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名词解释
地球概论
二、学习地球概论的目的和意义(为什么学) 1、它提供有关地球的整体知识和一般规律, 给地理科学专业所有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 开路,为学习这些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对地球概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每一个 有文化的公民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为中学地理教学培养师资,成为有关地球 知识和宇宙科学的普及者和传播者。 4、帮助我们逐步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的 宇宙观,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 公民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启迪人 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和综合 素质。 5、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绪
论Leabharlann 一、地球概论的性质和任务 地球概论,是地球系统科学基本物理框架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一 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涉及到地球的宇宙环境 和地球的整体知识,是地理科学各专业的先导 课程。 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这一行星之整体,是对 全球整体的慨括性论述,即关于地球的全局性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三、地球概论的内容和体系(学什么?) 地球概论一以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 为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1、地球天文学 2、地球物理学 以地球天文学为主,是本课程的重点,地球 物理学为辅。
四、学习地球概论应注意的问题(怎么学?) 1、地球概论的课程特点 立体、抽象、运动 即地球概论所讲述的内容具有空间概念强、 所及天体抽象,并且在不同的空间平面以不 同的轨道半径和不同的周期、速度运行的特 点。 2、如何学习地球概论 (1)要充分重视科学的空间概念的建立,培 养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2)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注重理 论体系的同时,通过与实际现象和天象相联 系,培养、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一、名词解释1、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包括一千二百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它的直径约为100,000多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2,000光年,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
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具有旋涡结构,即有一个银心和四个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
太阳位于银河一个支臂猎户臂上,至银河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000光年。
4、银河: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是横跨星空的一条淡淡发光的带,银河在天鹰座与天赤道相交,在北半天球。
银河在天球上勾画出一条宽窄不一的带,称为银道带,它的最宽处达30°,最窄处只有4°~5°,平均约20°,这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
5、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
流星体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
流星有单个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几种。
大部分可见的流星体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
流星进入大气层的速度介于11km/s到72km/s之间。
6、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辐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要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垂直于入射光的平面上测量。
以人造卫星测得的数值是每平方米大约1366瓦特,地球的截面积是127,400,000 平方公里,因此整个地球接收到的能量是1.740×1017瓦特。
由于太阳表面常有有黑子等太阳活动的缘故,太阳常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年当中的变化幅度在1%左右。
7、亮度:是指地球上受光强度,即恒星的明暗程度。
8、彗星:中文俗称“扫把星”,是太阳系中小天体之一类。
由冰冻物质和尘埃组成。
当它靠近太阳时即为可见。
地球概论试卷名词解释(必考)
⒌ 磁偏角: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的偏角。
⒈ 引潮力:在地球上引起潮汐现象的力。它是由于月球(或太阳)对地表各处的引力差异而产生的。
⒉ 太阳的回归运动:太阳以回归年为周期,来回于天赤道南北侧的往返运动。
⒈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中心天体太阳及其巨大引力作用下,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组成的天体系统。
⒉ 引潮力:在地球上引起潮汐现象的力。它是由于月球(或太阳)对地表各处的引力差异而产生的。
⒊ 历法:比“日”更长的时间计量,它是根据天体的周期运动来安排年、月、日的法则。
⒊ 食限: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冲)与黄白交点或其附近。这个“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
⒋ 天文单位:即日地平均距离,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半长轴,距离为1.496亿千米。
⒌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处,太阳光直射并排除大气的影响的条件下,地面上单位面积(cm2)每分钟所接受的太阳热量,即8.16J/(cm2•min)。
1、恒星的自行:恒星的空间速度,可以分成两个分量,即视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切向速度表现为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移,称为自行。
2、地轴进动:南北天极在天球上的移动,反映了地轴在宇宙空间的运动,叫地轴进动,它是指地轴绕黄轴的圆锥形运动。
3、黄道:地球公转轨道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4、潮汐现象: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白天的海水上涨为潮,夜间的海水上涨为汐,合称潮汐。
