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
人文地理学考试题
人文地理学考试题1. 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1) 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类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到地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2) 请简要介绍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人口迁移可以改变城市的人口结构和规模,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多样性,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其次,人口迁移还促进了城市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丰富了城市的多元文化。
此外,人口迁移还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升了城市的生活质量。
(3) 解释城市化过程中的“空心化”现象。
城市化过程中的“空心化”现象指的是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活动逐渐减少,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空心”状态。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城市发展的不均衡和功能结构的调整所致。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人口和经济活动逐渐向城市郊区或新兴城市转移,城市中心地区的经济功能和地位减弱。
此外,城市中心地区的老旧城区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也导致了人口和经济的外流。
(4) 简要介绍城市扩张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扩张对环境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城市扩张导致了大量土地的消耗和破坏,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
其次,城市扩张带来了大量交通需求和能源消耗,加剧了空气和水质污染问题。
此外,城市扩张还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影响了城市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因此,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如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推行可持续发展等,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分析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5) 请分析全球化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全球化对人文地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加速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全球互动。
这使得人文地理学需要更多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研究全球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及其引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人文地理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大纲一、引言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探讨了地理空间对人类社会、文化和行为的影响。
本文将依据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对其大纲进行详细阐述。
二、背景介绍1.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和起源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观念和文化特点,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它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而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关注人类行为和地理空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
研究对象可以是城市、农村、国家和地区等不同尺度的地理空间。
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人文地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深入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人文地理学的主要概念和理论1. 地方性地方性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地理空间上的特定区域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征。
地方性影响着人类行为和观念,塑造了不同地域的差异。
2.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也是城市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趋势。
人文地理学关注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的影响,研究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和联系。
3.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以及人类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塑造作用。
它探讨了宗教、语言、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地理分布和变化。
4. 全球化全球化是指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全球互联互通。
人文地理学关注全球化对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在全球化过程中的角色。
四、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1. 城市研究人文地理学在城市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关注城市的形态、功能、发展和社会问题等方面。
城市研究的应用领域包括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城市社会发展等。
2. 农村研究人文地理学也关注农村地区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研究农村的发展模式、社会问题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等。
高考人文地理考试大纲解析
高考人文地理考试大纲解析人文地理是高中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高考地理科目的一部分。
人文地理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了人类聚居与活动地理、人口与城市地理、农业与工业地理、交通与通信地理等方面知识。
下面就来详细解析一下高考人文地理考试大纲的内容。
人类聚居与活动地理是人文地理的基础,也是考试中的重点部分。
考生需熟悉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类聚居形式,包括农村、城市、工矿区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人类聚居的类型和特点,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城市规划、地区发展规划等相关内容,考生需了解相关原则和规划方法。
人口与城市地理是人文地理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人口变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人口增长与减少的原因,如自然增长和迁移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如城市扩张、土地利用、环境污染等。
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城市规模与功能的关系,考生需要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
农业与工业地理是人文地理考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和特点,如谷物种植、果树种植、畜牧业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工业发展的地理影响因素,如资源条件、交通条件等。
对于城乡经济联系和转型发展等问题,也需要进行深入了解。
交通与通信地理是近年来人文地理考试中的新课题之一。
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对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和区域交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地理空间联系的影响,如互联网、手机通信等。
总结起来,高考人文地理考试内容涵盖了人类聚居与活动地理、人口与城市地理、农业与工业地理、交通与通信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系统地掌握这些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对考试大纲的解析,考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考人文地理考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
2023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版
