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确定(惯用法和统计法)

合集下载

探讨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确定

探讨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确定

探讨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确定摘要:在带电作业中无论使用何种作业方法,为了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都必须严格保证人体各部位与不同电位部件之间的最小空气间隙,即安全距离。

带电作业中,作业人员不但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还应该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具,保障自身的安全,同时在带电作业时,还要明确了解各种配电线路的电压及分类,熟悉各种线路接线方式和安全距离,才能切实地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实行文明安全的配电操作。

关键词: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确定1带电作业安全距离1.1安全距离的含义。

安全距离是指为了保证人身安全,作业人员与不同电位的物体之间所应保持各种最小空气间隙距离的总称。

具体地说,安全间距包含下列几种间隙距离:(1)最小安全距离。

最小安全距离是指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地电位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相关规程中对配电线路电压等级的最小安全距离规定如:人身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为电压10kV。

(2)最小对地安全距离。

最小对地安全距离是指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带电体上作业人员与周围接地体之间保持的最小距离。

相关规程中明确指出,带电体上作业人员对地的安全距离等于地电位作业人员对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一般10kV接户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4.0m;如果是低压接户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2.5m。

(3)最小相间安全距离。

最小相间安全距离是指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带电体作业人员与临近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

相关规程中,对最小相间安全距离规定如电压是10kV,距离应该是0.6m。

(4)最小安全作业距离。

最小安全作业距离指为了保证人身安全,考虑到工作中必要的活动,地电位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

确定最小安全作业距离的基本原则:在最小安全距离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合理的人体活动增量。

一般而言,增量可取0.5m。

1.2具体作业中应注意的安全距离。

(1)最小安全距离。

在采用绝缘杆作业法时,人体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得小于0.4m。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1、带电作业时人身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①220kV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因受设备限制达不到1.8m 时,经本单位分管生产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后,可采用括号内1.6m 的数值。

②海拔500m 以下,500kV 取3.2m 值,但不适用于500kV 紧凑型线路。

海拔在500~1000m时,500kV 取3.4m 值。

2、绝缘工具最小有效绝缘长度
3、等电位作业人员对邻相导线的最小距离值
4、等电位作业中的最小组合间隙
5等电位作业转移电位时人体裸露部分与带电体的最小距离
6、良好绝缘子最少片数
7、一串中允许零值绝缘子片数
比330kV的多1片。

电力安规安全距离计算详解

电力安规安全距离计算详解

电力安规安全距离计算详解
电力安规安全距离是指在电力设备正常运行时,人员、设备和电力设备之间应保持的安全距离。

这个安全距离的计算主要涉及到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以及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电力安规安全距离的计算过程如下:
1. 确定电力设备的工作电流和电压。

在计算安全距离时,必须首先确定电力设备所处的工作条件下的电流和电压。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设备的技术参数表、设备的标牌或者其他相关的文档获得。

2. 了解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电力安全距离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必须了解适用于所处地区的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通常会规定不同电流、电压和功率下的安全距离要求。

3. 计算安全距离。

一般来说,电路中的安全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安全距离 = K × U / I,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K为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通常根据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进行选择,一般为1.2-2.0之间。

4. 考虑其他因素。

除了电流和电压,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需要考虑在内。

例如,设备的绝缘状况、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都可能对安全距离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计算安全距离时,还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需要注意的是,电力安规安全距离的计算只是一种理论计算方法,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此外,安全距离只是一种保障措施,人员在接近电力设备时仍然需要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触电安全距离

触电安全距离

1、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考虑到尤其是高压线路,在其周围存在强电场的电感应,会使附近的导体产生电感应,附近的空气也在电场中被极化,而且随电压等级越高极化越强,所以要保持安全距离。

安全操作距离:考虑到施工现场属动态管理,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特别像搭设脚手架,一般的立杆、大横杆钢管长6.5m,如果距离太小,操作中安全无法保障,这里的“安全距离”在施工现场变成了“安全操作距离”,在制定规范时,考虑作业条件因素,距离又加大了。

