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3原则
无损检测核工业试题汇总

核电基本知识一、是非题1.放射性物质无法通过完好的皮肤进入人体内部。
(—)2.只要实施了辐射防护最优化,就可以使每个工作人员受照剂量都减小。
(—)3.原子序数越大的物质,屏蔽γ外照射的效果越好。
( + )4.被放射性物质表面污染的物品,不但存在外照射的风险,还存在内照射的风险。
( + )5.一种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随外界条件和元素的物理化学状态的不同而变化的(—)6.放射性的剂量率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规律,与辐射源的形状无关。
(—)7.辐射防护就是要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尽量降低非随机效应发生的概率。
(—)8.辐射防护就是要限制非随机效应的发生,尽量降低随机效应发生的概率。
( + )9.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的途径主要是食入、吸入、通过皮肤或伤口进入。
( + )10.不稳定的核素通过衰变放出射线的特性称为放射性。
( + )(—)11.当人体组织器官大量细胞被杀死或不能繁殖而发挥其功能时,组织器官将丧失正常功能,这种效应叫确定性效应。
这种效应无阈值。
12.辐射防护水平应由个人剂量限值决定。
(—)13.个人剂量限值是辐射防护的目标值。
(—)14.半值层HVT定义为光子射线强度减弱一半时所需防护介质的厚度。
( + )15.放射性衰变服从指数衰减规律( + )( + )16.在辐射的有害效应其发生率与剂量大小有关的,但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时,这种效应叫随机效应。
这种效应无阈值。
17.热释光个人剂量计应佩带在左胸前。
( + )18.辐射防护的三原则:辐射实践的正当性、射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
( + )19.核电厂停堆检修期间主要存在α射线外照射危害(—)20.一种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一个特征常数,不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 + )21.Γ和中子可以穿透人体,它们对人体外照射的同时,也造成内照射。
(—)( + )22.放射性是放射性核素所具有的特性,它不受外界因素(如温度、压力、化学变化、磁场等)的影响23.原子序数相同,而原子质量数不同的一类原子称为同位素。
辐射防护知识培训

辐射防护知识讲座⏹第一部分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与方法一、放射防护目的防止发生确定性效应,把随机性效应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并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保障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和公众以及他们的后代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促进放射性同位素和核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实现辐射防护目的的办法:1、为了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把剂量当量限值定在足够低的水平上,以保证工作者在终生全部时间内受到的照射也不会达到产生有害效应的阈值.2、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合理的可以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二、放射防护基本原则1、实践的正当化⏹是指从事任何与放射性有关的活动,都要有正当理由.采取任何可能接受辐射剂量的行动,都要经过事先论证,进行正当化分析.2、辐射防护最优化⏹在考虑辐射防护时,并不是要求受照剂量越低越好,而是通过利益/代价分析,在考虑了社会和经济的因素之后使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3。
个人剂量限制个人剂量限制是指在具备实践正当化和防护最优化的条件下,人员接受的剂量不能超过一定量值。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128-2002⏹监测目的:对明显受到照射的器官或组织所接受的平均当量剂量或有效剂量作出估算,进而限制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并且证明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
⏹监测原则: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的个人,都应接受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a)对于任何在控制区工作,或有时进入控制区工作且可能受到显著职业外照射的工作人员,或其职业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可能超过5mSv/a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b) 对于在监督区工作或偶尔进入控制区工作、预计其职业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在1mSv/a─ 5mSv/a范围内的工作人员,应尽可能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
⏹c)对于职业外照射年剂量水平可能始终低于法规或标准相应规定值的工作人员,可不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
个人计量计佩带要求及监测周期⏹对于比较均匀的辐射场,当辐射主要来自前方时,剂量计一般在左胸前;当辐射主要来自人体背面时,剂量计应佩带在背部中间。
辐射防护三原则

辐射防护三原则
辐射防护的三原则是:时间、距离和防护。
这三个原则主要是用来指导人们在面对辐射源时,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1. 时间原则:尽量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
辐射暴露的总量与接触时间成正比,即接触时间越长,辐射吸收的剂量也就越多。
因此,为了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伤害,应尽量缩短接触辐射源的时间,尽快远离辐射区域。
2. 距离原则:保持与辐射源的距离。
距离越远,辐射的强度就越小。
因此,当面对辐射源时,应尽量离它远一些,例如,通过远离辐射源的地方工作或站立,或者使用长杆工具来操作辐射源。
3. 防护原则: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可以选择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铅衣、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减少辐射的直接照射和吸收。
此外,也应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减少辐射的释放和泄漏。
辐射防护体系

