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发动机性能
老师口述的文字版
老师口述的文字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一章发动机性能第二章(发动机性能性能指标及影响因素,概念示功图,会画,围绕示功图讲判断:随转速提高,点火提前角增大。
对吗?填空:配气相位中哪个角对充气效率的影响最大?哪个角对排气损失影响最大?简答:随某个参数的变化,发动机某方面的性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趋势回答:如发动机特性,第二章的发动机循环,作图回答。
指示性指标是工质对活塞做工为基础。
轴输出为基础。
理解,描述循环的性能好坏,描述整机性能的指标包括经济性指标包括动力性指标。
指示性指标:一、动力性 1、指示功(是实际循环的功,不是曲轴输出的功,实际循环既不是理论循环也不是理想循环,差一点。
):一个循环有用的功,想几个图2、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只知道多少功不知道利用程度也不知道做功快慢):做了这么多功用了多大工作容积,就是单位容积的指示功。
比如考工作容积,考做功快慢,单位时间做的功二、经济性:1、指示热效率:评价热功转换的程度2、指示燃油消耗率:单位时间单位千瓦时的功率所消耗的燃油的质量而这个是单位指示功率的耗油量。
它对应的是有效燃油消耗率这所有的指示指标都是用来描述循环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
主要目的在这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考有效指标(是实际输出的,也是动力性经济性的强化指标):一、动力性:1、有效功率,扭矩与功率间的关系与平均指示压力对应的是平均有效压力二、经济性:1、有效热效率2、有效燃油消耗率有效指标和指示指标中间差机械损失或机械效率要知道评价发动机强化程度:1、升功率2、比质量3、比容积4、活塞的平均速度(了解其含义,不出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平均有效压力(与充气量间的关系)的几个指标:充量系数(主要,概念):实际空气量与进气状态下理想空气量的比值。
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燃料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动力性与经济性指标的关系,通过公示推导得到的关系机械效率,机械指示功率与指示指标有效指标相类似的,有指示功率有有效功率,机械损失功率,平均机械指示压力平均指示压力与平均有效压力相类似影响机械损失的几个因素。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自测题
第一章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一、填空题1.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 )、( )、( )、( )等指标。
2. 实际循环的简化理论分析中,把汽油机的燃烧过程简化为_____加热过程,把低速柴油机的燃烧过程简化为( )加热过程,把高速柴油机的燃烧过程简化为( )加热过程。
3.评价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动力性指标有( )、( )和( );经济性指标有( )、( )。
4.以发动机实际对外输出功率为基础的指标称为( )指标,其中动力性指标有( )、( )和( )等;经济性指标有( )和( );强化指标有( )、( )和( )。
5. 发动机的机械损失主要包括( )、( )、( )等。
二、选择题1.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仅约( ),其余热量大部分传给冷却水和由废气带走。
A .20%~45% B. 55%~65% C. 85%~94%2. 汽油机的压缩比通常是( ),自然吸气式柴油机的压缩比通常是( )。
A .12~14,12~22 B. 6~11,12~22 C. 6~11,6~113. 汽油机的燃烧最高爆发压力约为( )MPa ,自然吸气式柴油机的燃烧最高爆发压力约为( )MPa 。
A .3~5,6~9 B. 1~2, 3~5 C. 6~9, 9~134. 若压缩比相同,在相同的加热量时,( )的理论循环热效率最高。
A. 定压加热循环B. 定容加热循环C. 混合加热循环5.若最高爆发压力相同,在同样的加热量下,( )的理论循环热效率最高。
A. 定压加热循环B. 定容加热循环C. 混合加热循环三、绘图说明题1. 画出自然吸气式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并说明其工作过程。
2. 画出四冲程增压发动机的示功图,并说明其工作过程。
四、计算题已知:某汽油机的气缸数目6=i ,冲程数4=τ,气缸直径100=D [mm],冲程115=S [mm],转速3000=n [r/min],有效功率100=e p [kW],每小时耗油量37=B [kg/h],燃料低热值44100=u h [kJ/kg],机械效率83.0=m η。
第一章 涡轮发动机分类及其性能指标
二. 双轴涡轮喷气发动机(two-spool turbojet)
与单轴涡喷发动机相比,其进气道、燃烧室和尾喷管是一样的,产生反作用 力的原理也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压气机分成低压压气机和高压压气机,涡轮 也分为高压涡轮和低压涡轮。高压压气机和高压涡轮由一根轴联接形成高压转子, 低压压气机机和低压涡轮由一根轴联接形成低压转子。 人们习惯将燃气轮机的高压转子部分称为核心机,核心机可作为燃气发生器。 在双轴燃气轮机中的核心机(高压转子)并不是它的燃气发生器,双轴燃气轮机 的燃气发生器部分还应该包括低压压气机和低压涡轮。因此,核心机与燃气发生 器是二个不同的概念。
单轴涡轮喷气发动机
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的组合称为燃气发生器, 其作用是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 发动机工作时,外界空气流入进气道,在较大的飞行速度下气流经过进气道时速 度减小而压力提高;气流流过压气机时进一步增压,特别是在低速飞行时,压气机是 增压气流的主要部件;燃烧室利用燃油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对气流加热;从燃烧室流出 的高温高压气流推动涡轮旋转,涡轮与压气机之间有轴联接,涡轮发出的功率提供给 压气机;涡轮出口的气流仍具有较高的压力和温度,流经尾喷管时压力减低而速度增 高。
吸气式发动机用途
亚燃冲压发动机及其组合动力主要用于:超音速导弹、无人 机的动力装置。 超燃冲压发动机及其组合动力主要用于:高超音速巡航导 弹; 高超音速飞机; 跨大气层飞行的空天飞机的动力装置, 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 脉冲式发动机及其组合动力:主要用于导弹、无人机的动力 装置,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
涡轮喷气发动机与活塞式发动机的比较
相同之处 (1) 均以空气和燃气作为工作介质。 (2)它们都是先把空气吸进发动机,经过压缩 增加空气的压力,经过燃烧增加气体的温度, 然后使燃气膨胀作功。燃气在膨胀过程中所作 的功要比空气在压缩过程中所消耗的功大得多。 这是因为燃气是在高温下膨胀的,于是就有一 部分富余的膨胀功可以被利用。 不同之处 (1)进入活塞式发动机的空气不是连续的;而 进入燃气轮机的空气是连续的。 (2) 活塞式发动机中喷油燃烧是在一个密闭 的固定空间里,称为等容燃烧,而燃气轮机则 在前后畅通的流动过程中喷油燃烧,若不计流 动损失,则燃烧前后压力不变,故称为等压燃 烧。
1、发动机性能
p 0 1 p 1 p 0 1
0 1 0 1
t 1
HYQ
1
1 c
t 1
32
1
c 1
四大循环参数:
①压缩比c ②等熵指数k ③压力升高比p ④初始膨胀比0 四大循环参数对循环热效率ηt的影响: 1、压缩比εc对循环热效率ηt的影响:
力的气体。
在发动机热力分析中,常把空气、燃气等都近 似地看做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1kg理想气体:pv=RT
3
HYQ
熵: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
程度。
焓: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含的全部热能。
热力过程:热力系统中的工质从某一初始状态变化
到另一状态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热力过程包括:基本的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
难点:实际循环的各项损失;熟记各项性能
指标。
HYQ
12
第二讲
本讲内容: 发动机理论循环 本讲重点: 1.四冲程发动机的理论循环 2.四冲程发动机实际过程的简化 本讲难点: 发动机的三种基本理论循环及循环热 效率。
HYQ
13
第一节 发动机的理论循环
发动机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有效输出功的过 程,是决定发动机动力性能、经济性能的关键之所 在,而循环热效率是其核心环节,因为作为热力循 环的热功转换是热能动力机械最本质的体现。热力 循环的分析,是发动机原理最基本的内容。 热力循环研究有三个层次的模型:理论循环模 型、理想循环模型、实际循环模型,体现了科学研 究由本质因素扩展到一般因素、由简到繁的原则。
定压过程中气体的比容与绝对温度成正比。
定温过程中理想气体绝对压力与比容成反比。
发动机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三、名词解释1. 平均有效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有效功称为平均有效压力。
