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液氯储罐区(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液氯储罐区(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根据《安全生产法》和《重大危险源辨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1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液氯储罐区(重大危险源)管理。
2重大危险源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包括: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
3 内容3.1重大危险源辩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通过危险源辨识评价结果,根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确定公司重大危险源为液氯储罐区。
3.2 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3.2.1 建立重大危险源台账台账内容包括:危险源名称、危险物质名称、危险源存在的位置、危险货物编号、易导致的事故类型、主要危害、最大储存量、正常储存量、设计压力、设计温度、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安全技术措施内容、安全管理措施内容、应急措施等内容。
3.2.2 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根据重大危险源管理职责分工,每一类管理项目都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维护保养部门要建立相应的记录。
3.3 重大危险源管理3.3.1安环部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危险源辨识,当有新的设施或场所构成重大危险源时应纳入重大危险源管理,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3.3.2 对构成重大危险源场所,公司应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并出具安全评价报告。
3.3.3 重大危险源的检查严格执行公司安全检查制度和巡回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
3.3.4 严格值班制度:公司24小时值班,夜间由生产调度负责,白天由车间当班人员负责,遇有问题及时处理、报告。
3.3.5 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安全消防例会,针对上月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布置下月的安全消防工作。
3.3.6 制定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3.3.6.1 建立各级安全管理网络;3.3.6.2 安全设施定期检验;3.3.6.3 设置液氯泄漏监测报警仪,并定期检验;设置安装监控系统,对液氯系统随时进行监控;3.3.6.4 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液氯的贮存量,并设置备用应急储罐(槽);3.3.6.5 液氯储槽区封闭管理。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液氯是一种具有剧毒、可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故液氯重大危险源的应急救援预案非常重要。
一、事故发生前的预防措施:
1. 建立并完善液氯存储设施,确保容器安全、防止泄漏。
2. 建立液氯使用人员的安全培训制度,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3. 定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制定液氯泄漏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警程序、应急联络人员、应急装备等。
二、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救援措施:
1. 发现液氯泄漏立即报警,并将附近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远离事故现场。
2. 尽量用建筑物等物体遮挡泄漏源,减少危险物质蔓延范围。
3. 呼叫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救援,包括消防队、应急救援队等。
4. 在救援队伍到达之前,可以使用砂土、湿布等物质进行覆盖,以吸收液氯,减少泄漏量。
5. 应急救援人员需佩戴防护服、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接触危险物质。
6. 配合应急救援队伍的指挥,做好现场安全措施,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三、事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
1. 确保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止进一步的泄漏和扩散。
2. 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查找事故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3. 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和修复,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4. 做好事故信息的报告和记录,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总之,液氯重大危险源的应急救援预案需要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预防措施、应急救援措施和善后处理,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液氯事故应急预案
液氯事故应急预案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液氯事故应急组织机构:明确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指挥体系,包括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组、应急救援队等。
指定责任人员和职责,明确沟通协调机制。
2. 事故报警与紧急通知:设立紧急报警电话,以及迅速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通知警方、消防部门等有关部门。
3. 事故现场安全措施:相关人员应立即撤离事故现场,并确保事故现场周围的人员也及时离开,封锁现场,防止事故蔓延。
4.救援与抢险措施:调派专业救援队伍,采取安全措施进行事故抢险。
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和药品,进行人员伤亡救治,尽快控制事故,减少损失。
5.危险区域的设置与隔离:根据液氯事故现场的特点,设置危险区域,并采取隔离措施,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6. 泄露液氯的处理:应合理利用阀门、泵等设备进行封堵。
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处理液氯泄漏,以防止进一步扩散。