表4.1.2(JGJ46--2005)
在建筑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表4.1.3(JGJ46--2005):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
表4.1.4(JGJ46--2005)、表3.8.5.3(DL 5009.3--1997)
起重机机械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起重机机械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
表2(DL408--91)工作人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
表2(DL409--91)在带电线路杆塔上工作与带电体最小安全距离
表3(DL409--91)邻近或交叉其它电力线路工作的安全距离
2、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
表4 (DL 409--91)人身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表7(DL 409--91)等电位作业人员对邻相导线的最小距离。

配电安全距离规定(3篇)

配电安全距离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预防人身触电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配电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检修、试验以及相关安全管理活动。

第三条配电安全距离是指为保证电力设施安全运行,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发生,根据配电设施的电压等级、类型、运行方式等因素,规定的最小安全距离。

第四条电力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本规定,加强配电设施的安全管理,确保电力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第二章配电安全距离分类第五条配电安全距离分为以下几类:(一)基本安全距离: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人员、设备与带电部分之间应保持的最小安全距离。

(二)最小安全距离:指在异常工作条件下,人员、设备与带电部分之间应保持的最小安全距离。

(三)特别安全距离:指在特殊工作条件下,人员、设备与带电部分之间应保持的最小安全距离。

第三章配电安全距离标准第六条配电安全距离标准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配电设施的电压等级:电压等级越高,安全距离要求越大。

(二)配电设施的运行方式:运行方式不同,安全距离要求不同。

(三)配电设施的绝缘水平:绝缘水平越高,安全距离要求越小。

(四)配电设施的接地方式:接地方式不同,安全距离要求不同。

第七条以下为配电安全距离标准:(一)低压配电设施:1. 电压等级为220V/380V,基本安全距离为0.7米;2. 电压等级为220V/380V,最小安全距离为1.0米;3. 电压等级为220V/380V,特别安全距离为1.5米。

(二)高压配电设施:1. 电压等级为10kV,基本安全距离为1.5米;2. 电压等级为10kV,最小安全距离为2.5米;3. 电压等级为10kV,特别安全距离为4.0米。

(三)特高压配电设施:1. 电压等级为110kV,基本安全距离为3.0米;2. 电压等级为110kV,最小安全距离为5.0米;3. 电压等级为110kV,特别安全距离为8.0米。

临近带电体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校核

临近带电体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校核

临近带电体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校核摘要:一、临近带电体作业的安全距离的重要性二、计算安全距离的方法1.惯用法2.统计法三、实际操作中的安全距离要求1.人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2.不同电压等级下的安全距离四、注意事项1.带电作业的一般规定2.校核安全距离的必要性五、结论正文:临近带电体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校核在电气施工领域,临近带电体作业的安全距离计算校核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保证施工人员、机械与带电线路和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是防止电击事故发生的基本前提。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计算校核安全距离,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临近带电体作业的安全距离的重要性安全距离是指在带电作业过程中,为保障人员安全,所需保持的空气间隙距离。

这是一个防止电击事故的基本保障,特别是在高压电力设施的施工中,掌握和遵守安全距离至关重要。

二、计算安全距离的方法1.惯用法惯用法是根据经验和实际操作情况来确定安全距离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专业人员的判断,但其缺点是容易受到个人经验和情绪的影响,可能导致安全距离不足。

2.统计法统计法是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分析事故发生的概率和距离关系,从而得出安全距离的方法。

这种方法较为科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但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较为复杂。

三、实际操作中的安全距离要求1.人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人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也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高压设备的安全距离应大于2米,低压设备的安全距离应大于0.5米。

2.不同电压等级下的安全距离人身与带电导体间的安全距离是按电压等级确定的。

我国将电气设备分为高压和低压两种:高压设备对地电压在250V以上,低压设备对地电压在250V及以下。

不同电压等级下的安全距离见相关表格。

四、注意事项1.带电作业的一般规定在进行带电作业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严禁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带电作业。

- 带电作业应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负责。

- 带电作业前,应进行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

临近带电体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校核

临近带电体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校核

临近带电体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校核摘要:一、临近带电体作业的安全距离的重要性二、计算安全距离的方法1.惯用法2.统计法三、实际操作中的安全距离要求1.人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2.不同电压等级下的安全距离要求四、注意事项和规范1.带电作业前的准备工作2.保持安全距离的必要性3.违反安全距离的后果五、结论:临近带电体作业安全距离的重要性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正文:临近带电体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校核在电气工程领域,临近带电体作业的安全距离计算校核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安全距离是指为了保证人身安全,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所保持的各种最小空气间隙距离的总称。

