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第7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大气运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大气运动

一、(了解)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1、大气的组成组成作用干洁空气氮气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氧气生物呼吸、主要的氧化剂微量气体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O3可以吸收紫外线水汽可产生天气现象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的厚度与对流运动的强弱有关,地面温度越高,对流运动越强,对流层的高度越高,因而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在空间上,低纬>中纬>高纬;在季节上,夏季>春季。

秋季>冬季。

二、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海拔越高气温越高)(1)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a)图①为对流层正常气温垂直分布状况。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冷却快,贴近地面的大气也随之降温。

b)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②)。

c)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层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③)。

d)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自下而上逐渐消失(图④、图⑤)。

(2)逆温的类型3、逆温的影响有利方面: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时,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③与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以被当作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

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使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

不利方面: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③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①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B地面长波辐射。

(2)两大过程①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教师用书目录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教师用书目录

第一章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课时1地球仪与地图课时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课时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真题专练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1讲宇宙中的地球课时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5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真题专练第2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时6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特征课时7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第3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时8昼夜交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课时9时差课时10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1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真题专练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1讲地球上的大气课时12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时13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真题专练第2讲常见天气系统课时14锋与天气课时15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真题专练第3讲气压带和风带课时16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17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真题专练第4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时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时19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真题专练第四章水的运动课时20水循环课时21海水的性质课时22海水的运动课时23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时24海—气相互作用真题专练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25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真题专练第2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26地质构造与地貌课时27板块运动与地貌课时28山地对交通的影响真题专练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29河谷的演变课时30冲积平原的形成课时3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真题专练第4讲其他地貌的发育课时32喀斯特地貌课时33风沙地貌课时34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真题专练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35植被课时36土壤课时37整体性真题专练第2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课时3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真题专练第七章自然灾害课时40气象灾害课时41地质灾害课时42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真题专练第一章人口课时4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时44人口迁移真题专练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时45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4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47城镇化真题专练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1讲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48农业区位因素课时49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2讲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50工业区位因素课时5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3讲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52服务业区位因素课时53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时54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时55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56交通运输方式真题专练第五章环境与发展课时57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58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真题专练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时59区域与区域发展真题专练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60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时6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时6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真题专练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63城市的辐射功能课时64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真题专练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65流域内协调发展课时66资源跨区域调配课时67产业转移课时68国际合作真题专练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课时69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0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时71中国的能源安全课时72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7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真题专练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4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时75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时76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真题专练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课时77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主要分区课时78东南亚中亚课时79西亚非洲课时80欧洲西部两极地区第2讲世界主要国家课时81日本印度课时82俄罗斯澳大利亚课时83美国巴西第二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84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课时85中国人文地理特征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时86北方地区课时87南方地区课时88西北地区课时89青藏地区。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件湘教版必修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件湘教版必修


与下垫面状
(等压线疏则小, 大,随纬度升高

况有关
密则大)
而增大
2.等压线图的判读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 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气压场 的类型、风向和风力以及锋面气旋等是高考等压线图判读题 最主要的考查内容。
(1)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判断气压系统(如下 图,单位:百帕):
A.N 地缺少含煤岩层⑤,说明该地古气候不适合森林的 生长
B.从构造上看,该地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C.①~⑥岩层的新老顺序是由老到新 D.N 地缺失③、⑤岩层,可能该沉积时代 N 地处于上升 过程
答案:D
解析:沉积地层一般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因 此①~⑥岩层的新老顺序是由新到老。油气往往储存于背斜 构造,而此地为断层,不可能有油气资源。煤层⑤及地层③ 在 N 地缺失,可能是相应地质历史时期 N 地处于上升阶段, 无法接受沉积造成的。
气压 特征
系统 高压 等压线闭合,数值 中心 中高周低 低压 等压线闭合,数值 中心 中低周高 高压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 脊 狭长区域
低压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 槽 狭长区域
注意点
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是高 压中心或低压中心的范围
高压脊控制地区与高压中心天 气状况相近 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合在一 起,其控制地区与低压中心一 样以阴雨天气为主
(2012·山东烟台一模)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1年1月 4日14时和5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 (1)~(2)题。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理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风向所示)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知识点汇总第三单元 大气运动 新教材(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一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知识点汇总第三单元   大气运动 新教材(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与天气:1、冷锋与天气(1)冷锋含义: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简图剖面图如下:(2)天气变化: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湿度大,天气温暖晴朗;过境时:阴天、强风、降温、雨雪;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湿度下降,天气转晴。