2023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版
一、考试范围
- 自然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 区域地理学
二、考试要求
1. 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地
球的构造、地表形态、气候与气候区、水文地理、生物地理等内容。
2. 理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人
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信等内容。
3. 了解区域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国
内外重要区域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
三、考试形式
1. 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考查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
知识的掌握。
2. 解答题: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考查对地理学基本概念、理
论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备考建议
1. 熟悉教材:认真阅读教材,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2. 多做题:通过做大量题,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3. 多进行实践: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4.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综合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练习,提高地理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相关地理概念、知识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陕西师范大学(陕师大)808人文地理学招生目录、参考书目、复试分数线、考研大纲、考试范围、招生报考人数
I
目录
序言...................................................................................................................................................... I 资料使用说明.................................................................................................................................... II
陕西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手册缩略版 (上)
(2016 版) GIS 遥感地理学,考研我们做的更专业
适合专业:人文、自然、GIS 地学考研中心人文小组倾力打造之精品资料
资料使用说明
一、重要版块介绍
1、赵荣版《人文地理学》课堂笔记及考试重点、难度解析。 该版块分别为陕师大人文地理学指定参考书赵荣第二版《人文地理学》各章节常识、知 识点、考点和难点,是所有知识点的一个总结,为了方便大家复习、有的放矢,我们对每个 知识点都赋予了权重,并且适当添加了本书无涉及,但很重要的知识。以便大家更全面、高 效的进行复习。 2、《人文地理学》近九年真题参考答案、《高等数学 I》近十三年真题答案 陕师大人文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大的论述题一般都是考察大家的综 合论述能力,回答此类问题,关键点在于思路,在于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回答,而不是问此 答彼或胡乱去写,答满为止。希望大家通过我们提供的答案,进一步锻炼自己答题能力。
三、资料更新说明
新的年份,考研范围、考试重点和大纲都会有新的变化,针对这种变化,本中心每年都 会进行一次大范围内容更新,所以本套资料仅适用于 2016 年,如有更新,请大家联系我们! 谢谢。
人文地理学讲义赵荣
第一章 绪论 本章重点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征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方向 (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本章难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一、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二、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德、法、英、美、俄的人文地理学) 三、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四、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一、经验主义方法论 二、实证主义方法论 三、人本主义方法论 四、结构主义方法论 第二章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 本章重点: (1)文化结构及文化的特点 (2)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及其比较 (3)文化区与文化扩散及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本章难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的主题 第一节 文化概念与文化结构 一、文化概念 二、文化结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第二节 文化的形式与特点 一、人类的出现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生物适应、文化适应) 二、从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比较看文化的特点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一、文化的空间现象—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扩展扩散、迁移扩散) 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 生态论、 环境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五、文化景观 第四节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索 一、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说 二、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 四、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 第三章 人口分布与迁移 本章重点: (1)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集镇与农村 一、集镇(具有与工业生产活动的乡村、集市) 二、乡村(一般类型的乡村、活动型村落、特殊类型) 第十一章 旅游地理 本章重点: (1)旅游的区域特征 (2)旅游动机与决策 (3)旅游资源与旅游地及其类型 (4)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本章难点:旅游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旅游业的兴起 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 二、大众旅游的发展 第二节 旅游的区域特征 一、客源地与目的地 二、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关系 第三节 旅游动机与决策 一、旅游动机的概念分类及其影响因素(概念、旅游动机类型及影响因素) 二、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旅游偏好) 第四节旅游资源与旅游地 一、旅游资源(概念、形成条件、特征) 二、旅游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与古迹、 国 家森林公园、 国家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 第五节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一、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 二、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 三、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四、旅游对区域的文化影响 第十二章 行为地理 本章重点: (1)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2)行为空间及人类日常活动的空间行为 本章难点: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第一节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一、环境知觉与认知(环境感觉、环境知觉、环境认知) 二、地理物象 三、物象评价与行为 第二节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一、行为空间 二、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通勤活动、购物活动、交际与闲暇活动与空 间行为) 三、人类迁移活动的空间行为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一、行为矩阵模型 二、报偿矩阵模型 第十三章 政治地理 本章重点: (1)政治地理要素与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2)国家权力要素与国家实力分析
贵州师范大学考研大纲721人文地理学
贵州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初试)(科目:721人文地理学)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学》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人文地理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多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 15分,共30分三、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系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具有正确的人生观、生态观、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战略观,并具备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
