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钱奴》与《悭吝人》两剧中“吝啬鬼”形象比较6800多字
《看钱奴》与《悭吝人》中的两个吝啬鬼比较
《看钱奴》与《悭吝人》中的两个吝啬鬼比较柳冬梅摘要:在世界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令人捧腹的吝啬鬼形象,其中较著名的有莎士比亚塑造的夏洛克《威尼斯商人》,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还有《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本文仅就中西两部喜剧作品:莫里哀的《悭吝人》与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奴》里的两个吝啬鬼形象作一番透视,并从中获得对他们各自生活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各自所属的那个阶级的某些侧面的认识。
关键词:《看钱奴》《悭吝人》吝啬鬼比较喜剧与悲剧相比,在性格的塑造上侧重于普遍性、一般性,将其性格某一特征着意夸张,构成一种奇特的笑料,所以喜剧性格往往比较鲜明、单一,具有某些共同的类属特征,可以将他们相对归类,如伪君子、流浪汉、吹牛的兵士、贪官等。
作为守财奴,阿尔巴贡和贾人毫不例外,都具有这类人的一些共同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爱财如命。
守财奴,毫无疑问,将钱财视为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钱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生活的全部内容。
他们无止境地聚集钱财,守护财富,以满足他们难填的金钱欲。
《看钱奴》中的主人公贾仁“那一片贪财心没命煞”,当他穷困之时雷达羡慕有钱人优裕生活,埋天怨地,对金钱垂涎三尺,再三乞求神灵赐予他一点富贵。
当神灵答应借他二十年福力以后,他马上得寸进尽,要求在二十上再添一画,改为三十.暴富之后,虽然是“旱路上有田,水路上有船,人头上有钱”,但他仍然贪得无厌,“别人的东西恨不得擘手夺来”,人若问他要一贯钞,如同挑了一条筋相似。
他最后得病致死是因为一口气。
情况是这样的,他想吃烧鸭,在街上恰好看到烧鸭店正在烧鸭子,便过去舍命挝了一把,回到家后吃一碗饭咂一指头,四碗饭咂了四个指头,瞌睡了就睡在板凳上,不想咂剩的一根指头被狗舔了,如此他便气得一病不起,为财送命。
阿巴公更是一个十足的拜金者,正如他的仆人阿箭所说:“他爱钱经爱名声、荣誉、道德全厉害多了,他一见人伸手就浑身抽搐。
这等于打中他的要害,刺穿他的心,挖掉他的五脏。
中俄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对比分析
中俄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对比分析作者:吴素珍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17期摘要:严监生与泼留希金这两个吝啬鬼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拥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虽然同为吝啬鬼,但是在性格和为人处世方面有很大不同。
要知道,人并不是生来就是吝啬鬼,都是受一定社会和个人因素影响。
本篇论文探讨中俄吝啬鬼是如何“炼成”的,以及他们吝啬形象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严监生泼留希金吝啬鬼形象差异成因1.引言开始本文写作之前,对吝啬鬼得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说到“吝啬”人们脑子里浮现出的就是“小气”“抠门”等词,可见吝啬鬼也可理解为“小气鬼”,“抠门鬼”。
然而这些意思却不是很明确,为了让本篇文章顺利进行下去,且让我们来看看词典当中是如何定义的:“吝啬鬼,就是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的人。
”有了这个概念,再让我们来看看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都有哪些典型。
外国文学作品当中,众所周知的吝啬鬼形象很多,如莎士比亚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巴尔扎克笔下的欧也妮·葛朗台,以及俄国作家果戈理《死魂灵》里栩栩如生的泼留希金。
与之相比,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能够为世人所知的并不多,因此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就成了中国吝啬鬼的典型。
2.中俄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严监生与泼留希金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由两个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作者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虽然同为吝啬鬼,但是形象却略有差异。
2.1《儒林外史》之严监生。
大多数人对严监生吝啬的表现,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作者对他临终之际那段精辟的描写:“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却只管摇头不是。
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试析《吝啬鬼》与《看钱奴》中的为富不仁形象
试析《吝啬鬼》与《看钱奴》中的为富不仁形象摘要《吝啬鬼》和《看钱奴》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多的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剖析人性劣质尤其是指贪欲和吝啬的作品。
本文通过剖析两部作品的表现手法、艺术形式等得出结论:这两部戏同时以讽刺批判喜剧的艺术形式展示着各自时代和各自心目中的贪欲、吝啬的人性。
关键词:《吝啬鬼》《看钱奴》贪欲人性劣质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一《吝啬鬼》和《看钱奴》的简介纵观中外文学史,其中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剖析人性劣质的方法屡见不鲜,而这种劣质的人性尤其是指贪欲和吝啬两种。
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吝啬鬼》与中国元杂剧作家郑庭玉创作的喜剧《看钱奴》,堪称中西方戏剧中刻画和批判为富不仁者形象的典范和代表之作。
莫里哀的《吝啬鬼》中的主人公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吝啬鬼、守财奴,甚至到达了视财如命、吝啬成癖的走火入魔的境地。
他不仅仅对仆人和家人非常苛刻,就连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经常到了半夜饿得睡不着觉的时候就去马棚偷吃荞麦。
他不管儿女各自有钟情的对象,坚决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当掩埋在花园里的吝啬攒下的钱被人取走后,他更是痛不欲生,呼天抢地,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守财奴形象。
而郑庭玉的《看钱奴》,又作《冤家债主》,全名《看钱奴冤家债主》,是中国著名十大古典喜剧之一。
讲述贫民贾仁因为得到周荣祖的祖财暴富,之后又廉价买周荣祖之子作为养子,最后钱财重归周家的故事。
贾仁曾经是个以挑土筑墙为生的穷人,偶然挖到周荣祖家藏在墙里的祖产而暴富,周荣祖一家则因此更加落魄。
贾仁虽得到万贯家财,却无儿无女,让陈德甫替他买个儿子,恰巧周荣祖夫妇走投无路,情愿卖掉儿子长寿,却只得到了很少的一点钱。
二十年后,长寿长大成人,贾仁吝啬成性,财富积聚,但是却染病身亡。
