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一系列计划、措施和流程,确保监测过程中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具体措施包括:1. 标准化采样方法: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制定标准采样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2. 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例如定期进行空白样品和质控样品的测量,以评估设备性能。
3. 数据质量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排查数据异常,实施数据验证和核对措施,确保数据的可信度。
4. 人员培训和管理:培训监测人员,提高其监测技能和意识,确保监测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加强对监测人员的管理,例如制定操作规范和考核制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监测过程中实施的各种控制措施,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具体措施包括:1. 质量控制样品:定期引入质量控制样品,例如参比样品、质控样品等,进行测量和比对。
通过与质量控制样品对比,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控制方案: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针对监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偏差,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纠正措施。
3. 实验室管理系统:确立实验室管理系统,包括实验室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质量保证体系。
通过监控实验室操作和数据处理过程,确保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和管理:利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及时传输。
建立完善的数据存档和查询系统,便于数据回溯和分析。
结论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通过标准化采样方法、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数据质量评估、人员培训和管理等措施,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方案、实验室管理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等措施,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可比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 简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方法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系列工作。
它在环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2.1 质量保证的定义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措施和规定来确保环境监测过程中的数据准确、可靠和可比性,以及监测仪器设备的可用性和准确性。
2.2 质量保证的原则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标准化:制定标准的监测方法、设备、实验操作等,保证监测结果的可比性;- 规范化: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质量控制体系等,确保监测过程的规范和一致性;- 可追溯性:确保监测数据的来源可查、可信;- 可靠性: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持续性:采取长期监测和定期校准的方式,保障监测过程的持续性。
2.3 质量保证的措施为了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需要采取以下措施:2.3.1 标准化监测方法和程序制定和使用标准化的监测方法和程序,确保环境监测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2.3.2 仪器设备的校准和验证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3.3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使用质量控制样品来检验监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检验监测设备的可用性。
2.3.4 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评估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评估。
3.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3.1 质量控制的定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控制措施和规定,以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能满足监测目的和要求。
3.2 质量控制的目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 提供准确、可靠、可比的环境监测数据,以支持环境保护决策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确保监测结果能够满足监测目标和要求,以评估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状况;- 防止误差和偏差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影响,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对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监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二、质量保证要求1. 质量目标设定在监测质量保证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并与监测的目的和需求相一致。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质量目标可能包括准确测量污染物浓度、保证数据可靠性等。
2.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监测质量的关键。
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质量政策、质量手册、程叙文件等,以确保监测过程中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同时,应建立质量管理团队,负责监督和管理质量保证工作。
3. 质量人员培训为了保证监测质量,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监测方法和技术、质量控制要求、设备操作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应定期进行,并记录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的信息。
4. 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质量保证工作应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查,以确保监测质量的持续改进。
评估可以采用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等方式进行,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质量控制要求1. 样品采集与处理样品采集是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在采集样品时,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工具,避免污染和损失。
同时,应记录样品采集的时间、地点、方法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验证。
2. 仪器设备校准和维护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监测质量至关重要。
在使用仪器设备之前,应进行校准和验证,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校准和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3. 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可以评估监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并与待测样品进行比对。
在监测过程中,应定期使用质量控制样品,并记录比对结果。
4. 数据分析和报告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统计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一、引言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指在各类监测活动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要求,包括质量保证的目标、质量控制的措施以及质量评估的方法等。
二、质量保证的目标1. 准确性:确保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尽量减小误差。
2. 可靠性:保证监测过程和结果的可靠性,使其具有重复性和可比性。
3. 及时性:确保监测结果能够及时反映所监测对象的状态。