在进行临近带电体作业时,正确计算并遵循安全距离至关重要,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

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惯用法和统计法。

惯用法是根据经验和实际操作情况制定出的安全距离,它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带电作业。

统计法则是根据大量实地数据和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的安全距离。

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人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也有所规定。

例如,高压设备的安全距离一般较大,低压设备的安全距离相对较小。

这些安全距离的制定是为了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进行临近带电体作业时,除了正确计算安全距离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带电作业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等。

2.施工过程中,要保持安全距离的必要性。

一旦发现距离不足,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严格遵守安全距离规定,不得擅自改变或忽视安全距离。

4.对于特殊情况下无法保持安全距离的作业,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经相关部门批准。

5.严禁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越过安全距离进行带电作业。

总之,临近带电体作业安全距离的计算校核是电气工程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严格遵守安全距离规定,才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1、带电作业时人身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①220kV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因受设备限制达不到1.8m 时,经本单位分管生产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后,可采用括号内1.6m 的数值。

②海拔500m 以下,500kV 取3.2m 值,但不适用于500kV 紧凑型线路。

海拔在500~1000m时,500kV 取3.4m 值。

2、绝缘工具最小有效绝缘长度
3、等电位作业人员对邻相导线的最小距离值
4、等电位作业中的最小组合间隙
5等电位作业转移电位时人体裸露部分与带电体的最小距离
6、良好绝缘子最少片数
7、一串中允许零值绝缘子片数
比330kV的多1片。

送配电线路工(送电)-中级工习题库及答案

送配电线路工(送电)-中级工习题库及答案

送配电线路工(送电)-中级工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154~220kV导线与35kV线路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A、5.0mB、3.0mC、2.5mD、4.0m正确答案:D2.《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Q/CSG 510001-2015》12.1.2登杆塔、台架作业时,应核对()、杆塔号及位置。

A、设备名牌B、线路名称C、图纸资料D、线路位置正确答案:B3.在带电作业工器具机械试验中,绝缘转臂梯、平梯的试验荷重为人体重的()倍。

A、2.5B、1.5C、2D、1正确答案:A4.复合绝缘子伞裙破损2片及以下,且没有损伤至芯棒和进一步撕裂的趋势,属于什么缺陷()A、其他缺陷B、一般缺陷C、重大缺陷D、紧急缺陷正确答案:B5.《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Q/CSG 510001-2015》14.1.3杆塔施工过程需要采用临时拉线过夜时,应对临时拉线采取()和防盗措施。

A、设置围栏B、加固C、专人监守D、固定正确答案:B6.线路避雷器,无间隙避雷器污秽、爬电:避雷器有严重爬电现象,电弧短接长度超过1/3绝缘长度,属于什么缺陷。

A、一般缺陷B、重大缺陷C、其他缺陷D、紧急缺陷正确答案:D7.导线垂直排列时的垂直线间距离一般为水平排列时水平线间距离的()。

A、0.5B、0.6C、0.85D、0.75正确答案:D8.发现绝缘工具受潮或表面损伤、脏污时,应及时处理并经()后方可使用。

A、专人检查B、检查合格C、试验合格D、不需处理正确答案:C9.《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Q/CSG 510001-2015》7.3.1在停电的电气设备上接地(装设接地线或合接地刀闸)前,应先验电,()电气设备确无电压。

高压验电时应戴绝缘手套并有专人监护。

()A、确保B、验明C、查明D、保证正确答案:B10.绝缘工具的工频耐压试验中,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缘工具加压时间为()min。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正式版)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4080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带电作业安全距离(正式版)带电作业安全距离(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安全距离的定义安全距离是指:为了保证人身安全,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所保持各种最小空气间隙距离的总称。

具体地说,安全距离包括下列五种间隙距离:最小安全距离、最小对地安全距离、最小相间安全距离、最小安全作业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