周荣祖夫妇乞讨至庙中,遇到儿子却不知相认,后来经陈德甫向长寿说明实情才得以重聚。
作为贪欲、吝啬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两个艺术形象,阿巴贡和贾仁既是一对“孪生”兄弟,但是又都各具鲜明突出的个性。
一样的吝啬鬼,不一样的悭吝人——莫里哀小说《悭吝人》中角色形象小谈
一样的吝啬鬼,不一样的悭吝人——莫里哀小说《悭吝人》中角色形象小谈11文秘2班叶萌 20111004236在创作出《伪君子》这样惊世骇俗的伟大剧作后,莫里哀并没有江郎才尽或陷入瓶颈,反而笔锋一转,将矛头指向了资产阶级,接连写出两部讽刺资产阶级的喜剧——《悭吝人》和《乔治·唐丹》,其中,《悭吝人》也就是此次我想要着重分析的一部作品。
与《伪君子》齐名的五幕散文喜剧《悭吝人》,淋漓尽致的刻画了资产者爱财如命的性格特征,是莫里哀讽刺资产阶级最有力的作品。
主人公阿巴贡是个富商与高利贷者,十足的守财奴。
他的老伴早已去世,留下一儿一女。
他非但没有格外疼爱他们,反而极端吝啬。
儿子克莱昂特爱上邻居家的姑娘玛丽雅娜,但由于手头拮据,不得不托人借高利贷以满足爱情需要。
他向中介人保证,不出八个月父亲便会死去,而他将继承父亲丰厚的遗产。
却不料这个放债人恰恰是他的父亲阿巴贡。
除去金钱上的矛盾,父子二人在爱情问题上也发生了冲突。
阿巴贡贪图钱财,让儿子娶一个寡妇,自己则不花钱娶一个穷人家的姑娘做续弦太太,而他看中的姑娘恰巧就是克莱昂特的意中人玛丽雅娜……剧本集中刻画了阿巴贡这一形象,他生活在封建时代,但对于那个时代人们心中普遍尊贵的诸如门第、名誉等等却并不看重,唯有金钱才是他的绝对崇拜,是他心目中“最神圣的东西”。
他千方百计地掠取金钱。
放高利贷,利息高达二分五厘,比法定利率高出五倍,还要用各种破烂货来顶替贷款的五分之一。
生活上,他也是吝啬到极点,竭尽克扣之能事。
他教仆人用荞麦杆儿的帽子放在制服前来遮盖上面的油渍,并让他们想办法背朝墙,总拿前脸儿冲人,只为掩盖破了窟窿的灯笼裤;甚至家里来了客人,也要花很少的钱做出好吃的菜。
他吩咐佣人用八个人的饭菜款待十个人。
在酒里要多羼水,不能对客人劝酒,要等客人口渴要喝的时候再斟酒,还要准备一些客人一吃就腻的菜肴。
他要女儿管理从席上撤下来的东西,留神别叫仆人给糟践了。
当然,即使是对自己。
论中外文化差异下吝啬鬼形象
目录一、中西方吝啬鬼形象概述 (1)(一)西方文学中吝啬鬼的表现 (1)(二)中国文学中吝啬鬼的表现 (1)二、中西方文学吝啬鬼形象比较 (2)(一)中西方吝啬鬼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性特征 (2)(二)作家创作手法比较 (5)(三)作家创作思想比较 (5)三、形象差异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6)(一)金钱观上和人情观上的差异 (6)(二)当今吝啬鬼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7)四、中外文学中吝啬鬼形象的价值评判 (7)(一)正面分析 (7)(二)反面分析 (8)五、总结 (9)参考文献 (10)一、中西方吝啬鬼形象概述(一)西方文学中吝啬鬼的表现享用不尽的财富是西方文学中大多数吝啬鬼所共有的特点。
但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吝啬鬼却全都嗜财如命,对一点小事都会斤斤计较。
即使一辈子花不完的财富也没有阻止他们过着乞丐一般贫苦简陋的生活,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比如果戈里塑造的富人泼留希金,光是农民奴隶就有上千个,家里资产更是雄厚富有,但一如既往的小气吝啬。
果戈里是这样描述的:“颈子上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腰带还是绷带?不能断定。
但敢肯定这决不是围巾。
……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
”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为了节省,经常饿着肚子睡觉,有时实在忍受不了饥饿就跑到马棚和马抢荞麦吃。
巴尔扎克作品《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他的小气肤浅也是人人皆知的,就连每天家人的食物也要自己按量亲自分发,哪怕是多点了一根蜡烛也要熄灭一根才能安心睡去。
可见这些吝啬鬼的心中只装着金钱!吝啬鬼们完全在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做人的道德。
拥有享用不尽的财富,自己却过得像个乞丐一样还时常惦记邻居家值钱的东西,并时不时偷来一些,这就是泼留希金。
上千个农奴只发给他们一双靴子。
谁也别想从他手里把钱借走,哪怕带有“给”“借”意思字眼都会让他感到不舒服。
另一个吝啬鬼夏洛克,他手下的奴人因为吃不饱穿不暖个个面黄肌瘦,可怜的像个骷髅,他却视而不见。
从严监生到葛朗台_中西文化中吝啬鬼形象之比较.
贪婪和吝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孽生兄弟。
我国宋代就有人给贪婪的吝啬鬼作了绝妙的定义:“ 虱子背上抽筋 , 鹭鸶腿上割肉 , 古佛脸上剥金 , 黑豆皮上刮漆。
” 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吝啬鬼们贪得无厌的共性。
在西方文学中 , 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 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贡 , 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 ·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 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 , 就是这一绝妙定义的最好诠释。
他们既贪婪成癖 , 又吝啬成鬼 , 沦为物的奴隶而失去正常人的本性 , 以至于对人对己都显示出异于常人的克扣。
生活上爱财如命 , 吝啬成癖。
吝啬鬼们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 , 不考虑现实需求 , 一味地惜财克扣 , 过着乞丐般的生活。
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家财万贯 , 农奴上千 , 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 颈子上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 , 是旧袜子 ? 腰带还是绷带 ? 不能断定。
但决不是围巾。
…… 一把发黄的牙刷 , 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 , 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
《悭吝人》里的阿巴贡自己常常饿着肚子上床 , 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 , 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葛朗台的吝啬也是出了名的 :夜晚点两根蜡烛 , 他必定要吹熄一根 ; 谁碗里的面包渣不吃干净 , 他就会老大不高兴 ; 尽管他很有钱了 , 依旧住在阴暗、破烂的老房子中 , 每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蜡烛。
对待家人薄情寡义 , 不近人情。
阿巴贡、葛朗台为了金钱愿意牺牲儿女们的幸福。
前者执意让儿子娶有钱的寡妇 , 女儿嫁给有钱的老头 ; 后者威逼女儿不许谈恋爱。
泼留希金做的更绝情 , 女儿成婚 , 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 ; 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 , 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 , 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 , 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