二、考查内容绪论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地理学发展简介。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及体系第三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人地关系第一节人地关系理论回顾。
主要的人地关系理论及其发展。
第二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人地系统中的人和地的特征以及人地矛盾内涵和人地系统结构的演变和调控第二章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农业经济活动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工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工业经济活动的特点。
工业部门结构演变。
工业布局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知识经济与地理环境。
知识经济的概念与工业经济的区别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三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分布与地理环境。
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人口结构、素质与地理环境。
人口产业结构、年龄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素质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
第三节人口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移动的历史演变、移动的原因及后果。
第四章人类活动的中心——聚落第一节城市。
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整)
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整)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社会文化地理与规划初试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社会文化地理与规划初试考试大纲及参考书《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学科目内容包括人文地理学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人文地理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查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第三节人文地理研究的方法论要求: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出现与发展、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人文地理学的应用领域、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与基本理论主要内容: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要求:掌握人文地理学的五大主题和主要的人文地理学相关理论。
第三章文化与文化的地理学主要内容:第一节文化概念和文化结构第二节文化的形成与特点要求:掌握空间分析不同维度的概念、空间研究与区域研究的发展,以及各种扩散类型的辨析与应用。
第四章人口地理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人口与发展第二节人口分布与迁移第三节人种第四节民族第五节民俗与流行文化要求:掌握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人口分布与迁移、人种的划分与地理环境、民族的形成与特征、世界民族的分布、民族的迁移与集聚、民族的变化与整合、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主要内容:第一节农业的起源第二节农业的发展与类型第三节世界农业生产布局第四节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要求:掌握农业的起源、农业的发展与类型、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世界农业生产布局、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发展主要内容:第一节工业的出现和初期发展第二节工业生产的扩散和继续发展第三节产业类型和工业区第四节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第五节工业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要求:掌握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工业化过程、世界工业分布的新变化以及全球化。
第七章语言地理主要内容:第一节语言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世界语言的分类与分布第三节语言的扩散与影响第四节语言景观要求:掌握语言的起源理论、世界主要语言分类、语言扩散的影响及语言景观的特征。
宁波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14地理学综合【学科教学(地理)】
2023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地理学综合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自然地理学试题分值约占60%、人文地理学试题分值约占4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地壳、大气、水文、土壤等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和分异规律,以及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
人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联系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
城市与区域发展问题解决的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
(四)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2.简答题3.案例分析题4.论述题二、考查目标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自然地理中的实际问题。
要求考生围绕“空间”和“地方”核心论题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地缘政治和人地关系等内容。
要求考生掌握综合运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自然地理学》部分1、绪论地理学史简介,自然地理学的分支,研究对象、分科及研究任务。
2、地壳了解并掌握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结构,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掌握矿物的内部构造和外表形态,矿物的化学性质,矿物的集合体形态和物理性质;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基本结构、构造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岩石的变形和岩层产状,褶皱、断裂构造等概念及特征;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特征及分布规律。
理解主要的地构造学说及地史的研究方法。
3、行星地球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掌握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结构性及地外系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地内系统对地表自然环境的影响。
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
5简述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合与分的趋势。
6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的焦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7文化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
8文化本土化的表现形式和局限性。
9论述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10全球化时代的区域文化创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二、主要参考书
1.赵荣,王恩涌等编著.人文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考试内容
(一)学科概况及理论进展
内容:
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
5、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6、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二)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
内容:
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2.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4.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2.陈慧琳主编.人文地理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四)人口人种和民族
内容:
1、分析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的成因,思考人口变动对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影响。
2、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论证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3、民族对地理景观有什么影响。
(五)农业起源和发展
内容:
1结合农业发展的阶段,探讨农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必要条件。
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高考地理考试大纲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1. 自然地理学
- 地球与地球运动
-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 气候与气候变化
- 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
2. 人文地理学
- 人口与人口迁移
-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 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
- 农业与农村发展
3. 中国地理
- 自然地理特征与自然资源
-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规划
- 环境问题与生态保护
- 交通与通信网络
4. 世界地理
- 地球自然环境与物质循环
- 人类活动与全球环境变化
-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5. 地理思维方法
- 地图和地图阅读
- 地理实地考察方法
- 统计与图表分析能力
- 综合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大纲以各省份、各年份的高考地理考试大纲为准。
0705地理学学科简介及科目考试大纲
0705地理学学科简介及科目考试大纲一、学科介绍海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始建于1982年,通过量年的进展,该学科已经打造成为海南省唯一培育地理科学及相关专业高级专门人材的教学科研基地,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学科建设取得快速进展,2003年,自然地理学成为海南师范大学的重点学科,2005年,地理科学专业获“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获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21年地理学学科获批为海南省一般高等学校重点(培育)学科,2021年地理学获批为拟建博士点学科,2016年地理学学科又被获批为海南省重点特色学科(B类)。
此刻,本学科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功效显著的教学科研团队。
学科现有教授、副教授16人,具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其中包括国务院特贴专家、省优专家、海南省515人材等4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2020年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近5年来,本学科教师主持各级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教育部重点项目2项,其它省部级项目20项,校厅级项目20项,横向课题50余项。
出版专著9本,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75篇,SCI、EI、ISTP收录论文35篇。
有5项功效别离取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与海南省第五次社科优秀功效三等奖。
学科的热带海岛资源环境实验室(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图、环境界球化学、环境评判等实验室)和地理科学基础实验室(包括自然地理、测量地图、热带海岛气象、天文观测站、热带海岛环境科学等实验室)拥有ICP-MS、X荧光光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仪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大体可知足研究生培育的需要;最近几年来,研究生培育质量也取得社会的普遍认同,已毕业的研究生多人获“国家奖学金“”和“海南省优秀硕士研究生”等荣誉称号,毕业硕士生也大多进入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与治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本学科研究方向设置如下表所示。
人文地理学教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发展历程。
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如文化景观、人口地理、城市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等。
熟悉世界和中国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图阅读能力。
增强学生的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区域观念,增强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激发学生对人文地理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课程内容1、绪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文化地理学文化的概念和文化结构文化景观及其形成机制文化扩散和文化整合地域文化与文化区3、人口地理学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政策与人口规划4、农业地理学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农业区位论农业生产类型和地域分布农业可持续发展5、工业地理学工业的发展和分类工业区位论工业地域和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与产业转移6、城市地理学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地域结构和功能分区城市化进程和城市问题城市体系和城市规划7、语言地理学语言的起源和传播语言的分类和分布语言景观和语言政策8、宗教地理学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宗教的分布和地域特征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9、旅游地理学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旅游规划和旅游影响10、政治地理学政治地理单元和政治地理格局国家政治地理特征国际政治地理格局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11、行为地理学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决策行为和区位选择消费行为和空间行为12、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2025年新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2025年新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是针对中国大陆地区的高中地理课程进行的详细规定,包括地理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等内容。
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省份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自然地理部分:这部分包括地球和地图、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现象、地形和地貌、气候和植被、水文、土壤和动物、自然灾害等内容。
2. 人文地理部分:这部分包括人口和城市、产业和经济、交通和通信、文化和环境、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内容。
3. 地理实践部分:这部分包括地理调查、地理实验、地理信息技术等内容。
具体的考试大纲可能会因年份和考试政策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建议参考当年的考试大纲和相关说明。
同时,为了更好地准备高考地理考试,建议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注重地理实践和地理思维的培养,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文化地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文化地理学》课程考试大纲Cultural Geography课程编号:412011180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有关专业学时数:33 学分数:2 执笔者:吴黎军一、考试总体要求本课程为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考试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文化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国内外发展过程、趋势及有关理论,掌握有关专业术语,明晰各种文化现象的空间特点及空间规律,初步学会用文化地理学的视角进行案例分析并在实际中指导地方文化建设。