17.2 2.9×102~2×105 2.4×102~3.2×104 4.3 2.5×102 7~1.1×103 33.2 1.93×103 5.3×103~2.9×103 9.2×102(氡浓度) 3.2×10~5.25×103(氡浓度) 5.8×102(氡浓度) 2×10~2.35×103(氡浓度)
二、应急照射情况
应急照射情况,是指在一个计划照射情况的运 行期发生的或由恶意行为产生的或其它意外情 况所致的照射情况。 由于辐射源失控而引起的照射称为异常照射, 异常照射包括应急照射和事故照射。 应急照射情况,未采取防护措施预期所受的剂 量称为预期剂量;预计在防护措施已全部完成 后存在的剂量称作剩余剂量; 采取防护行动所减小的剂量称为可防止的剂量。
3.2 剂量限值、剂量约束与参 考水平
剂量限值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为了保护个 人而制定的防护水平,即与人相关的。 剂量约束和参考水平是针对确定源项制 定的保护个人的剂量水平,即源相关的。 剂量约束用于正常情景,参考水平用于 应急和现存情景以及医疗照射。
照射情况及其特征
一、计划照射情况
二、应急照射情况
辐射引起的健康效应
预期剂量 很低剂量: 约10 mSv( 有效剂量) 或更小 低剂量: 接近100 mSv( 有效剂 量) 中度剂量: 接近1000mSv( 急性全 身剂量) 效应 后果
无急性效应,极小 的附加癌症危险
甚至在涉及大人群时,可能也不 能察觉癌症发生率增加 如果受照人群大(可能大于10 万 人) ,可能观察到癌症发生率增 加 如果受照人群大于几百人,可能 观察到癌症发生率增加
3.2 剂量限值、剂量约束与参考水 平
剂量限值的定义:受控实践使个人所受到的有 效剂量或当量剂量不得超过的值。 剂量约束的定义:对源可能造成的个人剂量预 先确定的一种限制,它是源相关的,被用作对 所考虑的源进行防护和安全最优化时的约束条 件。 剂量限值是与人相关的。剂量约束是与设施相 关的。剂量限值只能在正常情况下,即可控制 源的情况下应用。剂量约束是辐射防护最优化 的上限。在事故情况下,管理当局有责任确定 受影响居民隐蔽、撤离或服用稳定性碘的最大 剂量,即参考水平。
核电厂的辐射防护(刘原中)

