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中语文7诗两首教学案2必修3
高中语文 第7课《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教师或学生小结
(2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问题:你以为在本诗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
从“青青……断绝”
功业未就,求贤若渴:“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3、相关背景
学生阅读背景材料,筛选重要信息,记忆。
(2分钟)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完成字词解释。
教师质疑
(出示问题)
学生自学探究
(13分钟)
学生小组交流
(5分钟)
学生展示成果
教师引导归纳
诗三首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余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味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
难点
1、把握意象,进入意境。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2、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法
教具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赏析《短歌行》
一、导入新课:
二、目标定向:
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诗三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诗三首》【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4.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3、4。
三、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一)什么样的情感是让人黯然销魂的呢?当远方的游子采摘这些花草想借以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心情由欢欣转为失落,这样的叹息让人遗憾而悲切。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真实的心情记录——《涉江采芙蓉》。
(二)古代著名文学理论家钟嵘《诗品》说:“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句话评价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让我们一起来体味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知识积累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2.“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专类名称。
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三、信息筛选汉代五言诗的兴起与发展介绍(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集体交流)。
高中语文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能力目标:鉴赏这两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锦瑟一、导入: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些千古名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锦瑟》和《马嵬》。
二、走进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某某(谿)生,怀州河内(今某某沁阳)人。
卷入牛李党争之中,政治上受到压制,始终郁郁不得志,于46岁时病死在荥阳。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可惜他“运与愿违”,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
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伤情调的原因。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个诗家,尤其是他的七律有独特的风格。
李商隐的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的,有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的,有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与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风格婉转缠绵,有吐韵铿锵、工于唱叹等艺术特点。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严谨,立意高超,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辞藻华丽;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手法。
有《李义山诗集》三、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X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X 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中语文7诗两首教学案1必修3
诗两首班级姓名小组第号【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特色2、通过诵读,认识并积累生僻字词3、.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思索诗歌意旨。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特色难点: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思索诗歌意旨。
【学情分析】在1000多年前,被称为唐代的忧郁王子的晚唐诗人李商隐面对一种很熟悉的乐器,有感而发,写出了一首谜一样的诗。
它让人百读不厌,读罢五味陈杂,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共同学习的——李商隐的《锦瑟》。
【导学流程】自主学习的内容一、回顾旧知检查《琵琶行》的背诵二、基础知识感知1、作者作品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宣官当权、藩镇割据的现象深为不唐文宗开成满,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
二年中进士,曾任县时、秘书省校书郎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过着禄微微位卑的幕僚生活,46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所作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借古讽令的咏史诗和缠绵深挚的爱情诗最有特色。
其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其中有些作品感伤情调浓重,用典颇多,隐晦难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600首诗,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传世。
代表作有、、等。
1、给黑体字注音惘然()沧海()琴瑟()弦柱()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 )(2)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 )(3)望帝春心托杜鹃春心( ) 托()(4)此情可待成追忆可()(5)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华年:春心:惘然:三、探究问题1、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情感基调为伤感、凄迷、迷惘、失落等。
2、诗人以“锦瑟”起笔有什么作用?开端用的是起兴手法。
用“锦瑟”之华美喻美好“年华” ,写弦之细密繁复,暗示伤痛之情、悲愤之意的繁多。
从而为下文叙述、抒情做铺垫。
3、《锦瑟》用典较多,典故的运用对表现人物心理有什么作用?这梦境既是美好的,又是虚幻的,诗人正是借此表现了这样的情景:佳人锦瑟,一梦见自己化身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曲繁弦,惊醒在,不知蝴蝶何往。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诗两首》精品学案冀教版
17《诗两首》《我爱这土地》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学习重点:。
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学习难点:把握诗歌的主题。
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法指导:诵读法、比较阅读法、探究欣赏法课型结构:新授课课时分配: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指导课前自读课文《我爱这土地》1、把握诗中意象,2、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二、自学检测: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
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三、精讲点拨:教师作诵读提示: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
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
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四、当堂测评:(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1)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7 #%诗三首教案(2)
《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诗三首》为高中语文第2册必修,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课要求“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目标综合中的“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要求。
“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体现在“不同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
“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又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三个维度目标的具体体现如下。
1、继承中国诗歌传统,接续诗歌发展脉络,探讨中国诗歌创作规律,为今后学习诗歌鉴赏奠定基础。
单元前有说明文字,称这一时期的创作为“后世诗歌典范”,其表现在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
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必修教材2第13页)2、从诗歌深蕴的思想情感中汲取精神养料,丰富人生体验,强化审美感受力。