2. 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每升发动机工作容积发出的有效功率称为升功率。
3. 活塞平均运动速度:发动机在标定转速下工作时,活塞往复运动速度的平均值称为活塞平均运动速度。
4. 机械效率:指示功减去机械损失功后,转为有效输出功的百分比称为机械效率。
5. 有效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每发出h kW ⋅1的有效功所消耗的燃油量。
6. 燃烧效率:燃料化学能通过燃烧转为热能的百分比称为燃烧效率。
7. 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指示功称为平均指示压力。
8.工质定压比热容:单位质量工质在定压过程中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称为工质的定压比热容。
四、简答9.简述工质改变对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影响。
答案要点:1)工质比热容变化的影响:比热容Cp 、Cv 加大,k 值减小,也就是相同加热量下,温升值会相对降低,使得热效率也相对下降。
2)高温热分解:这一效应使燃烧放热的总时间拉长,实质上是降低了循环的等容度而使热效率ηt 有所下降。
3)工质分子变化系数的影响:一般情况下μ>1时,分子数增多,输出功率和热效率会上升,反之μ<l 时,会下降。
4)可燃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当过量空气系数φa <1时,部分燃料没有足够空气,或排出缸外,或生成CO ,都会使ηt 下降。
而φa >1时,ηt 值将随φa 上升而有增大。
10. S/D (行程/缸径)这一参数对内燃机的转速、结构、气缸散热量以及与整车配套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答案要点:活塞平均运动速度30sn m =ν若S /D 小于1,称为短行程发动机,旋转半径减小,曲柄连杆机构的旋转运动质量的惯性力减小;在保证活塞平均运动速度m ν不变的情况下,发动机转速n 增加,有利于与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的匹配,发动机高度较小,有利于在汽车发动机仓的布置;S /D 值较小,相对散热面积较大,散热损失增加,燃烧室扁平,不利于合理组织燃烧等。
(完整版)内燃机原理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1)进气过程: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即是进气过程。
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2)压缩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
压力不断上升,工质受压缩的程度用压缩比表示。
3)燃烧过程:期间进排气门关闭,活塞在上止点前后。
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燃烧放热多,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
4)膨胀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至点移动而膨胀做功,气体的压力、温度也随之迅速下降。
(5)排气过程: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时,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废气移除。
3.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基本措施?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减小工质传热损失、燃烧损失、换气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工质流动损失、工质泄漏损失。
提高工质的绝热指数κ可采取的基本措施是:⑴减小燃烧室面积,缩短后燃期能减小传热损失。
⑵. 采用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和供油提前角能减小提前燃烧损失或后燃损失。
⑶采用多气门、最佳配气相位和最优的进排气系统能减小换气损失。
⑷加强燃烧室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均匀性,优化混合气浓度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
⑸优化燃烧室结构减少缸内流动损失。
⑹采用合理的配缸间隙,提高各密封面的密封性减少工质泄漏损失。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
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
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
内燃机原理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1进气过程: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即是进气过程;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2压缩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压力不断上升,工质受压缩的程度用压缩比表示;3燃烧过程:期间进排气门关闭,活塞在上止点前后;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燃烧放热多,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4膨胀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至点移动而膨胀做功,气体的压力、温度也随之迅速下降;5排气过程: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时,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废气移除;3.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基本措施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减小工质传热损失、燃烧损失、换气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工质流动损失、工质泄漏损失;提高工质的绝热指数κ可采取的基本措施是:⑴减小燃烧室面积,缩短后燃期能减小传热损失;⑵. 采用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和供油提前角能减小提前燃烧损失或后燃损失;⑶采用多气门、最佳配气相位和最优的进排气系统能减小换气损失;⑷加强燃烧室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均匀性,优化混合气浓度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⑸优化燃烧室结构减少缸内流动损失;⑹采用合理的配缸间隙,提高各密封面的密封性减少工质泄漏损失;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强化系数PmeCm.6.总结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基本途径;①增大气缸直径,增加气缸数②增压技术③合理组织燃烧过程④提高充量系数⑤提高转速⑥提高机械效率⑦用二冲程提高升功率;7.什么是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油耗率、有效热效率各有什么意义平均有效压力是指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有效功;平均有效压力是从最终发动机实际输出转矩的角度来评定气缸工作容积的利用率,是衡量发动机动力性能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有效燃油消耗率是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通常以每千瓦小时有效功消耗的燃料量来表示; 有效热效率是实际循环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值; 有效热效率和有效燃油消耗率是衡量发动机经济性的重要指标;8.发动机的机械损失主要包括哪些摩擦损失,驱动各种附件损失,带动机械增压器损失,泵气损失9.什么是机械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有何意义机械效率是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的比值;影响因素:①转速和活塞平均速度②负荷③润滑油温度和冷却水温度,意义:比较机械损失所占比例的大小;10.如何测定机械效率适用于汽油机的是哪种方法为什么通过发动机试验测定,常用方法有示功图法、倒拖法、灭缸法、油耗线法;倒拖法适用于汽油机;11.