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
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建设在国家和地区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大学教育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
首先,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有积极的影响。
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人文素养教育,包括文化知识储备和审美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中,大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能够改善自己的文化品味和心理素质,同时还可促进情感上的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亲和。
其次,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文化建设中,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向大学生提出创新性的个性化要求,推动大学生学习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在挑战和创新中不断强化自己的综合能力。
例如,通过开展各类绘画、书法、摄影、文学、音乐等创作竞赛和展览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造力。
此外,还应该鼓励大学生去接受国内外优秀文化产品,了解其创造过程与思想意义,学习创造的态度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东西。
最后,文化建设有助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
大学毕业之后大部分人都将进入社会工作,因此,合理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建设可以通过举办就业知识讲座、模拟职场体验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知识和成功的实际操作价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面临职场的挑战,而且深刻理解职业与文化的关系,靠文化个人产生成就、共同创造价值的思想持续化。
总之,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大学教育中,推进文化建设能够帮助实现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大学应该在治理体系、内部文化修养等方面加以改善和优化。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不仅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更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知识水平、人格素养等方面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校园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校园文化中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人际关系对学生的行为举止和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一个注重诚信、责任和尊重的校园环境中,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参与校园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这些价值观念,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个充满学习氛围的校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校通过组织各种学术活动、竞赛和讲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良好的校园文化还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
再者,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除了学术知识的学习,校园文化还注重学生的艺术、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通过参与各种文艺活动、体育比赛和社会服务,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为他们未来的个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校园文化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一个有着良好文化氛围的校园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怀,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校园活动,融入学校的大家庭,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
这种归属感和自豪感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能够激发他们为学校争光的动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然而,校园文化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有些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只注重表面的装饰和活动安排,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和教育。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生成长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生成长学校文化建设在教育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文化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涵盖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一部分: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不可忽视。
首先,学校文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的文化氛围是塑造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其次,学校文化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领者。
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文化信息和影响对他们的人格形成、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学校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学校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二部分: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创新。
首先,学校应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包括建设先进的教学设施,引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供丰富的教育课程等。
其次,学校应注重塑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书法展览等,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的重要性。
最后,学校可以与社会资源充分合作,扩大学生的社会视野。
例如,开展实地考察、企业实习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良好的学校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通过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
其次,学校文化建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校中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提升学习成绩。
最后,学校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学校的文化熏陶下,能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方法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方法近年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资源,学生可以在学习以外的领域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学术讲座、文化展览和艺术表演等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促进学生的思想成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机会。
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与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交流和互动,学生能够增加自己的见识,培养辩证思维和全球意识。
3. 塑造高校的品牌形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塑造高校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活力的校园吸引着更多的优秀学生和教师前来学习和工作,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举办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活动,高校可以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提高校园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1.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高校应加大对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投入。
例如,建造综合文化中心、艺术展览馆、演艺厅等多功能的场所,以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体验的机会。
同时,高校还可以购买相关的设备和器材,以满足学生参与各类文化创作的需求。
2.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地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例如,可以举办文化艺术节、学术讲座、戏剧表演等活动,以展示高校的文化魅力和学术实力。
此外,高校还可以与当地的文化机构和社会组织合作,举办文化交流和合作项目,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3. 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和社团组织。
例如,可以成立文艺社团、学术研究组织和志愿者团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艺和兴趣的平台。