葛朗台还从物质上和精神上折磨自己的妻子 , 全然不念夫妻情分。
在他们的身上 , 已经完全褪去了人性的光环 , 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贸易关系 , 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厉害关系。
东方的守财奴与西方的悭吝人:--中外戏剧中吝啬鬼形象塑造艺术异同论略
当作
个主要事件米描写有关 。若细细研读
番 , 中其实是不乏对贾仁兴办 当铺 的铺叙 的—— 典当业本为封 剧
・
21 ・
维普资讯
第 1 卷 9
攀枝花 大学学报
第2 期
建社会里最残酷而毒辣的剥 削方式之一 。贾仁在经 营中 , 常安排着九丹厮赖” “ 。纳了利从 头再索 - …陷穷人 的 - CL 、 ' 毒 性儿歹” “ J ,专与饥饿 民为害” 剧作 家对 他 的恶 行 劣迹 禁不住 呵斥 为 铛 内见财 也去抓 , 了他 三五 油 富
田古典 力义戏刚家奠里哀的喜剧《 悭斋人》 便均 以塑造 ‘ . 悝吝人” 而见长 . 巾的两位 r 剧 人 贸f和 岫巴 .一l l …
作为“ 东方 的守 财 奴 与‘ 方 的 吝啬 鬼 相 映 成 辉 垂 史 册 。 西 而 名
何谓。 悭吝 ” 我 国古代 辞书解释 为:悭吝 . 。 考 蠹而不舍之谓 也 照今人通俗 的水
要选取属于同一体裁的《 看钱奴》 悭吝人》 与《 为具体研究对 象 , 拟从人 物塑造 异 同性 之艺术视 角 , 就有 关中外 戏 剧 中的“ 悭吝人” 问题略抒 已见 。
一
、
两 位 中外 “ 吝啬 鬼 ” 共 同性 比较 之
首先 ,看钱 奴》 悭吝人》 《 与《 中的主人公 贾仁 与阿 巴公 , 都有一个相 同的 身份 : 高利贷 者 。阿 巴公放高 利贷 , 不仅 依赖现金放息 . 而且还 善于乖人之危 , 昧着 良心 无甚价值 的旧物折成 高价克扣 债户 中巧取豪夺 , 从 牟取
暴利 。此从他经 由掮客西蒙老板 向债户 ( 没想到是 自己的儿子 ) 所提 的苛刻条件可见一斑 : 不但是 公然 高出当 时法定 的五厘 二之五倍的二分半利息 出手 , 且用 父亲 的做法丧尽天 良。贾 仁说起来也是 堆破烂 货抵 当三千 法郎 的现金 。这 就难怪儿 子见 面后 . 斥责 位 高利贷者 . 只不 过人们对这 一点不 甚注意 , 或许 此与剧作 家未将它
外国文学史上各具特点的“四大吝啬鬼”
范文最新推荐外国文学史上各具特点的“四大吝啬鬼”摘要:纵观欧洲文学发展的过程,汇集品目繁多的吝啬鬼群像。
其中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吝啬鬼》里的阿巴贡,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 以及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堪称是吝啬鬼的典型形象。
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泼留希金的迂腐,葛朗台的狡黠,各自拥有不同的形象侧重。
构成了他们属于自己的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本篇课程论文从原著出发,比较外国文学四大吝啬鬼的异同,突出其各自最突出的特点。
这四大吝啬鬼形象,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存,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进程。
从创作的时间上说,泼留希金出现最晚,果戈理的《死魂灵》写成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但从人物形象的阶级意识上说,泼留希金应列为最早,他是前苏联封建农奴制下的地主。
夏洛克排行第二,他是十六世纪,即封建社会解体,资本原始积累初期旧式的高利贷者。
阿巴贡第三,他是十七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资产者,葛朗台第四,他是十九世纪法兰西革命动荡时期投机致富的资产阶级暴发户。
这四代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残忍而阴险之最夏洛克1 / 14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
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像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
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商人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
夏洛克作为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个性是阴险凶残,当法庭调解让借款人安东尼奥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偿还他时,夏洛克险恶的说: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西方文学四大典型吝啬鬼形象再剖析_外国文学论文【精品论文】
西方文学四大典型吝啬鬼形象再剖析_外国文学论文西方文学四大典型吝啬鬼形象再剖析,摘要:在卷帙浩繁的西方文学史中,有四大典型吝啬鬼形象: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
然而由于对他们的吝啬行为背后深刻的心理、人性、社会原因探讨的缺乏,他们的形象一直是单一的负面的观照对象,在过去大众对其的理解中,存在许多偏见和误解。
通过对西方四大典型吝啬鬼形象进行再度剖析,包容性、创新性地对人物重新定义和理解,可以发现,安全感的缺失是导致人物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夏洛克并非是传统认识中的“吝啬鬼”,阿巴贡、葛朗台以及泼留希金也不只是单一的吝啬鬼形象,在他们看似吝啬的形象背后,还存在着更为复杂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现代价值观西方文学吝啬鬼形象再剖析西方文学作品大量译入中国以来,许多“世界级名著”对国内的文学研究和文化舆论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在这些繁杂的西方文学作品中,学界习惯将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放在一起,称为“四大吝啬鬼”。
这种说法影响深远,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这四个人物的总结、归纳。
但是这一概括性称呼无疑将四个人物定位在了一起,从而忽略了每个人物的个性。
与此同时,这种概括方法也将“吝啬鬼”的标签绑定在了每个人物的身上,致使之后对这四个人物的研究一直摆脱不了“吝啬”的藩篱。
事实上,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以及泼留希金究竟是否真的是一种“吝啬鬼”的人物形象还有待商榷。
是吝啬?是贪婪?是反抗?还是性格上的变态?本文通过对四个人物的形象的再度剖析,力图在探求每个人物的性格形成、发展、特点的同时,包容性、创新性地对部分人物的形象定位提出新的理解。
同时希望能对现代人对现代价值观念的理解和解读,以及金钱观、价值观与幸福观等现代理念方面有所启示。
极端巧合的人物设置,深入人心的吝啬形象--论《悭吝人》中人物塑造与设置
极端巧合的人物设置,深入人心的吝啬形象--论《悭吝人》中人物塑造与设置边丽君【摘要】莫里哀的剧作《悭吝人》为读者和观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守财奴形象--阿巴公,这个人物形象几乎成为吝啬人物的代表。
作者之所以能将他刻画得如此深入观众和读者的内心,其中一个原因是作者将极端化手法成功地运用到人物塑造中、将偶然性因素成功地运用到人物关系的设置中。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年(卷),期】2014(000)017【总页数】2页(P15-16)【关键词】《悭吝人》;极端性;偶然性;主人公性格;人物设置【作者】边丽君【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 451464【正文语种】中文《悭吝人》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的著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守财奴——阿巴公这一人物形象。