简述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循环的区别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循环同样有进气,压缩,燃烧工作,排气四个过程;它们的不同的点;1汽油机在进气道,进入汽缸内的气体是有一定比例的汽油和空气称做可燃混合气;柴油机在进气道,进入汽缸内的气体是纯净的空气;2在压缩的过程;汽油机与柴油机是没有区别的,只是被压缩的气体,成分不同;3燃烧过程,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较大;汽油本身物质燃点较低,经压缩后给一个高压的电火花就将其点燃了,而且燃烧的速度比柴油快;柴油本身物质密度较大,要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才能自行燃烧,经压缩后的纯净空气正好满足了这个条件,这时即刻向汽缸喷入高压油使其燃烧;柴油的热值比汽油高产生的动力比汽油机大;4排气过程基本是一样的;废弃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由于汽油的燃烧速度太快需要加入抗爆剂,因此排放不如柴油机清洁13.为什么柴油机的热效率要显著高于汽油机1.柴油机的压缩比高,作功时膨胀得更厉害;2.柴油机油气混合时空燃比远大于1,是富氧燃烧,燃料可以充分燃烧;汽油机燃烧的空燃比在1左右,因为没有足够的氧气,汽油不能完全燃烧;14.柴油机工作循环为什么不采用等容加热循环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又称奥托循环,基于这种循环而制造的煤气机和汽油机是最早的活塞式内燃机;由于煤气机、汽油机和柴油机燃料性质不同,机器的构造也不同,其燃烧过程接近于定容过程,不再有边燃烧边膨胀接近于定压的过程,故而在热力学分析中,奥托循环可以看作不存在定压加热过程的混合加热理想循环;定容加热循环被压缩的是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要受混合气体自燃温度的限制,存在“爆燃”的问题,效率不会太高;定压加热循环压缩的仅仅是空气,不存在“爆燃”的问题,效率高,所以柴油机采用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第二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1.为什么发动机进气门迟后关闭、排气门提前开启;提前与迟后的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1进气门迟后关闭是为了充分利用高速气流的动能,实现在下止点后继续充气,增加进气量;排气门提前开启是由于配气机构惯性力的限制,若是活塞在下至点时才打开排气门,则在气门开启的初期,开度极小,废气不能通畅流出,缸内压力来不及下降,在活塞向上回行时形成较大的反压力,增加排气行程所消耗的功2提前与迟后的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配气相位的合理选择要从哪几个方面衡量:①充气效率的变化是否符合动力性要求;②换气损失尽可能的小;③能否保证必要的燃烧室扫气作用;④排放指标好;2. 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时如何界定的答:1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于排气管内压力的这个时期;强制排气阶段:废气是由活塞上行强制推出的这个时期; 进气过程:进气门开启到关闭这段时期;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由于排气门迟后关闭和进气门提前开启,所以进.排气门同时打开这段时期;3 影响充量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进气门关闭时缸内的压力; 2.进气门关闭时缸内气体温度; 3.残余废气量; 4.进排气相位角; 5.发动机压缩比; 6.进气状态;第三章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3为什么增压后需要采用进气中冷技术答:对增压器出口空气进行冷却,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动机进气管内空气密度,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发动机压缩始点的温度和整个循环的平均温度,从而降低发动机的排气温度、热负荷和NOx的排放;5 车用发动机采用增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适当降低压缩比,加大过量空气系数;2对供油系统进行结构改造,增加每循环供油率;3合理改进配齐相位;4进排气系统设计要与增压系统的要求一致;5对增压器出口空气进行冷却;7 汽油机增压的技术难点有哪些限制汽油机增压的主要技术障碍时:爆燃、混合气的控制、热负荷和增压器的特殊要求等; 第四章燃料与燃烧化学1 我国的汽油和轻柴油时分别根据哪个指标来确定牌号的答:汽油根据辛烷值来确定牌号;轻柴油按凝点来确定牌号;2 蒸发性不好和太好的汽油,在使用中各有什么缺点和可能产生的问题答:蒸发性过强的汽油在炎热夏季以及大气压力较低的高原和高山地区使用时,容易使发动机的供油系统产生“气阻”,甚至发生供油中断;另外,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蒸发损失也会增加;蒸发性若的汽油,难以形成良好的混合气,这样不仅会造成发动机启动困难,加速缓慢,而且未气化的悬浮油粒还会使发动机工作不稳定,油耗上升;如果未燃尽的油粒附着在气缸壁上,还会破坏润滑油膜,甚至窜入曲轴箱稀释润滑油,从而使发动机润滑遭破坏,造成机件磨损增大;3 试述汽油辛烷值和柴油十六烷值的意义;答:辛烷值用来表示汽油的抗爆性,抗爆性时指汽油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时抵抗爆燃的能力;辛烷值是代表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抗爆性的一个约定数值;在规定条件下的标准发动机试验中通过和标准燃料进行比较来测定;采用和被测定燃料具有相同的抗爆性的标准燃料中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比来表示;柴油十六烷值时用来评定柴油的自燃性;将十六烷值规定为100的正十六烷和规定十六烷值为0的α-甲基萘按不同比列混合得出不同十六烷值的标准燃料,其十六烷值为该混合气中正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比;如果某种柴油与某标准燃料的自燃性相同,则该标准燃料的十六烷值即为该柴油的十六烷值;4什么是过量空气系数它与混合气浓度有什么关系答: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烧1kg燃油实际共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称为过量空气系数;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称为稀混合气,等于1称为标准混合气,小于1称为浓混合气;8 发动机采用代用燃料的意义是什么答:减缓石油消耗速度,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降低有害物质排放;第五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1.以柱塞式喷油泵为例简述柴油机燃料喷射过程柱塞式喷油泵一般由柴油机曲轴的定时齿轮驱动,固定在喷油泵体上的活塞式输油泵由喷油泵的凸轮轴驱动,当柴油机工作时,输油泵从油箱洗出柴油,经油水分离器除去柴油中的水分,再经燃油滤清器,滤清柴油中的杂质,然后送入喷油泵,在喷油泵内,柴油经过增压和计量之后,经高压油管供入喷油器,最后通过喷油器将柴油喷入燃烧室;喷油泵前端装有喷油提前角调节器,后端与调速器组成一体,输油泵供给的多余柴油及喷油器顶部的回油均流回油管返回油箱3 什么时供油提前角和喷油提前角解释两者的关系以及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答:供油系统的理论供油始点到上止点为止,曲轴转过的角度叫供油提前角;喷油器的针阀开始升起也就是喷油始点到上止点间曲轴转过的角度叫喷油提前角;供油提前角的大小决定了喷油提前角,供油提前角越大,喷油提前角约到;但两者并不同步增大,两者之差称为喷油延迟角;影响:发动机转速越高,高压油管越长,喷油延迟角越大,它越大,在着火期间喷入的油越多,低压油喷入气缸的量增多,燃油雾化变差,燃烧不充分,易产生积碳堵塞喷油孔的现象,降低柴油机的性能;5 柴油机有哪些异常喷射现象和他们可能出现的工况简述二次喷射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及消除方法;答:柴油机有二次喷射、断续喷射、不规则喷射、隔次喷射和滴油这几种异常喷射现象;二次喷射易发生在高速、大负荷工况下;断续喷射常发生于某一瞬间喷油泵的供油量小于喷油器喷出的油量和填充针阀上升空出空间的油量之和;不规则喷射和隔次喷射易发生在柴油机怠速工况下;二次喷射是在压力波动影响下针阀落座后再次升起造成的;由于二次喷射是在燃油压力较低的情况下喷射的,导致这部分燃油雾化不良,燃烧不完全,碳烟增多,并易引起喷孔积炭堵塞;此外,二次喷射还使整个喷射持续时间拉长,则燃烧过程不能及时进行,造成经济性下降,零部件过热等不良后果; 为避免出现不正常喷射现象,应尽可能地缩短高压油管的长度,减小高压容积,以降低压力波动,减小其影响;并合理选择喷射系统的参数;7.试述柴油机燃烧过程,说明压力升高率的大小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着火延迟期、速燃期、缓燃期和补燃期影响:过大的压力升高率会使柴油机工作粗暴,噪声明显增加,运动零部件受到过大冲击载荷,寿命缩短;过急的压力升高会导致温度明显升高,使氮氧化物生成量明显增加8.燃烧放热规律三要素是什么什么是柴油机合理的燃烧放热规律答:一般将燃烧放热始点相位、放热持续期和放热率曲线的形状称为放热规律三要素; 合理的放热规律是:燃烧要先缓后急;在初期的燃烧放热要缓慢以降低NOx的排放,在中期要保持快速燃烧放热以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能,在后期要尽可能缩短燃烧以便降低烟度和颗粒的排放;9.