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合集下载

鱼类皮肤及骨骼

鱼类皮肤及骨骼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主轴骨骼 一、头骨
2、咽颅 硬骨鱼的咽颅 在软骨性咽颅的基础上硬骨化, 同时加上了一些膜骨,组成更复杂。 (P39,图、表)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主轴骨骼 一、脊柱
脊柱由许多脊椎骨组成,起着支持身 体和保护脊髓及主要血管的重要作用。鱼类 的脊椎骨按其着生部位和形态分为二类躯椎 和尾椎。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二节 附肢骨骼
二、肩带和支鳍骨 2、腹鳍的支鳍骨及腰带
星鲨的腹鳍的支鳍骨由鳍基骨(前鳍基骨、后鳍基骨)和辐状软骨(两列) 组成。 雄性软骨鱼类有鳍脚(雄性交配器官),其骨骼由鳍基骨向后延长而成。 真骨鱼类的腹鳍的支鳍骨每侧1枚。 软骨鱼类的腰带位于泄殖腔前方,为“一”字形的软骨,它的两端与左右腹 鳍的鳍基骨相关节。 真骨鱼类的腰带由一对无名骨组成。 低等鱼类如鲱形目、鲤形目鱼的肩带与腰带彼此分离。高等鱼类如鲈形目的 肩带和腰带借结缔组织密切相连。
骨骼的功能:
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 与肌肉协作,完成运动
第三章 骨骼系统
鱼类的骨骼多埋在肌肉内,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 故在形态上比较稳定,所以常利用骨骼研究鱼类的 演化和分类。又因为鱼类在生长过程中,骨骼的某 些部分会留下痕迹,故可用来鉴定年龄。

第三章 骨骼系统
骨骼的起源 骨骼起源于中胚层间叶细胞。 骨骼的生长有一定的区域,叫生骨区
4.5 38 39 3.5 v
第三节 色素细胞和发光器
鱼类有三种色素细胞。 一、黑色素细胞--细胞星芒状,周围很多突起。内有色素
颗粒,属不溶性蛋白质色素族。
二、黄色素细胞--细胞具二核,黄色素属脂肪性色素族,
可溶于酒精、乙醚等,在光线影响下会迅速退色。 能集中与扩散。

《鱼类学与鱼类学实验》习题集

《鱼类学与鱼类学实验》习题集

习题集鱼类形态学部分绪论一、名词解释1.鱼类学:2.“鱼”(真鱼)的定义:二、填空题1.现生鱼类可以分为3个纲,即纲、纲和纲。

三、问答题1.鱼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说明鱼类学的研究范围。

3.说明鱼类学的研究任务。

4.泥盆纪的古代鱼类如何分类?5.现生鱼类如何分类?6.硬骨鱼纲如何分类?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一、名词解释1.尾柄:2.吻部:3.眼后头部:4.眼间隔:5.颊部:6.鳃盖膜:7.喉部:8.下颌联合:9.颏部(颐部):10.峡部:11.头尾轴(主轴):12.背腹轴(矢轴):13.左右轴(横轴):14.上位口:15.下位口:16.端位口:17.颐须:18.颌须:19.鼻须:20.吻须:21.脂眼睑:22.小鳍(副鳍):23.脂鳍:24.软鳍鱼类:25.棘鳍鱼类:26.腹鳍腹位:27.腹鳍胸位:28.腹鳍喉位:29.鳍式:二、填空题1.鱼类的体型有、、和等。

2.硬骨鱼类的口依据口的位置和上下颌的长短可以分成三类:口、口和口。

3软骨鱼类的鳍条为鳍条;硬骨鱼类的鳍条为鳍条,其又可以分为和。

4.鱼类的腹鳍的位置可以作为分类依据。

低等原始的鱼类如鲤鱼、鲱鱼的腹鳍位;高等鱼类如鲈鱼、鳜鱼的腹鳍位,而鳚亚目鱼类的腹鳍位。

三、问答题1.鱼类有哪些体型并举出代表鱼类。

2.请说明鱼鳍的形态与功能的适应性。

3.简述鱼类各鳍的功能。

四、说明下列各式表示什么意义(说出下列各鱼鳍式的含义)1.大黄鱼的鳍式为:D.Ⅶ~Ⅸ,Ⅰ—31~34;大黄鱼的鳍式为:D.Ⅷ—Ⅸ,Ⅰ—31~342.鲈鱼的鳍式为:D.Ⅻ,Ⅰ—133.鲤鱼的鳍式为:D.3,15~22 或D.3—15~22或Ⅲ-15-224.宽尾鳞鲀的鳍式为:D.Ⅱ,2十25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一、名词解释1.鳞棘或环片:2.鳞焦:3.鳞沟或辐射沟:4.棱鳞:5.侧线:6.侧线鳞:7.鳞式:二、填空题1.根据鳞片的形状、构造以及发生特点,可将鳞片分为三种类型,为、和。

