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了解成语的特殊用法知识点详解
语文讲解学习成语的用法
语文讲解学习成语的用法成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中文语言的精华,成语的使用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用法得当更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成语时常常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成语的定义、使用场合、用法注意事项等方面来对成语的用法进行讲解。
一、成语的定义成语就是用汉字组成的,代表特定含义的固定词组,通常用于表达某种寓意或者措辞十分生动形象,是汉语言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
成语由于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所以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处处可见。
二、成语的使用场合1.作为独立语汇出现:成语由于是一个独立平行的词语,所以其本身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语汇,具有一定的表述能力。
例如,在“斗转星移”中,“斗转星移”本身就表达了时间流转的意思。
2.用于修饰其他词语:成语可以用于修饰其他的词语,让表述更为生动有趣。
例如,在“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中,“迫不及待”修饰了“想去看看”,更加贴切、生动地表达了原意。
3.用于比喻、成语接龙等:成语在日常生活和作文中还常常被用于比喻,或者和其他成语接龙,增加文化的魅力和趣味性。
例如,在“心惊肉跳”的基础上,还可以扩展成“心怀鬼胎,惊慌失措”。
三、成语的用法注意事项1.成语的使用需要妥善掌握:在学习和使用成语时,需要适时地掌握各个成语的适用范围和意义,否则容易造成表达不准确乃至语言尴尬的问题。
例如,在形容官员时,要使用“廉洁奉公”这个成语,而不是“忠诚关税”这种误用的语言。
(当然,“忠诚关税”是一个非常不恰当的和谐词)2. 不要就为显得文雅而滥用成语:虽然成语是汉语独有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语境中都适用成语,所以在写作时也要注意适用的场合和注意不要滥用成语。
例如,用“鱼目混珠”描述一个带有欺骗成分的销售行为是十分贴切的,但若把它用在非此情况下则可能会发生滥用的现象。
3.成语与语境相辅相成:成语应该与语境相辅相成,达到互相映衬和共同辅助的效果。
例如,在描述静夜思的时候,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便能凸显出静夜里月光的清幽,呼应出寂静夜空下的一切。
言语理解:成语使用常见误区详解
1、望文生义:有的成语其含义并不在字面上,而是与其字面意义相左、相反或无关,使用时一定要仔细分析、甄别其内涵,考查其与所在语境是否协调。
例如: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度缺乏。
2、张冠李戴:是由于对成语的使用范围不明造成的。
例如: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
多指书籍、工艺品。
)3、不辨褒贬:有的成语意思相近,然而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这时就需要根据语境加以区别,不可褒贬误用,词不达意。
例如: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一念之差: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4、不合逻辑:对于有些成语的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表面意义理解这一层面,更要从逻辑角度出发,体味该成语的运用是否与其所在语境相协调。
如: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豆蔻年华:十三四岁的少女。
)5、叠床架屋: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了语境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自身的含义重复。
如: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6、一知半解:有些成语由于我们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从而造成了对选项的错误判断。
如: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也用来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
)7、古今异义:有些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它的本意已经不复存在,而只存在它的引申义,如不注意这一特点,就容易犯“舍末逐本”的错误。
如:四名共同作案的盗窃分子,正在坐地分赃时,被及时赶到的警察擒获。
言语理解掌握成语的句法功能知识点详解
天津银行招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理解掌握成语的句法功能知识点详解2016年银行校园招聘已经开始,中公金融人为广大考生整理发布全国各地银行校园招聘信息,第一时间获取最新银行招聘信息,可及时关注2016银行校园招聘公告汇总。
掌握成语的句法功能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选词填空题型成语辨析问题的一类。
同学们主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积累常见成语的语法功能,就能轻松搞定这一类题型。
核心点拨1、题型介绍此类型的题目一般是有两种考察模式。
(1)判断句子中的划线的成语是否使用正确。
(2)根据成语的句法功能选择符合句意的成语。
2、核心知识成语的运用,在一定语境中要正确地表达意义,在语法上必须合乎句法规则。
成语含义句法功能错误示例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作谓语,不带宾语;作定语;不作状语他总是首当其冲地抢着去干。
漠不关心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做谓语,不带宾语他漠不关心这些现象。
从长计议用较长的时间慎重考虑、仔细商量。
作谓语,不带宾语;不作定语他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
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小看自己。
形容自轻自贱。
作谓语,不带宾语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
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给别人。
作谓语,不带宾语;不作定语责无旁贷的责任千头万绪形容事物纷繁复杂,头绪很多。
作谓语,不带宾语;不作定语千头万绪的联系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
作谓语,不作状语指手画脚地练动作耳濡目染因经常听到或看到而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作谓语,不带宾语;不作定语耳濡目染的影响精选例题例: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局长一发话,他总是________地抢着去干。