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摘要]文章阐述了高校文化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文化建设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并提出加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培育大学人文精神、创新大学课程文化、创造自由的学术氛围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推进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文化养成教育影响对策一、高校文化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文化,是高校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是知识、能力、人格的升华和结晶。
高校是通过制度、教学和管理等多方面来培养人、引导人和发展人的,而制度、教学和管理多是通过文化来体现的。
高校文化是高校的名片,代表的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反映的是学校的价值理念,同时也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定位与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的“软实力”。
高校文化大致分为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和学术文化。
其中,制度文化是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前提和保障,课程文化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术文化是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的根本渠道。
文化的建设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在主观上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培养和自我控制。
总之,高校文化是一个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高校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是学术养成教育的重要规范和引导途径。
二、当前的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1.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学文化作为先进文化,具有联系性、传承性和长期性等特征。
但是,部分高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跟风,没有与学校的办学实际相结合,没有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往往是浮躁而不切实际,从而违背了常规性。
甚至有些高校故步自封,不注重向其他高校学习,不注重研究学生的智能、心理、年龄及专业特点,关起门来自己搞一些纸面上的所谓文化,却与实践脱离。
关键就是忘记了文化的实质是培养人、引导人、发展人,文化是长期养成的一种精神面貌和价值观。
由此可见,很多高校在文化建设上没有跟学生的养成教育实际结合起来,对文化建设的重视还不够。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引言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风貌,更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1.1 塑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校园文化能够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这种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1.2 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1.3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2.1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应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
2.2 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高校应加大对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设施的投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学习空间。
2.3 培育特色校园文化品牌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地域文化,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校园文化品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3.1 促进学生学术成长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
3.2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塑造健全人格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结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建设途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在大学校园内培育和发展一种具有特定特征的学术和社会氛围,以及有益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价值观念。
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了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追求学术和个人兴趣。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们可以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
校园文化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置于重要位置,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种开放的校园文化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
其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社团和课外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和组织,如学术社团、艺术团队、体育俱乐部等等。
这些社团和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通过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教育。
大学校园是道德和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阵地。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和公益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校园文化的引领下,学生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多元文化,注重公益慈善,形成高尚的品格。
这种培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此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还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大学校园提供了丰富的职业指导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
学校举办招聘活动、职业讲座、实习实训等,使学生有机会了解不同行业和职业,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通过校园文化的引导和支持,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并有能力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创造了良好的学术和社会环境,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精神。
它提供了多元化的活动和社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当今高等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实施方法和效果三个方面来论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
首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整体文化的体现,涵盖了校园风气、学风、校园规范等多个方面。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基础。
通过创造积极向上、浓厚凝聚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可以更好地快速融入校园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校园文化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施。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例如,举办学生社团展示、文艺晚会、运动会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活动。
其次,学校还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与培训。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媒体(如校园广播、校报等),向学生宣传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唤起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提升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最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显著的效果。
首先,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全面成长。
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其次,校园文化的建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可以提出各种创新的想法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最后,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与实践
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与实践学校文化作为学校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核心价值体系,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学校能够有效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影响和实践三个方面分析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首先,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基因,它代表了学校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和办学目标。