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光彩细胞
叶海马
独须鱼
鱼类表皮的特点:
1.薄而柔软,不会角质化,(不会蜕皮)。 2.具大量单细胞腺,能分泌大量的粘液
鳞片
色素细胞
粘液细胞 表皮
真皮
色素细
肌肉
2、真皮层 位于表皮之下,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细胞很少 多数鱼类可细分为三层, A、外膜层:很薄, 结缔组织均匀排列,呈片状。 B、疏松层:略厚于外膜层,纤维结缔组织呈海绵状疏松 排列,含色素细胞,,血管丰富。 C、致密层:较厚,纤维结缔组织发达,细胞极少,纤维 呈束状,排列紧密。
圆鳞:后区边缘光滑,无栉齿
低等真骨鱼类多被圆鳞,如鲱形目、鲤形目鱼类。
栉鳞:后区的鳞嵴变形突出于边缘,呈齿状构造 高等真骨鱼类多具栉鳞,如鲈形目的鱼类。 但也有两种都有的,如黄盖鲽,无眼侧圆鳞,有眼侧栉鳞。
(5)侧线鳞和鳞式
侧线 是指许多小孔所排列的线。常见于鱼体两侧。
其条数在各类不等,大泷六线鱼五条、鰕虎鱼无, 有的中断(罗非鱼)。 侧线鳞:排列在侧线上,有小孔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 侧线上鳞:背鳍起点斜数到侧线鳞的一行鳞。 侧线下鳞:臀鳍或腹鳍起点斜数到侧线鳞的一行鳞。
7、每个盾鳞可以分成_____、_____两部分; 8、骨鳞表面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区。 9、名词解释 圆鳞、栉鳞、侧线、鳞式 10、鱼类的鳞片分为哪几类,绘图说明圆鳞和栉鳞的构造, 并举出代表鱼
鲟鱼

鳞齿
鳞沟
鳞焦
骨质层
纤维层
黄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
二:腺体 (一)粘液腺 1、种类
鱼类的皮肤腺体由上皮细胞衍生而成, 包括粘液腺及毒腺。 单细胞腺
(1).杯状细胞
最常见,释放粘液物质 不产生粘液

2.皮肤及其衍生物

2.皮肤及其衍生物

大黄鱼侧线鳞结构

多数鱼类每侧有侧线1条 鲽形目中,有些种类有 侧线有3条 攀鲈、鹦嘴鱼侧线在近 尾柄处中断为2条 鰕虎鱼科完全不见侧线


侧线鳞的数目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鳞 式

鳞式:把鱼类侧线鳞数、侧线上鳞及侧线下鳞的数目按一
定的格式记录下来的式子。
骨鳞的构造
1.骨鳞横切面分:
上层:骨质层或骨片层 下层:基板或纤维层
2.骨鳞表面分为四个区域:
基区(前区):向着头部,埋在皮肤里的部分。
顶区(后区):露在皮肤外面的部分。 上侧区:位于鳞片上侧的部分。 下侧区:位于鳞片下侧的部分。

骨鳞表面结构
起,形似山嵴,称之为鳞嵴或称 为环片。其排列方式视种而异, 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圆排列, 但也有横列的。

鲇形目鳞片退化为皮状突起


箱鲀鳞片转化为六角形骨板
棱鳞:鲹科鱼类侧线鳞,红 娘鱼,绿鳍鱼背鳍基部 绿鳍鱼

鲹科鱼类侧线鳞—棱鳞
蓝圆鲹
竹筴鱼
舒氏海龙
松球鱼

海龙目的鳞片易为环状骨片 刺鲀的鳞片转化为骨刺 腋鳞,鲥鱼在胸鳍或腹鳍的 基部有小刀状鳞片
刺鲀
几种鱼的鳞片变异
侧线鳞


侧线:指鳞片上许多小孔所 普 排列的线,常见于鱼体两侧。 通 侧线鳞:排列在侧线上,有 鳞 小孔穿过的鳞片。
骨 鳞

圆鳞
呈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


包括埋入部(前部)和露出部(后部)
根据露出部边缘构造可分为:
圆鳞:露出部边缘光滑整齐,如鲤形目 栉鳞:露出部边缘密生细齿,如鲈形目 栉鳞

栉鳞细齿排列的方式因种而异:

鱼类学思考题部分

鱼类学思考题部分

《鱼类学》复习思考题(00-08)部分绪论一、名词解释圆口类;软骨类;硬骨类;真骨类;全骨类;鱼类的定义;棘鳍鱼类;软鳍鱼类。

二、讨论题鱼类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三、思考题鱼类在脊椎动物中的地位?第一章 鱼体外部形态一、名词解释侧线鳞;颊部;喷水孔;鳍;软条;鳞棘;角质鳍条。

二、填空题01.软骨纲可分为____和____2个亚纲.02.圆口类的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为_____.03.鱼类的体型大致可归纳为四种,团头鲂属于_____.04.鱼头部的主要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05.鳍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06.鲤的鳍式为D.3-15-22即表示_________.三、选择题01.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的后缘的部分为______.A.咽部B.吻部C.郏部D.颐部02._____是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孔背腹的一轴线.A.主轴B.矢轴C.横轴D.中心轴03.团头鲂,鲳体型呈_____.A.纺锤形B.侧扁形C.棒形D.平扁形04.泥鳅有须5对,其中______对吻须______对颌须,______对颐须.A.1,3,1B.3,1,1C.2,1,2D.2,3,005.鱼的眼一般比高等脊柱动物简单,它既无_____,也无真正的______.A.泪腺,虹膜B.眼睑,玻璃体 C第三眼睑,瞬膜 D泪腺,眼睑06.下列哪些鱼类的鼻孔与口腔相通_____.A.硬骨鱼类B.软骨鱼类C.肺鱼类D.真骨鱼类07.七鳃鳗的鳃裂共有______对.A.4B.5C.6D.708.喷水孔实质上是一个退化了的______.A.鳃丝B.鳃裂C.鳃小片D.鳃耙09.从鳍的进化观点上看,一般认为先有______后有_____.A.胸鳍,尾鳍B.腹鳍,胸鳍C.奇鳍,偶鳍D.偶鳍,奇鳍10.在鱼类的鳍式中,P为______.A.背鳍B.尾鳍C.胸鳍D.腹鳍四、讨论题01.鱼类各鳍的功能如何?02.依鱼类的口位置的不同,分别生活在那个水层?03.鱼体为什么要分泌粘液?五、思考题鱼类为什么会出现多种多样的体型?第二章鱼类皮肤及其衍生物一、名词解释生发层;表皮和真皮;盾鳞;硬鳞;骨鳞;腹棱;环片;棱鳞;侧线鳞;栉鳞;珠星;鳞焦;腋鳞。

鱼类学02皮肤及其衍生物

鱼类学02皮肤及其衍生物
橙黄色或深橙色,由叶黄素组成,属脂色素族,可 溶于纯酒精、乙醚及其他脂肪溶剂中,因此浸制标 本黄色消失。
3、红色素细胞 大多见于热带鱼类,核一个,内含红色素,也系
脂色素族,极易溶解于酒精和乙醚中。
4、虹彩细胞(反光体) 具一细胞核,内含乌粪素颗粒。 不溶于水、酒精、乙醚及醋酸中,有强折光性,
因此能反射出一种闪光的银白色彩,一般分布于鱼 体腹面较多。
(三)骨鳞 种类:为真骨鱼类特有; 发生:真皮、呈覆瓦状; 形态:扁簿,由上层和下层构成: 上层(骨质层或骨片层):脆而薄,由骨质组成,使
鳞片坚固。 下层(基板或纤维层):由纤维结缔组织交错排列而
成,使鳞片富有柔软性,便于活动。 生长特点:骨质层由内往外长,纤维层由上往下长
变异鳞:棱鳞、腋鳞、骨板、骨环、骨刺、绒毛状 鳞、尾鳞、甲壳状鳞。
二、仔鱼黏附器
某些鱼类在孵化出膜后数天内,头部表皮形成一 种临时性构造。它由皮肤的许多黏液腺组成,分泌 黏液,便于黏附其他物体。
三、毒腺 表皮细胞衍生而来,单细胞或多细胞
分布: 存于口腔:海鳝 存于体表:七鳃鳗 存于鳍棘:虎鲨、鳐等
四、发光器 皮肤衍生而来,表皮生发层细胞向真皮层伸展形
成。一个典型的发光器包括发光腺体、晶状体、反 射层和色素罩四部分。
(一)盾鳞 种类:为软骨鱼类特有,成对角线排列 ; 发生:由表皮和真皮构成,与牙齿同源也称皮齿; 生长:盾鳞一经形成,大小不变,但可再生,且鳞
数随鱼体生长而增加; 外形:分为基板和鳞棘二个部分。
(二)硬鳞 种类:为软骨硬鳞类和全骨类(雀鳝)特有; 发生:由真皮构成; 排列:成行,不呈覆瓦状; 特点:坚厚,鳞间以凹突关节面嵌合; 类型:标准式、科司美式、雀鳝式。
悬浮于水中的泥沙污物迅速沉淀。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动物学 鱼类(省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动物学 鱼类(省一等奖)