5、地理纬度:地面法线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
1、历法:如何方便地协调回归年、朔望月、太阳日三种时间单位的方法,安排年、月、日的法则。
大学《地球概论》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总结
1、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球形天体。
2、恒星自行:恒星的空间速度可以分解为视向速度和切向速度,由切向速度所带来的恒星相对星空的位移。
3、绝对星等:在标准距离10个秒差距下恒星的亮度称为恒星的绝对亮度(即恒星的光度),其星等叫绝对星等。
4、秒差距:指恒星的周年视差为1个角秒时恒星到地球的距离为1个秒差距。
5、光年:光在一年中的行程,1光年=1年×3×105km/s=9.46×1012公里。
6、大地水准面:是指海面或平均海面及其在陆地下的延伸所构成的一个闭合的环球水准面。
7、行星逆行:指行星相对于恒星视位置的变动。
下合前后的地内行星和冲日前后的地外行星,相对于恒星,其视位置的移动方向与其公转方向相反,称为行星的逆行。
8、太阳回归运动:太阳在天赤道南北的往返运动,或太阳反复回归天赤道的运动。
9、太阳风:日晃中的质子,电子等不断摆脱太阳引力而奔向行星际空间,由此而形成的以质子、电子为主要成分的带电粒子流,叫太阳风。
10、地理经度:指当地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线所在平面之间的二面角。
用λ表示,顺地球自转方向度量为东经,记为ºE,逆地球自转方向度量为西经,记为ºW,取值分别为0º~180º.11、恒星年: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其值为365.25636日。
12、引潮力:地球表面各地所受天体的实际引力与地心处所受引力的差值,为该天体对地球的引潮力。
10、太阳系:在中心天体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由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11、海洋潮汐现象:受天体引潮力作用,全球海水所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12、食分:食甚时日面或月面被掩饰的最大深度。
13、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14、恒星月:月球相对于恒星星空绕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15、地磁要素:磁场强度β的大小,磁偏角D和磁偏角I,称为地磁要素。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
人类居住的星球。
地轴:地球自转的轴线,和赤道平面相垂直。
南极,北极:地轴通过地心,同地面相交的两个交点经线:假定的沿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而跟赤道垂直的线。
也叫子午线。
纬线:假定的沿地球表面跟赤道平行的线赤道:环绕地球表面,与地球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周线。
通过地心垂直于地球自转轴的平面称为“地球赤道面”。
地球赤道面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准,赤道的纬度是零。
天球:为研究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及运动而引入的一个假想圆球。
尽管观测者离天体距离远近不一,但看上去,仿佛都散布在这个圆球的球面上。
天穹:人们所能接观测到的地平之上的半个球型的天空天球周日运动:全部日月星辰,概无例外地以相反的方向(向西)和相同的周期(1日)运动。
北极星: 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距天球北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
由于岁差,北极星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某一颗星,现在是小熊座α星,到公元14,000年将是织女星。
周日圈:天体周日远动行径的路线太阳的周年运动:太阳以方向向东和周年(1年),在群星间巡天一周。
黄道:太阳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
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它把天球分成可见和不可见两个部分。
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Z和天底Z,)天赤道:地球赤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天赤道分天球为南北两半球。
它的两极叫天北极P和天南极P,) 黄道: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它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
黄道的两极是黄北极K和黄南极K,无名点:天赤道对于黄道的两个远距点,尚无正式定名。
关于天球坐标基圈:球面坐标系的基本大圈,辅圈:通过基圈的两极,因而垂直于基圈的所有大圆。
始圈:通过原点的圈(本初子午线)关于地平坐标系地平经圈:通过天顶,天底且垂直于地平圈的一切大圆地平纬圈(等高线);一切于地平圈平行的圆子午圈:通过南点和北点(也必通过南北天极和上点,下点)的平经圈,必要时以天顶,天底为界,分为子圈(北半圈)和午圈卯酉圈:通过东点和西点的地平圈,必要时以天顶,天底为界,分为卯圈(东半圈)和酉圈高度:地平纬度天顶距:高度的余角(高度自地平圈起,沿天体所在的地平圈向上(下)度量,自0?—?90?。
地球概论复习题
地球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恒星时: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由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所确立的时间,称为恒星时。
2. 宇宙:有两方面的含义:哲学上的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无限的宇宙。
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
科学的宇宙是指总星系。
空间尺度100多亿光年,起源于150亿年前的大爆炸。
3. 回归年: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太阳沿黄道连续二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为回归年。
4. 太阳回归运动: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内有规律的移动。
5. 朔望月:即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朔望月。
6 .天文单位: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常被用作太阳系范围内计量距离的单位7. 经度:是一种两面角,是本地子午线平面和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
纬度:是线面角,是本地法线和赤道平面的夹角。
8. 历法: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协调它们的关系,制定一定的时间序列法则。
9. 天球:天球就是以观测者为球心,以无限大为半径所描绘出的假想球面。
10. 引潮力:又称“起潮力”,引起地球上潮汐现象的力。
来源于月球和太阳。
11. 秒差距:即周年视差为1〃的恒星的距离,用符号PC表示。
12. 潮汐:午前和午后的一次海水上涨现象。
13.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
14. 太阳日: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线相交的时间间隔。
