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1998大洪水

1998大洪水

河道行洪 能力降低
请观看视频: 00:35~。6月12日 到8月27日,整整77天里,汛期主雨带一直在 我国长江流域南北拉锯及上下摆动。长江流 域在经历了冬春多雨和6月梅雨季节之后;7 月下旬迎来了历史上少见的高强度“二度梅”, 水位长期居高不下;8月份,长江上游的强降 雨进一步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中国大地经历了一场不寻常的洪水考验。
受灾情况
根据湖北、江西、湖南、安 徽、浙江等省(区)的不完 全统计,受灾人口超过一亿 人,受灾农作物1000多万公 顷,死亡1800多人,倒塌房 屋430多万间,经济损失达 1500多亿元。
洪水成因
前期降雨偏多、 中下游地区底 水偏高
降雨集中且强 度大,大到暴 雨甚至特大暴 雨出现频繁。
洪水调蓄 能力降低
The Disastrous Flood in 1998
98长江特大洪水
时间:1998年6—8月
地点:长江流域地区
事件:由于雨带长期停滞在长江流域,降雨集中,导 致长江上游先后出现8次洪峰,中下游水位居高不下, 形成了全流域性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 人员伤亡。
2
世纪洪魔:1998年长江洪灾

98年长江特大洪灾成因:-1.自然因素:

98年长江特大洪灾成因:-1.自然因素:

地区 全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非洲 北美洲 拉丁美洲 亚洲 欧洲 大洋州
出生率 2.2 1.1 2.5 3.8 1.4 2.4 2.2 1.0 1.8
死亡率 0.9 1.0 0.9 1.4 0.9 0.6 0.8 1.1 0.7
自然增长率 1.4 0.1 1.7 2.4 0.6 1.8 1.4 -0.1 1.1
适度发展。
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试一试:
假设今天是国家人口政策宣传日, 你们是宣传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你 能为今日的活动,设计一句宣传语吗?
课堂练习:
1、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资源)(环境) (经济状况 )及社会变动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可见 人口是( 关键 )因素。
2、目前世界人口已突破( 60 )亿大关,而世界人 口主要集中在一些( 发展中)国家。
围湖造田
PRED问题 矛盾重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塔里木河的问题
人口增长 水资源、土地资源短缺 无序无节制引水、毁林开荒(人的活动) 塔里木河萎缩、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 影响生活、生产 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怎么解决?——综合治理 即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问题
PRED问题
Population 人口增长过快 Resources 自然资源短缺 E nvironment 全球气候变暖、
土地荒漠化、酸雨 Development 当代世界的主题
人与自然关系的几个阶段
1.农业文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较为 有限,对自然环境更多采取的是“崇拜,顺从”。
2.农业文明发达时期,人们开始有意识地“改造” 自然,在大地上留下壮观的人文景观,如梯田
3.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自由地凭借自己的意志来 “征服”和“改造”自然。

“98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

“98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

“98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由于盲目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江河泥沙淤积、河床抬高,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洪涝灾害有加剧趋势。

1998年夏季发生的长江全流域性大洪水,松花江、嫩江出现的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使全国29个省市遭受了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千6百多亿元(人民币)。

据统计,围垦使全国湖泊面积减少了万km2,由此而消失的大小湖泊达800余个,损失调蓄库容达325×10m3以上。

素有“千湖之省”的湖北省,建国以来湖泊数量由从1066个减少到326个,湖面缩小近6000 km2。

鄱阳湖湖面由5050 km2缩小到2837 km2,损失水面达2213 km2;洞庭湖面积也从4350 km2缩小到2432 km2。

以“水乡泽国”而著称的江苏省,围垦湖面约1600 km2,占全省湖面的1/7,其中有23个中小型湖泊消亡。

由于围垦减少了调蓄容积而造成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灾情加重。

1991年太湖地区特大洪涝灾害损失达数百亿元,尽管当年的降水量还不及1954年,但损失却大大地超过了1954年。

发生在1998年夏季的长江中游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产生这次特大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江中游地区大量的湖泊被围垦,导致调蓄容积减少,迫使洪水进入长江干道,造成长江大堤险象环生。

1998年6月~9月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其主要原因,除气候反常、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外,存在水土流失,植被减少,围湖造田,河道淤积,水利工程失修、老化,法制观念淡薄,水利投入不足,承灾功能脆弱,人口急剧增长,协调失误等深层次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领导,提高防洪意识,加强农田基建,搞好科研,建立信息系统,加大教育力度,增加投入,实行依法减灾,加强洪灾前期工作的建设管理,控制人口等对策。

洪涝灾害是指因气象等原因使水位异常升高,冲破堤岸,淹没田地、房屋,淹死人畜并引发疾病等灾害现象。

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是一个洪涝灾害多发国家。

1998年长江流域雨情洪涝特征教程

1998年长江流域雨情洪涝特征教程

1998年长江流域雨情洪涝特征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流域性大洪水,多处水文站出现了超历史记录的洪水位的记录。

1997年冬季-1998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反常,江南频繁出现大雨或暴雨,出现了枯季不枯的异常情况。

由于长江流域冬春季降水偏多,湘江、赣江、闽江和广东北江干流3月发生洪水,汉口水文站3月16日水位达到21.33 m,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值,这几条江河的春汛比常年提前1个月。