简述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的特点和方式柴油机在进气过程中进入燃烧室的是纯空气,在压缩过程接近终了时才被喷入,经一定准备后既自行着火燃烧;由于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的时间比汽油机短促得多,而且柴油的蒸发性和流动性都较汽油差,使得柴油难以在燃烧前彻底雾化蒸发并与空气均匀混合,因而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品质较汽油机差;因此柴油机不得不采用较大的过量空气系数,使喷入燃烧室内的柴油能够燃烧得比较完全柴油机混合气形成方式从原理上来分,有空间雾化混合和油膜蒸发混合两种10.简述直喷式燃烧室柴油机的性能特点,并与分隔式燃烧室柴油机进行比对;直喷式燃烧室柴油机的性能特点:1燃烧迅速,所以经济性好,燃油消耗率低,但工作粗暴,压升率高,燃烧噪声大2燃烧室结构简单,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小,散热损失小,没有主副燃烧室的流动损失,冷启动性能好,经济性好3对喷射系统要求较高4NOx排放量较分隔式燃烧室高特别在高负荷区;微粒排放量较低5对转速变化较为敏感分隔式燃烧室柴油机的性能特点:1主要靠强烈的空气运动来保证较好的混合气质量,空气利用率较高α=1.22随转速的提高,空气运动强度增大,高速下性能较好3对喷射系统要求较低4结构复杂,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大,散热损失和流动损失大,比直喷式燃烧室柴油机效率低,经济性差5由于散热损失大使起动性能变差6先在副燃烧室着火,主燃烧室压力上升缓慢,工作平稳,燃烧噪声小,但对经济性不利7对燃油不太敏感,有较强的适应性8除低负荷下的碳烟排放量大外,其余由于直喷式11柴油机燃烧过程优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油-气-燃烧室的最佳配合;2控制着火落后其内混合气生成量;3合理组织燃烧室内的涡流和湍流运动;4紧凑的燃烧室形状;5加强燃烧期间和燃烧后期的扰流;6优化运转参数;12 什么是柴油机合理的喷油规律答:喷射开始时段的喷油率不能太高,以便控制着火落后期内形成的可燃混合气量,降低初期放热率,防止工作粗暴;在燃烧开始后,应有较高的喷油率以期缩短喷油持续期,加快燃烧速率,同时尽可能减少喷油系统中的燃油压力波动,以防止不正常喷射现象;第六章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1.说明汽油机燃烧过程各阶段的主要特点,以及对它们的要求燃烧过程:1着火落后期:它对每一循环都可能有变动,有时最大值是最小值的数倍;要求:为了提高效率,希望尽量缩短着火落后期,为了发动机稳定运行,希望着火落后期保持稳定2明显燃烧期:压力升高很快,压力升高率在0.2-0.4MPa/°;希望压力升高率合适3后燃期:湍流火焰前锋后面没有完全燃烧掉的燃料,以及附在气缸壁面上的混合气层继续燃烧;希望后燃期尽可能的短;2.爆燃燃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答:燃烧室边缘区域混合气也就是末端混合气燃烧前化学反应过于迅速,以至在火焰锋面到达之前即以低温多阶段方式开始自然,引发爆燃; 爆燃会给柴油机带来很多危害,发生爆燃时,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力升高率都急剧增大,因而相关零部件所受应力大幅增加,机械负荷增大;爆燃时压力冲击波冲击缸壁破坏了油膜层,导致活塞、气缸、活塞环磨损加剧,爆燃时剧烈无序的放热还使气缸内温度明显升高,热负荷及散热损失增加,这种不正常燃烧还使动力性和经济性恶化;3.爆燃和早燃有什么区别答:早然是指在火花塞点火之前,炽热表面点燃混合气的现象;爆燃是指末端混合气在火焰锋面到达之前即以低温多阶段方式开始自然的现象;早燃会诱发爆燃,爆燃又会让更多的炽热表面温度升高,促使更加剧烈的表面点火;两者相互促进,危害更大;另外,与爆燃不同的时,表面点火即早燃一般是在正常火焰烧到之前由炽热物点燃混合气所致,没有压力冲击波,敲缸声比较沉闷,主要是由活塞、连杆、曲轴等运动件受到冲击负荷产生震动而造成;4.爆燃的机理是什么如何避免发动机出现爆燃答:爆燃着火方式类似于柴油机,同时在较大面积上多点着火,所以放热速率极快,局部区域的温度压力急剧增加,这种类似阶越的压力变化,形成燃烧室内往复传播的激波,猛烈撞击燃烧室壁面,使壁面产生振动,发出高频振音即敲缸声; 避免方法:适当提高燃料的辛烷值;适当降低压缩比,控制末端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调整燃烧室形状,缩短火焰前锋传播到末端混合气的时间,如提高火焰传播速度、缩短火焰传播距离;5.何谓汽油机表面点火防止表面点火有什么主要措施答:在汽油机中,凡是不靠电火花点火而由燃烧室内炽热表面点燃混合气的现象,统称为表面点火;防止措施:1适当降低压缩比;2选用沸点低的汽油和成焦性小的润滑油;3要避免长时间的低负荷运行和汽车频繁加减速行驶;4应用磷化合物为燃油添加剂使沉积物中的铅化物成为磷酸铅从而使碳的着火温度提高到560℃且氧化缓慢,放出热量少,从而减少表面点火的产生;6.何谓汽油机燃烧循环变动燃烧循环变动对汽油机性能有何影响如何减少燃烧循环变动答:燃烧循环变动是点燃式发动机燃烧过程的一大特征,是指发动机以某一工况稳定运转时,这一循环和下一循环燃烧过程的进行情况不断变化,具体表现在压力曲线、火焰传播情况及发动机功率输出均不相同; 影响:由于存在燃烧循环变动,对于每一循环,点火提前角和空燃比等参数都不可能调整到最佳,因而使发动机油耗上升、功率下降,性能指标得不到充分优化;随着循环变动加剧,燃烧不正常甚至失火的循环次数逐渐增多,碳氢化合物等不完全燃烧产物增多,动力性、经济性下降;同时,由于燃烧过程不稳定,也使振动和噪声增大,零部件寿命下降,当采用稀薄燃烧时,这种循环变动情况加剧; 减少措施:1尽可能使фa=0.8~1.0,此时的循环变动最小;2适当提高气流运动速度和湍流程度可改善混合气的均匀性,进而改善循环变动;3改善排气过程,降低残余废气系数γ;4避免发动机工作在低负荷、低转速工况下;5多点点火有利于减少循环变动;6提高点火能量,优化放电方式,采用大的火花塞间隙;7 提高汽油机压缩比对提高性能有何意义如何保证在汽油机上使用较高的压缩比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汽油机的功率和经济性,特别是对经济性有显著的作用;但压缩比过高,会导致汽油机爆燃,所以应该合理的设计燃烧室,缩短火焰传播行程,合理选用火花塞位置;适当利用湍流,降低终燃混合气温度等11 在汽油机上燃烧均质稀混合气有什么优点它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时什么目前解决的途径有哪些答:优点:混合气均匀,燃烧较完全;对燃油共给及喷射系统没特别高的要求; 困难:1为防止爆燃采用较低压缩比导致热效率较低;2浓混合气的比热容比低导致热效率低;3只能用进气管节流方式对混合气量进行调节即所谓量调节使得泵气损失较大;4在化学剂量比附近燃烧,导致有害排放特别是NOx排放较高;5用三元催化转换器的汽油机,它的过量空气系数фa 必须控制在1左右,从而限制其性能进一步提高;解决途径:采用稀薄燃烧汽油机;一类是非直喷式稀燃汽油机,包括均质稀燃和分层稀燃式汽油机,另一类是缸内直喷式稀燃汽油机;12.分析过量空气系数和点或提前交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答:当a=0.8-0.9时,由于燃烧温度最高,火焰传播速度最大,Pe达最大值,但爆燃倾向增大;当a=1.03-1.1时,由于燃烧完全,有效燃油消耗率最低,使用a<1的浓混合气工作,由于必然会产生不完全燃烧,所以CO排放量明显上升,当a<0.8或a>1.2时,火焰速度缓慢,部分燃料可能来不及完全燃烧,因而经济性差,HC排放量增多且工作不稳定; 点火过迟,则燃烧延长到膨胀过程,燃烧最高压力和温度下降,传热损失增多,排气温度升高,热效率降低,但爆燃倾向减小,NOx升高,功率、排放量降低;点火提前角对汽油机的经济性影响较大;据统计,如果点火提前角偏离最佳位置5°曲轴转角热效率下降1%;偏离转角10°曲轴转角,热效率下降5%;偏离20°曲轴转角,热效率下降16%;13 何谓稀燃、层燃系统稀燃、层燃对汽油机有何益处答:稀燃系统就是均质预混合气燃烧,通过采用改进燃烧室、高湍流、高能点火等技术使汽油机的稳定燃烧界限超过α=17的系统;分层燃烧系统就是在α更大的情况下,均质混合气难以点燃,为了提高稀燃界限,通过不同的气流运动和供油方法,在火花塞附近形成具有良好着火条件的较浓的可燃混合气,而周边是较稀混合气和空气,分层燃烧低汽油机可稳定工作在α=20~25范围内; 好处:使燃油消耗率降低,且提高排放性能;14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与化油器相比有何优点答:1可以对混合气空燃比进行精确控制,使发动机在任何公开下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特别。
第一章 发动机的性能(二)
1
第一章
发动机的性能
第三节 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指示指标: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 指示指标 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 基准的指标。 基准的指标。 作用:直接反映由燃烧到热功转换的工作 作用 直接反映由燃烧到热功转换的工作 循环进行的好坏。 循环进行的好坏。
2
从示功图可观察到发动机工作循环的不同阶段(压缩、 示功图可观察到发动机工作循环的不同阶段(压缩、 可观察到发动机工作循环的不同阶段 燃烧、膨胀)以及进气、排气行程中的压力变化。 燃烧、膨胀)以及进气、排气行程中的压力变化。
6
2、平均指示压力Pmi 、平均指示压力
是指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作的指示功。 是指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作的指示功。
式中,Pmi是平均指示压力(Pa); i为发动 );W 式中, 是平均指示压力( ); 机一个工作循环的指示功( ); 为发动机气缸 );V 机一个工作循环的指示功(J); s为发动机气缸 工作容积( )。 也经常用L为单位 为单位, 工作容积(m³)。 Vs也经常用 为单位,Wi用kJ 为单位, 单位为MPa。 为单位,则Pmi单位为 。
