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内在逻辑、存在问题与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杨惠淳
摘要:农业发展类和小微创业类企业的贷款比例持续增 高,国家对于普惠金融发展也愈发的重视。农村普惠金融的 普及,使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获取性在弱势群体中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农村金融支 付体系建设,农村金融放贷的全面化普及拥有重要导向性。 本文通过对农村普惠金融基本特征的介绍,全面化分析了农 村普惠发展的意义,并阐述普惠金融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 有效解决方案建议。
166
一线调研
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才设有营业网点。特别是除 非银行之外的金融机构,例如:保险机构、信托机构、证券机 构等在乡镇及以下单位设点更是少之又少。农村金融服务 机构设点不足,使得农民们很难在家门口享受到农村普惠金 融服务所带来的便捷,侧面反应出了农村发展资金供给不足 的问题。
34针对农村特色金融类产品数量少 相比起对城市地区工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的金融产品 设计,有关针对农业类第一产业所设计的农村特色金融类产 品数量较少。不少商业银行都没有针对农业扶贫贷款的政 策,存在一定的信贷排斥现象。同时,农业经营风险的存在 也是必然的。特别是对于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投入较大的 第一产业,不少保险公司都没有设计出对应的商业保险品种 帮助农民降低风险。可以说,针对农村特色金融类产品数量 少之又少。 4有关未来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 41农村普惠性金融机构的产品优惠 农村普惠性金融机构的产品优惠必然是需要当地政府 进行牵头,中央政府可以采取财政补助的形式,增加农村普 惠性金融服务机构的运营资本。农村普惠性机构服务机构 要着重强调“惠”字。让民众们尽可能得到相对优惠的贷款 产品、保险产品、信托产品,能够帮助其通过低廉的利息和服 务费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而后得到足够的发展资金,用于 自身的发展。当然,产品优惠还包括有针对性的农业发展类 金融产品的设计。例如:保险公司可以推出抗击农业自然灾 害的相关险种,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 42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立法加强 虽然农村普惠带有优惠性质,并不代表该类金融服务不 需要进行相应的风险控制,减少坏账的生成。首先,对于农 村普惠金融服务应该制定相应的产品购买资格审核政策。 例如:对于没有不良信用记录,有良好的发展规划报告,有较 高的学历和文化素质等都可以为获得普惠金融产品的购买 资格加分。其次,对于普惠金融产品购买后不履行合约的行 为,例如:借银行个人信用贷款逾期未还者,必须要进行严肃 处理,要以法律的手段控制坏账的生成,有效促进农村金融 普惠服务的良性发展。 43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设点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设点,相当于给当地的民众一个认 识普惠金融服务的窗口。借助金融扶贫服务站和助农取款 服务站,让村民们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现在助农 取款服务站的还可以提供账户查询、小额存取款。提供 水 电、电话缴费、社保缴费、兑换零钞、宣传金融知识等综合金
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有必要对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促进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全面实施和发展。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服务存在着薄弱的问题,很多农村地区缺乏金融机构的支持,导致农民难以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
农民的金融素质相对较低,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有限,难以有效利用金融资源。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网络和机制,造成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效率低下的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以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具体包括:一是分析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二是对现有的普惠金融政策和机制进行评估,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三是探讨如何加强金融机构在农村的服务能力,提高农民金融素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从而促进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旨在为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落地生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推动金融资源更加平等地惠及到农村地区,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的进程,为实现金融全面覆盖和农村全面小康目标作出贡献。
2. 正文2.1 普惠金融的概念与发展普惠金融是指利用金融手段,满足农村、农民和其他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精准扶贫的一种金融服务形式。
普惠金融的发展是为了解决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农村地区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脱贫攻坚。
当前基层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
当前基层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高州市自被省定为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单位以来,认真按照“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要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三大工程”和“八项行动”农村普惠金融建设,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丰富服务手段,提高金融覆盖面和渗透率,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使现代金融服务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但目前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普惠金融业务收支不平衡。
由于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带来的收益相对较少,导致了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动力不足。
一是收单行成本投入较高。
据统计,建立一个助农取款服务点,收单行平均设备投入需5000元,每月还要支付手续费给商户,整体负担非常重。
以高州市农信联社为例,该社投入的助农取款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前期建设费用达30多万元,2013年至2014年累计发放助农取款点商户补贴费用达61万元,支付POS机维护公司费用约16万元,而仅收入手续费1.3万元,投入与收益相差甚远,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二是基层普惠金融单笔业务收益微小。
在基层,银行业务总量远不如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极为有限,普惠性业务规模越大,越容易拉低经营效率,导致资产收益降低,影响财务绩效。
例如,普通农户、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相对较小,大都只有几万元、几十万元;而发放这样一笔贷款,其调查成本并不比大额贷款低多少。
(二)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完善。
当前,在低收入群体比较集中的农村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尚不能满足普惠金融发展的需求。
一是农村地区的征信信息系统不够健全。