A. 首当其冲B. 一马当先【答案】B【解析】“首当其冲”的意思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它本身就带有宾语,所以它可以做谓语,但不能带宾语。
同时,它不是“首先”的意思,不是副词,不能做状语。
【习题精练】学完知识点后就应该进行实战演练了,行测复习多多练习熟悉题型,加快做题速度是重点!中公金融人提醒考生银行校园招聘考试涉及内容较多,需提前做好备考,大家可通过银行招聘考试题库学习。
言语表达必备基本知识(成语解析及实词辨析)完美打印版
言语表达必备基本知识(成语解析及实词辨析)一、成语解析。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
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
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
也可写作“重振旗鼓”。
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用贬义。
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
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总结
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总结语文中,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语形式,它们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广泛运用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
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阅读能力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成语的意义成语是一种在特定场景和语境下具有固定意义的词语。
通过掌握成语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1. 意义的直观理解许多成语的意义可以从字面上直观理解,如“画蛇添足”表示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情;“一箭双雕”表示一举两得、一举两得等。
这些成语的意义往往与其中的字词有关,通过对字面意义的分析,可以迅速理解成语的含义。
2. 比喻和象征意义成语在语言中常用于比喻和象征,具有深远的意义。
例如,“狼吞虎咽”形容吃得非常快、贪婪;“捧心西装”比喻装束整洁得体等。
这些成语通过类比和象征的方式,表达了丰富的涵义。
二、成语的用法成语在语言表达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通过正确运用成语,可以使文章更有文采和韵味。
1. 赋予语言生动性成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能够赋予语言更多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例如,“一石二鸟”中的“一石二鸟”与“一箭双雕”的说法,都比直接使用“达到双重效果”更具有表现力和形象感。
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成语在文章中的运用可以增加表达的层次和深度,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灵活运用成语,可以使文章更具魅力和说服力,让读者产生共鸣。
3. 丰富文章修辞手法成语在修辞手法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丰富文章的修辞效果。
例如,“形容月亮”可以用“明月如银”、“月白风清”等成语来修饰,使文章更具美感和感染力。
4. 促进阅读理解成语的运用也常见于文学作品中,通过正确理解成语的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学作品的内涵。
同时,正确运用成语也有助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语文水平非常重要。
通过理解成语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通过灵活运用成语,可以提高文章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职测言语理解:7组言语高频成语辨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在职测考试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个模块一定不能忽视。
为了考好这个模块,今天给大家汇总了7组高频易错成语,备考事业单位考试的小伙伴们赶紧收藏学习!1.息息相关休戚与共【词义】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非常密切。
休戚与共:是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
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
【【辨析】息息相关和休戚与共都有关系密切的意思,但休戚与共侧重厉害相同,语义较重,息息相关侧重相关联,语义较轻。
【例句】①网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他俩是患难之交,一向同舟共济,休戚与共。
2.如法炮制生搬硬套邯郸学步【词义】如法炮制: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
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生搬硬套: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辨析】三者都有照着别人做的意思。
但如法炮制多用来形容制作某物的方法,生搬硬套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照抄,含贬义,邯郸学步有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的含义。
【例句】①看着别人制作漂亮的手工艺品,我也如法炮制了一个。
②你不能凡事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应该考虑到各种不同的状况。
③凡事一味邯郸学步,最后反而会丧失自我的风格。
3.如虎添翼推波助澜【词义】如虎添翼: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
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推波助澜:澜:大波浪。
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辨析】如虎添翼和推波助澜都有的助长、推动的意思。
其区别在于:如虎添翼感情色彩偏积极,而推波助澜感情色彩偏消极,多指坏的事物扩大影响。
【例句】①本公司有您的加入,简直是如虎添翼,相信今后公司一定大有可为。
②因为众人的推波助澜,此事已经一发不可收拾。
4.如鱼得水情投意合【词义】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辨析】如鱼得水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环境;情投意合只能用于人。
言语理解成语辨析
言语理解成语辨析
在言语理解中,成语辨析是一种常见的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成语含义、用法、语境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辨析:1.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后背,比喻可以赶得上或达到。
