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合集下载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国函〔2008〕 62 号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气象局:水利部《关于审批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请示》(水规计〔2008〕225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你们认真组织实施。

力争到2015年,荆江河段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在遭遇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时两岸主要防洪大堤不溃决,城陵矶以下河段能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过的最大洪水(1954年洪水);重要蓄滞洪区能适时适量运用,重要城市、洞庭湖和鄱阳湖区重点圩垸、主要支流堤防基本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上海市宝山区和浦东新区按200年一遇高潮位加12级风设防,其余海堤段按100年一遇高潮位加11级风设防。

到2025年,建成比较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

二、《规划》的实施,要遵循“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方针,坚持“江湖两利”和“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长江流域防洪总体布局,逐步建成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合,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水土保持等措施与防洪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全面提高长江流域防御洪水灾害的能力。

三、加强防洪骨干工程建设,不断推进长江治理。

继续加强堤防、海堤达标建设和河口整治,重点加固与长江中下游形成封闭圈的连江支堤、洞庭湖和鄱阳湖重点圩堤、汉江中下游堤防等重要堤防;在对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河道冲淤变化研究的基础上,加强长江中下游重点河段的河势控制;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重点建设城陵矶附近有效分蓄100亿立方米超额洪水量的蓄滞洪区;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不断完善重点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制订城市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水库安全运行;继续兴建对长江上游或重要支流防洪作用明显同时可减轻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的骨干水库,提高调控洪水的能力;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灾减灾体系。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2)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2)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1. 引言防洪是在长江流域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复杂的地区,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针对当前洪灾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制定的全面、科学合理的防洪措施和规划方案。

本文将从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背景、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 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是我国重要的水系之一,自古以来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长江流域自然条件的复杂性,洪水灾害也一直是长江流域的一大威胁。

特别是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一直在进行长江流域的防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洪灾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的防洪工作,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防洪规划,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洪水灾害。

3. 目标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目标是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防洪措施和规划方案,以减轻洪水灾害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长江流域的抗洪能力,降低洪水灾害的风险;•保护重要的城市和农田不被洪水淹没;•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防洪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工程的效率和可靠性;•加强国家和地方各级部门的合作,形成统一的防洪指挥体系。

4. 内容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4.1 洪水灾害评估和预警通过对长江流域的气象、水文和地质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洪水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同时,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系统,及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发布洪水预警信息,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4.2 防洪工程建设和管理加大对长江流域防洪工程的投入,加强工程建设和管理。

重点对重要的河道和堤坝进行加固和改造,提高其抗洪能力和稳定性。

此外,还要加强防洪工程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其长期有效运行。

4.3 生态修复与保护长江流域是我国的生态核心区域之一,也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长江流域规划

长江流域规划

长江流域规划概要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1998)一、流域概况二、规划概要三、规划实施情况四、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流域概况(一)自然地理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全长6300余km,总落差5400m左右,横跨中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

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支流布及甘、陕、黔、豫、桂、粤、闽、浙等八个省(自治区)。

流域西以芒康山、宁静山与澜沧江水系为界;北以巴颜喀拉山、秦岭、大别山与黄、淮水系相接;东临东海;南以南陵、武夷山、天目山与珠江和闽、浙诸水系相邻;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75%。

由河源至河口,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级巨大台阶:第一级阶梯由青南、川西高原和横断山高山峡谷区组成,一般高程在3500—5000m;二级阶梯为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一般高程在500—2000m;三级阶梯由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一般高程均在500m以下。

流域内的地貌类型众多,有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和平原。

据统计,流域的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84.7%,平原占11.3%,河流、湖泊等水面占4%。

(二)气象水文流域气候分别属于青藏高寒区、西南热带季风区和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其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面积约占流域的2/3。

青藏高寒区大部分地区风大、气温低、空气稀薄、垂直差异大;西南热带季风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明显交替,四季分明。

流域内的降水,大都以降雨为主。

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100mm,降雨空间分布趋势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时间分布多集中在5一10月;约占全年70%--90%以上。

与降水相适应,青藏区径流补给有一半左右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西南区与华中区径流补给主要来自降水。

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616亿m3,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防洪水预案

长江防洪水预案

一、预案背景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和生态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长江流域也面临着频繁的洪水灾害。

为有效应对长江流域洪水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掌握长江流域洪水信息,提高预报预警能力。

2. 加强洪水防御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标准。

3. 完善防汛组织体系,落实防汛责任。

4.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组织体系1. 防洪指挥部: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防汛工作。

2. 防洪办公室:设在水利部门,负责日常防汛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收集、整理长江流域洪水信息;(2)组织编制洪水防御预案;(3)发布洪水预警信息;(4)指导各地开展防汛工作。