4. 完整性:监测过程中需要收集全面的数据,确保监测结果的完整性。
三、质量控制的措施1. 人员培训:对从事监测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其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监测要求。
2. 仪器设备校准:定期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采样方法: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4. 样品保存和运输:采取适当的方法保存和运输样品,防止样品的污染和变质。
5. 质量控制样品:在监测过程中引入质量控制样品,用于验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质量评估的方法1. 内部质量评估:通过对监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自我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2. 外部质量评估:将监测结果与其他实验室或者标准值进行比对,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定期审核:定期对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4. 反馈机制:建立监测结果的反馈机制,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或者个人,用于决策和改进工作。
五、结论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和可比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审核工作,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保证监测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性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至关重要。
以下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主要方面:1. 设备和技术: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的选择、校准和维护是保证监测数据质量的关键。
只有选用合适的设备和技术,才能获取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
2. 人员培训和素质:环境监测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素质提升,监测人员才能够准确、规范地开展监测工作。
3.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方法1. 校准和标准曲线:环境监测仪器需要定期校准,确保其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标准曲线则是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与已知浓度标准品进行比较,来校准和验证仪器的准确性。
2. 质控样品:质控样品是一种以已知成分和浓度的样品,用于评估监测方法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定期分析质控样品并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可以评估监测的准确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
3. 平行样品:平行样品是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两个或多个样品的分析。
通过比较平行样品的结果,可以评估分析过程的一致性和重复性,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4. 参比材料:参比材料是一种特定成分和浓度已经被确认的样品,用于比较和验证不同实验室的监测结果。
通过参比材料的使用,可以评估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偏差,并提高监测结果的比较性和可靠性。
5. 质量控制图:质量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测和控制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具。
通过记录和分析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确保监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技术、培训专业人员、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结合校准、质控样品、平行样品、参比材料和质量控制图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质量保障措施方案范本
监测质量保障措施方案范本监测质量保障措施方案1. 概述本方案的目的是确保监测活动的质量以及有效性,以满足监测的基本要求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及适时性等。
2. 质量目标2.1 准确性目标:监测数据的测量结果应当与实际情况相符,误差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2.2 可靠性目标:监测设备和方法应当稳定可靠,监测结果的重复性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2.3 可比性目标:监测数据应当具有可比性,规范了监测方法和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2.4 适时性目标:监测数据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以便及时分析和应用。
3. 质量保证措施3.1 设备和仪器的验证和校准3.1.1 所有使用的监测设备和仪器应具备相关的验证和校准证书,并且在使用前进行验证和校准。
3.1.2 根据设备和仪器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情况制定验证和校准计划,确保设备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1.3 定期对监测设备和仪器进行重新校准,并记录校准结果。
3.2 人员培训和资质认证3.2.1 所有参与监测活动的人员都应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资质认证,掌握监测方法和操作规程。
3.2.2 培训内容包括监测方法、操作规程、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3.2.3 针对不同的监测任务,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确保参与监测活动的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3.2.4 建立人员资格认证制度,要求参与监测活动的人员经过相应的考试和评估,获得资格证书后才能执行监测任务。
3.3 样品取样和保存3.3.1 样品取样应按照监测要求制定相应的采样计划和程序。
3.3.2 采样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污染,遵循正确的采样方法和操作规程。
3.3.3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监测要求,确定样品的适当保存方式和条件,并记录样品保存情况。
3.4 校核和审查3.4.1 对监测活动中的数据进行校核和审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4.2 校核和审查内容包括监测数据的完整性、逻辑性、一致性等。
3.4.3 制定校核和审查的流程和标准,由专业的审核人员进行校核和审查。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保障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保障措施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措施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不断加深,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方案制定、设备及仪器校准、样品采集与保存、数据质量控制、质量评估与审查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的措施。
1. 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观测、监视和测量,以评价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变化和环境影响的科学活动。
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对于我们准确了解环境状况、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评估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 监测方案制定2.1 确定监测目标和指标在制定监测方案之前,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和指标。
通过综合考虑环境背景、监测目的和法规要求等因素,确定需要监测的环境介质和污染物,制定适当的监测指标和标准。
2.2 确定监测频率和监测人员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确定监测的频率,即监测时间和监测周期。
同时,确定监测的人员和责任分工,确保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3. 设备及仪器校准3.1 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稳定性的仪器设备。
同时,选择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仪器,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2 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校正测量误差,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
