滨水公园丰富了城市的绿地资源,提高了城市的绿化率,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2. 促进城市休闲生活。
城市滨水公园为市民提供了户外休闲的场所,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为城市的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一个重要场所。
3. 丰富城市景观。
城市滨水公园的美景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城市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需要兼顾多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等。
其设计目标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考虑,如下:1. 增加生态环境功能。
在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中,需要尽可能保留和改善原有的自然环境,提高绿化率和生态效益。
2. 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传承,体现地域特色和历史底蕴。
3. 提高景观艺术价值。
景观设计需要注重审美效果,打造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景观,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4. 提供便利的休闲设施。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休闲和娱乐需求,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需要合理安排休息区、游乐设施、餐饮服务等。
1. 结合地域和环境特点进行设计。
不同地域的滨水公园所处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各不相同,景观设计应该结合当地的地域特点和自然环境,使滨水公园的景观与环境相融合,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
2. 强化文化内涵。
城市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不能只满足于美的展现,还要考虑当地的文化内涵。
通过景观设计,可以融合地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使景观既有美感,又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提高其吸引力和价值。
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城市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重要场所,滨水区域相对于城市内陆区域具有更加独特的景观优势和资源优势。
然而,城市滨水区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水资源污染、城市化建设压力、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因此,如何保护滨水区的生态环境,构建滨水生态景观,已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城市化发展中滨水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水平。
二、研究内容1. 研究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变化现状及其问题。
2. 探究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 分析滨水区生态景观的设计策略,制定适合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的设计方案。
4. 对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三、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1. 文献资料调研:通过查阅相关网站、规划文件、设计论文等,获取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案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梳理。
2. 案例分析:选取多个城市滨水区的典型案例,分析其生态景观设计的策略和实践效果,从而总结出设计的规律和经验。
3. 实地考察:结合自身所处城市,通过实地走访滨水区域,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的现状,调查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需求,为生态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同时也会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设计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提高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五、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绪论:文章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和研究方法的介绍。
2. 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及问题:具体描述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危机,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3. 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介绍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基于案例分析总结其设计原则。
4. 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的策略和方案:针对城市滨水区的具体情况,提出适合当地的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的策略和方案。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研究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公园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和健身的重要场所。
在城市生态环境的构建和提升中,滨水景观作为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优美的休闲场所,也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
对城市公园滨水景观进行研究和设计,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公园的品质,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的意义1.1 丰富城市公园的景观城市公园是城市中的一片绿洲,有着丰富多彩的植被和景观。
而滨水景观作为公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丰富公园的景观,还可以为公园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可以与植物景观、建筑景观等相互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公园景观,给人一种舒适、宜人的感觉。
