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法几何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法几何课程教学大纲
1 本课程的性质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含房建与路桥方向)。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用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空间定位、度量等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学生学习绘制和阅读土木工程图样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理论与投影方法,并能用其解决空间投影问题,培养他们空间思维的能力,认真细致的工作习惯以及作图读图的能力。
3 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4 本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4.1绪论
基本内容: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学生能力形成的作用,主要内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本课程的课程性质、特点、主要作用与学习目的以及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熟悉本课程的基本目标;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4.2投影的基本知识
基本内容:投影概念;平行投影的特性;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基本要求:掌握投影的形成原理及其三要素,正平行投影的基本性,;三面投影图的形成、展开规则,三面投影之间的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熟悉常
见简单几何体的三面投影特点,并进行简单几何体的“二”补“三”练习。
4.3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基本内容:点的投影;直线的投影;平面的投影;以及它们之间互相平行、相交、垂直等关系的投影规律分析与研究。
基本要求:掌握点的三面投影特性,进一步加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原理的理解,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的判别与标识,特殊位置直线的三面投影及其
特点,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倾角的求法,直线上点的从属性和定比性,两
直线间相互平行的判断和作图,两直线相交的判断和作图,两直线异面的判
断和作图,两直线垂直的判断和作图,特殊位置平面的投影及特性,平面上
和点的性质,平面上的直线的性质,平面上的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最大坡
度线的定义和性质,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关系、直线和平面、平
面与平面的相交关系,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关系;熟悉迹点和迹线的求作;了
解用几何元素标识直线和平面。
4.4 投影变换
基本内容:换面法;投影变换解题举例。
基本要求:掌握换面法的基本原理,换面法的规则,直线的一次、二次换面,平面的一
次、二次换面;熟悉换面法的作图的一些技巧,如规范的标注;了解换位法
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4.5 曲线与曲面
基本内容:曲线的分类与投影;曲面的分类及投影;曲面表面定点。
基本要求:掌握平面曲线的投影及作法;圆柱螺旋线的投影及作图,直纹回转面的投影及作图,在圆柱面上定点,在圆锥面上定点,在球面上定点,在环面上定点;
熟悉曲线的分类,曲面的分类;了解非回转面的分类和投影特点。
4.6 截交线
基本内容:平面体上的截交线;曲面体上的截线。
基本要求:掌握平面体截交线的作图,曲面体截交线的作图,可见性的判别;熟悉辅助平面法求作一般点。
4.7 相贯线
基本内容:平面体与平面体相贯的相贯线的求作;平面体与曲面体的相贯线的求作;曲面体与曲面体的相贯线的求作。
基本要求:掌握平面体与平面体相贯线的求作,平面体与曲面体的相贯线的求作,曲面体与曲面体的相贯线的求作;熟悉辅助平面法求作一般位置点;了解辅助球
面法求作一般位置点。
4.8组合体投影
基本内容:组合体之间的连接关系,组合体作图,尺寸标注,组合体投影读图。
基本要求:掌握形体间相互连接的情况并判断交线情况,掌握组合体作图的方法与步骤,熟悉尺寸组成与标注,能熟练运用形体组合法和线面分析法、画轴测图等方
法进行组合体投影读图。
4.9工程视图
基本内容:斜视图;旋转视图;六视图;镜像视图;剖面图;断面图。
基本要求:掌握镜像视图的投影原理及作图,剖面图的形成原理,剖面图的表达方法和规范要求,剖面图的分类,各类剖面图的投影特点和作图;断面图的分类,
各类断面图的投影特点和作图;熟悉斜视图、旋转视图、六视图的投影特点
及作图。
4.10轴测投影
基本内容:轴测投影的形成,轴测投影图的基本术语,轴测投影图的分类,轴测投影图的作图。
基本要求:掌握轴测投影图的形成原理,轴向伸缩率的概念,正等测作形体(平面体和曲面体)的轴测投影图,正面斜二测、水平斜二测作形体(平面体和曲面体)
的轴测投影图;熟悉其他投影方向轴测图的作图;了解其他种类轴测图的作
图。
5、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6.本课程学时分配
7.其他说明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考查包括作业、考勤、课堂提问等内容,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70%,平时作业的三分之一未交则无考试资格。
8.本大纲修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