7. 事故信息发布: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相关信息,防止谣言扩散,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准确的事故处理指导和应对措施。
8. 事故原因分析与处理:对事故原因进行迅速、全面的调查分析,查明事故责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液氯使用和存储规范进行调整,加强事故预防。
9. 事故后续工作:对事故后清理、修复、事故防范等工作进行安排和管理,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以上仅为一般性的液氯事故应急预案,具体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
同时,应定期组织演练,不断完善和提高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
液氯储罐区(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编号:SY-AQ-00608(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液氯储罐区(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Management system of liquid chlorine storage tank area (major hazard source)液氯储罐区(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目的根据《安全生产法》和《重大危险源辨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
3重大危险源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包括: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
4职责5内容5.1重大危险源辩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通过危险源辨识评价结果,根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确定公司重大危险源为液氯储罐区。
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结果见附表5.2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5.2.1建立重大危险源台账台账内容包括:危险源名称、危险物质名称、危险源存在的位置、危险货物编号、易导致的事故类型、主要危害、最大储存量、正常储存量、设计压力、设计温度、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安全技术措施内容、安全管理措施内容、应急措施等内容。
5.2.2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根据重大危险源管理职责分工,每一类管理项目都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维护保养部门要建立相应的记录。
液氯储罐区(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液氯储罐区(重点不安全源)管理制度液氯储罐区是一种重点不安全源,其管理制度的订立和执行至关紧要。
本文将分别从管理制度的目的、范围、职责、管理要点以及应急处置措施等方面进行认真介绍。
一、管理制度目的液氯储罐区的管理制度的重要目的是通过实施科学的管理和安全管控,确保储罐区的安全运营,有效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公司的安全生产。
实在来说,管理制度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的:1.规范液氯储罐区的管理流程和标准操作,促进生产安全。
2.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储罐区风险管控本领。
3.确保储罐区安全环境,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降低安全事故概率。
二、管理制度范围液氯储罐区的管理制度适用于全部储罐区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液氯储罐区日常管理。
2.液氯储罐安全检查和维护。
3.应急预案的订立和执行。
4.安全教育和培训。
5.液氯储罐区升级改造和技术改进。
三、管理制度职责液氯储罐区管理制度中各方的职责如下:1.管理部门:对储罐区的安全管理负有总体责任,负责订立本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2.技术人员:负责储罐区的日常维护,包括巡察检查、设备清洁、值班操作等工作。
3.安全员:负责安全风险评级、不安全源监控和应急预案的订立等工作。
4.员工:应当遵守本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严格实行安全操作规程和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
四、管理制度要点液氯储罐区的管理制度重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要点:1.液氯储罐的管理:储罐需要定期检查、保养,以保证储罐的安全使用。
同时需要订立在储罐四周的管制措施,包括安全警示标志、防止火源等措施。
2.安全检查和记录:严格依照规定的检查制度和周期进行液氯储罐区及设备的检查,适时记录相关的检查结果。
3.应急预案:储罐区必需订立应急预案,精准描述灾祸可能发生的情况,建立应急反应、处理和排出灾后影响的预案。
4.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引导员工把握液氯储罐的安全使用方法和最基本的安全学问。
5.设备及储罐信息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储罐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储罐的使用及设备的保养和乘用质量。
液氯储罐区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液氯储罐区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引言液氯储罐区是现代化生产中极其重要的物质储存设备之一,但是这种设备同时也存在着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建立完善的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就液氯储罐区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
液氯储罐区的危险源液氯储罐区的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液氯泄露:由于液氯本身是一种极易挥发的气体,所以在储罐区的运输、装卸、操作过程中,贮存液氯的罐体有可能会出现泄漏的情况,这就会对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2.火灾爆炸:由于液氯是一种极易燃的物质,所以在液氯储罐区的某些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操作失误或是设备故障,就有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事件。
3.操作失误:由于液氯储罐区的操作都需要经过专业的人员进行维护以及管理,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如果人员没有按照流程进行操作或是误操作,就会对周围环境以及人员造成一定的危害。
