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课件

合集下载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培训课件ppt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培训课件ppt

数据记录与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 和分析,以便了解辐射状 况和趋势,为采取相应措 施提供依据。
个人剂量监测与记录
监测设备
为工作人员配备符合国家 标准的个人剂量监测设备 ,以便实时监测个人剂量 。
监测周期
根据工作性质和辐射状况 确定合理的监测周期,确 保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数据记录与报告
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 ,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 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 措施。
建立放射性物质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存储、转移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 全可控。
放射诊疗设备定期检测与维护
确保放射诊疗设备性能稳定,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防止因设备故障或老化导致 的辐射泄漏。
放射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放射科工作人员需熟练掌握操作 规程,正确使用放射诊疗设备, 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辐射泄漏 。
电离辐射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 ,如DNA损伤、癌症和遗传疾 病等,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护措 施是必要的。
良好的辐射安全防护可以降低 辐射危害的风险,提高放射医 学实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的历史与发展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自20世纪初以来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电离辐射危害认识的 深入,防护标准和要求也不断提高。
01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是指在放 射医学实践中,采取一系列措施 来保护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免 受电离辐射危害的过程。
02
它包括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有效 的屏蔽和防护设备、正确的操作 程序以及安全监督和管理等方面 。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是保障 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健康的 重要措施。
定期接受专业培训

辐射防护ppt课件

辐射防护ppt课件
因此又定出「组织权重因数」(WT)来代表各组 织器官接受辐射对健康损失的概率。
若把各组织器官的当量剂量(HT),与其权重因数 的乘积再累加起来,即成为有效剂量(E)。
E代表全身的辐射剂量,用来评估辐射可能造成我
们健康效应的风险,单位也是希弗(Sv)。
11
组织器官的组织权重因数(WT)
器官或组织
WT
7
2、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D
单位质量的物质(千克)吸收的辐射能量(焦耳),称为 吸收剂量。
吸收剂量的单位是「戈瑞」,简写为Gy,它定义为 1戈瑞(Gy)=1焦耳/千克
每小时平均接受的吸收剂量称为吸收剂量率,单位戈瑞/小 时(Gy/h),也有毫戈瑞/小时(mGy/h),微戈瑞/小时 (μGy/h)。
辐射的概念并不陌生。 辐射是指以高速粒子或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或物质发 射并在其中传播能量的现象的统称,如热辐射、核辐射等。
3
依辐射能量的高低或其电离物质的能力,分成电 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大类: 非电离辐射:指能量低无法电离物质的辐射。
eg.光(可见光、不可见光)、无线电波等。 电离辐射:指能量高能使物质发生电离作用的辐 射。
其单位是「库仑/千克」,简写成C/kg。 曾经以伦琴为单位,简写为R: 1伦琴(R)=2.58×10-4库仑/千克(C/kg) 照射量较小时,常用毫伦或微伦表示
照射量率就是单位时间内的照射量。
13
三、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1、辐射损伤的机理
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人体从吸收 辐射能量开始,到生成生物效应,乃至机体的损伤和死亡为 止,涉及许多不同性质的变化。
在辐射的作用下,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 质等会被电离或激发。这些生物大分子的性质会因此而改变, 细胞的功能及代谢亦遭到破坏。实验证明辐射可令DNA断裂 或阻碍分子复制。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ppt课件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ppt课件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肖德涛
1
第二讲 固体核径迹探测器TLD (Solid State Nuclear Track Detector )
一、辐射损伤机制(Principle of radioactive damage 1.径迹的形成、放大与观测
重带电粒子(高 LET)
↓作用
固体绝缘材料
粒子穿行路 (放大)蚀 蚀
径上产生辐 刻处理

射损伤
径 迹
留下的损 伤痕迹
潜伏径迹
用 STIM 和光学显 微镜来测 读
2
2.辐射损伤 ①重粒子作用于矿物和无机玻璃(离子爆炸模型)
a.释放电子后形成圆柱形正电荷区域; b.正离子间相互排斥作用引起了晶格原子位移; c.损伤区域更易受蚀刻剂的腐蚀。 ②重离子作用于有机材料 a.分子链受照断裂,形成新的产物,它们对蚀刻剂非常敏感; b.损伤痕迹对蚀刻剂敏感区域较大,有较高的径迹检测灵敏度。
故对于给定的h值,潜伏径迹能够通过蚀刻放大至可 观测尺度的条件为:
arccohsarccVobs
xc
Vt
6
三、电化学蚀刻(Electrochemical etching) 1.蚀刻装置
2.ECE形成蚀刻径迹的形状:树状径迹 3.探测灵敏度与蚀刻方式之间的关系 四、预蚀刻和退火 目的:减小测量下限,提高探测灵敏度
3
3.伏径迹的稳定性 ①与作为探测器的材料的软化或熔化温度有关; ②辐射损伤修复(潜伏径迹退火)。
二、化学蚀刻(Chemical etching) 对于无机绝缘材料:强酸(HF) 对于有机绝缘材料:强碱(KOH\NaOH)
4
Vt WteEt kT Vt Vb
五、径迹计数 1.光学显微测读:人工和自动 2.STM和AFM自动测读 3.火花计数器自动测读 注:人工测读更准确。

