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歌

合集下载

10手少阳三焦经

10手少阳三焦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Sanjiao Meridian of Hand— Shaoyang,SJ.) (一)经脉循行: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沿手背第 4、5掌骨间上行于上肢外侧中间部,经颈部上行联系耳 内及耳前后、面颊、目外眦等部;体腔支从缺盆进入,分 布于胸中,心包、膻中、三焦等(图3—67)。 [原文]《灵枢· 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 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臂外两骨之间②,上贯肘, 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人缺盆,布膻中,散络 心包,下膈,遍④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 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页。其支者, 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注释:①手表腕:手背腕关节。②臂外两骨之间:前臂背 侧,尺骨与桡骨之间。③膻中:此指胸中,不指穴名。④ 遍:《脉经》作“偏”,指自上而下依次联属三焦。 (二)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目、耳、颊、咽喉、胸 胁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2.《针灸大成》:主消渴口气:,烦闷,寒热症,或因折伤手腕, 提物不得,肩臂痛不得举。 按语:其为手少阳三焦经之原穴,有利喉聪耳,和解表里之功, 更可通利关节。故临床常用于治疗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 痹,肩背痛及腕关节或踝关扭伤,及其它原因导致关节不利。 操作:直刺0.3—0.5寸。 5.外关(SJ5)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图3—69)。 穴位释义:(1)外,外为阳;关,关口。此穴在腕后外侧,是 三焦通阳维与心包经之关,故名外关。外,外为阳;关,关口。 此穴在腕后外侧,是三焦通阳维与心包经之关,故名外关。(2) 外,指体表。关,指关隘。穴为手少阳之络,与阳维脉相通。阳 维有维系、联络诸阳经之作用,因“阳维为病苦寒热”(《难经、 二十九难》)。病位在外,穴为主治头肢、躯干疾患之要穴,故 名外关。 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深层有前 臂骨间背侧动脉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 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及掌侧神经。 主治:①热病(全身退热要穴,治疗感冒的要穴);②头痛、目 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③瘰疬;④胁肋痛;⑤上 肢痿痹不遂。

针灸新三十要穴歌及应用经验

针灸新三十要穴歌及应用经验

针灸新三十要穴歌及应用经验1 、腰背承山求,2 、肚腹公孙留,3 、头顶寻风池,4 、面口地仓收,5 、咳喘取二定,6 、夜啼二柱谋,7 、小腹三阴交,8 、转胎至阴灸,9 、二沟通便秘,10 、隐白停崩漏,11 、鼻衄当泉止,12 、心胃内关疏,13 、腿痛刺重海,14 、目疾透攒竹,15 、大椎解癇热,16 、少商利咽喉,17 、阿是蠲酸痛,18 、人中善急救,19 、眩晕绝骨觅,20 、失眠安神搜,21 、疳积四缝妙,22 、补虚关元优,23 、心疾针通里,24 、肝肾调蠡沟,25 、遗尿缩泉求,26 、胃痛二脘留,27 、肠痈寻阑尾,2 8 、尿频二溪收。

1 、腰背承山求承山主治腰背疼痛,腿痛转筋及便秘,痔疮脱肛诸症。

笔者认为腰背疼痛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经脉病,肾与膀胱相表里,腰为肾之腑,腰痛为肾病之外候,实证腰痛宜配腰部阿是、昆仑、志室诸穴,针刺为主,或取三棱针点刺出血。

虚证腰痛则宜配肾俞、命门、关元宜艾灸为主。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载承山:“……善治腰疼痛,痔疼大便难……”。

针灸方:( 1 )急性腰部肌肉扭伤:承山,外关加耳针:腰椎、神门。

(2 )肩背酸痛:承山、天宗、或针或灸,其效俱佳。

2 、肚腹公孙留公孙归属足太阴脾经,为其络穴,能联络脾胃二经,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消食化滞,清热利湿,主治胃痛,呕吐,呃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急慢性肠炎、痢疾,妇科疾病及头痛诸疾。

有资料载:“针刺正常人的公孙穴,可以使腹部的耐痛阈显著提高。

”针灸方:腹痛胃胀取穴:公孙,内关,足三里,配合中药内服疗效更佳。

《席弘赋》“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拦江赋》载:“胸中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法拦。