(3)气温气压曲线变化:(4)降水:降水位置:锋后;降水区域:冷锋的坡度大,所以雨带较狭窄。

(5)天气实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的寒潮、沙尘暴;一场秋雨一场寒。

2、暖锋与天气:(1)暖锋含义: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简图下:(2)天气变化:过境前: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湿度小,天气低温晴朗;过境时:连续性降水或雾;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温、湿度升高,天气转晴。

(3)气温气压曲线变化:(4)降水:降水位置:锋前;降水区域:暖锋的坡度小,所以雨带较宽阔。

(5)天气实例:华北春雨连绵;一场春雨一场暖。

3、准静止锋与天气:(1)准静止锋含义: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简图(2)天气变化:连续性降水(3)天气实例:梅雨-江淮准静止锋;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

4、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1)正常年份推移规律:4、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华北地区出现春旱;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长江流域出现伏旱;9月:雨带南撤至长江流域;10月:雨季结束。

(2)影响:①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长,降水多。

②异常年份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的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快,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慢,易出现北旱南涝。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低压(气旋)与天气:(1)气压状况:气压中心低,四周高,(2)气压梯度力方向:从四周指向中心(3)气流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中心上升;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中心上升(4)图像(北半球为例)(5)气温气压曲线变化:(6)天气状况:阴雨(7)我国的典型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2、低压(气旋)与天气:(1)气压状况:气压中心高,四周低(2)气压梯度力方向:从中心指向四周(3)气流流向:北半球:顺时针辐散中心下沉;南半球:逆时针辐散中心下沉(4)图像(北半球为例)(5)气温气压曲线变化:(6)天气状况:晴朗干燥(7)我国的典型天气: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3、锋面气旋与天气:(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

第07讲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暑假自学课】2023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

第07讲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暑假自学课】2023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

第07讲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1.运用示意图,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2.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3.运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判断各地风向和风力。

知识点01大气受热过程基础知识梳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大部分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小部分被吸收或反射。

热量来源:太阳辐射(2)大地暖大气: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吧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

热量来源:长波辐射。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

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典例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⑤是大气受热过程中的环节,其中描述正确的是()A.①和②在数量上相等B.②和③均为短波辐射C.③和④只在白昼发生D.④和⑤在多云时较强2.与Ⅰ~Ⅳ各段变化趋势直接相关的环节和影响因素是A.Ⅰ与③直接相关,主要受地面温度影响B.Ⅱ与⑤直接相关,主要受天气状况影响C.Ⅲ与②直接相关,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D.Ⅳ与①直接相关,主要受距日远近影响3.剧烈的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往往引起较明显的气温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到达地面的②减弱B.来自宇宙空间的①减少C.射向地面的④减弱D.射向宇宙空间的⑤减少【答案】1.D2.A3.D【解析】1.⑤代表云的反射作用,云量越多,云层越厚,云的位置越低,反射最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也就越强,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当夜晚多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会越强,D正确;①处于地球高层大气,②位于地球的平流层和对流层,由于太阳辐射经过地球大气时,会被大气削弱,而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密度越来越小,导致削弱作用越小,因此①②在数量上不会相等,应该是①大于②,A错误;②是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而③是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B错误;③从地面指向宇宙,代表地面辐射,④由大气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二者白天和夜晚都可以发生,C错误;故选D。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7.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7.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
编辑ppt
3.两大地理意义 (1)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 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图中C)将部分热量还给 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4.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 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编辑ppt
一、知识判断 1.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2.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于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相对 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3.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云层吸收了大部分的 太阳辐射。(×)
编辑ppt
4.春末秋初,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5.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 夜0时。(×)
编辑ppt
二、规范用语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术语、用语 1.术语
答案: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水平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编辑ppt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
编辑ppt
讲基础·整合知识01 抓重点·掌握规律02 做考题·打造能 01
编辑ppt
编辑ppt
1.能量来源 (1)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能(图中A)。 (2)直接热源:地面辐射(图中B)。 2.两大过程 (1)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 面增温。 (2)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使大气增温。
编辑ppt
(3)分析太阳能的分布 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洁净的地区,太阳辐射 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如青藏高原、西北地区。
编辑ppt
【典例1】 (2014·安徽文综)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 辐射、蒸发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 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题。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讲义)(学生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讲义)(学生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山谷风对农业的影响:①谷风将山谷温度较高的气流带到山坡,温度升高,使果树发芽开发期提前;②山风出现于夜间,从山顶吹向山谷,降低坡面温度,减弱呼吸作用,有利于植物养分的积累;③白天的谷风使坡面温度升高,夜晚的山风使坡面温度降低,故山谷风能扩大坡面气温日较差,有利于作物质量提高;④谷底发育河流,水汽充沛,吹谷风时,水汽易冷凝成云致雨,多雨雾天气,对坡面作物生长有利。
影响与应用: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城市风
原因:①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送的热量也多
②此外,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产业发达,汽车数量多,人们生活、生产向大气释放的废热较多
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下沉气流往往晴朗;气压值:①> (②=③=④) >⑤;等压面上弯说明该处是高压,下弯则是低压;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地面与高空等压面相反】
考点1
1.“一个关键”
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
(1)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一般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
(2)不同性质下垫面考虑热容量差异。地球表面热容量大的地点,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点,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但地面受热不均,破坏了稳定状态,引起大气的运动,等压面发生弯曲,起伏不平。
(2)形成原理
热力环流的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3)形成过程
水平方向: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先有空气垂直运动,再有高低压,最后有空气水平运动。
思考:1.判断A、B、C、D四点气压值和气温的大小?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

