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钱奴》与《悭吝人》两剧中“吝啬鬼”形象比较6800多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钱奴》与《悭吝人》两剧中“吝啬鬼”形象比较摘要:中国元代杂剧作家郑廷玉以及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莫里哀分别在自己的《看钱奴》以及《悭吝人》中塑造了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阿巴公和贾人这两个“吝啬鬼”形象。作者用了非常艺术的手法去精心塑造这两个著名的形象。这两个“吝啬鬼”既有相似的的一面,比如爱财如命、吝啬成性以及凶狠刻薄,也有不同的一面,主要表现在艺术手法,和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将两部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进行比较,不但有利于读者对他们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分析中外作家在塑造人物手法方面的差异以及思维形象,所以这种形象的对比分析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看钱奴》《悭吝人》吝啬鬼形象比较
无论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字外国文学史上,吝啬鬼形象都是人们热别关注的一种任务类型,他们的见利忘义,贪财成性,以及滑稽的表现经常使得人们捧腹大笑。我们所熟知的吝啬鬼形象外国的有著名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巴尔扎克塑造的葛朗台,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剧组作家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公”。中国文学中的吝啬鬼形象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以及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奴》中的贾人,这些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都是十分丰富生动的,可以说是一个时代这种人物的集体表现。本文就以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奴》中的贾仁以及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公这两个“吝啬鬼”形象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分析两者性格方面的差异与相似之处,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两个人物形象以及中外作家在塑造人物手法方面的差异以及思维形象方面所呈现的不同之处。
一般意义上来讲,果将喜剧与悲剧相互比较的话,对于人物的塑造,喜剧一般比较偏重普遍性和一般性,着重对人物性格的某一特出特别之处进行夸张的描写,形成一种诙谐的笑料,而在这种诙谐之中又见出深刻的内涵。因此,对于喜剧来说,人物性格一般是比较单一、鲜明的,有一种共同的属性特征,根据这种特性可以将这些人物归类,比如说伪君子、流浪汉、吹牛的兵士、贪官、吝啬鬼等。无论是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奴》中的贾仁以及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公都是具有相似特征的人物,即所谓的“吝啬鬼”。根据对比分析,
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奴》中的贾人以及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在形象生所具有的相同的特性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一、爱财如命
毋庸置疑的,既然是“吝啬鬼”,那就是爱财如命,死守钱财的,金钱已经成为自己生命中最为珍贵和重要的东西,其他任何东西都是无法取代的,金钱可以说已经成为了自己的精神支柱,全部的生活。这些守财奴运用各种手段,甚至是不择手段的搜集钱财,保护钱财,借此来满足自己欲壑难填的金钱美梦。
《看钱奴》中的守财奴贾仁永远都是“那一片贪财心没命煞”,贾仁在自己穷困潦倒的时候,非常的羡慕那些富裕人的锦衣玉食的生活,总是对自己的遭遇和境况十分的不满,怨天尤人,对金钱垂涎三尺,急切的希望上帝能够赐予到一些金钱以及富贵。而一旦神灵答应了给自己二十年福力以后,他又显得贪心不足,更加的得寸进尺,希望在二十的二上面在添加一横,将二十年的福力改为三十年。这足以显得贾仁是个极其贪财,贪心不足的守财奴。贾仁在经历了暴富之后,即使是变得“旱路上有田,水路上有船,人头上有钱”,但是这却不能完全满足他自己的贪心的欲望,他对“别人的东西恨不得擘手夺来”,而人家如果想要他的一贯钱就如同跟挑了一条筋一样。而他的最后的得病而死就是因为一口气。整个过程是这样的,贾仁想吃烧鸭,这个时候他正好在大街上看到了一家烧鸭店,就不顾形象的舍命挝了一把,当他回到家以后,每吃一碗饭就咂一根指头,于是一共吃了四碗饭咂了四根指头,瞌睡之后就直接睡在了地板上面,可谁料到,自己咂剩的一根指头却被狗舔了,就为了这件事将自己气的一病不起,最终为了财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阿巴公也是一个非常十足的拜金者,正如他的仆人阿箭所说的那样:“他爱钱经爱名声、荣誉、道德全厉害多了,他一见人伸手就浑身抽搐。这等于打中他的要害,刺穿他的心,挖掉他的五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金钱的重要性对于阿巴公来说是何其的高了,金钱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命根子了。只要是能够得到金钱和占有财富,他可以不择手段,什么事请都能做的出来,这从阿巴公做出的一些恶劣的事迹当中就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来。他克扣子女及家人的费用,放高利贷盘剥,半夜里偷喂马的荞表,甚至为了金钱不惜出卖儿女的幸福。《悭吝人》中在第四幕当中写了阿巴公自己的内心独白,我们可以从这些内心独白中见出其
对金钱的欲望是多么的强烈。这里摘录几句:“哎呀!我可怜的钱,我可怜的钱,我的好朋友!人家把你活生生从我这边抢走啦;既然你被抢走了,我也就没有了依靠,没有了安慰,没有了欢乐。我是什么都完啦,我活在世上也没有意思啦。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全完啦,我再也无能为力啦,我在咽气,我死啦,我叫人埋啦。难道没有一个人愿意把我救活过来,把我的宝贝钱还我,要不然也告诉我,是谁把它拿走的?-----快来呀,警务员,宪兵,队长,法官,刑具,纹刑架,刽子手。我要把这个人儿绞死。我找不到我的钱啊,跟着就把自己吊死。”这是阿巴公在自己丢了钱之后一系列的行为动作,这种近乎疯狂,歇斯底里的状态让我们不禁为之嗟叹,这种疯狂的举动和歇斯底里的样子鲜明生动的将阿巴公的嗜钱如命、誓死与钱共存亡的精神状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吝啬成性
对于这些有嗜钱如命、贪财无欲的人,他们都有一套共同的理财方法和治家之道那就是极端的吝啬以及极端的节俭。即使这些人拥有万贯家财,富甲一方,但是他们却都是如铁公鸡一般的一毛不拔。无论是中国的贾仁亦或是西方的阿巴公都是这种吝啬成性的守财奴。
贾仁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虽然已经暴富,但是却依然“一文不使,半文不用,”“但若提使钱二字,便害心疼。”临死咬牙“破一破悭”,又一次他只不过是让儿子拿着十文钱去买半块豆腐吃,对于豆腐主欠下的的五文钱,还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嘱儿子下次一定要记得讨回来。自己的儿子一方好心要请花匠给他画一幅喜神在他死后供养,他却嘱咐儿子只画喜神的背身,这样一面画匠画的多了要光明钱。就算是对自己的身后事,贾仁也是极为吝啬的。他自己给儿子交代自己身后发丧的事情,儿子想给他买一副杉木棺材,他却告诉儿子他看下喂马槽,由于身子太长,可以将他身子剁成两段折叠着装下即可。而且,叮嘱儿子在剁的时候不要用自己家的斧子,要从别人家借斧子,以免因为自己的骨头太硬剁卷了自家的斧刃。从这样一幅漫画式的吝啬图我们可以看到贾仁的吝啬到了如何的程度,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再来看阿巴公的吝啬,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他一见人伸手,就浑身抽搐”,吝啬到“恨透了给这个字”,甚至“从不说我给你日安,只说我借你日安”。在自己的生活当中,阿巴公可谓是极尽克扣之能事。他最大限度的克扣子女的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