24小时15. 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16月食:地球上看见满月出现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
食限: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冲)于黄白交点或附近。
这个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
17 食季:是有可能发生日月食的一段时间,它同食限相联系。
太阳经过食限的这段时间就被叫做食季。
一、主要概念1、宇宙:有两方面的含义:哲学上的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无限的宇宙。
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
科学的宇宙是指总星系。
空间尺度100多亿光年,起源于150亿年前的大爆炸。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地球概论2011-01-13 19:24:13 阅读3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
人类居住的星球。
地轴:地球自转的轴线,和赤道平面相垂直。
南极,北极:地轴通过地心,同地面相交的两个交点经线:假定的沿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而跟赤道垂直的线。
也叫子午线。
纬线:假定的沿地球表面跟赤道平行的线赤道:环绕地球表面,与地球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周线。
通过地心垂直于地球自转轴的平面称为“地球赤道面”。
地球赤道面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准,赤道的纬度是零。
天球:为研究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及运动而引入的一个假想圆球。
尽管观测者离天体距离远近不一,但看上去,仿佛都散布在这个圆球的球面上。
天穹:人们所能接观测到的地平之上的半个球型的天空天球周日运动:全部日月星辰,概无例外地以相反的方向(向西)和相同的周期(1日)运动。
北极星: 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距天球北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
由于岁差,北极星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某一颗星,现在是小熊座α星,到公元14,000年将是织女星。
周日圈:天体周日远动行径的路线太阳的周年运动:太阳以方向向东和周年(1年),在群星间巡天一周。
黄道:太阳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
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它把天球分成可见和不可见两个部分。
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Z和天底Z')天赤道:地球赤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天赤道分天球为南北两半球。
它的两极叫天北极P和天南极P')黄道: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它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
黄道的两极是黄北极K和黄南极K'无名点:天赤道对于黄道的两个远距点,尚无正式定名。
关于天球坐标基圈:球面坐标系的基本大圈,辅圈:通过基圈的两极,因而垂直于基圈的所有大圆。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 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 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 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 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 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 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 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 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 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 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 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 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地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宇宙无限永恒不断运动变化客观物质世界。
2.恒星是由于帜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3.星际空间在恒星与恒星之间存在着极其广大的空间,称为星际空间。
4.星际物质弥漫于星际空间的极其稀薄的物质称为星际物质。
5.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受太阳引力支配的天体系统。
6.黄道面太阳系中行星的分布及运转几乎都在一个共同的平面内,称之为黄道面。
7.大地水准面指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8.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六大基础自然科学之一。
9.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地理环境及其结构,分布和演变规律,并涉及到自然和社会两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10.气象学以地球周围的大气圈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大气的各种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11.水文学和海洋学以地球表面分布的水体为研究对象。
12.土壤学以地球表面发育的土壤层为研究对象。
13.地质学研究的主题对象也是固体地球,当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地壳或岩石圈。
14.将今论古(历史比较法)这事地质学最基本的方法论,时间的漫长性决定了地质学必须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虽然人类不可能目睹地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和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发推古代地质事件的发生条件,过程及其特点,这就是历史比较法。
15.贝尼奥夫带在海沟湖岛系中,地表都位于靠大陆一侧而且正是这种系统中才出现深源地震,并且震源深度的变化是很有规律的,在近海深处都是浅源地震,远海沟处出现中源地震,到大陆内部出现深源地震,这一地震带中震源排列成为一个由海沟向大陆方向倾斜的面其倾向一般45度左右,这一带称为贝尼奥夫带。
16.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度地带。
17.恒星是由帜热气体组成,自身能够发光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18.岛弧大陆边缘延伸距离很长,呈弧形展布的群刀。