关键能力二 等压线图的判读(17类基础图像专项突破❺)
典题精研 [典例2] 读图,回答下题。
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答案:D
[图解思路]
[感悟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图示为东亚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在区域认知上,明确图示两 个时刻台北、上海、首尔、北京四地的气压分布状况 结合图示气压分布状况及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的方法,运用 综合思维进行分析,确定在图示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 北的城市
(4)根据温差判断:一般温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2.看距风源地远近:距风源地近,则风力大,如我国西北地区距冬 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力大。
3.看摩擦力大小 (1)平原、高原地面平坦开阔,阻挡作用弱,风力大,如内蒙古高原; 风由陆地吹向海面或湖面,摩擦力变小,风力变大。
(2)摩擦力随海拔变化
原理分析
随着海拔升高,空气运动所受的摩 擦力变小,故风速增大,风向受地 转偏向力影响增大,北半球风向逐 渐向右偏转(如右图),南半球逐渐向 左偏转
图示
4.看植被多少:植被茂密,阻力大,风力小;植被稀疏,阻力小, 风力大。
5.看地形因素:地形(河谷、山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大。原理如下所示:
3.随海拔的升高( D ) A.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加大 B.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减小 C.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减小 D.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加大 4.该图所示地点位于( B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地区 D.无法判断 5.引起风速、风向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根本 原因是( B ) A.地转偏向力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大 B.地面摩擦力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小 C.水平气压梯度力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大 D.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变低

2019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高考大题_命题探源 主题探究(二) 天气与气候

2019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高考大题_命题探源 主题探究(二) 天气与气候

高考大题·命题探源主题探究(二)天气与气候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综合题命题点分布可知,以天气和气候为主题的综合题有2015年全国卷ⅠT37和2013年全国卷ⅠT36。

2015年全国卷T37以青藏铁路建设为背景,以青藏铁路沿线等温线图、路基两侧热棒照片及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和相关文字材料为载体,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有气温分布特点、原因及对冻土层分布的影响,大气和地面受热原理及应用等。

2013年全国卷T36以我国西南地区的区域等高线图和文字材料为载体,侧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有气温高低的成因分析,天气特征的描述、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分析等。

高考对天气和气候主题的考查仍会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侧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和能力如下:(1)运用大气、陆面、水面的受热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以区域等高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和其他统计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以区域的天气统计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天气特征、气象灾害和大气环境问题。

(4)以区域图、统计图等材料为载体,考查气候特征、成因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气候变化的原因、危害、影响及防治措施。

(高考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章第7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80张PPT)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章第7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80张PPT)

高空 水平气压梯 中 度力和 ________力 的风 地转偏向
水平气压梯 近地 度力、 面 地转偏向 ________力 的风 摩擦 力 、______
与等压线之间 夹角 成一______
释疑解惑 三种力的不同特点 (1)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既影响 风向,又影响风速。 (2)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不影 响风速。在风速相同的情况下其随纬度降低而减 小。 (3)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 近地面最显著,高度愈高,作用愈弱,高空忽略 不计。
第 7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 7 讲 冷 热 不 均 引 起 大 气 运 动
考基自主落实
考能联动提升
考向真题探究
考题优化演练
考基自主落实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能 。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____________ 地面 。 2.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______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 太阳短波辐射 吸收较少,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层 A____________
3.气温水平空间分布规律
地区 全球 等温线特点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 平行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因素
气温由低纬向 太阳辐射 高纬度递减
等温线较弯曲,1月( 冬季)大陆上的等温 北半球 线向南(低纬)凸出, 海洋上向北(高纬)凸 出,7月则相反 南半球 等温线较平直
同一纬度上, 冬季大陆气温 海陆分布、海 比海洋低,夏 陆热力性质差 季大陆气温比 异 海洋高

