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移民跟家乡的经济联系
建国以前:侨汇与兴办实业 30年代60万人口,半数侨眷,侨 眷70%-80%主要或部分依靠侨汇为 生。 第一种:家里田地规模较大,侨 汇是额外收入 第二种:家里田地有限,仅能勉 强吃饱饭,其他靠侨汇 第三种:住在城里或小城镇,一 切依靠侨汇 (第二、三种是主要类型,石狮、 永宁等沿海要冲,都属于第三种)
古代: 泉州港是海上丝绸 之路起点,唐宋阿 拉伯人在这里留下 不少后裔(南方回 族的祖先) 近代: 西方殖民者对东南 亚的开发需要华工 以及郑成功收复台 湾以后移民台湾
2.21940年以前 移民海外分布
——东南亚占90%,其中菲律宾占68.8%
1940年以后 ——港澳移民超越东南亚,80年代,香港晋江人达到30万,占香港人6%
1.2 唐朝以后,1987建市之前,Hale Waihona Puke Baidu直属于晋江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建州南安县,石狮境域隶属南安县。开元六年(718年)后, 石狮境域一直隶属晋江县。
1.2 海外贸易始于唐代,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形成中国 人中少有的海洋文化
唐朝随泉州兴起开始出现海外贸易,宋元时代开始移民海外,明清时代开始出 现大规模移民海外及台湾的现象。
石狮历史文化
1 石狮历史 2 侨乡历史 3 石狮文化与建筑风貌
1 石狮历史
1.1 历史悠久,主要发展来自中原战乱南迁
• 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在这里繁衍生息、陆 耕海渔。周代以后,有北方汉人入迁。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州兵燹而动荡 不安,仕族衣冠南渡入闽,定居石狮境内晋江流域的滨海平原,或从事农耕, 或从事近海捕捞,中原先迚文化与古闽越文化交融发展。据《西山杂志》记 载,隋代,蚶江、永宁、石狮、祥芝等地,均有中原移民南迁定居。永宁岑 兜一带建有盐场,先民从事海盐生产已成规模
1.4 侨乡经济促成“故衣摊”、“三来一补”以及“三资 企业”
故衣摊——在大办乡镇企业的同时,石狮凭借侨资多、侨胞港澳同胞多和信息 灵等优势,与外商签定“三来一补”合同,承接服装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 件装置。同时又利用迚口剩余布料,仿制港澳、国外流行服装,摆设“故衣 摊”,上市销售。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利用海关开放的有利时机,大量迚口国 内还不能大量生产的电视机、收录机、计算器及其他洋布、洋货。这些自用有 余的迚口物资,也上“故衣摊”交贸。1982年2月,石狮“故衣摊”发展到 310多摊,形成一定规模的服装市场。
(3)建立大型开发区——政府与华侨结合
1.5 全国先进科技工作县、灯谜之乡(舞狮)、武术之乡
2 侨乡历史(以晋江为例) 2.1 移民原因
推力:
地理因素: 背山面海 生态因素: 生态破坏及台风海 啸常常造成农业减 产 经济因素: 近代以后原有的农 业和手工业经济衰 败,导致大量农民 破产 社会因素: 军阀混战 宗族斗争 政权更替频繁
拉力:
1949-1978 晋江侨汇占福建27%-38%左右,占全国侨汇4%-12%。 作用:1.改善生活 2.协助生产建设 3.兴办公益事业
1978-1997 1.过渡阶段:跨海民间贸易 (1)走私 (2)民间商贸:估衣摊—— “海外亲戚寄东西回来,在估衣摊卖掉” 1975年,石狮日成交量就达到60万
(2)晋江模式 “三闲起步”——“三来一补”——三资企业 “三闲起步”——闲钱、闲劳动力、闲房 三来一补——来料、来件、来样加工装配,补偿贸易,三来一补的小洋货 货引起了全国顾客的关注,形成市场(晋江设计曾经领先全国) 1988年以后,三来一补向侨资企业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