校准的频率应根据具体仪器的使用要求和监测要求来确定。
4. 样品采集与保存4.1 采样点选取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采样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准确反映监测区域的环境状况。
4.2 采样方法和采样器具选择根据监测的环境介质和污染物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器具。
采样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3 样品保存和运输样品在采集后需要正确保存和运输,以保证样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样品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采用适当的保存方法和运输工具,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原始性。
5. 数据质量控制5.1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一、引言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指在各种监测活动中,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要求,包括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和分析方法的验证等方面。
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1. 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和原则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是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决策。
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包括全员参预、持续改进、标准化操作、记录和追溯、风险管理等。
2. 质量保证体系的组成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质量手册的编制、程叙文件的建立、质量培训和教育、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
三、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1. 监测方法的选择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应具有准确性、可靠性、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
2. 校准和验证方法的选择根据监测方法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校准和验证方法。
校准方法应能够确保监测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验证方法应能够确保监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1. 样品的选择根据监测要求,选择适当的样品进行质量控制。
样品应具有代表性、稳定性和可追溯性等特点。
2. 样品的制备根据监测方法和要求,制备质量控制样品。
样品的制备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分析方法的验证1. 分析方法的准确性验证通过与标准方法的比对,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验证结果应符合一定的准确性要求,如相对偏差小于5%等。
2. 分析方法的可靠性验证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样品,验证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验证结果应符合一定的可靠性要求,如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等。
六、总结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制备质量控制样品和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是实现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表9.4 正态分布总体的样本 落在下列区间内的概率
落在区间内的概率 / % 68.26 90.00
95.00 95.44 99.00 99.73297
图9.4 偏态分布图
(一)准确度
2 名词解释
准确度
定义
分析结果与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
作用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指标 决定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2 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 (离群值的取舍)
(一)数据修约规则
各种测量、计算的数据需要修约时,应遵守下列 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 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可疑数据与正常数据不是来自同一分布总体,明 显歪曲试验结果的测量数据,称为离群数据。可能 会歪曲试验结果,但尚未经检验断定其是离群数据 的测量数据,称为可疑数据。
(六)检测限 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
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所谓检测 是指定性检测,即断定样品中确定存在有浓度高 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测限有几种规定,简述如下:
分光 光度法
气相 色谱法
离子 选择性 电极法
《全球 环境监 测系统 水监测 操作指 南》
扣除空白值后,吸光度为0.01相对应的浓度值为检测 限
表示
评价 方法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标准物质分析 加标回收法
(二)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 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 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常用标准偏差表示。
平行性
同一实验室中,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相同,
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份或多份平行样测定 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保障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科学、准确、可信的环境监测数据对于环境评估、决策制定和环境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迫切。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旨在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措施:1. 标准操作程序:建立标准操作程序(SOP),明确环境监测各项操作的步骤、方法和要求,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 设备校准与维护:对环境监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样品:引入质量控制样品(QC样品),通过与实际采样样品一同进行测试和比较,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审核与验证: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与验证,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控制措施和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1. 现场质量控制:在现场采样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采样器的正确使用、样品的正确采集和保存等,确保采样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2. 实验室质量控制:在实验室分析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实验室设备的校准与维护、实验室人员的培训与资质认证等,确保实验室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标准:制定一系列质量控制标准和参考方法,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比对和准确性。
4. 数据质量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可靠性统计分析、数据一致性比对等,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度,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
环境监测第二章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由国际计量大会定义的国际单位制。如,米、千 克、秒、安培、摩尔等,由国际单位制所定义的真 值叫约定真值。 • 标准器(包括标准物质)的相对真值:
高一级标准器的误差为低一级标准器或普通仪器 误差的1/5(或1/3—1/20)时,前者为后者的相对 真值。
2021/1/16
[例]实验室对一种标准溶液进行测定,共5个平行样
品,结果为0.48,0.37,0.47,0.40,0.43,(% )检验数据中是否有异常值?
