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机械设计基础(1-2章) (裘祖荣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1-2章课后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2版朱龙英主编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解答目录第0章绪论-------------------------------------------------------------------1 第一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其自由度----------------------------------2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4 第三章凸轮机构-------------------------------------------------------------6 第四章齿轮机构------------------------------------------------------- -----8 第五章轮系及其设计------------------------------------------------------19 第六章间歇运动机构------------------------------------------------------26 第七章机械的调速与平衡------------------------------------------------29 第八章带传动---------------------------------------------------------------34 第九章链传动---------------------------------------------------------------38 第十章联接------------------------------------------------------------------42 第十一章轴------------------------------------------------------------------46 第十二章滚动轴承--------------------------------------------------50第十三章滑动轴承------------------------------------------------ 56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59第十五章弹簧------------------------------------62第十六章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65第0章绪论12-3机器的特征是什么?机器和机构有何区别?[解] 1)都是许多人为实物的组合;2)实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3)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能或转换机械能。
工业设计机械基础课后习题解答
图2-57 题2-3图
2-4 提升建筑材料的装置如图2-58所示,横杆AB用铰链挂在立柱的C点。若材料重G=5kN,横杆 AB 与立柱间夹角为60°时,试计算: 1)力F的方向铅垂向下时,能将材料提升的力值F是多大? 2)力F沿什么方向作用最省力?为什么?此时能将材料提升的力值是多大? 解 1)当拉力F对铰链C之矩与重物G对铰链C之矩相等,可提升重物。 此时 M (F)=M (G),即 F×3m× sin60° =5kN×1m×sin60°, 移项得
1
1
1–8 指出图1-38中的二力构件,并画出它们的受力图。 解 ⑴图1-38a AB、AC均为二力构件,受力图如下。
图1-38 题1-8图
⑵图1-38b 曲杆BC为二力构件,受力图如下。
⑶图1-38c 曲杆AC为二力构件,受力图如下。
1
1
1–9 检查图 1-39的受力图是否有误,并改正其错误(未标重力矢G 的杆,其自重忽略不计。 图1-39b中的接触面为光滑面)。 解 在错误的力矢线旁打了“×”符号,并用红色线条改正原图中的错误如下。 ×
sin 20o 将(3)代入(2)得: FAB cos 30o + cos 20o = G o sin 30
代入数据即得: FAB=13.05kN, FAC=8.93kN。 2-8 夹紧机构如图2-62所示,已知压力缸直径d=120mm, 压强p=60×103Pa,试求在位置α=30°时产生的夹紧力P。 解 1)求杆AD对铰链A的压力FAD 汇交于铰链A的汇交力系平衡方程﹙x轴水平,y轴铅垂﹚: ∑Fx=0, ∑F y=0, FACcos30°-FADcos0°=0 FAB-FACsin30°-FADsin30°=0 (1) (2) (3)
工业设计机械基础课后习题解答
2)当拉力F′与横杆垂直时,力臂最大,最省力。 此时 F′×3m =5kN×1m×sin60° =5kN×1m×0.866,
移项得 F′ =(5kN×1×0.866)/3 =1.44kN 。
图2-58 题2-4图
1
1
2-5 图2-59所示物体受平面内3个力偶的作用,设F1=F1′=200N, F2=F2′=600N,M=-100N·m,求合力偶矩。
1)力F的方向铅垂向下时,能将材料提升的力值F是多大? 2)力F沿什么方向作用最省力?为什么?此时能将材料提升的力值是多大?