通过塑造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学校文化,学校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学校文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其次,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学校文化能够塑造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
学校文化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到知识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
其次,学校文化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传承和发扬学校文化,学校能够将优秀的学术传统和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最后,学校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文化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方式和乐于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践上,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从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活动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进。
首先,学校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学校文化元素。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经典、融入学校核心价值观念等方式,将学校文化融入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其次,学校管理必须符合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学校管理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
再次,学校应当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校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
高校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事实上,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
第一部分:高校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高校创造并维护的一系列符号、传统、活动等元素的集合。
这些元素不仅反映出学校的特色,也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机会来融入校园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自我认知能力。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传统的建设和传承。
学校传统活动涵盖了各种校庆活动、校运动会、文艺汇演和各种社团活动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得以发挥个人才能和交流的平台。
第二,高校的文化建设需要重视校园建筑与绿化。
一个美丽舒适的校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心情,也可以激励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在校园建筑设计中,学校还可以加强历史、地域、文化等元素的融入,体现学校的特色与文化魅力。
第三,校园文化建设还包括教与学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举办学术讲座、辩论赛、科技展示等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增加学生在学术、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和思维水平,激发创新思维。
第二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多元文化的传承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他们对自己的文化认同。
其次,优良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和人际交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更好理解和适应。
其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学校的传统和文化背景,逐步建立起集体认同感。
在集体中,学生可以互帮互助,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友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校园文化建设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以及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关系探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关系探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它对学生的成长和个人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校园文化的定义和作用校园文化是高校内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规范制度以及各类文化活动等。
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个人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1.1 促进学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形成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鲜明标识,通过校歌、校训等形式,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建立稳定的个人发展的基础。
1.2 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校园文化是学校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通过学生入学教育和各类文化活动的组织,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例如,崇尚团结和合作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1.3 提供学生自我实现的机会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样,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
参与文艺表演、社团活动等,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方法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校需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2.1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高校是培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设立课程、举办讲座和展览等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感受其魅力。
2.2 弘扬正面的校园文化价值观念高校应倡导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可以邀请优秀人士进行讲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构建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平台高校应当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平台,包括文艺演出、学术讲座、体育比赛等,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团组织,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学生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学生发展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二者相互促进、互为依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聚焦于教育事业的热点话题之一。
高校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地方,更是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摇篮。
因此,高校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一、高校文化建设应积极创新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生思想观念单一、文化缺乏活力、学校形象滞涨等,这些问题需要高校文化建设提供积极创新的力量来改善。
高校文化建设应根据当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充分挖掘学校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文化融合、文化交流等主题,推动形成具有特色、有内涵的高校文化。
首先,高校应以知识输出的角度,面向社会开放和交流。
学校是知识的生产和积累中心,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平台,是社会文化交流的重要地段。
因此,高校应该以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为导向,注重打造具有知名度的学科品牌,增强学校学术的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
其次,高校应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加强课堂教育,推广阅读、写作和演讲等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化素养。
二是丰富课外活动,通过开展艺术节、文化讲座、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中,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最后,高校应鼓励学生参与,积极建设学生自治的文化氛围。
学生经过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不仅要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背景,还要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因此,学校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治实践,通过建立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的平台。
二、高校文化建设能够提升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人的成长并不仅仅是看他是否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关注他的个性、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其在团队协作和领导管理方面的能力。
整个大学过程就是一个全面成长和学习提高的过程,而高校文化建设能够为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一个综合的学习与发展平台。