在规定的安全间距下,带电作业中即使产生了最高过电压,该间隙可能发生击穿的概率总是低于预先规定的可接受值。

2、最小安全距离最小安全距离是指:地电位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

部颁《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对10kV配电线路的最小安全距离规定表3-16所示。

3、最小对地安全距离最小对地安全距离是指:带电体上等电位作业人员与周围接地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

部颁《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规定带电体上等电位作业人员对地的安全距离等于地电位作业人员对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

4、最小相间安全距离最小相间安全距离是指:带电体上作业人员与邻相带电体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

部颁《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对最小相间安全距离规定如表3-17所示。

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

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

02
03
04
触电风险
由于带电作业涉及高压电气设 备,存在触电危险,可能导致 严重的人身伤害甚至死亡。
高空坠落风险
带电作业往往需要在高空进行 ,存在高空坠落的风险。
物体打击风险
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可能因工 具、材料等物体打击而造成伤
害。
辐射危害
长期接触高压电气设备可能产 生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
不良影响。
安全距离重要性
01
02
03
保障人身安全
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可以 有效降低触电、高空坠落 等风险,保障作业人员的 人身安全。
防止误操作
在带电作业过程中,保持 安全距离可以避免因误操 作而导致的事故。
提高作业效率
合理的安全距离设置有助 于作业人员更加高效地进 行带电作业,减少不必要 的移动和浪费时间。
02
特高压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要求最高,因为特高压电 场的强度和危险性极大。在进行特高压带电作业时, 必须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手段。
特高压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电场强度、空气湿度、海拔高度、气象条件等。因 此,在进行特高压带电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进行全 面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方案和应急预案。
实际操作中注意事项
保持安全距离
在带电作业过程中,作业 人员应时刻保持与带电设 备的安全距离,避免触电 危险。
使用绝缘工具
带电作业时,应使用绝缘 工具进行操作,以增加安 全保障。
注意环境变化
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应密 切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 如湿度、温度等,以便及 时调整安全距离。
指南与标准遵循
国家标准
04
安全防护措施与装备选择
个人防护用品配置要求

带电作业的最小安全距离

带电作业的最小安全距离

带电作业的最小安全距离带电作业是指在电力系统中进行电气工作时,需要接触带电设备或电路的操作。

在进行带电作业时,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需要遵守一定的安全距离。

本文将围绕带电作业的最小安全距离展开讨论。

带电作业的最小安全距离是指在进行带电操作时,人与带电设备之间必须保持的最小距离。

这个距离的确定是为了防止电弧和电击等危险因素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最小安全距离的确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电压等级、作业设备的特性、作业环境等。

在进行带电作业时,首先需要了解作业设备的电压等级。

不同电压等级对应着不同的安全距离要求。

一般来说,电压越高,安全距离也就越大。

例如在低压电力系统中,最小安全距离一般为0.5米到1米,而在高压电力系统中,最小安全距离可能会达到几米甚至更远。

作业设备的特性也会影响最小安全距离的确定。

在进行带电作业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外形尺寸、导体的长度和位置等因素。

一般来说,如果设备较大或导体较长,为了避免操作人员接触到带电部分,最小安全距离就需要相应增加。

作业环境也是确定最小安全距离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业环境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狭窄的空间、潮湿的环境、高温环境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最小安全距离的确定产生影响。

在特殊环境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在确定了最小安全距离后,操作人员在进行带电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

在接近最小安全距离时,操作人员应该格外谨慎,避免意外接触到带电部分。

同时,还需要佩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以提供额外的保护。

除了最小安全距离,还需要注意带电作业的其他安全要求。

例如,在进行带电作业前,需要对作业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不存在漏电、短路等故障。

在进行带电作业时,需要有专人进行监护,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明确每个步骤的操作要求,并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演练。

带电作业的最小安全距离是保障操作人员安全的重要要求。

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方法

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方法

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方法
步骤一:计算断路器分割位置下的安全距离
以35KV交流线路带电作业为例:
1、计算断路器分割位置下的安全距离。