”3 、头项寻风池风池属足少阳胆经,具有清头明目,疏风解热、通利官窍等功能。

肝胆相表里,肝为风水之脏。

易化火生风,上扰清窍,胆附于肝,肝胆之火易循经上扰,古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凡眩晕中风及外感风邪皆可用之。

中医经穴-手太阴肺经-陈炳乐

中医经穴-手太阴肺经-陈炳乐
• • 4)位置与取法 1、在前臂桡侧缘,桡骨 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 肌与拇长肌腱之间。 2、在桡骨茎突上方,腕 横纹上1.5寸,侧掌取穴。 3、以病人左右两手虎口 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 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 食指尖到达之处,便是 该穴。
• •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 4、立拳,使拇指向外上 方翘起,先取两筋之间 的阳溪穴;阳溪穴上1.5 寸,桡骨茎突中部的凹 陷处便是本穴。 5、握掌,掌心向内,手 腕稍下垂,腕后桡侧可 见一高突,其上方用力 握掌时可见的凹陷处, 即是本穴。
•第一节手太Fra bibliotek肺经• 灸法:艾炷灸3~5壮, 艾条灸5~10分钟,因此 处皮薄,不宜瘢痕灸。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 8、经渠
• 1)命名:经,指经脉、 经气流经的地方;渠, 水流经的地方;合称经 气流通的渠道。 2)类属 五输穴之一,本经经穴。
• •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 • • • 3)主治 肺系疾患:咳嗽,气喘, 喉痹。 胸部疾患:胸部胀满, 胸背痛。 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 掌中热。 其他:无脉症。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 • 4)局部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 胸大肌、锁胸筋膜、喙 锁韧带。浅层有头静脉, 锁骨上中间神经。深层 有胸肩峰动、静脉支, 胸内、外侧神经的分支。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5)刺灸法
刺法:斜刺,向外斜刺 0.5~1.0寸。针感:局部 酸胀,可向前胸及腋下 放散。 灸法:艾炷灸~7壮,艾 条灸5~15分钟。 6)注意事项


4)取法
正坐位,以手叉腰,先 取锁骨外端下方凹陷处 的云门穴,当云门穴直 下约1寸,与第1肋间隙 平齐处是穴。 或仰卧位,自乳头(指男 子)向外2寸处,再直线 向上摸取肋骨,第1肋间 隙处取穴。

《玉龙赋》和《玉龙歌》的比较研究

《玉龙赋》和《玉龙歌》的比较研究

•文献研究中医文献杂志《玉龙赋》和《玉龙歌》的比较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张潮摘要:《玉龙赋》作为《玉龙歌》的辑要本,因其内容精简而经常被现行教材所选用。

经比对研究表明,在《玉龙 歌》的各个传本中,《玉龙赋》与栽于《针方六集》中的《玉龙歌》内容最为接近。

与《玉龙歌》原文比较,《玉龙赋》在 穴位证治、刺灸法等方面存在不少漏误,研习者应加注意。

关键词:玉龙赋玉龙歌文献研究针灸歌赋中图分类号:R2-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737 (2019)06-0001 -03A Comparison Study between Yu I^ong Fu and Yu Long GeZHANG Chao(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A bstract:Yu Long Fu is a editorial version of Yu Long Ge, for its brief contents are applied as current teaching material. Comparision ofresearches shows that V i/ //>叹Fu is the most close to K u ^〇叹Ge of Z/ien Ziu 几Compared with Yu Long Ge,there have been some mistakes on acu-points treatments, acupunture methods in Yu Long Fu.Kead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se problems.Keywords:Yu Long F u;Yu Long Ge;literature research;acupunture poetry《玉龙赋》最早记载于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中[1],《针方六集》[2]、《针灸大成》[3]均有转载。