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中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部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准则,是学校培养学生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
下文将从学校环境、教育模式、个人发展等方面探讨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首先,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体现在学校环境方面。
学校的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校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布局和装饰来体现学校文化,比如悬挂优秀学生的作品或学校历史的图片。
这些举措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其次,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还体现在教育模式上。
学校文化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包括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科课程的安排和课堂教学的实施等。
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需要教师发挥重要作用。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和良师益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兼顾学术和道德教育。
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来增加学生对学校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如开展艺术节、读书活动、社团组织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还表现在个人发展方面。
学校文化的塑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素质教育课程和道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学校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比如,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鼓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如实验室实践、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等,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全面发展自己。
综上所述,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校环境的营造、教育模式的改进以及个人发展的培养,学校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还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校文化观念,为学生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现代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而校园文化建设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本文将重点探讨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一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 提供全面发展机会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全面发展机会。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音乐比赛、戏剧演出等,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各种体育运动,组织比赛和健身活动,帮助学生培养体魄和团队精神。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不同领域得到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实现个性化成长。
2.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开展各种团队项目或社团活动,学生互相合作、协作,共同实现一项任务或目标。
这样的团队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和他人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个性和文化背景的人,提高他们的包容性和交际能力。
3. 倡导积极的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讲座和辅导课程,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塑造积极的校园氛围,营造一种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文化氛围。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塑造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认同。
4. 创造积极心理健康环境校园文化建设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
一个积极、关爱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引言在高等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校园文化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田。
它不仅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这一文化环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与价值1.1 定义与构成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并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学术氛围及物质环境的总和。
它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高校独特的文化生态。
1.2 价值体现- 精神引领: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情感归属: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 能力培养:鼓励创新思维,提供实践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 社会适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需求,提前适应未来职场环境。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挑战2.1 现状分析当前,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纷纷采取措施加以推进,如举办各类文化节、学术讲座、社团活动等,丰富了校园生活,提升了文化品位。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活动的同质化严重、参与度不高、缺乏深度与广度等。
2.2 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击:如何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是一大挑战。
-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的兴起对传统校园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 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不同背景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需求,如何满足这些需求是关键。
---三、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发展的影响3.1 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2 学术能力的增强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3.3 社交与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社交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协调与领导,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高等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
高等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等教育中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高等学府作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应该致力于培育积极、健康、全面发展的个体。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术、艺术、体育等各个方面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与机会,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展现自我,拓宽眼界,培养个人兴趣与特长。
首先,高校可以通过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术发展。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学术讲座、论坛、研讨会等活动,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与分享。
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拓展学术视野,为自己的学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学校可以组织音乐会、话剧演出、美术作品展览等文化活动,为学生展示和欣赏艺术的同时,也提供了舞台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创作。
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还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此外,体育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竞赛和比赛。
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坚持不懈的机会。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的现实问题,并通过实践行动,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
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将有效地推动学生在学术、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注重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校园中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高校制度文化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高校制度文化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与对策摘要:高校制度文化就是大学生养成的基本约束手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在大学生教育的初始阶段,养成大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可以推进大学生的文化制度建设,培养更加契合时代的大学生。