目前农村地区征信信息系统收集信息的渠道较少,主要依靠中国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两大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但征信管理中心能够真正采集到的农户信用信息一般限于农户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及其以往的还贷款信息,对于农户经济交易与支出信息的采集比较困难,导致农户个人信息资料内容非常单薄,很难为判断其信用水平提供有力参考。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普惠金融事业也在不断壮大。
普惠金融是指通过针对贫困人口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其提供金融保障和支持,推动他们融入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增长。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加以解决和改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我国普惠金融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广我国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相对较窄。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农民、中小微企业等薄弱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金融机构还是更愿意向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较低风险的客户提供服务,而对于贫困人口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并不高。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金融机构的盈利考虑、风险把控难度大、融资成本高等。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范围。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以及给予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金融机构扩大对贫困人口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信贷支持。
二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考核,引导其更多地关注普惠金融服务。
监管部门可以建立普惠金融服务考核机制,对未能达到一定普惠金融服务指标的金融机构给予相应的处罚或奖励,以此来推动其更好地履行普惠金融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二、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我国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无法满足贫困人口和中小微企业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目前许多普惠金融产品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信贷、储蓄、支付等基础业务上,缺乏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特色,无法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一是鼓励金融科技创新,打破传统金融模式,为贫困人口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多样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开展普惠金融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鼓励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探索普惠金融产品的创新之路。
二是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促进普惠金融产品的健康发展。
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农村普惠金融的越来越普及,其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对策,以帮助农村普惠金融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1. 风险管理不足农村普惠金融主要面向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等薄弱群体,信用评级难度较大,容易引发风险。
此外,一些企业在获得贷款后,可能并没有按时还款,这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2. 融资成本高农村普惠金融机构在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同时对于资金的需求也比较大,这导致了融资成本高昂,农民和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也较高。
3. 机构竞争激烈随着金融机构的增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获取更多的客户,一些机构可能会采取过度营销、过度承诺或骗取客户的手段。
二、对策针对风险管理不足的问题,应该加强宏观调控,通过完善监管制度、建立信用系统等手段,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
此外,金融机构也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制度,降低信用风险。
为了降低融资成本,需要从政策、机构和经营等多方面入手。
政策上,可以加大对农村普惠金融的财政投入,支持金融机构的发展;机构方面,可以通过合作、共享等方式降低成本;经营方面,可以采用科技手段提高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3. 加强市场监管为了避免机构竞争过度,也需要增强市场监管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和小微企业了解金融知识,防止被不良机构误导,避免金融风险。
三、结论农村普惠金融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金融包容的重要途径,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通过上述对策,可以有效减少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规范市场秩序,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普惠金融是指通过金融手段,向农村地区提供贷款、储蓄、支付、保险等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村普惠金融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资金、服务和创新等方面,分析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在政策层面存在问题。
一方面,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投资优惠政策和税收政策的诱惑力有限,未能有效吸引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地区。
政策执行不到位,监管不严,导致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乱象。
应对策是加强对农村普惠金融的政策研究,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提高金融机构的进入农村地区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政府监管力度,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
农村普惠金融在资金层面存在问题。
一方面,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导致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有限。
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缺乏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难以支持农村普惠金融的长期发展。
对策是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调研,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筹措渠道,建立农村普惠金融的资金保障机制,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
农村普惠金融在服务层面存在问题。
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限,缺乏专业的金融服务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服务内容缺乏创新,主要以传统的贷款、储蓄、保险为主,未能及时适应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