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

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

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谷世喆[等]编著
前言
目录
一、经络腧穴歌
1.手足十二经所属歌
2.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3.十二经营气流注顺序歌
4.十二经脉歌
5.奇经八脉歌
6.十五络脉歌
7.十二经原穴歌
8.难经五输穴主治歌
9.十四经腧穴分寸歌
10.募穴↑①歌
11.八会穴↑①歌
12.八脉交会八穴歌
13.十六郄(xì))穴歌
14.下合穴歌
15.井荥输原经合歌
16.十二经背俞穴歌
17.新编根结歌
18.四气街歌
19.四海歌
二、刺法灸法歌赋
1.十四经要穴主治歌
2.行针总要歌
3.针法歌
4.行针指要歌
5.补泻雪心歌
6.金针赋
三、针灸治疗歌赋
1、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2.四总穴↑①歌
3.回阳九针歌
4.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歌5.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6.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7.秋夫疗鬼十三穴歌
8.胜玉歌
9.席弘赋
10.灵光赋
11.肘后歌
12.标幽赋
13.百症赋
14.玉龙歌
15.玉龙赋
16.通玄指要赋
四、流注针法歌赋
1.拦江赋
2.十二经纳天干歌
3.十二经纳地支歌
4.八法歌
5.八脉交会八穴主治歌↑①6.八法↑①交会歌
7.八脉配八卦歌
8.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5手少阴心经

5手少阴心经

脏部位时感应逐渐扩大,多为温热,并伴有蚁行,盘旋或重压等 感觉,时间长短不等,可自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治疗后18例显效 (周楣声.中医杂志,1983;24(1):58)。 前人经验 1.《针灸甲乙经》:凄凄寒嗽,吐血,逆气,惊,心痛。 2.《外台秘要》:十二痫,失暗不能言。 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洒浙振寒,厥逆心痛,霍乱胸中满, 衄血惊恐。 4.《标幽赋》:盗汗,小儿骨蒸。 5.《普济方》:心腹绞刺,痛不可忍。腹满积聚。 6.《循经考穴编》:惊悸。 按语:阴郄穴为手少阴心经的郄穴,功善止痛,止血和调阴清热, 主治心痛、出血症及骨蒸盗汗。临床常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 大椎,三阴交退虚热,配后溪治骨蒸盗汗。 操作: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 不可作屈腕动作。 7.神门(HT7) 输穴;原穴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图3—33)。 穴位释义:(1)神,心藏神;门,门户。此穴属心经,为心神 出入之门,故名神门。(2)神,神明之谓也。“心者,君主之
电图各波出现不同的改变,如无P波者出现P波,原有P波者P波 升高或降低,QRS综合波也发生两相性改变,而以胸前导程为明 显。也有报道针刺通里穴多引起心率加速(杨甲三主编.针灸腧 穴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89:195)。 2.对大脑皮质功能的影响:针刺通里穴,通过脑电图可见原来。 节律波幅较弱者,可使之增强,反之则使之减弱。也有报道,可 使部分癫痫大发作病人脑电图趋于规则化(杨甲三主编.针灸腧 穴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89:195)。 前人经验 1.《灵枢· 经脉》: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 2.《千金要方》:热病先不乐,头痛面热无汗。卒痛烦心,心中 懊侬,数欠频伸,心下悸,悲恐。遗溺。不能言。头眩痛。 3.《外台秘要》:癫,臂膈肘痛,苦呕,喉痹,少气。 4.《太平圣惠方》;肘腕酸重及暴暗不能言。 5.《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通星腕侧后,去腕一寸后, 欲言声不出,懊侬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 食,暴喑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6.《玉龙歌》:心惊怔仲,腹胀减食,四肢不遂酸痛。 7.《针灸聚英》:妇人经血过多,崩中。 8.《循经考穴编》:舌强指挛。