而“望尘莫及”则表示无法赶上或达到,多用于指人的能力或水平等方面。
2.屡试不爽:多次尝试都没有失败,表示很成功。
而“屡战不殆”
则表示多次作战都不会失败,强调不断取得胜利。
3.目不暇接:眼睛看不过来,形容眼前的东西太多或太杂乱。
而“目
不转睛”则表示眼睛一直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4.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就能完成。
而“易如反掌”
则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完成,好像翻转手掌一样。
5.登峰造极: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界,也比喻做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而“急流勇进”则表示在急流中勇往直前,不畏困难,奋勇前进。
6.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表示不予理睬。
而“置之度外”则表示将某些事情放在心上,不重视或不在乎。
7.息息相关:形容事物关系密切,互相影响。
而“休戚相关”则表
示彼此间的祸福互相关联,强调利害相关。
8.画龙点睛:比喻在事物上加上某种点缀,使其更生动有力,也比
喻在文章或讲话中加入关键性的语句,使其更精辟深刻。
而“画蛇添足”则表示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负面作用。
9.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或实现。
而“手到擒来”则表示做
事迅速、容易成功。
10.志同道合:形容彼此的志向和兴趣相同。
而“臭味相投”则表示
彼此的习性或爱好相同,多用于贬义语境。
成语用法归纳知识点
成语用法归纳知识点一、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成语,又称为"熟语"或"惯用语",是汉语中凝练、具有特殊意义的固定词组。
它们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珍贵财富,富含了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积淀。
成语在表达时能够起到简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作用,被广泛运用于文章、演讲、对话等场合,给语言增添了色彩和韵味。
二、成语的分类根据语言材料和成语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成语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形容词成语:这类成语以形容词为主,常用来描述人或物的特点或状态,如"高人一等"、"强弩之末"。
2. 动词成语:这类成语以动词为主,常用来表示行为动作或方式,如"脱颖而出"、"感慨万端"。
3. 名词成语:这类成语主要由名词构成,用来表示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如"人山人海"、"波澜壮阔"。
4. 副词成语:这类成语主要由副词构成,常用来表示程度或方式,如"时时刻刻"、"纤尘不染"。
5. 代词成语:这类成语主要由代词构成,用来表示特定人或事物,如"掌上明珠"、"囊中之物"。
三、常用成语及其用法1. "亡羊补牢":用来形容事情发生错误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复的行为。
例句: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立刻采取措施亡羊补牢,结果仍收到了好的效果。
2. "画蛇添足":用来形容在已经完美的事物上再去做一些无用的增加。
例句:他在家装修完成后,又不满意,又花了大笔钱画蛇添足地又重新装修了一遍。
3. "一夜暴富":用来形容某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发财。
例句:他通过投资股票,一夜暴富,成为了身家过亿的富翁。
4. "守株待兔":用来形容只等待运气,不主动努力的行为。
成语用法知识点总结大全
成语用法知识点总结大全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多为四字或者由四字组成,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意义。
在汉语中,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章、演讲、对话等各种语境中,具有概括、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
了解和熟练运用成语,对于提高汉语表达的准确性和美观度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为您总结一些常见的成语用法知识点。
一、用法:成语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成语可以用作句首、句中或句末的修饰语、主语、宾语、状语等。
下面举例说明:1. 成语用作句首修饰语: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这个例子中,成语“人生自古谁无死”起到句首的修饰作用,突出了死亡的普遍性和人们不灭的永恒。
2. 成语用作句中修饰语:例如:“爱屋及乌,他爱你就得爱你的家人。
”这个例子中,“爱屋及乌”用作句中的修饰语,表达了连带爱的意思。
3. 成语用作主语:例如:“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这个例子中,“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用作主语,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的意义。
4. 成语用作宾语:例如:“不可多得的机会就在眼前,你要抓住它。
”这个例子中,“不可多得”用作宾语,强调了机会的珍贵和难得。
5. 成语用作状语:例如:“他成年累月地努力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个例子中,“成年累月地”用作状语,修饰了“努力学习”的方式和持续的时间。
二、用法:成语的正反义有些成语有明确的正反义,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使用相关的成语进行表达。
下面举例说明:1. 相关成语的正反义使用:例如:“以德报怨”和“以怨报德”“以德报怨”表示用德行回报别人的怨恨;“以怨报德”表示以怨恩回报别人的恩情。
2. 成语正反义使用示例:例如:“有教无类”和“无眼无耳”“有教无类”表示无论身份和社会地位如何都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无眼无耳”表示没有眼睛和耳朵,比喻没有眼界和耳闻。
三、用法:搭配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成语的搭配可以使表达更加准确和丰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下面举例说明:1. 成语与名词的搭配:例如:“鸟语花香”和“韬光养晦”“鸟语花香”形容美好的环境和氛围;“韬光养晦”表示隐藏能力,等待时机。
言语理解成语辨析
成语辨析成语是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语法运用,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