应对策是加强农村金融人才培养和技术设备更新,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农村居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农村普惠金融在创新层面存在问题。
一方面,缺乏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导致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效率低下。
创新机制不足,农村普惠金融多以政府主导为主,缺乏市场化运作和多元化参与,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
对策是加大对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提高农村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和普惠性;鼓励多方参与,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农村普惠金融机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低下。
其次是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许多农村地区仍然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
缺乏农村金融创新机制也是一个挑战,导致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升农村普惠金融的对策,包括加强政府支持、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等。
未来,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但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农民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
建议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投入,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扩大,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金融服务覆盖面、农村金融创新、对策、展望、建议、政策建议1. 引言1.1 概述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现状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是指在农村地区实施的金融服务,旨在帮助农村居民获得财务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不平衡。
一些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资源充裕,金融服务便利,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面临金融资源匮乏、服务不足的情况。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不均衡,一些农民难以获得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等因素,许多金融机构不愿意进入农村,导致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全面的金融服务。
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民甚至面临着无法获得金融支持的困境。
我国农村金融缺乏创新机制。
传统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时往往受制于传统的经营模式,缺乏针对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导致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受阻,无法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
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投入力度,可以有效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农村普惠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自2005年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体系后,巴西、墨西哥、韩国、印尼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普惠金融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为世界其他国家所效仿。
我国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普惠金融概念后,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开始成为国家金融改革发展的重点方略。
为了解农业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我们选取作为农业地区的L市开展了调查。
一、L辖区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一)多层次普惠金融体系日渐完善。
截至2017年末,L辖区共有金融机构17家,较2013年增加4家,增长30.77%;全辖物理营业网点341个,较2013年增加20个,增长6.23%。
辖区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商业银行4家、城市股份制商业银行3家、农村信用社5家、村镇银行3家及财务公司1家;另有小额贷款公司9家,惠农综合服务点4个,惠农支付服务点975个。
总体看,辖区国有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合作性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机制初步形成,城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及类金融组织的迅速发展,使金融供给主体多元化、差异化供给有效增加,多层次多维度普惠金融体系日渐完善。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明显提高。
一是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服务点功能由原助农取款、查询业务逐步拓展为助农取款、汇款、转账、代理缴费、查询、消费、信用信息采集、残损币兑换、金融知识普及宣传等方面。
二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截至2017年末,L辖区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有114个,实现乡镇网点全覆盖,农村地区每万人拥有银行网点0.88个,且已全部接入大1小额支付系统,覆盖率达到100%。
三是终端机具投放发展迅速,使用频率有效提升。
至2017年末,L市农村地区A TM机具227台,乡镇覆盖率达100%;POS机具5618台,2017年业务较2016年同期增加19.66%,A TM、POS机具业务量和交易金额平稳增长。
四是惠农支付服务点业务不断增加。
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普惠金融理念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农村金融服务中。
普惠金融根据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利用科技手段和金融产品,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这种新型金融模式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以推动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
一、融资难农村的经济基础薄弱,财务状况不好,因此很难得到多方面的融资支持。
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融资需求较大的农村群体,更是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
这种融资难的情况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应该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如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的贷款额度,增加对农村小微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的优惠利率,开展农民金融素养提升系列活动等,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现在很多金融产品已经具备了智能化、便捷化的特点,但农村群体对于这些金融产品的了解率并不高,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较为严重。