目的1通过对鱼类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及适应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2学习硬骨鱼类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仪器材料工具活鲤鱼、解剖刀、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原理概述:鲤鱼属于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主要特征是:1骨骼全部或部分为硬骨;2体被硬鳞、骨鳞、或无鳞;3鳃裂4对,不直接开口于体外,有骨质鳃盖保护,鳃隔退化,一般有鳔;4口位于头前端,多数种类肠内无螺旋瓣;5多体外受精,多卵生,少数种类变态发育;6尾多属正尾,低等种类歪尾型。

实验内容步骤:1从市场上买新鲜的鱼;2将鱼取出,放在解剖盘上,观察鱼的外部形态;3用解剖刀在肛门前剪一小口,自肛门向背方剪到脊柱,沿测线下方剪至鳃盖后缘,再沿后缘剪到下颌;4将左侧体壁肌肉掀起,暴露内部器官,用水擦拭干净,观察内部结构。

实验数据与记录:一、外部形态观察:绝大多数鱼为流线形或纺锤形,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尾3部分,鳍是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最重要运动器官,分为偶鳍和奇鳍(胸鳍和腹鳍为偶鳍,背鳍和臀鳍为奇鳍),尾鳍分为3种类型:原尾型、歪尾型、正尾型。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鱼类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及其衍生物组成鳞片是鱼类最显著的皮肤衍生物,具有保护作用,分为三3种:楯鳞、硬鳞、骨鳞(鲤鱼为骨鳞)。

三、骨骼系统鲤鱼为硬骨鱼类,其骨骼多为硬骨,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中轴骨分为头骨和脊柱,附肢骨分为偶鳍骨和奇鳍骨。

四、消化系统鱼的消化系统包括由口腔、咽、食道和肠组成的消化道以及由消化腺肝胰脏和胆囊组成。

肠管前端接于食管;肠管开口于臀鳍基部前方,前2/3段为小肠,后部为大肠,最后为直肠;胆囊肠管前部右侧,暗绿色椭圆形囊,埋在肝胰脏内。

第一篇 鱼类的形态构造 课件.ppt

第一篇 鱼类的形态构造 课件.ppt

鱼体的外部分区 鱼类的体型 鱼的头部器官 鳍
第一节 鱼体的外部分区
1、如何划分鱼体的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2、鱼体头部分为哪些部分?
1、如何划分鱼体的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 圆口类和板鳃类等没有鳃盖的种类:最后一 对鳃裂
Hale Waihona Puke 具有鳃盖的硬骨鱼类:鳃盖骨后缘 躯干部与尾部的分界:
其他特殊体型:带形、箱形、球形、海马形、翻 车鲀形、箭形。
纺锤形(fusiform)
最常见的一种体型,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 多属于这种体型。
侧扁形(compressiform)
多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域,运动不甚敏捷。
平扁形(depressiform)
大部分栖息于水底,运动较迟缓。
棒形(鳗形)(anguilliform)
适于穴居或穿绕水底礁石岩缝间。
不对称形
独特的体型
球形
独特的体型
海马形
翻车鲀形:
独特的体型
箭形
带形
箱形
第三节 鱼的头部器官
问题:鱼类有哪些头部器官?各 器官有何功能?
一、吻(rostrum)
板鳃类和鲟类的吻 一般比较发达。颌针鱼、 旗鱼、箭鱼的吻也很长。
功能:摄食、防御。
二、 口(Mouth)
七、喷水孔(spiracle)
大部分软骨鱼和少数硬 骨鱼类在眼后方的一对孔。 实质上是一个退化了的鳃裂。
板鳃鱼类在水底潜伏时, 改用喷水孔引入水流进行呼 吸,可避免泥砂进入鳃腔。
一般鳐类的喷水孔特别 大,鲨类的喷水孔小或退化。
第四节 鳍
1、鳍由什么组成?鳍条可分为哪些类型? 2、鱼体有哪些鳍?各鳍有何功能?各鳍有 哪些特化现象? 3、何谓鳍式?解释鳍式所表达的意义。

淮海工学院《鱼类学与鱼类学实验》习题集

淮海工学院《鱼类学与鱼类学实验》习题集

习题集鱼类形态学部分绪论名词解释“鱼”(真鱼)的定义:P4 通常以鳃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多数鱼体披鳞片;是一群终生在水中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