地球概论
名词解释引潮力:地球各部分受到太阳的差别吸引,其中,地心所受到的太阳引力,不论方向和大小,无疑都是全球的平均值、同这个平均引力相比较,各地实际所受的太阳引力,总存在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是地球发生潮汐变形的直接原因,因而被称为引潮力。
历法:就是方便协调三种时间单位的方法,即安排年、月、日的法则。
食限;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冲)于黄白交点或七附近。
这个“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
磁偏角: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之间,总存在一个偏角,叫磁偏角。
恒星的自行:恒星的空间速度,可以分成两个分量,即视向速度和切向速度。
前者是沿观测者视线的分量;后者是视向速度相垂直的分量,他表现为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移,并且叫做自行。
地轴进动:南北天极在天球上的移动,反应了地轴在宇宙空间的运动,叫地轴进动。
黄道:太阳的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被叫做黄道。
潮汐现象:就是海水的一种波动。
它既有垂直的升降,也有水平的流动。
地理纬度:是一种线面角。
面指赤道面,线指本地的法线。
本地法线与赤道面的交角,就是坐在地的纬度。
朔望月:又称“太阴月”。
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
为月相的盈亏周期以从朔到下一次朔或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为长度,平均为29.53059天。
太阳常数:在日地处于平均距离,太阳光垂直照射并排除大气影响的条件下,地面上单位面积(平方厘米)每分钟接受的太阳热量成为太阳常数(8.16J/平方厘米*min)太阳日:一个昼夜的周期。
天文学上表示时间的单位,即地球同一经线相临两次面向太阳所用的时间,为24小时。
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天体及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共同组成的天体系统。
第一章地平坐标系用途:表示天体在天空中的方位和高度及其周日变化。
天顶和天底:地平圈的两极,是当地的垂线向上下两个方向,无限延伸,与天球相交的两个端点。
平经圈:通过天顶、天底且垂直于地平圈的一切大圆。
称之为地平经圈,简称平经圈。
平纬圈:一切与地平圈平行的圆,是地平纬圈(也叫等高线)简称平纬圈。
陕师大地球概论题目名词解释
5、星座:天球中的恒星群落以及他们各自的图形和所在的天空区域,成为星座。
6、绝对星等:恒星距离地球10秒差距处所具有的视星等。
7、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性质与地球相似的行星。
8、太阳的周年运动:太阳以年为周期在黄道上星座之间位置的移动。
9、天体的周日运动:在运动的地球上看到的日月星辰这些天体每日的东升西落现象。
二、地球自转速度
随着纬度的增加,地球表面的线速度逐渐减小
在同一纬度,高度越高,线速度越大
三、天文四季现象形成原因
根本原因:1、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2、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指向基本不变。
恒星年: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365.2564日)
太阳历:简称阳历,它是以太阳周年视运动或四季变化的周期(回归年)为基础而制定的一种历法,与月相变化无关。
朔望月:从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或者从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其时间间隔叫朔望月,其长度是29.5306日。
太阳高度:太阳对于当时当地地平面的角距离,称为太阳高度。
彗 星:彗星是质量很小,体积很大的雾状天体,当它出现时,常常拖着一条发光的长尾巴,所以又称它为“扫帚星”。
天赤道:地球赤道面无限扩大与天球相交而成的大圆(地理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历 法:历法就是推算日月年的时间长度和合理组合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顺序的法则。
10、太阳常数:在没有大气的影响下,在日地平均距离处,在太阳光垂直照射时,地表上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能,叫做太阳常数,数值为1.97卡/(厘米的平方乘以分钟)
地球概论
天球:以地心为球心,以任意远为半径的假想球体,表示天体运动的辅助工具。
子午圈:通过上点和下点(也必通过天顶,天底和南点,北点)的赤经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天球大圈,既垂直于地平圈,又垂直于天赤道,是联系地平坐标系和赤道坐标系的纽带。
中天:天体在周日视运动过程中,其高度和方位角都在不断改变,当天体恰在当地子午圈位置时,叫做天体的中天。
星系:大量的恒星和星云构成巨大的天体系统。
自行: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移。
多普勒效应:因多普勒从声波传播中发现,波的频率要因声源与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变化,并解释了这种现象,是一切种类波所共有的现象。
恒星的亮度:是指地球上受光强度,即恒星的明暗程度。
表示天体亮度等级的为视星等。
恒星的光度:表示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
表示天体光度等级的为绝对星等。
绝对亮度:标准距离(10秒差距)下的恒星的亮度,其星等叫绝对星等。
赫罗图:以恒星的光谱型(或温度)为横坐标,以它的光度(或绝对星等)为纵坐标,每颗恒星按照各自的光谱型和光度,在图上占有一定位置。
天文单位: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常被用作太阳系范围内计量距离的单位。
太阳常数:在日地处于平均距离,太阳光垂直照射并排除大气影响条件下,地面上单位面积每分钟所接受的太阳热量。
磁暴:高能粒子流(速度可达每秒数百或近千km)到达地球附近时,扰乱了地球磁场,引起磁针剧烈颤动,就像地球磁场突然卷起一场风暴。
天体的视差:从天体到基线2端的连线所夹的角,即地球半径对该天体所张的角。
地平视差:当天体位于地平时,其视差最大,这个最大的视差值为地平视差。
白道:月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极移:南北天极在地面上的移动,极移的结果引起各地纬度和经度的微小变化。
进动:地轴绕着一条通过地球中心,并且垂直于黄道面的轴线缓慢的向西做圆周运动。
岁差:我国古时把地轴进动(或交点运行)的这种表现,称为岁差。
恒星日:是指同一恒星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的周期。
太阳日:就是太阳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所需的时间。
地球概论
在下图中填写春分点、秋分点、冬至点、夏至点、上点、下点、南点、北点、东点、西点
北点 下点
天顶 东点 西点 天底
上点
秋分点
夏至点
南点
春分点
冬至点
试分析视太阳日长短的主要原因: 因为黄赤交角和地球椭圆轨道这两个因素,因此视太阳日的变化,大体是二至日最 长,二分日最短。 因黄赤交角和日地距离而变化,使视太阳日长度发生±21s 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的,导致地球的公转速度不均匀,使真太阳日发生±8s 的 变化 。
恒星周年视差: 定义:地球轨道位置对恒星视位置的影响;往往以一内年为周期,也叫恒星的周年视 差。
(2)、恒星年视差路线:在黄极是一个正圆,在黄道上是一条直线,其余位置是一 个椭圆。