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人生观、世界观。
基于此,本文将对于高校制度文化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的影响和对策作出讨论。
关键词:高校制度文化;大学生养成教育;1.高校制度文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形成良性制约高校的制度文化是高校当中存在的各种方式的制度规范,对在校的大学生进行行为和道德上的约束。
以及设计大学的种种制度、学校树立的校风校德,包括价值观,道德观,师生观。
高校的文化制度也包括了校内的规章制度,道德守则,人文背景,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制约在校师生的行为规范,是一个学校能够长期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促进学校各种关系稳定的催化剂。
高校的养成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养成习惯,养成学习的习惯,养成有道德懂礼貌的习惯,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节。
高校的制度文化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价值的约束,学生的行为也可对不合理的制度要求进行制约,二者协调发展,才能产生更加良性的循环。
制度的要求是在教育初始阶段所必须实施的。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积极的教育体系、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起到正面的影响。
在一个集体环境中,很容易受到暗示和影响,在集体归属感的暗示之下,大部分同学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守则是可以制约其他部分同学的。
在集体中的个体会渴望被大多数集体所接受,无意识的受到影响。
高校的制度文化和道德守则一旦形成,就会对在校的所有大学生形成制约。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主动进行调控形成的结果,比强制进行管控更加有意义。
制度的教育规范在教育初期起到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和学生行为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意义。
例如,在校期间,学校禁止出现不符合规章制度的街边小吃进入学校,本意是为了保证学生们的饮食安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综合实力的体现,是高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熏陶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校园文化品牌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
本文基于实践的探索,通过对如何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体系的探讨得出相关结论,为进一步实践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大学生全面发展;影响.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与本质功能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都是借鉴文化的概念提出来的。
白同平认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结构要素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校园规章制度、校园精神、校园价值取向等”[1]。
于晓阳定义为“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微观组织文化”[2]、王绑虎依据社会文化的结构分类,将校园文化纵向划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面,即称为“器”浅层面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层面文化,和深层的校园精神文化面文化。
杜庆峰提出: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更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本文认为:校园文化是在大学校园里形成的以高校师生为主体,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物质文化、环境文化、组织行为文化和思想精神文化共同作用形成的总和。
它以大学良好的人文环境为依托,以大学师生参与各项活动为载体,以养正育德提高学生修养为目的,实现提升大学品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的本质功能是育人功能。
和谐上进的高校校园文化将对大学生的培养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成员产生同化作用,从而培养起师生对学校的归宿感与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人的教育。
论高校制度文化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与对策(一)
论高校制度文化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与对策(一)〔论文关键词〕制度文化养成教育对策文化心理〔论文摘要〕高校制度文化与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和贯通性,它既是养成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其基础与养成教育规律探索的结果。
要根本解决高校制度文化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制约性因素,就是要优化与融通制度文化,推进大学生制度化建设;要重新审视与革新大学理念,培育大学人文精神,调适与整合现代大学制度的文化心理。
制度是一种规范性文化,“社会规范和制度对人们行为指出一定的方法,形成一定的样式”。
①高校制度文化实际是人们对“制度的态度、价值观和认同感等”。
②高校制度文化是大学存在与大学所必须遵循的规范体系及文化心理调适制度,其本质是行为问题及影响人行为的思想观念、习俗习惯和文化心理等文化范畴。
高校制度文化建设既是大学养成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一、高校制度文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互动功能高校制度文化是指高校的组织形式(结构)和存在于高校中现实的正式、非正式制度(规范)的总和以及大学人对大学制度的设计、执行、监督以及变革制度的内在价值取向、理性原则和认可程度等观念体系的总和,包括各种成文和不成文的制度以及人们对制度的态度、价值观和认同感等。
它既包括学校长期形成的道德规范、师生之间惯常的互尊互爱礼仪习惯,也包括成文或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等,既是高校发展中长期的积累与沉淀的结果,也是学校为适应教学管理由专门部门经过特定程序制定的,是高校发展的内在支撑,是调节高校社会关系的稳定器。
高校制度文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二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陶行知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养成教育是学校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施的行为规范和严格的管理与教育实施过程。
高校制度文化既是养成教育的外壳支撑,也是内在价值保障,二者协调发展,能产生良好的互动功能。
1.制度规范是养成教育的初始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摘要]文章阐述了高校文化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文化建设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并提出加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培育大学人文精神、创新大学课程文化、创造自由的学术氛围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推进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文化养成教育影响对策一、高校文化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文化,是高校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是知识、能力、人格的升华和结晶。
高校是通过制度、教学和管理等多方面来培养人、引导人和发展人的,而制度、教学和管理多是通过文化来体现的。
高校文化是高校的名片,代表的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反映的是学校的价值理念,同时也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定位与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的“软实力”。
高校文化大致分为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和学术文化。
其中,制度文化是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前提和保障,课程文化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术文化是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的根本渠道。
文化的建设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在主观上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培养和自我控制。
总之,高校文化是一个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高校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是学术养成教育的重要规范和引导途径。
二、当前的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1.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学文化作为先进文化,具有联系性、传承性和长期性等特征。
但是,部分高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跟风,没有与学校的办学实际相结合,没有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往往是浮躁而不切实际,从而违背了常规性。
甚至有些高校故步自封,不注重向其他高校学习,不注重研究学生的智能、心理、年龄及专业特点,关起门来自己搞一些纸面上的所谓文化,却与实践脱离。
关键就是忘记了文化的实质是培养人、引导人、发展人,文化是长期养成的一种精神面貌和价值观。
由此可见,很多高校在文化建设上没有跟学生的养成教育实际结合起来,对文化建设的重视还不够。
2.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发展滞后,不利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制度文化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根本保障。
制度文化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行为方式、管理体制及各种规章规范等,而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正是通过规章制度、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等来约束和指导形成的。