阿巴公这一人物的性格比较简单,但这并没有使作品有所逊色,反而使这一人物成为深入人心的吝啬典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莫里哀在塑造这一人物时巧妙地将人物性格的极端化和人物关系的巧合性成功地运用到作品当中。
一、极端手法的运用极端化手法指的是为了突出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作者将某一类的性格特征集中表现在一个人物身上,并使之达到顶端的一种艺术手法。
用这种方法塑造的形象,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够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极端化的手法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个性更突出,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更深刻。
在《悭吝人》中,作者对阿巴公形象的塑造就是运用了极端化手法。
整部剧作向读者传达的主题就是阿巴公的吝啬,在外貌上,“像一只扎了口的钱袋的嘴”、“疑神疑鬼的眼睛”、“一件磨得发亮的铁灰色上衣”、“腰上束着的一根小细绳”等一系列夸张的外貌描写将这一形象客观而真实地展现给读者。
故事情节方面,由于在阿巴公眼里“钱”才是最重要的,它压倒一切,决定一切,因此,为了金钱,阿巴公无视自己儿女的幸福;为了金钱,他可以放弃爱情、可以偷吃喂马的荞麦、可以终日让自己和仆人们衣着拮据、可以自制日历,将吃斋的日子延长……可以说,无论是处在亲情、爱情还是主仆等各种社会关系中,阿巴公突出的个性特征都是吝啬,作者将这一性格特征在他身上充分地、极端地表现出来。
中西方文化下的吝啬鬼--《看钱奴》《悭啬人》比较研究
有钱” 的富贾, 对 自己却是“ 一文也不使 , 半文也不用” , 想 吃烧鸭又不舍花钱 , 趁人不备在油渌的烤鸭上挝了一把, 富
甲一方的财主因狗舔一指鸭油而病入膏肓。病重的贾仁想 破一破悭 , 便与他买了五文钱豆腐, 叮咛儿子问清店家情况 好日 后要回被欠的五个钱。垂危之际, 更是嘱咐儿子画喜
嫁给一个阔绰不要陪嫁的贵族爵爷 , 让儿子娶年老却富有 本是“ 又无房舍又无 田, 每 日城南窑里眠” 的瓦匠工, 因在 的寡妇 , 自己却爱上儿子的女友, 他觉得“ 哪怕上天人地, 皮 神前祈求, 借予他些小富贵, 而一夜暴富后, 贾仁为富不 , 开肉绽, 对方也得张罗一点彩礼。 ” 平日里, 他擅 自 增加戒斋 奸诈的丑陋本性暴露无遗。第二折周荣祖卖子, 贾仁落井 日, 宴会吃饭更是吩咐家中身兼数职的仆人在酒中掺水 , 上 下石巧立契书: “ 若有反悔之人, 罚宝钞一千贯与不悔之 些油腻不可口的食物; 就连带人问好都极为吝啬地说“ 借你 人。 ” 逼迫周荣祖送儿与他 , 可见其无赖、 狡黠。第三折贾仁 将死之际是全剧最富喜剧元素的一折。首先贾f _ I 生病的原 个‘ 早安” ’ , 面对亲情麻木不仁 , 只有装可怜与放贷款
中 西 方 文 化 下 的 吝 啬 鬼
一
《 看 钱 奴》 《 悭 啬人 》比较 研 究
杨 欢
( 江苏师范大学 , 江苏 徐州 2 2 1 1 1 6 )
摘
要: 讽刺喜剧是 巨匠们抨 击丑陋、 直面 时代的刻印。有关于 美与丑的描写一直是作 家挚爱的主题 一个
是1 7世 纪法 国著 名 喜 剧 作 家 , 一 个 是 成 就 中国现 存 最 早讽 刺喜 剧 的 郑 延 玉 ; 一 边 是 法 国新 旧 势 力 的 政 权 更 替 , 一 边 是封 建 主 义 达 到 顶峰 的 蒙 古 王朝 , 跨 过 大半 个 地 球 , 相 隔 近 4个 世 纪 , 两 位 剧 作 家 笔 下 的 角 色如 同双 生 子 般 雷 同 。试 从 《 看钱奴》 和《 悭 啬s , 6两部作品入手 , 探 索和 比较 两部 讽 刺 喜 剧 的人 物 刻 画 、 表现手法及影响。 关键词 : 喜剧 ; 贪婪 ; 吝啬 ; 狡 诈 中 图分 类 号 : 1 0— 0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看钱奴》与《悭吝人》两剧中“吝啬鬼”形象比较6800多字
《看钱奴》与《悭吝人》两剧中“吝啬鬼”形象比较摘要:中国元代杂剧作家郑廷玉以及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莫里哀分别在自己的《看钱奴》以及《悭吝人》中塑造了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阿巴公和贾人这两个“吝啬鬼”形象。
作者用了非常艺术的手法去精心塑造这两个著名的形象。
这两个“吝啬鬼”既有相似的的一面,比如爱财如命、吝啬成性以及凶狠刻薄,也有不同的一面,主要表现在艺术手法,和形象的塑造等方面。
将两部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进行比较,不但有利于读者对他们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分析中外作家在塑造人物手法方面的差异以及思维形象,所以这种形象的对比分析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看钱奴》《悭吝人》吝啬鬼形象比较无论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字外国文学史上,吝啬鬼形象都是人们热别关注的一种任务类型,他们的见利忘义,贪财成性,以及滑稽的表现经常使得人们捧腹大笑。
我们所熟知的吝啬鬼形象外国的有著名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巴尔扎克塑造的葛朗台,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剧组作家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公”。
中国文学中的吝啬鬼形象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以及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奴》中的贾人,这些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都是十分丰富生动的,可以说是一个时代这种人物的集体表现。
本文就以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奴》中的贾仁以及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公这两个“吝啬鬼”形象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分析两者性格方面的差异与相似之处,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两个人物形象以及中外作家在塑造人物手法方面的差异以及思维形象方面所呈现的不同之处。
一般意义上来讲,果将喜剧与悲剧相互比较的话,对于人物的塑造,喜剧一般比较偏重普遍性和一般性,着重对人物性格的某一特出特别之处进行夸张的描写,形成一种诙谐的笑料,而在这种诙谐之中又见出深刻的内涵。
因此,对于喜剧来说,人物性格一般是比较单一、鲜明的,有一种共同的属性特征,根据这种特性可以将这些人物归类,比如说伪君子、流浪汉、吹牛的兵士、贪官、吝啬鬼等。
中西古典戏剧中著名“吝啬鬼”形象差异性之比较
中西古典戏剧中著名“吝啬鬼”形象差异性之比较作者:张彧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1期摘要:中国文学中的贾仁可谓东方吝啬鬼之典型;而夏洛克、阿尔巴贡与葛朗台、泼留希金四人一起并称欧洲文学画廊中“四大吝啬鬼”之典范。
这些“吝啬鬼”形象既有突出的共性,也有鲜明的个性。
两者之间存在着“同质中寻异趣,异质中求同律”的某些可比性。
本文选取郑廷玉《看钱奴》剧中的贾仁和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莫里哀《吝啬鬼》剧中的夏洛克、阿尔巴贡这三个中外古典戏剧中颇具代表意义的“吝啬鬼”形象的差异性进行比较。