管理制度的建立为了保证液氯储罐区的安全稳定运行,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具体步骤如下:1.设定管理标准:为液氯储罐区制定管理标准,规定整个液氯储罐区的管理方针,明确液氯储罐区管理的标准和原则。
2.制定操作标准:为液氯储罐区的开停机操作、巡检、抢险等相关工作制定具体操作标准,明确工作内容和操作流程,以此确保整个液氯储罐区的操作规范。
3.确定责任分工:在液氯储罐区设立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详细的责任分工方案,并确保每个人员都能够严格按照责任分工进行工作,做到责任明确、权责分明。
4.实施安全监管:液氯储罐区的安全监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节,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监管,注意液氯储罐区的基础设施,如通风、电气等方面都要有相应的预案和措施。
5.建立应急预案:液氯储罐区在重大危险事故发生时,应能随时有效应对,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全方位演练。
6.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整个液氯储罐区的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液氯事故应急预案
液氯事故应急预案
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事故现场保护措施:
- 确保事故现场安全,封锁事故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 提醒附近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尽快撤离事故区域。
2. 急救措施:
-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伤者转移到安全位置。
- 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处理,如止血、包扎等,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3. 现场扑救措施:
- 保持冷静,确保自身安全。
- 采取控制泄露源的措施,如关闭阀门、堵塞泄漏点等。
- 远离泄漏区域,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 利用防化服等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扑救,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液体氯。
4. 应急疏散措施:
- 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制定疏散方案,指导人员有序疏散。
- 提供适当的疏散标志和路线指示牌。
- 指派专人负责指挥疏散,保持通讯畅通。
5. 事故报告与紧急通知:
-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请求支援。
- 向周边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紧急通知事故情况和疏散措施。
6. 现场监测与环境保护:
- 进行事故现场气体、水质、土壤等环境监测,评估事故对环境的影响。
- 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扩散,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7. 事故事后处理:
- 彻底清理事故现场,恢复正常运营和生活秩序。
- 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责任追究,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请注意,液氯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由相关部门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
重大危险源-液氯
前言XXXXXX主营精细化工产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关领域化工产品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咨询。
该公司氯化岗位使用的原料液氯的使用量已超过其临界量,构成重大危险源。
XXXXXX委托XXXXXX,对XXXXXX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估。
为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预防群死群伤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公司遵循国家和省、市有关重大危险源申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按照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开展工作。
安全评估人员通过对该公司重大危险源的实际运行及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查找该公司在运行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判定其事故类型和事故严重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该公司在运行期内的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
在认真研究分析该公司所提供和现场收集到的与评估对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制定了本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本评估报告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提供指导意见.1安全评估主要依据1。
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13号);●《特种作业安全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13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颁发[1999]154号);●《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原国家经贸委[2000]189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3号);●《工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原劳动部发[1996]423号);●《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劳安字[1991]8号);●《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化学工业部[1991]化劳字第247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办字[2003]159号;●《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关于印发<XXX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XX监发[2005]30号);●关于印发《XXX氯气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XX监发[2006]139号)1.2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置规范》(GB50140-2005);⏹《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46号)⏹《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安全标志》(GB2894-2001);⏹《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1990);⏹《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JT3145—1991);⏹《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1。