6月梅雨季节之后;7月下旬长江流域又迎来了历史上少见的高强度“二度梅”,水位长期居高不下;8月份,长江上游的强降雨进一步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中国大地经历了一场不寻常的洪水考验。

以下从雨情、水情和灾情三方面对1998长江流域的这次洪水进行分析。

1、雨情特点图1、1998年6-8月长江流域平均逐日降水量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量超过500mm,其中,鄱阳湖、赣江降水量在1000 mm 以上。

图1是1998年6-8月长江流域16个站平均的逐日降水量。

由此看来长江流域的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12-27日、7月21-31日,出现了历史上比较少见的两次梅雨活跃期。

一般6月过后,我国主雨带会往长江以北的地区移动,长江流域进入高温伏旱天气;然而1998年,6月梅雨过后,雨带并没有向北移动,7月下旬梅雨又再度重来,形成了历史上上见的高强度的“二度梅”,长江水位迅速上涨。

8月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等地降水频繁,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0%~100%,局部地区偏多200%。

持续的强降水使得长江干、支流和沿江湖泊水位猛涨,引发了自1954年以来长江又一次全流域的特大洪水。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强降水大致可分为4个时段:(1)、6月12~27日,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江南。

图2、1998年长江流域第一阶段降水量分布图在此期间,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出现连续性暴雨或大暴雨天气过程,特别是江南北部地区暴雨日数多、雨量大、持续时间长,降水总量一般都有300~500mm,其中江西东北部、浙江西南部、福建西北部以及湖南局部的降水量在500mm以上,部分地区达800~1000 mm(图2),较常年同期偏多1~3倍。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

造成1998年洪水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是气候异常,雨水过大.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了3次持续大范围的降雨过程.7月份长江中下游水文站的洪水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45亿立方米;汉口站1648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120亿立方米.长江洪水主要发生在中游的江汉平原一带.这里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洪不畅,又是多路来水汇合的地方,如果各支流同时发生洪水,在这里相遇,必然酿成长江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关键性的还是部分蓄洪量比1954年要减少了很多.根据资料1998年的洪水来量约为100亿立方米.而1954年洪水的安全蓄洪量约400多亿立方米,1998年蓄洪总量约为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蓄洪量估计才50多亿立方米.这时,人们又会提出问题:长江水位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积提高了?①关于河床淤积情况为了开发水电资源,我国在许多主要江河的中、上游都兴建了梯级水电站和小水库,这使江河湖泊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被大大弱化,并造成河湖的天然水面受限、河道淤积加重、河床堤坝争相提高的恶性循等结果.根据长期观测资料显示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但也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洪湖河段,这一河段受下荆江栽弯工程影响,因此栽弯河段上有冲刷,河床有淤积现象.②关于湖泊淤积情况近几十年来,由于通江湖泊遭盲目围垦,丧失面积达1200万公顷左右.仅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的通江湖泊,都因不合理的围垦开发而减少了576亿立方米的容积.湖泊容积缩小,导致在相同流量的情况下,水位抬高,这种情况下汛期洪水水位一般高于境内地面10米左右,以致险象环生,防不胜防.例如: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了湖泊容量约为40多亿立方米,由于围垦了1600平方千米,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由于围垦1400平方千米,减少湖泊容量约80多亿立方米.湖北省的长江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锁,减少面积5700平方千米,1949年以来,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及安徽五省,因围垦共增加耕地约1400平方千米.根据数据统计,在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千米的流域范围内,地面固体物质的年均侵蚀量为15.68亿吨,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输沙量为5.3亿吨,输移比为0.33.宜昌以下,汉口站的年均输沙量为4.3亿吨,下游大通站为4.68亿吨.宜昌和汉口的差值,主要淤在洞庭湖区,大通站的输沙量,绝大部分流入东海.据研究,森林植被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主要的是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对降水的截留率高达12.6%,与无林地相比,可减少地表水流失85.1%,减少土壤冲刷量58%.显然,植被遭破坏的结果,必然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量增加,洪枯比加大,径流量减少.水土流失还造成河道和湖泊、水库淤积,使河床抬高,水库库容减小,湖泊萎缩.但多年来,森林采伐与更新比例为11:1.据1957年的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36.3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0.2%.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减少了一半,水土流失面积达到73.94万平方公里,猛增了一倍,占流域总面积的41%.结论:首先,生态破坏严重,尤其是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遭受长期持续的严重破坏,导致大自然的报复.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滥伐森林,使一些河流断流,泉源枯竭,雨季又造成洪水泛滥.第二是,盲目围湖造田,其结果是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大幅度缩减.其中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长江洪水水位增高的主要原因.第三是,不合理的水利建设对江河产生的负面生态效应不容忽视.大量水利工程破坏了江河的自然生态功能,有可能加剧水灾的危害.建议及希望: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人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气候异常,降雨集中所致,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正视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围湖造田和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⑴保护生态,刻不容缓.生态破坏是洪水危机的元凶之一.缓解洪水危机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护湿地、控制水土流失.⑵另一方面还要强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管理,在工业、交通、建设和兴建住宅时,尽量节约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充分发挥现有耕地生产潜力和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开发利用宜荒地,沿海滩等各种土地资源,禁示糊乱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⑶在西部大开发中,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结合实际情况对长江全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从而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98长江洪水29个省市自治区遭受洪灾1998年洪水造成3004人死亡、2.23亿人受灾。