3.2 冷却剂系统中的放射性
3.2.1 主回路中的放射性活度
(一)PWR 在PWR主冷却剂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来源为: (1)包壳破损的燃料元件裂变产物的泄漏; (2)燃料元件表面污染的铀,发生裂变产生的裂变产物; (3)冷却剂回路管道内表面、堆内构件和设备表面的腐 蚀产物的活化(一种是先被腐蚀下来的物质通过堆芯时被 活化,另一种是堆内构件先被活化后再被腐蚀下来进入冷 却剂); (4)冷却剂水本身、原有杂质及化学添加物(例如硼、 氢氧化锂、联氨等)的活化。 主冷却剂水的净化、泄漏,核素的衰变和在设备表面上 的沉积会使水中放射性浓度降低。
3,核电站的辐射源
3.1,反应堆堆芯中的辐射源 3.1.1, γ射线
(1)瞬发裂变γ射线 U-235每次裂变平均发出8.1±0.3个γ光子,这些光子带 走的总能量为7.25±0.26MeV,光子的能量在10KeV~ 10MeV之间,平均能量约0.9 MeV。U-235裂变,每瓦的 裂变次数为3.1×1010。 对于秦山二期核电厂1#、2#机组热功率为1930MW的核 电厂,因而瞬发裂变γ的强度:按能量约为 1.93×109×3.1×1010×7.25=4.34×1020 MeV/s;按γ 光子数约为4.85×1020 光子/s。单位功率瞬发裂变γ强度 约为2.25×1017 MeV/MW.s,和平均约2.51×1017光子 /MW.s。
压水堆(PWR)示意图
2.2,压水堆核电厂的主要系统
图2.1给出了压水堆核电厂的主要系统示意图,由 该图可知,压水堆核电厂主要系统有: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范文(3篇)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范文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____令第____号)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____号)的规定,结合我院辐射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操作规程1、每天上岗前做好摄片机保洁工作,保持机器良好的工作环境。
2、开机后应注意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并检查其他功能键是否选择正确。
3、操作机器时应该小心仔细,尤其注意电源电压,不得超过标识的标准电压。
4、对于随时出现的液体应立即清理,防止流入仪器设备内部。
5、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杜绝一切非法操作。
6、根据人体大小,摄片部位,合理选择参数。
7、随时观察照片质量,出现异常应检查摄片机是否正常,如果异常应立即报告维修人员。
8、工作结束后应关闭摄片机并将电源关闭。
第二章岗位职责1、使用射线装置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体检,并经过辐射安全防护培训,持证上岗。
2、要正确使用射线装置,做到专人专管专用。
3、工作时,每一名工作人员必须佩带个人剂量笔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4、从事射线装置岗位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杜绝非法操作。
5、发生放射事故,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不得拖延或者隐瞒不报。
第三章辐射防护制度1、使用射线装置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体检,并经过辐射安全防护培训,持证上岗。
2、从事辐射工作人员应该配备个人剂量笔,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3、射线装置应设有专门工作室,工作室设立专人管理,非相关人员不得入内。
4作好辐射安全防护工作,设立辐射标志、声光报警等,防止无关人员意外照射。
5严格检查玻璃破损情况,使门窗经常处于关闭状态。
第四章台帐管理制度1、建立射线装置台帐管理制度,设有仪器名称、型号、管电压、输出电流、用途等。
2、严格射线装置进出管理,坚决杜绝外借现象发生。
3、对退役的射线装置应该选择有资质单位或厂家回收,杜绝私自销毁或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三篇)

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为了达到防护目的,按照剂量限制的基本原则,减少各类人员的内、外照射剂量,应采取的方法有:(1)控制辐射源的质与量,是根治放射损害的方法。
在不影响应用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辐射源的强度、能量和毒性。
(2)减少照射时间,外照射的总剂量与总照射时间成正比,因此必须昼减少受照射时间。
可采取减少不必要停留时间、轮换作业、提高操作技术等措施,减少个体受照射时间。
(3)加强屏蔽防护。
在放射源与人员之间设置防护屏,吸收或减弱射线的能量。
(4)距离防护。
点状放射源的剂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操作中应尽可能远离放射源,切忌直接用手持放射源。
(5)围封隔离。
对于开放源及其作业场所必须采取封锁隔离的方法,把开放源控制在有限空间,防止向环境中扩散。
(6)除污保洁。
操作开放型放射源,使用开放型放射性元素时,要随时清除工作环境介质的污染,监测污染水平,控制向周围环境的大量扩散。
(7)个人防护。
要合理使用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工作鞋帽、服装等;遵守个人防护规则,在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中,禁止一切可能使放射性元素侵入人体的行为,如禁止饮水、吸烟、进食、化妆等。
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二)放射防护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保护人们免受放射性物质的危害。
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措施:预防是放射防护的首要任务,包括监测和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扩散,确保放射源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在核设施或医疗机构等核辐射工作场所,应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防止事故发生。
此外,需要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申报登记、核查和跟踪管理,避免非法使用和处理。
2. 个人防护措施:人们在接触放射性物质时应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
对于核辐射工作者,应佩戴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防止放射性物质直接接触皮肤和黏膜。
同时,要遵循操作规程和使用防护屏蔽器材,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和剂量。
3. 空气防护:空气是放射性物质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可能存在放射性物质的环境中,应通过通风、过滤等手段控制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
辐射防护三原则最优化理解

