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第三四章 全球化-信息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三)R.Robinson的见解 理查德· 罗宾逊(Richard D. Robinson)在他的著 作《国际化经营》中提出:“国际经营是企业在一个 以上的国家或殖民地内,对公共社会或个人产生影响 的经营活动”。 比较上述见解,前两者强调国际经营是企业超越国境线 的经营活动;后者强调国际经营是企业在不同国家的经 营活动。虽然在表述上两个见解有所不同,但在认为国 际经营是在超越国境线开展经营活动的意义上没有本质 差异。 因此,可以将国际经营概念归纳如下:如果一个企业的 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 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 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
18
• 经济和技术环境: (1)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 (2)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 (3)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 (4)科技发展水增 (5)社会基础设施
19
• 文化环境: (1)权力距离 (2)不确定性的避免 (3)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 (4)男性化或女性化
• 自然地理环境: 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臵、地形、 气候等因素
36
★管理者应努力做到和避免的
要做到: • 善于发现信息 • 为信息价值的充分发挥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的价值。
要避免: • 信息孤岛 • 信息过载
37
六、信息的反馈
•
指对信息利用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 找出发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 证信息的利用符合预期的过程。 • 信息反馈要满足以下要求: 1.反馈信息真实准确 2.信息传递迅速及时 3.控制措施适当有效
24
全 球 一 体 化 的 压 力
高
全球模式:将全球视 跨国模式:专业化工 为单一的市场,公司 厂符合本地反应的要 总部集中统一经营 求,通过复杂的协调 机制进行全球一体化 国际模式:利用现有 多国模式:设在多个 能力向国际市场拓展 国家的子公司作为独 立的业务单位来运营
低
低
理想模式: 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 全球范围内职能分工; 全球范围内营销活动; 全球范围内创新与发展.
第三章 全球化管理
1
第一节 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 第二节 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 第三节 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
2
第一节 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
一、国际化经营的内涵
(一)S.Robock等人的见解 在《国际经营和多国企业》一书中,S.Robock 等认为:“国际经营是企业超越国境线的包括商品、 服务、资本、人力资源等交易,以及技术转让和人力 资源管理等在内的各项事业活动”。 (二) J.Fayerweather的见解 在《国际经营管理》一书中,约翰· 费耶维舍 (John Fayerweather)指出:“尽管人们可以给国 际经营一个复杂的定义,但是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 征:即它是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说 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
4
国内经营与国际经营比较 • 通俗地说,当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局限于单一主权国家 范围时,它所从事的就是国内经营。与此相对应,国际经营 就是指企业所开展的超越一国主权范围的生产经营活动;也 就是以企业为主体,实现的超越国界的商品、劳务、资本等 经济资源的传递与转化过程。 • 从这些定义不难看出,国内经营与国际经营概念的区别在于: 有关企业是否“直接”参与了商品、劳务、资源和技能的跨 国传递与转化。因此,国际贸易仅仅是国际经营活动中的最 基本的形式之一。除此之外,非股权安排、直接投资等也是 国际经营的常见形式。
5
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阶段
1.历史发展的角度 • 初始发展阶段(19世纪至二战前) 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 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 • 高速发展阶段(二战后至20c80s) 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 • 全球竞争阶段(20c80s至今) 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化经营活动最主要的载体。
14
(三)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
资源在国际间的不均匀分布与流动障碍的存在,是促进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动因。 资源禀赋的国际性差异是一个客观因素,一个国家不可 能拥有一切满足自己需要的资源。同时,在一国资源禀 赋有限的前提下,由于技术等条件的差异和变化,使得 一国不同部门对资源需求不同而且需求不断变化。通过 企业国际化经营可以有效地缓解该国经济发展因资源约 束而出现的不均衡现象。
2. 基本内容
• 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
40
生产什么? 主生产计划 MPS
需要什么? 物料清单 BOM
生产作业计划
每一项加工件的建议计划 · 开始生产日期和完工日期 · 需求数量
6
2.企wk.baidu.com发展的角度
• 出口阶段 首要任务是正确地选择能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机会 的海外市场,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 • 非股权安排阶段 特许经营、技术转移、合同制造等非股权安排成为国 际化经营的新方式。 • 直接投资阶段 希望通过生产的国际化,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 组合,并最终实现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等综合利益的最 大化。