3. 各级防汛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汛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组织落实防洪工程;(2)发布洪水预警信息;(3)调度救援力量;(4)组织群众转移。

四、预警与响应1. 预警:根据长江流域洪水预报,提前发布洪水预警信息,包括洪水等级、影响范围、防御措施等。

2. 响应:(1)洪水预警信息发布后,各级防汛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按照预案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2)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洪水变化,加强监测预警,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传递。

(3)各级防汛指挥部要组织力量开展防洪工程建设,确保防洪设施正常运行。

(4)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五、应急转移与安置1. 应急转移:当洪水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时,要及时组织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

2. 安置:转移群众安置在安全地带后,要妥善安排生活,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六、应急物资保障1. 防洪物资:包括防汛物资储备、调度、运输等。

2. 救援物资:包括救援队伍装备、食品、药品等。

七、应急通信保障1. 确保各级防汛指挥部、应急救援队伍、监测预警部门等之间的通信畅通。

2. 加强应急通信设施建设,提高应急通信能力。

八、预案管理与更新1. 预案管理:各级防汛指挥部要加强对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提高预案执行力。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指为了预防和减轻长江流域洪水灾害所制定的
一系列措施和计划。

长江流域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流域,也是洪水最
严重的区域之一。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安装水位、雨量、流量等监测
设备,对长江流域水文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灾害预警系统及
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提高防洪预警能力。

2. 加强河道和堤防的修建与改造。

通过对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的河
道进行疏浚和整治,加强对堤防的维护和加固工作,提高河道和堤
防的承洪能力,减少洪水对沿岸地区的影响。

3. 调节水库和湖泊的防洪容量。

通过修建、扩建和改造水库和湖泊,增加其蓄水容量,提高防洪能力,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4. 加强流域管理与治理。

加强长江流域的综合水资源管理,统筹考
虑洪水防御、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因素,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5. 加强社会和公众的防洪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
对洪水灾害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增强社会力量参与防洪工作的能力。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推进。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长江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方案

长江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方案

长江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方案一、长江防洪排涝工程概述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约180余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水运和生态屏障。

然而,长江流域历来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给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长江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决定实施长江防洪排涝工程,这是一项涉及面广、利民工程。

二、长江防洪排涝工程项目选址长江流域幅员辽阔,适宜的项目选址至关重要。

根据长江防洪排涝工程的总体规划,项目应选址在具有较大影响力且易于实施工程建设的地点。

1. 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在长江入海口附近,区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同时也是洪水易发区域。

因此,应在此地设立防洪拦海大坝、排涝泵站等设施,保护沿海地区的安全。

2. 中游地区中游地区包括四川、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份,这些地区受益于长江灌溉,但也常年面临洪涝威胁。

在此地应加强堤防加固、水库蓄洪、河道清淤等工程建设。

3. 上游地区上游地区主要为青藏高原,地形复杂,多山地区,地势高、流域狭窄,但由于上游降水丰富,在雨季可能引发山洪。

因此,应在此地加强崩岗坝建设、提高山洪灾害防范能力。

三、长江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方案长江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方案应包括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城市防洪排涝等多个方面。

1. 水利工程建设为了防止洪水威胁,应在长江沿岸建设大坝、堤防,同时加强河道疏浚,增加河道输水能力。

在中游地区,应建设一些可蓄洪水的水库,以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而在山区,应建设一些崩岗坝,以防范山洪灾害。

2. 生态保护工程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应注重生态保护工程。

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保护湿地、栖息地,减缓洪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应加强江豚、鳄鱼等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

3.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由于长江沿岸城市化程度高,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至关重要。

这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提高城市堤防的抗洪能力,并在建设城市公园、湿地公园等城市绿地时充分考虑其防洪排涝功能。

长湖防洪除涝和保护范围规划

长湖防洪除涝和保护范围规划

1长湖防洪除涝和保护范围规划1.1 长湖防洪规划1.1.1防洪工程体系现状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长湖流域目前已建成内蓄与外排相结合、自排与提排相结合、内垸分洪与外部分洪相结合的防御工程体系:1、长湖调蓄工程(1)长湖相当于一座大型平原水库,自然汇流面积为2265.5km2,人工汇流面积为974.5km2。

长湖正常水位为30.5m,相应库容为2.71亿m3,最高水位为33.5m,相应库容为6.97亿m3。

长湖调洪库容为4.26亿m3。

(2)长湖库堤西起沙市沙桥门东至荆门市蝴蝶咀,堤防总长49.391km;滨湖内垸防洪堤,包括太湖港南堤,太湖港北堤和纪南防洪堤,桥河堤、后港围堤、蛟尾围堤和藻湖围堤等,堤防总长约62.27km。