液氯应急处置方案
液氯应急处置方案为防止突发性重大化学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本着“预防为主,自救自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制定本车间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特征1.1车间位于厂区正南部,四面临路,交通便利。
车间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生产过程中,存在易燃易爆的氢气,易中毒的Cl2,强腐蚀性的H2SO4,HCl、NaOH等介质,稍有疏忽,极易酿成各类事故,如突然发生液氯泄漏或在操作失控的情况下,会存在火灾、爆炸和大量人员中毒等重大事故的潜在危险。
我车间尤以液氯具有最大危险性。
1.2氯碱车间于2008年开工建设,2010年投产,现年生产能力:液氯3.5万吨,生产现场液氯贮槽55 m34个。
生产现场贮槽最大贮存量170吨,生产正常贮存量100吨;液氯充装区:重瓶最多存量80吨,正常存量20吨。
1.3根据我车间生产、使用、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的化学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二个危险场所(设备)为应急求援危险目标。
(1)、1号目标:液氯贮槽区域。
(2)、2号目标:液氯钢瓶区域。
1.4潜在危险:(1)、氯剧毒,常温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
在常温和7.09×105Pa以上压力时为液体。
氯在空气中不燃烧;但是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
一般易燃性气体或蒸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氯气对眼睛和呼吸系统的粘膜有极强的刺激性。
空气中氯气达到一定浓度时,瞬间就可以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立即死亡。
氯气对环境有危害,特别是对生物。
1.5氯气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和职责2.1、根据氯泄漏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应急救援的需要,车间成立应急救援抢险队: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
均为不脱产救援队伍。
总指挥:梁群启副总指挥: 王立军杨永臣一般事故(氯系统管道、阀兰泄漏、液氯钢瓶阀门关闭不严渗漏)由生产部负责和车间组织人员采取应急救援。
较大事故(氯系统管道阀门破裂,50米内有危害)由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救援。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我公司年产氯气 4.4万吨,其中液氯约2.2万吨。
其主要工艺流程:干燥的氯气由氯氢处理岗位送至液化岗位,氯气经预冷器、盐箱蛇管或氟立昂蛇管、氟立昂液化器,再经低温、低压液化后进入贮槽,其中没有液化的氯气及不凝气体,送至合成盐酸岗位做盐酸,进入液氯贮槽的液氯一部分经过汽化器气化后分别供三氯化磷和氯化苄用,另一部分经过包装岗位包装成商品液氯出售。
存储情况如下:液氯储存一部分用钢瓶,日常钢瓶储存量约20瓶;另一部分储存在储罐,液氯贮罐位于液氯工段液化岗位,处于厂区西南部,现有5个贮存罐。
由北向南依次为1#、2#、3#、4#、5#,其中1#、2#、3#贮罐容积均为22m3;4#、5#贮罐容积为30m3,5个罐允许最大库容量为110吨,正常1#、2#、3#单罐贮存量约为20吨,4#、5#贮罐单罐贮存量约为25吨,操作压力控制在0.8±0.05Mpa,在半露天(有顶)的场地存放,每个贮罐均用保温材料保护隔离。
每年对储罐管道、短节进行测厚检测。
液氯管道设有两道阀门,阀门每年都要进行更新。
1.1液氯危险源辨识和评估 1.1.1液氯重大危险源辨识液氯工段5个液氯储罐最大贮存量为110吨,正常1#、2#、3#单罐贮存量约为20吨,4#、5#贮罐单罐贮存量约为25吨;4个汽化器正常使用时可存液氯大约10吨左右;液氯重瓶的正常库存量约为20吨,由此可见液氯的存贮量都在国家标准GB18218-2000规定的临界量值以上,故被定为公司1#重大危险源。
液氯重大危险源辩识结果表分类生产场所(吨)储存区(吨)备注国家标准1025 日常储存量10吨130吨在其范围内是否构成重大危。
重大危险源液氯储槽氯气泄漏专项处置措施
重大危险源氯气泄漏专项处置措施1 事故风险分析1.1 事故类型液氯储槽工序存在着液氯且数量较大。
液氯贮槽4个,贮存能力为128吨,超过了《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的5吨的临界量,已构成重大危险源液氯储槽发生氯气泄漏事故的风险较高。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氯氢车间——氯气液化工序的液氯储槽1.3 事故发生可能的时间、危害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1.3.1 事故发生可能的时间无固定时间。
当液氯系统设备容器或管道破裂造成氯气泄漏时。
1.3.2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液氯储槽工序氯气泄漏事故可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或特大事故。
发生重特大事故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1.3.3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液氯储槽出现氯气气味或现场有毒气体报警仪报警时极有可能发生泄漏事故。
1.3.4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引发氯气环境污染事故。
2 应急工作职责本厂重大危险源为氯氢车间——氯气液化岗位的液氯储槽。
2.1 岗位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氯气液化车间运行岗位(包括氯泵岗位、冰机岗位和液化岗位)实行三班倒连续作业,每班设班长1人,各岗位操作工各1人。
上述三个岗位设置在30m范围内。
2.2 应急分工和职责(1)在一般应急状态下,由运行班长负责对液化岗位泄漏点进行紧急处置并在事故扩大时向上报告,操作工负责对设备进行开停操作;包装岗位直接由操作工负责对泄漏点进行紧急处置并在事故扩大时向上报告。
(2)事故较大时,由应急指挥部(安全生产管理中心下属中控室)负责统一指挥和处置。
3 应急处置3.1 应急处置程序3.1.1 信息报告(1)本厂安全生产管理中心下属中控室为信息报告中心,当班调度员为信息接收与通报责任人。