98年长江大洪水原因分析

98年长江大洪水原因分析

对1998年特大洪水的反思摘要: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关于98年特大洪水分析其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运用生态学原理加以解释。

关键词: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多效应原理,相互联系原理,勿干扰原理正文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降水量异常是洪水爆发的直接原因,其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我们使用生态学三大定律归结起来:一:直接原因:1998年全球气候异常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异常(1)1998年7月中旬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突然南退,位置偏南偏西,这是十分不正常的,造成了长江上游一带暴雨现象发生极为频繁。

1998年6~8月,副高异常强大,脊线位置持续维持偏南、偏西,并且呈稳定的东北一西南走向。

这一现象是近40年来罕见的。

6月中下旬,副高位置尚属正常,降雨带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底至7月上旬,副高短暂北抬;从7月中旬开始,副高反常地突然南退,位置异常偏南偏西,并持续稳定了一个多月,使长江上中游地区一直处于西南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处,暴雨天气频繁出现,导致长江上中游洪峰迭起,中下游江湖水位不断攀升。

(2)1998年6月到8月,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和鄂霍茨克海三个地区出现阻塞高压形势,造成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较易南下。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面平均降雨量为670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83毫米,偏多37.5%,仅比1954年同期少36毫米,为本世纪第二位。

长江流域1931-1998年6-8月降水量柱状图(单位:mm)(3)高原积雪偏多。

根据气候规律分析,冬春欧亚和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偏多时,东亚季风一般要推迟,夏季季风偏弱,主要雨带位置偏南,长江流域多雨。

1997年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多,是影响1998年夏季长江及江南地区降雨偏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间接原因1:多效应原理: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情_冯铁忱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情_冯铁忱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情冯铁忱 吴群英摘 要 1998年长江全流域的大洪水,使整个流域遭受了建国以来少见的自然灾害。

分析造成洪灾的主要原因为:暴雨频繁,且降雨强度大;堤防隐患多,且防洪标准不高;洪水来临时,洲滩民垸难以适时弃守;山洪山地灾害突发性强。

提出今后防洪减灾的措施:提高堤防的抗御能力,尤其要加快对堤基的处理和堤身加固;加快蓄滞洪区安全设施的建设;洲滩民垸应按防洪规划适时弃守以利行蓄洪;加快中小城镇的防洪工程建设;加强山地灾害的防御。

主题词 流域洪水 水灾 洪灾调查 长江 1998年1998年,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并使长江流域遭受建国以来少见的严重自然灾害。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指挥和科学决策下,在沿江各省各级领导亲临一线组织下,经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抗洪,奋力抢险,战胜了8次洪峰,保住了荆江大堤、同马大堤、长江干堤、重点垸堤和武汉市等重要城市的安全,取得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使洪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1 洪灾灾情1998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了近年来少见的特大暴雨,并由此形成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流域遭受溃垸、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塌等灾害,受灾范围之广,灾情程度之重,是1954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据初步调查资料统计,淹没耕地23.9万hm2,受灾人口231.6万人,其中死亡人口1526人,倒塌房屋212.85万间。

上游四川省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上千处。

2 灾害特点2.1 灾害范围广、种类多受灾范围遍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除云南、贵州省外的7省市受灾县市达588个、乡镇10771个。

就各省而言,受灾范围之广也属少见。

四川省21个市、地、州都不同程度的遭受山洪和山地灾害,长江中下游5省不仅平原河湖地区大范围受灾,山丘区也遭受严重山洪和山地灾害。

因持续不断的暴雨洪水和长时间的高洪水位,造成溃垸、内涝和山洪等多种灾害。

(1)溃垸灾害。

98抗洪精神之弘扬

98抗洪精神之弘扬

九八抗洪精神之弘扬关键词:九八抗洪救灾弘扬抗洪精神精神财富时代精神论文摘要:在199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

在抗洪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洪灾产生的背景● 1.1洪灾爆发的背景1998年夏季,中国南方普降罕见暴雨。

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

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

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滥,中国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面对罕见的世纪洪水,数百万抗洪军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下,顽强拼搏,团结奋战,以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抗御了一次又一次特大洪峰的袭击,保住了三江大堤,保住了重要城市和交通干线,取得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在人类征服自然灾害史上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 1.2洪灾爆发的原因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0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

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30%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

为此,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0%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

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

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

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

1998年抗洪救灾的简介

1998年抗洪救灾的简介

1998年抗洪救灾的简介1998年入汛以来,由于气候异常,中国大部分地区降雨明显偏多,特别是长江以南和东北北部地区出现持续性的强降雨,致使6~9月长江流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先后出现了八次洪峰,嫩江、松花江出现了超过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

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辽阔的东北平原普遍发生洪水平堤、漫堤,多处发生渗透、管涌和溃堤决口,造成洪水泛滥,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深重灾难,国家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同心同德、团结奋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洪水展开了顽强的搏斗,取得了抗洪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

在洪水到来之前,根据水文、气象等方面的资料,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提早做出了可能发生特大洪水的判断。

防汛形势严峻,责任重于泰山,各地要抓早抓紧抓细抓实,全力以赴认真做好防汛抗旱的各项工作,确保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准备工作充分,争取了防汛抗洪的主动。

6月27日,嫩江发生第一次洪峰,30日,国家防总发出《关于长江、淮河防汛抗洪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切实负起防汛指挥的重任。