2、长湖外排工程长湖常规外排工程主要为田关河排水系统工程,包括长湖主要出湖闸、排水干渠和外排闸站。

(1)长湖主要出湖闸为刘岭闸,位于田关河渠首,建于1965年,设计流量为229m3/s,闸底高程为27.5m(黄海高程)。

(2)田关河是长湖的主要排水干渠,过流能力达236m3/s,全长约30km,目前渠道底宽115m,堤顶高程达34.2m。

(3)田关闸和田关泵站位于田关河尾端,是长湖流域的主要外排出口。

田关闸位于东荆河堤右岸,于1965年重建,设计最大排水流量300m3/s,闸底高程27.00m(黄海高程);田关泵站位于田关河尾端田关闸右侧,装机6×2800kW,设计排水流量220m3/s,于1989年建成。

3、内分洪工程(1)长湖内垸包括胜利垸、马子湖、外乔子湖和幸福垸4个。

围堤高程不超过33.0m,总蓄洪面积9.71km2,分蓄洪1900万m3。

(2)彭塚湖分蓄洪区:位于荆门市境,包括北湖(彭湖)、南湖(潘家湖)和宋湖等,计划蓄洪面积7.6km2,分蓄洪2280万m3,目前采取扒口分洪方式。

(3)借粮湖分蓄洪区:蓄洪水位33.0m,蓄洪面积53.0km2,可分蓄洪1.2~1.4亿m3。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五篇范例)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五篇范例)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五篇范例)第一篇: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根据长江防洪总体布局,考虑三峡工程兴建、上游后续建设其他水库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变化,按照蓄滞洪区的启用几率和重要性,将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分为重要、一般和规划保留三类。

重要蓄滞洪区为现状条件下使用几率较大(一般在20年一遇以下)的蓄滞洪区,共13处,包括荆江分洪区、洪湖东分块、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围堤湖、民主、城西、澧南、西官、建设、杜家台、康山蓄滞洪区。

一般蓄滞洪区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1954年洪水,除重要蓄滞洪区外,还需启用的蓄滞洪区,共14处,包括洪湖中分块、九垸、建新、江南陆城,屈原、西凉湖、武湖、张渡湖、白潭湖、东西湖、珠湖、黄湖、方州斜塘和华阳河蓄滞洪区。

规划保留蓄滞洪区是指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超标准洪水或特大洪水需要使用的蓄滞洪区,共有15处,包括涴市扩大分洪区、人民大垸、虎西备蓄区、洪湖西分块、集成安合、南汉、和康、安化、安澧、安昌、北湖、义合、南顶、六角山、君山。

一、流域基本情况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上海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支流布及甘肃、陕西、贵州、河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8个省(自治区)。

长江自江源至湖北宜昌称上游,长约4500公里,集水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宜昌至江西鄱阳湖出口(湖口)称中游,长约955公里,集水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入海口为下游,长约938公里,集水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

长江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的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等8条。

至2005年底,长江流域人口约424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2.5%。

全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约60332亿元,占全国的32.8%。

耕地面积约2237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27.8%。

国务院批复《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国务院批复《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的统 一 管 理 I。 6 】
总之 ,珠 江流域 综合 治理 是一项 复 杂 的系统 工
程 , 及 到 滇 、 、 、 、 、 六 省 以 及 香 港 、 门 涉 黔 桂 粤 湘 赣 澳
特别 行政 区 。我 们利 用流 域水 量统一 调 度进行 咸 潮 治理 还 只是 开创 的一 个课 题 ,相信在 未来 的流域 管
有 一 定 调 蓄 能 力 的 骨 干 水 库 多 位 于 西 江 上 游 ,控 制 西 江 流 域 面 积 约 13 且 距 三 角 洲 近 l0 k 中 下 游 /, O0m, 2 3万 k 间 缺 乏 水 资 源 调 控 手 段 [。 由 于 上 游 水 m区 8 1
[ ]王 琳 , 建 章 , 庆 丰 . 展 需 要 规 范 规 范促 进 发 展 [】 7 李 詹 发 J.
到 10年 一 遇 , 遭 遇 类 似 17 0 在 80年 特 大 洪 水 时 两 岸 主 要 防 洪 大 堤 不 溃 决 ,城 陵 矶 以下 河 段 能 防 御 新 中
理 中 ,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借 先 进 的 科 学 技 术 , 靠 落 凭 依
( ) 域 综 合 治 理 依 靠 统 筹 管 理 三 流 中 央 政 府 高 度 重 视 澳 门 同胞 用 水 问 题 ,但 近 年
逐 步 完善 的 机制 、 法规 、 程措 施 , 个 部 门团 结治 工 各 理, 流域综 合治 理将 不再 是威胁 民生的难 题 。
设 的紧迫 性 ,建设 西江 干流控 制性 工程 大藤 峡水 利
枢 纽 已迫 在 眉 睫 。
理 ,存在行 业 间利益 冲 突和矛 盾 ,必 须从 法 规建 设
人手 , 制定 《 江 水 量 调度 条 例 》 为 实 施 统 一 调 度 珠 ,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