方法突破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简化认识
“太阳暖大地,大地传大气,大气还大地”
2.保温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1)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7讲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7讲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人教版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其影响。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5.季风的形成与分布。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的特点。

2.综合思维:结合材料,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绘制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示意图。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1)气压带名称 成因A 赤道低气压带 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上空气流堆积下沉(动力因素)E 副极地低气压带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G 极地高气压带 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名称成因B东北信风带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D西风带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F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西北季风东北季风7月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控制,雨季时受因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高考地理(鲁教版)(教学指导)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高考地理(鲁教版)(教学指导)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7讲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一、大气圈的组成及受热过程1.大气圈的组成及作用大气成分作用干洁空气N2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O2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CO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O3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水汽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作用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80~500 km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3.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①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直接来源:B 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①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地面增温。

(3)两大地理意义①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

②大气的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二、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影响风的三种力方向大小对风的影响风速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始终与风向垂直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不影响风速的北半球向右偏,南偏向力加,赤道上为零大小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使风速减小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向斜穿等压线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微点1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92张PPT)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92张PPT)

返回
(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成雾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 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 大气污染
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对航空造
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 成影响
答案:(1)C (2)C (3)B
返回
考点(二) 热力环流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贯通知识]
返回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返回
2.两个方向
垂直方向
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
水平方向
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
(1)温差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
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
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返回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返回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 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大气的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大气的运动规律

最冷月 气温< 最热月 最热月 0℃ 气温 气温< 最热月 10℃左 5℃ 右 气温> 15℃ 冬冷 夏热 冬寒夏 凉 终年 严寒
终年高温
冬暖夏热
第三步:定降水类型
降水季节变化 特点 年 雨 型 夏 雨 型 冬 雨 型 少 雨 型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
季节分配较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 >2 000 mm;温带海洋 性气候>700 mm(冬雨较多) 热带草原气候750 mm~1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1 000 mm; 温带季风气候500 mm~600 mm 地中海气候300 mm~1 000 mm
为热带季风。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见下表:
东亚季风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季风 冬季 夏季
南亚季风 热带季风 冬季 夏季
风向
源地
西北风
亚洲高压 海陆热
东南风
太平洋 海陆热 力差异 炎热、 湿润
东北风
亚洲内陆
西南风
印度洋
成因
力差异
寒冷、干燥
气压带、风 海陆热力 带位置的季 差异 节移动
性质
温暖、 干燥
B.N地
C.P地
D.Q地
( )
(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 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解析 第(1)题,采用画图法判断风向。首先过N点 画箭头指向低压方向的等压线垂线,表示水平气压 梯度力;然后沿箭头方向画向右偏转的风向箭头 (此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可以判定方向为东北风 (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 东西)。第(2)题,出现阴雨天气的原因包括位于 气旋中心、位于冷锋锋后、位于暖锋锋前或者位于 低压槽内等。M、N地位于高压脊上,气流辐散下沉, 天气晴朗;P地位于低压槽内,且大致与槽线重合, 多阴雨天气。第(3)题,M地位于新疆境内,月平 均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冬季,据此确定正确选项。A项 排除,因为此时巴西高原正值雨季;B项排除,因为 尼罗河的丰水期是6~10月;C项排除,因为小麦的 收获期是夏初;D项正确,我国东北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 (1)A(2)C(3)D

人教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单元 第章 第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含解析

人教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单元  第章 第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含解析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本讲复习脉络:考纲:大气受热过程—⎪⎪⎪⎪⎪⎪⎪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向1大气受热过程的解读考向2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考向3分析某地昼夜温差的大小 考点二 热力环流及大气的水平运动—⎪⎪⎪⎪ 考向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考向2 常见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应用考向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考点三等压面图的判读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能量来源 (1)根本A 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B 地面辐射。

2.两大环节(1)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地理意义(1)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图文助记1.逆温现象逆温层条件下污染物的扩散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