针灸处方

针灸处方

针灸方:( 1 )头痛:阿是、风池、百会、合谷、外关、太阳。( 2 )坐骨 N 痛:阿是、环跳、承扶、阴陵泉、承山。
18 、 人中 善急救
人中全身之要穴也,督脉,手足阳明之会。擅长医治精神、神志方面病症,如:昏迷,癫狂,痫症,小儿急慢惊风,中暑,癔病,三叉神经痛,其他如挫闪腰痛,晕车晕船等亦有效。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大凡脑病、癫痫所致抽搐为首选穴之一。
针灸方:( 1 )感冒发热:大椎、合谷、内关、曲池。
( 2 )癫 ?B :大椎、身柱、丰隆、合谷、太冲。
16 、 少商 利咽喉
少商属手太阴肺经,主要功效有清热解表,通利咽喉。本穴内可清泄肺热,外可宣散风热为治疗咽喉肿痛之要穴,对感冒、咳喘、鼻衄、腮腺炎、声音嘶哑均有一定疗效。
针灸方:( 1 )女子崩漏:三阴交、中极。《针灸大成》载:“中极治血崩漏下”。( 2 )月经不调:三阴交、地机、血海。《百症赋》云:“妇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
8 、转胎 至阴 灸
至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要穴,五输穴之一,本经井穴,至阴上治头痛,下调胎产。
针灸方:胎位不正兼体虚者艾灸至阴穴同时选配三阴交或足三里穴。
针灸方:( 1 )偏头痛:风池、内关、丰隆、百会。( 2 )颈项强痛:风池、天柱、阳陵泉、悬钟。
4 、面口 地仓 收
地仓属足阳明胃经,乃手、足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穴有疏风通络,调和气血的功效。面口部位的病症,均能治之。
针灸方:颜面神经麻痹取地仓、颊车、合谷、丰隆、风池。
17 、 阿是 蠲酸痛
阿是穴——亦名天应穴。机体有病变,即会在人体某处按压疼痛加剧,或胀或麻明显,某一点即为阿是穴,故又称不定穴。
阿是穴亦痛亦胀之处,亦是经络不通之处,通过按压探寻方有“快然”之所,即通过阿是穴的治疗,调节机体,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止痛治病的目的。《玉龙歌》云“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详”。

玉龙歌(全文)

玉龙歌(全文)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

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

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

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

头颈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口眼喎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喎左泻右依师正,喎右泻左莫令斜。

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攻,先补后泻分明效,一针未除气先通。

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亦治颈上生瘰疬,下针泻动即安然。

耳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红肿生疮须用泻,宜从听会用针行。

偶尔失音言语难,哑门一穴两筋间,若知浅针莫深刺,言语音和照旧安。

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无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

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眼痛忽然血贯睛,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出血,不用金刀疾自平。

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搐出后,目内清凉始见功。

强痛脊背泻人中,挫闪腰酸亦可攻,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疾任君攻。

肾弱腰疼不可当,施为行止甚非常,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

环跳能治腿股风,居髎两穴认真攻,委中毒血更出尽,愈见医科神圣功。

膝腿无力身力难,原因风湿致伤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悠渐自安。

髋骨能医两腿疼,膝风红肿不能行,必针膝眼膝关穴,功效须臾病不生。

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再将绝骨穴兼刺,肿痛登时立见消。

肿红腿足草鞋风,须把昆仑二穴攻,申脉太溪如再刺,神医妙诀起疲癃。

脚背疼起丘墟处,斜针出血即时轻,解溪再与商丘识,补泻行针要辨明。

24节气的心得体会7篇

24节气的心得体会7篇

24节气的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24节气的心得体会7篇在整理好个人的思绪后,我们才能动笔写好体会,梳理好个人的内心想法之后,我们就可以将一篇体会写得更有价值,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4节气的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现行《玉龙歌》中关元穴之误辨析(论文资料)

现行《玉龙歌》中关元穴之误辨析(论文资料)

m文献研究m现行5玉龙歌6中关元穴之误辨析岗卫娟黄龙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针灸标准与临床评价中心,北京100700)=摘要>本文通过考查历代医籍关于5玉龙歌6及对关元穴相关内容的记载,发现了千百年来5玉龙歌6中关元穴记载的失误。