问答题1.鱼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4参考上面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名词解释软鳍鱼类:P18 多数低等真骨鱼类的背鳍完全由分节而可屈曲的鳍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

棘鳍鱼类:P18 高等真骨鱼类的背鳍除了由软条组成外,还有坚硬的棘,故称棘鳍鱼类。

鳍式:P23 以不同数字记录鳍条数目的方式。

问答题1. 鱼类有哪些体型并举出代表鱼类。

P12纺锤形:鲻,梭,鲐,马鲛鱼等。

侧扁形:乌鲳,绿鳍马面鲀,团头鲂等。

平扁形:黄鮟鱇,鰩,魟,鲼(fen,第四声)等。

棒形(鳗形):鳗鲡,黄鳝,海鳗,烟管鱼等。

2.请说明鱼鳍的形态与功能的适应性。

P18说明下列各式表示什么意义(说出下列各鱼鳍式的含义)P23罗马数字代表鳍棘,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C代表尾鳍,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1.大黄鱼的鳍式为:D.Ⅷ—Ⅸ,Ⅰ—31~34鱼第一背鳍由8-9枚鳍棘组成,第二背鳍由1鳍棘和31-34鳍条组成。

2.鲤鱼的鳍式为:D.3,15~22 或D.3—15~22或Ⅲ-15-22鲤只有一个背鳍,它有3枚不分枝鳍条和15-22枚分枝鳍条。

3.宽尾鳞鲀的鳍式为:D.Ⅱ,2十25第一背鳍有2鳍棘,第二背鳍有2不分枝鳍条和25分枝鳍条组成。

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名词解释鳞式:P31 记录鳞片数目有一定的格式,即为鳞式。

问答题1.如何区别盾鳞、硬鳞、圆鳞、栉鳞?P28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

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

一般具有硬鳞质,鳞较坚硬,一般不作瓦覆状排列,鳞片间以关节突相连。

圆鳞:为真骨鱼类所有,一般呈瓦覆状排列,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无细齿状构造。

栉鳞:为真骨鱼类所有,一般呈瓦覆状排列,露出部分边缘密生细齿,手摸会感到粗糙。

《鱼类学》形态部分

《鱼类学》形态部分
侧具翼状侧突,前缘与顶骨后缘相接,两侧仅与上耳骨相接。 ②外枕骨(侧枕骨),位上枕骨两侧,左右外枕骨在后方正中相接,腹面
形成一大孔,即枕孔,为脑和脊髓的通孔,腹后端有椭圆形的枕髁, 与第1脊椎骨的前关节突相接。 ③基枕骨,位脑颅腹面后端正中,前端腹面部分为副蝶骨所覆盖,前接 前耳骨,腹面具骨质底盘,其腹面紧贴一块角质垫,称咽磨,与咽齿 形成相对的咀嚼面。
31
硬骨鱼类的颌弓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2
硬骨鱼类舌弓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3
硬骨鱼类鳃弓
鲈鱼鳃弓背视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4
鲈鱼鳃弓
鲈鱼鳃弓腹视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5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6
硬骨鱼类的主轴骨骼
头骨,由脑颅和咽颅所组成。 脑颅:可分成筛区,眼区、耳区及枕区四个区。
⑥ 鳞片骨,位于脑颅背后方两侧的一对三角形骨片,紧贴在翼耳骨后缘与上耳骨外 侧,后方接在后颓骨上。
⑦后颞骨,紧贴在鳞片骨,上耳骨与翼耳骨后缘间,后端覆盖着肩带上匙骨的前部。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9
硬骨鱼类的主轴骨骼
枕区:包围在脑颅最后端枕骨大孔周围的骨骼。包括有: ①上枕骨,位脑颅背后端中央,背面中央有较高的上枕脊突起,中部两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7
硬骨鱼类的主轴骨骼
眼区:包围在眼球周围的骨骼。包括有: ① 额骨,位脑颅背面,中筛骨后方的一对长方形骨片,后缘
与顶骨相接。 ② 眶蝶骨,位脑颅腹面中央,左右两眼眶之间的一块鞍状骨。 ③ 翼蝶骨,一对,位脑颅腹面,眶蝶骨后方两侧。 ④ 副蝶骨,位脑颅腹面中央,最长的一块骨骼,前端分叉,