根据中央确定的方针,各地始终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在抗洪抢险极为复杂的情况下,党和政府果断决策、正确部署,使整个抗洪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7月2日,长江上游出现第一次洪峰。

在整个抗洪抢险中,党和政府始终高度关注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做出了派解放军参加抗洪抢险、军民协同作战的重大决策。

7月18日,长江上游出现第二次洪峰。

7月21~22日,武汉市降特大暴雨,创该市有雨量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

7月22日,中央要求沿长江各省市特别是武汉市作好迎战洪峰的准备,“严防死守,要做到三个确保:确保长江大堤安全,确保武汉等重要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8月8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紧急指示》,要求部队各级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定,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昂扬的斗志,直至夺取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

1998年岷江暴雨洪水浅析

1998年岷江暴雨洪水浅析
· 22·
超过警戒水位 2. 50 m (见表 1)。
表 1 1998年 7月岷 江主要控制站洪峰统计表
河 名 站 名 洪峰水位 /m
岷 江 彭 山 425. 95 青衣江 罗 坝 504. 32 大渡河 福录镇 431. 76 岷 江 五通桥 342. 60 岷 江 高 场 285. 50
2. 2 洪水特征
278. 47 279. 57 278. 24 278. 34 279. 20 278. 68 280. 58 281. 87 279. 03
11. 21 10. 55 8. 32 7. 95 7. 55 7. 52 7. 18 6. 63 6. 47
王玲等 1998年岷江暴雨洪水浅析
( 3) 洪峰尖瘦、 高。 由于岷江流域的暴 雨强度大 , 历时短 , 造成洪峰尖瘦。图 1为高 场站 1998年最高洪水和历史最高洪水、 次 高洪水的水位过程线。 从图中可看出 , 三条 洪水过程线具有相似性 , 都反映出岷江洪水 洪峰高、 洪峰尖瘦的特点 , 这种特点在岷江 洪水过程中具有普遍性。
277. 94
285. 50
7. 56
序号
1高场站落差排序统计表
年份 起涨水位 /m 洪峰水位 / m 涨幅 / m
1955 1961 1990 1993 1975 1985 1991 1966 1998
289. 68 290. 12 286. 56 286. 29 286. 75 286. 20 287. 76 288. 50 285. 50
水 , 落差为 6. 2 m, 居历史第 9位 (见表 3)。
落差最大的可达 11. 21 m。
表 2 岷江高场站涨幅排序统计表
序号 年份 起涨水位 /m 洪峰水位 / m 涨幅 / m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降水概况描述及成灾原因初步分析(修改版)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降水概况描述及成灾原因初步分析(修改版)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降水概况描述及成灾原因初步分析06级气科5班王修莹20061301198摘要:1998年夏季(6月11日至8月29日),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天气,给我国国内生产、国民生活带来极大的灾难。

98年夏我国气候异常,主汛期长江流域降雨频繁、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是造成长江流域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天气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长江流域洪灾二度梅低频气旋一、我国夏季降水特点与98年夏季降水概况及主要特点:1998年夏季(6月11日至8月29日),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天气,给我国国内生产、国民生活带来极大的灾难。

持续的特大降水,造成长江全流域发生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

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洪水泛滥,中国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更是多达1600多亿元。

那么时隔这么多年,那场降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造成如此大的洪水的原因是什么?气候工作者及气象学家们是怎样看待这场降水的?下面来分析下:(一)、我国夏季降水特点及雨带活动位置[1]我国夏季降水特点是雨带先后经历两次北跳三次停滞过程,具体如下:5月中旬—8月下旬,雨带从南往北移;5月中旬—6月上旬,我国华南进入华南前汛期,雨带位于15ºN左右;6月中旬—7月上旬,江淮盛行梅雨,降水量很大,暴雨集中,雨带位于20-25ºN;7月中旬—8月下旬,我国华北东北进入雨季,雨带位于30ºN左右。

此时华南进入后汛期;8月下旬—10月上旬,雨带从北往南移,其中9月中旬—10月上旬是淮河秋雨期,雨量小,位于20ºN左右。

(二)、98年夏季降水主要特点图1 1998年6~~8月降水量[2]上图可看出,1998年主汛期(6~8月),长江流域降雨为全流域型偏多,鄱阳湖,洞庭湖两湖水系6~8月降雨量均在1000mm以上其中澧水上游总降雨量超过2000mm。

98抗洪精神之弘扬

98抗洪精神之弘扬

九八抗洪精神之弘扬关键词:九八抗洪救灾弘扬抗洪精神精神财富时代精神论文摘要:在199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

在抗洪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洪灾产生的背景● 1.1洪灾爆发的背景1998年夏季,中国南方普降罕见暴雨。

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

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

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滥,中国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面对罕见的世纪洪水,数百万抗洪军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下,顽强拼搏,团结奋战,以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抗御了一次又一次特大洪峰的袭击,保住了三江大堤,保住了重要城市和交通干线,取得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在人类征服自然灾害史上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 1.2洪灾爆发的原因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0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

四川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30%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

为此,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0%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

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

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

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

利用生态学定律 分析98年长江洪涝灾害

利用生态学定律 分析98年长江洪涝灾害

10资环杨培10140210181998年长江水患成因分析及反思——结合生态学三大定律一、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的灾情概述及洪水特点(一)、灾情概述1998年进入汛期以后,我国一些地方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长江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