现行5玉龙歌6中/关元兼刺大敦穴0句中的关元穴实非任脉上的关元穴,应是经外奇穴阑门穴。

其失误原因主要是由于字形相近而致误抄作/閣門0/関门0/蘭門0/闗元0/閉悶0。

=关键词>玉龙歌关元失误=中图分类号>R22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0607(2009)01-0070-02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Error of Guanyuan(CV4)Point in Y ulong Ge(Jade Dragon V erse)GA N G W e-i juan,H U A NG Lo ng-x iang(Center f or Standar diz ation and Clinical Ev aluation of A cu-mox ibustion,I ns titute of A cu-mox ibus tion,China A cademy of Chinese M edical Sciences,Beij ing100700,China)=ABSTRACT>After investigation on the contents about Yulo ng Ge(Jade Drag on Ve rse)and Guanyuan(CV4)in Chi nese anci ent m edical works of the su ccessive dynasti es,the authors of the present paper found som e errors of recordi ng on CV4.In fact,G uanyuan(CV4)i n the current edi tion Yulo ng Ge s hould be the extra point Lanm en.The author hold that thi s error mainly results from sim i lar writi ng in Chi nese char acter,repeated copy,s uch as/閣門0/関门0/蘭門0/闗元0/閉悶0etc.=KEY W ORDS>Yulo ng Ge(Jade Dra go n Ve rse);Guanyuan(C V4);Error identificati on目前通行的5玉龙歌6中/肾强疝气发甚频,气上攻心似死人,关元兼刺大敦穴,此法亲传始得真0的/关元0实非任脉的关元穴,应为经外奇穴阑门穴,由于传抄日久致误。

玉龙歌(全文)

玉龙歌(全文)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

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

头颈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口眼喎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喎左泻右依师正,喎右泻左莫令斜。

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攻,先补后泻分明效,一针未除气先通. 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亦治颈上生瘰疬,下针泻动即安然。

耳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红肿生疮须用泻,宜从听会用针行.偶尔失音言语难,哑门一穴两筋间,若知浅针莫深刺,言语音和照旧安。

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无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

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眼痛忽然血贯睛,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出血,不用金刀疾自平。

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搐出后,目内清凉始见功。

强痛脊背泻人中,挫闪腰酸亦可攻,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疾任君攻。

肾弱腰疼不可当,施为行止甚非常,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环跳能治腿股风,居髎两穴认真攻,委中毒血更出尽,愈见医科神圣功.膝腿无力身力难,原因风湿致伤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悠渐自安。

髋骨能医两腿疼,膝风红肿不能行,必针膝眼膝关穴,功效须臾病不生。

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再将绝骨穴兼刺,肿痛登时立见消。

肿红腿足草鞋风,须把昆仑二穴攻,申脉太溪如再刺,神医妙诀起疲癃。

脚背疼起丘墟处,斜针出血即时轻,解溪再与商丘识,补泻行针要辨明. 行步艰难疾转加,太冲二穴效堪夸,更针三里中封穴,去病如同用手抓. 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两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功。

《玉龙歌》各传本的比较研究

《玉龙歌》各传本的比较研究

《玉龙歌》各传本的比较研究
张潮;徐平;王静;虎力
【期刊名称】《中医文献杂志》
【年(卷),期】2012(030)005
【摘要】针灸歌赋《玉龙歌》于金元时期成文后流传很广,并有多种传本,传本间的文字和编次差异较大,本文梳理了《玉龙歌》各传本之间的关系,剖析编次和文字调整的现象及其意义所在,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玉龙歌》打下基础.
【总页数】5页(P1-5)
【作者】张潮;徐平;王静;虎力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20120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踏歌玉龙” 《广播歌选》走进丽江市玉龙采风座谈会
2.朝鲜传本<步天歌>考
3.《玉龙赋》和《玉龙歌》的比较研究
4.玉龙腾飞唱大歌——忻州市忻府区良种奶牛场场长常玉龙的创业史
5.宋本《伤寒论》与宋金时期《伤寒论》传本的比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强腰健臀验穴---环跳汇总

强腰健臀验穴---环跳汇总

强腰健臀验穴---环跳英文名称:huántiào;G30;GB30定义:足少阳胆经穴。

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肌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环跳穴又称髀厌、髀枢、环谷、枢中等,为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它是治疗腰腿疾病重要的穴位,要想取得理想的疗效,取穴准确与否,针感能否传导至足至关重要。

《灵腧·经络篇》曰:“胆足少阳之脉……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在这里的髀厌即环跳穴,后虽经历代医学家的系统整理,但对环跳穴仍无准确的定点,均曰此穴在髀枢中。

至1961年由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编写的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针灸学讲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才正式提出环跳穴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在大转子与督脉腰俞之直线上近大转子侧1/3处陷中取之,针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

然而在临床上,如不问病情及患者体形的胖瘦,亦不论取穴方便与否均照搬屈上腿伸下腿取之,其针感不易传导至足,更不利下肢另一要穴—委中的针刺。

针刺环跳要想获得理想针感就应该视病痛部位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体位,形体的胖瘦有异取穴亦应该有别,如此求实方能使针感传导至足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传统定位法(1)先用传统的取穴方法即先刺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直刺2到3寸深时作均匀提插手法,观察针感是否传导至足(简称传统取穴法)。

