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一节皮肤
一、鱼类皮肤的基本构造
–鱼类的皮肤由外层的表皮和内层的真皮组成。
(一)表皮
•1、生发层
–表皮基部最内面一层是一层呈长柱形的细胞,具有分生新细胞的能力。
•2、腺层
–鱼类皮肤上的腺体可以分为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
•珠星
–有些鱼类一到生殖季节,由于受了生殖腺激素的刺激,在头部、鳍等处出现一种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圆锥形突起,称为追星或珠星,生殖完毕即生行消退。
–珠星只限于生殖季节出现或者变得特别明显,雄性个体一般表现得粗壮,数量也多,雌性个体往往缺如。
主要是生活、产卵在流水或潮间带的一些鱼类,世界上已知有4目15科中的一些鱼类存在这种结构。(二)真皮
•1、外膜层
–很薄,由结缔组织纤维匀一排列呈片状,纤维丝可向上伸入生发层,往下深入真皮较深处。
•2、疏松层
–在外膜层内方,也较薄,纤维结缔组织呈海绵状疏松而不规则的排列,含有色素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变形细胞,血管丰富。
•3、致密层
–丰富的纤维结缔组织排列致密而平行。通常不含色素细胞,在鲨鱼身上致密层特别发达,多数真骨鱼类致密层较薄。
二、皮肤的机能
–1、保护、防御
–2、减少摩擦,加快游泳速度
–3、感受刺激
第二节鱼类皮肤的衍生物
–鱼类皮肤的衍生物有鳞片、粘液腺、毒腺、珠星、色素细胞、发光器等。
一、单细胞腺
•1、杯形细胞
–最常见,释放粘液物质
•2、棒状细胞
–七鳃鳗,不产生粘液;鲤形目、鲶形目,呈圆形或椭圆形,称警戒物细胞。
•3、颗粒细胞
–不产生粘液。
•4、浆液细胞
–少见,内容物有的透明浆液状,有的成为颗粒状,分泌物不直接排到体表,而排放在细胞间隙。
二、毒腺
–不少鱼类具有毒腺,它是产生毒液的细胞团,而不是真正的多细胞腺体,由许多特殊的表皮细胞演变,集合在一起,沉入真皮,外包结缔组织而形成,毒腺常与棘刺连在一起,在棘刺刺入受害者组织的同时,毒腺分泌毒汁注入伤口。
–毒腺的作用是自卫防御或捕捉食物。
–软骨鱼类的虎鲨、角鲨、魟、鳐、银鲛等背鳍前皆有强大的棘,毒腺附在棘上。硬骨鱼类中有毒腺和种类也不少,如蓑鲉、鬼鲉、黄颡鱼等,它们的毒腺埋于鳍棘基部皮下,有一管连于棘沟,被刺后,毒液顺棘沟流入被刺者体内。
三、鳞片
–根据鳞片的外形、构造和发生上的特点,可将鳞片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盾鳞、硬鳞和骨鳞。
(一)盾鳞
–盾鳞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为板鳃鱼类所特有,成对角线排列。在外形上分为基板和鳞棘二个部分。
–1、基板多呈菱形,埋在皮肤中,由齿质构成,中央有髓腔,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等穿过基板底部进入髓腔中。
–2、鳞棘露在皮肤外面,且尖端朝后,它的外面复以釉质,内为齿质。
–盾鳞密布于鲨鱼的全体,头和背鳍上,近背部的鳞片常较大,在腹部的则较小。鳐类的盾鳞是时常分散的和不均匀分布在背部、尾部和胸鳍上,露在外面的刺一般都较大。
(二)硬鳞
•埋在真皮中的菱形骨板,由真皮产生而来,成行排列,只见于现存的一小部分硬骨鱼类中,为硬骨鱼
纲中的硬鳞鱼类所特有。
•硬鳞典型的构造可分为四层:1、硬鳞层;2、科司美层;3、管质层;4、内骨层
•硬鳞可分为三种类型:
1、标准式硬鳞:由上述四层构造组成,非洲产的多鳍鱼和古代的古鳕类均具此型。
2、科司美式硬鳞:由科司美层、管质层、内骨层组成,古代肺鱼类和总鳍类的骨鳞鱼科均具此型,
现存鱼类无此鳞片。
3、雀鳝式硬鳞:主要由硬鳞层、内骨层组成,尚存少量管质层,无科司美层。如鲟类及北美洲河中
产的雀鳝属此型。
(三)骨鳞
–骨鳞由真皮产生而来,为真骨鱼类所具有。
–骨鳞由上层和下层构成:
•上层(骨质层或骨片层):脆而薄,由骨质组成,使鳞片坚固。
•下层(基板或纤维层):由纤维结缔组织交错排列而成,使鳞片富有柔软性,便于活动。
–骨鳞的形成方式,上下层有所不同。一个鳞片首先形成鳞片中心,上层是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地生长,即从原有部分的边缘再生长出一圈新的,下层是一片一片地从中心向外缘生长,新长出的一片总是叠在原有的一片下面,并且比原有的一片生长得大一些,
骨鳞的表面
–分为四个区域:
•1、基区,又称前区,向着头部,埋在皮肤(鳞囊)里的部分。
2、顶区,又称后区,露在皮肤外面的部分。
3、上侧区,位于鳞片上侧的部分。
4、下侧区,位于鳞片下侧的部分。
–骨鳞表面生有许多骨质的突起物,形似山嵴,称之为鳞嵴或称为环片。
–在鳞片中间,环片所围绕的点,称为鳞片中心或鳞焦。
–从鳞片中心走向边缘,向四方辐射排列的凹状沟,称辐射沟或鳞沟。
骨鳞种类
–根据后区形态差异分成:
•1、栉鳞,后区的鳞嵴变形突出于边缘,呈齿状构造,高等真骨鱼类多具栉鳞,如鲈形目的鱼类。
•2、圆鳞,后区边缘光滑无栉齿,低等真骨鱼类多被圆鳞,如鲱形目、鲤形目鱼类。
–变异鳞:
•1、棱鳞,2、腋鳞,3、骨板,4、骨环,5、骨刺,6、绒毛状鳞,7、尾鳞,8、甲壳状鳞
四、侧线鳞和鳞式
–侧线是指许多小孔所排列的线。常见于鱼体两侧。排列在侧线上,有小孔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
–把鱼类侧线鳞数、侧线上鳞及侧线下鳞的数目按一定的格式记录下来,这种式子称鳞式。
–侧线鳞数──指沿侧线直行的鳞片数目,从鳃孔上角有侧线管穿过的鳞片开始,一直到尾鳍基部最后一鳞片为止。
–侧线上鳞数──从背鳍起点处的一片鳞斜数到接触侧线鳞的一片鳞为止数目。
–侧线下鳞数──从接触到侧线鳞的一片鳞斜数到腹鳍起点(鲤形目等腹鳍腹位的鱼类,数字后用V表示)或臀鳍起点(鲈形目等腹鳍胸位的鱼类,数字后用A表示)的鳞片数。
侧线鳞和鳞式
–有些鱼类如鲱形目鱼类没有侧线,它们即以纵列鳞和横列鳞来记录鳞片数目。
纵列鳞数──体侧中部从鳃盖后方直到尾鳍基中部的纵行鳞片数目。
横列鳞数──体高最高处或背鳍起点斜数到腹面正中的鳞片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