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 文言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张衡传知识点整理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

张衡传知识点整理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

张衡传知识点整理张衡传知识点总结张衡传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实词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2、因入京师,观太学3、遂通五经,贯六艺。

4、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5、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6、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7、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8、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9、大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10、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补充:致)11、公车特征拜郎中,12、再迁为太史令。

13、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14、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15、再转复为太史令。

16、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7、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8、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19、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20、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21、时政事渐损22、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3、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24、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25、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26、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27、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28、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29、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30、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3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张衡传知识点整理二:虚词1、因①因入京师②因以讽谏③伺者因此觉知2、乃①十年乃成②遂乃研核阴阳张衡传知识点整理三:一词多义1、承时天下承平日久下有蟾蜍,张口承之2、衔外有八龙,首衔铜丸。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3、通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苏武传》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苏武传》自梁、魏通和,岁有交聘。

《陆昂》遂通五经,贯六艺。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4、慕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赤壁赋》余则满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送东阳马生序》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张衡传文言知识归纳

张衡传文言知识归纳

《张衡传》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 ( 应荐 ) 。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音dōu )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三)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2. 倒装句(1)否定句宾语前置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未有之)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未尝闻之)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莫或止之)(2)状语后置①果地震(于)陇西②讽议(于)左右3.被动句①举(被)孝廉不行②连辟(被)公府不就③兵(被)挫地(被)削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不凝滞于物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⑦而自令见放为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4.省略句(省略介词“于”)①果地震(于)陇西②讽议(于)左右(六)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

张衡传文化常识整理(知识借鉴)

张衡传文化常识整理(知识借鉴)

文化常识整理:一、文史类1.因入京师,观于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六种技能)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部经书)2.孝廉:汉朝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3.公车:汉代官署名。

4.豪右:豪族大户。

5.闾左:贫苦人民。

6.下车:官吏初到任7.视事:官员到职工作8.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

二.官职变动类1、表示举荐征召的:举、辟:(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征:《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2、表任命官职的: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拜:(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授:任命。

量能而授官3、表提升的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越级破格提升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降级的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黜:废免,革职免官。

(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夺:罢官免职.《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夺其官去:卸职。

《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左迁:降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罢:革除官职。

《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5.表示调动的。

转:调动(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出:离开京城做官(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迁:改官。

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

三是降职,即“左迁”。

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6,领:兼任(较低职务)。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

xx传知识点归纳一.古今异义词: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古义】结交【今义】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孝廉:【古义】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今义】孝,指孝悌者;廉,廉洁之士。

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

亦指被推选的士人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行:【古义】不去(应荐)。

【今义】不可以4.公车特征拜xx特征:【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5.寻其方面方面:【古义】方向;【今义】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6.时国王骄奢,不xx宪。

国王:【古义】封建社会贵族的最高xx。

【今义】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7.衡下车,治威厉。

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走下来8.常从容淡静从容:【古义】xx举止节制多礼。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9.连辟公府不就辟:【古义】征召。

【今义】复辟。

10.公车特征拜xx拜:【古义】授给官职。

【今义】拜见。

11.其牙机巧制牙:【古义】发动机件的枢纽。

【今义】牙齿。

12.覆盖xx无际xx:【古义】四周周密。

【今义】周到细密。

13.振声激扬激扬:【古义】激动、传扬。

此指高昂洪亮。

【今义】激烈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14.寻其方面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15.xx下车,治威厉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16.中有都柱都:【古义】大,音dū。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音dōu)二.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2.傍行八道:“傍”通“旁”3.收禽:逮捕。

禽,通“擒”,捕捉。

4.形似酒尊:“尊”通“樽”,杯,酒杯。

三.词类活用: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2.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3.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xx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

(完整版)张衡传文言知识梳理

(完整版)张衡传文言知识梳理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一、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 ( 应荐 ) 。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音dōu )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三)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1公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

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一。

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2 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唇吻翕辟(开,打开)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辟邪说(排除,驳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3 征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ppt课件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ppt课件


• 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 物中的一部分。
• (6)衡下车,治威严。
• 古:

• 今:从车上下来。
(1)古: 言行举止适 度得体 (2)古: 不去赴任。 (3)古: 特地征召。 (4)古: 四周严密。 (5)古:“方”指的 是“方向”“方位”, 是名词。 “面”指的 是“面向”“朝向”, 是动词 (6)古: 官吏初到任。
• 善变 善疑
• 9.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10.王曰:“善”
9.(羡慕) 10.(表示应诺)
•制 • 1.其牙机巧制 •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3.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 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5.委制于吴
1.形制,构造 2. 规模 3. 统率,指挥 4. 制服,控制 5.通“质”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 (1)常从容淡静。 古: 。

今: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 (2)举孝廉不行。古: 。

今: 不可以。
•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 。

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
征象标志
• (4)覆盖周密无际。古: 。

今:周到细致
•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 古:
• 3.词类活用
• (1)妙尽璇玑之正。
• (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 (3)又多豪右
• (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介词结构后置)
• (2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张衡传》文言知识梳理

《张衡传》文言知识梳理

五、一词多义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连词,于是
乃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副词,才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副词,就 (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只,仅仅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却,竟然
1、游于三辅
——汉代都城长安

附近三个行政区
化 2、视事三年

——指官员到职工作, 即治事(到职办理公事)。

3、上书乞骸骨
——自请退职,意为 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 老家安度晚年。
4、遂通五经,贯六艺

——五经,《诗》《书》

《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礼”、“乐”、
常 “射”、“御”、“书”、“数”
六种学问和技能。
识 5、时国王骄奢
——受封的土地,此指 汉代所封的同姓王国
6、衡下车

——官吏初到任。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出征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征收,征税 旁征博引 寻求,搜集
五、一词多义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于是,接着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用,依靠 伺者因此觉知 因为
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经由,通过
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就 蒙故业,因遗策 沿袭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
二、古今异义词
(3)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4)寻其方面
古义:方向。 今义:事物的几点之一
(5)衡下车
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下来
三、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时天下承平日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三、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形意动用法,以……为奇

张衡传文言知识精修订

张衡传文言知识精修订

张衡传文言知识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一、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音dōu)。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三)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1公?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

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之一。

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张衡传知识点

张衡传知识点

《张衡传》文言知识点整理1.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3﹚傍行八道(“傍”通“旁”)(4)形似酒尊(“尊”通“樽”)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常从容淡静。

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

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

古:不去赴任。

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特地征召。

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4)覆盖周密无际。

古:四周严密。

今:周到细致(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

古:官吏初到任。

今: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1)妙尽璇玑之正。

(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3)又多豪右(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2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省略句)(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被动句)5.一词多义观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⑤启窗而观(看)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乃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你的)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然)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于是,就)制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②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属zhǔ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②衡少善属文(连缀)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属shǔ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善: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一、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音dōu)。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三)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1公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

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之一。

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2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唇吻翕辟(开,打开)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辟邪说(排除,驳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张衡传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张衡传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张衡传一、请根据原文自己翻译找文言知识障碍,在解决障碍中积累文言知识。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一)副词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①皆:皆隐在尊中。

/于是皆服其妙。

/皆出营立观。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③尽:妙尽璇机之正。

/尽收其他。

《张衡传》知识要点梳理

《张衡传》知识要点梳理
《张衡传》知识要点
知识点梳理梳理什么

读音 通假字
实 词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常见虚词
谦敬词、兼词、偏义复词
成语

句式(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文言文翻译
通假字
1.员径八尺 “员”通“圆” 。
2.傍行八道 “傍”通“旁”。
3.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禽,通“擒”,捕捉。收禽:逮捕。
4.如有地动,尊则振龙 尊:通“樽”;振:通“震”。
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②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才) (就) (竟、却) (于是,就) (你的) (竟然) (是) (于是,就)
属zhǔ ①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 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 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shǔ ⑤ 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 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善: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 ②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善行) ③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擅长) ④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 ⑤ 不如因善遇之 (好好地) ⑥ 善刀而藏之 (通“缮”,擦拭)
一词多义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于是,接着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用,依靠,凭借
伺者因此觉知
因为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经由,通过
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
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乃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②遂乃研核阴阳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原文】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着《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