13
3、指示燃油消耗率bi 、 是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是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通常以单位指示千瓦小时的耗油量[ /( /(kw·h)] 通常以单位指示千瓦小时的耗油量[g/( )] 来表示。 来表示。
4、表示实际循环的经济性能指标ηit 与bi之间关系 、表示实际循环的经济性能指标η
14
第四节 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
PL是从发动机有效功率的角度对其气缸工作容积 的利用率作总的评价。 的利用率作总的评价。 pme↑、 n ↑ → PL ↑ →强化↑、轻巧↑ 、紧凑↑ 。 强化↑ 轻巧↑ 紧凑↑ PL是评定一台发动机整机动力性能和强化程度的 重要指标之一。 重要指标之一。
第1章内燃机性能指标及实际循环热计算绪论 (2)解读
汽油机:点火后传播燃烧且无论负荷大小,火焰传 播距离不变。当负荷下降时,燃烧速度降低,燃烧
时间加长。这相当于λ下降而 上升,则ηt降低。
发动机工作循环
第二节内燃机的实际循环
1、进气过程 图a) 2、压缩过程 图b) 3、燃烧过程 图c) 4、膨胀过程 图c) 5、排气过程 图d)
发动机工作循环
每缸每循环所做的指示功:Wi
piVh
pi
D2
4
S 103
性能指标及热计算
指示功率为:
Pi
Wi
n 60
发动机工作循环
多变指数和平均多变压缩指数: 实际计算中n1取代n1’ ,试验测定n1大致范围是:
压缩终点的压力和温度的数值范围:
发动机工作循环
(3)燃烧过程 作用: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使工质温度 、压力升高,为膨胀创造条件 汽油机:在上止点点燃,容积变化小,燃烧快, 温度压力上升快,接近等容燃烧。 柴油机:燃烧开始接近等容燃烧,随后燃烧速率 放慢,气缸容积增大,压力升高减缓,接近等压 燃烧
好坏,是从示功图测量计算得出的。
动力性指标:指示功、指示功率、平均指示压力。 经济性指标:指示热效率、指示燃油消耗率
发动机性能指标:动力性能指标(功率、转矩、转 速),经济性能指标(燃料和润滑油的消耗), 运转性能指标(冷起动性能、噪声、排气品质)
性能指标及热计算
一、 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 指示功是指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到的有用
排气温度常用作检查发动机工作状态的技术指 标。其值偏高,说明热功转换效率低工作过程不 良,及时检修。
发动机工作循环
三、引起实际循环热损失 的因素
1、工质的影响
发动机原理复习提纲!!!!!概要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一.主要内容1.理论循环的定义,理论循环的评定参数。
2.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定义。
3.示功图的概念。
4.指示指标与有效指标。
5.机械效率的定义,机械损失的测定,影响发动机机械损失的因素。
6.热平衡的基本概念。
二.重点1.对发动机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分析2.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与有效指标3.发动机的机械损失组成、影响因素三.难点1.理论循环的比较2.循环热效率及其影响因素3.有效指标的分析与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4.汽车发动机机械效率的测定方法5.热平衡(实际循环热平衡、发动机热平衡)1.理论循环的定义,理论循环的评定参数。
答:理论循环定义:发动机的理论循环是将非常复杂的实际工作过程加以抽象简化,忽略一些因素,所得出的简化循环。
理论循环评定参数:循环热效率ηt:指热力循环所获得的理论功W t与为获得理论功所加入的总的热量Q1之比,即ηt=W t/Q1=1-Q2/Q1循环热效率是用来评价动力机械设备在能量转换过程中所遵循的理论循环的经济性。
循环平均压力P t:指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功,即P t=W t/V s=ηt·Q1/ V s循环平均压力是用来评价循环的做功能力。
1.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定义。
答: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定义: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是由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以及排气行程4个行程5个过程组成的工作循环。
发动机的热平衡:是指发动机实际工作过程中所加入气缸内的燃料完成燃烧时所能放出的热量的具体分配情况。
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定义发动机的机械损失组成、影响因素————刘忠俊答:发动机的机械损失组成包括:①发动机内部相对运动件的摩擦损失;②驱动附件的损失;③换气过程中的泵气损失。
影响因素:⑴气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凡是导致最高燃烧压力上升的因素都将加大摩擦损失,导致机械损失加大);⑵转速——转速N上升,机械损失功率增加,机械效率下降;⑶负荷——随负荷减少,机械效率ηm下降,直到空转时,有效功率Pe=0;⑷润滑条件和冷却水温度;⑸发动机技术状况。
汽车发动机性能的评价
图1-1 120 四冲程单缸试验柴油机的p-V图及p-φ图 a)p-V图 b)p-φ图
第一节 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评价指标
(3)燃烧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活塞位于上止点前后,进、排气门均
关闭。 (4)膨胀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进、排气门仍旧关闭。 (5)排气过程 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开始排气过程,排气门开启, 靠废气的压力进行自由排气,活塞到达下止点后再向上止点运动时, 继续将废气强制排到大气中。
第一节 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评价指标
第二节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三节 燃料的特性及其对发动机的影响
第四节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第一章 汽车发动机性能的评价
第五节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第六节 汽车发动机特性的分析与评价
1)动力性能指标: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发动机转速、活塞平均 速度等。 2)经济性能指标: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等。
3)强化指标:升功率、强化系数等。
4)有害物质排放指标:CO、HC、NOx和微粒等。 5)其他运行性能指标:噪声和冷起动等。 6)使用性能指标:可靠性、耐久性、维修方便性。
第一节 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评价指标
一、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及实际循环
1.示功图 2.自然吸气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1)进气过程 为使发动机能够连续运转,发动机必须不断吸入新鲜 的工质。 (2)压缩过程 为使吸入气缸内的工质能够迅速燃烧,以产生较大的 压力使发动机做功,发动机必须在做功过程之前将工质进行压缩, 此过程即为压缩过程。
图1-2 自然吸气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 a)进气过程 b)压缩过程 c)燃烧、膨胀过程(做功行程) d)排气过程
第一节 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评价指标
第一章 发动机热力循环及性能指标
(3)假设工质的压缩与膨胀过程均为绝热过程,不考虑缸壁 的传热、漏气等热损失和补燃损失。
(4)假设工质的燃烧过程为对工质进行的定容或定压加热过 程,排出的废气带走热量用定容放热过程代替。
ηtm
1
1 ε K 1
λρK 1 ( λ 1) Kλ( ρ - 1)
式中
ρ
λ
ε 发动机的压缩比 ε Va /Vc (Vh Vc )/Vc
预膨胀比 后膨胀比 压力升高比
K 绝热指数
ρ Vz /Vz' ε/δ
δ Vb /Vz
λ pz /pc
P3 (P3 V 3 T3)
Q1P 4
(P4 V 4 T4)
(λ 1)
ηtp
1
1 ε K1
ρK 1 K (ρ 1)
2、循环平均压力 pt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功,用以评定发动机
的循环做功能力。
W pt Vh
1)混合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为
ptm
εK ε 1
pa λ 1
K 1
Kλρ 1ηt
式中 pa 进气终了压力(KPa)
2)定容加热循环( ρ 1 ),循环平均压力
(5)假设循环过程为可逆过程,不考虑实际循环中存在的摩
2.发动机理论循环的评定指标