松花江、嫩江也出现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由于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非常严重。

据国家民政部门统计表明,受水灾影响,全国有29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受到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3亿人,死亡3656人;倒塌房屋733万间,损坏房屋1379万间;农作物受灾2 544万公顷,绝收614万公顷;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642亿元。

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

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受长江上游干流连续7次洪峰及中游支流汇流叠加影响,大通站流量8月2日最大达82300立方米每秒,仅次于1954年洪峰流量,为历史第二位。

南京站7月29日出现最高潮位10.14米,居历史第二位,在10.0米以上持续17天之久。

镇江站8月24日出现8.37米的高潮位,仅比1954年低1厘米,居历史第三位。

(二)洪水特点长江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洪水,如1931年、1935年、1954年1991年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水,98年长江流域的洪水与历史上的大洪水相比有如下特点:1、长江上游洪峰频繁,间隔时间短。

1998年长江上游共形成8次洪峰。

以宜昌为例,第一次报峰时间为7月2日,第8次报峰时间是8月31日。

短短的两个月内有8次洪峰通过宜昌,且间隔时间都比较短,其中间隔最长的为16天,最短的只有4天。

所以长江上游洪峰频繁且间隔时间短是1998年长江洪水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2、水位高。

长江干流自宜昌以下河段全线超过警戒水位。

除武汉个别观测站外,中游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360公里江段和洞庭湖、鄱阳湖的水位都超过了1954年,也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

1998年湖北长江洪水的主要特征

1998年湖北长江洪水的主要特征

1998年湖北长江洪水的主要特征作者:徐凯希来源:《党史天地》2008年第07期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是继1954年长江洪水后,长江流域出现的最大洪涝灾害。

进入汛期,长江流域气候异常,特别是6月11日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后,长江流域暴雨不断,强度大,面积广,主雨带长期徘徊于长江流域,使得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相继发生大洪水,并发生恶劣遭遇。

与1954年相比,1998年的湖北长江特大洪水具有如下特征。

一、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1998年的长江洪水是全流域型的组合洪水,干流、支流以及相关地区均受到影响,洞庭湖、鄱阳湖、湘资沅澧四水、清江、乌江、嘉陵江、岷江、沱江、金沙江流域,无一不受到暴雨袭击。

6月至8月长江流域出现的74个暴雨日中,大暴雨为64天,占暴雨日总数的86%。

其中鄱阳湖水系的信江、乐安江和洞庭湖水系的沅水、澧水,分别成为长江全流域的两个暴雨中心:前者最大报汛雨量记录为1765毫米(上清站),后者最大报汛雨量为2062毫米(水田站)。

各路洪水在较集中的时段内汇入长江干流,大大超过了长江的安全泄量。

干流压力超过极限,湖北沿江堤防均超标准运用。

由于大量客水涌入,造成长江中游洪水异常恶劣,外洪重于内涝,湖北防洪形势万分危急。

5月至8月,进入湖北长江段的客水总量达到4925亿立方米,较之常年偏多37.8%。

同期,湖北境内自产水量进入长江者为548亿立方米。

仅为过境客水总量的1/9。

二、入汛早、涨幅大、来势凶猛长江中游干流河段的汛期,一般在每年的6月至9月,其中7-8月为主汛期。

受到气候异常、洞庭湖水系早于往年出现较大洪水的影响,1998年长江中游干流进入汛期比常年早了20天。

1月21日,武汉关水位达18.93米,是有水文记载230余年以来枯水期的最高水位,比历年均值高出4.52米之多。

由于枯水不枯,底水偏高,加之3月份阴雨持续时间较长,累计雨量较大,造成春汛提前,为汛期特大洪水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6月中下旬,随着鄱阳湖、洞庭湖相继发生较大洪水,湖北各重要江段陆续进入设防水位。

1998年长江大洪水

1998年长江大洪水

1998年长江大洪水张光斗【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1999(030)007【摘要】1998年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这场洪水虽已过去,但各种议论纷至沓来,更有甚者将其归于"人祸".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虽然这场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但造成的损失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小得多.经分析,长江发生1998年大洪水主要是气候异常、暴雨过大、河湖调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造成的.荆江以下最大洪峰流量和最大60d洪量对比表明,1998年洪水总体上小于1954年,在本世纪已发生的3次全流域性大洪水(1931、1954、1998年)中列第2位.1998年长江中下游洪水位大大超过了1954年的实测水位,高洪水位形成的主要原因:①1998年分蓄洪量与1954年相比大量减小,1954年长江中下游分洪溃口总量达1 023亿m3,而1998年只有100亿m3;②湖泊调蓄能力降低,建国以来,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面积减少约1万km2,洞庭湖、鄱阳湖因淤积围垦减少容积180亿m3以上.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各级政府和广大军民全力抢险,夺取了1998年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总结经验主要有:汛前准备充分;统一指挥、决策正确;军民联防,全力抢险;水库调度,科学抢险;依法防洪,严格执法.灾后反思,应抓紧做好以下工作:加高加固堤防,消除堤身隐患;加强河道整治,保持行洪畅通;建好分蓄洪区;做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抓紧建设防洪水库;加强长江上中游的水土保持;提高防洪现代化技术.【总页数】3页(P1-3)【作者】张光斗【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相关文献】1.1998年长江大洪水中的水文情报预报工作 [J], 程海云;葛守西2.1998年特大洪水期长江口南汇嘴水域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 [J], 毛兴华;胡方西;谷国传;周菊珍3.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降水分析 [J], 周自江;宋连春;李小泉4.生态环境保护与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的生态经济学思考 [J], 严立冬5.1998年夏季长江特大洪水入海的化学水文学特征 [J], 王保栋;陈爱萍;刘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8年长江特大洪水背后人为因素