但是,有些时候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被称为逆温现象。

逆温的出现就不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如果有污染物的话,污染物就会长期停留在原处而造成污染。

2.阳伞效应原理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一方面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接收的太阳能减少;另一方面吸湿性的微尘又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

这种现象类似于遮阳伞,因而称“阳伞效应”。

1.解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应注意的三个方面(1)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2)自近地面向上,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逐渐减少,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3)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的多少、空气的洁净度、干燥度。

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最新考纲考纲解读考法指南大气的受热过程。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以等压线图为载体,考查有关风力、风向等问题,或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

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如2017全国卷ⅠT9~10。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及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圈的组成及作用大气成分作用干洁空气N2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O2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CO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O3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水汽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作用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80~500 km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1)对流层的高度有纬度差异和季节变化,低纬度地区可达17~18 km,高纬度地区仅8~9 km;同一地区,夏季高于冬季。

(2)平流层的22~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3.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①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①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地面增温。

(3)两大地理意义①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

②大气的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1)任何物体温度最高时,其辐射最强。

就某一地区而言,地方时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方时13点时,地面温度最高,地面辐射最强;地方时14点时,大气温度最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最强。

(2)“高处不胜寒”的原因: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为地面辐射,海拔越低,距离地面越近,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多,气温越高;海拔越高,距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3)影响大气逆辐射的主要因素:云量多少、空气洁净度、空气湿度。

一般地,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4)白天一般侧重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夜晚一般侧重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即大气逆辐射)。

[自我检测]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①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即图中的________。

②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即图中的________。

③大气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大地,从而起到________作用,即图中的________。

(3)写出图中显示的大气作用: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和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

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____________。

答案:(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a b大气逆辐射保温 d(3)吸收散射大气逆辐射考向一大气受热原理的应用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综合应用——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3.与青藏高原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增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

(3)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因此夏季气温低;②纬度低,冬季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较长,因此冬季气温较高。

(4)青藏高原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低:由于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而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热量的积累,且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年均温较低。

考向二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垂直分布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垂直分布(1)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降低0.6 ℃,即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 ℃/100 m。

(2)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①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②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成雾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2017·高考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解析:第1题,双层覆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气温应高于当地实际温度,排除③④。

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膜内平均温度几乎无变化,排除①。

第2题,由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寒冷期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很小,而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因此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由于地膜的保温作用,膜内温度日变化相对较小,与实际气温的日变化不一致。

答案:1.B 2.C3.(2016·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解析:选C。

仔细读逐时气温变化图,图中7月份一天内等温线密集,温差相差大,所以气温日较差大。

(2018·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一模)热岛强度是热岛中心(城区)气温减去同时间同高度(通常是距地1.5 m高处)附近郊区的气温差值。

下图为拉萨市热岛强度不同季节的日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4~5题。

4.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晚上气温较白天低,城市热岛强度大B.受上班人流、车流影响,各季节热岛强度在早上7时前后均达到高峰值C.秋季多大风,城市热岛强度较大D.冬季低温,白天人为释放热造成热岛效应最明显5.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热岛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污染物的大量增加会加大白天时的热岛强度B.加大城区建筑物高度能减小热岛强度C.出现逆温现象能加大热岛强度D.热岛强度总体与风速呈正相关解析:第4题,图示9-19时(基本为白天),在四个季节中,冬季的热岛强度最大;依据材料中关于热岛强度的定义,可判断此时间段城区与郊区温差最大;冬季白天郊区气温很低,城区因为有人为释放较多热量而气温明显高于郊区。

故D正确。

图示不同季节热岛强度最大值出现时间不一样,并不都出现在晚上或早上7时,故A、B错误;风力越大越利于空气交换,会降低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差,故热岛强度会随风力增大而减小,则C错误。

第5题,出现逆温现象时,不利于城郊之间的空气热量交换,故会加大热岛强度,则C正确。

城区建筑物越高越不利于热量扩散,则城郊之间温差越大,故会加大热岛强度,B错误。

大气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城区,大量增加会降低城区太阳辐射,则会降低白天城区气温,故会降低白天时的热岛强度,A错误。

答案:4.D 5.C(2018·青岛模拟)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 ℃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

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天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冷岛效应”。

据此完成6~7题。

6.“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B.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7.“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解析:第6题,气温是热量的体现,绿洲、湖泊气温低于周边沙漠戈壁,说明绿洲、湖泊热量少于周边沙漠戈壁。

第7题,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可知,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则C图符合题意。

答案:6.B7.C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3.常见热力环流(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