基于此,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针对农村群体的实际需求,推出一系列简单易懂、富有吸引力的金融产品,在产品设计上更加人性化,从而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民。
三、金融产品匮乏现有的金融产品主要面向城市居民而不是农村人口,这造成了农村金融产品的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农村市场的开拓,针对农村需求开发更具特色、更加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
例如,应该推出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主题的金融产品,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支持,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数据积累不足目前许多金融机构并没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导致缺乏相应的数据支撑。
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农村经济的相关数据,并从中探索农村经济的特点和规律。
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可以为农村群体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金融服务。
总之,普惠金融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一种新趋势,它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的金融需求,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中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
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其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及对策。
一、农村普惠金融面临的问题
1. 机构能力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往往人手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无法满足农村金融
服务的需求。
2. 风险控制不力: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在贷款、放款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控制措施,导
致资金流失、财务风险加大。
3. 缺乏可持续性: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成熟,现有的金融渠道无法满足农村中小
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导致可持续性不足。
4. 技术水平低:部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不对称、
效率低下。
1. 提高机构能力:加强金融机构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引进高技术人才和
金融专业人才,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 加强风险控制: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制定应对风险的预案
和措施,做好风险预警和处理工作。
3. 推动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备的投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进行长期
贷款,支持企业规模扩大、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提高技术水平:加强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化办公,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
精准度,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机制,
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风险管理,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当前“三农”问题的加剧和国家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推动,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逐渐显现。
然而,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道路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普惠金融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1.农民对小额信贷申请难我国农业部门以小规模为主,农民生产经营资金需求集中在小额范围,但供给方缺失。
许多银行对小额贷款不感兴趣,甚至在贷款申请时存在歧视。
2.普惠金融硬件设施滞后较少的银行网点无法满足农村支农金融事务所需,往往需要农民游走城市,从而出现“输血”不精准,效率低下的问题。
3.缺乏农产品价格信息现阶段农村景气度低,很多农民将所得的农产品销售到中间商那里,没有做到直接向市场销售,因此很多农产品价格鲜有了解系统。
二、对策1.加强金融服务渠道建设政府应加大对金融服务渠道建设的投入力度。
并要督促金融机构积极服务农民需求,提高对农村小额信贷的提供比例。
2.优化普惠金融产品银行应建立农村普惠金融利率差异化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以应对农村信贷风险。
银行应推动研发新的普惠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更好的适应农村金融需求。
3.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当下许多特大城市已经建立了丰富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但是需要这种体系更加细分到农村层面。
政府可以通过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定期收集并更新各地农产品价格信息,便能为农民提供更多信息,更多普惠金融支持。
总之,当下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并应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加快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全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农村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农村普惠金融是指针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旨在为农村居民提供便捷、灵活、实惠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农村普惠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村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而普惠金融的实施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开展农业生产、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村普惠金融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普惠金融服务,可以让农村居民感受到国家政策的红利,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减少贫困人口,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普惠金融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激发农村居民的创业创新活力,带动当地产业升级,促进乡村振兴。
农村普惠金融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实施的意义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实施的意义在于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金融包容性和融入感。
农村普惠金融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广泛的金融服务,满足不同群体和地区的金融需求,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普惠金融还可以帮助提升农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促进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农村普惠金融的实施也可以促进金融资源的配置,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