(1)先查询断路器的额定电压和耐受持续电流;
(2)根据断路器的耐受持续电流和供电单元电压等级、线路上最大短路电流等信息及电缆、电缆沟安装条件确定线路最大电流值;
(3)根据断路器最大电流值计算断路器分割位置下的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公式:D=KA,K为等级保护因子,A为最大电流,其中等级保护因子按国家规定采用下属表:
| 电压等级(KV) | 等级保护因子 |
| -------------- | -------------- |
| 低于10KV | 0.7 |
| 高于10KV、低于35KV | 0.8 |
| 高于35KV | 0.9 |
步骤二:计算接地引下线段安全距离
(1)查询线路运行状态,确定接地引下线段上负荷电流;
(2)根据接地引下线段上负荷电流及电缆、电缆沟安装条件确定最大电流;
(3)根据最大电流值计算接地引下线段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公式:D=KA,K采用相同等级保护因子,A为最大电流值。

;。

带电作业及其安全间距

带电作业及其安全间距

带电作业及其安全间距带电作业是指在供电设备运行状态下,对供电设备的维护、检修和改造等操作。

由于带电作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在进行带电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以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安全间距是指在带电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与电源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触及高压电源造成危险。

一、带电作业的风险1.触电风险在进行带电作业时,由于设备的电压较高,极易导致操作人员接触高压电源而发生触电事故。

2.爆炸风险由于电气设备中积累了大量的能量,万一发生爆炸,令人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可能随之而来。

3.火灾风险带电作业存在着电弧的风险,一旦电弧引发火灾,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安全间距的规定安全间距是指在带电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与电源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触及高压电源造成危险。

按照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规定,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源设备需要保持的安全间距也有所不同,通常规定的安全间距是以KV为单位的。

1.1kV以下电压等级的设备对于低压电源设备,规定的安全间距为0.4m以下。

2.1kV至35kV电压等级的设备对于中压电源设备,规定的安全间距为3m-5m。

3.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设备对于高压电源设备,规定的安全间距为10m以上。

三、保证安全的措施为了确保带电作业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下所示。

1.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进行带电作业前,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使其了解带电作业的相关规定,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安全设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紧急情况,以确保作业安全。

2.使用必要的安全设备必须使用防护装备或具有相应安全功能的工具,如绝缘靴、绝缘手套、绝缘杆等,同时对这些设备进行定期的检验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3.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在进行带电作业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以降低出现事故的可能性。

4.遵循安全间距规定在进行带电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间距规定,确保操作人员与电源设备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以防止触及高压电源造成危险。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绝缘介质按被击穿后能否恢复其绝缘性能来区分, 有自恢复绝缘和非自恢复绝缘两类。 (1)自恢复绝缘 自恢复绝缘是指在施加电压而引起破坏性放电后 能完全恢复其绝缘性能的绝缘,例如空气介质就是一 种自恢复绝缘。 (2)非自恢复绝缘 非自恢复绝缘是指在施加电压而引起破坏性放电 后即丧失或没有完全恢复其绝缘性能的绝缘,例如环 氧玻璃纤维材料就是一种非自恢复绝缘。
带电作业中操作人员处于某一具体作业位置时,与带电体(或等电位时与接地体) 能保持住的最小距离,称为作业距离(d)
d2
d1
d3
4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正 文
作业距离是使用惯用法和统计法确定的,每一个具体作业项目中的每个操作人
员所处的作业位置是不会相同的。即使同一个人在操作全过程中,作业距离也非一 成不变的,因此测量作业距离时,只能用一个最近的作业位置为代表进行。
带电作业安全技术
正 文
因此《安规》分别针对以上三种放电途径提出三条具体规定。即在各种电压等级下, 应保证: (1)最小安全距离; (2)最小组合间隙; (3)有效绝缘长度; (4)最少良好绝缘子片数。 以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 这也是电压防护的重要手段
3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的确定
正 文
作业距离(d)
为同一电压等级使用约绝缘子因型号不同,其高度尺寸(H)也不尽相同,按照同 样的N计算出的绝缘子串长是不相同的。为什么用良好绝缘子个数而不用绝缘子串
有效长度表尺度,是为了工人执行时直观和方便。这种习惯沿用了多年没有人提出
异议,所以,也就继续用下去。
11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正 文
安规8.2.3更换绝缘子或在绝缘子串上作业时,良好绝缘子片数不得少于下表的规 定:

带电作业距离

带电作业距离
项目/电压等级
10
35
66
110
220
330
500
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
0.7
1.0
1.5
1.5
3.0
4.0
5.0
车辆外廓至无遮拦带电部分之间的安全距离
0.95
1.15
1.40
1.65(1.75)
2.55
3.25
4.55
作业人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与设备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
0.35
0.6
1.5
1.5
3.0
4.0
5.0
带电作业时人身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0.4
0.6
1.0
1.8
绝缘工作最小有效长度
绝缘操作杆
0.7
0.9
1.0
1.3
3.1
4.0
绝缘承力工具绳索
0.4
0.6
0.7
1.0
1.8
2.8
带电作业中良好绝缘子最少片数
5
9
16
23
等电位作业人员对接地体的最小距离
0.7
1.0
1.8
2.6
等电位作业人员对邻相导线的最小距离
1.5
1.5
3.0
4.0
5.0
带电作业时人身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0.4
0.6
1.0
1.8
绝缘工作最小有效长度
绝缘操作杆
0.7
0.9
1.0
1.3
3.1
4.0
绝缘承力工具绳索
0.4
0.6
0.7
1.0
1.8
2.8
带电作业中良好绝缘子最少片数
5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确定(惯用法和统计法)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确定(惯用法和统计法)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确定(惯用法和统计法)防止过电压伤害的根本手段就是在不同电位的物体(包括人体)之间保持必要的距离,称为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是指:为了保证人身安全,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所保持各种最小空气间隙距离的总称。

具体地说,安全距离包括下列五种间隙距离:最小安全距离、最小对地安全距离、最小相间安全距离、最小安全作业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

在规定的安全间距下,带电作业中即使产生了最髙过电压,该间隙可能发生击穿的概率总是低于预先规定的可接受值。

安全距离的确定,应根据系统所能出现的最大内过电压幅值和最大外过电压幅值求出其相应的危险距离,取其中最大的数再增加20%的安全尺度来确定。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确定属于绝缘配合的计算方法。

绝缘配合就是按设备所在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过电压和设备的耐压强度来选择设备的绝缘水平,以便把作用于设备上引起损坏或影响连续运行的可能性,降低到经济上和运行上能接受的水平。

常用的绝缘配合有惯用法和统计法两种。

惯用法是早期绝缘配合的习惯用法,主要适用于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中,在超高压系统(330kV、500kV及以上系统中),如果利用惯用法来确定绝缘间隙的最小安全距离,会将绝缘间隙的尺寸取得过大,从技术、经济上都是行不通的。

在超高压系统中对自恢复绝缘应用统计法来确定绝缘配合、安全距离。

惯用法惯用法以作用于绝缘上的“最大过电压”和绝缘本身的“最低耐受强度”为依据,使二者之间满足预期的裕度,这个裕度的确定要考虑最大过电压和最低耐受强度时产生的偏差。

按惯用法作绝缘配合时,如果裕度过大,将为其选用的绝缘付出昂贵的代价,在带电作业的绝缘配合中,裕度考虑过大,不仅操作距离远,手持绝缘工具过长,人为增加了作业难度,还会因设备条件的限制,影响带电作业的开展;裕度考虑过小,则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

应用惯用法时,最大过电压应考虑到操作过电压和远方传来的雷电压。

绝缘最低耐受强度则按有关手册的空气间隙和绝缘子串的放电特性来求得。

电力线路安全距离和安全常识

电力线路安全距离和安全常识

现在,新奇浪漫的表白形式真是上天入海无所不用。

不过,爬上电力杆塔表白万万不可哦——N 年以来,“男子爬高压电塔示爱遭电击”的报道就不曾断过。

记住下面这些电力线路安全距离和安全常识,日常生活中可以减少纠纷,避免人身安全事故哦。

1、“7米”——保护区、线路下,高压危险勿植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种植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植物。

500千伏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在最大弧垂或最大风偏后与树木之间的安全距离为7米。