解 1)当拉力F对铰链C之矩与重物G对铰链C之矩相等,可提升重物。 此时 MC(F)=Mc(G),即 F×3m× sin60° =5kN×1m×sin60°,
移项得 F=5kN/3=1.67kN。
F1x=10N×cos0°=10N F1y=10N×sin0°=0
F2x=6N×cos90°=0 F2y=6N×sin0°=6N F3X=-8N×cos45°=-5.657N F3y =8N×sin45°=5.657N F4x=-12N× cos30°=-10.392N F4y=-12N× sin30°=-6N 2)求各力投影的代数和
合力R与x轴所形成的锐角
arctan RY arctan 5.657 43.09
RX
6.047
由于Rx<0,Ry>0,根据合力指向的判定规则可知,合力R指向左上方。
2-3 图2-57中,若F1和F2的合力R对A点的力矩为MA(R)=60N·m,F1=10N,F2=40N,杆AB 长2m,求力F2和杆AB间的夹角α。 解 根据力矩的定义,用式(2-5)计算
∵支座A、B的约束反力 FA=FB,
设
机械设计基础第2版朱龙英主编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解答目录第0章绪论-------------------------------------------------------------------1第一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其自由度----------------------------------2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4 第三章凸轮机构-------------------------------------------------------------6第四章齿轮机构------------------------------------------------------------8第五章轮系及其设计------------------------------------------------------19 第六章间歇运动机构------------------------------------------------------26 第七章机械的调速与平衡------------------------------------------------29第八章带传动---------------------------------------------------------------34第九章链传动---------------------------------------------------------------38第十章联接------------------------------------------------------------------42第十一章轴------------------------------------------------------------------46第十二章滚动轴承--------------------------------------------------50第十三章滑动轴承------------------------------------------------ 56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59第十五章弹簧------------------------------------62第十六章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65第0章绪论12-3机器的特征是什么?机器和机构有何区别?[解] 1)都是许多人为实物的组合;2)实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3)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能或转换机械能。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复习资料整理
2015/12/22几页纸学会精密机械设计基础绪论“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特征:①它们是人为的实物组合;②各实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③用来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
机器由各种机构组合而成,而机构是由构件组成的。
构件和零件是不同的概念,构件是“运动单元”,而零件是“制造单元”。
机械中的零件可分为两类:通用零件、专用零件第1章 受力分析和平衡力是物体间相互的作用,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同时物体也发生了变形。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成称为力的外效应,使物体产生变形称为力的内效应。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所谓“刚体”,就是在任何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都保持不变的物体。
平衡:物体相对于地球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是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形式。
静力学公理:二力平衡理论、加减平衡力系理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约束与反约束力:把零件在某些方向的运动加以限制,就是约束;构成约束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体;约束体作用于研究对象上的力称为约束反力。
常见约束类型:柔索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光滑圆柱铰链约束(固定铰链支座、活动铰链支座、中间铰链) 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①力系中各力沿任一方向的分力的代数和应等于零;②力系中各力对于任意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应等于零。
第2章 变形和应力分析强度: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刚度: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按力的来源分类——主动力和约束反力按力的作用范围分类——表面力和体积力按力与时间的关系分类——静载荷和动载荷(交变载荷、冲击载荷)内力:弹性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同时,杆件内部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这种力称为内力。