本课《涉江采芙蓉》似出自枚乘之手(见教参朱光潜《〈涉江采芙蓉〉赏析》),《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分别为魏武帝曹操和“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之笔,其创作主体不同,体裁不同,思想内容不同,篇幅长短不一,其表现手法更是各有特色,又都做到“能言人同有之情”(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藉此,在不同层次上滋养学生的阅读世界,也让学生了解中国诗“缘情”、“言志”的本质。
3、了解中国诗歌语言的特殊性,学习其独创的方法,特别是“比”的手法,掌握这种深刻而含蓄的传情达意方式,并让学生将其自觉运用于平时写作中。
(注:课时设置可设计2课时,以下设计包含了两课时的内容)【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作业(与九年义务制教学目标的衔接)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有一定的积累,要借助学生已有的储备,来达到高中课标。
以下预习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积累与整合的能力。
九年义务制教育教材(苏教版和人教版)中与本课有关的内容有《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陌上桑,曹操的《观沧海》(步出夏门行)、《龟虽寿》,陶潜的《饮酒》(结庐在人境)、《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7诗两首学案2
《马嵬》教学案班级姓名小组第号【学习目标】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2.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
3.了解作者咏史诗借古讽今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冷峻而清晰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
难点:了解作者咏史诗借古讽今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冷峻而清晰的认识。
【学情分析】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
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李商隐又是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故事的【导学流程】自主学习的内容一、回顾旧知背诵《锦瑟》二、基础知识感知1、写作背景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热衷政治,企望革新。
作《马嵬》(其一)(其二)两首诗,借古讽今,以唐明皇时期马嵬事件的藩镇之乱讽刺当时的宦官专权。
因此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2、马嵬之变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长安城岌岌可危。
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长安,逃往四川,行至马嵬驿(陕西兴坪)时,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2、给黑体字注音未卜()马嵬()晓筹()驻马()宵柝()2、解释下面词语3、海外徒闻更九州徒()他生未卜此生休卜()空闻虎旅传宵柝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鸡人()此日六军同驻马驻马()如何四纪为天子如何()四纪()海外徒闻更九州更()三、探究问题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用典。
首联中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语文教学案第3单元 第8课《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教学案(3)班级姓名小组第号【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教材和参考书,能清楚地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2、了解书序的特点。
学习本文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3、了解“书圣”为文自然清新的风格,为人豁然达观的生死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本文中重点实词及此类活用等现象。
2、难点:运用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能准确无误的翻译句子。
【学情分析】通过对必修一文言文以及必修二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对于文言文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掌还不够,对于特殊句式的理解也存在一定问题。
这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从简到难,把句子中“雅”和“全”的一面解释完整。
学习过程中还是应该注意打好基础,在学好基础的前提下,学好文言文。
【导学流程】自主学习的内容一、回顾旧知识作者简介背诵《兰亭集序》二、基础知识感知1、古代书法名家二王——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前者为书圣。
钟王——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苏黄米蔡——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颜柳——唐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颜筋柳骨”之称。
初唐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唐草书的杰出代表“颠张醉素”--张旭和怀素2、历史背景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东晋是门阀政治发展的鼎盛时期,皇权衰落.司马睿称帝有赖于南方官僚士族的拥戴,东晋政权建立之初,先后平息了王敦和苏峻之乱,统治趋于稳定.宗室、外戚和门阀大族王、谢、庾、桓先后共同支配着王朝政局。
3、基础知识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的特点。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译文:__________(省略句,省略主语“名士”。
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后置)(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译文:__________(定语后置句,定语“大”“盛”分别置于“宇宙”“品类”后,“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例1】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学案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梦游天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案(2)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学习目标】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反复诵读、仔细感悟、合作讨论、探究质疑。
3、学习诗人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诗人情感,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诗歌美质。
难点:理清思路,背诵全诗。
【学情分析】同学们已经熟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及主要内容,教师指导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的理解,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并会翻译文章。
自主学习回顾文学常识:一、关于作者李白(701-762),字,号。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和秦、汉、魏以来的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诗人,有“”之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
(《调张籍》)。
有《李太白集》。
二、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天姥()瀛()洲天台()剡()溪渌()水脚著()谢公屐()暝()殷()岩泉栗()深林水澹澹()訇()然青冥()鸾()回车魂悸()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2、解释划线词。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联系写作背景把握诗歌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诗歌的意境及主旨品味2.《短歌行》中的情感把握以及运用典故的技巧3.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三、书目推荐2009年,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确认。
墓室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
但随后部分专家质疑曹操墓真假。
而曹操出生地安徽亳州称为抵制安阳抢夺名人资源将大打曹操故里牌,拟举办一场高规格的曹操学术研讨会。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曾引起诸多争议的人物,如今又一次再掀波澜。
那么,曹操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请大家去看看《三国演义》或读读《曹操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或从网上查找有关他的传记或诗文,对曹操作一自己的评价。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
大家课后可以去网上阅读一下《古诗十九首》所有作品及其赏析,感受一下诗歌的魅力.四、文本教学《涉江采芙蓉》(一)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2、理解内部结构;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
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初步感知1、集体朗读。
2、分小组读。
四、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学案
某某省某某第五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1. 了解曹操其诗其人。
2. 理解曹操在诗中流露出的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深沉情感。
【自主学习】1. 曹操,字(),小字阿瞒,沛国谯(今某某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
2. 短歌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3. 自主感知诗歌(1)第一节: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
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2)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X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对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
“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