二、考试内容章节掌握内容理解内容了解内容第一章绪论1、文化地理学的学科性质2、文化特质和文化结构的概念1、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2、文化地理学研究方法1、西方文化地理学近、现代发展三个阶段2、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第二章物质文化地理1、物质文化释义及分类2、生产文化的地域性3、生活文化的地域性1、影响物质文化地域性的因素2、生活文化的地域性1、建筑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2、物质文化的分类第三章精神文化地理1、语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地名的主要性能及地名景观的种类4、常见的几种艺术地理1、宗教景观的分布2、文学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书法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绘画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戏曲的地域差异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四章文化生态学1、文化生态学的概念2、文化转型与生态承载的概念及与环境的关系3、常见几种自然观的分类1、文化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2、文化转型与生态承载之间的关系1、不同文化的自然观在文化发展中的意义2、应用文化生态学研究文化地理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3、不同地方文化景观的环境映射第五章 文化源地1、文化特质和文化综合体2、 文化源地的概念和种类3、文化创新源地 1、文化源地的地理背景2、 文化创新源地形成的影响因素1、早期人类文明源地2、 文化与自然的关系3、文化创新及其特征第六章 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概念和类型2、文化扩散的分类3、文化传播的规律 1、文化传播与文化扩散的异同 2、 文化传播的规律 1、文化扩散与大众传媒第七章 文化区1、 文化区的概念和类型2、文化整合的概念和意义 1、 文化区划 1、世界文化区 2、中国文化区第八章 空间、地方与文化1、空间与地方的区别和联系2、空间感应的概念及研究意义3、地方文化认同及其意义4、地方文化建设1、文化在从空间到地方转化中的意义 2、地方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和作用1、企业文化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作用2、社区文化第九章 文化景观1、文化景观的概念2、文化景观的特性3、文化景观野外考察的程序1、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折射物2、文化景观反映自然环境的局限性3、文化景观研究与文化生态学研究的区别和联系1、文化景观野外考察应注意的问题2、文化景观野外考察的必要性第十章 文化产品1、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商品2、文化产品的特性1、文化产品开发1、文化产品开发对地方原有文化的影响难易度分布:容易 20-25% ,中等难度 65-70% ,较难 10-15%四、考试形式与时间闭卷考试,评分采用百分制,考试时间120分钟。
川师地理专硕人文地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于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的掌握程度,以及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人文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
2. 人口地理学:包括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等。
3. 城市地理学:包括城市形成和发展、城市功能和结构、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等。
4. 经济地理学:包括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问题等。
5. 文化地理学:包括文化景观、文化传播、文化冲突和文化保护等。
6. 旅游地理学:包括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影响和旅游规划等。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四、考试要求
1. 考生需要对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深入的理解。
2. 考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考试时间
本考试时间为3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插班生二﹑考试目的《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自然地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加以运用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和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在基本推理判断和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进行有关推理和判断,以分析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1﹑考试的方法:闭卷,笔试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4﹑试题总数:35题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指导思想: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题目数量多,分量小,范围广,涵盖的内容全面而丰富。
基础知识一般要占60%左右,灵活性的题目要占20%左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要占20%左右。
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应适当地压缩大题目在总的考分中所占的比例。
客观性的题目应占比较重的份量。
6﹑题目类型(1)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小题1分,共10分)(2)判断题:(下列各小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3)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4)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5)图表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6)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7)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四﹑考试内容﹑要求绪论1、了解自然地理学的任务2、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3、掌握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了解宇宙、天体的概念。
太阳系的起源、日地距离和地月距离的计算2、掌握恒星和星系、地月系、太阳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掌握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证明和后果。
了解时间和历法的计算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3、掌握四季和五带形成的原因及划分4、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第四节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1、了解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的基本概念和使用2、掌握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的异同点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1、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理化特征2、掌握地球的内、外圈层结构特征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1、了解海陆起伏曲线和岛屿类型2、掌握海陆分布特征和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第二章地壳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1、掌握矿物、岩石的种类、基本特征和鉴定方法2、掌握岩石的成因和形成过程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1、掌握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2、掌握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3、熟练掌握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形态特征及野外鉴别第三节大地构造学说1、了解各种大地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演进和主要理论内容第四节火山与地震1、了解火山、地震的基本知识2、掌握火山、地震的地理分布规律第五节地壳的演变1、了解地壳演化简史2、了解地质年代的表示方法第三章大气和气候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1、了解太阳辐射及其通过下垫面引起大气增温、冷却的物理过程中各相关概念2、掌握大气成分及其作用、大气分层的各层特征3、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三种削弱作用4、了解空气内能变化的两种情况5、熟练掌握大气温度随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第二节大气水分和降水1、了解水相变化原理,蒸发的影响因素2、了解水汽的凝结现象(露、霜、云、雾等)3、掌握凝结条件和满足条件的途径4、熟练掌握降水的形成与类型、地理分布规律第三节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1、了解作用于空气的各种力的定量表述,产生于大气中的水平运动及其变化2﹑熟练掌握气团、锋的定义、特征、分类和天气模式3、掌握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及其形成4、掌握冷性反气旋、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结构、天气模式与运动变化规律第四节气候的形成1、了解气候的概念和气候系统的组成2﹑了解天文辐射的计算与时空分布特点,熟练掌握天文气候带的划分3﹑了解环流变异与气候异常,掌握环流的热量输送与水分循环4﹑掌握海陆冷热源作用对气温、降水和周期性风系的影响,熟练掌握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区别指标5、掌握地形对气温、降水和地方性风的影响6、了解冰雪覆盖的气候效应7、熟练掌握低、