很大一部分成语来源于古代传承,其中有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典故,也有古代文人的作品,还有来自民间的习用语,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一、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为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明日黄花】明日黄花是指“过时之物”。
有人想当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黄花”,看似很有创意,实质弄巧成拙。
这个成语来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黄花,也就是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这里的“明日”显然是指过去了的时光。
如果使用“明日黄花”这个成语,一定要记住它是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事故或灾祸,常用作对可能发生死亡事故的委婉说法【倚马可待】形容才思敏捷,写文章一挥而就。
成语用法知识点
成语用法知识点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通过精炼的语言形式表达出丰富的意义。
掌握成语的用法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成语用法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成语的使用。
一、成语的基本用法1.比喻与象征:成语通常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表达一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一箭双雕”比喻一举两得,“珠联璧合”比喻完美搭配。
2.惯用搭配:成语在使用时常常需要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形成固定的表达方式。
例如,“拔苗助长”中的“拔苗”不可分开,表示过早地干预可能适得其反。
3.修辞手法:成语在修辞上有时可以起到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例如,“如雷贯耳”中的“如雷”形容声音之大,加强了形象的描述。
二、成语的常见用法1.用于修饰名词:成语可以用来修饰名词,起到形象生动的描述作用。
例如,“一针见血”中的“见血”修饰“一针”,形容直截了当。
2.用于比较、对立:成语可以通过比较、对立的方式来表达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
例如,“才高八斗”中的“才高”和“八斗”形成了对比,强调才华出众。
3.用于警示、劝导:成语常常可以用来警示、劝导他人,通过成语的形象表达方式来加强语气和效果。
例如,“守株待兔”告诫人们要主动积极,不可过于依赖外在机会。
4.用于叙述、解释:成语也可以用来叙述事情的经过和解释一些现象或原因。
例如,“一曝十寒”的成语,可以解释一时得意忘形的后果。
5.用于标题、引语:成语也经常可以用作文章的标题或者引语,突出主题和点明观点。
例如,“忍辱负重”可以作为一个文章的标题,引发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思考。
三、成语的运用技巧1.用多义成语:多义成语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灵活运用,增加语言表达的变化和丰富性。
例如,“兵强马壮”可以表达军队的实力,也可以用来形容身体健壮。
2.陈述与反问:在句子结构上,可以通过使用成语来加强陈述的语气,也可以用于反问,增强反讽的效果。
例如,“一败涂地!”表示完全失败,“一事无成?”表示事情没有任何成果。
特殊用法类成语总结高考成语使用技巧
特殊用法类成语总结,千万不要在做题时踩雷!一、用在否认句或疑问句中的成语吹灰之力:比喻极微小的力量。
等量齐观:指不管事物的差异,都同等对待。
等闲视之:把事情看得很普通平常,不加重视,毫不在意。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尽如人意: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灵丹妙药:指灵验有效的仙丹,非常灵验能治百病的奇药。
也指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好方法。
鹿死谁手:鹿落入谁的手中,比喻天下为谁所得,后多比喻在争夺或竞争中不知谁能最后获胜。
青红皂白:比喻事情的是非、情由。
善罢甘休:心甘情愿地罢休。
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视为儿戏: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
同“视同儿戏〞。
天高地厚:像天那样高,像地那样厚;比喻恩情极为深厚,也比喻世事的艰难、复杂。
同日而语:把水平不同的人或物同时放在一起讨论,即相提并论。
万应灵丹:能医治百病的灵验有效的药。
比喻能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多用于否认句。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望其项背:赶得上或比得上。
16.无时无刻:没有时刻。
常用为“无时无刻不〞,表示“每时每刻都〞。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一蹴而就:指一抬脚便成功。
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成功。
一概而论:指对事物或问题不做具体分析,不加区别,用同一个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二、不能带宾语的成语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不闻不问: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
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
形容极端轻视。
蚕食鲸吞:像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像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
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
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
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行测言语理解:成语辨析考查点
行测言语理解:成语辨析考查点在考场上人与人拉开差距的除了平常的知识点的积累,还有面对考试题型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解答思路,下面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言语理解:成语辨析考查点”,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的考试资讯!行测言语理解:成语辨析考查点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轻而易举一蹴而就:蹴(cù):踏。
就:成功。
踏一步就会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
多用于否定句,例如: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立竿见影: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了竹竿的影子。