发动机的性能主要决定于两方面: (1)由燃烧一定量的燃料能够得到尽可能多的功; (2)由一定的气缸工作容积能够得到尽可能多的功。 发动机的理论循环是用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力来衡量和评定的。理论循环 热力分析的重点是研究循环热效率。
2.1 循环热效率:工质所做循环净功与循环加热量之比,说明每循环工质对热量的利用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性能的评价
(4)进气晚关角β 进气门晚于活塞到达下止点而关闭的角度称为进
气晚关角。
(5)气门重叠角α+δ 排气门晚关和进气门早开必然形成气门开启重
叠,其重叠开启的角度称为气门重叠角。
二、充气效率及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充气效率
2.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
(1)进气终了压力pa′ pa′对ην有重要影响,pa′越高,ην值越大。
PPT文档演模板
•图1-4 发动机机械效率随负荷变化的 关系曲线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性能的评价
•第一节 发动机动力能和经济性能的评价指标
•(3)润滑油品质 在机械损失中,摩擦损失占了很大的百分比,因此 改善相对运动面上的润滑条件可以显著提高ηm。
•表1-7 常用发动机润滑油的粘度等级及使用环境温度范围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性能的评价
•第二节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1)增大进气门直径,即增大进气门处的有效流通截面面积,选择合 适的排气门直径。 2)为了进一步增大进气门流通截面,提高充气量,现代发动机采用 了3~5个(每缸个进气门,1~2个排气门)的多气门结构。
•表1-8 几种典型的多气门与2气门轿车发动机动力性能比较
1_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性 能的评价
PPT文档演模板
2023/5/7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性能的评价
•第一章 汽车发动机性能的评价
1)动力性能指标: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发动机转速、活塞平均 速度等。 2)经济性能指标: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等。 3)强化指标:升功率、强化系数等。 4)有害物质排放指标:CO、HC、NOx和微粒等。 5)其他运行性能指标:噪声和冷起动等。 6)使用性能指标:可靠性、耐久性、维修方便性。 第一节 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评价指标 第二节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三节 燃料的特性及其对发动机的影响 第四节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清华大学_汽车发动机原理_第1章_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
点燃式和压燃式内燃机工作过程、燃烧理论、性能分析及参数调控Email: sjshuai@Phone: 010-********-14帅石金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汽车发动机原理Automotive Engine FundamentalsTsinghua University第一部分: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第1章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第2章燃料、工质与热化学第3章工作循环与能量利用第4章换气过程与进气充量第5章运行特性与整车匹配第二部分:燃烧与排放第6章燃烧的基础知识第7章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第8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第9章有害排放物的生成与控制第10章新燃烧方式与替代燃料动力1.动力的获取和输出;能量的消耗和利用2.燃料能量转换的“质”环节;加入整机能量总量的“量”环节Tsinghua University1.工质对活塞所作功及示功图2.发动机的性能指标3.影响动力经济性指标的环节与因素第一部分: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第1章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第2章燃料、工质与热化学第3章工作循环与能量利用第4章换气过程与进气充量第5章运行特性与整车匹配第二部分:燃烧与排放第6章燃烧的基础知识第7章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第8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第9章有害排放物的生成与控制第10章新燃烧方式与替代燃料动力p-ϕ图示功图(四冲程)p-V 图EIIETDC TDC TDC BDC BDCw/o combustion180360540720︒CA p p zp 0IVCEVO EVCIVOTDC(上止点)BDC(下止点)p p zp 0V sV cVpAd sTDC -Top Dead Center BDC -Bottom Dead Center IVO -Intake Valve Open IVC -Intake Valve Close EVO -Exhaust Valve Open EVC -Exhaust Valve Close示功图Indicator Diagram压力图/展开示功图ϕ要求会识图和画图!正负功确定原则:⏹压力方向与活塞运动方向一致,工质对活塞作正功⏹压力方向与活塞运动方向相反,工质对活塞作负功工质对活塞所作功Compression 压缩过程W < 0 Power 作功过程W > 0Intake 进气过程W > 0Exhaust排气过程W < 0W p d V=循环功:⏹动力过程功:压缩与燃烧膨胀冲程所作功之代数和⏹泵气过程功:进气与排气冲程所作功之代数和(总)指示功=动力过程功+理论泵气功(不考虑泵气损失)净指示功=动力过程功+泵气过程功(考虑泵气损失)进气压力p d <大气压力p 0排气压力p e >大气压力p 0与泵气有关的功:⏹理论泵气功忽略流动阻力, 进、排气冲程压力所作功之代数和。
典型发动机原理 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典型发动机原理简答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1、简述工质改变对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影响。
答:①工质比热容变化的影响:比热容Cp、Cv加大,k值减小,也就是相同加热量下,温升值会相对降低,使得热效率也相对下降。
②高温热分解:这一效应使燃烧放热的总时间拉长,实质上是降低了循环的等容度而使热效率ηt有所下降。
③工质分子变化系数的影响:一般情况下μ>1时,分子数增多,输出功率和热效率会上升,反之μ<l时,会下降。
④可燃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当过量空气系数φa1时,ηt值将随φa上升而有增大。
2、S/D〔行程/缸径〕这一参数对内燃机的转速、结构、气缸散热量以及与整车配套的主要影响有哪些?答:活塞平均运动速度?m?sn30,假设S/D小于1,称为短行程发动机,旋转半径减小,曲柄连杆机构的旋转运动质量的惯性力减小;在保证活塞平均运动速度?m不变的情况下,发动机转速n增加,有利于与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的匹配,发动机高度较小,有利于在汽车发动机仓的布置; S/D值较小,相对散热面积较大,散热损失增加,燃烧室扁平,不利于合理组织燃烧等。
反之假设S/D值较大,当保持?m不变时,发动机转速n将降低。
S/D较大,发动机高度将增加,相对散热面积减少,散热损失减少等。
3、内燃机的机械损失包括哪几局部?常用哪几种方法测量内燃机的机械损失?答:机械损失由活塞与活塞环的摩擦损失、轴承与气门机构的摩擦损失、驱动附属机构的功率消耗、流体节流和摩擦损失、驱动扫气泵及增压器的损失等组成。
测定方法有:①示功图法、②倒拖法、③灭缸法、④油耗线法等。
4、简述单缸柴油机机械损失测定方法优缺点。
答:测量单缸柴油机机械损失的方法有:示功图法,油耗线法,倒拖法等。
用示功图法测量机械损失一般在发动机转速不是很高,或是上止点位置得到精确校正时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在条件较好的实验室里,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最可信的测定结果。
油耗线法仅适用干柴油机。
此法简单方便,甚至还可以用于实际使用中的柴油机上。
(完整版)内燃机原理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1)进气过程: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即是进气过程。
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2)压缩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
压力不断上升,工质受压缩的程度用压缩比表示。
3)燃烧过程:期间进排气门关闭,活塞在上止点前后。
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燃烧放热多,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