辐射防护三原则最优化理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辐射防护是一种重要的健康保护措施,主要是为了减轻或消除人体受到辐射危害的影响。
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是放射源的削减、距离的增加和防护的加强。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将这三个原则结合起来,才能使辐射防护效果最大化。
放射源的削减是辐射防护的最基本原则。
放射源是造成辐射危害的来源,因此减少放射源的使用量、降低辐射源的强度是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
在医学影像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降低医疗设备的曝光强度,选择合适的成像模式等方式来减少放射源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影响。
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采用封闭式设备或隔离措施,减少放射源对周围环境和工作人员的辐射危害。
距离的增加也是辐射防护的重要原则之一。
距离越远,辐射源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小。
在医学影像学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站在远离辐射源的位置来降低被辐射的风险。
在工业生产中,工作人员可以在必要时远离辐射源,减少接触的时间和强度。
在设计辐射防护设施时,也可以根据辐射源的特性合理设置工作区域和安全距离,来最大程度地降低辐射风险。
防护的加强是辐射防护的必要手段。
防护包括物理防护、生物防护和个人防护等多种方式。
物理防护主要是通过屏蔽材料、防护设备等来减少辐射的穿透和散射,如在医学影像学中使用的铅衣、隔离罩等。
生物防护主要是通过监测辐射剂量、定期检查等方式来保护人体健康,及时发现和处理辐射危害。
个人防护则是通过佩戴防护服、戴口罩、戴手套等方式来减少辐射的直接接触和吸入。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理解就是将放射源的削减、距离的增加和防护的加强三个原则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来降低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只有在综合考虑这三个原则的情况下,才能最有效地保护人体健康,减少辐射危害带来的风险。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能重视辐射防护,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们。
【2000字】第二篇示例:辐射防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人体免受辐射的危害,是一项重要的健康保护工作。
辐射安全与防护基本知识宣传手册

5、放射性疾病..................................................................... 10 6、放射性疾病的九个症状................................................. 10 7、辐射防护的任务与目的................................................. 11 8、辐射防护的三项原则..................................................... 12 9、辐射防护的方法............................................................. 12 10、警惕生活中的放射源................................................... 13 11、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 14 12、放射源全过程监管....................................................... 16 第二部分 电磁辐射........................................................................ 17 一、电磁基础知识.....................................................................17 1、什么是电磁辐射?......................................................... 17 2、什么是感应电磁场?..................................................... 17 3、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的区别?..................................... 17 4、电磁辐射的来源?........................................................... 18 5、我国有关电磁辐射标准的法律法规都有哪些?.........18 6、我国电磁控制标准是否严格?..................................... 18 7、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 19 8、电磁辐射的防护对策都有哪些?................................. 19 二、广播电视............................................................................. 20 1、广播电视的辐射源都有哪些?..................................... 20 2、中波发射塔对其周边电磁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20 3、短波发射塔对其周边电磁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20 4、调频电视塔对其周边电磁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20
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

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
辐射防护三原则包括:辐射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当量限值(剂量控制)。
辐射实践正当化是指在施行伴有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之前要经过充分论证,权衡利弊。
只有当该项所带来的社会总利益大于为其所付出的代价的时候,才认为该项实践是正当的。
辐射防护最优化(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合理可能尽量低)在实际的辐射防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实施某项辐射实践的过程中,可能有几个方案可供选择,在对几个方案进行选择时,应当运用最优化程序,也就是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后,应当将一切辐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剂量限值是“不可接受的”和“可耐受的”区域分界线。
它也是辐射防护最优化的约束上限。
做这个约束限制的本意在于群体中利益和代价的分布不均匀性,虽然辐射实践满足了正当化的要求,防护也做到了最优化,但还不一定能对每个个人提供足够的防护,因此,对于给顶的某项辐射实践,不论代价与利益分析结果如何,必须用此限值对个人所受照射加以限制。
辐射防护试题A

一.填空1.辐射防护学中使用的吸收剂量用(Gy)单位表示。
2.内照射与外照射的人体吸收剂量均采用(sv)单位制表示。
3.当量剂量用于(人体器官吸收剂量)的测量。
4.当量剂量的国际计算单位是(sv)。
5.ICRP代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6.ALARA代表(合理使用低剂量)7.辐射防护的三原则分别是(实践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8.针对外照射的防护三原则分别是(时间)(距离)(屏蔽)。
9.主射线朝向墙壁的防护标准是(2mm)。
10.职业照射的规定是,在任意单个年份内有效剂量不得超过(50)mSv。
11.公众年安全接受的辐射剂量允许值是(1msv)。
12.激光照射对人体所产生的有害作用属(非电离)辐射。
13.铅防护服与铅手套主要防护的是辐射中的(散射线)与(泄漏射线)而不是(原发射线)。
14.组织权重因子用于测量人体的(当量吸收剂量)剂量。
15.X线照射剂量单位是(R)。
16.本底照射剂量值一般在(1.0---7.0)之间。
17.人体受照敏感度最高的三种组织依次分别是 1...血液.....2...淋巴...3.....骨髓.....。
18.内照射人体辐射吸收的主要途径是分别通过1..口......2...呼吸.....3......皮肤伤口.....。
19.辐射防护的目标主要针对的是(随机)效应。
20.人类接受来至本底照射的最大剂量部分主要是自然界的(氡)。
21.X线照射强度与(照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2.波长单位用()符号代表。
23.散射线与原发射线相比更易被人体吸收是(散射线)。
24.防护围脖主要用于人体(甲状腺)的防护。
25.透视累计时间设定和报警装置的两个主要使用目的分别是(曝光时间)(曝光计量)。
26.女性放射线从业者怀孕期间的安全允许剂量为(1mGy)。
27.胚胎的致畸敏感期是受精后的(3---8周)。
28.孕妇的高剂量医疗辐射主要指1....DSA....2........介入3...放疗........。
第三章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护标准