比喻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
多用于描述某种具体措施能立刻见效。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
重在强调事情简单容易。
例题.最初版本的个税APP启用以后,人们对租户必须填写房东信息产生质疑,担心此举会导致房东多缴一笔出租税,因而房东通过涨房租来对冲损失,客观上造成了房东和租户的零和博弈,这显然不是减税政策的本义。
新版个税APP,正是意在回应舆论关于国家减税降负诚意的质疑。
就实际效果来说,新版个税APP一经公布,公众就掀起一片力挺之声,安抚效应可谓____________。
(2019年420联考《行测》真题(吉林卷))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显而易见B卓有成效C立竿见影D一蹴而就【答案】C【解题思路】文段首句指出最初个税APP“造成了房东和租户的零和博弈”,不符合减税政策的本义。
接着又指出新版个税APP “一经公布”,公众就“一片力挺”,说明横线所填成语要表示新版个税APP的安抚效应是立即就产生,立刻就有效果。
A项“显而易见”形容(事情、道理)非常明显,很容易看清楚。
多用于说话、写文章等,不能体现出立刻就产生效果,排除;B项“卓有成效”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通常与工作、做事情等搭配,与“效应”搭配不当,排除;D项“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易就成功,与文意不符,排除。
C项“立竿见影”比喻立刻见到功效,符合文意,故答案为C项。
成语用法详解知识点
成语用法详解知识点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并具有固定的词义和惯用的搭配。
成语广泛应用于汉族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语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点。
一、成语使用方法1.理解成语的意义:在正确使用成语之前,首先需要理解成语的意义。
成语往往由两个或以上的字组成,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但整个成语的意义通常与字面意思不完全一致。
因此,需要通过学习成语的出处、来源和用法来加深对成语意义的理解。
例如,成语“画龙点睛”字面上意思为在画龙时点亮龙的眼睛,但实际意义是在文章或作品中加入一句关键的话语,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
2.正确运用成语:成语往往有固定的搭配和用法,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遵循成语的惯例。
不能随意改变成语的语序或成分,否则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发生变化。
例如,成语“班门弄斧”指的是老师傅在木匠班门口摆弄斧子,意思是用自己的斧头在专业方面向专家炫耀。
如果将“班门”改成其他地点,或者将“弄斧”改成其他动作,就无法表达成语原本的意义。
3.恰当使用成语:成语虽然有一定的表达效果,但并不是所有场合都适用。
在正式的场合或者严谨的文体中,使用成语要谨慎。
在口语交流、幽默或者故事情节中使用成语则更为合适。
例如,在正式的商务会议中使用成语可能会显得不够正式和严肃,而在家庭聚会或者友好交流中使用成语则可以增加趣味和交流效果。
二、成语的相关知识点1.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通常有四种,分别是《诗经》、《论语》、历史典故和传说故事。
其中,《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留下了许多成语的雏形。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的一些经典语句也被后人发展成了成语。
2.成语的用法:成语可用于修辞、比喻、点题、判断、议论等方面。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声势,使语言更具韵味。
3.成语的分类:成语按照词义可以分为形容词成语、动词成语、名词成语等,其中形容词成语最为常见。
国考点睛言语理解中“成语”如何运用
国考点睛:言语理解中“成语”如何运用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等。
对于成语的考查通常以辨析和搭配的情况出现,因此考生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把握,一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二是正确地使用、运用成语。
由于成语是多年沿袭下来的固定搭配,因此在使用上比较缺乏理据性。
考生首先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包括原意、引申义及比喻用法。
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技巧性,即结合题目表达的各种特点,通过比较成语的准确含义、感情色彩、特殊用法、使用范围、搭配特点、语法功能、语句的逻辑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筛选甄别。
关于上述核心技巧技巧的实际运用见下文中的历年真题讲解。
【例1】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
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
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______,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日中天B. 声名鹊起C. 享誉中外D. 名声大噪【答案】 B【解析】一道成语辨析题。
A项“如日中天”是指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B项“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C项“享誉中外”是指好的声名国内国外均知道。
D项“名声大噪”是指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根据文段的表述可知景泰蓝早在元代就已出现,正是由于“皇家的重视”才使得景泰蓝的知名度得以迅速提高,B项最为符合文意。
【例2】研究发现,睡眠存在障碍与很多疾病有着难以______的联系。
有时候通过改善睡眠状况,可连带对另一种疾病的治疗起到______的功效。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区分釜底抽薪B. 确认投石问路C. 割裂一石二鸟D. 分割正本清源【答案】 C【解析】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
根据文意表达,可知第一组词要与“联系”搭配,首先排除A项的“区分”和B项的“确认”,而D项“分割”一词与“联系”也搭配不当。
小学语文易考知识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小学语文易考知识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小学语文易考知识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搭配的词组,由于其语言形象生动、凝练精炼的特点,成语在语文学习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小学语文中,成语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考点,掌握了常见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详细讲解小学语文易考知识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一、成语的概念和作用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语形式,具有一定的固定搭配和特定的意义,在表达中起到凝练、形象和生动的作用。