(3)、恒星年视差大小:当日地连线垂直星地连线时,视差位移达最大值(每年二次), 为该恒星年视差大小;恒星愈远,其年视差愈小(比邻星年视差为 0″76);恒星 年视差的角秒值,与恒星距离的秒差距互为倒数:π″=1/D 。
一半,月相变成凸月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
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 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 6.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 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 90°。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 称为下弦月 8.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 9.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相变为朔。 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新 月。
地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1.宇宙(university):古人称“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是无限、永恒、不断运动变化的客观物质世界。
“宇”是空间的概念,是无边无际的;“宙”是时间的概念,是无始无终的。
2.恒星(star):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自身能够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3.星际物质: 弥漫于星际空间内极其稀薄的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4.星际云: 星际物质的密集形式5.星云(nebula): 星际物质更加庞大和更加密集的形式6.天体系统(sphere systems): 宇宙中物质是运动的,并有一定的系统和规律,相互吸引和旋转,该系统叫天体系统。
7.赤道面:太阳系天体以太阳为中心作高速旋转,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行星分布及运转几乎都在一个共同平面内,该平面叫赤道面。
8.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我们通常说的地球形状指大地水准面所圈闭的形状9.大地水准面(geoid): 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10.地球的表面形态: 分陆地(30%)、海洋(70%)两部分;陆地多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无论陆地或海底,表面起伏不平;世界屋脊(第三极)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 m;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深海沟,海拔-11034 m11.山地(mountains):海拔高程大于500m,相对高差大于200m的地形。
(500m—1000m 低山,1000m—3500m 中山,>3500m 高山)12.山脉:线状延伸的山体称山脉13.山系: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的山脉称山系14.丘陵(hills):海拔小于500m,相对高差数十米的低矮浑园地形15.平原(plain):海拔<200m,相对高差数不超过数十米16.高原(plateau):海拔>500m,表面比较平坦。
17.盆地(basin) :周围高,中央低的地区18.大陆裂谷(continental rift):宏伟的线状洼地,如东非裂谷,是地壳上拉张的结果,呈“之”字型19.大陆边缘(continental margin): 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渡带,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20.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大陆边缘分两类,一类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组成,主要分布于大西洋,故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21.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大陆边缘分两类,一类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岛弧—海沟组成,主要分布于太平洋,故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22.大陆架(continental shelf): 海与陆地接壤的浅海平台,坡度小于0.3°23.大陆坡(continental slope): 大陆架外侧坡度明显变、陡部分,平均坡度4.3°24.大陆基(continental rise):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缓倾斜坡地,坡度为5′—35′。
地球概论
名词解释1时角:是第一赤道坐标的经度单位,以上点为原点在天赤道上自东向西按顺时针度量,从0度量到24时。
2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圈。
3黄道:是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视行路线。
4春分点:按太阳运动方向,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为春分点。
5流星体:是存在于太阳系中的微小颗粒,环绕太阳运动6流星:当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时,同气体分子和原子发生猛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闪亮的余迹。
7流星雨:在一定的天空区域,在特定季节,会发现流星的数量有显著的增加,甚至像雨一般密集,因而被称为流星雨。
8月相变化:在一个时候,月轮的光明部分不断扩大,黑暗部分持续缩小,在另一个时候,则反之如此往复循环,这便是月相变化9朔望月:从这一次的新月(或满月)到下一次新月(或满月)所经历的一段时间,即月相变化的周期,称为朔望月,其长度为29.5306日10同步自转:月球在绕转地球的同时也有自转。
月球的自转与它绕转地球的公转有相同的方向(向东)和周期(恒星月)。
这样的自转称为同步自转。
11视星等:表示天体亮度等级的叫视星等12绝对星等:标准距离(10个秒差距)下的恒星的亮度称绝对亮度,其星等叫绝对星等。
13陨星:个别巨大的流星体,在持续燃烧的过程中,穿过整个大气层,一直降落到地面,叫做陨星。
14地平视差:当天体位于地平时,其视差最大,这个最大的视差值,叫天体的地平视差。
15视半径:天体半径相对于地心张开的角。
16秒差距:日地平均距离相对某恒星张开的角为一秒时,恒星到太阳的距离为一个秒差距。
当天体的周年视差为1″时的其距离为一秒差距17太阳风:由于日冕高速膨胀,行星际空间不断地得到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粒子流,称为太阳风。
18面积定律:在同样的时间内,行星向径在其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
19太阳日:太阳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所需的时间,即为太阳日。
地球概论
天球:以地心为球心,以任意远为半径的假想球体,表示天体运动的辅助工具。
仰极:天球的南北。
一个在地平以上,叫做仰极。
另一个在地平一下,叫做俯极。
对于北半球来说,仰极就是天北极。
恒星时:天体离开上中天的时间。