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

张衡传知识点梳理总结

张衡传知识点梳理总结

张衡传知识点梳理总结张衡传知识点1.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3﹚傍行八道(“傍”通“旁”)(4)形似酒尊(“尊”通“樽”)2.古今义:(1)常从容淡静。

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

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

古:不去赴任。

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特地征召。

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4)覆盖周密无际。

古:四周严密。

今:周到细致(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

古:官吏初到任。

今: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1)妙尽璇玑之正。

(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3)又多豪右 (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4.句式特点:(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状语后置)(2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省略句)(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被动句)5.一词多义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乃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你的)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然)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于是,就)属zhǔ①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② 衡少善属文(连缀)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④ 举酒属客(劝人喝酒)属shǔ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善: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 5.前辟四窗 • 6.然则王之所大欲,欲
辟土地
• 7.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 8.苟无恒心,放辟邪侈,
无不为已
• 5.开,打开 • 6.开垦,开拓 • 7.开设 • 8.通僻,偏邪,行为不正
• 善: •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 好的 2. 善行 3. 擅长
•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9.羡慕 10.表示应诺
•制 • 1.其牙机巧制 •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3.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 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5.委制于吴
1.形制,构造 2. 规模 3. 统率,指挥 4. 制服,控制 5.通质
• 属zhǔ • 1.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 2. 衡少善属文 • 3. 属予作文以记之 • 4.举酒属客 • 5.项王渡 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1. 连接 2. 连缀,撰写 3.通,嘱,嘱咐,托付, 委托 4. 劝人喝酒 5.跟随
• 属shǔ • 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

• 6.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 7.吾属今为之虏矣 • 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9.查明属实
5. 隶属,归属
6. 管,隶属
7.类,等 8. 种类 9.是
• 3.词类活用
• 1妙尽璇玑之正.
• 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 3又多豪右
• 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介词结构后置
• 2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宾语前置
就:就职,任职.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应:应职,接受官职.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 使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 学问和技能 ②诗、书、易、礼、乐、春秋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一.古今异义词: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古:不去(应荐) 今:不可以。

2.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3.寻其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4.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古:封建社会贵族的最高封爵。

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5.衡下车,治威严。

古: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走下来。

6.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7.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8.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9.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音dōu)。

二.通假字:1.员径八尺: 2.傍行八道: 3.收禽: 4.形似酒尊:三.词类活用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2.时天下承平日久:3.衡少善属文: 4.妙尽璇机之正:四.一词多义1.观①观太学②大王见臣列观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④玄都观里桃千树⑤启窗而观2.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②蒙故业,因遗策③因其势而利导之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3.乃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②遂乃研核阴阳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④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4.制①其牙机巧制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5.属zhǔ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②衡少善属文③属予作文以记之④举酒属客shǔ⑤名属教坊第一部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⑦吾属今为之虏矣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善: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衡传》文言知识整理一、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二)古今异义 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

今义:不可以。

)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4.饰以篆XX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X围的副词(音dōu)。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三)词类活用 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1公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

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之一。

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2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唇吻翕辟(开,打开)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辟邪说(排除,驳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3征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动词,表现。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动词,出征。

)旁征博引(动词,寻求,搜集。

)宫XX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动词,征收,征取。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岁征民间(征收)4制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XX楼,增其旧制(规模)5精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形容词,精心。

)以精铜铸成(形容词,精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名词,本义是精舂过的上等白米。

)齐楚之精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精粹的宝器。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精锐。

)三打白骨精(名词,精怪。

)殚精竭虑(名词,精力,精神。

)6施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动词,设置。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动词,施行,实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动词,施加,强加。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动词作名词,给予、赠送的东西。