水的辐射产物:
H 2O H * *OH eaq H 2 H 2O2 H 3O
pH为中性时,水辐射产物的产额
OH 和水合电子 eaq 是两种最重要的水辐解自 其中羟自由基
*
由基,前者具有强氧化作用,后者具有强还原作用
> 0பைடு நூலகம்4
辐射对细胞的杀伤作用
辐射的致突作用
突变(Mutation):是细胞的遗传特征以不连续的跳 跃形式发生了突然变异,其化学本质是DNA结构的变
化。体细胞突变可诱发癌症,性细胞突变可导致遗传
效应。 电离辐射是人类首先证实的致突剂。1927年,Müller H.J.用x射线照射果蝇诱发了基因突变。1942年才 证实化学物质有致突变作用。
修复:在自由基反应阶段(10-5s内)若 介质中存在能供氢的分子,如含巯基
化合物(谷胱甘肽G-SH等),则生物
分子自由基可被修复,称化学修复。
氧效应:在有O2情况下,生物分子自由
基被氧化成超氧自由基而难以修复。
辐射对DNA的作用:
1、碱基变化 2、DNA链断裂:是辐射损伤
的主要形式。
-单链断裂(可以实现无差 错修复) -双链断裂( 难以修复,是 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
轻度敏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心脏 不敏感组织:肌肉组织、软骨、骨组织和结缔 组织等
5. 亚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放射敏感性 同一细胞不同亚细胞结构的辐射敏 感性有很大差异。细胞核的放射敏 感性显著高于胞浆。细胞内各不同 “靶”分子相对辐射敏感性顺序如 下: DNA > mRNA > rRNA > 蛋白质
辐射安全防护和管理制度范文(3篇)

辐射安全防护和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人员、设施和环境不受辐射伤害,确保辐射工作的安全进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辐射工作的安全防护和管理。
第三条辐射管理人员应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辐射工作的安全进行。
第四条辐射工作应遵循“预防第一,保护第一,减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控制辐射风险。
第五条本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辐射安全防护体系,定期进行辐射安全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辐射风险。
第六条所有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关的证书,按照规定使用辐射防护设备和工具,做好个人防护。
第七条辐射工作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辐射区域标志,并对工作人员进行辐射防护培训。
第八条辐射工作现场应配备相应的辐射监测设备,并定期维护和校准。
第九条本单位应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在发生辐射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第十条违反辐射安全防护和管理制度的,将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二章职责和权利第十一条辐射安全防护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辐射安全防护和管理制度,并统筹协调辐射工作。
第十二条辐射管理人员负责组织辐射培训和监督辐射工作的实施,确保辐射工作的安全进行。
第十三条辐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辐射安全防护和管理制度,认真实施辐射防护措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十四条辐射工作人员有权拒绝进行未经培训和未经授权的辐射工作。
第十五条辐射工作人员有责任向辐射管理人员报告辐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第十六条辐射管理人员对于违反辐射安全防护和管理制度的行为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及时上报。
辐射安全防护和管理制度范文(2)一、目的为了保护人员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辐射资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此辐射安全防护和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接触和操作辐射设备、参与辐射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三、责任和权限1. 单位负责人:负责制定和执行本制度,落实辐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人员和环境安全。
2. 辐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辐射工作的计划、实施和监督,对人员进行辐射防护培训和监测,管理辐射设备和防护设施。
医用放射防护学试题及答案(一)