求杆件内力的方法称为 截面法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正应力σ = N A = P A。
拉伸取+,压缩取- 胡克定律σ = Eε,AE Pl Δl =,弹性模量E ,应变l Δl ε= 杆中最大应力σ≤ [σ] = σlim S剪切剪应力τ = Q A 。
机械精度设计和检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一.1、按优先数的基本系列确定优先数: (1) 第一个数为10,按R5系列确定后五项优先数。
解:后五项优先数是16,25,40,63,100。
(2) 第一个数为100,按R10/3系列确定后三项优先数。
解:后三项优先数是200,400,800。
2、试写出R10优先数系从1~100的全部优先数(常用值)。
解:R10优先数系从1~100的全部优先数是1,1.25,1.6,2,2.5,3.15,4,5,6.3,8,10,12.5,16,20,25,31.5,40,50,63,80,100。
3、普通螺纹公差自3级精度开始其公差等级系数为:0.50,0.63,0.80,1.00,1.25,1.60,2.00。
试判断它们属于优先数系中的哪一种?其公比是多少?解:它们属于R10 (0.50,2.00),公比是1.25。
三.1、孔的基本尺寸D=50mm ,最大极限尺寸D max =50.087mm ,最小极限尺寸D min =50.025mm ,求孔的上偏差ES ,下偏差EI 及公差T D ,并画出公差带图。
解:根据公式可得孔的上偏差 ES=D max -D = 50.087-50 = +0.087 mm 孔的下偏差 EI=D min -D = 50.025-50 = +0.025 mm 孔的公差 T D =︱D max - D min ︱=0.062 mm2、设某配合的孔径为027.0015+φ,轴径为016.0034.015--φ,试分别计算其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极限间隙(或过盈)、平均间隙(或过盈)和配合公差,并画出尺寸公差带图与配合公差带图。
解:(1)极限尺寸:孔:D max =φ15.027 D min =φ15轴: d max =φ14.984 d min =φ14.966+ 0 -+0.087+0.02550(2)极限偏差:孔:ES=+0.027 EI=0轴:es= -0.016 ei= -0.034 (3)尺寸公差:孔:T D =|ES-EI|= |(+0.027)-0|=0.027 轴:T d = |es-ei|=|(-0.016)-(-0.034)|=0.018(4)极限间隙:X max = ES -ei=(+0.027)-(-0.034)=+0.061 X min = EI -es=0-(-0.016)=+0.016 平均间隙()0385.021min max +=+=X X X av(5)配合公差:T f = T D + T d =0.027+0.018=0.045 (6)尺寸公差带和配合公差带图,如图所示。
机械设计基础-第2版-朱龙英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解答目录第0章绪论-------------------------------------------------------------------1 第一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其自由度----------------------------------2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4 第三章凸轮机构-------------------------------------------------------------6 第四章齿轮机构------------------------------------------------------- -----8 第五章轮系及其设计------------------------------------------------------19 第六章间歇运动机构------------------------------------------------------26 第七章机械的调速与平衡------------------------------------------------29 第八章带传动---------------------------------------------------------------34 第九章链传动---------------------------------------------------------------38 第十章联接------------------------------------------------------------------42 第十一章轴------------------------------------------------------------------46 第十二章滚动轴承--------------------------------------------------50第十三章滑动轴承------------------------------------------------ 56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59第十五章弹簧------------------------------------62第十六章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65第0章绪论12-3机器的特征是什么?机器和机构有何区别?[解] 1)都是许多人为实物的组合;2)实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3)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能或转换机械能。
精密机械基础-第2章精密机械设计的工程力学基础1讲解
一个力可以平行于其作用线移到任意点,但必须附加 一个力偶,这个力偶的矩等于原力对新作用点之矩,则其 作用效果不变。
3.6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任意一个平面力系总可以简化为一个力FR(主矢量),和
一个力偶M(主矩)。FR等于力系各力的矢量和,作用于简化 中心;而M则等于力系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代数和。
1 刚体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作用的效应- 外效应(运动效应) 内效应(变形效应)两种效应同时出现。
刚体 在受力情况下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的物体。 外力作用下物体视为刚体的情况:
①研究物体受力与运动关系时; ②由平衡条件求解物体所受外力时。 变形体 在研究物体受力与变形关系时,认为零件是弹性体.
共线的两个相互平行的力.力偶中的 二力之间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偶臂.