)靡计不施,迄无济(动词,使用。

)未报秦施(动词作名词,恩惠。

)何施之为(动词,报答。

)7关施关发机(名词,枢纽,关键。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动词,涉及,关系到。

)距关,勿内诸侯(名词,关口,要塞。

此指函谷关。

)赢乃夷门抱关者(名词,此用本义:门闩。

抱关者,守门人。

)8机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名词,器件。

)衡善机巧(名词,机件。

)其牙机巧制(名词,机件。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名词,关键。

)此子机变(形容词,灵活,机灵。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形容词作名词,机变:灵巧应变的方法。

)日理万机(名词,事务。

)9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副词,平素,向来。

)察纳雅言(形容词,正确的。

)明经义谙雅故(形容词,旧时的。

)闻弦歌而知雅意(形容词,属旧时敬辞,可译为“美好的”。

)附庸风雅(名词,《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

)10观观太学(观摩学习)大王见臣列观(殿堂)此XX楼之大观也(景像)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启窗而观(看)11因①因入京师(因而)②因以讽谏(就)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12乃①十年乃成(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XX楼(于是)(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X衡字平子,XX西鄂人也(……也,表判断)2.倒装句(1)否定句宾语前置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未有之)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未尝闻之)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莫或止之)(2)状语后置①果地震(于)陇西②讽议(于)左右3.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②连辟(被)公府不就③兵(被)挫地(被)削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不凝滞于物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⑦而自令见放为⑧内惑于X袖,外欺于X仪 4.省略句(省略介词“于”)①果地震(于)陇西②讽议(于)左右二、重点文言虚词及知识。

(一)副词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①皆:皆隐在尊中。

/于是皆服其妙。

/皆出营立观。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③尽:妙尽璇机之正。

/尽收其他。

/尽失其度。

④毕:群贤毕至。

⑤俱:船、粮、战俱办。

/待吾客与俱。

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悉府库以赈之。

⑦举:举家庆贺。

/杀人如不能举。

⑧胜:刑人如恐不胜。

/不胜枚举。

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

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

/素疾大户兼并。

3.表示否定的副词。

①不:衡不慕当世。

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⑥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将军勿虑。

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二)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

1举:推荐。

(被)举荐任官。

(“举孝廉不行”)2行:去应荐。

3辟:征召,召来授官。

(被)召。

(“连辟公府不就”)4就:就职,任职。

5召:召请来授官。

(“累召不应”)6应:应职,接受官职。

7拜:任命,授给官职。

(“拜为上卿”)8迁:调动官职。

(“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9转:调动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10徙:调动官职。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11出:离京去外地为官。

(“出为河间相”)12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下国伊始”、“衡下车”)13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视事三年”)14除:拜官。

除去旧职任新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15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上书乞骸骨”)(三)官职、年号、地名、学校及相关用语。

1.官职(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

指三公的官署。

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

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

设公车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王(X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指河间王。

国,诸候国。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2.年号纪年①永元中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④元丰七年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3.地名①XX西鄂人也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③河间相④京师(京城) 4.学校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四)关于文化常识 1.文史专名(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2)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学问和技能)(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

(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9)通史;断代史。

(例如:《史记》;《汉书》)(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X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XX。

X衡传字词句梳理一、通假字1、员通圆,例: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2、傍通旁,例:中有都柱,傍行八道3、禽通擒,捉拿,例:一时收禽。

4、尊通樽,例:形似酒尊。

二、古今异义古义/今义1从容:言语举止得体/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特征:特地征召/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3激扬:激越、传扬/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4方面:方向/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5不行:不去(应荐)/不可以6周密:四周严密/周到细致7下车:官吏初到任/从车上下来三、词类活用1形容词意动用法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以…...为奇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妙尽璇机之正,尽:研究透。

正:正确的道理衡少善属文,善:擅长、善于3、名词作状语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当时4、名词作动词皆共目之,目:使眼色四、特殊句式1、被动句(被)举孝廉不行连辟(被)公府不就2、宾语前置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判断句X衡字平子,XX西鄂人也4、状语后置饰以篆XX龟鸟兽之形游于三辅尤致思于天文阴阳李算验之以事,合契若神5、省略句观(于)太学果地震(于)陇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