(2)再针刺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内3/5与外2/5的交点处,直刺2到3寸深时作均匀提插手法,观察针感是否传导至足(简称新法取穴法)。

实验:用传统取穴法的200针中,体形偏瘦者28例,有25例针感传导至足,占89.3%;体形偏胖者23例,针感均未传导至足;正常体形者149例,有6例针感传导至足,占4.0%。

用新法取穴位法的200针中,体形偏瘦者28例,有3例针感传导至足,占10.7%;体形偏胖者23例,全部传导至足,占100%;正常体形者149例,有143例针感传导至足,占96.0%。

针灸学问答题.doc

针灸学问答题.doc

1你是如何理解《玉龙歌》“痰多宜向丰隆寻” 的?答:痰分有形,无形之痰,但痰均由于脾胃运化功能失健,水湿内停,湿聚而成,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本穴能调理脾胃,针刺丰隆,能健脾化湿祛痰,故丰隆为治痰之要穴, 所以《玉龙歌》曰“痰多宜向丰隆寻”。

2发生晕针应如何处理?首先停止针刺,将刺入的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头低脚高位),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休息片刻即可恢复,如重者,在上述基础上针刺人中、素醪、内关、涌泉等穴,或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如仍不苏醒,应配合其它疗法急救。

3天突穴针刺注意事项先让患者头微后仰,刺手持针刺入0.2寸,然后将针贴着胸骨后缘向下直刺1~1.5寸,不可左右斜刺,以免刺伤周围的动、静脉及食管。

4具体说明两种定取合谷穴的操作方法1手背,第一,第二骨掌之间,约平第二骨中点处。

2以一手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蹊缘上,当拇指指尖下是穴。

5试述晴明穴,中极穴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晴明穴: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捻转和提插)。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禁灸。

中极穴:直刺1-1。

5寸。

针刺前应排空小便;尿潴留时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防刺伤膀胱。

6试述十二经脉在头面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1阴经不上头面,但足厥阴肝经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2阳经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阴阳经在面部,少阳经在侧头部,足太阳经在后头项部。

3在躯干部:阴经行于躯胸腹部,足阳明经亦行于胸腹部,足少阳经行于侧身部,足太阳经行于腰背部。

7试述手阳明大肠经的体表循行路线。

1起于食指横侧商阳穴.2经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到腕部.3沿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面颊.4 在水沟穴左右交叉到对侧鼻唇沟,终止于鼻旁迎香穴。

8试述痛经实证的症状及针灸处方症状:经行不畅,少腹胀痛剧烈,腹痛拒按,甚则胀连胸肋,经色紫红而夹有瘀块,下血块后痛减,脉弦涩。

针灸配伍方

针灸配伍方

1、腰背承山求,2、肚腹公孙留,3、头顶寻风池,4、面口地仓收,5、咳喘取二定,6、夜啼二柱谋,7、小腹三阴交,8、转胎至阴灸,9、二沟通便: 秘,10、隐白停崩漏,11、鼻衄当泉止,12、心胃内关疏,13、腿痛刺重海,14、目疾透攒竹,15、大椎解热,16、少商利咽喉,17、阿是蠲酸痛,18、人中善急救,19、眩晕绝骨觅,20、失眠安神,21、疳积四缝妙,22、补虚关元优,23、心疾针通里,24、肝肾调蠡沟,25、遗尿缩泉求,26、胃痛二脘留,27、肠痈寻阑尾,2 8、尿频二溪收。

1 、腰背承山求承山主治腰背疼痛,腿痛转筋及便秘,痔疮脱肛诸症。

笔者认为腰背疼痛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经脉病,肾与膀胱相表里,腰为肾之腑,腰痛为肾病之外候,实证腰痛宜配腰部阿是、昆仑、志室诸穴,针刺为主,或取三棱针点刺出血。

虚证腰痛则宜配肾俞、命门、关元宜艾灸为主。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载承山:“••…善治腰疼痛,痔疼大便难……”。