关键词:吝啬;贾仁;阿尔巴贡;夏洛克;差异性作者简介:张彧,女(1990-),辽宁省鞍山市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1-0-02恩格斯在《致敏·考茨基》一文中指出:“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像老黑格尔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如此。
”如前所述,虽然“吝啬鬼”们体现出诸多共同特征,但共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渗透于鲜明的个性之中。
《看钱奴》与《吝啬鬼》、《威尼斯商人》三部作品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它们毕竟出自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三个作家之手,因此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
同为“吝啬鬼”,贾仁、夏洛克和阿尔巴贡在“怎样吝啬”上显露出“我行我素”的各自独立行为方式。
贾仁志得意满,时时处处摆阔气,一副财大气粗、盛气凌人的样子。
他在与别人讲话时须听到人家称他“财主”二字才高兴,动辄张口闭口“兀的不富贵杀我也”,尽管自己吝啬到了死都不肯多花钱的地步;而阿尔巴贡则处处装穷,事事做得寒酸,一副穷鬼模样,总是害怕别人知道他有钱;夏洛克则是贪得无厌或冷酷无情的代表,集吝啬、贪婪、残酷于一身,比阿尔巴贡有过之而无不及。
贾仁的身上依稀尚存着中国民族传统的子嗣观念,于铜臭味里还散发一丝“人味”。
论中外文化差异下的吝啬鬼形象
目录一、中西方吝啬鬼形象概述 (1)(一)西方文学中吝啬鬼的表现 (1)(二)中国文学中吝啬鬼的表现 (1)二、中西方文学吝啬鬼形象比较 (2)(一)中西方吝啬鬼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性特征 (2)(二)作家创作手法比较 (5)(三)作家创作思想比较 (5)三、形象差异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6)(一)金钱观上和人情观上的差异 (6)(二)当今吝啬鬼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7)四、中外文学中吝啬鬼形象的价值评判 (7)(一)正面分析 (7)(二)反面分析 (8)五、总结 (9)参考文献 (10)一、中西方吝啬鬼形象概述(一)西方文学中吝啬鬼的表现享用不尽的财富是西方文学中大多数吝啬鬼所共有的特点。
但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吝啬鬼却全都嗜财如命,对一点小事都会斤斤计较。
即使一辈子花不完的财富也没有阻止他们过着乞丐一般贫苦简陋的生活,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比如果戈里塑造的富人泼留希金,光是农民奴隶就有上千个,家里资产更是雄厚富有,但一如既往的小气吝啬。
果戈里是这样描述的:“颈子上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腰带还是绷带?不能断定。
但敢肯定这决不是围巾。
……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
”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为了节省,经常饿着肚子睡觉,有时实在忍受不了饥饿就跑到马棚和马抢荞麦吃。
巴尔扎克作品《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他的小气肤浅也是人人皆知的,就连每天家人的食物也要自己按量亲自分发,哪怕是多点了一根蜡烛也要熄灭一根才能安心睡去。
可见这些吝啬鬼的心中只装着金钱!吝啬鬼们完全在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做人的道德。
拥有享用不尽的财富,自己却过得像个乞丐一样还时常惦记邻居家值钱的东西,并时不时偷来一些,这就是泼留希金。
上千个农奴只发给他们一双靴子。
谁也别想从他手里把钱借走,哪怕带有“给”“借”意思字眼都会让他感到不舒服。
另一个吝啬鬼夏洛克,他手下的奴人因为吃不饱穿不暖个个面黄肌瘦,可怜的像个骷髅,他却视而不见。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吝啬鬼介绍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吝啬鬼介绍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吝啬鬼介绍导语:世间的守财奴都视快快发财为人生的唯一幸福,把金钱的损失看作人生最大的痛苦。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守财奴形象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吝啬鬼介绍,欢迎阅读。
中国最有名的四大吝啬鬼:李梅亭--出自《围城》、卢至--出自《一文钱》、监河侯--出自《庄子》、严监生--出自《儒林外史》。
1、李梅亭--披着洋装的牛氓人物形象出自钱钟书的《围城》:带着一箱药却不肯给同行生病的孙小姐一包仁丹治病;满口仁义道德却半路上泡妓女,在镇上嫖土娼;自己爱打牌却禁止别人打牌;假装钱财充公却私攒买烟买山薯……2、卢至--佛教愚民工具人物形象出自徐复祚的《一文钱》:有个大财主名叫卢至,有次出远门,在路上拣到一文钱,非常高兴。
这人非常节俭,舍不得吃,舍不得喝,饿着肚子赶路,样子非常狼狈。
一群在路边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乞丐看到卢至,就笑话他。
这严重伤害了一个财主的自尊心,一咬牙,大财主卢至决定花掉这一文钱,就买了几块芝麻糖,躲在山顶吃。
卢至刚吃几口,就来了个化缘的.和尚,那和尚向卢至讨要一块芝麻糖,可卢至不肯给。
后来那化缘和尚拿出酒壶,请卢至喝酒,卢至高高兴兴的喝酒,一不小心就喝醉了。
这和尚就脱下卢至的衣衫,化装成卢至的样子,跑到卢至家中,把卢至的家财一部分捐给寺庙,其它的都散给附近的村民。
卢至回到家中,看到这么一副惨景,只好向佛祖求助,佛祖就点化他,做人不能吝啬。
最后,卢至跟他的妻子一同成佛,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3、监河侯--奸诈的朋友人物形象出自《庄子》:庄子家里没米吃了,只好向监河侯借粮。
监河侯说:“行啊。
等今年全县的税收上来,我就借你三百两金子。
”庄子很不高兴,说:“我到这里来的时候,在路上听见有声音喊我,我回头一看,是路中央有个洼,集了一些雨水,里面有一条鲤鱼。
鲤鱼对我说:我是东海龙王手下,不小心掉到这里,能不能拿一桶水来救我。
我说:行啊,等我去游说吴越两国的国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来迎接你。
舞台上的吝啬鬼_威尼斯商人_中的夏洛克和_看钱奴_中的贾仁形象对比分析[1]
《威尼斯商人》大约写于 16 世纪末,是莎士比 亚第一个比较显著的现实主义手法接触到当时社会 阴暗面的喜剧。该剧讲述的故事已家喻户晓,毋庸 赘述。其脍炙人口之处主要是“借债割肉”一节,它 在本剧中掀 起 轩 然 大 波,形 成 高 潮,跟“挑 选 彩 盒 ” 成为本剧情节的两条并行发展线索。甚至使整个喜 剧的重心、矛盾的焦点,从朦胧月光下幽静闲适的贝 尔蒙庄园,转移到威尼斯灯光明亮剑拔弩张的法庭 上[1]。一方面,夏洛克不断散布“守财就是进财”[2] 的“勤俭起家”论调,冠冕堂皇地为其巧取豪夺压榨
仇之火如此炽烈呢? 说到底,还是为了钱。首先,安 东尼奥借钱给人而不收利息,这无疑对他的行当是 一个沉重的打击: 借钱给人不取利钱,把他们在威尼 斯城里干放债这一行的利息都压低了[8]。
其次,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 冒险家,安东尼奥一贯声称自己的生意买卖是冠冕 堂皇的“将本求利”,而夏洛克的高利贷是重利盘剥 的肮脏行业。此外,他经常摆出卫道者的姿态,辱骂 夏洛克是“邪教徒”,是条“恶狗”,甚至当众把口水 吐在他的犹太长袍上。在威尼斯市场上,从道义和 经济两方面打击夏洛克,使其蒙受了极端的人格侮 辱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夏洛克早就恨不得食其肉饮 其血。好不容易机会来了,夏洛克怎能不报这个宿 怨深仇?