[解]:x 0.43 s0.046 n5
Txx1 0.430.371.294 s 0.046
查表 Tα = T0.05=1.672, T< T0.05
2021/1/16
[例题]见书 [做题]:
一个工业区布置9个空气采样点,某天测得各 点上 TSP 日平均浓度为:1.85,1.86,1.93, 2.01,2.03,2.05,2.07,2.12,2.15mg/m3。 当α=0.01时,求该区那天 TSP 浓度变化的置信 区间(设已知该地TSP 浓度呈正态分布)。
狄克逊检验统计量Q(D)计算公式
Q 2 1 n 1
Q 2 1 n1 1
2021/1/16
Q n n1 n 1
Q n n1 n 2
Q 3 1 n1 1
Q 3 1 n2 1
Q n n2 n 2
Q n n2 n 3
③ 根据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和样本容 量(n),查临界值(Qα) ④若Q≤Q0.05则可疑值为正常值;
i1
)2
2 N 1i n1(xi )2
xi2(
xi)2 N
N
6.极差:一组测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以R表示。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为确保监测成果的及时可靠性,保质保量的完成合同规定的监测内容,我单位从仪器设备、监测方法和加强管理三个方面入手,确1、仪器设备方面:
用于测量的仪器设备均经省级以上计量局技术监督局授权单位检定合格方可用于监测;监测过程中采用同一观测设备和同一观测方法;在每次观测前对所用的仪器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校验;
2、监测方法方面:
初值观测是各周期观测的起始值,可采取适当增加测回数的方法获得更准确可靠的初始值。
在每次观测前,必须对使用的基点或工作基点进行稳定性检验。
监测过程中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测站数。
测量具体要求参照如下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派有经验的监测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监测施工,并定期向监理报送监测结果。
当发现超过预警监测值时,及时报告监理。
实施监测项目的人员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和需要适时进场,固定观测人员,观测过程中做好原始记录。
监测成果严格进行计算、复核、审核制,确保观测成果
的可靠性。
及时与业主、监理以及施工单位沟通,根据施工进度和各方意见及时修正观测计划和观测频率,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监测成果。
4、本工程监测执行《城乡建设委员关于启用地下工程及深基坑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通知》,监测数据按规定实时上传。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探讨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探讨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至关重要,因此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以期加强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认识与重视。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保证是指系统在设备、方法、人员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确保监测结果能够真实、准确、可靠地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的保证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设备质量保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设备包括气体采样仪、气象仪器、分析仪器等,这些设备必须具有高灵敏度、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应当选择具有国家认可的品牌和型号,确保设备质量。
2. 方法质量保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法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实施监测方法,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人员质量保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这些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熟悉监测设备和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 环境质量保证:环境空气监测站的选址和环境条件对监测结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选择监测站位置时,应当避免人为干扰和环境污染,确保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影响。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是指在监测过程中通过质量保证手段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评价和调控的活动。
质量控制的核心是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现场质量控制:在监测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监测设备和自动监测系统的现场质量控制,比如定期校准检定设备、定期清洁和保养监测设备、定期更换仪器零件等,确保监测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
2. 数据质量控制:对于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当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措施,比如建立数据自动传输和记录系统、建立数据验证和异常监测报警机制等。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相互补充和不可缺少的。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才能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空气质量的科学评价和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在环境保护领域,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对于科学决策、政策制定和环境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
本文将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概念入手,介绍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概念质量保证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确保仪器设备、人员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
质量保证内容质量保证包括以下内容:1.仪器设备的质量保证:保证仪器设备的准确校验和标定,确保其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2.人员的质量保证:通过人员培训、考核和认证等方式,保证人员具备正确的操作技能和环境监测知识;3.方法的质量保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确保监测过程符合规范要求;4.监测数据的质量保证:对监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异常。