力偶是物体受力的基本形式之一,不能化成更简单的力 或力系,其惟一效应是使物体产生转动。力偶对物体的转动 效应用力偶矩来度量。力偶矩为代数量,它等于力偶中的一 个力与力偶臂的乘积
与力矩一样,逆时针方向为正,顺时针方向为负.单位N·m
力偶矩的特点
平衡(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是不同的。
2.6 力的合成图解法
(1) 二力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律)
B FR
F2
O
F1
C A
简化
三角形法则
C
FR
F2
O
F1
A
合力大小 合力方位
FR F12 F22 2F1F2 cos
arctan F2 sin F1 F 2cos
(2) 力的分解 与分解不同,两个(或以上)
2 力的性质
2.1力的基本概念
力的三要素:作用点、方向、大小
对刚体而言,力具有可传性 即可沿作用线任意滑动。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简答全天津大学出版社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简答全天津⼤学出版社C 2 2-1 表征⾦属材料的⼒学性能时,主要有哪⼏项指标?解:表征⾦属材料的⼒学性能时,主要指标有:强度(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刚度、塑性、硬度。
2-2 常⽤的硬度指标有哪些?解:常⽤的硬度指标有三种:布⽒硬度(HBS)、洛⽒硬度(HRC-洛⽒C标度硬度)、维⽒硬度(HV)。
2-3 低碳钢,中碳钢,⾼碳钢的含碳量范围是多少?解:低碳钢(C≤0.25%);中碳钢(0.25%<C≤0.6%);⾼碳钢(C>0.6%)2-4 什么是合⾦钢?钢中含合⾦元素 Mn,Cr,Ni,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解:冶炼时⼈为地在钢中加⼊⼀些合⾦元素所形成的钢就是合⾦钢。
其中加⼊Mn可以提⾼钢的强度和淬透性;加⼊Cr可以提⾼钢的硬度、耐磨性、冲击韧性和淬透性;加⼊Ni 可以提⾼钢的强度、耐热性和耐腐蚀性。
2-5 ⾮铁⾦属共分⼏⼤类?具有哪些主要特性?解:有⾊⾦属主要分为以下⼏类:1)铜合⾦: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耐蚀性、延展性。
2)铝合⾦:⽐强度⾼,塑性好,导热、导电性良好,切削性能良好。
3)钛合⾦:密度⼩,机械强度⾼、⾼低温性能好,抗腐蚀性良好。
2-6 常⽤的热处理⼯艺有哪些类型?解:常⽤的热处理⼯艺有:退⽕、正⽕、淬⽕、回⽕、表⾯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2-7 钢的调质处理⼯艺过程是什么?其主要⽬的是什么?解:钢的调质处理⼯艺指的是淬⽕加⾼温回⽕。
⽬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即好的强度、韧性和塑性。
2-8 镀铬和镀镍的⽬的是什么?解:镀铬的⽬的是为了使材料表层获得⾼的化学稳定性,并具有较⾼的硬度和耐磨性。
镀镍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9 选择材料时应该满⾜哪些基本要求?解:选择材料时主要满⾜使⽤要求、⼯艺要求和经济要求。
C44-1 何谓运动副和运动副要素?运动副如何进⾏分类?解:由两个构件直接接触⽽组成的可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两个构件上参与接触⽽构成运动副的点、线、⾯等元素被称为运动副要素。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Fundamentals of Precision Machinery Design)课程编号:03410034学分:3.5学时:56 (其中:讲课学时:50实验学时:6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教材:《精密机械设计》,庞振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精密机械设计基础》主要讲授精密机械及仪器仪表中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以及工程材料、零件几何精度的基础知识等。
具体内容包括精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工程材料和热处理,零件的几何精度,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摩擦轮和带轮传动,齿轮传动,轴、联轴器、离合器,支承。