98年长江特大洪水背后人为因素

98年长江特⼤洪⽔背后⼈为因素98年长江特⼤洪⽔背后⼈为因素⽂/赵世龙湖南、湖北,得名因⼀个洞庭湖。

荆江、云梦泽与洞庭湖的江湖关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

约2000年前,湖北古云梦泽南连长江,北通汉⽔,⽅圆九百⾥,长江洪⽔涌出三峡,调蓄云梦泽,再下汉⼝。

那时的洞庭湖,还只是君⼭附近⼩块⽔⾯。

然⽽,长江、汉⽔⼤量洪⽔挟带泥沙涌⼊云梦泽,历经1000多年淤积,云梦泽不复存在,代之以星罗棋布⼩湖群,成就了湖北的“千湖之省”。

与此同时,荆江河槽开始形成,九⽳⼗三⼝作为洪⽔通道,使洞庭湖南连青草、西吞⾚沙,横亘七⼋百⾥。

先民们在荆南洲滩上从事⽣产活动,堵⼝并垸,江⽔不再四处奔突,改由四⼝南流,洞庭湖湖⾯⽔位抬⾼、⾯积扩⼤,“⼋百⾥洞庭”由是诞⽣。

这是江湖关系(长江、洞庭湖)与两湖(湖南湖北)关系的核⼼所在。

洞庭⼀湖锁两省,在湘境内15200平⽅公⾥,在鄂境内3580平⽅公⾥。

成为我国近⼆千年来逐渐形成的罕见湖积、冲积平原。

长江占中国地表径流⽔量的26%,年径流量达到了⼀万亿⽴⽅⽶(全国为2.8万亿⽴⽅⽶),这些⽔量中60%都要流经洞庭湖和荆江(长江宜昌以下⾄城陵矶),洞庭湖每年蓄⽔3000多亿⽴⽅⽶,其中来⾃长江的洪⽔占到1100-1200多亿⽴⽅⽶,汛期时长江洪⽔的1/3-1/4从松滋、太平、藕池三⼝灌⼊洞庭,调蓄的洪⽔达到了10000-20000每秒/⽴⽅。

如1954年⼤洪⽔时调蓄了280-300亿⽴⽅⽶,1998年的洪⽔也调蓄了250多亿⽴⽅⽶,均占当次洪⽔总量的30%多,所以说‘洞庭天下⽔’、‘长江之肾’是⼀点没错的。

这个江湖关系,就成了湖南湖北两省⾃古以来性命攸关的⼤事关系。

年年的⾬季洪⽔到来,顶住了就是⼀年丰收;堤破垸倒⾄少就是三年歉收,逃荒要饭。

每年汛期,⼏乎所有劳⼒得上堤,有时劳⼒不够,还得征调远近百⾥的劳⼒上堤,要⼀直守到洪⽔消退才能回家。

1998年7⽉24⽇,湖南安乡县安造垸临长江分洪⼊庭的松滋河⼤堤溃决,8⽉7⽇,与安造垸仅⼀堤之隔的湖北孟溪(⼜称黄⾦⼤垸)⼤垸临松滋河⼤堤也溃决,这都是是⼏⼗万亩的⼤垸啊,恰好南北骑居两省和⼆垸中线的号称⼀镇跨湘鄂的黄⼭头镇,陷⼊了四⾯环⽔、极其险恶的境地。

1998年长江水患成因探析及反思

1998年长江水患成因探析及反思

1 灾情 概述 及洪 水特 点
19 进 入 汛 期 以后 ,我 国一 些地 方 遭 受严 重 洪 涝灾 害 , 别 是 长江 流 域 发 生 了 自 8年 9 特 15 94年 以来 的又 一 次全 流 域 性 大洪 水 。松 花 江 、嫩 江 也 出现 了超历 史 记 录 的特 大 洪 水 , 引起 了全 社 会 的高 度 关注 。 由于 洪 水量 级 大 、涉及 范 围 广 、持 续 时间长 ,洪涝 灾 害 非 常 严 重 。据 国 家 民政 部 门统计 表 明, 受水 灾影 响 ,全 国有 2 省 ( 、 市 ) 同程 度 受 到 9个 区 不 洪涝 灾 害 ,受 灾面 积 31 亩 ;成 灾面 积 1 6亿 亩 ,受 灾人 口 23亿人 ,死 亡 35 . 8亿 . 9 - 66人 ; 倒塌 房 屋 73万 间 ,损 坏 房屋 17 3 39万 间 ;农 作物 受 灾 254万 公 顷 ,绝收 64万 公 顷 ; 4 1 水 灾造 成 的直 接 经 济损 失 24 亿 元 。 62
收稿 日期 :2 0 —11 0 60 -0 作者 简介:燕 松 ( 9 9) 16 一 ,男.工程师 ,主要从事水文气象预报 工作。
维普资讯
1 期