2. 正文2.1 缺乏金融服务渠道农村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缺乏金融服务渠道。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弱,很多农村地区缺乏金融服务机构的覆盖。
许多农村村民需要到县城或者更远的地方才能找到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耗费时间和成本较高。
这导致了许多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不便利性,使得农村居民难以获得及时的金融支持。
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要点二
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提高金融服务 的技术水平和覆盖范围,为农村居民提供更便捷、高效 的金融服务。
优化金融监管机制
强化风险防控
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 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督,确保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得到 保障。
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
在严格风险防控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 服务创新,满足农村居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同时,对 违法违规行为要严厉打击,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11-06
目录
• 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概述 • 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 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 • 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 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前景展望
01
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 展概述
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及特点
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 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风险控制
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建立风险评估和控制系统,提高农 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1
02
03
04
05
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 数字普惠金融是利用数 字技术,为农村地区的 广大群众提供便捷、高 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包括存款、贷款、支 付、保险等。
数字普惠金融的特点
1. 服务范围广:数字普 惠金融利用互联网和移 动金融等技术,可以服 务到农村地区的各个角 落,突破了地域限制。
2. 服务效率高:数字普 惠金融借助智能化的设 备和算法,可以快速处 理业务,简化流程,提 高服务效率。
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普惠金融是指在农村地区推广普惠金融服务,让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便利、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
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信用环境、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和资金来源四个方面,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信用环境问题及对策农村地区信用环境薄弱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民没有信用记录,借贷行为主要依靠人际关系和口碑传播,因此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和不可信问题。
由于农民往往缺乏财务管理能力和金融知识,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明确,也容易给金融机构造成风险。
解决信用环境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1. 推广信用评估和征信系统。
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估体系,对农村居民进行信用评估,并将结果纳入征信系统中,提高借贷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2. 提升金融素养和金融知识普及。
加强对农村居民的金融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金融知识水平和财务管理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金融产品。
3. 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引导和培养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降低借贷风险,保护金融机构和农民的利益。
二、金融产品问题及对策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往往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无法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农民在生产、生活和消费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千差万别,传统的金融产品往往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导致农民对金融产品的使用率不高。
1. 创新金融产品。
研发和推出适应农村地区特点的金融产品,包括农业保险、小额贷款、扶贫贷款等,满足农民在不同阶段和需求的资金需求。
2. 提供个性化服务。
根据农民的不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例如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咨询、市场信息分析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经营。
3. 增加金融产品宣传和推广力度。
加大对农村居民的金融产品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他们对金融产品的了解和使用率,让他们用得上、用得好。
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普遍存在数量不足、服务能力不强、机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背景农村普惠金融是指面向农村地区、农民和农村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旨在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普惠金融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存在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金融服务功能不完备等问题,导致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缺失。
农村普惠金融的出现,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为农民和农村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对金融服务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背景是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现状和农民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1.2 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问题意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从而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只有明确了问题所在,我们才能有ge'faold ā!n xiū zhěng de què dìng bànfǎ ,duìsānzhǒng jiánkāng yí lèi de qīngkuàng yí tíchū xiǎo 整的热情和动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进步和发展。
