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恢复期诊疗常规2012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常规(2012年修订案)
(对本优势病种中医诊疗常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根据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路径的要求,结合本科室特点,在2011年诊疗常规基础上,修订诊疗常规,优化诊疗方案。)本病是由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临床上以半身不遂、口舌 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本诊疗常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中风病恢复期患者。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1.痰瘀阻络证
辨证要点: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证机概要:痰瘀互结、阻滞经络。
2.风火上扰证
辨证要点: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症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
3.阴虚风动证
辨证要点: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症见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膶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阻络。
4.气虚血瘀证
辨证要点: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证机概要:气不运血,气虚血瘀,脉络不畅。
5.痰热腑实证
辨证要点: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肢体强急,痰多而黏,伴腹胀,便秘,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
证机概要: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
四、辅助检查
(一)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凝血四项。
4.肝功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
5.头颅CT。
6.心电图。
7.胸片或肺部CT。
8.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椎动脉彩超)。
9.相关检查:双侧血压、双侧脉搏、听诊双侧颈部血管听诊区(锁骨下动脉、颈动脉、椎动脉)及眼动脉听诊区。
10.吞咽功能评估。
11.心脏彩超。
(二)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头颅MRA、DSA或CTA。
2.C反应蛋白、D-2聚体。
3.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4.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
5.双下肢血管彩超。
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
7.同型半胱氨酸测定。
五、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痰瘀阻络证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方药:中风再造丸
党参18g 生芪24g 怀牛膝18g 鸡血藤18g
川贝12g 陈皮10g 郁金10g 石菖蒲10g
天麻10g 远志10g 泡僵蚕10g 酒大黄6g
胆星10g 珍珠粉15g 竹茹10g 生姜10g
茯苓15g
2.风火上扰证
治法:平肝潜阳,清热熄风。
方药:协定处方中风二号方
组成:天麻12g 钩藤12g 石决明18g 牛膝12g
桑寄生10g 杜仲10g 山栀10g 黄芩10g
夏枯草15g 茯神15g 夜交藤10g 菊花10g
3.阴虚风动证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协定处方中风三号方
组成:怀牛膝12g 赭石15g 龙骨15g 牡蛎15g
龟板15g 杭芍15g 玄参15g 天冬15g
川楝10g 钩藤15g 茵陈10g 甘草3g
4.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扶正祛邪。
方药:协定处方中风四号方
组成:当归尾12g 川芎10g 黄芪30g 桃仁10g
地龙10g 赤芍15g 红花10g 党参18g
炙甘草4g 木瓜15g 牛膝10g 桂枝6g
5.痰热腑实证
治法:通腑泄热,熄风化痰。
方药:协定处方中风五号方
组成:桃仁10g 酒大黄10g 桂枝6g 玄明粉10g
地龙10g 川贝10g 生地10g 钩藤15g
菊花10g 白芍15g 竹茹10g
(二)酌情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1.兼有血瘀者,可加大活血化瘀之力,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每次1次,每次100ml,14天为一疗程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静滴,每次1次,每次100ml,14天为一疗程。
2.气虚、阳虚明显者,可予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予"参附注射液"静滴,每次1次,每次20ml-100ml,疗程一般不宜超过20天。
3.气阴两虚明显者,宜益气固脱,养阴生津,予"参麦注射液"静滴,每次1次,每次20ml-100ml,14天为一疗程。
4.痰热偏盛者,可加大清热化痰之力,予"痰热清注射液"静滴,每次1次,每次20ml,14天为一疗程。
5.痰蒙清窍,神识欠清或昏糊者,可急予涤痰息风,醒脑开窍,予"醒脑静注射液"静滴,每次1次,每次20ml,14天为一疗程。
(三)针灸康复功能锻炼
将患肢置于功能位,半身不遂患者宜适时进行患肢功能恢复锻炼,言语障碍患者宜进行语言功能训练,配合针灸科辨证取穴、耳针、头针、灸法、穴位埋线等方法治疗。(四)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五)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等。可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六)健康宣教。
(七)护理:辨证施护。
(八)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编码:I63)的患者。
2.病期属于恢复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
六、标准住院日≤28日。
七、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