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止匕外,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设计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进行理论讲课外,还安排有习题课、实验课及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工程基础。
(-)课程目标.能正确描述机械和精密机械的基本概念,及零件的设计方法;1.根据材料的分类,能正确划分常用工程材料;根据各种热处理方法的不同,在实际应用中能正确选用合适的热处理手段;2.能正确计算孔和轴配合的各种尺寸;能在图纸上正确标注形位公差和粗糙度等;.能正确绘制出给定实际机构的运动简图;能对给定的高副机构进行低代处理;能利用机构的组成原理正确进行结构分析;3.根据钱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由已知条件能求出未知杆长范围;能运用常见钱链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进行合理设计;.根据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由给定的条件能用图解法设计常见的凸轮机构;4.能正确进行带传动中带的受力分析,能根据给定的工作条件正确选择合适的带传动;.能合理地设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并能正确进行校核;能利用适当的方法,正确计算各种轮系的传动比。
精密机械设计课后答案
第第章第、选选选 1-5 ACCCD 65 ACCCD 6--10 BBADB 10 BBADB二、名名名名弹弹弹弹: 带带弹中,由由由带由弹弹由由由带由带由由由由由由弹弹。
打弹:带带弹中,存存弹弹打弹,若若若若若若若若,则带由带由由由则则则则弹弹由则象。
三、填填选 1.1. 打弹,带传带由传传传传; 2.2. 若; 3.3. 弯弯弯弯; 4.4. 松,内,若;小,松,若; 四、计计选1.带弹传i =n1/n2=D2(从弹由从从)/D1(主弹由从从)=250/100=5∶2 α≈验计验验:180°--D2-D1×﹚57.3°/a (中中中)=163.5°≥90°V 带由带带带带:L =2a +Pi -D1+D2﹚/2+-D2-D1﹚∧2/4a ≈1600.32㎜ 2.2.n2n2=n1/i =1450 /2.5=580 r /min minV 带带带带v =Pi ×d1×n1/(60×1000)=7.6 m /s五、思思选 2.2. V V 带带弹中,胶带胶则胶验胶:40° 带由带验带四带;V 带带验弯若由带由带带4. 三验带(V 带)两两则胶验:普通由三验带胶验通40° 带由由由带带验带带带:32°、34°、36°、38°减带传减若减,小由由带验传减若,因通减带传传减若减,小由由弯弯弯弯传减若,使带验楔楔带,然然带验然然若然第二章第二章第、填填选1、两两由两带两两由两两两两弯验两两两两由两2、两由由齿齿,吃两则由吃吃、磨磨两胶磨3、按按小然若由按则两按带弹传、按按小按按按则两按带弹传、按按小按弹按按按则两按带弹传、4、两由两两两两弯验两两由两,并并并通若并磨减,两由由两两验弯若小由两,方方由方。
5、主主则内主主由主方两中px1(px1=πmx1)由与由由与则两中pt2(pt2=πmt2)由两,并并主由由与则两弯验2t α两由主主由主方两弯验1x α6、两圆主主带弹、环则主主带弹、锥主主带弹7、主主两带两从从d1由两两m 由传的8、波波则波、柔由两柔由9、定主由定、周按由定10、差弹由定、行行由定11、不不不由定带弹传,只不不只由带方由两由12、并主弹由方方按弹减从弹由当然由第带则象13、销销销销、两销销销、键销销二、名名名名1、两带两:存两在两由两在两由由在定第从从通d由两。
濮良贵《机械设计》考研考点讲义
s-N疲劳曲线
有限寿命区间内循环次数 N与疲劳极限 σrN的关系为:
槡 ( ) σrN
=σr
m
N0 N
=kNσr
N=
σr σrN
m
N0 kN
= 槡m N0/N
式中,σr、N0及 m的值由材料试验确定,kN称为寿命系数。
当 N≥N0时,取 kN =1,则 σrN =σr。
当 N<N0时,取 kN >1,则 σrN >σr。
(2)在考虑应力集中影响时,若零件危险剖面处有多个不同的应力集中源,则应取诸有效应力集
中系数 Kσ(或 Kτ)
中较大者代入式
Kσe
= Kσ (或 εσβ
Kτe
= Kτ )中计算。 ετβ
难点二:单向不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非规律性 用统计方法进行疲劳强度计算