与此问题意识还可以有效地激发我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促使我们不断地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不断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以满足不同农民群体的需求,并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强化问题意识,在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显得尤为重要。
2. 正文2.1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1. 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金融机构在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农民无法获得充分的金融服务支持。
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农村居民金融需求的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状态,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农村普惠金融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是资源匮乏问题。
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金融资源有限,普惠金融的发展受到制约。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大金融资源的投入,通过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等手段,增加农村普惠金融的投放规模。
二是服务能力不足问题。
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相对落后,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较弱。
为了解决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服务质量。
三是风险控制不力问题。
农村普惠金融涉及到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严格控制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四是信息不对称问题。
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和信息获取能力有限,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准确了解农村客户的需求。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以及加强金融机构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
五是监管不到位问题。
农村普惠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容易出现乱象和违规行为。
为了解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农村普惠金融市场的监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市场秩序的良好运行。
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普惠金融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满足其生产、生活和经营需求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
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1. 金融资源不足:农村地区金融资源配置不足,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以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2. 金融产品单一:农村普惠金融产品种类单一,无法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3. 金融服务覆盖面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机构分布不均,覆盖面窄,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无法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
4. 信用体系不完善:农村居民的信用状况难以评估,缺乏有效的信用体系,导致金融机构难以为其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5. 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一些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部风险的影响,无法有效应对金融市场变化。
二、对策1. 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国家应加大对农村金融的资源投入,增加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和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服务供给水平。
2. 多样化金融产品创新: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农村居民金融需求的调研,推出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多样化金融产品,满足农村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3. 加强金融服务覆盖面:在政府的引导下,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
5. 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提高对外部风险的应对能力,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金融服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和金融机构自身努力,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实现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内在逻辑、存在问题与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内在逻辑、存在问题与建议【摘要】农村普惠金融是减贫工作的重要手段,其内在逻辑在于通过金融服务提高农民的金融包容性和融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贫困地区的脱贫。
农村普惠金融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覆盖不足、金融产品不够多样化等。
为此,建议加强金融服务的普及和可及性,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提高农民金融素养,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通过改进农村金融环境,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农村普惠金融将更好地发挥减贫作用。
结论指出,农村普惠金融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农村、普惠金融、减贫、内在逻辑、存在问题、建议、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农村普惠金融是一种重要的扶贫工具,通过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流动,有助于提升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
农村普惠金融在减贫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和思考来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内在逻辑、存在问题和提出建议,从而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为农村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我国农村地区贫困人群的脱贫致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 正文2.1 农村普惠金融的内在逻辑农村普惠金融的内在逻辑是指通过发展金融服务,特别是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来实现减贫目标。
这一逻辑的核心在于通过金融工具和服务,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提高生产能力,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并最终实现脱贫。