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长江洪水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应运而生。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主要包括洪水调度、堤防治理、水库建设以及流域规划等方面。

其中,洪水调度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措施。

根据长江流域的特点和水文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洪水调度方案,及时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通过对上游泄洪进行调控,可以将洪峰推迟或分流,减少下游的洪水量,降低洪灾风险。

另外,长江流域的堤防治理也是防洪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长江沿岸堤防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下游地区的洪水防范能力。

因此,加强堤防的监测和管理工作,修复和加固堤防,确保其完整性和稳定性,提高防洪能力,对于维护下游地区的安全至关重要。

除了洪水调度和堤防治理外,水库建设也是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设水库,可以调节长江的水流量,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同时,水库还可以作为蓄水源,提供后备水源供应,解决旱季的用水需求。

因此,在规划长江流域防洪工程时,应适当考虑水库的布局和规模,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流域规划也是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流域规划是指对整个流域的各项管理措施和政策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通过流域规划,可以统一管理和利用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流域规划还可以加强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洪水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威胁。

总而言之,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理的洪水调度、堤防治理、水库建设以及流域规划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提高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希望长江流域的防洪规划能够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为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作出贡献。

长江防洪保障措施

长江防洪保障措施

长江防洪保障措施引言: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广阔,影响着众多省市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

然而,长江也因其规模庞大和水位波动性大而存在洪涝灾害的威胁。

为保障沿江地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洪措施。

本文将介绍长江防洪保障措施,并对每个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水库调度管理水库调度管理是长江防洪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的水库调度,可以调节长江流域上游雨水的储存和释放。

首先,水库在雨季可以吸纳大量降雨,减少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

其次,水库在旱季可以释放储备的水量,保证下游水位的稳定。

水库调度管理的核心是科学决策、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

二、防洪堤坝建设长江沿线的防洪堤坝建设是保障沿江居民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一方面,建设强固的堤坝可以抵御洪水的冲击,防止洪水泛滥。

另一方面,完善的堤坝系统还能帮助水库提高蓄水能力,降低洪峰流量,减轻下游防洪压力。

此外,密切关注堤坝的巡查和维护工作,及时处理堤坝出现的损坏或病害问题,能够保证堤坝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航道疏浚和堆砂航道疏浚和堆砂是长江防洪保障措施中的重要环节。

长年累月的河道泥沙淤积会导致河床上升、河岸侵蚀的问题。

为了维持良好的航道通行能力,需要定期对长江航道进行疏浚,清除泥沙堆积。

此外,合理利用航道疏浚过程中的泥沙,可以进行堆砂工作,增加堤坝和岸边的抗洪能力。

四、流域防洪规划流域防洪规划是长江防洪保障的基础。

通过对整个长江流域的水文特征、地质地形、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可以得出合理的防洪规划方案。

规划中应考虑降雨情况、河道和水库容量、城市规模等因素,制定不同地区的适应性措施。

流域防洪规划要注重与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全民参与的防洪保障体系。

五、防洪应急预警系统防洪应急预警系统是长江防洪保障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和监测网络,能够及时掌握洪水的发生和演变情况,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这对居民做好防洪准备、转移人员和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防汛预案

长江防汛预案

长江防汛预案一、背景和目的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流经多个省份,涉及众多人口和经济利益。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流域防汛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预防和减轻洪水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长江流域的洪水、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三、预案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加强防汛设施建设,提高防洪能力;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高自然抗灾能力。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建立健全防汛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的责任。

3. 协同配合,快速反应。

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之间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确保防汛工作顺利开展。

4. 科学决策,确保安全。

依据气象、水文等信息,及时做出决策,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预案主要内容1. 组织指挥体系建立长江防汛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长江防汛工作。

各级政府要设立相应的防汛机构,明确各自职责。

2. 预防措施(1)加强防汛设施建设。

定期检查、维护和加固堤防、水库、水闸等防汛设施,确保其安全运行。

(2)开展隐患排查。

对重点区域、险工险段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3)制定应急预案。

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要制定具体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措施和责任。

