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校文化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文化建设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并提出加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培育大学人文精神、创新大学课程文化、创造自由的学术氛围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推进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文化养成教育影响对策
一、高校文化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文化,是高校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是知识、能力、人格的升华和结晶。高校是通过制度、教学和管理等多方面来培养人、引导人和发展人的,而制度、教学和管理多是通过文化来体现的。高校文化是高校的名片,代表的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反映的是学校的价值理念,同时也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定位与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的“软实力”。高校文化大致分为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和学术文化。其中,制度文化是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前提和保障,课程文化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术文化是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的根本渠道。文化的建设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在主观上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培养和自我控制。总之,高校文化是一个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高校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是学术养成教育的重要规范和引导途径。
二、当前的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
1.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学文化作为先进文化,具有联系性、传承性和长期性等特征。但是,部分高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跟风,没有与学校的办学实际相结合,没有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往往是浮躁而不切实际,从而违背了常规性。甚至有些高校故步自封,不注重向其他高校学习,不注重研究学生的智能、心理、年龄及专业特点,关起门来自己搞一些纸面上的所谓文化,却与实践脱离。关键就是忘记了文化的实质是培养人、引导人、发展人,文化是长期养成的一种精神面貌和价值观。由此可见,很多高校在文化建设上没有跟学生的养成教育实际结合起来,对文化建设的重视还不够。
2.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发展滞后,不利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制度文化是建
立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根本保障。制度文化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行为方式、管理体制及各种规章规范等,而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正是通过规章制度、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等来约束和指导形成的。
制度文化应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智能和心理特点来建设,任何一所学校的制度都不能照抄和照搬过来,更不能是不结合实际的规章制度。然而,当前很多高校的制度却是脱离实际的,甚至有些制度是空头的,制度的制定没有结合“教育育人”这一根本,不具备系统性和科学性。例如,有些高校盲目制定宿舍卫生评比制度、奖学金制度等,在各项评比中却掺杂了太多的人情关系,不能做到奖惩分明,往往让人情牵着制度走,最终致使制度成为空头的支票。这样长期下去,制度的权威性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思想就会受到世俗的约束,受到社会利益及各种人情关系的诱导,完全不利于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3.高校课程文化建设不够创新,不利于学生的养成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根本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要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毕业后就实现“零距离”上岗,就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堂建设,搞好课程文化。良好的课程文化对于学生的素质养成、实践锻炼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传递轻思想教育的问题,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扮演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他们在日常的课程设置及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养成教育。高校的课程设置大都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几大模块,而公共课的教师在课程讲授中只是注重讲授公共课知识,专业课及实践课教师也比较关注专业知识的传递,他们往往忽略知识传递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系,并不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不利于学生的养成教育。
4.高校学术文化氛围不足,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当前的高校文化建设大多注重的是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和行为文化,而往往忽略学术文化。例如,学校的专业及学科建设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明确,学术建设比较匮乏,学术文化建设对学生没有明确的引导,致使学校没有形成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氛围,学生没有形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精神和素质,创新成果只是成为纸上谈兵。一所高校离开学术文化就不是完整的文化体系,任何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学术氛围的熏陶。一所没有学术文化的高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就不能顺利地开展和进行,学生的个性就不会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
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推进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
1.加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性。制度是一种规范性文化,体现了高校管理者的价值取向与信仰追求,是高校课程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保障。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度文化扮演着
非常重要的角色。梅奥人际关系学说告诉我们,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独追求金钱的“经济人”,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由个人性格、兴趣、职业等组成的“非正式的组织”;同时,马斯洛的需求等级论也告诉我们,人有生理、安全、交往、自尊与受人尊重及人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这样一个从低到高的层次等级。高校学生也有着这样那样的需求,在当前社会,面对花花绿绿的诱惑,在各种需求面前,大学生又是处于社会及实践经验欠缺的特殊时期。因此,这就需要高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个人行为养成、道德行为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加以引导和约束,对于其正确的道德及行为规范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不符合大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的行为给予谴责和惩罚。这样,高校制度文化就会成为大学生制度上的向导,使其不至于迷失自我,从而偏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革新大学理念,培育大学人文精神,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当前,很多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欠缺实际性,其制度文化建设完全是为了制度而制度,目前大体存在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很多高校尤其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完全是模仿高中的制度建设,突出的是重视宿舍卫生建设而轻教学,注重抓到课人数而轻实际听课效果等一些重“制度”而轻“实际”的制度文化建设。这样的后果往往是使学生经常抱怨该校没有大学文化而只是高中的延续。第二,部分院校并不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没有明确的约束,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非常常见,有的学生甚至一个学期根本没有到过某科目的课堂,没有见到过该科目的任课教师,但其期末考试却仍然是及格成绩;同时,学生在校外租房、谈恋爱、婚前同居等行为非常普遍,也引发了很多的问题。由此可见,一所高校没有制度文化是不行的,但是光靠制度文化也是不行的,一所高校要推进学生的养成教育,必须进行大学理念的革新,培育大学人文精神,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
大学理念是关于大学的精神、使命、宗旨、功能等基本思想的概括性论述,其核心是围绕“大学是什么”和“大学应该怎么做”这两大基本问题的价值判断和识别,反映了不同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一所高校要进行大学理念的革新,首先就要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定位自身属于哪一类院校,办学思路是什么,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等等。在确立办学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创新,然后确立自己的校训、校徽、校歌等,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为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提供途径。
3.创新大学课程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是一个高校发展的动力,高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想真正有所提高,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一是实施课程开发,施行项目教学。按照德国人的观点,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要以职业能力、技能,特别是以具体岗位需求的特定技能为依据组织教学,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其所采用的是项目教学法,也就是以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为教学目标,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点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所欠缺的。因此,我们要积极实施课程开发,施行项目教学。二是课堂的角色必须发生转变。要由过去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