质量保证方法质量保证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校准和标定: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标定,确保其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2.质量控制样品: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监测,验证仪器设备和方法的准确性;3.质量保证计划:建立质量保证计划,明确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和要求;4.制定操作规程: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监测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5.审核和查验: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和查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6.数据处理和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发现和纠正数据异常。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概念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采取措施和方法,控制误差和偏差,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内容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建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标准,保证监测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2.样品的质量控制:采取合适的采样方法和保存条件,避免样品的污染和变质;3.方法的质量控制:建立监测方法和操作规程,控制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4.数据的质量控制: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排除错误和异常数据。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引言概述: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监测和评估过程中的质量数据,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标准。
而质量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产品或服务在生产过程中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本文将详细阐述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要求。
一、监测质量保证的要求1.1 监测计划的制定:制定监测计划是监测质量保证的第一步。
监测计划应明确监测的目标、方法和频率,确保监测过程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同时,监测计划还应考虑到监测设备的可用性和准确性,以及监测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要求。
1.2 数据采集与处理:监测质量保证的核心是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数据采集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合适的监测设备和方法,遵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数据处理应包括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解释,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可解释性。
1.3 质量评估与改进:监测质量保证的最终目标是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质量评估可以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比较,以及与预期标准的对比来实现。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调整生产过程、改进产品设计、提升员工培训等。
二、质量控制的要求2.1 质量标准的设定:质量控制需要明确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应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各项指标和要求,以及相应的测试方法和判定标准。
质量标准的设定应考虑到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和法律法规等因素,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2 过程控制与监测:质量控制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监测。
过程控制可以通过设立工艺参数、制定操作规程和培训员工等方式实现。
过程监测可以通过采集关键过程数据、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和控制图分析等手段实现,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2.3 不良品处理与反馈:质量控制需要及时处理不良品,并对不良品进行反馈和分析。
不良品处理可以采取返工、报废或退货等方式,确保不良品不流入市场。
不良品的反馈和分析可以通过对不良品的原因进行溯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引言概述: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们涉及到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对于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变得尤为重要。
一、监测质量保证要求1.1 确定质量标准和指标:监测质量保证的第一步是明确质量标准和指标,只有明确了质量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
1.2 设立监测机制:建立监测质量保证的机制,包括监测计划、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等,确保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1.3 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监测质量保证的结果是依赖于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的,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质量控制要求2.1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和措施,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2.2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要求不仅仅是制定计划,更重要的是要实施控制措施,包括过程控制、产品检验、质量记录等。
2.3 持续改进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要求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化。
三、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关系3.1 相互依存: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相互依存的,监测结果可以为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质量控制也可以为监测提供实施依据。
3.2 目的一致: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只有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的质量目标。
3.3 不断优化: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质量标准的变化。