不稳定变应力 规律性 按损伤累积假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
S
2)平均应力为常数:σm =C
过 M(N)点作纵轴的平行线,则此线上任何一个点所代表的应力循环都具有相同的平均应力值,
M′(N′)的坐标值之和就是对应于 M(N)的零件的极限应力 σ′max。
当工作点 M位于 OHGA区域时,零件的疲劳强度条件为:
Sca
=σ′max σmax
=σ-1 +(Kσ -φσ)σm kσ(σa +σm)
— 2—
解,有助于理解为何在考虑疲劳强度因素对极限应力的影响时,只需用综合影响系数(Kσ)(或(Kτ)) 修正变应力中的应力幅 σa部分,而不必修正平均应力 σm。
4、关于疲劳曲线(σ—N曲线)及极限应力图(σm—σa图)的含义与应用 (1)σ—N曲线 金属材料的疲劳曲线(σ—N曲线)是取同一 r值、不同 N值时做试验得到的。它表示在给定循环 特征 r的条件下,应力循环次数 N与疲劳极限的关系曲线。疲劳曲线方程为 σm rNN =常数 ,如图所示。 由于 ND很大,所以在作疲劳试验时,常规定一个循环次数 N0(称为环基数),用 N0及其相对应的 疲劳极限 σr来近似代表 ND和 σr∞ ,于是有:σm rNN =σm rN0 =C
作业题答案
即 50e5 50
0.050 0.061
。
。
(4 ) ¢50E8的极限偏差: 即 ES=+89μm,EI=+50 μm。
50E8 50
0.089 0.050
1. 用杠杆千分尺测量某轴直径共15次,各次测量值(mm) 分别为: 10.492, 10.435, 10.432, 10.429, 10.427, 10.428, 10.430, 10.434, 10.428, 10.431, 10.430, 10.429, 10.432, 10.429, 10.429。若测量值中没有系统误差,试求: (1)算术平均值 x。 (2) 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σ。 (3) 试用3 σ 法则判断该测量数据中有无粗大误差? (4) 单次测量的极限误差Δlim, 如用此杠杆千分尺对该轴仅测量 1次,得测量值为10.431,则其测量结果应怎么表示? (5)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σ ?
14
8. 已知30N7
答 案 :
(1)配合公差:
-0.007 -0.028
和30t6
0.054 0.041
。
试不用查表法计算¢30H7/n6与¢30T7/h6的配合公差,并 画 出尺寸公差带图。
① 对¢30H7/ n6 Tf=0.034 ② 对¢30T7/ h6 Tf=0.034
+28
H6 7. 已知 50 r5
0.016 0.045 0 0.034
/
H8 , 50 e7
0.039 0.050 0 0.075
互换性答案机械精度设计及检测技术基础习题册答案1
(2)30R7
30e(6 0.040),30r(7 +0.049), 30r(8 + ) 0.061
- 0.053
+ 0.028
+ 0.028
需用特殊规则计算 IT 7 0.049 (0.028) 0.021 IT 6 0.040 (0.053) 0.013 IT 7 TT 6 0.008 ES ei 0.028 0.008 0.020 EI ES IT 7 0.020 0.021 0.041 30R(7 ) 0.020
(4)50R7 0.025 0.050
(6)30M 70 0.021
(8)40JS6 0.080
2-4 综合表2-2(书P17)和表
2-5(书P23)表2-6(书P25)得
基 本 尺 ES 寸
极限偏差 EI es
极限松紧程 度
ei 最松 最紧 值值
配合 代号
Φ30 +0.021 0
+0.015 +0.002 +0.019 -0.015 Φ30H7/k6
+0.015 +0.002 +0.019 -0.015 Φ30H7/k6
Φ50 +0.064 +0.025 0
-0.025 +0.089 +0.025 Φ50F8/h7
Φ40 -0.025 -0.050 +0.033 +0.017 -0.042 -0.083 Φ40R7/n6
2-5 已知30e(6 0.040),30r(7 +0.049)
0 +0.011 +0.006 -0.022
0.039
0.030 0.011 0.022
2-2 用到的主要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C α α D T E Q C FDY FDX
代入已知参数,解得: FDX=2Q , FDY=0.25Q 1-9 解 : 取 杆 点受滑 D)T 和 程:
y
= 0 = FB ⋅ cos α − F
d FA’ FA O A M
即
FB = F / cos α