2、“8米5”——编方案签协议安全作业8米5大型施工机械作业时,施工机械与架空输电线路及其他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得小于8.5米,且应设专人监护。

3、“10米” ——塔基础不取土倒塔断线太危险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基础周围10米范围内取土、打桩、钻探、开挖或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

4、“20米”——与电力设施保护区500千伏架空电力线路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20米并垂直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区域为电力设施保护区。

5、“300米” ——线路边杆塔旁风筝挂线恐电伤任何人不得在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两侧各300米的区域内放风筝。

6、“500米”——放山炮须远离破坏设备要法办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距电力设施周围500米范围内(水平距离)进行爆破作业。

因工作需要必须进行爆破作业时,应当按国家颁发的有关爆破作业的法律法规,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电力设施安全,并征得当地电力设施产权单位或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报经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批准。

7、“1米”——我是带电体,这是我和你之间的安全距离人体需要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称为安全距离:我国《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给出了人员与通电高压交流线路的安全距离:1千伏以下1.0米1——10千伏1.5米35千伏3.0米66——110千伏4.0米154——220千伏 5.0米330千伏6.0米500千伏8.5米8、大吊车莫惹事野蛮施工要严惩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要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进行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作业时,应当经电力管理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确定(惯用法和统计法)
防止过电压伤害的根本手段就是在不同电位的物体(包括人体)之间保持必要的距离,称为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是指:为了保证人身安全,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所保持各种最小空气间隙距离的总称。

具体地说,安全距离包括下列五种间隙距离:最小安全距离、最小对地安全距离、最小相间安全距离、最小安全作业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

在规定的安全间距下,带电作业中即使产生了最髙过电压,该间隙可能发生击穿的概率总是低于预先规定的可接受值。

安全距离的确定,应根据系统所能出现的最大内过电压幅值和最大外过电压幅值求出其相应的危险距离,取其中最大的数再增加20%的安全尺度来确定。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确定属于绝缘配合的计算方法。

绝缘配合就是按设备所在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过电压和设备的耐压强度来选择设备的绝缘水平,以便把作用于设备上引起损坏或影响连续运行的可能性,降低到经济上和运行上能接受的水平。

常用的绝缘配合有惯用法和统计法两种。

惯用法是早期绝缘配合的习惯用法,主要适用于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中,在超高压系统(330kV、500kV及以上系统中),如果利用惯用法来确定绝缘间隙的最小安全距离,会将绝缘间隙的尺寸取得过大,从技术、经济上都是行不通的。

在超高
压系统中对自恢复绝缘应用统计法来确定绝缘配合、安全距离。

惯用法惯用法以作用于绝缘上的“最大过电压”和绝缘本身的“最低耐受强度”为依据,使二者之间满足预期的裕度,这个裕度的确定要考虑最大过电压和最低耐受强度时产生的偏差。

按惯用法作绝缘配合时,如果裕度过大,将为其选用的绝缘付出昂贵的代价,在带电作业的绝缘配合中,裕度考虑过大,不仅操作距离远,手持绝缘工具过长,人为增加了作业难度,还会因设备条件的限制,影响带电作业的开展;裕度考虑过小,则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

应用惯用法时,最大过电压应考虑到操作过电压和远方传来的雷电压。

绝缘最低耐受强度则按有关手册的空气间隙和绝缘子串的放电特性来求得。

在以前,一般用典型间隙(如:“棒一棒”间隙)放电曲线来确定带电作业间隙的耐压水平。

近些年来,人们开始采用典型间隙的操作波放电实验来确定带电作业间隙的耐压强度。

在空气间隙中,在波头接近250μs的操作冲击实验中,耐压强度最低,因而在确定带电作业间隙耐压强度的实验中,操作波一般采用标准操作波(250/2500μs)。

应用惯用法确定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步骤为:
确定系统最大过电压U0max:
公式中:UH:系统额定电压(有效值);K0:最大过电压倍数;Kr 电压升高系数。

确定所需安全裕度系数A,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安全裕度的预期值为1.2.
确定绝缘最低耐受强度Uw,Uw=A·U0max
确定安全距离。