(2)安全生产管理中心下属中控室24小时值守电话:807aaaa、603、604(3)报告程序:a. 事故发生时,由所在岗位(或相邻岗位)操作人员立即向所在车间和安全生产管理中心下属中控室报告发生事故的详细地点(或部位)、可能的危险程度及人员伤害情况等。
液氯储罐区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液氯储罐区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I. 前言液氯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原料,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液氯的使用风险也是极高的。
液氯具有剧毒、易燃、易爆等危险性质,一旦泄漏或误用,将对人员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聚焦液氯储罐区的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II. 重大危险源及管理1.标识液氯储罐区应划分为安全防护隔离区、非作业人员区、机动车辆区域。
同时,重要部位应张贴相应标识或标志牌,以明确区域界限和安全防护区的位置。
2.管理制度液氯储罐区安全管理制度应建立健全,确保液氯储罐安全运行。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师出无名的事故。
3.储罐密闭液氯储罐应保持密闭状态,降低泄漏风险。
4.防护设施对于可能产生喷溅、泄漏、爆炸事故的储罐区域应设置防护设施,如沟槽、隔离墙等,确保安全。
5.通风系统液氯储罐区应建有通风系统,及时将储罐内部产生的气体排出释放到空气中,防止气体积聚引起爆炸。
6.作业人员守则所有进入液氯储罐区的作业人员必须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保证基本的安全要求。
作业人员必须穿戴专门的安全防护设备以确保个人安全。
7.废气处理液氯储罐的废气需进行处理。
每名作业人员进入液氯储罐区时均需进行废气处理。
8.押运及运输液氯的押运和运输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安全,确保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有准确、及时、正确的应对措施。
9.灾难的应对灾难是难以避免的,但是防患于未然是重要的。
建立应急预案,进行演习,并且实行日常的巡视,随时检查各种设施的运行,确保准备就绪并且在第一时间做出响应。
III. 总结对于液氯储罐区的重大危险源管理,它关系到人的安全,防患于未然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在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以及严谨的操作流程下,才能有效的保障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上所提出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措施都应列入工业安全的要求,并加强工业安全的检查和实施,以期能够预防液氯储罐区产生的各种安全意外。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液氯是一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具有剧毒、可燃、氧化性和腐蚀性等特性,一旦泄漏或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为了应对液氯重大危险源的突发情况,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份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供参考。
预案内容包括安全事故的定义、危险源特性、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预警与通知、应急处置措施等方面。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二)第一部分安全事故的定义与级别1.1 安全事故的定义:液氯重大危险源引发的事故,包括液氯泄漏、泄漏后着火、爆炸事故等。
1.2 安全事故的级别:- 一级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影响公共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事故。
- 二级事故: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对周边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故。
- 三级事故: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对周边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但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事故。
第二部分危险源特性与定位2.1 危险源特性:- 物理性质:液氯为无色液体,具有辛辣气味,在常温下为压缩液体,易挥发,易引燃。
- 毒性:液氯具有剧毒,吸入或接触液氯可能导致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损伤。
- 燃爆性:液氯本身具有一定的燃烧和爆炸性能,与可燃物质接触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2.2 危险源定位:- 危险区域:液氯存储和使用场所,包括液氯储罐区、液氯填充站、液氯管道等。
- 相邻区域:危险区域周边500米范围内的居民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
第三部分应急组织体系3.1 应急指挥部:- 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 人员组成:由应急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安监部门、公安消防部门、卫生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3.2 救援队伍:- 外援队伍:根据事故情况调用液氯事故救援专家、技术人员和设备。
- 内援队伍:由公安消防、卫生、交通、水务等部门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
第四部分应急预警与通知4.1 应急预警:- 预留监测系统:设置气体监测仪、视频监控等设备,实时监测气体泄漏、着火等情况。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编制人:校对人:审核人:审批人:XXXXXX项目部XXX年XXX月1.1 液氯危险源辨识1.1.1 液氯重大危险源辨识液氯工段5个液氯储罐最大贮存量为110吨,正常1#、2#、3#单罐贮存量约为20吨,4#、5#贮罐单罐贮存量约为25吨;4个汽化器正常使用时可存液氯大约10吨左右;液氯重瓶的正常库存量约为20吨,由此可见液氯的存贮量都在国家标准GB18218-2000规定的临界量值以上,故被定为公司1#重大危险源。
液氯重大危险源辩识结果表……1 事故类型及危险程度分析本工程涉及临水、水上作业和船舶作业。
作业区域夏季长、温度较高,海区夏季台风频发、秋冬季节季候风盛行,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作业过程中发生人员坠海淹溺事故可能性较大。