四、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意义4.1 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4.2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可以减少产品或服务的缺陷率,降低生产成本。
4.3 增强客户信任: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度。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一、质量保证1.监测设备与设施的质量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需要借助各种先进的监测设备和设施,如大气污染物自动监测仪、气象观测站、数据传输系统等。
而这些设备和设施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必须要对这些设备和设施进行严格的质量保证控制。
首先要确保设备和设施的选型是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其次要对设备和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校准,保证其运行稳定和精度可靠。
同时还要对设备和设施进行维护和维修,确保其长期可靠运行。
2.监测站点的选址和布设监测站点的选址和布设是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的关键环节。
监测站点的选址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同时要考虑区域的特点和大气污染的分布情况。
监测站点的布设要确保监测设备和设施能够正常运行,同时要避免外界干扰和误差。
在监测站点的选址和布设中,要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实地考察,确保站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以便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估和管理。
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保证是至关重要的。
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过程中,要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实时监控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数据异常和误差。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管理和溯源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二、质量控制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这个质量管理体系要涵盖设备和设施的管理维护、监测站点的选择布设、数据的采集分析等全过程。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规程和标准,明确各项质量控制工作的职责和要求,确保每一项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落实。
2.实时质量控制3.数据质量评估4.质量监督和审核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质量监督和审核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需要建立专门的质量监督机构和专业人员,对监测设备和设施的运行维护、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等进行全程监督和审核,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监测设备校准、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数据验证和验证报告的编制等。
1. 监测设备校准监测设备校准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校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 校准标准曲线监测设备通常需要根据标准曲线进行校准。
标准曲线由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生成,根据标准样品的浓度和测定值之间的关系绘制曲线。
校准标准曲线时,应测量多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并根据浓度与测定值的线性关系进行校准。
1.2 定期校准除了初始化校准标准曲线,还应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
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监测要求,一般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校准,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的频率可根据监测设备厂商的建议和相关监测标准进行确定。
1.3 校准记录每次校准后,应记录校准日期、校准人员、校准结果等信息。
这些记录有助于追溯设备的校准历史,并在需要时进行验证和审计。
2.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质量控制样品是一种已知浓度的样品,用于验证监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方法:2.1 定期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样品应该定期使用,以验证监测过程的准确性。
一般建议在每个监测批次中都包含质量控制样品,并在监测过程中与待测样品一同测量。
2.2 统计分析质量控制样品的测定值与已知浓度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统计分析进行评估。
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均值比对、方差分析等,可以帮助判断监测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质量控制样品库存管理质量控制样品应妥善管理,避免受到污染或变质。
质量控制样品的库存应记录在册,包括样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存储条件等信息,以确保质量控制样品的可靠性。
3. 数据验证数据验证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常见的数据验证方法:3.1 异常值检测在监测数据中,可能存在异常值,即与其他数据明显不符的测定值。
应通过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异常值检测,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并与监测数据进行比较,排除异常值的影响。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引言概述: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符合客户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要求及重要性。
一、监测质量保证的要求1.1 确定监测质量保证的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监测质量保证的目标,包括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标准、客户需求和满意度等方面。
1.2 制定监测质量保证计划:根据监测质量保证的目标,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方法、频率、责任人等,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1.3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监测质量保证的数据应当准确可靠,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记录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二、质量控制的要求2.1 确定质量控制的关键点:通过分析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过程,确定关键的质量控制点,确保在关键环节上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2.2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根据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明确各项指标的要求和限值。