回归年:太阳连续两次回归在同一恒星的方向上,长度是365.2564日。
留:由顺行转为逆行或由逆行转为顺行时,天体在天球上停止不动,称为留。
太阳日:太阳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的周期,平均长度24小时。
白道:月球的公转轨道面。
顺行:行星的视行路径,有时与太阳的周年运动方向一致。
第二赤道坐标系:天赤道,二分圈,二至圈。
决定昼夜长短的因素:当地地理纬度和当时的太阳赤纬。
全食的4个时相:初亏,食既,生光,复圆。
引潮力:一地所受天体引力同全球平均引力的差值。
地理坐标的基圈:赤道,始圈,本初子午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表示天体亮度等级的叫视星等,表示光度等级的叫绝对性等。
月相变化的因素:太阳的照射方向,地球的观测方向。
太阳高度决定于:太阳赤纬。
当地纬度,当地太阳时。
恒星时=春分点的时角、太阳时=太阳时角+12 时日食过程就是月轮向东赶超并掩蔽日轮的过程;月食就是月轮向东赶超地球本影,从而被掩蔽的过程。
潮汐的基本周期:每太阳日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每朔望月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
赫罗图的结构和意义:光谱光度图也叫赫罗图,它以恒星的光谱性为横坐标,光度为纵坐标,每颗恒星在图上都占有一定的位置。
①求主序星的距离:只需要知道恒星的光谱型,就可以在赫罗图上得知其光度,在根据恒星的视亮度,得知其距离。
②反应恒星的演化进程演化机制模型,诞生,主序星,红巨星,变星,新星,致密星。
开普勒:①所有的星星分别在大小不一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②行星的矢径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③任何两个行星围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的平方比等于这两个恒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比。
极移和劲动:①移不受外力作用,自转轴在地球体内自由摆动,运动轨迹复杂,极移不改变天极和天赤道的位置,只能使地理坐标发生微小的变动。
地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概论中的名词解释包括:
1. 宇宙:这是一个无限永恒且不断运动变化的客观物质世界。
2.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3. 星际空间:在恒星与恒星之间存在着极其广大的空间,称为星际空间。
4. 星际物质:弥漫于星际空间的极其稀薄的物质称为星际物质。
5. 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受太阳引力支配的天体系统,包括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卫星及其他小天体。
6.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
7. 太阳黑子: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现象。
8. 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交错、渗透部分。
以上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如需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地球科学概论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第一讲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圈层结构一、名词解释1.重力异常:将实测的重力值减去该点的重力正常值,其差值即为重力异常。
2.地磁异常:实测地磁要素的数据与正常值(地球基本磁场)的差别。
3.地磁场倒转:地磁极出现“反转”,即南、北极互相颠倒的现象。
地磁场正向期—与现代地磁场方向一致的时期地磁场反向期—与现代地磁场方向相反的时期4.莫霍面:莫霍面(Moho discontinuity)(莫霍洛维奇1909年发现):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深度:大陆地表之下平均33km;大洋地下5-8km;纵波P波速突然增加, 地内温度突然升高。
5.古登堡面:古登堡面(Gutenberg discontinuity)(Gutenberg 1914年提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
深度: 2900km深度处,纵波P波速急剧降低,横波S波到此中止(固态转为液态)。
6.地壳:地壳是岩石圈上部的次级圈层。
大陆型地壳:指大陆及大陆架部分的地壳, 具有上部硅铝层(花岗质层)和下部硅镁层(玄武质)层的双层结构, 以康德拉面为分界;大洋型地壳:往往缺失硅铝层, 仅发育硅镁层, 不具双层结构。
7.岩石圈: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
大陆大部分岩石圈均超过100km,平均为120km;大洋岩石圈厚度一般为60km左右,最厚不超过100km。
整个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00km。
8.软流圈:又称低速带,是指地下60-250km之间,地震波速度减低的地带(塑性流动)。
特性:1)、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厚度厚薄不一。
2)、平均密度3.5g/cm3,物质成分与石陨石相当。
3)、具有可塑性和流动性。
二、简答题1.地球的内部(固体地球)层圈的划分及其划分依据?划分:依据:地球内部波速和密度分异2.简述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区别?大陆型地壳:指大陆及大陆架部分的地壳, 具有上部硅铝层(花岗质层)和下部硅镁层(玄武质层)的双层结构, 以康德拉面为分界;大洋型地壳:往往缺失硅铝层, 仅发育硅镁层, 不具双层结构。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一.几个基本概念:1、积聚态物体:在宇宙中,物质以各种形态存在着,一部分物质积聚,堆积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这些积聚态的物体又通称为星。
2、星际空间:星与星之间存在着的极其广大的空间。
3、星际物质:弥漫于星际空间的极其稀薄的物质。
在某些区域,星际物质的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可以使用现代技术(射电和红外观测)就在这一区域发现云雾状的物体,把云雾状的物体称为星云。
4、天体:我们把集聚态的物体、星际物质、星云等物质统称为天体。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5、恒星的自行:恒星在空间不断的运动而且高达每秒几百公里。
恒星的切向运动反应其变化以后与原来的位置的偏离,这种偏离是恒星的自行。
(自行是一个角度)6.恒星空间速度的两个分量:视向速度切向速度二.识星-------星座.1.星命名:每个星座中的各个恒星,按其亮度顺序,逐一标上小写的希腊字母(αβγδε……. )如大熊α星(其中a星代表最亮的一颗)。
2.我们应该掌握的星座及其亮星:北方天空小熊星座:(勾陈一/北极星)、大熊星座(北斗七星)、仙后:春季星空:狮子(轩辕十四)、牧夫(大角)、室女(角宿一)夏季星空:天鹰(牛郎/河谷二)、天琴(织女)、天鹅(天津四)、人马、天蝎(新宿二/大火)冬季星空:猎户(参宿三星)、金牛()、大犬(天狼星,全天最亮的星)、双子、御夫(王车二)星座记忆顺口溜:秋:两仙飞马寻夫去剩下南鱼冷清清冬:御夫双子赶金牛猎户双犬守天赤春:牧夫倚勺舀北极室女坐地看狮午夏:鹅鹰武仙听天琴人马天蝎会南天星座二十先记住亮星十五切勿忘北落师门另时亮毕宿五车二河三轩辕十四有二角参宿四七守天狼天津四有星宿二织女一心嫁牛郎三.恒星——发光和光谱1.光是一种电磁波从波峰到波峰或从波谷到波谷的距离称为波长。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4×10-7m——8×10-7m,是电磁波中极窄的一部分。