[课件]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6)PPT

[课件]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6)PPT

b.正比计数管:将每个辐射粒子产生的初始电荷成比例 地加以放大的气体放电器件。 c.G-M计数管:对每一个电离事件均给出一个经过放大但 幅度与初始电离事件的大小无关的信号。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腔室理论 空腔电离室 常用电离型剂量测量器件
第一讲 腔室理论
一.法诺定理
1.定理:受注量均匀初级辐射(为X射线或中子)照射的给 定组成的介质中的次级辐射注量也是均匀的,且与介质的密 度以及介质密度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变化无关。 2.证明(略) 3.讨论: • 密度变化的有限介质中的辐射平衡条件:如果在某点周围粒 子最大射程范围内单位质量介质释放的粒子数是均匀的,则 在该点存在着带电粒子平衡。 • 在初级不带电粒子注量均匀和极化效应可以忽略的条件下, 吸收剂量与介质的密度无关。 • 法诺定理成立的重要条件是极化效应可以忽略(即与介质密 度无关)。

(L )mi / .
L ( E )mdE



L m / L / L ( ) d E i

E

i
3.考虑了腔室干扰带电粒子辐射场的D的表示
D DL / ation correction factor),包括辐射场干扰及位移修正。
二.布喇格-格雷理论
1.B-G条件(两条基本假设) a.腔室的线度比撞击腔室的带电粒子的射程小得多,以 致腔室的存在不会干扰带电粒子辐射场。 b.腔室内的吸收剂量完全是由穿过腔室的带电粒子产生
的。
穿过腔室--隐含腔室内产生的带电粒子可以忽略不计, 进入腔室的带电粒子全部穿过腔室而不会停留在其中。
2.B-G关系式 在连续慢化近似条件下: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课件 (6)
电离辐射剂量学

《电离辐射防护知识》课件

《电离辐射防护知识》课件
介绍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包括屏蔽和隔离辐射源、个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护装备以及辐射防 护程序。强调合理使用和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的重要性。
电离辐射防护在工作场所的应用
讨论各种行业中电离辐射防护的应用,包括核能、医疗、工业和研究。强调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在工作 场所保持安全。
电离辐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宣 传方法
分享有效的培训和宣传方法,以提高大众对电离辐射防护的认识和意识。包 括制作教育资料、开展培训活动和利用媒体传播信息。
电离辐射的来源和种类
探索电离辐射可能产生的各种来源,包括天然辐射和人造辐射源。介绍不同 种类的电离辐射,如阿尔法、贝塔、伽马射线和中子辐射。
电离辐射的测量和监测方法
了解测量电离辐射的常用方法,如用于监测辐射水平的计量仪器和电离辐射剂量测量器。讨论辐射安全标准和 监测程序的重要性。
电离辐射的防护措施和装备
《电离辐射防护知识》 PPT课件
探索电离辐射的定义、危害和防护意义,了解来源、种类、测量和监测方法, 以及在工作场所应用和培训宣传方法。
电离辐射的定义和概述
深入了解电离辐射的本质,以及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充分阐述电离辐射 如何与物质相互作用,传播和产生辐射效应。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防护意义
详细介绍电离辐射对人类健康和生物系统的危害。强调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的重要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 的负面影响。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课件(16)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课件(16)
放射性物质的摄入,转移和分布。 放射性物质的摄入,转移和分布。 1.摄入和吸收 1.摄入和吸收 摄入
吸入(口和鼻) 食入(口) 渗入(皮肤和伤口)
摄入量Ⅰ ):吸入 摄入量Ⅰ(intake):吸入,食入和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吸入, 的物质的量。 的物质的量。 吸收量( ):通过多种方式进入细胞间体液的物 吸收量(uptake):通过多种方式进入细胞间体液的物 ): 质的量。 质的量。
ICRP(1979)对三类物质指定的半廓清期和沉积分数 表 ICRP(1979)对三类物质指定的半廓清期和沉积分数
库室 部 位 N P T B P A B C D E F G H T(d) 0.01 0.01 0.01 0.20 0.5 不适用 不适用 0.5 D F 0.5 0.5 0.95 0.05 0.8 不适用 不适用 0.2 T(d) 0.01 0.40 0.01 0.20 50 1.0 50 50 W F 0.1 0.9 0.50 0.50 0.15 0.40 0.40 0.05 T(d) 0.01 0.40 0.01 0.20 500 1.0 500 500 Y F 0.01 0.99 0.01 0.99 0.05 0.40 0.40 0.15
4、沉积份数 、 若用E表示吸入的气溶胶被呼出的分数,显然有: 若用 表示吸入的气溶胶被呼出的分数,显然有: 表示吸入的气溶胶被呼出的分数 Dnp+Dtb+Dp+E=1 左图仅可用于 AMAD为0.2— 为 10um,几何标 , 准差小于45的 准差小于 的 气溶胶分布。 气溶胶分布。
5、呼吸道的廊清参数 、 ICRP根据测定的肺实质区 区)慢组分(即E、G和 根据测定的肺实质区(P区 慢组分 慢组分( 根据测定的肺实质区 、 和 H库室)的半廊清期将放射性物质划分成D、W和Y之类。 库室)的半廊清期将放射性物质划分成 、 和 之类 之类。 库室 D:Tc≤10d; W :10< Tc≤100d;Y :Tc>100d : ; ; ICRP对这三类物质指定了在呼吸系统各库室中的半 对这三类物质指定了在呼吸系统各库室中的半 廊清期Tc和库室分数( 廊清期 和库室分数(compartment fraction)F。 和库室分数 ) 。