4)膨胀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至点移动而膨胀做功,气体的压力、温度也随之迅速下降。
(5)排气过程: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时,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废气移除。
3.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基本措施?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减小工质传热损失、燃烧损失、换气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工质流动损失、工质泄漏损失。
提高工质的绝热指数κ可采取的基本措施是:⑴减小燃烧室面积,缩短后燃期能减小传热损失。
⑵. 采用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和供油提前角能减小提前燃烧损失或后燃损失。
⑶采用多气门、最佳配气相位和最优的进排气系统能减小换气损失。
⑷加强燃烧室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均匀性,优化混合气浓度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
⑸优化燃烧室结构减少缸内流动损失。
⑹采用合理的配缸间隙,提高各密封面的密封性减少工质泄漏损失。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
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
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
第1章 发动机性能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A、定容加热循环B、等压加热循环C、混合加热循环D、多变加热循环2、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
在膨胀过程中,工质()A、不吸热不放热B、先吸热后放热C、先放热后吸热D、又吸热又放热3、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4、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A、定容加热循环B、定压加热循环C、混合加热循环D、多变加热循环5、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
在压缩过程中,工质()A、不吸热不放热B、先吸热后放热C、先放热后吸热D、又吸热又放热6、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B、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C、气体对活塞的做功为基础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7、表示循环热效率的参数有()。
A、有效热效率B、混合热效率C、指示热效率D、实际热效率8、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定中,假设燃烧是()。
A、定容过程B、加热过程C、定压过程D、绝热过程9、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
A、绝热过程B、吸热过程C、放热过程D、多变过程10、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加热循环。
A、定容B、定压C、混合D、多变11、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
A、绝热过程B、吸热过程C、放热过程D、多变过程12、通常认为,低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加热循环。
A、定容B、定压C、混合D、多变13、汽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B、定容加热循环C、定压加热循环D、卡诺循环14、汽油机常用的压缩比在()范围内。
A、4 ~7B、7 ~11C、11 ~15D、15 ~2215、车用柴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B、定容加热循环C、定压加热循环D、卡诺循环16、非增压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缸内压力最低出现在()。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1)进气过程: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即是进气过程。
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2)压缩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
压力不断上升,工质受压缩的程度用压缩比表示。
3)燃烧过程:期间进排气门关闭,活塞在上止点前后。
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燃烧放热多,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
4)膨胀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至点移动而膨胀做功,气体的压力、温度也随之迅速下降。
(5)排气过程: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时,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废气移除。
3.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基本措施?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减小工质传热损失、燃烧损失、换气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工质流动损失、工质泄漏损失。
提高工质的绝热指数κ。
可采取的基本措施是:⑴减小燃烧室面积,缩短后燃期能减小传热损失。
⑵. 采用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和供油提前角能减小提前燃烧损失或后燃损失。
⑶采用多气门、最佳配气相位和最优的进排气系统能减小换气损失。
⑷加强燃烧室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均匀性,优化混合气浓度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
⑸优化燃烧室结构减少缸内流动损失。
⑹采用合理的配缸间隙,提高各密封面的密封性减少工质泄漏损失。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
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
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
汽车发动机原理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动力性能指标:功率、转矩、转速。
经济性能指标:燃料与润滑油消耗率。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主要有运转性能指标:冷起动性能。
噪声和排气品质。
耐久可靠性指标:大修或更换零件之间的最长运行时间与故障长期工作能力。
第一节发动机理论循环一、三种基本循环1.进行理论循环分析的目的发动机的理论循环是将实际循环进行若干简化,忽略一些次要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中变化复杂、难于进行细致分析的物理、化学过程(如可燃混合气的准备与燃烧过程等)进行简化处理,从而得到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的假想循环或简化循环。
(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发动机工作过程各基本热力参数间的关系,以明确提过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和以循环平均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
(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发动机工作过程的经济性和循环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
(3)有利于分析比较发动机各种热力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2.建立理论循环的简化假设最简单的理论循环是空气标准循环。
(1)假设工质(工质是热机中热能转变的一种媒介物质(如燃气、蒸汽等)依靠它在热机中的状态变化(如膨胀)才能获得功)是理想气体,其物理常数与标准状态下的空气物理常数相同。
(2)假设工质是闭口系统中作闭循环。
(3)假设工质的压缩及膨胀是绝热熵等过程。
(4)假设燃烧是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定容或定压向工质加热。
工质放热为定容放热。