制度文化应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智能和心理特点来建设,任何一所学校的制度都不能照抄和照搬过来,更不能是不结合实际的规章制度。
然而,当前很多高校的制度却是脱离实际的,甚至有些制度是空头的,制度的制定没有结合“教育育人”这一根本,不具备系统性和科学性。
例如,有些高校盲目制定宿舍卫生评比制度、奖学金制度等,在各项评比中却掺杂了太多的人情关系,不能做到奖惩分明,往往让人情牵着制度走,最终致使制度成为空头的支票。
这样长期下去,制度的权威性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思想就会受到世俗的约束,受到社会利益及各种人情关系的诱导,完全不利于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3.高校课程文化建设不够创新,不利于学生的养成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根本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要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毕业后就实现“零距离”上岗,就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堂建设,搞好课程文化。
良好的课程文化对于学生的素质养成、实践锻炼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传递轻思想教育的问题,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扮演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他们在日常的课程设置及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养成教育。
高校的课程设置大都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几大模块,而公共课的教师在课程讲授中只是注重讲授公共课知识,专业课及实践课教师也比较关注专业知识的传递,他们往往忽略知识传递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系,并不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不利于学生的养成教育。
4.高校学术文化氛围不足,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当前的高校文化建设大多注重的是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和行为文化,而往往忽略学术文化。
例如,学校的专业及学科建设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明确,学术建设比较匮乏,学术文化建设对学生没有明确的引导,致使学校没有形成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氛围,学生没有形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精神和素质,创新成果只是成为纸上谈兵。
一所高校离开学术文化就不是完整的文化体系,任何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学术氛围的熏陶。
一所没有学术文化的高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就不能顺利地开展和进行,学生的个性就不会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
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推进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1.加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性。
制度是一种规范性文化,体现了高校管理者的价值取向与信仰追求,是高校课程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保障。
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度文化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告诉我们,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独追求金钱的“经济人”,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由个人性格、兴趣、职业等组成的“非正式的组织”;同时,马斯洛的需求等级论也告诉我们,人有生理、安全、交往、自尊与受人尊重及人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这样一个从低到高的层次等级。
高校学生也有着这样那样的需求,在当前社会,面对花花绿绿的诱惑,在各种需求面前,大学生又是处于社会及实践经验欠缺的特殊时期。
因此,这就需要高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个人行为养成、道德行为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加以引导和约束,对于其正确的道德及行为规范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不符合大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的行为给予谴责和惩罚。
这样,高校制度文化就会成为大学生制度上的向导,使其不至于迷失自我,从而偏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革新大学理念,培育大学人文精神,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
当前,很多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欠缺实际性,其制度文化建设完全是为了制度而制度,目前大体存在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很多高校尤其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完全是模仿高中的制度建设,突出的是重视宿舍卫生建设而轻教学,注重抓到课人数而轻实际听课效果等一些重“制度”而轻“实际”的制度文化建设。
这样的后果往往是使学生经常抱怨该校没有大学文化而只是高中的延续。
第二,部分院校并不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没有明确的约束,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非常常见,有的学生甚至一个学期根本没有到过某科目的课堂,没有见到过该科目的任课教师,但其期末考试却仍然是及格成绩;同时,学生在校外租房、谈恋爱、婚前同居等行为非常普遍,也引发了很多的问题。
由此可见,一所高校没有制度文化是不行的,但是光靠制度文化也是不行的,一所高校要推进学生的养成教育,必须进行大学理念的革新,培育大学人文精神,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
大学理念是关于大学的精神、使命、宗旨、功能等基本思想的概括性论述,其核心是围绕“大学是什么”和“大学应该怎么做”这两大基本问题的价值判断和识别,反映了不同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影响。
一所高校要进行大学理念的革新,首先就要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定位自身属于哪一类院校,办学思路是什么,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等等。
在确立办学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创新,然后确立自己的校训、校徽、校歌等,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为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提供途径。
3.创新大学课程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创新是一个高校发展的动力,高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想真正有所提高,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一是实施课程开发,施行项目教学。
按照德国人的观点,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要以职业能力、技能,特别是以具体岗位需求的特定技能为依据组织教学,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其所采用的是项目教学法,也就是以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为教学目标,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点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所欠缺的。
因此,我们要积极实施课程开发,施行项目教学。
二是课堂的角色必须发生转变。
要由过去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转变成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逐渐要实现自身的“主导”作用,切实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进行教育教学理念上的转变,由以“学生”为中心变成以“问题”为中心。
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确立具体的目标:一节课、两节课、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甚至是三年、四年一共可以解决多少个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意味着学生在不断地成长。
四是考核方式也要根据科目的需要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可采用小品、论文、项目、实验等多种考核方式。
五是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高校应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要积极地为社团提供学术理论和组织管理方面的指导、提供财力支持和各种便利条件,鼓励学生社团发展。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进而培养他们与人接触、与人交往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4.创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所优秀的大学,没有良好的学术氛围是不现实的。
然而,当前很多高校的学术氛围并不自由,学生没有自由地研究和学习的条件,从而无法培养学生学习自由和学术自由的精神,也就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国外很多高校,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的“常青藤联盟”大学,都是崇尚学术自由的典范,他们在学术自由和学生个性培养上做出了表率。
因此,我国高校也应积极地向其学习并加以实践。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学校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合情合理的空间,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1]曹传圣,孟凡拼.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融入弱者关怀教育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5).[2]张艳,吴冬娜.关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7).[3]简福平,陈旭.试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