电离辐射剂量学基础课件——第九章 内外辐射防护学

电离辐射剂量学基础课件——第九章 内外辐射防护学
(1)Qmax定义 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Qmax定义为:放射性核素 的实际日操作量A(Bq)与该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G的积 除以与实际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F所得的商。即:
Q=AG/F 若操作场所含有不同放射性核素,则:
Qmax
i
AiGi Fi
(2)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GB18871-2002可查) 四组:极毒组、高毒组、中毒组、低毒组。
(2)平均自由程λ
定义:λ=1/μ,它表示一个光子每经过一次相互作用 之前,在物质中所穿过的平均厚度。
屏蔽厚度为几个平均自由程λ表示射线将减弱到原 来的e的负几次方。
二、宽束X或γ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
1、积累因子的引入
考虑到散射的影响,在宽束条件下 :
N .BN 0 e d .
X Bx X 0 e d
.
.
在X、 γ辐射场中,某一点上的 D 或 H ,与同一点上
的照射量率成正比。故:
H(d ) Bx H0ed
1、屏蔽计算中用的几个参量
a.减弱倍数K
.
定义:
K
.H0
.
H (d)
e d
Bx Er (d )
无量纲,表示屏蔽层材料对辐射的屏蔽能力,对于给定的γ光
子能量和屏蔽材料, μ和 Bx (Er , d ) 也就确定了,则可得 K(d)。
*给定辐射在屏蔽介质中的Δ1/2和Δ1/10值并不是一个常数, 而且随K的增加略有变化。 *当辐射穿过一定厚度的物质层之后存在一个平衡的Δ 1/2 和Δ 1/10,它们不能用于初级X或γ射线的屏蔽计算,但可用 于经过相当程度减弱的射线束。
四、屏蔽X或γ射线的常用材料
铅 : 常用钢材作结构骨架
常用 混 铁凝土高 普密 通

实验室安全7辐射防护PPT课件

实验室安全7辐射防护PPT课件

个人防护用品
穿着防护服
定期更换防护用品
实验人员应穿着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 服,以减少辐射和化学物质对人体造 成的影响。
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以确保其 有效性。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实验人员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 套、口罩、护目镜等,以保护自己的 身体部位不受辐射和化学物质的伤害 。
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非电离辐射
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微 波等,其能量较低,不足 以引起电离。
电磁辐射
由电磁场产生的辐射,如 无线电波、电视信号等。
辐射的危害
急性辐射病
01
短时间内接受大剂量辐射,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发热
等症状,严重时甚至死亡。
慢性辐射损伤
02
长期接触低剂量辐射,可能导致癌症、遗传性疾病等。
皮肤损伤
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包括员工 对辐射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实 践操作能力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 能力等方面。
评估方法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笔试、实 操考核、问卷调查等,以确保评 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向员工反馈 并指导其改进,同时针对培训计 划和方式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 以提高培训效果和实验室安全水 平。
03
长期接触紫外线等高强度辐射,可能导致皮肤晒伤、皮肤癌等

辐射防护的重要性
保护实验人员安全
避免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 中受到不必要的辐射伤害 。
提高实验精度
降低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提高实验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辐射 防护的法律法规,确保实 验室的正常运行。
02
06
CATALOGU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外照射引起的急性体表损伤; 2)氡及其子体内照射引起的肺癌; 3)镭内照射引起的骨肿瘤。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14
(2)中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 (又称放射线诊断、治疗损伤时期)
时间:1930~1960年代 特点:
医学界把辐射看作是时髦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却缺乏对辐射远期效应的认识,病人由于接受 高累积剂量而诱发过多的白血病、骨肿瘤、肝 癌等恶性肿瘤。
proton
Middle positive various
weight
High Energy
Electromagnetic
Photons
non
non 3 x 108 m/s
X Same as Gamma-Rays
non
non 3 x 108 m/s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5
(5)为什么对辐射(电离辐射)要进行防护?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9
❖核能发电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10
❖1972,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79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