鱼类学皮肤及衍生物

鱼类学皮肤及衍生物

保护作用
防御机械损伤
鱼类的皮肤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 性,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机械损
伤,如撞击、摩擦等。
防御病原微生物
鱼类的皮肤具有一层致密的角质层, 能够阻挡大部分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同时皮肤上的黏液也具有一定的杀 菌作用。
防止水分散失
鱼类的皮肤能够有效地防止体内水 分的散失,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感觉作用
其他衍生物
01
02
03
侧线系统
侧线系统是鱼类感知水流 和周围环境变化的重要器 官,由一系列感觉器官和 神经组成。
鱼鳍和鱼尾
鱼鳍和鱼尾是鱼类游泳和 保持平衡的主要器官,它 们的形状和大小因种类而 异。
鱼鳔
鱼鳔是鱼类调节身体比重 和深度的重要器官,通过 充气或放气来改变鱼体的 浮力。
04
鱼类皮肤及其衍生物的生 物学意义
大部分鱼类通过鳃进行呼吸,水流经过鳃裂时,鳃丝上的毛细血管能够吸收水中 的溶解氧,同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
皮肤呼吸
一些鱼类在缺氧环境下,能够通过皮肤进行辅助呼吸。皮肤上的某些细胞具有呼 吸功能,能够吸收水中的溶解氧。
调节体温和渗透压
调节体温
鱼类的皮肤能够通过调节血流量和改变皮肤颜色等方式来调节体温。在寒冷环境下,鱼 类会减少皮肤血流量,减少热量散失;在炎热环境下,则会增加皮肤血流量,促进散热。
色素细胞的功能
色素细胞能够调节鱼体的颜色,使其 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以达到伪装和保 护的目的。此外,色素细胞还能参与 鱼类的繁殖行为,如求偶和产卵。
粘液细胞
粘液细胞的分布
粘液细胞广泛分布于鱼类的皮肤、鳃和消化道等部位,能够 分泌粘液。
粘液细胞的功能
粘液能够减少鱼体与水之间的摩擦,降低游泳时的阻力。同 时,粘液还能起到润滑和保护作用,防止病原体和寄生虫的 侵入。

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二章 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讲授重点:1 、鱼类皮肤衍生物的类型、位置和机能2 、骨鳞的构造和鳞式第一节 鱼类的皮肤鱼类的皮肤由外层的表皮和内层的真皮组成。

一、表皮( Epidermis )表皮起源于外胚层。

鱼类的表皮都由活细胞组成,通常无连续被覆的角质层。

表皮又分为生发层和腺层。

(一)生发层表皮基部最内面一层是一层呈长柱形的细胞,称为生发层( Stratum germinativum )。

该层细胞具有分生新细胞的能力,由此分生的新细胞代替原来的母细胞的位置,而母细胞则向表层位移。

在此过程中,细胞逐渐变成扁平或鳞片状,直至达到最外面,或因衰老而淘汰,或因机械损伤而脱落。

(二)腺层本层因存在各种腺细胞而得名。

除去生发层,其余都算是腺层,细胞层数不等。

最初的细胞来自生发层,但并不是说本身不能进行细胞的增生。

实际上整个表皮层的细胞都具有分裂增殖新细胞的能力,不过生发层的增殖能力特别旺盛强大而已。

表皮层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系由真皮内的血管供给,并借渗透作用通过细胞基质到达表面的细胞。

鱼类表皮细胞的层数,不仅依种类而异,还依不同部位、不同年龄而异。

板鳃的表皮一般 4 — 6 层上皮细胞,硬骨鱼类通常约有 10 ─ 30 层细胞,底栖鱼类表皮层一般比上层鱼类厚。

鱼类表皮一般无角质层,但有些鱼类的表皮有时能局部角质化,如有些鲤科鱼类的唇部角质化,便于摄食。

还 有些鱼类一到生殖季节,由于受了生殖腺激素的刺激,在头部、鳍等处出现一种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圆锥形突起,称为追星或珠星 ( Pearl organ ),生殖完毕即生行消退。

珠星只限于生殖季节出现,或者在生殖期间变得特别明显,雄性个体一般表现得粗壮,数量也多,雌性个体往往缺如,即使出现,也很微细,数量也非常有限。

主要是生活、产卵在流水或潮间带的一些鱼类,世界上已知有 4 目 115 科中的一些鱼类存在这种结构。

二、真皮( Dermis )位于表皮之下,来自胚胎时期的中胚层起源的间叶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一节皮肤
一、鱼类皮肤的基本构造
–鱼类的皮肤由外层的表皮和内层的真皮组成。

(一)表皮
•1、生发层
–表皮基部最内面一层是一层呈长柱形的细胞,具有分生新细胞的能力。

•2、腺层
–鱼类皮肤上的腺体可以分为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

•珠星
–有些鱼类一到生殖季节,由于受了生殖腺激素的刺激,在头部、鳍等处出现一种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圆锥形突起,称为追星或珠星,生殖完毕即生行消退。