医用放射防护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正当化原则正当化原则是指在进行任何放射性工作时都应当进行代价和利益的分析,只要达到某项目标所获得的效益明显的大于所付出的全部代价就是正当的。
2、时间防护时间防护就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在辐射场中逗留的时间,使其所受的剂量当量在限值以下或减少所受剂量,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3、距离防护距离防护是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大人体与辐射源的距离,减少受照剂量。
4、激发能激发能:处于基态或低激发态的氢原子与具有一定动能的外来电子碰撞,使氢原子发生跃迁,那么外来电子传递给氢电子的能量称为激发能。
5、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又称康普顿散射,是射线光子能量被部分吸收而产生散射线的过程。
6、肯定效应肯定效应以前叫非随机效应,也称确定效应,也就是射线对人体的损害不存在几率性,只要达到一定量的照射,就可以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
射线会杀死细胞,如果剂量足够大,损失的细胞过多,就会影响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肯定效应就发生了。
剂量越大损害越严重,担当剂量降到一定水平是,这种损害就不会发生,所以肯定效应是有阈值的二、填空1、在辐射剂量与防护工作中,涉及个人的量有:(放射性活度)、(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和(有效剂量当量)等。
2、x射线是(德国)物理学家于(1895年11月08日)发现的,第一张x线片摄于(1895年12月22日),是伦琴夫人手的照片。
3、x线是电磁波,具有电磁波的共性:(波动性)、(粒子性)。
4、(电离作用)或(激发作用)可以造成人体的细胞、分子发生结构性变化,引起细胞染色体的畸变和基因的突变。
5、辐射的遗传效应属于(随机效应),受照剂量越大发生几率(越大)。
6、皮肤Ⅱ度损伤症状为(红斑)、(毛囊疹)、(水泡),受照剂量在(10Gy)左右。
7、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x 射线影像诊断)。
辐射防护3

• 吸收剂量与注量的关系(对重带电粒子,电子入 射的偏安全考虑)
d Φ daScol dl
dm dadl
Scol d D Φ dm
3. 吸收剂量率
定义: 某一时间间隔内吸收剂量的
增量除以该时间间隔的商。
SI单位:戈瑞/秒,Gy/s
8
二、比释动能
1. 简介
间接带电粒子 间接电离粒 子的能量沉 积过程:
γ射线:
en tr 1 g
D Dc
D1 en / 1 D2 en / 2
中子:
tr / tr / c
注意谱的问题,此外还需要进行组织厚度的剂量修正
21
• 电子平衡下:
tr D K (1 g ) E ( )(1 g )
(比释动能) 带电粒子
带电粒子
物质
(吸收剂量)
9
tr
转移能:不带电粒子在某一体积元内转移给次级带电 粒子的初始动能的和,包括在该体积内发生的次级 过程所产生的任何带电粒子的能量,如带电粒子在 轫致辐射中放出的能量,以及在这一体积元内发生 的次级过程中产生的任何带电粒子的能量,包括俄 歇电子的能量在内
其中(e/W)a表示照射量是X或γ射线在空气中的碰撞比 释动能的电离当量。
•对于单能光子
en e x ( )a ( )a W
(Exposure rate) 二.照射量率 X
2. 比释动能(Kerma,kinetic energy release生的所 有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的和除以物 质质量的商。
d tr K dm
SI单位:戈瑞,Gy
11
3.比释动能率
定义: 某一时间间隔内比释动能的增量除 以该时间间隔的商。
第三章X射线的外照射防护

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线状源 A 1 L 1)Q1:X tg Lr r 2 A 1 L 2)Q2:X tg Lr 2r A [tg 1 L L1 tg 1 L1 ] 3)Q3:X Lr r r A 4)Q4 : X 2 (不考虑自吸收 ) 2 l ( L / 2)
• 1、曲线给出的发射率常数是指不存在被照物 时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如果在所考虑位置上 有人体,则由于人体对射线的反射会使靠近 人体表面处的比释动能率常数比曲线所示值 的结果高出20%~40%。
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必须注意电压波形的影响 • 当管电压和过滤条件相同时,恒定电压的 发射率常数大约为单相半波整流脉动电压 射线机的2~3倍,对于低电压、大电流状态 下短时的工作脉动电压医用x射线机,如果 改在低电流条件下用于荧光透视,则注意 由于电缆电容的影响,会使管电压波形变 得平稳趋于恒定。
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窄束的概念(narrow beam): 不包含散射成分的射线束 •单能γ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
I I 0e
d:屏蔽层厚度(cm)
d
I,I0:设置屏蔽前后的剂量率(强度) 线衰减系数:Linear attenuation coefficient(cm-1)
1 D I I a 2 , 单位:Gy min1 r I:电子束流强度, m A;
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三、γ 辐射源
辐射防护规定