松 :19 年长江水 患成 因探析 及反思 98
5 7
2 1 天灾 一 I 主要 原 因
我 国是 世 界 上 自然 灾 害最 严 重 的 国家 之 一 , 自然 灾 害种 类 多 、频 数 高 、强度 大 、范 围广 。在 各种 自然 灾 害 中 ,气象 原 因 占 7 %以上 。夏 季 是 我 国 的雨季 ,根据 气 候 分 析统 0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 1期
2 0 0 7 年 2月

厄尔尼诺之患——1998年特大洪水

厄尔尼诺之患——1998年特大洪水

九江段、江心洲等民垸先后
溃堤。8月7日, 九江长江
主干堤决口。经过4000多解
放军官兵5天5夜的封堵,采取了外围打桩、固定
又出现持续性强降雨过程。8月上中旬再次出现强 降雨过程,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局部地区半
铺板、灌注泥石堵口等办法,并炸沉船8艘,终于 把决口堵上。此次溃堤共造成了32.9亿元的直接 经济损失。由小见大,一县之地尚如此,可见当时
迭加在一起,全部涌入嫩江,致使嫩江、松花江发 生超历史记录大洪水。
水和区间降雨的共同影响,西江干流梧州最大流量 52900立方米每秒,水位达到了26.51米,为本世 纪第二位大洪水。
6月中下旬,福建闽江支流建溪、富屯溪流域 出现持续性暴雨,致使闽江干流发生大洪水。闽江
干流水口电站最大入库流量37000立方米/秒,洪 水经水库调蓄后,干流竹岐水文站最高水位16.95 米,最大流量33800立方米/秒,为本世纪最大洪水, 洪水重现期约为ioo年。
全国灾情多么的严峻。
个月的雨量接近常年全年的雨量。嫩江流域6-8月
平均降雨量近600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255 毫米,偏多约79%。松花江干流地区6—8月平均降
雨量492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03毫米,偏
多26.5%。 当年,长江流域洪水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 全流域发生大洪水,除上游多次发生大洪水外,鄱
省咸宁市嘉鱼县外江民垸合 镇垸发生决口,造成严重灾
害,直接经济损失15.86亿 元,居民财产损失5.7亿元, 抢险官兵有19人失踪。8月 5日,长江嘉鱼县排洲段、
江上游的嫩江流域,6月上
旬至下旬出现持续性降雨过
程,部分地区降了暴雨。7 月上旬降雨仍然偏多,下旬
解放睾南京肇区某部红军团战士在长江舞堤决。处。.用 人堤堵住凑[口

98年长江大洪水原因分析

98年长江大洪水原因分析

对1998年特大洪水的反思摘要: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关于98年特大洪水分析其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运用生态学原理加以解释。

关键词: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多效应原理,相互联系原理,勿干扰原理正文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降水量异常是洪水爆发的直接原因,其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我们使用生态学三大定律归结起来:一:直接原因:1998年全球气候异常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异常(1)1998年7月中旬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突然南退,位置偏南偏西,这是十分不正常的,造成了长江上游一带暴雨现象发生极为频繁。

1998年6~8月,副高异常强大,脊线位置持续维持偏南、偏西,并且呈稳定的东北一西南走向。

这一现象是近40年来罕见的。

6月中下旬,副高位置尚属正常,降雨带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底至7月上旬,副高短暂北抬;从7月中旬开始,副高反常地突然南退,位置异常偏南偏西,并持续稳定了一个多月,使长江上中游地区一直处于西南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处,暴雨天气频繁出现,导致长江上中游洪峰迭起,中下游江湖水位不断攀升。

(2)1998年6月到8月,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和鄂霍茨克海三个地区出现阻塞高压形势,造成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较易南下。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面平均降雨量为670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83毫米,偏多37.5%,仅比1954年同期少36毫米,为本世纪第二位。

长江流域1931-1998年6-8月降水量柱状图(单位:mm)(3)高原积雪偏多。

根据气候规律分析,冬春欧亚和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偏多时,东亚季风一般要推迟,夏季季风偏弱,主要雨带位置偏南,长江流域多雨。

1997年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多,是影响1998年夏季长江及江南地区降雨偏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间接原因1:多效应原理: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
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