地球概论重点知识
地球概论重要名词解说太阳常数——抵达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芒,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获取的太阳辐射能量。
大地水平面——全世界静止海面与将其延长到陆地地下所形成的全世界性关闭曲面,它是一个重力作用的等位面,是地面上海拔高度的起算面。
晨昏蒙影——在日出以前和日落以后的一段时间,天空依旧光亮,处于半光明状态。
极移——南北两级在地面上的挪动赫罗图——是恒星的光谱型和光度的坐标关系图,它以恒星的光谱型为横坐标,以光度为纵坐标,每颗恒星依据自己的光谱型和光度在图上据有必定地点,称赫罗图。
黄赤交角——黄道与天赤道成 23 度 26 分的夹角进动——转动物体的转动轴绕另一根轴的圆锥形运动潮汐——海水在一天内有两次涨落,发生在午前的一次海水上升称为潮,午后的一次叫汐,合称潮汐。
岁差——因为地轴进动,春分点沿黄道西移,回归年稍短于恒星年,春分点每年西移 50 秒,回归年就比恒星年短日,这一差值称岁差回归年——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相关于天赤道做来回运动,半年在天赤道以北,半年在天赤道以南,这一运动称回归运动,它的周期称回归年真太阳日——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日称真太阳日,真太阳日的整年均匀值为平太阳日自行——恒星的空间速度能够分为两个重量,即视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切向速度表现为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移,称为自行。
交点退行——赤道面永久垂直于地轴,自然要跟着地轴的进动而进动,进而使二分点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在黄道上挪动,约 71 年又 7 个月挪动 1 度。
恒太阳公星年——地球连续两次经过太阳同黄道面上一个恒星连线之间的时段,转的真实周期恒星周年视差——当天地连线和星地连线相垂直时,同一恒星的视差位移达到了极大值,称为该恒星的周年视差。
整日潮——在纬度大于或等于余纬范围内,纬线全线位于对潮或顺潮半球内,以致那边每太阴日只有一次涨潮和落潮,这样的潮汐称整日潮晨昏圈——地球上日夜半球的分界限沙罗周期——朔望月,交点月,近点月,食年四种周期合成一种共同周期,即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叫沙罗周期半昼弧长度——日没时的太阳时角混淆潮——在其余纬度,固然每太阴日有两次涨潮和落潮,但涨落高度有所不一样,涨落潮历时也有差别,这样的潮汐称混淆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
人类居住的星球。
地轴:地球自转的轴线,和赤道平面相垂直。
南极,北极:地轴通过地心,同地面相交的两个交点经线:假定的沿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而跟赤道垂直的线。
也叫子午线。
纬线:假定的沿地球表面跟赤道平行的线赤道:环绕地球表面,与地球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周线。
通过地心垂直于地球自转轴的平面称为“地球赤道面”。
地球赤道面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准,赤道的纬度是零。
天球:为研究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及运动而引入的一个假想圆球。
尽管观测者离天体距离远近不一,但看上去,仿佛都散布在这个圆球的球面上。
天穹:人们所能接观测到的地平之上的半个球型的天空天球周日运动:全部日月星辰,概无例外地以相反的方向(向西)和相同的周期(1日)运动。
北极星: 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距天球北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
由于岁差,北极星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某一颗星,现在是小熊座α星,到公元14,000年将是织女星。
周日圈:天体周日远动行径的路线太阳的周年运动:太阳以方向向东和周年(1年),在群星间巡天一周。
黄道:太阳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
地平圈: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它把天球分成可见和不可见两个部分。
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Z和天底Z,)天赤道:地球赤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天赤道分天球为南北两半球。
它的两极叫天北极P和天南极P,) 黄道: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它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
黄道的两极是黄北极K和黄南极K,无名点:天赤道对于黄道的两个远距点,尚无正式定名。
关于天球坐标基圈:球面坐标系的基本大圈,辅圈:通过基圈的两极,因而垂直于基圈的所有大圆。
始圈:通过原点的圈(本初子午线)关于地平坐标系地平经圈:通过天顶,天底且垂直于地平圈的一切大圆地平纬圈(等高线);一切于地平圈平行的圆子午圈:通过南点和北点(也必通过南北天极和上点,下点)的平经圈,必要时以天顶,天底为界,分为子圈(北半圈)和午圈卯酉圈:通过东点和西点的地平圈,必要时以天顶,天底为界,分为卯圈(东半圈)和酉圈高度:地平纬度天顶距:高度的余角(高度自地平圈起,沿天体所在的地平圈向上(下)度量,自0?—?90?。
)方位; 地平经度。
(P14)第一赤道坐标系:赤纬和时角时角坐标系:第一赤道坐标系。
(这种坐标系的设置,是用于时间度量。
)圆圈系统;(见P15 (2) )六时圈:通过东点和西点的赤经圈,航海学上的名称赤纬(δ):第一赤道坐标系的纬度极距:赤纬的余角时角:第一赤道坐标系的经度时圈:赤经圈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纬和赤经黄道坐标系:黄道和黄经无名圈:通过二分点的黄经圈二至圈:通过二至点的黄经圈黄纬:黄道坐标系的纬度黄经; 黄道坐标系的经度各种天球坐标系的区别仰极:天球的南北两极之一,在地平以上的(在地平一下的叫俯极) 北极高:在我国历史上,仰极高度的称呼第三节恒星河星系201 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体或类似球体的天体。
光谱:是星光通过分光镜,使不同波长或者说不同颜色的光,按其波长顺序排列成一条光带发射光谱:各种元素发出一定颜色或者说一定波长的光吸收光谱:吸收别的光源发射的光线,在连续光谱中出现暗色的吸收线恒星的亮度:是指地球上受光强度,即恒星的明暗程度恒星的光度:是指恒星本身的发光的强度视星:表示天体亮度等级,记作m绝对星:表示天体光度等级,记作M绝对星等:标准距离(10秒差距)下的恒星的亮度单星:是恒星单个存在双星:是指一些恒星成双成对存在星团:是指许多恒星集中分布在一个的空间,彼此有物理联系,形成一个稠密的恒星集团变星:有些恒星的光度在短时期会发生明显的、特别是周期性的变化新星:爆发变星中,亮度在很短时间内(几小时至几天)突然剧增、然后缓慢减弱的恒星超新星:爆发规模特别大的变星脉冲星:有规律地发出射电脉信号中子星:是由中子组成的恒星202星系星系:银河:夏秋季节,无月的晴夜,人们可以再天空中看到一条淡云薄纱般的白色光带奔赴点:我们的太阳率领其行星家族,向着天空中武仙座方向(近织女星)前进星系群:一些互相邻近的星系结合本星系群:银河系所属的星系群星系团:比星系群更加庞大的天体系统总星系:比星系团更高一级的天空世界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第四节天文单位: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常被用作太阳系范围内计量距离的单位。