20
二、国际化经营环境的评估
(一)评估体系中指标的设臵原则 1.系统性和目的性 2.客观性和可比性 3.差异性
21
(二)冷热分析法 主要用于对国际经营环境的对比分析 优点:简单直观,适于粗略评价 不足:笼统、不够细致、逻辑性不强 (三)等级尺度法 优点:将定性问题定量化,结果一目了然 不足:没有考虑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因素。 (四)多因素评价法 是一个一般的投资环境评价方法,适用于对各国投资环 境的全面评价。
11
表3-2
优势类型与国际经营方式选择
12
(二)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
在世界经济的国界概念日益模糊的趋势下,任何加入 了世界经济循环的企业都可能遵循着一个相对类似的 历程成长,即由国内市场指向开始,顺次经历出口企 业、非股权安排、直接投资建立国外生产基地企业, 最后发展为跨国生产与经营企业。考察当今世界上许 多著名的企业,大多是按照这样的发展逻辑成长的。 企业成长的逻辑过程表明,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企业 需要的空间条件是不同的。
34
四、信息的传播(与大众传播不同的特点) 1. 目的更加具体 2. 控制更加严密 3. 时效更加显著 管理者要注意防止信息发生畸变。 导致信息畸变的原因:
– 传播主体的干扰 – 传播渠道的干扰 – 传播的可观障碍的存在
35
五、信息的利用
指有意识地运用存储的信息去解决管理中具 体问题的过程 。 信息的利用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28
数据存储器
数
据
加工处理
信
息
图1
信息与数据
29
二、对信息的评估
–收益与成本比较
• 有形成本 可被精确量化的成本 • 无形成本 很难或不能被量化的成本
30
三、有用信息的特征
高质量 精确 清楚 及时 时间敏感性 例外报告 完全 范围 简洁
有序
媒介
当前
频繁
详细
相关
31
第二节 信息管理工作
一、信息的采集 – 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 方式搜寻并占有各类信息的过程。 1.明确采集的目的 2.界定采集的范围 3.选择信息源
32
二、信息的加工
– 指对采集来的通常显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信 息进行鉴别和筛选,使信息条理化、规范 化、准确化的过程。
1. 2. 3. 4. 5. 鉴别(可靠性) 筛选(适用性) 排序 初步激活 编写
注意两者的区别 }
33
三、信息的存储 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放、保 管以便使用的过程。
1.信息存储的三层含义 • 记录在相应的载体上 • 形成方便人们检索的数据库 • 对数据库进行日常维护 2.信息存储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 • 准确性问题 • 安全性问题 • 费用问题 • 方便问题(方便使用、更新方便)
高
当地反应化的压力
25
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26
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第二节 信息管理工作 第三节 信息化管理
27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定义 –信息:数据经过加工后得到的结果 –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 符号,如文字、数字、图形和曲线等。 信息和数据的联系与区别
15
(四)抵御和分散风险 (五)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
16
第二节 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
一、国际化经营的环境要素
–政治与法律环境 –经济和技术环境 –文化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17
• 政治与法律环境: (1)国家政治体制 (2)政治的稳定性 (3)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 (4)本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5)法律环境
1.管理者在认清问题性质的前提下,判断什么样的信 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对组织目前拥有的信息资源作一梳理,在此基础上, 判断所需的信息是否存在; 3.如果组织中存在所需的信息,则可直接利用。如果不 存在,则要考虑是否能够通过对现有信息进行开发、 整合来满足管理者对信息的需要。如果不能,则要 考虑重新采集信息,回到信息管理的源头。
7
二、国际化经营的特征
–跨国界经营(面临多元、复杂的外部环境) –多元化经营(可降低国别风险) –资源共享 –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8
三、国际化经营的动机
(一)利用优势能力 利用企业内外部以及国内外的综合优势,是一国企业开展 国际经营的主要动机之一。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 H.Dunning)在所有权优势和 内部化优势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导入区位优势理论,构建了 国 际 生 产 折 衷 理 论 ( the Eclectic Model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即OLI模式)。他认为,企业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即OLI优势)是 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基础。
38
第三节 信息化管理
一、信息系统的要素
控制 输入 输出
处理 反馈
39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 一 ) 20 世 纪 60 年 代 开 环 的 物 料 需 求 计 划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MRP) 1. 基本任务
⑴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相关物 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 (相关需求); ⑵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 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
22
第三节 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