(4)加强水资源管理。

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流域内水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5)开展宣传教育。

普及防汛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汛意识和自救能力。

3. 应急响应(1)预警信号。

根据气象、水文等信息,发布洪水、暴雨等预警信号,通知相关地区做好防范工作。

(2)应急疏散。

遇有大洪水、暴雨等极端天气,及时组织疏散危险区域内的群众,确保人员安全。

(3)抢险救援。

组织抢险队伍,开展抢险救援工作,确保重点工程、设施的安全。

(4)生活保障。

为受灾群众提供生活救助,确保基本生活需求。

(5)恢复正常秩序。

洪水、暴雨等灾害过后,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开展灾后重建。

长江防洪调度预案总结

长江防洪调度预案总结

一、背景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经多个省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和生态带。

然而,由于长江流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洪水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长江洪水,我国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长江防洪调度预案,以下是对该预案的总结。

二、预案目标1. 保障长江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洪水灾害损失。

2.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

3. 保障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防洪安全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三、预案内容1. 洪水预测与监测(1)建立完善的洪水预测系统,利用气象、水文、地质等多源信息,提高洪水预测准确性。

(2)加强洪水监测,实时掌握长江流域洪水情况。

2. 水库调度与拦蓄(1)科学调度长江水库群,充分发挥水库拦洪、削峰、错峰作用。

(2)优化水库运行方案,确保水库防洪、发电、供水等功能发挥。

3. 河道治理与疏浚(1)加强河道治理,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2)定期进行河道疏浚,确保河道畅通。

4. 分洪与蓄滞(1)科学规划分洪区,合理分配分洪任务。

(2)加强蓄滞洪区管理,确保蓄滞洪区安全运行。

5. 应急响应与救援(1)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洪水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能力。

6. 防洪宣传教育(1)加大防洪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洪意识。

(2)开展防洪演练,提高人民群众的应急自救能力。

四、预案实施与评估1. 预案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

(2)完善预案体系,确保预案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3)加强预案演练,提高预案实施效果。

2. 预案评估(1)定期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预案。

五、总结长江防洪调度预案是我国防洪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长江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案,可以有效应对长江洪水,减少灾害损失,为长江流域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长江御洪水方案

长江御洪水方案

长江御洪水方案引言长江是中国最长、流域最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排名第三的河流。

然而,由于长江流域的地理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流域常常面临洪水灾害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江御洪水方案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介绍长江御洪水方案的背景、目标以及实施措施。

一、背景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地区之一,许多大城市如上海、重庆等都位于长江流域。

同时,长江流域还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区,许多农民依靠长江的水源进行耕种。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影响,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频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二、目标长江御洪水方案的目标是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程度,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长江御洪水方案提出了以下几个具体目标:1. 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通过改善长江流域的水文调控措施,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降低人民所面临的洪水风险。

2. 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程度:通过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强河道治理等措施,减轻洪水灾害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影响,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提高洪水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加强洪水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对洪水的预测和监测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组织有效的应急响应,减少洪水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三、实施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长江御洪水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施措施:1. 加强水文调控:加大对长江和其主要支流的水文调控力度,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和泄洪能力,合理调节水库的水位和流量,降低洪水峰值,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

2. 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加大对排水管网的维护和改造力度,确保城市排水系统在洪水期间能够正常运转,减轻城市地区的洪水影响。