2 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2.1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2.1.1充分利用现场救助资源,迅速、果断、自救、互救的原则;2.1.2溺水时间长、体质弱的先营救的原则;2.2组织机构及职责:见(3.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2.3淹溺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为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小组;3、淹溺事故的预防措施3.1水上作业、甲板上临边操作的人员必须正确穿救生衣,舷外作业系救生绳(安全带)。
3.2临水作业时的风力等级不得超过六级,超过六级停止作业。
3.3临边、临水作业区及海上作业平台(码头)空洞处设置安全网(平网、立网)围蔽,孔洞用木板盖上,无围蔽措施处须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3.4在小艇、排筏水上作业时必须2人以上,严禁单独水上作业。
3.5乘坐及驾驶交通船的安全措施:3.5.1交通船持有有效适航证书,配置符合载员要求的救生设备。
3.5.2交通船上限定载量和最高载客人数,不许超载。
3.5.3乘坐交通船的人员上船后,要坐下或蹲下,手扶船上固定物(栏杆),不准嘻闹,遇到风浪大时,不能走到同一则,船未停稳不得上落。
3.5船舶靠泊、移船、定位带缆作业时,人员要站在安全位置和站稳,防止船舶碰撞瞬间站立失稳掉海。
氯气液氯泄漏应急处置方案
氯气液氯泄漏应急处置方案液氯和氯气是常见的化学品,它们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毒性,因此一旦发生泄漏,需要进行紧急处置,以保护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氯气和液氯泄漏应急处置方案的详细步骤:1.实施紧急处理计划:在发生泄漏时,必须迅速实施紧急处理计划,以减少泄漏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此计划应包括相应的应急设备和人员的调度安排。
3.封控泄漏源: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泄漏源,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呼吸器和防护服。
然后封控泄漏源,采取控制措施,如关闭阀门、堵塞管道或使用临时封堵剂,以防止泄漏物继续流出。
4.疏散人员:在泄漏源附近建立安全区,并封锁周围区域。
迅速疏散事故现场附近的人员,并确保其他人员远离泄漏区域,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5.通风处理:打开通风设备,增加气流,帮助扩散泄漏物的浓度。
如果可能的话,使用风向标志确定泄漏物的风向,并根据风向将泄漏物扩散到无人区域。
6.修复漏洞:确定泄漏源后,必须立即修复漏洞以停止泄漏。
可以使用适当的修补材料或密封剂对泄漏源进行封堵,确保泄漏物不再继续泄漏。
7.处理泄漏物:对于废弃的液氯和氯气,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可以将其收集到合适的容器中,并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处理和处置。
8.清洁和恢复:一旦泄漏物得到控制,必须立即对受影响区域进行清洁和恢复工作,以确保场地恢复到安全和可使用状态。
这包括清除泄漏物的残留物、清洗受污染的设备或表面等。
9.报告和记录:将整个事故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泄漏的原因、应急处理的措施和效果等。
同时,要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向相关当局报告泄漏事故,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报告材料。
在液氯和氯气泄漏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确保所有参与人员都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进行事故应急演练和提供紧急处理培训也是必要的步骤,以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高效地应对。
氯气液氯安全技术要求和应急指南
氯气液氯安全技术要求和应急指南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施行以来,对氯气生产和使用等涉氯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同时,一些企业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方面进一步改进,对贯彻上述标准又有了新的要求。
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在具备条件时应当予以考虑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涉氯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提高事故预防能力和氯气泄漏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但是,上述两项标准施行以来,有些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及监管部门仅局限于符合标准、满足基本的要求,对于氯碱行业安全技术的发展关注不够;对于上述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标准条款未明确的事项,认识不足;尤其是低标准、低要求的一些做法,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安委办[2008]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化工生产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对涉氯产品高危工艺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工作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针对国内涉氯企业现状,为正确理解和执行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对以下有关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一、液氯贮槽安全技术要求1、液氯贮槽厂房液氯贮槽厂房推荐采用密闭结构,建构筑物设计或改造应防腐蚀;有条件时把厂房密闭结构扩大至液氯接卸作业区域;厂房密闭化同时配备事故氯处理装置,在密闭结构厂房内不仅配置固定式吸风口且配备可移动式非金属软管吸风罩,软管半径覆盖密闭结构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范围;密闭结构厂房内事故氯应输送至吸收装置。
不推荐使用氨冷冻盐水液化装置,尤其是盐水压力高于氯气压力的液化装置。
2、液氯贮槽应急备用槽根据液氯贮槽体积大小,至少配备一台体积最大的液氯贮槽作为事故液氯应急备用受槽,应急备用受槽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空槽,管路与各贮槽相连接能予以切换操作,并应具备使用远程操作控制切换的条件。