一、全球一体化的压力 1.产品需求的同质性——降低成本 2.全球战略协调的竞争对手的出现 二、当地化反应的压力 1.需求的差异 2.不同国家习惯不同 3.分销渠道和销售方式的差异 4.经济和政治上的要求
23
三、全球战略的选择
• • • • 国际模式 多国模式 全球模式 跨国模式
10
•
内部化优势是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Peter J.Buckley) 等人提出的,是指由于存在着市场失灵情况,企业可以通过 建立内部市场,发挥自有的所有权优势,达到节约交易成本 的目的。 • 在巴克利观点的基础上,邓宁将市场失灵分为两类。一类是 结构性失灵,即东道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政策引起的市场 失灵和无形资产垄断引起的市场失灵;另一类是交易性失灵, 即交易渠道不畅引起的交易成本上升,交易方式僵硬引起的 交易效率降低,缺乏期货市场引起的交易风险增加等。通过 构建内部交易市场,可以使企业缓解或免除外部市场的结构 性和交易性失灵可能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9
• 所有权优势含义来自海默(Stephen Herbert Hymer)的垄 断优势理论。是指企业拥有的或能够获得的外国企业所不具 备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生 产秘诀等可以转让的所有权,以及技术创新能力、营销技能 和规模经济等不可转让的所有权。 • 区位优势是指因生产地点的不同选择而形成的竞争优势。邓 宁指出,区位优势并不是企业本身所拥有,而是由东道国特 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 如地理位臵、自然资源等;二是东道国政府政策灵活、优惠 等形成的优势。
13
在初创时期,企业通常是以国内市场空间为经营条 件,资源配臵和经营机制都带有鲜明的国内特色。 当企业对国内市场的经营达到一定水平后,如获得了 保持竞争优势的市场份额或遇到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时, 就意味着经营的国内空间条件可能不再适应企业成长的 要求,需要扩展经营空间,于是企业就产生了走向国际 经营的需要。
(三)R.Robinson的见解 理查德· 罗宾逊(Richard D. Robinson)在他的著 作《国际化经营》中提出:“国际经营是企业在一个 以上的国家或殖民地内,对公共社会或个人产生影响 的经营活动”。 比较上述见解,前两者强调国际经营是企业超越国境线 的经营活动;后者强调国际经营是企业在不同国家的经 营活动。虽然在表述上两个见解有所不同,但在认为国 际经营是在超越国境线开展经营活动的意义上没有本质 差异。 因此,可以将国际经营概念归纳如下:如果一个企业的 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 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 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
18
• 经济和技术环境: (1)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 (2)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 (3)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 (4)科技发展水增 (5)社会基础设施
19
• 文化环境: (1)权力距离 (2)不确定性的避免 (3)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 (4)男性化或女性化
• 自然地理环境: 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臵、地形、 气候等因素
36
★管理者应努力做到和避免的
要做到: • 善于发现信息 • 为信息价值的充分发挥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的价值。
要避免: • 信息孤岛 • 信息过载
37
六、信息的反馈
•
指对信息利用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 找出发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 证信息的利用符合预期的过程。 • 信息反馈要满足以下要求: 1.反馈信息真实准确 2.信息传递迅速及时 3.控制措施适当有效
24
全 球 一 体 化 的 压 力
高
全球模式:将全球视 跨国模式:专业化工 为单一的市场,公司 厂符合本地反应的要 总部集中统一经营 求,通过复杂的协调 机制进行全球一体化 国际模式:利用现有 多国模式:设在多个 能力向国际市场拓展 国家的子公司作为独 立的业务单位来运营
低
低
理想模式: 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 全球范围内职能分工; 全球范围内营销活动; 全球范围内创新与发展.
第三章 全球化管理
1
第一节 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 第二节 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 第三节 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
2
第一节 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
一、国际化经营的内涵
(一)S.Robock等人的见解 在《国际经营和多国企业》一书中,S.Robock 等认为:“国际经营是企业超越国境线的包括商品、 服务、资本、人力资源等交易,以及技术转让和人力 资源管理等在内的各项事业活动”。 (二) J.Fayerweather的见解 在《国际经营管理》一书中,约翰· 费耶维舍 (John Fayerweather)指出:“尽管人们可以给国 际经营一个复杂的定义,但是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 征:即它是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说 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
4
国内经营与国际经营比较 • 通俗地说,当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局限于单一主权国家 范围时,它所从事的就是国内经营。与此相对应,国际经营 就是指企业所开展的超越一国主权范围的生产经营活动;也 就是以企业为主体,实现的超越国界的商品、劳务、资本等 经济资源的传递与转化过程。 • 从这些定义不难看出,国内经营与国际经营概念的区别在于: 有关企业是否“直接”参与了商品、劳务、资源和技能的跨 国传递与转化。因此,国际贸易仅仅是国际经营活动中的最 基本的形式之一。除此之外,非股权安排、直接投资等也是 国际经营的常见形式。
5
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阶段