辐射
原子、分子
组织、器官
确定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
机体损伤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6
2. 辐射防护简史 ❖1895, 伦琴( Roentgen )发现 X 射线
伦琴Nobel Prize in 1901 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照片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7
❖1896, 贝克勒尔(Becquerel)发现 铀(Uranium) 发现了天然放射性 Nobel Prize in 1903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15
(3) 近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 (又称流行病学调查所见的辐射损伤时期)
时间:1960年代~现在
特点: 早期的职业性急性辐射损伤,除事故外,巳极
为罕见了。 中期所见到的高发生率的恶性肿瘤, 得以避免。除事故外,只能用大群体的或高人年 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才能发现辐射损伤或危 害的增加 。
•1899年 卢瑟福发现α和β射线
•1911年 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1934年 费米利用中子制造人工放射性核素
•1945年 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1951年 第一次核能发电在美国实现
•1972年 X 射线计电算离辐射机剂量断与防护层扫描装置(CT)
12
电离辐射损伤效应的发现
1896年美国学者格鲁柏研制X射线管的 实验时,在他手上发生皮炎。此后,一些研究 证实长期X射线、γ射线过量照射可引起皮肤红 斑、脱毛、皮肤溃疡、造血障碍、神经衰弱等, 人们开始认识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并进行辐 射剂量单位、辐射防护和辐射损伤防治的研究。
β射线等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2
E=h , =c /
小能量高
电磁辐射谱
大能量低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3
(3)什么是电离辐射?
电离:从一个原子、分子从其束缚状态释放一
个或多个电子的过程。
电离辐射:能通过初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
离的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4
(4)常见的电离辐射
辐射
➢ 在低剂量下,唯一潜在的辐射危害是致癌。非特异性 寿命缩短末见发生。遗传危害也未见增加。
➢ 低于职业性剂量限值的辐射水平的长期慢性照射,是 否会增加恶性肿瘤尚不明确。
➢ 出生前诊断性X射线的照射量,是否能增加出生后的小 儿癌症的发病率,尚有争议。
➢ 高本底地区居民流行病学的调查,均末证实遗传危害 的增加或恶性肿瘤较对照群体有过多的发生。
❖1898, 居里夫妇发现钋( Polonium)和镭( Radium) 同位素的工业应用
Nobel Prize in 1903 and 1911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8
❖1898, 卢瑟福(Rutherford) 发现了α、β粒子 法国化学家维拉尔发现 射线
❖1932, 查德威克(Chadwick) 发现了中子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13
(1)早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又称职业性辐射损伤时 期)
时间:发现X射线(1895年)~1930年代 特点:对辐射可能造成的损伤认识不足 损伤对象:
1)X射线球的制造者和应用X射线的技术人员; 2)从事放射性物质研究的科学家; 3)铀矿工人及用含镭夜光涂料的操作女工。 损伤特点:
组成
质量
电荷 速度
2 protons +
Relatively Double Slow
2 neutrons
Heavy Positive
electron
Relatively Single < 3 x 108
Light
Negative m/s
n
neutron
Middle
non various
weight
P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16
重点调查对象包括: 1)职业性受照射群体的流行病学调查; 2)放射事故受害者调查; 3)出生前受X射线诊断照射的群体流行病学 调查; 4)高辐射本底地区居住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5)原子弹、氢弹、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者跟踪调查。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17
迄今为止的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证明(调查结论):
Allan M.
Godfrey N.
A transverse CT slice
Cormack
Hounsfield
showing acute appendicitis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11
放射性的发现及其应用
• 1895年 伦琴发现X 射线
•1896年 贝克勒尔发现物质的放射性
•1898年 居里夫妇发现发现镭和钋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18
3.辐射防护的基本任务和目的
基本任务:(1)允许可能产生辐射的实践 (2)保护人员、后代、环境
目的: (1)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 (2)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合理尽 可能低。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19
4.辐射防护的主要内容
研究防止辐射对人体危害的综合性学科。Leabharlann ➢辐射剂量学➢辐射防护标准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1
1.辐射防护的含义
(1)什么是辐射?
辐射是一种长久以来就存在于自然界的物理现象, 从某种物质中发射出来的波或粒子(热辐射、核辐射 等)。
(2)辐射的分类
非电离辐射:能量小于10eV,如紫外线、 可见光、红外线和射频辐射
电离辐射: 能量大于10eV,如X射线、
γ射线、中子、α射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