成为吝啬鬼的代名词和家喻户晓的冷血高利贷者。 因此,尽管《威尼斯商人》中存在许多蔑视犹太人的 描写,依然瑕不掩瑜,成为世界戏剧史上一颗璀璨的 明珠[9]。
正是缘于以上种种因素,使得莎氏、郑氏塑造的 这两个吝啬鬼人物形象未受时间洪流的洗刷冲击。 相反,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必将发散出更加逼人的 永恒的艺术光芒。 参考文献:
[5]王季思. 中国十大古典戏剧集[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 社,1982: 229.
《看钱奴》与《吝啬鬼》两剧中“吝啬鬼”形象比较
中西方喜剧文学比较——《看钱奴》与《吝啬鬼》两剧中‚吝啬鬼‛形象比较元代郑廷玉的杂剧《看钱奴》与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均已塑造‚吝啬鬼‛而见长。
两部剧中的两位主人公:贾仁和阿巴贡。
本文将两个主人公形象做比较。
一、两位中外‚吝啬鬼‛之相同点首先,《看钱奴》与《吝啬鬼》中的主人公贾仁与阿巴贡,都有一个相同的身份:高利贷者。
阿巴贡放高利贷,不仅依赖现金放息,而且还善于乘人之危,昧着良心,以无甚价值的旧物折成高价克扣债户,从中巧取豪夺,牟取暴利。
从他经由掮客西蒙老板向债户所提的苛刻条件可见一斑:不但是以公然高出当时法定的五厘二之五倍的二分半利息出手,且用一堆破烂货抵当三千法郎的现金!贾仁也是一位高利贷者,但作者是通过他办当铺来表现的。
贾仁在经营中,‚常安排着九分厮赖‛,‚纳了利从头再索⋯⋯陷穷人的心儿毒、性儿歹‛,‚专与饥饿民为害‛。
剧作家也对对他的恶劣行为进行了呵斥:‚油铛内见财也去抓,富了他三五人,穷了他数万家‛。
从两位主人名字上看,它们本身富有深刻的寓意性:‚贾仁‛即‚假仁‛之谐音,实乃‚假仁假义、为富不仁‛之意也!而‚阿巴贡‛的名称取自一部意大利剧本,本意为‚窃与贼‛。
两者均体现了作者的贬抑态度。
两位主人公均以高利贷者身份出现,有着必然的原因。
在西方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是最容易来钱的方式。
而在中国,当铺是一个低价进,高价出的地方,也容易敛财。
其次,剧中的主人公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吝啬。
两位吝啬鬼虽然腰缠万贯,却拒绝任何物质享受,一切行为都是纯粹为敛财。
守财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
贾仁‚有万贯家财,鸦飞不过的田产物业。
油磨房、解典库、金银珠翠、绫罗缎匹,不知其数‛。
却因为一个油指头未来得及舔,被狗舔了去,为此气的一病不起。
阿巴贡虽然是富翁,穿得连叫花子都不如,且花费苦心的去私造日历,将吃斋的时间延长了一倍。
最后,阿巴贡和贾仁都有一个儿子,父子关系在剧中都得到了体现。
通过描写他们的父子关系,也从侧面体现了两位吝啬鬼的特点。
高三读后感作文:外国四大名著中的吝啬鬼_1000字
三一文库()/高三读后感作文〔外国四大名著中的吝啬鬼_1000字〕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一般认为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他们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这四大吝啬鬼所作所为令人啼笑皆非,但又有所不同,现作简要分析如下:1。
夏洛克他是贪婪、残忍的高利贷者的形象,贪婪吝啬、冷酷自私、凶狠残忍。
可是夏洛克又是一个基督教社会里的犹太人,受到基督徒的歧视和欺侮。
莎士比亚从人文主义出发,又同情夏洛克所受的种族和宗教歧视。
这样,莎士比亚并没有把他写成一个简单的恶棍,而是塑造成一个鲜明的典型形象。
2。
阿巴贡他也是靠一个放高利贷发财的商人,为了无限制地贪求金钱,他变得极度贪婪和吝啬。
剧本中有他许多嗜钱如命近乎荒诞的情节,如在女儿、儿子都有意中人的情况下,为了省下嫁妆和婚礼,要女儿嫁给有钱的爵爷老头,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自己想不花钱娶一个年轻姑娘,这个姑娘正是儿子的情人。
他放债心狠手辣,不仅要收极高的利息,还要搭部分破铜烂铁的实物充当现款等等。
莫里哀成功地塑造了阿巴贡这个极端贪婪吝啬的守财奴形象。
通过这个形象,作者不仅揭露了高利贷者的丑恶本质,而且突出地反映了金钱对人的腐蚀作用,它启示人们:当对金钱的贪求成为极端的欲望时,人们正常的感情和理智会受到多么可怕的危害。
莫里哀对他的揭露,比起莎士比亚对夏洛克的批判,程度上要深得多。
3。
葛朗台他千方百计地聚敛钱财,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商。
在发财致富方面要比夏洛克、阿巴贡这些高利贷者要“高明”一些。
商业投机和高利盘剥是他的主要手段,他还参加证券交易,已懂得在流通中求得资本的增值。
但他惜钱如命,与阿巴贡很相似,对他人对自己都十分苛刻。
他用钱来衡量一切,把金钱看成是人生的目的和幸福所在,看到金子眼就放光,临死前还企图抓住为他作临终祈祷的神父的镀金十字架,并对女儿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看钱奴》与《悭吝人》特征比较分析
《看钱奴》与《悭吝人》特征比较分析
薛源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13世纪中叶中国元代戏剧作家郑廷玉创作的喜剧《看钱奴》,塑造了一个中国式的吝啬鬼,17世纪法国戏剧作家莫里哀创作的喜剧《悭吝人》,塑造了
一个法国式的吝啬鬼。
两个剧本同是喜剧体裁,都以吝啬鬼作为塑造和讽刺的对象,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喜剧体裁样式的差异、以及两个剧本产生时代的不同,贾仁和阿巴贡两个吝啬鬼,既有某些惊人的相似,又具有许多不同点。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薛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03
【相关文献】
1.东西辉映各有千秋--《看钱奴》与《悭吝人》两剧中"吝啬鬼"形象比较 [J], 胡
健生
2.讽刺喜剧《吝啬鬼》与《看钱奴》的比较分析 [J], 姚昌炳
3.中西悭吝人:两种戏剧美学观的形象外化——郑廷玉《看钱奴》和莫里哀《悭吝人》比较研究 [J], 彭书麟;
4.金钱扭曲下的亲情关系——《悭吝人》与《看钱奴》中父子关系的异同原因探
[J], 张玉雁
5.试论《悭吝人》与《看钱奴》在主题立意上的异同 [J], 张玉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破财的吝啬鬼和敛财的守财奴——严监生与葛朗台之比较[修订]
严监生与葛朗台之比较【内容摘要】本文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典型形象(《儒林外史》的严监生和《人间喜剧》的葛朗台)在历史学和美学这两个学科方面作比较研究。
结果发现,由于作家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持有不同的世界观,而对其所塑造的典型形象蕴藏的社会内涵和注入的审美情趣在本质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严监生葛朗台吝啬鬼性格18世纪,中国的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创造了一个严监生的形象,一个世纪后,法国的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也创造了一个葛朗台形象。
这两个艺术形象性格颇相似:吝啬而缺少人情,前者是破财的守财奴,后者是敛财的吝啬鬼。
