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第7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最新考纲

考纲解读考法指南

大气的受热过程。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

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

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

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

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

以等压线图为载体,考查有关

风力、风向等问题,或运用大

气受热原理解释生活和生产

中的问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呈

现,如2017全国卷ⅠT9~10。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及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圈的组成及作用

大气成分作用

干洁空气

N2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O2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O3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水汽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

(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

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作用

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80~500 km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1)对流层的高度有纬度差异和季节变化,低纬度地区可达17~18 km,高纬度地区仅8~9 km;同一地区,夏季高于冬季。

(2)平流层的22~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①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①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地面增温。

(3)两大地理意义

①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

②大气的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1)任何物体温度最高时,其辐射最强。就某一地区而言,地方时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方时13点时,地面温度最高,地面辐射最强;地方时14点时,大气温度最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最强。

(2)“高处不胜寒”的原因: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为地面辐射,海拔越低,距离地面越近,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多,气温越高;海拔越高,距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3)影响大气逆辐射的主要因素:云量多少、空气洁净度、空气湿度。一般地,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4)白天一般侧重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夜晚一般侧重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即大气逆辐射)。

[自我检测]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即图中的________。

②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即图中的________。

③大气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大地,从而起到________作用,即图中的________。

(3)写出图中显示的大气作用: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和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

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____________。

答案:(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a b大气逆辐射保温 d

(3)吸收散射大气逆辐射

考向一大气受热原理的应用

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综合应用——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3.与青藏高原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

(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增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

(3)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因此夏季气温低;

②纬度低,冬季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较长,因此冬季气温较高。

(4)青藏高原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低:由于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而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热量的积累,且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年均温较低。

考向二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垂直分布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垂直分布

(1)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降低0.6 ℃,即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 ℃/100 m。

(2)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