–珠星只限于生殖季节出现或者变得特别明显,雄性个体一般表现得粗壮,数量也多,雌性个体往往缺如。

主要是生活、产卵在流水或潮间带的一些鱼类,世界上已知有4目15科中的一些鱼类存在这种结构。

(二)真皮
•1、外膜层
–很薄,由结缔组织纤维匀一排列呈片状,纤维丝可向上伸入生发层,往下深入真皮较深处。

•2、疏松层
–在外膜层内方,也较薄,纤维结缔组织呈海绵状疏松而不规则的排列,含有色素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变形细胞,血管丰富。

•3、致密层
–丰富的纤维结缔组织排列致密而平行。

通常不含色素细胞,在鲨鱼身上致密层特别发达,多数真骨鱼类致密层较薄。

二、皮肤的机能
–1、保护、防御
–2、减少摩擦,加快游泳速度
–3、感受刺激
第二节鱼类皮肤的衍生物
–鱼类皮肤的衍生物有鳞片、粘液腺、毒腺、珠星、色素细胞、发光器等。

一、单细胞腺
•1、杯形细胞
–最常见,释放粘液物质
•2、棒状细胞
–七鳃鳗,不产生粘液;鲤形目、鲶形目,呈圆形或椭圆形,称警戒物细胞。

•3、颗粒细胞
–不产生粘液。

•4、浆液细胞
–少见,内容物有的透明浆液状,有的成为颗粒状,分泌物不直接排到体表,而排放在细胞间隙。

二、毒腺
–不少鱼类具有毒腺,它是产生毒液的细胞团,而不是真正的多细胞腺体,由许多特殊的表皮细胞演变,集合在一起,沉入真皮,外包结缔组织而形成,毒腺常与棘刺连在一起,在棘刺刺入受害者组织的同时,毒腺分泌毒汁注入伤口。

–毒腺的作用是自卫防御或捕捉食物。

–软骨鱼类的虎鲨、角鲨、魟、鳐、银鲛等背鳍前皆有强大的棘,毒腺附在棘上。

硬骨鱼类中有毒腺和种类也不少,如蓑鲉、鬼鲉、黄颡鱼等,它们的毒腺埋于鳍棘基部皮下,有一管连于棘沟,被刺后,毒液顺棘沟流入被刺者体内。

三、鳞片
–根据鳞片的外形、构造和发生上的特点,可将鳞片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盾鳞、硬鳞和骨鳞。

(一)盾鳞
–盾鳞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为板鳃鱼类所特有,成对角线排列。

在外形上分为基板和鳞棘二个部分。

–1、基板多呈菱形,埋在皮肤中,由齿质构成,中央有髓腔,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等穿过基板底部进入髓腔中。

–2、鳞棘露在皮肤外面,且尖端朝后,它的外面复以釉质,内为齿质。

–盾鳞密布于鲨鱼的全体,头和背鳍上,近背部的鳞片常较大,在腹部的则较小。

鳐类的盾鳞是时常分散的和不均匀分布在背部、尾部和胸鳍上,露在外面的刺一般都较大。

(二)硬鳞
•埋在真皮中的菱形骨板,由真皮产生而来,成行排列,只见于现存的一小部分硬骨鱼类中,为硬骨鱼
纲中的硬鳞鱼类所特有。

•硬鳞典型的构造可分为四层:1、硬鳞层;2、科司美层;3、管质层;4、内骨层
•硬鳞可分为三种类型:
1、标准式硬鳞:由上述四层构造组成,非洲产的多鳍鱼和古代的古鳕类均具此型。

2、科司美式硬鳞:由科司美层、管质层、内骨层组成,古代肺鱼类和总鳍类的骨鳞鱼科均具此型,
现存鱼类无此鳞片。

3、雀鳝式硬鳞:主要由硬鳞层、内骨层组成,尚存少量管质层,无科司美层。

如鲟类及北美洲河中
产的雀鳝属此型。

(三)骨鳞
–骨鳞由真皮产生而来,为真骨鱼类所具有。

–骨鳞由上层和下层构成:
•上层(骨质层或骨片层):脆而薄,由骨质组成,使鳞片坚固。

•下层(基板或纤维层):由纤维结缔组织交错排列而成,使鳞片富有柔软性,便于活动。

–骨鳞的形成方式,上下层有所不同。

一个鳞片首先形成鳞片中心,上层是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地生长,即从原有部分的边缘再生长出一圈新的,下层是一片一片地从中心向外缘生长,新长出的一片总是叠在原有的一片下面,并且比原有的一片生长得大一些,
骨鳞的表面
–分为四个区域:
•1、基区,又称前区,向着头部,埋在皮肤(鳞囊)里的部分。