造成1998年洪水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是气候异常,雨水过大.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了3次持续大范围的降雨过程.7月份长江中下游水文站的洪水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45亿立方米;汉口站1648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120亿立方米.长江洪水主要发生在中游的江汉平原一带.这里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洪不畅,又是多路来水汇合的地方,如果各支流同时发生洪水,在这里相遇,必然酿成长江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关键性的还是部分蓄洪量比1954年要减少了很多.根据资料1998年的洪水来量约为100亿立方米.而1954年洪水的安全蓄洪量约400多亿立方米,1998年蓄洪总量约为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蓄洪量估计才50多亿立方米.
这时,人们又会提出问题:长江水位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积提高了?①关于河床淤积情况
为了开发水电资源,我国在许多主要江河的中、上游都兴建了梯级水电站和小水库,这使江河湖泊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被大大弱化,并造成河湖的天然水面受限、河道淤积加重、河床堤坝争相提高的恶性循等结果.根据长期观测资料显示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但也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洪湖河段,这一河段受下荆江栽弯工程影响,因此栽弯河段上有冲刷,河床有淤积现象.
②关于湖泊淤积情况
近几十年来,由于通江湖泊遭盲目围垦,丧失面积达1200万公顷左右.仅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的通江湖泊,都因不合理的围垦开发而减少了576亿立方米的容积.湖泊容积缩小,导致在相同流量的情况下,水位抬高,这种情况下汛期洪水水位一般高于境内地面10米左右,以致险象环生,防不胜防.例如: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了湖泊容量约为40多亿立方米,由于围垦了1600平方千米,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由于围垦1400平方千米,减少湖泊容量约80多亿立方米.湖北省的长江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锁,减少面积5700平方
千米,1949年以来,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及安徽五省,因围垦共增加耕地约1400平方千米.
根据数据统计,在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千米的流域范围内,地面固体物质的年均侵蚀量为15.68亿吨,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输沙量为5.3亿吨,输移比为
0.33.宜昌以下,汉口站的年均输沙量为4.3亿吨,下游大通站为4.68亿吨.宜昌和汉口的差值,主要淤在洞庭湖区,大通站的输沙量,绝大部分流入东海.据研究,森林植被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主要的是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对降水的截留率高达12.6%,与无林地相比,可减少地表水流失85.1%,减少土壤冲刷量58%.显然,植被遭破坏的结果,必然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量增加,洪枯比加大,径流量减少.水土流失还造成河道和湖泊、水库淤积,使河床抬高,水库库容减小,湖泊萎缩.但多年来,森林采伐与更新比例为11:1.据1957年的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36.3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0.2%.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减少了一半,水土流失面积达到73.94万平方公里,猛增了一倍,占流域总面积的41%.
结论:
首先,生态破坏严重,尤其是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遭受长期持续的严重破坏,导致大自然的报复.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滥伐森林,使一些河流断流,泉源枯竭,雨季又造成洪水泛滥.第二是,盲目围湖造田,其结果是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大幅度缩减.其中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长江洪水水位增高的主要原因.
第三是,不合理的水利建设对江河产生的负面生态效应不容忽视.大量水利工程破坏了江河的自然生态功能,有可能加剧水灾的危害.
建议及希望: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人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气候异常,降雨集中所致,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正视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围湖造田和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⑴保护生态,刻不容缓.生态破坏是洪水危机的元凶之一.缓解洪水危机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护湿地、控制水土流失.
⑵另一方面还要强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管理,在工业、交通、建设和兴建住宅时,尽量节约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充分发挥现有耕地生产潜力和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开发利用宜荒地,沿海滩等各种土地资源,禁示糊乱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
⑶在西部大开发中,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结合实际情况对长江全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从而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98长江洪水29个省市自治区遭受洪灾1998年洪水造成3004人死亡、2.23亿人受灾。

1998年长江流域自6月11日进入梅雨期后,各地暴雨频繁。

7月份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出现的次数最多,仅7月11日间歇一天。

1998年汛期长江流域共出现74个暴雨日,其中大暴雨为64天,占暴雨日总数的86%,特大暴雨日为18天,占暴雨日总数的24%。

持续的暴雨或大暴雨,造成山洪爆发,江河洪水泛滥,堤防、围垸漫溃、外洪内涝及局部地区山体滑坡、泥石流,给长江流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1998年我国气候异常。

主汛期,长江流域降雨频繁、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经分析,长江发生1998年大洪水主要是气候异常、暴雨过大、河湖调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造成的。

长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

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0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

1998年我国气候异常。

主汛期,长江流域降雨频繁、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松花江流域雨季提前,降雨量明显偏多。

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每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第二年,我国夏季多出现南北两条多雨带,一条位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另一条位于北方地区。

这次异常偏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造成1998年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多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江进入四川盆地,沿途接纳了众多支流,江面展宽,流量大增.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中游段地势低平,河道蜿蜒,水面宽阔,流速锐减.其中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从湖口至入海口的下游段地势更趋低平,江面更为开阔.不少河段江面宽在10千米以上,到入海口附近,江面宽逾80千米.两岸水网如织,湖泊星罗棋布,是美丽富饶的水乡泽国.一直以来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其中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就是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流域内降水丰沛,中下游地势低平,支流众多,一遇雨天洪水一并涌入长江干流,因此长江在暴雨季节来临之时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九江市位于长江中游。

九江市处于江、湖、河交汇之位,扼长江与鄱阳湖走廊之咽喉,九江地势地貌较为复杂,呈东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的趋势,主要以江南丘陵为主,形成以丘陵、山地、滨湖平原、沿江平原等多元化地形地貌综合体。

九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17℃,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其中40%以上集中在第二季度。

从初夏到6、7月的梅雨期间,降雨集中,大、暴雨频繁,5、6月份的常年平均降水量有200毫米左右,极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九江是座靠水的名城,水资源十分丰富。

因为武汉在江汉平原,地势低,而武汉上游正好是荆江大堤,荆江水道细窄曲折通洪能力差容易决堤,长江防洪湖北段最危险最难守的就是荆江大堤,所以每次洪水来时,第一个分洪的也是荆江大堤了,如果荆江大堤守不住,洪水顺流而下不用一天就能到达江汉平原,威胁武汉了。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长江决堤后如果地势比较低的话,直接造成对这个地区的灌水量加大,当然也就水淹比较严重.如果上游的水土流失严重,流失的水土会顺江而下,久而久之,造成下游的河床升高,进而水位就升高.水位升高正是决堤的关键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