3. 强化河道治理:加大对长江及其支流河道的治理力度,清除河道内的堆积物与障碍物,保持河道的畅通,提高河道的输水能力,减轻洪水对农村地区的影响。

4. 建设洪水预警系统:投资建设先进的洪水预警系统,通过气象观测、水文监测等手段,提前预测洪水的发生,并向政府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高人们对洪水风险的认知。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简要报告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简要报告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简要报告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二ΟΟ五年七月核准:蔡其华王忠法核定:马建华魏山忠钮新强王新才审查:仲志余张惠王俊徐福兴袁弘任郭熙灵刘振胜吴道喜史立人金兴平校核:徐国新胡维忠谈昌莉李才宝纪国强罗晓峰胡向阳郭海晋陈剑池杜忠信蒋固政马经安黄煜龄徐元明王威冯明汉赵义主要编写人员:仲志余张惠徐国新胡维忠谈昌莉曾令木谭培伦郭海晋陈剑池张明波杜忠信卢金友李迎喜蒋光明徐承隆邱忠恩丁洪量袁登维李平治李红清黄悦杨谦袁杰锋王井泉沈华中冯明汉主要参加人员:郭铁女宁磊袁如意王翠平刘巧清马小杰汪新宇丁毅黄家文管光明钱凯霞瞿霜菊游中琼万英余启辉施勇刘晖朱勤王永忠向峰杨波徐高洪郭希望王政祥荣风聪沙志贵王辉胡宗云荣亚红罗小杰冯德顺操文颖蔡建清王培巴亚东韩小波杨新宫平李飞张杰张细兵许正甫余富基陈凌韩东平黄思平吴如发廖鸿志徐航张玉华技术顾问:黎安田陈雪英文伏波洪庆余洛叙六目录1 长江流域概况 (1)1.1 地理概况 (1)1.2 河流、水系 (2)1.3 气象、水文 (3)1.4 地质概况 (6)1.5 社会经济概况 (8)2 长江的洪水和洪灾 (3)2.1 长江的洪水 (3)2.2 长江的洪灾 (8)3 防洪形势及面临的问题 (17)3.1 现有防洪体系 (17)3.2 现状防洪能力 (20)3.3 防洪减灾面临的形势 (21)3.4 防洪减灾面临的挑战 (25)4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28)4.1 规划指导思想 (28)4.2 规划编制依据 (28)4.3 规划原则 (29)4.4 规划水平年 (30)4.5 防洪减灾目标 (30)5 江湖水情及三峡工程建成后的影响 (36)5.1 江湖关系研究 (36)5.2 主要控制站泄洪能力分析 (41)5.3 江湖槽蓄能力 (44)5.4 主要站洪水频率计算 (45)5.5 三峡水库兴建后长江中下游水、沙变化 (49)5.6 影响江湖蓄泄关系的专题研究 (54)6 长江防洪体系及总体布局 (60)6.1 防洪区 (60)6.2 防洪体系 (7)6.3 防洪总体布局 (10)7 防洪规划方案 (22)7.1 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 (22)7.2 上游干流及主要支流防洪规划意见 (77)7.3 主要城市防洪规划 (94)7.4 水土保持规划 (107)8 环境影响分析 (118)8.1 环境效益 (118)8.2 相关重要问题分析 (120)8.3 对策措施 (122)9 实施意见及效果评价 (124)9.1 实施原则 (124)9.2 实施意见 (124)9.3 实施效果分析与评价 (127)前言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干流全长6300余km,仅次于尼罗河、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流域治涝规划概述

长江流域治涝规划概述

长江流域治涝规划概述刘巧清;杨哲江【摘要】水涝灾害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易发多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简要介绍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涝区概况及涝灾形成原因.新修订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在沿用以往规划的基础上,新增了安徽沿江圩区治涝规划区和长江中游山丘治涝规划区.治理措施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排水渠、增加泵站装机)和非工程措施(如退田还湖、加强调度管理)相结合.规划到2020年,长江中下游平原区逐步形成“自排、调蓄、电排”相结合的治涝体系,全面达到10 a一遇的治涝标准.【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3(044)010【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涝灾成因;治涝分区;治涝规划;退田还湖;长江流域【作者】刘巧清;杨哲江【作者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处,湖北武汉430010;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处,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21 涝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 涝区概况长江流域易涝区分布面广,易涝区总面积达11.32万km2,其中包括耕地约442万 hm2,人口约8340万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分属湘、鄂、赣、皖、苏、沪等省(直辖市)。

易涝区地面高程普遍低于当地洪水位,区内土地肥沃,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治涝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冬到1954年春,整治圩区排水渠系,有计划地封堵少数通江圩口。

第二阶段自1954年汛后到1963年,根据“从流域规划入手,防洪排涝并重”的方针,内湖蓄涝与自流外排相结合,整理和开挖排水渠系,兴建排水涵闸,保留内湖调蓄涝水,完成了以自流排涝为主的初步治理。

第三阶段从1964年开始,发展机电排涝、兴建撇洪工程、整顿渠系、疏浚河网、划定内湖蓄涝等,开始建设较为完整的治涝体系。

1990年以后,以增加排涝装机为主,进一步完善治涝体系。

经过多年的治理,长江中下游初步形成了“自排、调蓄、电排”相结合的治涝体系,多数易涝区现状排涝能力达到5~10 a一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2008-09-19来源:/ztpd/tszt/lyfhgh/cjly/20080919114310845554.aspx(水利部)注:相关内容摘录(具体内容见第4页)根据长江防洪总体布局,考虑三峡工程兴建、上游后续建设其他水库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变化,按照蓄滞洪区的启用几率和重要性,将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分为重要、一般和规划保留三类。

重要蓄滞洪区为现状条件下使用几率较大(一般在20年一遇以下)的蓄滞洪区,共13处,包括荆江分洪区、洪湖东分块、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围堤湖、民主、城西、澧南、西官、建设、杜家台、康山蓄滞洪区。