2、顶区,又称后区,露在皮肤外面的部分。

3、上侧区,位于鳞片上侧的部分。

4、下侧区,位于鳞片下侧的部分。

–骨鳞表面生有许多骨质的突起物,形似山嵴,称之为鳞嵴或称为环片。

–在鳞片中间,环片所围绕的点,称为鳞片中心或鳞焦。

–从鳞片中心走向边缘,向四方辐射排列的凹状沟,称辐射沟或鳞沟。

骨鳞种类
–根据后区形态差异分成:
•1、栉鳞,后区的鳞嵴变形突出于边缘,呈齿状构造,高等真骨鱼类多具栉鳞,如鲈形目的鱼类。

•2、圆鳞,后区边缘光滑无栉齿,低等真骨鱼类多被圆鳞,如鲱形目、鲤形目鱼类。

–变异鳞:
•1、棱鳞,2、腋鳞,3、骨板,4、骨环,5、骨刺,6、绒毛状鳞,7、尾鳞,8、甲壳状鳞
四、侧线鳞和鳞式
–侧线是指许多小孔所排列的线。

常见于鱼体两侧。

排列在侧线上,有小孔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

–把鱼类侧线鳞数、侧线上鳞及侧线下鳞的数目按一定的格式记录下来,这种式子称鳞式。

–侧线鳞数──指沿侧线直行的鳞片数目,从鳃孔上角有侧线管穿过的鳞片开始,一直到尾鳍基部最后一鳞片为止。

–侧线上鳞数──从背鳍起点处的一片鳞斜数到接触侧线鳞的一片鳞为止数目。

–侧线下鳞数──从接触到侧线鳞的一片鳞斜数到腹鳍起点(鲤形目等腹鳍腹位的鱼类,数字后用V表示)或臀鳍起点(鲈形目等腹鳍胸位的鱼类,数字后用A表示)的鳞片数。

侧线鳞和鳞式
–有些鱼类如鲱形目鱼类没有侧线,它们即以纵列鳞和横列鳞来记录鳞片数目。

纵列鳞数──体侧中部从鳃盖后方直到尾鳍基中部的纵行鳞片数目。

横列鳞数──体高最高处或背鳍起点斜数到腹面正中的鳞片数目。

五、鱼类的色素细胞及体色
•(一)鱼类的色素细胞
–1、黑色素细胞
含有黑色、棕色或灰色的色素颗粒。

属于不溶性蛋白质色素族。

最为普遍,如眼球底部、肠系膜、腹腔膜、血管及神经周围等处均有分布。

–2、黄色素细胞
色素颗粒较小,在光线透射时呈橙色或深橙色,很密集时呈红色。

黄色素属脂肪色素族,在光线照射下易褪色。

–3、红色素细胞
含有红色素颗粒,也属于脂肪色素族,易褪色,大多见于热带鱼类。

–4、光彩细胞(反光体或镜子细胞)
色素颗粒是鸟粪素颗粒,它能折光,在鱼体呈银白色。

(二)体色
–各种鱼类的体色和斑纹,是由几种色素细胞的多寡,分布区域相互配合的情况而来。

–一般来说,色素细胞多集中鱼体背侧方,往下渐渐减低色度,腹面以光彩细胞占主导地位。

但是每种鱼类的体色并非固定不变的,往往随环境、年龄、性别、生理状况、健康情况而有所变化。

–鱼之所有种种颜色,一般具有保护和拟态作用,有些凶猛性鱼类常以颜色隐蔽自己,甚至伪装,以达到捕食目的。

–色素活动是受神经支配的,同时还受激素的控制调节。

其它外界环境因子,如缺氧、、温度变化、食物种类等,对鱼体色也有影响。

五、发光器
–生活在海洋中层或深层的一些鱼类具有发光现象。

–鱼类的发光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于发光细菌共生而发光,这类发光细菌与鱼体形成密切的依存关系,如长尾鳕科、鳕科、发光鲷科;另一种是自身有发光腺体,能独立发光,如板鳃类、灯笼鱼科。

–发光器的形状、大小、数目及鱼体上的分布,因种类不同而异,常见是分布在腹部两,数目自一个、二个直到数百个不等。

–典型的发光器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发光腺体、晶状体、反射器、色素罩。

由皮肤衍生而来。

六、鱼苗粘附器
–若干鱼类在孵化后数天内,鱼苗在表皮层(鲟鱼类真皮也参加组成)形成一种临时性的构造,它分泌粘液,用来将身体粘附在其它物体上,过不了多久即退化消失。

这类器官为鱼苗粘附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