成语常常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们源远流长,流传至今,给我们的语言表达中带来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达方式。
成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在语文学习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成语丰富了我们的词汇量,使我们能够更准确、更生动地进行语言表达。
2.延伸联想能力。
通过学习和运用成语,我们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过程中,了解和运用成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4.加深文化认知。
成语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学习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方法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成语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1.联想法。
将成语与具体的形象相联系,通过构建联想的方式帮助记忆。
例如,成语“卧虎藏龙”,可以通过联想虎卧在草丛中,龙潜藏在深水中,来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2.故事法。
通过给成语编写故事,加深对成语意义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成语“画龙点睛”,可以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讲述一个画家在画龙的时候,用一两笔点亮了龙的眼睛,使画龙栩栩如生。
3.运用法。
在语言表达中主动运用成语,将成语融入到写作和口语交流中,这样可以加深对成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和记忆。
三、常见易考成语及其用法小学语文中,常见的易考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用法:1.井底之蛙:指眼界狭窄、见识不广的人。
事业单位言语理解:高频成语考点
事业单位言语理解:高频成语考点高频成语考点1不谋而合:谋:商量;合:相符。
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2.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3.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4.相得益彰: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5.水到渠成:渠:水道。
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
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6.应运而生:应:顺应;运:原指天命,泛指时机。
旧指应天命而产生。
现指适应时机产生。
7.珠联璧合: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
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
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8.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
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9.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多用于用于长辈对晚辈。
10.功亏一篑: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
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11.司空见惯:比喻看惯了的事,就不觉得奇怪了。
“司空见惯”不可带宾语。
12.万人空巷:形容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13.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育。
如坐春风,说的是听者的感受。
14.差强人意:差,稍微、比较的意思;强,振奋;差强人意,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15.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
也比喻音乐忽高忽低,很好听。
16.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17.熟视无睹&视而不见【辨析】熟视无睹:常看见却跟没有看见一样,指对某一事物漠不关心,强调的是经常看到就像没有看到一样,突出的是“熟视”。
视而不见:虽然睁着眼看,却什么也没有看到,指不注意或不关心,强调的是看见了就像没有看见一样,突出的是不注意,常和“听而不闻”连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银行招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了解成语的特殊用法知识点详解
20XX年银行校园招聘已经开始,中公金融人为广大考生整理发布全国各地银行校园招聘信息,第一时间获取最新银行招聘信息,可及时关注2016银行校园招聘公告汇总。
了解成语的特殊用法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选词填空题型成语辨析问题的一类。
同学们只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积累常用成语的特殊用法,就能轻松搞定这一类题型。
【核心点拨】
1、题型介绍
此类型的题目一般是有两种考察模式。
(1)判断句子中的划线的成语是否使用正确。
(2)根据成语的特殊用法选择符合句意的成语。
2、核心知识
有的成语有特殊的用法,因此考生在平时应注意积累常用成语的特殊用法,才能自如地应对考试。
常用成语特殊用法:
【精选例题】
例: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抛砖引玉”的意思是“先把自己不是很好的观点或文章介绍给大家,目的是为了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表示自谦,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这个词只有陈教授自己来说才合适,而小王来说就显得不得体了。
所以,“抛砖引玉”的使用不正确。
【习题精练】
学完知识点后就应该进行实战演练了,行测复习多多练习熟悉题型,加快做题速度是重点!
中公金融人提醒考生银行校园招聘考试涉及内容较多,需提前做好备考,大家可通过银行招聘考试题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