一般蓄滞洪区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1954年洪水,除重要蓄滞洪区外,还需启用的蓄滞洪区,共14处,包括洪湖中分块、九垸、建新、江南陆城,屈原、西凉湖、武湖、张渡湖、白潭湖、东西湖、珠湖、黄湖、方州斜塘和华阳河蓄滞洪区。

规划保留蓄滞洪区是指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超标准洪水或特大洪水需要使用的蓄滞洪区,共有15处,包括涴市扩大分洪区、人民大垸、虎西备蓄区、洪湖西分块、集成安合、南汉、和康、安化、安澧、安昌、北湖、义合、南顶、六角山、君山。

一、流域基本情况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上海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支流布及甘肃、陕西、贵州、河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8个省(自治区)。

长江自江源至湖北宜昌称上游,长约4500公里,集水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宜昌至江西鄱阳湖出口(湖口)称中游,长约955公里,集水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入海口为下游,长约938公里,集水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

长江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的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等8条。

至2005年底,长江流域人口约424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2.5%。

全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约60332亿元,占全国的32.8%。

耕地面积约2237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27.8%。

长江流域防洪区面积为15.38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上游(主要包括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及重庆市)面积为1.3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区面积为14.04万平方公里。

长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总面积11.81万平方公里,占防洪区的84.1%;人口约9188万人,占防洪区人口的89.9%;耕地面积472.2万公顷,约占防洪区的86.2%;地区生产总值为22136亿元,占防洪区的97.0%。

二、洪水特征长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除青藏高原外,流域内各地均可能发生暴雨。

暴雨发生季节一般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

由于暴雨发生季节的差异,一般年份干支流各河洪峰互相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中下游支流和上游干支流洪水,不致造成大的洪灾。

但如气象异常,干支流洪水遭遇,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

长江流域暴雨量大、历时长,致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

长江的洪水,按暴雨地区分布和覆盖范围大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全流域型洪水,如1931年、1954年、1998年洪水;另一类是区域性洪水,如1981年、1935年洪水。

前一类洪水造成洪水灾害是流域性的,范围广;后一类洪水引发的洪灾是局部或地区性的。

根据洪灾情况,长江洪灾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山丘区因暴雨引起的山洪及诱发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因上中游干支流洪水上涨漫溢,造成冲毁、淹没两岸河谷阶地的灾害;中下游干流及其支流洪水泛滥或堤防溃决造成平原区大片土地淹没的灾害;河口滨海地区受台风暴潮侵袭而造成海塘溃决的灾害等。

各种洪灾中以长江中下游洪灾最为频繁、严重。

二十世纪以来,长江发生了多次大或特大洪水,形成严重的灾害。

1931年流域性洪水受灾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淹没农田5090万亩,受灾民众2850万人,淹死14.5万人;1954年流域性洪水长江中下游淹没农田4755万亩,受灾人口1888万人,死亡3万余人,京广铁路中断运行达100天;1998年长江又一次发生流域性洪水,中下游溃决堤垸1975座,淹没耕地358.6万亩,倒塌房屋212.85万间,受灾人口231.6万人,死亡1562人。

1935年洪水为发生在中游区域性洪水,淹没农田2263万亩,灾民1103万人,淹死14万人;1981年洪水为长江上游洪水,淹没农田1311万亩,死亡888人,伤13010人。

三、防洪形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大力建设,长江以堤防、蓄滞洪区、防洪水库为主体的防洪体系已初步形成。

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通过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长江中下游长江干堤已全部达到规划标准,三峡工程已进入初期运行期。

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河段现有防洪能力大致为:荆江河段依靠堤防可防御约10年一遇洪水,加上考虑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可防御100年一遇洪水;城陵矶河段依靠堤防可防御10~15年一遇洪水,考虑比较理想地使用蓄滞洪区,可基本满足防御1954年洪水的需要;武汉河段依靠堤防可防御20~30年一遇洪水,考虑河段上游及本地区蓄滞洪区比较理想地使用,可基本满足防御1954年洪水(其最大30天洪量约200年一遇)的防洪需要;湖口河段依靠堤防可防御20年一遇洪水,考虑河段上游及本地区蓄滞洪区比较理想的运用,可基本满足防御1954年洪水的需要。