1.2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1.3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的规划和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滨水景观,可以实现城市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1 与公园整体规划相协调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的设计,首先要与公园的整体规划相协调。
在公园规划和设计的初期阶段,就需要对滨水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使滨水景观与公园的其他景观相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宜人的休闲场所。
2.2 提升滨水景观的生态功能在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的设计中,要注重提升其生态功能。
可以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水生动植物的引种等手段,提升滨水景观的生态价值,打造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吸引更多的鸟类、昆虫等生物栖息繁衍,丰富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与自然亲近的休闲场所。
2.3 注重景观的体验性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的设计还要注重景观的体验性。
通过巧妙的景观布局和设计,可以让人们在公园中感受到水体带来的清凉和惬意,增强人们对滨水景观的美好印象,提升其休闲体验,使公园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首选场所。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摘要: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面较广,对个体的设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要遵循自然生态法则,充分考虑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将景观、植被与环境融合起来,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提高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水平,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论文设计景观规划设计论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1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原则1.1公共性滨水区历来是公众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
无论是节日庆典、宗教礼仪,还是娱乐活动,人们总喜欢选择滨水地区。
恒河河畔的宗教仪式、汨罗江的龙舟比赛、巴林水滨的晚间野餐,抑或名古屋供奉神灵的“热田祭”等都是以滨水地区作为活动的场所[1]。
滨水区作为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应该作为社会的共有财富进行分享,不应让私人或少数利益团体占有。
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遵循“共享”原则,强调土地紧凑利用和公共设置的合理配置,尽可能地将亲水的空间还给公众,还原滨水空间的“公共性”这一基本属性。
1.2可达性滨水区是陆地和水域的交界区域,这个区域的交通是尽端式交通,且因平行于水系的道路使得滨水公共空间成为相对独立的地块。
因此,组织合理的路网,让使用者能快速到达滨水空间,并能够在其中穿行,其交通的便捷程度,是滨水公共活动的保障,也是保持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保障[2]。
1.3实用性滨水区作为公众活动的主要载体,不应该仅具备观赏或者防洪的单一功能,其具有的功能特点应该是多样化的。
应满足来此活动的不同人群的公共活动需求,如观光的游客需要具有特色的景观风貌;周边工作的白领需要短暂的茶歇场所;居住在附近的孩子需要可以让他们攀爬、游戏的场地。
遵循此原则,可以使滨水公共空间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和人气。
1.4识别性识别性是通过强调空间的形式与特征,赋予空间个性,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强化人们对该空间的记忆。
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

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滨水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载城市生产、繁荣经济的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滨水区建筑设计的特点与其他区域相比,滨水区建筑设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的防水能力由于水的侵蚀能力,建筑的防水能力是滨水区建筑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建筑物外部表面和屋面材料的选择,以及相应的密封技术,必须具备防水的能力。
2. 建筑的适应性在滨水区,建筑的适应性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水位的变化、洪水、暴雨、风暴及海水侵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设计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的建筑。
这一方面包括建筑的高度、建筑的结构形式、墙体厚度、电子线路等。
3. 建筑的可持续性在选择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环保、可再生和可持续性因素。
优先选择可回收利用和可再生资源作为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排放;并考虑屋顶绿化、太阳能板、防风护栏等使用,降低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二、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特点1. 绿化设计滨水区作为城市的绿肺,绿化设计是滨水区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化设计可以使滨水区环境更加美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城市污染。
2. 水景设计水景设计是滨水区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景设计旨在把水作为一种自然元素融入城市景观中,为人们提供观赏水景的娱乐和休闲的场所,同时也提供了城市的自然循环系统。
水景设计包括河流、湖泊、喷泉等。
3. 交通规划设计滨水区规划交通系统是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重要手段,设计合理的交通路线、交通点以及船舶停靠点等设施,能够为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便捷和舒适,使居民对城市滨水区的感官体验更为完美。
三、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的互动在滨水区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中,建筑与景观是密不可分的。
设计合理的建筑可以融入景观中,让人们感受到河流、码头、河岸、绿化等元素的和谐和统一。
同时,让景观成为建筑的人文背景,承载每个人在那里的良好回忆和情感。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模式探讨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模式探讨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或者乡村的滨水区域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滨水区域包括河流、湖泊、海岸线等水域,这些地区通常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和休闲价值。