液氯泄漏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液氯泄漏中毒事故应急预案1、指导思想为贯彻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的平安生产方针,落实平安生产责任制,确保公司、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平安,防止突发性重大化学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进行有效控制处理,根据污水处理厂加氯间岗位的工艺特点及存储、使用危险化学品液氯〔尾水消毒〕的现状,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那么,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2、编制依据1.1《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1.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1.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1.4《危险化学品平安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1.5《特种设备平安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1.6《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1.7《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那么》(GBl5603)1.8《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那么》1.9《生产经营单位平安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那么》3、编制说明该预案由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但发生以下情况时,该预案自然启动:3.1当发现加氯间液氯泄漏检测浓度大于5mg/l,或漏氯自动吸收装置未能正常工作,该应急预案自然启动。
3.2液氯泄漏部位无法进行现场简单封堵修复,该应急预案自然启动。
3.3该应急预案适用于化学事故专业处理单位及消防部门未进入抢险现场之前时段内。
4、厂区概况5、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职责及分工5.1指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组织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催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当发生液氯泄漏事故时,由指挥领导小组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组长:---〔职务:总经理〕职责: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对外发布消息;副组长:---〔职务:副总经理〕职责: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目录目录 (1)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1)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1 液氯危险源辨识和评估 (1)1.2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发生的季节 (3)1.3 严重程度分析 (4)1.4 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6)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7)2.1 遵循的原则 (7)2.2 此预案与其他预案的衔接 (9)3组织机构及职责 (9)3.1 应急组织体系 (9)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13)4预防与预警 (15)4.1 危险源监控 (15)4.2 预警行动 (17)5信息报告程序 (20)5.1 报警系统及程序 (20)5.2 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20)5.3 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21)5.4 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21)5.5 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22)6应急处置 (22)6.1 响应分级 (22)6.2 响应程序 (23)6.3 处置措施 (30)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33)7.1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配备情况 (34)7.2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要求和管理措施 (34)【历史修订记录和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2液氯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我公司年产氯气4.4万吨,其中液氯约2.2万吨。
其主要工艺流程:干燥的氯气由氯氢处理岗位送至液化岗位,氯气经预冷器、盐箱蛇管或氟立昂蛇管、氟立昂液化器,再经低温、低压液化后进入贮槽,其中没有液化的氯气及不凝气体,送至合成盐酸岗位做盐酸,进入液氯贮槽的液氯一部分经过汽化器气化后分别供三氯化磷和氯化苄用,另一部分经过包装岗位包装成商品液氯出售。
存储情况如下:液氯储存一部分用钢瓶,日常钢瓶储存量约20瓶;另一部分储存在储罐,液氯贮罐位于液氯工段液化岗位,处于厂区西南部,现有5个贮存罐。
由北向南依次为1#、2#、3#、4#、5#,其中1#、2#、3#贮罐容积均为22m3;4#、5#贮罐容积为30m3,5个罐允许最大库容量为110吨,正常1#、2#、3#单罐贮存量约为20吨,4#、5#贮罐单罐贮存量约为25吨,操作压力控制在0.8±0.05Mpa,在半露天(有顶)的场地存放,每个贮罐均用保温材料保护隔离。
每年对储罐管道、短节进行测厚检测。
液氯管道设有两道阀门,阀门每年都要进行更新。
1.1 液氯危险源辨识和评估1.1.1 液氯重大危险源辨识液氯工段5个液氯储罐最大贮存量为110吨,正常1#、2#、3#单罐贮存量约为20吨,4#、5#贮罐单罐贮存量约为25吨;4个汽化器正常使用时可存液氯大约10吨左右;液氯重瓶的正常库存量约为20吨,由此可见液氯的存贮量都在国家标准GB18218-2000规定的临界量值以上,故被定为公司1#重大危险源。
液氯重大危险源辩识结果表分类生产场所(吨) 储存区(吨) 备注国家标准10 25日常储存量10吨130吨在其范围内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是是1.1.2 液氯重大危险源评估公司规定重大危险源每年评估一次,主要由关键装臵、重点部位联系人、综合管理部、安全部、生产部、总经办、二车间和三车间组成评估小组,安全部牵头每年大修后进行评估,评估的安全职责分工为:联系人主要是根据关键装臵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确定的,联系人的职责是负责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安全活动,指导班组安全建设和生产。
安全部主要行使安委办的职责,负责组织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以上部门每年评估一次,编制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评估表,要求对所分管的设备及附件的安全负责并每季度进行考核;综合管理部主要对液氯储罐的压力表、液氯充装计量称、磁翻板液位计等计量器具的安全管理负责;生产部主要对压力容器(液氯储罐、液氯管道、液氯汽化器等)、特种设备、安全阀、基建设施(液氯储罐基础及液氯管道支架等)、电气设施、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和充装人员的安全管理负责;总经办主要对液氯安装的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器的安全和有效性负责;对液氯岗位的人员合理安排、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负责;二车间主要对液氯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的二级管理,职工的班组建设,隐患排查,安全培训教育以及安全班组活动等负责,有问题及时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报告;三车间主要对液氯重大危险源的电器、仪器仪表的二级管理负责。