目前长江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规划的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适时按量分洪十分困难;长江中下游连江支堤,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和主要支流的主要堤防都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隐患,又缺乏必要的安全监测和抢险设备、技术手段;长江中下游干流一些河段局部河势变化较剧烈,威胁堤防安全,特别是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坝下游河道发生冲刷,荆江河段河床下切尤为突出;由于泥沙淤积和围垦,江湖行蓄洪能力下降;山丘区面积广,暴雨大,山洪灾害频发,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峡工程是长江综合治理开发的关键工程,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游防洪能力将有较大提高,特别是荆江地区防洪形势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对荆江地区,遇百年一遇及以下洪水,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44.5米,不启用荆江分洪区;遇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洪水,可使枝城流量不超过80000立方米每秒,配合荆江地区的蓄滞洪区运用,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45.0米,从而保证荆江两岸的防洪安全。

对城陵矶附近地区,一般年份基本上可不分洪(各支流尾闾除外);遇1931年、1935年、1998年、1954年大洪水,可减少本地区的分蓄洪量和土地淹没。

对武汉地区,由于长江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避免荆江大堤溃决后洪水取捷径对武汉的威胁;三峡水库调蓄提高了对城陵矶附近地区洪水控制的能力,提高了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

但由于长江河道安全泄量与长江峰高量大洪水的矛盾十分突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防洪形势仍然严峻,遇1954年大洪水,中下游干流还将长期维持较高水位,按照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拟定的对荆江结合城陵矶地区进行补偿的调度运用方式,长江中下游仍有336亿立方米的超额洪量需要安排处理;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由于"清水"下泄,将引起其下游河道冲淤变化,长江中下游干流的蓄泄关系、江湖关系及河势将发生新的变化,需在监测的基础上,加强护岸,以稳定河势,保护堤防安全,防洪建设任务仍很重。

四、指导思想与防洪目标1、指导思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对防洪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研究和制定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少洪灾损失,为长江流域防洪建设和洪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防洪减灾目标(1)总体目标进一步健全和提高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防洪减灾体系,妥善处理超额洪水,增强防洪减灾能力,遇常遇洪水和较大洪水时,可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在遭遇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时,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不致发生大的动荡,生态环境不会遭到严重破坏,可持续发展进程不会受到重大干扰。

对山洪灾害、风暴潮灾害等,有对策和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近期目标近10年内,巩固、完善现有防洪体系,考虑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防洪的作用和影响,加快长江综合防洪体系建设,使荆江地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在遭遇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时有可靠对策和措施,两岸主要防洪大堤不溃决,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城陵矶及其以下河段能防御1954年洪水;重要蓄滞洪区能适时按量使用;主要城市、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重点圩垸、主要支流堤防基本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

初步建成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以监测、通信、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为主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

3、防洪标准长江中下游总体防洪标准为防御建国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1954年洪水。

根据荆江河段的重要性及洪灾严重程度,按照《防洪标准》、中共中央中发(1998)15号文件及国务院国发(1999)12号文件,确定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即以防御枝城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为目标。

对遭遇类似1870年洪水应有可靠的措施保证荆江南北两岸大堤不自然漫溃,防止发生毁灭性灾害。

河口段江苏省长江口堤防防洪潮标准为100年一遇高潮位遇11级风;上海市宝山区、浦东新区防洪潮标准为200年一遇高潮位遇12级风,其余堤段均为100年一遇高潮位遇11级风。

长江流域上游及支流的地级城市防洪标准一般为50年一遇,县级城镇防洪标准一般为20年一遇。

4、长江防洪体系长江中下游逐步建成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套,结合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水土保持等措施以及防洪非工程措施构成综合防洪体系。

长江上游在大江大河上兴建防洪水库,整治排洪河道,需保护的城镇和面积相对较大的地区,适当修建堤防,筑堤护岸,加强水土保持,逐步治理泥石流及山洪,加强水情测报及其他非工程措施。

五、防洪工程规划1、堤防工程规划堤防是长江防洪的基础设施,长江中下游由干堤及支堤组成整个堤防工程体系,现有堤防总长约30000公里,其中长江干流堤防总长约3900公里。

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规划设计依据的干流主要控制站防洪控制水位(亦即堤防设计洪水位,冻结吴淞高程)为沙市45.00米、城陵矶34.40米、汉口29.73米、湖口22.50米、南京10.60米(有台风影响时11.10米)。

根据堤防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对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分级进行建设。

1级堤防包括荆江大堤、无为大堤、南线大堤、汉江遥堤以及沿江重点防洪城市堤防;2级堤防包括松滋江堤、荆南长江干堤、洪湖监利江堤、岳阳长江干堤、四邑公堤(含咸宁、武昌境内)、粑铺大堤、黄广大堤、九江长江干堤、同马大堤、广济圩江堤、枞阳江堤、和县江堤、江苏长江干堤等;其余为3~4级堤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