农村普惠金融可以帮助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资金问题。
传统农村贫困人口由于资金来源有限,往往无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而普惠金融可以提供小额贷款、信用服务等金融工具,帮助他们进行生产经营,增加收入。
农村普惠金融可以提供金融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金融素养。
通过培训,农村贫困人口可以了解金融产品和服务,学会如何正确利用金融工具,提高风险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内在逻辑、存在问题与建议
150460 金融研究论文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内在逻辑、存在问题与建议DOI:10.3969/j.issn.1003-9031.20xx年,金融扶贫产品单一,扶贫项目同质化,信贷投放过于集中,存在较高的隐性金融风险。
随着农村减贫事业的不断发展,贫困农户出现了新特征,与农村经济新阶段、农业产业规模化相适应,资金需求呈现个性化、差异性趋势,原有的扶贫信贷额度、期限已不能适应新需求。
金融扶贫机构偏好硬性资产抵押,但贫困农户恰恰缺乏财产抵押、担保品,而其软性信息又不易收集,造成农村金融扶贫的低收益、高风险,金融机构扶贫贷款投入动力不足、额度不高。
另外,当前农村金融扶贫主要以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为主,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缺乏。
(二)农村金融扶贫制度性安排不完善当前金融扶贫是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可参与,金融机构扶贫责任不明确,缺乏金融扶贫主体的制度性设计。
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并不是市场自发行为,而是迫于政治压力考虑,表面上所有金融机构均参与了农村扶贫,但真正深入乡村基层、贫困农户的并不多见,长期可持续的良性市场扶贫机制尚未形成。
普惠金融扶贫尊重农村金融机构的获利性需求,重视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但当前农村普遍缺少有效的抵押担保、风险补偿和农业保险机制,如金融扶贫风险补偿基金的使用范围有限,对贫困农户因疾病、残疾和死亡等导致的无法还贷情况,不给予放贷银行相应的损失补偿,影响了金融机构扶贫积极性。
各金融机构在扶贫项目和对象选择上存在较强趋同性,都不愿支持效益较低的农林牧渔项目,多倾向于支持政府增信的建档立卡户,对其他农户发放小额贷款的积极性不高,贫困地区的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
在政府强制的硬性扶贫任务要求下,短期内金融机构能够参与农村扶贫,但在缺乏长期性的激励机制设计和绩效考核下,金融机构对信贷扶贫仍然保持谨慎态度,金融扶贫效果恐将难以持续。
(三)金融支持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我国城乡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水平,也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上,这两面农村普遍落后于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内在逻辑、存在问题与建议摘要:农村普惠金融可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促进贫困减缓,既能够直接提升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又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非农就业机会,间接提高贫困农户收入水平。
本文结合农村普惠金融减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完善普惠金融扶贫主体与风险保障机制,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扶贫方式和产品,积极引导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有效联结,加强贫困农村教育信贷支持力度,健全农村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等措施,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减贫。
关键词:农村普惠金融;减贫;作用机制;存在问题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8.03.11中图分类号:F83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8)03-0078-06一、引言世界各国至今仍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贫困问题,减缓贫困的方法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
新时期我国贫困问题呈现出了诸多新趋势、新特征,传统的减贫方式渐显乏力。
我国贫困人群绝大部分集中于农村,减贫事业的重点也就必然聚焦在农村。
普惠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新动力,正逐渐取代传统的以财政为主的扶贫方式,成为当前农村减贫的主要手段。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决议,强调能有效、全方位、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欠发达地区、贫困群体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主张增强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并注重实现金融机构的商业可持续性。
本文将着重探讨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内在逻辑、作用机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一些推进我国农村贫困减缓的政策建议。
二、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内在逻辑(一)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哲学理念1.平等金融权利观关于导致贫困原因的认识,大体经历了由物质资本贫乏到发展权利缺失的逐步反思过程,反贫困理念也由初期的物质给予渐变为赋予平等发展权利。
普惠金融的减贫理念可以归结为“金融权利即一种人权”的思想。
普惠金融减贫主张要赋予贫困者及弱势群体以平等的金融权利,让其有平等机会参与资源获取和使用,分享应有的经济成果,最终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所谓金融精准扶贫脱贫就要瞄准贫困主体,赋予其平等的金融发展权利和机会,通过利用现代金融科技手段,缓解信息不对称,适当放宽或降低现有金融门槛,拓宽金融服务边界,让穷人和弱势群体也能够获得金融资源,进而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实现金融与人的发展的良性循环。
只有精准到贫困者,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致贫原因,进而制定扶贫脱贫之策。
2.公平与效率协调观当前我国贫困问题的显著特征表现为贫富差距较大、相对贫困问题严重,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这涉及到公平与效率问题,某种程度上贫困的产生可以归结为过于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的结果。
普惠金融理念认为公平与效率是辩证统一的,要在效率提升基础上更加注重公平。
公平本质上是权利的平等分配问题,但权利分配公平并不代表平均主义,它承认个人的自然禀赋差异,着重强调个人公平的发展权利和机会,普惠金融理念将金融权利视为公平发展的目标之一。
普惠金融重视消除贫困和实现社会公平,但绝不是慈善和公益活动,也不是对“不患寡而患不均”传统思想的继承,而是尊重市场规律,倡导商业可持续性原则,通过市场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帮助贫困群体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并最终摆脱贫困陷阱。
普惠金融并不否定市场化原则,在支持精准扶贫脱贫过程中,既要满足贫困群体需求,也要让金融服务提供者获取合理收益。
3.包容性发展观包容性发展强调经济社会成果要惠及全部人群,普惠金融从字面来讲也可称为包容性金融,包容性是普惠金融的本质属性。
一是普惠金融的服务目标的包容性,以被传统正规金融所排斥的小微企业、农户、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等为服务对象,支持这些被排斥群体摆脱贫困陷阱。
二是普惠金融供给主体的包容性。
普惠金融体系是一个容纳性很大的系统,满足监管要求、合法合规、风险可控、能够为贫困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供给者,都可以被纳入普惠金融体系当中,而且各供给主体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应该享受平等的市场地位和政策扶持。
三是普惠金服务方式的包容性。