针灸方:(1)急性腰部肌肉扭伤:承山,外关加耳针:腰椎、神门。

承山、天(2 )肩背酸痛: 宗、或针或灸,其效俱佳。

2、肚腹公孙留公孙归属足太阴脾经,为其络穴,能联络脾胃二经,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消食化滞,清热利湿,主治胃痛,呕吐,呃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急慢性肠炎、痢疾,妇科疾病及头痛诸疾。

有资料载:针刺正常人的公孙穴,可以使腹部的耐痛阈显著提高。

针灸方:腹痛胃胀取穴:公孙,内关,足三里,配合中药内服疗效更佳。

《席弘赋》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拦江赋》载:胸中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法拦。

”3、头项寻风池风池属足少阳胆经,具有清头明目,疏风解热、通利官窍等功能。

肝胆相表里,肝为风水之脏。

易化火生风,上扰清窍,胆附于肝,肝胆之火易循经上扰,古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凡眩晕中风及外感风邪皆可用之。

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风池,阳维脉又通督脉,督脉入络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又按循行可治疗颈项、耳、目、侧头部及脑部诸种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膏肓二穴治病强,此穴原来难度量,斯穴禁针多着灸,二十一壮亦无妨。
腠理不密咳嗽频,鼻流清涕气昏沉,须知喷嚏风门穴,咳嗽宜加艾火灸。
胆寒尤是怕惊心,遗精白浊实难禁,夜梦鬼交心俞治,白环俞沾一般针。
肝家血少目昏花,宜补肝俞力便加,更把三里频泻动,还光益血自无差。
脾家之症有多般,致成翻胃吐食难,黄疸亦须
两肘拘挛筋骨连,艰难动作欠安然,只将曲池针泻动,尺泽兼行见圣传。
肩端红肿痛难当,寒湿相争气血旺,若向肩颙明补泻,管君多灸自安康。
筋急不开手难伸,尺泽从来要认真,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
腹中气块痛难当,大陵外关可消详,若是肋痛并闭结,支沟奇妙效非常。
脾家之症最可怜,有寒有热两相煎,间使二穴针泻动,热泻寒补病俱痊。
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再将绝骨穴兼刺,肿痛登时立见消。
肿红腿足草鞋风,须把昆仑二穴攻,申脉太溪如再刺,神医妙诀起疲癃。
脚背疼起丘墟处,斜针出血即时轻,解溪再与商丘识,补泻行针要辨明。
行步艰难疾转加,太冲二穴效堪夸,更针三里中封穴,去病如同用手抓。
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两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功。
胆寒心虚病如何?少冲二穴最功多,刺入三分不着艾,金针用后自平和。
时行疟疾最难禁,穴法由来未审明,若把后溪穴寻得,多加艾火即时轻。
牙疼阵阵苦相煎,穴在二间要得传,若患翻胃并呕吐,中魁奇穴莫教偏。
乳鹅之症少人医,必用金针疾始除,如若少商出血后,即时安稳免灾危。
如今瘾疹疾多般,好手医人治亦难,天井二穴多着艾,纵生瘰疬灸皆安。
寒痰咳嗽更兼风,列缺二穴最可攻,先把太渊一穴泻,多加艾火即收功。
痴呆之症不堪亲,不识尊卑枉骂人,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开得穴真。
连日虚烦面赤妆,心中惊悸亦难当,若须通里穴寻得,一用金针体便康。
风眩目烂最堪怜,泪出汪汪不可言,大小骨空皆妙穴,多加艾火疾自痊。
妇人吹乳痛难消,吐血风痰稠似胶,少泽穴内明补泻,应时神效气能调。
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口眼喎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喎左泻右依师正,喎右泻左莫令斜。
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攻,先补后泻分明效,一针未除气先通。
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亦治颈上生瘰疬,下针泻动即安然。
耳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红肿生疮须用泻,宜从听会用针行。
伤寒过经尤未解,须向期门穴上针,忽然气喘攻胸膈,三里泻多须用心。
脾泄之症别无他,天枢两穴刺休差,此是五脏脾虚疾,艾火多添病不加。
口臭之痰最可憎,劳心只为苦多情,大陵穴内人中泻,心得清凉气自平。
穴法深浅在指中,治病须臾显妙功,劝君要治诸般疾,何不当初记玉龙。
-------------------------------------------------------------------------------------