2.3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根据质量控制标准,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工艺改进、设备维护、员工培训等,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三、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3.1 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通过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水平。
3.2 提升客户满意度: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符合客户要求和期望,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忠诚度。
3.3 提高企业竞争力:高质量的产品或者服务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客户和市场份额。
四、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实施4.1 建立质量保证团队:组建专业的质量保证团队,负责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确保实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4.2 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对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持续提升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in monitoring process主要内容:质量保证在环境监测中的意义和内容;监测试验基础;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实验室质量保证;学习难点:环境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方法。
学习重点:环境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方法。
环境监测实验用水和试剂介绍及制备技术;标准分析方法与分析方法的标准化。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一、意义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和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它可以保证数据质量,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二、内容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过程管理,包括制订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系统。
其内容包括:采样、样品预处理、储存、运输、实验室供应、仪器设备、器皿的选择和校准,试剂、溶剂和基准物质的选用,统一测量方法,质量控制程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各类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清洁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指南和手册等。
对于无人值守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量控制工作将是系统运行成败的关键。
因此正常运行过程中最低限度的质量保证工作,应包括下面一些内容:⒈网络的整体设计。
⒉具体采样点选择。
⒊子站的结构设计。
⒋采样系统选择。
⒌分析方法。
⒍监测仪器选择。
⒎设备装置的安装和布局。
⒏标准的可追踪性。
⒐标准工作。
⒑监测仪器日常零点、跨度值的检查与调节。
⒒零点、跨度漂移控制限的规定以及相应的数据修正工作。
⒓监测仪器单点和多点标准频次的规定和控制性检查。
⒔预防性和弥补性的维护工作。
⒕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有效性的鉴别。
⒖检测数据精密度、准确度和完整性、代表性及可比性的检查。
⒗有关质量控制的文件管理。
系统执行质量保证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⒈提供可满足监测目的且合乎质量要求的数据。
⒉将由于仪器故障及各种干扰影响导致数据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⒊确保系统提供的数据有效、准确、可靠且具有可比性。
也即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五性”: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
监测实验室基础实验室是获得监测结果的关键部门,要使监测质量达到规定水平,必须要有合格的实验室和合格的分析人员。
具体的讲包括仪器的正确使用和定期校正;玻璃仪器的选用和校正;化学试剂和溶剂的选用;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试剂的提纯;实验室的清洁和安全工作;分析人员的操作技术和分离技术等。
仪器和玻璃量器是为分析结果提供原始测量数据的设备。
它的选择视监测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而定。
仪器和量器的正确使用、定期维护和校准是保证监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工作,也是反映操作人员技术素质的重要方面。
一、实验用水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配制试剂、标准物质、洗涤均需大量使用。
它对分析质量有着广泛和根本的影响,对于不同用途需要不同质量的水。
市售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必须经检验合格才能使用。
实验室中应配备相应的提纯装置。
纯水的分级见表9-1。
实验室用水分三个等级,应在独立的制水间制备。
1、一级水:基本不含有溶解杂质或胶态粒子及有机物,可用二级水经再蒸馏、离子交换混合床、0.2μm滤膜过滤等方法处理,或用石英蒸馏装置作进一步蒸馏制得。
一级水用于制备标准水样或超痕量物质的分析。
2、二级水:常含微量的无机、有机或胶态杂质。
可用蒸馏、反渗透或离子交换法制得的水再蒸馏的方法制备。
用于精确分析和研究工作。
3、三级水:适用于一般实验工作,可用蒸馏、反渗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备。
㈠蒸馏水蒸馏水的质量因蒸馏器的材料与结构而异,常见的几种不同蒸馏器及其所得水的质量如下:①金属蒸馏器:只适用于清洗容器和配制一般试液;②玻璃蒸馏器:适用配制一般定量分析试液,不宜配制分析重金属或痕量非金属试液;③石英蒸馏器:适于配制对痕量非金属进行分析的试液;④亚沸蒸馏器:适于配制除可溶性气体和挥发性物质以外的各种物质的痕量分析用试液。
常作为最终的纯水器与其他纯水装置联用。
图示㈡去离子水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以一定形式组合进行水处理。
水中含金属杂质极少,适于配制痕量金属分析用的试液,但不适于配制有机分析试液。
㈢特殊要求的纯水主要有:⒈无氯水⒉无氨水⒊无二氧化碳水⒋无铅水⒌无砷水⒍无酚水⒎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
二、试剂和试液实验室中所用试剂和试液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用相应规格的试剂,按规定浓度和需要量正确配制,并按规定要求妥善保存,注意空气、温度、光、杂质等影响。
同时要注意保存时间,一般浓溶液稳定性较好,稀溶液稳定性较差,如10-3mol/L的某溶液可贮存一个月以上,10-4mol/L只能贮存一周,而10-5mol/L溶液需当日配制。
故许多试液常配成浓的贮存液,临用时稀释成所需浓度。
一般化学试剂分为三级:一级试剂用于精密的分析工作,在环境分析中用于配制标准溶液;二级试剂常用于配制定量分析中普通试液。
如无注明,环境监测所用试剂均应为二级或二级以上;三级试剂只能用于配制半定量、定性分析中试液和清洁液等。