中、高纬度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特征和地区分布8、了解高山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及其地域不同第五节气候变化1、了解气候变化的史实,掌握气候变化的特征2、熟练掌握导致气候变化的因素3、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掌握城市气候特征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第一节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2、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3、掌握水循环基本过程、类型与层次结构4、熟练掌握水量平衡概念、研究意义和水量平衡方程第二节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1、了解海洋的起源2、了解海水的组成和海水温度、密度和透明度3、掌握世界大洋的区分和海的分类第三节海水的运动1﹑了解潮汐与潮流、波浪2、掌握洋流的成因、模式和主要洋流第四节海平面变化1、了解7万年来的海平面变化2、了解近百年的海平面变化3、了解21世纪海平面上升预测第五节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1、了解各种海洋资源的基本情况2、了解海洋环境保护3、掌握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六节河流1、了解河流的概念、水情要素和河水的运动2、掌握河川径流形成、变化和河流补给的形式、特点,并了解它们的定量计算方法3、掌握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七节湖泊与沼泽1、了解湖泊、沼泽的水文特征2、掌握湖泊、沼泽成因和类型第八节地下水1、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2、了解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3、掌握岩石的水理性质4、掌握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种地下水的特征第九节冰川1、了解地球上冰川的分布情况2、熟练掌握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及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五章地貌第一节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1、了解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掌握地貌的成因及基本地貌类型第二节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1、熟练掌握风化作用和块体运动2、掌握坡地重力地貌的类型第三节流水地貌1、了解各种流水地貌的形成过程2、熟练掌握流水地貌主要成因及类型第四节喀斯特地貌1、了解各种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2、熟练掌握喀斯特地貌主要成因及类型第五节冰川与冰缘地貌1、了解各种冰川、冰缘地貌的形成过程2、掌握冰川、冰缘地貌主要成因及类型第六节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1、了解各种风沙、黄土地貌的形成过程2、掌握风沙、黄土地貌主要成因及类型第七节海岸与海底地貌1、了解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的类型2、掌握海岸地貌主要成因及类型第六章土壤圈第一节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1、熟练掌握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2、掌握土壤剖面、土壤发生层次与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3、了解土壤矿物、有机质的形成,来源与组成4、掌握土壤固相的物质诊断特性5、了解土壤空气及其运动,土壤的热量状况,土壤水分及其分布6、掌握土壤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节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1、熟练掌握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土壤形成的气候,岩石圈因素,水圈因素和时间因素的作用2、掌握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和土壤形成的人为因素3、了解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4、掌握主要成土过程第三节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1、了解中国土壤分类情况,了解国际土壤分类的发展2、了解世界土壤分布3、掌握土壤的分布规律第四节土壤类型特征1、了解森林土纲系列,草原与荒漠土纲系列,水成型土纲系列,过渡型土纲系列,岩成型土纲系列和人为土纲的概况2、掌握各类土纲的诊断特性第五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1、了解世界及我国土壤资源概况2、掌握土壤资源的概念3、掌握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土壤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措施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第一节地球上的生物界1、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阶段和生物进化阶段2、掌握生物划分类型的方法第二节生物与环境1、了解环境的概念;生态因子的作用及其分类2、掌握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3、了解生物与气候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4、了解生物与地形的关系5、了解土壤的机械组成以及土壤酸碱度对生物的影响6、掌握土壤水分和温度对生物的影响7、掌握水对生物的重要意义8、了解水对陆生、水生生物的影响9、熟练掌握生物种间关系的基本类型10、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类型第三节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1、了解种群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2、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3、掌握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4、了解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状况5、了解群落的外貌与植物的生活型6、掌握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多样性7、了解群落的种间关联8、了解群落内的光照、温度、水分和空气状况9、掌握生物群落的动态及群落对环境的作用10、了解群落的形成、分类以及植物、动物群落的分类第四节生态系统1、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分和结构2、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3、了解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第五节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1、了解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生物群的外貌、分布和地理特征2、了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与灌丛生物群以及荒漠生物群的基本特征3、了解温带落叶阔叶林生物群、温带草原生物群和寒温带针叶林生物群的基本特征4、了解寒带生物群的基本特征5、了解草甸和沼泽生物群的基本特征;我国草甸生物群的分布和开发利用6、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分布规律7、了解浮游生物、漂浮生物、自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长环境8、了解淡水生态系统9、了解海洋生态系统10、掌握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第六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1、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2、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3、掌握生态农业的优点和类型第七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意义和价值2、了解全球和中国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3、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观念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3、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1、了解地带性规律学说的形成背景2、了解地带性规律研究的近期发展3、掌握地带性规律学说的本质含义4、掌握非地带性规律5、了解地域分异的尺度6、熟练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7、熟练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第三节自然区划1、熟练掌握自然区划原则2、掌握自然区划等级系统第四节土地类型研究1、掌握土地的含义与土地分级2、掌握土地评价第五节人地关系研究1、了解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表现2、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3、掌握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五﹑试题结构六﹑考试要求本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考生应带备钢笔(或蓝、黑圆珠笔)、铅笔、橡皮、三角板(或直尺、量角器),但不得携带任何教材、参考资料、工具书、笔记本、作业本、纸张、电子读物和电子器具等进入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