3)取 OA 杆进行受力分析。OA 杆在 A 点受力 FA(和 FA’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 。对 O 点取矩, 根据平衡条件合力 矩为 0:
M O ( F ) = 0 = FA ⋅ d − M
2
即: M = FA ⋅ d = FA '⋅ d = FB '⋅ d = FB ⋅ d = Fd / cos α 又:d=(200+100)sinα tanα=100/200 解得:M=60000N.mm=60N.m
1-8 解:1)BC 杆是二力杆,受力在 杆沿线上。 2) 取 CD 杆和滑轮为一体进行受 力分析。 其中滑轮受力可简化到中心E (如图,T=Q) 。 C 点受力 FC(方向 由二力杆 BC 确定) 。列平衡方程:
1-6 解:1)取整体结构为行受力分析,在外力(重 力 P、 在 B 点的正压力 FB 和在 C 点的正压力 FC) 作用下平衡,则对 B 点取矩,合力矩为 0:
M B (F ) = 0 = FC ⋅ 2l ⋅ cos α − P (2l cos α − a cos α )
FC
a a 解得 FC = P (1 − ) , FB = P − FC = P 2l 2l
3 ) 若 要 推 杆 不 被 卡 住 , 则 要 求 有 N ' > Q + FA + FB , 代 入 相 应 结 果 得 :
b>
2afm m − eQ
CD 是二力杆,所以在 D 点砖所 受的约束反力 R(和 CD 杆 D 端 受力为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方向在 GD 连线上,如图所示。 砖夹提起, 则要求约束反力 R 在 范围之内,即要求α<ϕ.
0
1
1-4 解:1)AB 杆是二力杆,其受力方向如图,且 FA’=FB’ 2)OA 杆在 A 点受力 FA,和 FA’是一对作 用力和反作用力。 显然 OA 杆在 O 点受力 FO,FO 和 FA 构成一力偶与 m1 平衡,所以有
FA ⋅ OA ⋅ sin 30° − m1 = 0
代入 OA = 400mm,m1 = 1N⋅m,得 FA=5N 所以 FA’=FA=5N, FB’= FA’=5N, 杆 AB 所受的力 S=FA’=5N 3)同理,O1B 杆在 B 点受力 FB,和 FB’是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FB=FB’=5N; 且在 O1 点受力 FO1 , FO1 和 FB 构成一力偶与 m2 平 衡 , 所以有
AB 分 析 , A 端为固定铰链, B 端受拉力 FB,D 轮对其的作用力(滑轮受力简化到中心点 Q,T=Q=1800N。AB 杆平衡,列平衡方
FB FAX A T D Q α B
⎧ M A ( F ) = 0 = FB sin α ⋅ AB − Q ⋅ AD ⎪ ⎨ ∑ FX = 0 = FAX − T − FB cos α ⎪ ⎩ ∑ FY = 0 = FAY + FB sin α − Q
N1 ⋅ sin α = P
则
N1 = P / sin α
2 )取杆 AB 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如图所示,
FAY A
N1’ FAX
杆 AB 平衡 ,则 对 A 点的合力矩为 0:
M A ( F ) = T ⋅ l ⋅ cos α − N1 ⋅ AD = 0
1
3)根据几何关系有
AD =
a a a (1 + cos α ) + = sin α tan α sin α Pa 1 + 1/ cos α Pa 1 最后解得: T = ⋅ = ⋅ 2 l sin α l cos α − cos 2 α Pa 2 当 cos α − cos α 最大,即α=60°时,有 Tmin= 。 4l
Q NA FA O NB N’
FB
3
N FC C m
⎧ M O ( F ) = 0 = N '⋅ a − N A ⋅ b + FA ⋅ d / 2 − FB ⋅ d / 2 ⎪ ⎨ ∑ FX = 0 = N A − N B ⎪ ∑ FY = 0 = N '− Q − FA − FB ⎩
又
FA = f ⋅ N A , FB = f ⋅ N B 联立方程组解得:NA=am/be,FA=FB=fam/be
4
即良好的强度、韧性和塑性。 2-9 解:镀铬的目的是为了使材料表层获得高的化学稳定性,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镀镍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10 解:选择材料时主要满足使用要求、工艺要求和经济要求。
5
FB’ B FB m2 O FO1 O1 FA m1 FO
FA’ A
即
m2 − FB ⋅ O1 B = 0