三、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实验室空气中如含有固体、液体的气溶胶和污染气体,对痕量分析和超痕量分析会导致较大误差。
所以要求实验室的空气清洁度达到较高的标准。
最好能在超净实验室或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或使用。
四、实验室的管理及岗位责任制其内容包括:㈠对监测分析人员的要求㈡对监测质量保证人员的要求㈢实验室安全制度㈣药品使用管理制度㈤仪器使用管理制度㈥样品管理制度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监测中所得到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数据统计,是描述和评价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
由于监测系统的条件限制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测试值与真值之间常存在差异;环境污染的流动性、变异性以及与时空因素关系,使某一区域的环境质量由许多因素综合所决定;描述某一河流的环境质量,必须对整条河流按规定布点,以一定频率测定,根据大量数据综合才能表述它的环境质量,所以这一切均需通过统计处理。
一、基本概念㈠误差和偏差⒈真值(X)在某一时刻和某一位置或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出客观值或实际值称为真值。
真值包括:⑴理论真值:例如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⑵约定真值:由国际计量大会定义的国际单位制,包括基本单位、辅助单位和导出单位。
由国际单位制所定义的值叫约定真值。
⑶标准器(包括标准物质)的相对真值:高一级标准器的误差为低一级标准器或普通仪器误差的1/5(或1/3-1/20)时,则可以认为前者是后者的相对真值。
⒉误差及其分类由于被测量的数据形式通常不能以有限数表示,同时由于认识能力不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使测量值与真值不一致,这种矛盾在数值上表现为误差。
误差按其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恒定误差或偏倚(bias)。
指测量的总体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别,是由测量过程中某些恒定因素造成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重现性,并不因为增加测量次数而减少系统误差,它的产生可以是方法、仪器、试剂、恒定的操作人员和恒定的环境所造成。
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或不可测误差。
是由测量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随机误差遵从正态分布规律。
过失误差:又称粗差。
是由测量过程中犯下的错误所造成,它明显地歪曲测量结果,因而一经发现必须及时改正。
误差的表示方法:分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有正负之分。
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
3、偏差个别测量值与多次测量均值之偏离叫偏差,它分绝对偏差、相对偏差、相对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等。
1)绝对偏差:是测定值与均值之差。
2)相对偏差:是绝对偏差与均值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3)平均偏差:是绝对偏差绝对值之和的平均值。
4)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5)极差:一组测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表示误差的范围,以R表示。
㈡总体、样本和平均数1、总体和个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叫总体,其中一个单位叫个体;2、样本和样本容量:总体中的一部分叫样本,样本中含有个体的数目叫样本容量;3、平均数:代表一组变量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样本观测中大多数测量值都靠近平均数。
它包括: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表示集中趋势,当监测数据是正态分布时,其算术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重合。
㈢正态分布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测定中的随机误差,均遵从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曲线说明:(1)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于大误差,即误差的概率与误差的大小有关。
(2)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正负误差数目近于相等,故曲线对称。
(3)出现大误差的概率很小。
(4)算术均值是可靠的数值。
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1、数据修约原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2、可疑数据的取舍离群数据:与正常数据不是来自同一分布总体,明显歪曲试验结果的测量数据。
可疑数据:可能会歪曲试验结果,但尚未经检验断定其是离群数据的测量数据。
测量中发现明显的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由此而产生的数据应随时剔除。
而可疑数据的取舍应采用统计方法判别,即离群数据的统计检验。
1、狄克逊(Dixon)检验法(1)将一组测量数据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为x1、x2…xn,x1和xn分别为最小可疑值和最大可疑值;(2)按表9-5(P299)计算式求Q值;(3)根据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和样本容量(n),从表9-6(P299)查得临界值(Qα);(4)若Q≤Q0.05则可疑值为正常值;若Q0.05<Q≤Q0.01则可疑值为偏离值;若Q>Q0.01则可疑值为离群值。
2、格鲁勃斯(Grubbs)检验法:适于检验多组测量值均值的一致性和剔除多组测量值中的离群均值;也可用于检验一组测量值一致性和剔除一组测量值中的离群值。
3、监测结果的表述1)用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是表达监测结果最常用的方法,平行测定次数越多,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条件是测定过程中排除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只存在随机误差。
2)用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偏差表示测定结果。
如果标准偏差越大,算术均数结果的代表性越小。
3)用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表述监测结果。
4)如果分析监测获得的数据或结果低于所选用方法的检出限,则不能将该数据作为最终表达的结果,因为,该数据的可信程度不搞。
遇到这种情况,结果可用“未检出”表述。
三、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t检验)相同的试样由不同的分析人员或不同分析方法所测得均数之间差异;在实验室质量考核中,对标准样的实际测定均值与其保证值之间的差异,到底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还是确实存在本质的差别,可用计算t值和查t表的方法来判断两均数之差是属于抽样误差的概率有多大,即对这些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简称“t检验”,当抽样误差的概率较大时,两均数的差异很可能是抽样误差所致,亦即两均数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如其概率很小,即此差别属于抽样误差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差别有显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