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朋。
”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
(3)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这里运用了的手法,将喻为,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四句诗仍是写“ _”(情感词),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节,仍是想象贤才归来时的欢快场面。
(4)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描写。
【合作探究】1. 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2. 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当堂达标】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某某。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人教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 鉴赏法【教时安排】2教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开堂白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整体感知旷世情种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
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
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
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
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
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高中语文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
设计教师
授课教师
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然醒悟之时已风光不再。即使是当时已惘然无尽,又何况如今独自抚思。如泣如诉的悲剧式诘问,让诗人陷入“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的深深的思索与迷惑之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学案导学:
教师导入
(3分钟)
确定目标
(2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2:7 诗三首 教学设计
7 诗三首教学总目标:1.熟练、有感情地背诵三篇诗文。
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3.通过诵读、讨论,分析、体味诗歌中一波三折、复杂深沉的情感,并掌握诗歌情感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1.在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诗歌的情感脉络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2.通过本课的学习,从而初步掌握古诗文的鉴赏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板书】涉江采芙蓉二、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诗歌的知识: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幻灯片】三、诗歌鉴赏1.【提问】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语文 7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语文7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语文7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语文7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李商隐诗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4、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目标重、难点】目标2、4【学法指导】诵读探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任务一阅读诗歌和《红对勾》【相关知识链接】,完成下面练习1.诵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锦瑟.()弦.()柱惘.( )然马嵬.()未卜.()宵柝.( ) 晓筹.( ) 驻.( )马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杜鹃⑵cāng()海月明珠有泪⑶只是当时已wǎng()然⑷空闻虎旅传xiāo()柝⑸如何四jì()为天子3.李商隐,字( ),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与()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任务二、1。
朗读《锦瑟》2.揣摩《锦瑟》各联所传达的意境,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简要描述。
3.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4.《锦瑟》一诗用典较多,请分析诗人借此表达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中语文7诗两首教学案2必
修3
班级姓名小组第号
【学习目标】
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2.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
3.了解作者咏史诗借古讽今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冷峻而清晰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
难点:了解作者咏史诗借古讽今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冷峻而清晰的认识。
【学情分析】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
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李商隐又是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故事的【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的内容
一、回顾旧知
背诵《锦瑟》
二、基础知识感知
1、写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热衷政治,企望革新。
作《马嵬》(其一)(其二)两首诗,借古讽今,以唐明皇时期马嵬事件的藩镇之乱讽刺当时的宦官专权。
因此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2、马嵬之变
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长安城岌岌可危。
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长安,逃往四川,行至马嵬驿(陕西兴坪)时,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2、给黑体字注音
未卜()马嵬()晓筹()
驻马()宵柝()
2、解释下面词语
3、海外徒闻更九州徒()
他生未卜此生休卜()
空闻虎旅传宵柝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鸡人()
此日六军同驻马驻马()
如何四纪为天子如何()四纪()海外徒闻更九州更()
三、探究问题
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用典。
首联中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可是缘分已尽,于事无补。
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也写出了唐玄宗之悲。
2、简析《马嵬》(其二)-诗对比手法的运用。
领联,昔日宫中不养鸡,而由人传唱报晓,今日逃难夜宿马嵬,只听见军营中传来的梆子声。
昔日宫廷生活的安速富贵与今日逃难途中的狼狈形成鲜明对比。
颈联,七夕时唐玄宗和杨贵妃曾海誓山盟,相约世世为夫妇,还讥笑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聚一次;可在六军哗变之时,结果又如何?生死相隔,以后连一年见一次面都不可能了。
尾联,反语口吻,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宋尚不如普通百姓能享有美满幸福的爱情!
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
这一组组对比,说明一个问题,正是唐玄宗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臣,这才酿成了这仓皇出逃生离死别的悔恨,通过对比,诗歌主旨自明言有尽而意无穷3、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五、六两句也用倒叙:“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说。
四、基础知识拓展与迁移:
常见的鸟的典故
杜鹃:杜鹏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字、子离。
在古诗词中,杜鹃一是表达孤独悲告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杜鹏啼血狼哀鸣”;二是表达乡思乡愁,如秦观《踏莎行》中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鸿雁:《汉书。
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谎称苏武已死,而汉使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平乐》中的“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青鸾: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
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
如薛道衡《豫章行》中的“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传消息”。
又如李商隐《无题》中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请及时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
小组讨论问题预设
讨论探究问题2、3
提问展示问题预设
口头提问:回顾旧知和基础知识感知
边板展示:探究问题和小组讨论问题
课堂训练问题预设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空刘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
“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
“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郎织女不知他俩可以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整理内化
1、学生总结本节课掌握的主要内容,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本节课没能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