代入 O1B=600mm,得 m2=3N.m。 1-5 解 :
N2 N1 D D α
T
B
1)首先取球为受力分析对象,受重力 P,墙 壁对球的正压力 N2 和杆 AB 对 球的正压力 N1,处于平衡。有:
答案:第一章 1-1 解:力和力偶不能合成;力偶也不可以用力来平衡。 1-2 解:平面汇交力系可以列出两个方程,解出两个未知数。
1-3 解 :
q(x)
取坐标系如图,如图知
q( x) = 100 x
则载荷 q(x) 对 A 点的矩为
X
M A (q) = ∫ q( x) ⋅ (2 − x) dx ≈ 66.7( KN ⋅ m)
代入已知参数,解得: FAX=2400N, FAY=1200N
FAY
1-10 解:1)取偏心轮分析受力,处于平衡状态时, 有 N 和 FC 构成一力偶,与 m 平衡。 有 FC = N, M C ( F ) = 0 = m − N ⋅ e , 得 : N=m/e 2)取推杆分析受力,处于平衡状态时有 (推杆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故摩擦力方向如图, 且正压力 N’和 N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N’ =N) :
1-11 解 :
若 要 把 摩擦角ϕ
α = arctan
又 HD f = 0.5 , 即距离
b , ϕ = arctan f HD H
α R ϕ
=250-30=220(mm) 代入解得 b<110mm。 b<110mm,可提起砖夹。
第二章
2-1 解:表征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时,主要指标有: 强度(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 ,刚度、塑性、硬度。 2-2 解:钢材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影响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含碳量、合金元素、温度 、 热处理工艺。 2-3 解:常用的硬度指标有三种:布氏硬度(HBS) 、洛氏硬度( HRC-洛氏 C 标 度 硬 度 ) 、 维氏硬度(HV) 。 2-4 解:低碳钢(C≤0.25%) ;中碳钢( 0.25%<C≤0.6%) ;高碳钢( C>0.6%) 2-5 解:冶炼时人为地在钢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所形成的钢就是合金钢。 其中加入 Mn 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淬透性;加入 Cr 可以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 冲击韧性和淬透性;加入 Ni 可以提高钢的强度、耐热性和耐腐蚀性。 2-6 解:有色金属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铜合金: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耐蚀性、延展性。 2)铝合金:比强度高,塑性好,导热、导电性良好,切削性能良好。 3)钛合金:密度小,机械强度高、高低温性能好,抗腐蚀性良好。 2-7 解: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2-8 解:钢的调质处理工艺指的是淬火加高温回火。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2)AB 杆为三力杆,三力汇交,有受力如图 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
FB A FA
∑F ∑F
x y
= 0 = S − FA ⋅ cos β = 0 = FB − FA ⋅ sin β
FB
β S B
解得: S = FB / tan β
h l cos α Pa cos α 将 FB 和 tanβ代入得: S = 2h
又根据几何关系知: tan β = 1-7 解 : 1)AB 杆是二力杆, 受力如图, FA’和 FB’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取滑块进行受力分析,受外力 F,正 压力 N ,和杆 AB 对它的力 FB (和 FB’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 。根据平衡条件可列方程
FB N B F α FB’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