这两者确实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二者的精神深层及其产生条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从历史学和美学两方面把他们作跨学科的研究。
一、社会学:没落的封建社会与上升的资本主义吴敬梓生于封建的名门望族,“五十年家门鼎盛”,但他却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受尽了冷遇,和巴尔扎克一样,同样体会到世态炎凉。
他接触到社会各个阶层,周旋于官僚、绅士、名流、清客之间,对他们卑污的灵魂有很深刻的认识: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专横,膏粱子弟的平庸昏馈,举人的利欲熏心。
社会的现实使他逐渐清醒,也促使他形成了自己阶级的浪子与叛逆者,是封建社会的自觉批判者与个人性解放、民主思想的追求者。
处在复杂动荡、变革的时代使他有机会以广阔的历史视角、敏锐的观察目光冷眼注视着清王朝的黑暗、庸俗、卑劣的种种世相人情,于是愤世嫉俗写就了《儒林外史》。
吴写《儒林外史》时约在1736—1750年。
这时清王朝虽然显出一派繁盛的景象,但封建社会末世的黑暗腐朽的迹象已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显露出来。
它终究已是旧社会的老人,已无法阻住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
吴敬梓很清楚历史这种发展必然性。
《儒林外史》中塑的严监生的形象即是注入了作家对甘于受金钱奴役的社会现象的揭露、批判和对封建社会行将就木的预言。
由于严监生的形象蕴含着作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故能“震动一时,而流传于一世”(严复、夏尊右:《国闻报》附印说部缘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钱奴》与《悭吝人》两剧中“吝啬鬼”形象比较摘要:中国元代杂剧作家郑廷玉以及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莫里哀分别在自己的《看钱奴》以及《悭吝人》中塑造了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阿巴公和贾人这两个“吝啬鬼”形象。
作者用了非常艺术的手法去精心塑造这两个著名的形象。
这两个“吝啬鬼”既有相似的的一面,比如爱财如命、吝啬成性以及凶狠刻薄,也有不同的一面,主要表现在艺术手法,和形象的塑造等方面。
将两部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进行比较,不但有利于读者对他们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分析中外作家在塑造人物手法方面的差异以及思维形象,所以这种形象的对比分析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看钱奴》《悭吝人》吝啬鬼形象比较无论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字外国文学史上,吝啬鬼形象都是人们热别关注的一种任务类型,他们的见利忘义,贪财成性,以及滑稽的表现经常使得人们捧腹大笑。
我们所熟知的吝啬鬼形象外国的有著名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巴尔扎克塑造的葛朗台,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剧组作家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公”。
中国文学中的吝啬鬼形象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以及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奴》中的贾人,这些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都是十分丰富生动的,可以说是一个时代这种人物的集体表现。
本文就以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奴》中的贾仁以及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公这两个“吝啬鬼”形象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分析两者性格方面的差异与相似之处,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两个人物形象以及中外作家在塑造人物手法方面的差异以及思维形象方面所呈现的不同之处。
一般意义上来讲,果将喜剧与悲剧相互比较的话,对于人物的塑造,喜剧一般比较偏重普遍性和一般性,着重对人物性格的某一特出特别之处进行夸张的描写,形成一种诙谐的笑料,而在这种诙谐之中又见出深刻的内涵。
因此,对于喜剧来说,人物性格一般是比较单一、鲜明的,有一种共同的属性特征,根据这种特性可以将这些人物归类,比如说伪君子、流浪汉、吹牛的兵士、贪官、吝啬鬼等。
无论是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奴》中的贾仁以及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公都是具有相似特征的人物,即所谓的“吝啬鬼”。
根据对比分析,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奴》中的贾人以及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在形象生所具有的相同的特性主要在于以下三点:一、爱财如命毋庸置疑的,既然是“吝啬鬼”,那就是爱财如命,死守钱财的,金钱已经成为自己生命中最为珍贵和重要的东西,其他任何东西都是无法取代的,金钱可以说已经成为了自己的精神支柱,全部的生活。
这些守财奴运用各种手段,甚至是不择手段的搜集钱财,保护钱财,借此来满足自己欲壑难填的金钱美梦。
《看钱奴》中的守财奴贾仁永远都是“那一片贪财心没命煞”,贾仁在自己穷困潦倒的时候,非常的羡慕那些富裕人的锦衣玉食的生活,总是对自己的遭遇和境况十分的不满,怨天尤人,对金钱垂涎三尺,急切的希望上帝能够赐予到一些金钱以及富贵。
而一旦神灵答应了给自己二十年福力以后,他又显得贪心不足,更加的得寸进尺,希望在二十的二上面在添加一横,将二十年的福力改为三十年。
这足以显得贾仁是个极其贪财,贪心不足的守财奴。
贾仁在经历了暴富之后,即使是变得“旱路上有田,水路上有船,人头上有钱”,但是这却不能完全满足他自己的贪心的欲望,他对“别人的东西恨不得擘手夺来”,而人家如果想要他的一贯钱就如同跟挑了一条筋一样。
而他的最后的得病而死就是因为一口气。
整个过程是这样的,贾仁想吃烧鸭,这个时候他正好在大街上看到了一家烧鸭店,就不顾形象的舍命挝了一把,当他回到家以后,每吃一碗饭就咂一根指头,于是一共吃了四碗饭咂了四根指头,瞌睡之后就直接睡在了地板上面,可谁料到,自己咂剩的一根指头却被狗舔了,就为了这件事将自己气的一病不起,最终为了财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阿巴公也是一个非常十足的拜金者,正如他的仆人阿箭所说的那样:“他爱钱经爱名声、荣誉、道德全厉害多了,他一见人伸手就浑身抽搐。
这等于打中他的要害,刺穿他的心,挖掉他的五脏。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金钱的重要性对于阿巴公来说是何其的高了,金钱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命根子了。