在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和良好的居住环境。
一、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与原则1. 目标:- 利用滨水资源,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和娱乐活动;- 保护和修复滨水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 原则:- 生态原则:保护和恢复滨水生态系统,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滨水资源,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社会参预原则:鼓励公众参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过程,增加居民对滨水区域的认同感。
二、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模式1. 自然恢复模式:- 适合于滨水区域生态环境较好的情况;- 通过保护和修复滨水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重点关注植被恢复、水质改善等生态工程。
2. 人工创造模式:- 适合于滨水区域生态环境较差或者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 通过人工手段改善滨水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 重点关注滨水景观设计、水体管理等工程措施。
3. 综合模式:- 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创造的手段,实现滨水区域的综合发展;-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提供多样化的滨水景观。
三、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关键要素1. 滨水景观设计:- 通过景观设计手法,打造独特的滨水景观,提升滨水区域的美感和吸引力;- 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创造与城市风貌和文化相协调的景观。
2. 滨水公共空间:- 提供多功能的公共空间,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和社交需求;- 设计公园、广场、步行街等设施,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3. 水体管理:- 改善滨水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 通过河道整治、污水处理等手段,提高水体的环境质量。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水 资 源 的 良好 保 持 将 赋 予 开 发 项 目多元 的价值 新 城 区的发 展既 需要 保 洁净 地 地表 水 。地 表水 是 否 足够 , 系 关
地段 。 体 的 说 就是 指 与河 流 、 泊 毗 地 球 的 时候 . 市 与水 的 关 系 问题显 得 具 湖 城 部 分 水 滨 按 与 水 体 毗 邻 远 近 的程 次 成 为人 们关 注 的重 点 . 与此 密切 联 系 着 国 内外 许 多学者 对城 市滨 水景观 设 计 的 研究从 不 同角度 . 用从 不 同观 点 来 关 结论 。但 一致 的是 绝大 多数学 者都 普 个 缺乏 完善 建 构 系统 。基 于 此 . 者 笔 城 市滨 水 区是 指 由一 个 城 市 水 系
人 心灵 的调 节 剂 . 人 始 终处 于 一种 健 使 康 的状 态 一个 城市 中最 能够 吸 引人 的 景 观要 素就是 滨水 区 形 成美好 城 市 意
由于 人们 对 环境 保 护 的重 视 . 新城 数 目的全 部 要素 , 如树 根 、 干 、 叶和 树 枝 市不 断更 新 . 以及 传 统城 市 风貌 不 断得 到保 护 和恢 复 . 们 更 加清 醒地 认 识 到 人
乐 一 体 化场 所 。另 外 . 与生 就 具 有一 架 . 在 分 析存 在 问题 的 基础 上 对研 究 个符 合 现代 都 市 的要 求 的 . 划 区域 至 人 并 规
1 城 市 滨 水
滨水 区 是水 体 与 陆地 之 间 的纽 带 . 也 是 现 代 都 市 中 人们 的 工作 生 活 休 闲
减少 排水 管道 足 够 的地 表水 对 形成 城 市与 景 观 的融合 是 相 当重 要 的 . 水设 滨 计 主要 作 用之 一 就 是 使 水 尽 量 多 的 保 留在地 表 。从 这一 点 可 知 . 市结 构 要 城 尽可 能与 现有 的江河 沟渠 相融 合 俗话 说 : 为土需 . 为水 需 。那 些过 去 由于 水 土 的模 样 。从 现 代新 城规 划 区域来 说 .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07T11:19:15.0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李翔
[导读] 摘要:近些年来,城市滨水景观带是城市居民最感兴趣的地方,因此,国内许多的滨水城市利用其独有的自然条件,通过一定的措施对滨水地区进行设计规划整治,从而使得滨水区景观与周围城市环境相协调,开发旅游资源,进而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近些年来,城市滨水景观带是城市居民最感兴趣的地方,因此,国内许多的滨水城市利用其独有的自然条件,通过一定的措施对滨水地区进行设计规划整治,从而使得滨水区景观与周围城市环境相协调,开发旅游资源,进而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理论;应用
引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城市数量逐年增加,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宜居的环境继续增长,这也是结果,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滨水区,逐渐改变了对滨水区的理解,直接促进了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
目前,中国90%的城市建设都与水有关,这表明城市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城市滨水区的建设和开发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在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
但这也表明,我国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仍有很大的潜力。
因此,我们必须探索一个适合中国的国家。
通往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道路。
1 城市滨水区的概念
滨水区一般是指在建设海洋、湖泊、河流、河流等水域的边缘进行土地建设,形成具有观赏和利用功能的公共绿地边缘。
水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为人们提供了应用、景观等功能。
它是城市文明的载体和源泉。
在时代的变迁中,随着河流的不断兴起,世界著名的城市已经上演了一段精彩的历史。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开放的标志,发挥着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双重作用,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自然资源为核心和人工建筑物为基础,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来创建一个滨水城市景观,增强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使人们的认同感,把握自己的感知的生活条件,并获得灵魂的精神撤退让自然空间。