普惠金融是一个谱系概念,虽然贫困群体的金融需求首先是获得信贷支持,但也离不开支付、理财、保险等方面的基本金融服务,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普惠金融服务是金融精准扶贫脱贫的应有之意。
(二)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作用机制农村普惠金融通过向贫困群体提供小额信贷、微型金融等普惠服务,增强其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提高直接参与金融活动的机会;能够为贫苦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促进贫困者收入增加,具有较好地减贫作用。
总体来讲,农村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途径实现贫困减缓。
1.农村普惠金融减贫的直接作用机制农村普惠金融强调利用数字技术,以此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交易成本,将更多弱势群体纳入金融服务范围,直接为贫困群体提供储蓄、信贷、理财、保险、支付等金融服务。
针对农户或贫穷者设计并提供恰当的金融产品,通过平滑消费、促进投资、积累资产、降低交易费用等方式,提高贫困农户的收入及自我发展能力,进而促使贫困减缓。
储蓄和信贷两类普惠金融服务最为关键,储蓄可以保障贫困者的财产,增强其抵抗未来不确定性的能力,也可以使贫困者获得利息收入,提高其资产积累能力;提供普惠信贷服务,可以有效缓解贫困者面临的信贷排斥,提升获取信贷资源的机会,利用贷款资金可以购置新的生产要素,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进而提升增收能力。
2.?r村普惠金融减贫的间接作用机制农村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增强农户自身发展能力,间接作用于贫困减缓。
一方面,普惠金融通过技术、制度创新,支持农村经济增长,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本要素,改善农村企业资金短缺的窘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进而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遇,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就业率,增加贫困农户的可持续性收入,最终实现贫困减缓。
另一方面,普惠金融主张提升贫困者的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加大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教育、技能培训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增强贫困群体的身体素质、文化素养、金融意识、信用观念,提高贫困者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提高获取高薪岗位的机会,从而促进贫困减缓。
三、农村普惠金融减贫存在问题金融具有较强的商业属性,金融扶贫本身就是在践行普惠价值理念。
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在普惠性原则指导下,不再是传统扶贫模式的“大水漫灌”,而是强调扶贫对象的“瞄准滴灌”。
农村普惠金融减贫以尊重市场化运行为前提,兼顾社会公平与商业可持续性,支持金融机构在农村扶贫过程中获取适当利益,注重防范金融风险产生。
然而,在农村普惠金融减贫取得良好成效之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
(一)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工具欠丰富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农业多以种养殖业为主,面临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除了存取款、支付等基本金融服务外,各金融机构主要以提供小额贷款为主,贫困农户的信贷额度一般在5万元以内,期限多在1年,金融扶贫产品单一,扶贫项目同质化,信贷投放过于集中,存在较高的隐性金融风险。
随着农村减贫事业的不断发展,贫困农户出现了新特征,与农村经济新阶段、农业产业规模化相适应,资金需求呈现个性化、差异性趋势,原有的扶贫信贷额度、期限已不能适应新需求。
金融扶贫机构偏好硬性资产抵押,但贫困农户恰恰缺乏财产抵押、担保品,而其软性信息又不易收集,造成农村金融扶贫的低收益、高风险,金融机构扶贫贷款投入动力不足、额度不高。
另外,当前农村金融扶贫主要以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为主,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缺乏。
(二)农村金融扶贫制度性安排不完善当前金融扶贫是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可参与,金融机构扶贫责任不明确,缺乏金融扶贫主体的制度性设计。
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并不是市场自发行为,而是迫于政治压力考虑,表面上所有金融机构均参与了农村扶贫,但真正深入乡村基层、贫困农户的并不多见,长期可持续的良性市场扶贫机制尚未形成。
普惠金融扶贫尊重农村金融机构的获利性需求,重视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但当前农村普遍缺少有效的抵押担保、风险补偿和农业保险机制,如金融扶贫风险补偿基金的使用范围有限,对贫困农户因疾病、残疾和死亡等导致的无法还贷情况,不给予放贷银行相应的损失补偿,影响了金融机构扶贫积极性。
各金融机构在扶贫项目和对象选择上存在较强趋同性,都不愿支持效益较低的农林牧渔项目,多倾向于支持政府增信的建档立卡户,对其他农户发放小额贷款的积极性不高,贫困地区的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
在政府强制的硬性扶贫任务要求下,短期内金融机构能够参与农村扶贫,但在缺乏长期性的激励机制设计和绩效考核下,金融机构对信贷扶贫仍然保持谨慎态度,金融扶贫效果恐将难以持续。
(三)金融支持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我国城乡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水平,也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上,这两面农村普遍落后于城市。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供水、供电、电信、垃圾处理等农村基础设施,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户脱贫致富。
农村地区居民分布广、居住散,基础设施建设线长、面广、投入多、收益少,投融资难度较大,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的困境,特别是边远地区的道路交通、居民住房、人畜饮水、网络通讯等需求旺盛与供给不足矛盾更为突出,这些不仅是农村扶贫的重点,也是贫困地区农户脱贫致富的紧迫要求。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典型的公益性、非竞争性项目,在农村普惠金融系统中,商业性金融机构一般参与积极性不高,要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来提供资金支持,但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的分支机构较少,无法直接下沉到基层,扶贫公益性项目必须当地县级财政提供担保和利息补贴,但县域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有效撬动规模化信贷资源。
(四)金融扶贫的配套保障措施尚未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扶贫关键是要保障金融扶贫机构的商业可持续性,防范金融违约风险发生,对其提供的基础性金融服务能够从其他渠道获得补偿收益。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普遍较差,农村征信系统应用推广缓慢,农户信用信息档案不完善,部分农户信用意识淡薄,金融扶贫债权维护难度大,骗贷、逃贷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放贷信心。
农村产权制度不完善,“两权”抵押交易流转体系建设滞后,缺少规范化的价值评估、登记和变更制度,造成抵押物处置困难,难以有效发挥担保清偿作用。
农村信用中介体系不健全,涉农贷款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政府财政的担保能力有限,商业性担保机构严重缺失。
金融扶贫离不开财政支持,但农村财政扶?资金政出多门,尚未完全整合,导致财政对金融资金的撬动作用不强。
金融精准扶贫的税收优惠体系尚未建立,财税优惠政策措施较少,许多金融支持的产业项目得不到政策保障,“营改增”后的地方主体税种缺少,贫困地区财政收支不均衡,导致金融扶贫风险补偿基金不能有效增加,影响了金融扶贫持续推进。
(五)扶贫小额贷款功能发挥存在限制扶贫小额贷款主要是帮助贫困户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但农村普遍缺少有效的脱贫产业,当地专业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少,导致有脱贫意愿的农户无项目可做,想合作、入股而又“投资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