1.2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发生的季节1.2.1 氯气的危险特性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
在阳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根据剧毒化学品目录氯气属于剧毒品。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心跳骤停。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处,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衬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1.2.2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根据以上氯气的危险特性,氯气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是中毒事故,导致氯气泄漏的主要原因一是压力容器的爆炸或泄漏,二是突然断电氯气系统内的氯气不能及时得到无害化处理导致氯气泄漏到大气中,而附近人员又没有及时疏散,致使人员中毒。
1.2.3 可能发生的季节盛装液氯的设备和管道都是压力容器,根据季节的变化,结合工艺指标的运行,参照历年及同行业事故案例,经分析认为发生氯气中毒事故应多数在夏季,其次为春季,主要原因:盛装液氯的设备和管道都是压力容器,夏季天气温度高,致使压力容器内压增大,如遇到承压能力不够、设备腐蚀严重等因素导致氯气泄漏而发生中毒事故;夏季还有一重要因素就是雷雨大风季节,因生产氯气的装臵主要依靠电,雷雨大风季节对电有一定的影响,如污闪、雷击等,一旦电气故障,双路供电又不能及时满足需要,导致氯气泄漏而发生中毒事故。
春季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设备设施的老化,由于我公司每年大修一次,并定在每年的6月份(夏季之前),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十分重要,有些设备设施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不当,致使腐蚀严重,又面临大修前期,出现泄漏的几率就高,因此,春季预防事故发生也是很重要的季节。
1.3 严重程度分析液氯储罐破裂后氯气会生成有毒蒸气云,它在空气中漂移、扩散,直接影响现场人员并可能波及居民区。
大量液氯泄漏可能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液氯沸点为-34.5℃,常温下以气态形式存在,为便于储存一般经加压液化后贮存在储槽内。
液氯属于剧毒气体,受热后罐内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受热后容器内压增大,泄漏可导致中毒;有毒,不燃烧;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等。
由以上特性可知液氯储槽一旦破裂导致液氯泄漏,极有可能造成大面积扩散而带来严重危害。
1.3.1 导致液氯贮槽破裂的危险因素包括:1)液氯贮槽超量充装导致的超压爆炸;2)液氯贮槽防晒降温等防护措施不完备导致的超压造成的爆炸;3)液氯贮槽因未定期检测设备老化或材质问题导致爆炸。
1.3.2 液氯贮槽破裂时毒害区估算:该公司液氯贮槽共计5个,分别为22m3三个,30m3两个,常温下30m3单槽最大贮存量39.984t,以此储罐进行模拟计算如下:贮槽破裂前的环境温度t取15℃,液氯的沸点t0为-34.5℃液氯的比热C为0.96kJ/kg℃,则当液氯贮槽破裂时,贮槽内压力降至大气压,处于过热状态的液氯温度迅速降至标准沸点放出的热量为:Q=W×C×(t-t0)=39984×0.96×(15-(-34.5))=1.9×106(kJ)设这些热量全部用于贮槽内液氯的蒸发,液氯的汽化热q为2.89×102(kJ/kg),则其蒸发量W'为:W'=Q/q=1.9×106/2.89×102=6574.5(kg)液氯的分子量M为70.91,则在沸点下蒸发蒸汽的体积Vg(m3)为:Vg=22.4×W'×(273+t0)/(M×273)Vg= 22.4×6574.5×238.5/(70.91×273)=1814.4(m3)资料显示,氯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9%时,人吸入5~l 0分钟即可致死,即0.09%为氯的危险浓度。
因此,本次模拟计算中蒸发体积为Vg的氯气可以产生的令人致死的有毒空气体积为:V=Vg/0.09%≈2015981 m3假设这些有毒空气以半球形向地面扩散,则可根据下列公式求出该有毒气体的扩散半径:R=(V/2.0944)1/3式中 R-有毒气体的半径,m;V-有毒气体的蒸气体积,m3C-有毒介质在空气中的危险浓度值,%R=(2015981/2.0944)1/3=97.2m通过以上对液氯贮槽作事故后果摸拟分析可以看出:一旦该公司一个34m3液氯贮槽破裂造成液氯泄漏,贮槽周围97.2m范围内的人员在5-10分钟内可因吸入氯气而死亡,因为该公司液氯贮槽基本处于全厂中心位臵,因此在以液氯贮槽为中心、半径为97.2m的范围基本涵盖该公司半个厂区,全公司700多人均可能受到致命伤害,因此应重点加强防护,避免事故发生。
1.4 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1.4.1液氯重大危险源的技术性预防措施1)重大危险源区域安装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并保持完好有效,一旦泄漏能及时发现,将事故得到有效控制;2)每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对设备、设施、基建、操作人员及安全附件科学评估,合格后方可使用或操作;3)在灌区四周围设臵应急碱液喷淋装臵和围堰,一旦出现事故能有效对泄漏物进行中和和收容处理;4)5个液氯储罐中,总是保持一台空罐以作为应急罐使用并挂牌警示;5)5个液氯储罐中都安装有安全阀、磁翻板液位计,防止超压和高液位造成泄漏事故;6)确保二级负荷用电,双路供电要保障完好有效。
7)确保应急物资如洗眼器、解氯水、事故引凤装臵完好有效。
1.4.2液氯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1)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完善和落实各项逐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如巡回检查制、交接班制、安全责任制及安全教育制度等,提高职工的责任心和防范意识。
2)液氯贮槽充装量严格控制,不得超过贮槽容积的80%。
3)氯贮槽属于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压力容器,属于特种设备,制造安装必须具备相应资质,使用前必须经有关部门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测,严格执行在用压力容器安全检验规程,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4)液氯充装要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防止因液氯充装过程发生事故而对液氯贮槽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