有能力调整环境,建立科学、健康的城市模式。
2 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的具体内容
城市滨水景观构成分为自然景观要素、人工景观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三个方面。
首先,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城市滨水的地理条件,如地形、水文特征等。
这些因素不太可能被人类干扰,但在景观设计中对自然元素的理解程度往往会成为衡量一个滨水区的尺度。
是景观设计成功的重要参考。
设计师对滨水区自然元素的理解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和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
其次是人工景观元素,滨水区的人工景观主要是在城市化进程中遗留下来的,如桥梁、码头、大坝等。
这些都是城市滨水区的产物,人与自然长期共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性,在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和设计领域,设计师需要发散思维适当保存和更新,这样它就可以被集成到滨水景观设计的总体设计规划,以便公众可以在旅行中感受到城市发展。
的标志。
最后是人文景观元素。
人文景观元素主要代表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包括节日、文化活动、历史名人广场等。
城市文化内涵可以体现在坚实的建筑景观中,如以滨水公园为主题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家。
它还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龙舟比赛和滑冰比赛,以增加城市滨水区的文化特色。
滨水区深厚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与开发中,要合理开展历史文化景观设计,整合文化氛围,提高城市的认知度,保护城市滨水区的历史文化特色。
3 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的现状
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规划中,由于各个国家和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在设计规划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由于水运、工业等传统产业的衰落,许多国家已经放弃了许多码头。
因此,这些国家充分利用原有滨水区的地理优势进行开发建设,如:闲置码头改造已成为旅游、度假、娱乐的场所,可以有效促进滨水区的经济发展。
然而,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起步较晚,在许多城市建设中,滨水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认识。
许多设计理论和施工设施都不完善。
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还有一个根本性的误区,就是城市与水的关系被严重忽视了。
这也是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4 城市滨水区景观系统的总体设计规划思路分析
4.1 因地制宜划分区域
不同的城市对滨水区的整体设计规划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的设计中,要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针对不同城市、不同片区根据其基地环境状况、地域文化特征、基地与外界的交通联系、游客的容量等多方面所提出来的要求、主题及功能设定进行合理的划分区域。
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对场地的需求与功能的表达。
4.2 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
在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规划中,应注意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
一层不变的平坦的道路或景观,会给人平淡的感觉,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时应营造丰富我滨水景观,以吸引更多的人前往在设计规划时,应充分地结合当地的基地高差现状,利用其基地高差设置游步道、亲水平台、驳岸、自然植被等景观,在游道的设置上,可以用不同的基地高差,来丰富滨水区景观空间层次;在驳岸的设计中,也可以根据基地高差结合灌溉、防洪等因素进行不同形式的驳岸设计。
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中,利用高低错落的基地形式,构成有序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可以利用基地高低的起伏来体现滨水区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增加城市中滨水区的立体景观效果。
4.3 水景观与水生态的有机结合
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中,应同时重视水景观与水生态的有机结合,以生态学为基础,利用生态的原理与景观设计规划相结合来进行设计规划。
比如利用回收水系统,将水景的设计与回收利用相结合进行系统的设计,既能营造多样化的水景效果,又能达到节水的目;在进行景观设计规划中,还可以构建湿地植物群落,形成湿地生态循环系统。
如四川西昌琼海湿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水景观与水生态的有机结合。
4.4 塑造层次丰富的植物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规划中,离不开丰富的植物。
在进行城市滨水区景观植物设计规划时,为了满足人们交谈、娱乐、体憩等多种功能的需要,我们必须要设计规划一个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丰富多彩的植物配置。
在植物的空间表达上,可以根据其城市滨水区基地的高差与空间功能的划分,对植物品种的配置,应根据对植物的高低、大小、疏密等不同形式的划分,因地制宜的巧妙的对不同的坡地景
观、密林景观、草地景观等进行设计规划配置;在植物时间的表达上,我们又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季节的植物品种进行搭配,以保证城市滨水区中的植物景观从春季到冬季都有不同的美景供人们所欣赏。
5 案例分析
以某环湖路道路及景观工程方案设计为例,设计者结合区域上位控制性详细设计规划,在保留道路堤防工程框架主体的基础上,并依据不同区段的功能定位对景观的需求,进行了人性化的处理,形成了沿岸10km步移景异的风景式滨水慢行道;而完善的基础设施配给,如滨水港湾式停车位;马拉松赛事服务站;自行车专行道;环湖旅游观光车站台;环湖观光游线亲水码头;特色旅游VI导视系统;亲水步行景观道;情景式景观场所等诸多细节的充实将道路堤防工程的景观“社会化”演绎与滨水生活进行了顺接,从宏观到细节实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初衷。
结束语
在进行城市水景观建设时,先要做一个统一的设计规划,而且一定要把生态设计规划放在第一位。
对景观、生态,电气、通讯、建筑等诸多设施要做到布局统一,综合整治,综合考虑。
只要我们坚持走城市滨水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做到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城市滨水区一定会焕发出景观之美、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参考文献:
[1]严明.城市滨水区景观前期策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
[2]侯莉钗.北京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
[3]金倩.小城镇滨水区景观设计规划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