3.三种基本循环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即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热循环。
汽油机混合气燃烧迅速,近似为定容加热循环;高增压和低速大型柴油机,由于受热燃烧最高压力的限制,大部分燃料在上止点以后燃烧,燃烧时汽缸压力变化不显著,所以近似为定压加热循环;高速柴油机介于两者之间,其燃烧过程视为定容、定压加热循环的组合,近似为混合加热循环。
混合加热循环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图中,a—c为绝热压缩,a—z为等容或等压加热,z—b为绝热膨胀,b—a为等容加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0 1 p 1 p 0 1
P z/ Q1 z
Q1
c
W
b
Q2
a
混合加热循环 V
其中εc为压缩比,λp为定容增压比(pz/pc),ρ0为定压 预胀比(Vz/ V z/ )。
对于等容加热循环( ρ0=1) :
t
1
1
1 c
对于等压加热循环( λp =1):
汽油机pc=0.8~2.0MPa,Tc=600~750K; 柴油机pc=3.0~5.0MPa,Tc=750~1000K
(二)压缩比εc: 汽油机中,为提高热效率,希望提高压缩比,但受到不正常燃烧的
限制,压缩比不能过大;柴油机中,为保证喷入气缸的燃料能及时自 燃以及冷启动时可靠着火,必需使压缩终了有足够高的温度,需选取 较高的压缩比。 (三)多变指数n: 压缩过程为一个多变指数n不断变化的过程。
(2)机械效率—εc和λp增大,Pz升高,会使机械效率降低; (3)燃烧方面—εc过大,汽油机容易产生爆燃和表面点火等 不正常燃烧,柴油机会因燃烧室容积过小而设计困难,同时使燃烧 效率降低;
目前,柴油机压缩比εc一般在12~22, 压力升高比λp为 1.3 ~2.2,最高爆发压力Pz在7 ~14MPa;汽油机εc一般在6~12, λp为2.0 ~4.0,最高爆发压力Pz在3 ~8.5MPa;
pmi Vs ni
30
(单位:kW)
三、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pt
c
c
1
pde
1
(
p
1)t
取λp=1(等压加热循环)有: pt
c
c
1
pde
1
(
0
1)t
可见pt主要与进气终点压力pde、压缩比εc、定压预胀比ρ0、
等熵指数κ和循环热效率ηt有关。
四、三种基本循环的比较:
(1)同一机型不同循环模 T 式的对比(εc和Q1不变):
ηt降低
ρ0增大而λp减小
燃烧时间增长
第二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包括: 进气、压缩、燃烧、膨胀作功和排气5个部分。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工程
四冲程柴油机实际循环
一、进气过程(r—a):
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 塞下行,新鲜工质被吸入汽缸。
特点: 1、由于进气系统的阻力,进气 终了压力pa小于大气压力p0 (约 0.85~0.95 p0),一般柴油机要略高 于汽油机。
测定方法。
衡量发动机性能的指标:
三个主要 性能指标
动力性 (功率、转矩、转速等) 经济性 (燃油消耗率等) 运转性 (冷起动、排放、噪音等)
实际上,上述指标在一台发动机上难以同时兼顾,必 须根据需要权衡利弊;另外,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消费品, 还必须考虑其生产成本、使用维修、可靠耐用等方面。
第一节 发动机的理论循环
放热量: Q2v Q2m Q2 p
热效率: v m p
混合加热 等容加热 等压加热
zv
Q1
zm zp
z/
最高温度: Tv Tm Tp
c
最高压力: pv pm pp
因此,要提高热效率,就
应增大等容加热的比重,即提 a
bp bm
bv
Q2 p
Q2m
Q2v
高循环加热 “等容度”;但需 要适当限制最高温度和压力。
六、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柴油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比较
汽油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比较
六、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1)实际工质的影响(Wk):工质成分的改变和泄露 2)换气损失(Wr):泵气损失和提前排气损失 3)燃烧损失(Wz):时间损失、后燃、不完全燃烧和工 质的高温分解 4)传热损失(Wb):工质与气缸壁间的热交换、涡流与 节流损失 5)缸内流动损失:缸内流动损失指压缩及燃烧、膨胀过 程中,由于缸内气流(涡流与湍流)所形成的损失。
S
不同机型三种循环ηt的比较
(Q1和pmax相同)
(3)汽油机、柴油机负荷变化(吸热Q1不同)时的比较: a)柴油机(特点是边喷油边烧,燃烧时间与喷油时间有关)
负荷降低 喷油时间减少 燃烧时间减少
ηt升高
ρ0减小而λp基本不变
b)汽油机(点燃后火焰传播燃烧,燃烧时间与燃烧速度有关)
负荷降低 残余废气增多 燃烧速度降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
1
1
1 c
0 1 0 1
1、压缩比εc对循环热效率ηt的影响: εc增大,提高了循环平均吸热温度,降低了循环平均
放热温度,扩大了循环温差, ηt提高。
T εc增大
z1
z
ηt
Tz
1
0.8
c1 b
c b1
a
S
最高温度相同时, εc对循环热效率ηt的影响
0.6
0.4 p 2.6、0 1.2、 1.4
S
同一机型不同循环模式的比较
(2)三种循环具有相同
加热量Q1的比较(Q1和pmax相同)
T
混合加热 等压加热 等容加热
zv
放热量: Q2v Q2m Q2 p
pmax Q1 z/
zp zm
热效率: v m p
cp
最高温度:Tv Tm Tp
c
cv
a
bv
bm Q2v
bp
Q2m Q2 p
2、受高温零件和废气加热,进 气终了温度Ta高于大气环境温度T0 (约300 ~ 380K),一般汽油机略高 于柴油机。
二、压缩过程(a—c):
进、排气门关闭,活塞上行,工 质被压缩,温度和压力升高。
(一)压缩的作用: 1、增大工作过程的温差,获得大 的膨胀比,提高热效率,同时为燃烧 过程创造有利条件。 2、在柴油机中,压缩后气体的高 温是保证燃烧着火的必要条件。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P
z
c
r-a 进气 a-c 压缩 c-z 燃烧 z-b 膨胀作功 b-r 排气
b
r
a
V 发动机实际循环P-V图
发动机实际循环过程非常复杂,进行理 论研究时十分困难。
一、三种基本循环
Pc z
引入空气标准假设,根据不同发动
机工作特点,将实际循环简化为等
b
容、等压和混合加热循环。
p
p
Fi F1 F2
F1
Fi F1 F2
F1
F2
p0
(+) (-)
F2
p0
(+) (+)
V
四冲程非增压发动机p-v图
V
四冲程增压发动机p-v图
Wi F1i0a6b(单位:J)
式中:a为纵坐标比例尺(Pa / cm), b为横坐标比例尺(cm3 / cm)
2、平均指示压力 pmi :指单位气缸容积完成一个循环所作的指示
汽油机与柴油机燃烧过程比较:
柴油机
P z/
等压加热 z
汽油机
P z
等容加热
等容加热
c
燃烧开始 c/
上止点
喷油开始 V
c
燃烧开始 c/
上止点
点火开始 V
通常:柴油机pmax=4.5~14.5MPa, Tmax=1800~2200K; 汽油机pmax=3.0~8.0MPa, Tmax=2200~2800K;
第一章 发动机的性能
第一节发动机理论循环 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第三节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第四节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 第五节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 第六节热平衡
第一章 发动机的性能
本章要求:
了解: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过程。 理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掌握: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基本途径,机械效率的
P n=κ c
n=±∞
P、n1 c
Q放 n
n1
q>0
a
n=0
q<0
V 压缩P-V图
Q吸
a
V
压缩过程n的变化
*思考:压缩过程中转速和漏气 对n如何影响?
三、燃烧过程(c—z):
进、排气门关闭,活塞在上止 点前后,可燃混合气着火燃烧,化 学能转变成热能,工质温度和压力 急剧升高。
特点: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放热时活塞越靠近上止点,热效 率越高。
三、循环平均压力pt:
定义:单位汽缸容积所做的循环功称为循环平均压力pt(kPa):
pt
W VS
(用于评定气缸工作容积做功能力的大小)
对于混合加热循环有: pt
c
pde
c 1 1
(p
1) p (0
1) t
式中pde为进气终点的压力(kPa)
取ρ0=1(等容加热循环)有:
0.2
0
4 8 12 16 20 εc
ηt 随εc的变化关系
2、定压预胀比ρ0和定容增压比λp对循环热效率ηt的影响:
T λp增大
Q1 z1/
z1 z
等压
等容 z/
c
b
b1 Q2
a
Q2
S
ρ0和λp对循环热效率ηt的影响
在总吸热量Q1不变 的情况下,随着λp增 大(等容加热部分增 大),ρ0减小(等压 加热部分减小) ,使 得循环放热量Q2减少, ηt增大。
4
3
3
2
2
1
1
212 436 664 890 1116 1342 1558 1780
V/cm3
P-V图
300 240 180 120 60 0 60 120 180 240 300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