只要是能够得到金钱和占有财富,他可以不择手段,什么事请都能做的出来,这从阿巴公做出的一些恶劣的事迹当中就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来。
他克扣子女及家人的费用,放高利贷盘剥,半夜里偷喂马的荞表,甚至为了金钱不惜出卖儿女的幸福。
《悭吝人》中在第四幕当中写了阿巴公自己的内心独白,我们可以从这些内心独白中见出其对金钱的欲望是多么的强烈。
这里摘录几句:“哎呀!我可怜的钱,我可怜的钱,我的好朋友!人家把你活生生从我这边抢走啦;既然你被抢走了,我也就没有了依靠,没有了安慰,没有了欢乐。
我是什么都完啦,我活在世上也没有意思啦。
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
全完啦,我再也无能为力啦,我在咽气,我死啦,我叫人埋啦。
难道没有一个人愿意把我救活过来,把我的宝贝钱还我,要不然也告诉我,是谁把它拿走的?-----快来呀,警务员,宪兵,队长,法官,刑具,纹刑架,刽子手。
我要把这个人儿绞死。
我找不到我的钱啊,跟着就把自己吊死。
”这是阿巴公在自己丢了钱之后一系列的行为动作,这种近乎疯狂,歇斯底里的状态让我们不禁为之嗟叹,这种疯狂的举动和歇斯底里的样子鲜明生动的将阿巴公的嗜钱如命、誓死与钱共存亡的精神状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吝啬成性对于这些有嗜钱如命、贪财无欲的人,他们都有一套共同的理财方法和治家之道那就是极端的吝啬以及极端的节俭。
即使这些人拥有万贯家财,富甲一方,但是他们却都是如铁公鸡一般的一毛不拔。
无论是中国的贾仁亦或是西方的阿巴公都是这种吝啬成性的守财奴。
贾仁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虽然已经暴富,但是却依然“一文不使,半文不用,”“但若提使钱二字,便害心疼。
”临死咬牙“破一破悭”,又一次他只不过是让儿子拿着十文钱去买半块豆腐吃,对于豆腐主欠下的的五文钱,还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嘱儿子下次一定要记得讨回来。
自己的儿子一方好心要请花匠给他画一幅喜神在他死后供养,他却嘱咐儿子只画喜神的背身,这样一面画匠画的多了要光明钱。
就算是对自己的身后事,贾仁也是极为吝啬的。
他自己给儿子交代自己身后发丧的事情,儿子想给他买一副杉木棺材,他却告诉儿子他看下喂马槽,由于身子太长,可以将他身子剁成两段折叠着装下即可。
而且,叮嘱儿子在剁的时候不要用自己家的斧子,要从别人家借斧子,以免因为自己的骨头太硬剁卷了自家的斧刃。
从这样一幅漫画式的吝啬图我们可以看到贾仁的吝啬到了如何的程度,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再来看阿巴公的吝啬,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他一见人伸手,就浑身抽搐”,吝啬到“恨透了给这个字”,甚至“从不说我给你日安,只说我借你日安”。
在自己的生活当中,阿巴公可谓是极尽克扣之能事。
他最大限度的克扣子女的费用,无情而野蛮的剥夺了他们对于自己母亲财产的继承权,因而迫使儿子不得不在外面借外债。
在看待自己的儿子穿的灯笼裤挂着带子的时候,他内心也是十分的心疼的,认为用半打细绳子挂住即可。
阿巴公是一个贪恋美色的人,他十分迫切的想娶玛丽雅娜,但是自己却不愿意掏出一分钱来,幻想自己不花一分钱就能够娶到她。
而且一直在为女方没有嫁妆而感到十分的惋惜,任凭媒人逢迎巴结,“说烂了嘴,钱串子就是不理,”在自己相亲请客的时候,对于厨师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们用八个人的饭菜款待十个人,“预备一些大家爱吃可是一吃就饱的东西,比方说肥肥的什锦烂肉块”。
他还告诉自己的仆人,对于客人的第一次要酒应该不予理睬,,也不要在客人还没有喝完杯子中的酒就去给客人倒酒,应该尽量的多等一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记得在酒中多多掺水。
仆人提出自己的裤子破损了,而且制服前襟沾了大片灯油不方便招待客人,他就要仆人想办法背朝墙,脸冲人,并示范怎样用帽子遮信油渍。
由此可见,阿巴公是如何的吝啬,苛刻,而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他这种吝啬和苛刻,而且在自己儿女婚事上面也不放过敛财和吝啬的机会。
只要对方是有钱人,不要嫁妆,就可以让自己的儿子娶一个有钱的寡妇,女儿去嫁给一个有钱的富人,极力认为“不要嫁妆”就是“美貌、青春、门第、名声、智慧和正直。
”即使在最后的时时刻,阿巴公被迫无奈的同意儿女的婚事的时候,也不会忘记强调婚事费用他一概不管,而且提出让亲家给他缝上一套制服去参加婚礼。
这完全是一个拜倒在金钱脚下的奴隶形象。
三、凶狠刻薄嗜钱如命、贪财吝啬,这些养成了吝啬鬼们唯利是图,唯钱是亲的个性。
为了敛取更多的财富与金钱,这些吝啬鬼往往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贾仁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假仁假义,表面上是一个君子,其实是道貌岸然,他经常口口声声。
信誓旦旦的叫喊着要敬天地,信鬼神,一旦有了钱财就要斋僧布施,盖寺修塔,修桥补路,而实际上,他在背后其实是无恶不作的。
“一日之间,不敬天地,不孝父母,毁僧谤佛,杀生害命。
”贾仁的凶狠与刻薄主要体现在买子一场中。
贾仁富甲一方、财力雄厚,却无一男半女但是为了能够传宗接代,承续家业,他决定买子,然而他却不愿意给钱,反而勒索恩养费,而且巧施诡计,诈骗对方父母,如若返回就要支付宝钞一千贯。
当做父母的“伤心惨刀剜腹,”“滴血簌簌泪满腮”甚是悲伤,而贾仁却当着孩子父母的面对孩子大打出手,不见半点仁爱之心。
最后只用不够买个泥娃娃的两贯钱,还让中人垫上两贯钱夺人之子。
而阿巴公与贾仁相比,也是一丘之貉,就像他的仆人所说的那样,“是人群当中最没人情味的人,人群当中心最硬,手最紧的人。
”他对自己的儿女都是那么的苛刻、吝啬、没有情义、他为了敛财到处放高利贷,而且利息比法定的高出五倍,足以见出阿巴公是一个恶毒的“奸商,杀人不见血的凶手”。
从这里可以看到,金钱对人的腐蚀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般人际关系中了,就连家庭、亲情也在劫难逃。
这种现象在阿巴公身上表现的是最为明显深刻的了。
“奸商,杀人不见血的凶手”。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贾仁与阿巴公这两个“吝啬鬼”着实存在着诸多的共同特性,他们的言行、性格等表现出非常强大的相似性。
《看钱奴》的贾仁与《铿吝人》阿巴公作为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塑造出来的吝啬鬼形象,很显然都具有把钱看的很重的吝啬观念。
然而,形象的类似并非雷同,性格的单一并非唯一。
由于中西方文化观念的不同,所以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手法、剧中人物的地位与个性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首先《铿吝人》与《看钱奴》相比较,《铿吝人》更多的识才用一种误会、巧合的写作手法来塑造故事人物的形象。
正如在文中讲到故事主人公阿巴公是一个爱财如命的人,他把钱财看的比亲情更为重要。
为了省去女儿陪嫁的嫁妆费,毫不考虑女儿内心中深爱的管家,把她嫁给了一位年过半百的爵爷,牺牲了女儿一生的幸福。
而自己在时刻想娶那位貌美如花的玛丽亚娜小姐。
然而他一心想去的姑娘却是自己儿子的恋人。
更令人难以相信的玛丽亚娜姑娘与管家发赖尔竟然是兄妹,而且两个人都是昂赛尔默爵爷失散多年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