太阳常数:地面上单位面积每分钟所接受的太阳热量为8.16焦耳太阳活动:太阳外层大气受太阳磁场的支配,处于局部的激烈运动中太阳大气有时比较平静叫宁静太阳,有时变化激烈,叫扰动太阳太阿活动周期:黑子的盛衰有一个11年的轮回的周期光斑:光球上明亮的斑点耀斑:太阳大气极小区域内发生的爆发性能量释放现象日珥:从色球不断喷射出来的火焰状物质五星(五行):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七曜:五星和太阳,月亮合称七曜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地外行星:地球轨道以外的行星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外行星:水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短周期彗星:周期小于200年彗核:彗星的质量很小,大体上是固体颗粒,参杂着尘埃一级冻结的水汽,甲烷,氨,二氧化碳等慧发:太阳的热力使彗核中一部分冻结的气体蒸发或升华,形成一个云雾状的包层陨星:个别特别巨大的流星体,在持续燃烧过程中,穿过整个大气层,一直降落到地面第五节白道:月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黄白交角:白道面相对于黄道面的交角 (5o 9' )环形山:整个月面遍布一种四周凸起,中间低凹的环形隆起月陆:在月球表面,高出月海的区域月坑:以卫星看,常会看到月球上有许多大大小小,坑坑洼洼的凹坑月海:而是指肉眼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其实是月球上广阔的平原。
辐射纹:月面上的一些亮线朔望月:月相变化的周期第六节地球的自转极移:南北两极在地面上的移动。
地轴进动(交点退行):南北两极在天球上的移动。
岁差:由于交点退行,使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度量的回归年,略短于恒星年其差值约为20分。
恒星日: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太阴日:以月球为参考点、地球自转所用的时间。
真太阳日(视太阳日):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日。
平太阳日: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
恒显星(拱极星):在北半球看起来,天北极周围的恒星。
这部分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以上的恒星。
恒显星区:以天北极为中心的一个圆形天空区域。
恒显圈:恒显星区的界线,即北点同地平圈相切的那条赤纬圈。
恒隐星:南天极周围的恒星,永不升起南天地平。
这部分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以下的恒星。
恒隐星区:以天南极为中心的一个圆形天空区域。
恒隐圈:恒隐星区的界线,即南点同地平圈相切的那条赤纬圈。
出没星:介于恒显星区和恒隐星区之间的恒星,有东升和西落。
这部分周日圈与地平圈相交的恒星。
科里奥利力:即地转偏向力。
第7节地球的公转视差:从不同地点观测同一目标,这个目标就会有不同的方向,即在它的背景上有不同的位置。
不同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视差。
视差位移:由于观测者的位移,而使目标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视差位移。
周年视差:当日地连线(即地球轨道半径)同星地连线相垂直时(这种情况每年有两次),同一恒星的视差位移达到极大值。
这个极大值便被称为该恒星的周年视差,或简称年视差。
1秒差距:即周年视差为1″ 的恒星的距离,用符号PC表示。
光行差:是地球轨道速度对于光速的影响。
光行差位移:视方向与真方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离。
黄赤交角:天文学和地理学上通常用它的余角(23?26′),即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来表示;而在地心天球上,则表现为黄道与天赤道的交角。
黄赤大距:二至点距天赤道23?26′,是黄角交角在地心天球上的表现。
岁差:即周岁与周天之差。
二十四气:我国传统历法按太阳黄经,把黄道分为24弧段,全年相应地分为24时段。
十二宫:用以标明太阳与月亮沿黄道运行,每年会合十二次的位置。
会合周期:行星合日是一种周期性现象。
从这一次行星合日到下一次行星合日所经历的时间。
大距:地内行星(水星和金星)以会合周期为周期,往来于太阳的东西两侧,它们在太阳以东或以西的距角,有一定的限度:其最大的距角称为“大距”。
分东大距和西大距。
金星:又叫晨星、昏星、启明星、长庚星。
方照(东方照、西方照)、顺行、逆行、留:P91 朔、望、上弦、下弦:P92第八节晨昏圈: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昼夜两半球之间的分界线。
昼夜交替: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昼夜两半球在时间上不断地相互交替,使得各个地点时而位于昼半球,因而经历着白昼;时而位于夜半球,因而经历着黑夜。
晨弧:纬线位于昼半球的部分。
夜弧:纬线位于夜半球的部分。
极昼: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不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个时期叫做极昼。
极夜: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这个时期叫做极夜。
曙暮光:又称“晨昏蒙影”。
太阳东升前和西落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阳光被高层大气分子和尘埃所散射,而使天空所呈现的微弱光亮。
按其对地面照度的强弱分民用曙暮光、航海曙暮光和天文曙暮光。
持续时间与纬度、日期有关。
夏至日,在极区与北纬48.5?之间,曙光与暮光相联,称为“白夜”。
现代天文学称:晨昏蒙影。
即晨光和昏影的合称。
太阳高度: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
五带:地球上的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总称。
第九节历法历法:如何方便地协调年,月,日的法则。
观像授时:观测自然现象来判断农事季节。
地像授时:观测地面物象来判定季节。
天象授时:观察天空现象来判断农事季节。
太阴历: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关系的,简称阴历。
太阳历:侧重协调回归年和历年关系的,简称阳历。
阴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阴阳历。
夏历:俗称“农历”。
阴阳历的一种。
以朔望月为基础,以置闰来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接近。
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闰年13个月,全年384天或385天。
每月合朔之日,称为初一。
月的天数基本能反映月相。
农历:中国目前仍在与格里历(即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人们习称“阴历”,但其实是阴阳历的一种,即夏历,并非真正的“阴历”。
干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
(拿十干的…甲、丙、戊、庚、壬 ?和十二支的…子、寅、辰、午、申、戌 ?相配,十干的…乙、丁、己、辛、癸 ?和十二支的…丑、卯、巳、未、酉、亥?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干支最初是用来纪日的,后来多用来纪年,现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
)天干:也称“十干”。
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传统常用作表示次序:天干与地支相配是古代纪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