肾强疝气发甚频,气上攻心似死人,关元兼刺大敦穴,此法亲传始得真。
水病之疾最难熬,腹满虚胀不肯消,先灸水分并水道,后针三里及阴交。
肾气冲心得儿时,须用金针疾自除,若得关元并带脉,四海谁不仰明医。
赤白妇人带下难,只因虚败不能安,中极补多宜泻少,灼艾还须着意看。
吼喘之症嗽痰多,若用金针疾自和,俞府乳根一样刺,气喘风痰渐渐磨。
满身发热痛为虚,盗汗淋淋渐损躯,须得百劳椎骨穴,金针一刺疾俱除。
忽然咳嗽腰背疼,身柱由来灸便轻,至阳亦治黄疸病,先补后泻效分明。
肾败腰虚小便频,夜间起止苦劳神,命门若得金针助,肾俞艾灸起邅迍。
九般痔漏最伤人,必刺承山效如神,更有长强一穴是,呻吟大痛穴为真。
伤风不解嗽频频,久不医时劳便成,咳嗽需针肺俞穴,痰多宜向丰隆寻。
偶尔失音言语难,哑门一穴两筋间,若知浅针莫深刺,言语音和照旧安。
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无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
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眼痛忽然血贯睛,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出血,不用金刀疾自平。
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搐出后,目内清凉始见功。
腕中无力痛艰难,握物难移体不安,腕骨一针虽见效,莫将补泻等闲看。
急疼两臂气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此穴原来真气聚,补多泻少应其中。
肩背风气连臂疼,背缝
二穴用针明,五枢亦治腰间病,得穴方知疾顿轻。 ຫໍສະໝຸດ 寻腕骨,金针必定夺中脘。
大便闭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有水临泣泻,无水方能病不侵。
七般疝气取大敦,穴法由来指侧间,诸经具载三毛处,不遇师傅隔万山。
传尸劳病最难医,涌泉出血免灾危,痰多需向丰隆泻,气喘丹田也可施。
合本歌之意,玉龙之长一尺二寸应一百二十穴,故命曰玉龙歌。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
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
头颈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针灸中国注:玉龙歌名称的由来
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载:
“梁大同八年,戍主杨光欣,获玉龙一枚。长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镂精妙,不似人作。 腹中容斗余,颈亦空曲。置水中,令水满,倒之,水从口出,出声如琴瑟,水尽乃止。”(梁大同八年,戍主杨光欣,得到一枚玉雕的龙。龙长一尺二寸,高五寸,雕刻得十分精妙,不像人工做的。玉龙肚子里可装一斗多东西,脖子也是空而弯曲的。把它放到水中装满水,再往外倒水,水从龙口流出来,会发出琴瑟奏鸣一样的声音,水流尽才停止。)
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申辩,有筋有骨须浅刺,灼艾临时要度量。
劳宫穴在掌中寻,满手生疮痛不禁,心胸之病大陵泻,气攻胸腹一般针。
哮喘之症最难当,夜间不睡气遑遑,天突妙穴宜寻得,膻中着灸便安康。
鸠尾能治五般痫,此穴须当仔细观,若然着艾宜七壮,多则伤人针亦难。
气喘急急不可眠,何当日夜苦忧煎,若得璇玑针泻动,更得气海自安然。
九种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内用神针,若还脾败中脘补,两针神效免灾侵。
痔漏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难禁,或痛或痒或下血,二白穴在掌中求。
三焦之气壅上焦,口苦舌干岂易调,针刺关冲出毒血,口生津液病俱消。
手臂红肿连腕疼,液门穴内用针明,更将一穴名中渚,多泻中间疾自轻。
中风之症症非轻,中冲二穴可安宁,先补后泻如无应,再刺人中立便轻。
强痛脊背泻人中,挫闪腰酸亦可攻,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疾任君攻。
肾弱腰疼不可当,施为行止甚非常,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
环跳能治腿股风,居髎两穴认真攻,委中毒血更出尽,愈见医科神圣功。
膝腿无力身力难,原因风湿致伤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悠渐自安。
髋骨能医两腿疼,膝风红肿不能行,必针膝眼膝关穴,功效须臾病不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