辐射防护规定UDC 614.898.5GB 8703-88(1988年3月11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1988年6月1日实施)1总则1.1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广大公众的安全与健康、保护环境,促进核科学技术、核能和其他辐射应用事业的发展,制定本规定。
1.2伴有辐射照射的一切实践和设施的选址、设计、运行和退役,都必须遵守本规定。
1.3开展伴有辐射照射的实践以及设施的新建、扩建、改建和退役,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先向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提交辐射防护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在假设中必须做到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4符合附录C所列豁免限值的实践和设施,可免于办理1.3条中规定的手续。
1.5从事下列实践活动必须事前得到批准后方可进行。
A、给人服用或向人体注射放射性物质,以及对人施行辐射照射。
B、玩具中含有放射性物质。
C、在医用产品、化妆品和家用产品(附录C3所列的除外)的加工生产中添加放射性物质。
D、销售经辐射保鲜或保存的食品。
1.6一切伴有辐射照射的实践和设施,都应当符合实践的正当性和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并确保个人所受的照射低于相应的剂量限值。
1.7从事辐射工作的单位应设置独立于生产运行部门的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机构(或专、兼职人员)。
这些机构应接受主管部门和所在省市自治区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1.8辐射工作单位保鲜建立辐射防护和环境防护的岗位责任制,建立职工安全防护教育和培训考核制度,认真执行和字据遵守有关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定,防止各类辐射事故的发生。
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辐射防护基本知识,理解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基本原则,熟悉辐射防护方面的规章制度,并经过培训考核取得辐射工作人员合格证后方可参加工作。
1.9在存在辐射照射的场所,以及在能发射辐射的物件上(1.4除外),必须有“电离辐射”的标志(附录D)。
1.1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辐射防护工作的领导,根据本规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辐射防护规程和管理方法。
辐射安全防护制度(3篇)

辐射安全防护制度为了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确保辐射安全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院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小组负责全院的辐射安全防护工作。
2.辐射装置在使用前必须取得环保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的评价报告;使用过程中由省疾控中心每年进行监测。
3.放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证。
4.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正确佩戴个人剂量监测仪;进入放射工作场所时,必须正确佩戴个人剂量报警仪;直接接触射线时需按标准穿着防护用品。
5.放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因辐射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的异常照射事件的发生。
6.放射工作场所应有醒目的警示标识。
7.辐射装置使用科室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治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护监测规范。
按照照射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照者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8.发生辐射事故时,应按照《院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及时报告医教部和相关院领导。
辐射安全防护制度(2)是指为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辐射危害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这些制度和措施主要包括辐射监测、辐射源管理、辐射工作场所安全、辐射工作者的安全培训和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等。
辐射监测是辐射安全防护制度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辐射水平和辐射源的放射性水平,及时识别出辐射源和工作场所的辐射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辐射源管理是指对辐射源进行合理管理和限制,确保其在使用、存放和运输过程中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辐射伤害。
这包括辐射源的登记备案、贮存设施的建设、运输条件的控制等。
辐射工作场所安全是指对辐射工作场所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确保工作场所中的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
这包括对工作场所的辐射剂量监测、工作区域的设立和标识、辐射防护设备的配置等。
辐射工作者的安全培训是指对从事与辐射相关的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辐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具备正确防护辐射的意识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辐射防护3原则
辐射防护三原则包括:辐射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当量限值(剂量控制)。
1.辐射实践正当化:在施行伴有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之前要经过充分论证,权衡利弊。
2.辐射防护最优化:在辐射实践所能做到的范围内,尽量减少辐射源的强度、剂量、时间和范围,以合理可能的技术、设施和管理措施,将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控制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3.个人剂量当量限值:对于职业照射,应采取行动,使任何个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对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周受照量总和永远不超过15mSv;对于公众照射,应采取行动,保证公众(含医疗目的的患者)受到的照射剂量永远不超过下述限值:年有效剂量当量不超过1mSv;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当量不超过1mSv,则某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当量可以超过20mSv,但不得超过50m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