考虑到绝缘间隙的放电电压的偏差,一般取δ=6%,则间隙的50%放电电压应满足:
再查曲线或与真型实验数据比较来确定最小安全距离。

统计法在超高压(330kV、500kV以上)系统中,对于自恢复绝缘,应用统计法来进行绝缘配合,也同样应用统计法来确定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

统计法的基本原理是,承认系统中的过电压和绝缘的耐压强度都是随机变量,不同的绝缘、不同尺寸的空气间隙在发生过电压时都有发生放电的可能性,只不过它们发生的概率随绝缘尺寸、绝缘种类等不同。

在带电作业时,如果发生了过电压,并由此发生放电的概率,称为危险率。

定量地确定某种具体的绝缘下的危险率,只要其值在某个合适的范围之内,就可认为是安全的。

统计法就是以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模型来对危险率进行定量计算。

按统计法确定的带电作业安全距离,不仅不会造成“绝对安全”的错觉,还能避免不必要的(过大的)裕度,这是其优点所在。

但统计法只能应用于自恢复绝缘。

统计法计算危险率的数学原理是: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幅值、波形、绝缘间隙的放电电压都是“随机变量”,它们基本遵循“正态分
布”的统计规律。

在确定了其分布的均值和偏差这两个基本参数之后,就可以据此计算危险率。

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公式中,μ为随机变量χ的均值,σ为标准偏差。

σ/μ为相对标准差。

该函数图在水平χ轴上的位置由μ来确定,其形态的“胖瘦”由σ来确定。

对上公式进行积分,可以得到正态概率分布函数:
由上式可见,F(Χ)的含义是随机变量χ出现在χ≤Χ的区间的概率,即下左图阴影部分的面积。

概率分布函数如下右图所示。

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压符合正态分布,因而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其概率分布函数为:
上两式中U50%为绝缘50%放电电压,σd时其标准偏差。

系统过电压幅值出现的概率也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上式中Un为系统过电压幅值的均值(数学期望),σ0为其标准偏差。

则危险率R可由下式得到:
其几何意义如下图所示。

Um与U50%的相对位置决定了绝缘配合的裕度,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危险率。

此外,σd与σ0决定了二函数的形态,也对危险率的值有影响。

危险概率的几何意义
上面的进行式计算需要编制计算机程序利用计算机迅速得到答案,或按SD 119-1984的附件中的绝缘配合的方式来计算,在计算中,一般认为空气间隙放电电压的相对标准小于0.06,即σd取0.06×U50%。

而将系统过电压的相对标准偏差取为0.12,即σ0=0.12Um。

绝缘的50%放电电压U50%由绝缘的种类、尺寸、形状决定,对于空气间隙,可查经验曲线,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做模拟实验进行确认。

近些年来,一般都采用带电作业的典型实验来确定U50%。

系统过电压均值Um则由系统设计决定,一般来说,对于确定的线路,Um的取值是一定的,Um与系统的统计过电压有如下关系:
而统计过电压U2%通常用过电压倍数K乘以系统最高运行相电压来得到:
上式与本文开头第一道公式的区别在于上式中的K为统计过电压倍数,而第一道公式中的K0位最大过电压倍数,两者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以往的经验证明,将当危险率小于10-5时,是非常安全的。

即带电作业时,遇上系统中操作过电压十万次,其中发生了放电的概率小于一次。

一般的设计考虑都将带电作业危险率考虑为10-5,这显然是非常安全的。

上述计算中还存在各种潜在的安全裕度。

例如,假设带电作业时遇到了过电压,而实际上带电作业时很可能不会遇上过电压;确定绝缘的放电电压时,采用严格的正极性操作冲击时的50%放电电压,而实际上系统中出现正、负极性操作波的概率是相同的;而且U50%的确定一般采用250/2500us的操作波下的值,这也是与实际操作波形出现的概率下相符合的。

考虑到这些因素,可将危险率的安全范围适当放宽,取(1~5)×10-5也可能是合适的,这由各系统的具体情况决定。

各电压等级系统安全距离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对带电作业的安全间距做出了规定,其确定的原则就是前文所述惯用法或统计法,以及各种条件下的实验数据。

各电压等级下的详细规定参见《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下表仅列举出常用电压等级带电作业的各种安全距离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