1.历史发展的角度 • 初始发展阶段(19世纪至二战前) 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 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 • 高速发展阶段(二战后至20c80s) 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 • 全球竞争阶段(20c80s至今) 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化经营活动最主要的载体。
14
(三)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
资源在国际间的不均匀分布与流动障碍的存在,是促进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动因。 资源禀赋的国际性差异是一个客观因素,一个国家不可 能拥有一切满足自己需要的资源。同时,在一国资源禀 赋有限的前提下,由于技术等条件的差异和变化,使得 一国不同部门对资源需求不同而且需求不断变化。通过 企业国际化经营可以有效地缓解该国经济发展因资源约 束而出现的不均衡现象。
2. 基本内容
• 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
40
生产什么? 主生产计划 MPS
需要什么? 物料清单 BOM
生产作业计划
每一项加工件的建议计划 · 开始生产日期和完工日期 · 需求数量
6
2.企wk.baidu.com发展的角度
• 出口阶段 首要任务是正确地选择能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机会 的海外市场,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 • 非股权安排阶段 特许经营、技术转移、合同制造等非股权安排成为国 际化经营的新方式。 • 直接投资阶段 希望通过生产的国际化,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 组合,并最终实现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等综合利益的最 大化。
20
二、国际化经营环境的评估
(一)评估体系中指标的设臵原则 1.系统性和目的性 2.客观性和可比性 3.差异性
21
(二)冷热分析法 主要用于对国际经营环境的对比分析 优点:简单直观,适于粗略评价 不足:笼统、不够细致、逻辑性不强 (三)等级尺度法 优点:将定性问题定量化,结果一目了然 不足:没有考虑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因素。 (四)多因素评价法 是一个一般的投资环境评价方法,适用于对各国投资环 境的全面评价。
11
表3-2
优势类型与国际经营方式选择
12
(二)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
在世界经济的国界概念日益模糊的趋势下,任何加入 了世界经济循环的企业都可能遵循着一个相对类似的 历程成长,即由国内市场指向开始,顺次经历出口企 业、非股权安排、直接投资建立国外生产基地企业, 最后发展为跨国生产与经营企业。考察当今世界上许 多著名的企业,大多是按照这样的发展逻辑成长的。 企业成长的逻辑过程表明,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企业 需要的空间条件是不同的。
34
四、信息的传播(与大众传播不同的特点) 1. 目的更加具体 2. 控制更加严密 3. 时效更加显著 管理者要注意防止信息发生畸变。 导致信息畸变的原因:
– 传播主体的干扰 – 传播渠道的干扰 – 传播的可观障碍的存在
35
五、信息的利用
指有意识地运用存储的信息去解决管理中具 体问题的过程 。 信息的利用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28
数据存储器
数
据
加工处理
信
息
图1
信息与数据
29
二、对信息的评估
–收益与成本比较
• 有形成本 可被精确量化的成本 • 无形成本 很难或不能被量化的成本
30
三、有用信息的特征
高质量 精确 清楚 及时 时间敏感性 例外报告 完全 范围 简洁
有序
媒介
当前
频繁
详细
相关
31
第二节 信息管理工作
一、信息的采集 – 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 方式搜寻并占有各类信息的过程。 1.明确采集的目的 2.界定采集的范围 3.选择信息源
32
二、信息的加工
– 指对采集来的通常显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信 息进行鉴别和筛选,使信息条理化、规范 化、准确化的过程。
1. 2. 3. 4. 5. 鉴别(可靠性) 筛选(适用性) 排序 初步激活 编写
注意两者的区别 }
33
三、信息的存储 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放、保 管以便使用的过程。
1.信息存储的三层含义 • 记录在相应的载体上 • 形成方便人们检索的数据库 • 对数据库进行日常维护 2.信息存储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 • 准确性问题 • 安全性问题 • 费用问题 • 方便问题(方便使用、更新方便)
高
当地反应化的压力
25
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26
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第二节 信息管理工作 第三节 信息化管理
27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定义 –信息:数据经过加工后得到的结果 –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 符号,如文字、数字、图形和曲线等。 信息和数据的联系与区别
15
(四)抵御和分散风险 (五)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
16
第二节 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
一、国际化经营的环境要素
–政治与法律环境 –经济和技术环境 –文化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17
• 政治与法律环境: (1)国家政治体制 (2)政治的稳定性 (3)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 (4)本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5)法律环境
1.管理者在认清问题性质的前提下,判断什么样的信 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对组织目前拥有的信息资源作一梳理,在此基础上, 判断所需的信息是否存在; 3.如果组织中存在所需的信息,则可直接利用。如果不 存在,则要考虑是否能够通过对现有信息进行开发、 整合来满足管理者对信息的需要。如果不能,则要 考虑重新采集信息,回到信息管理的源头。
7
二、国际化经营的特征
–跨国界经营(面临多元、复杂的外部环境) –多元化经营(可降低国别风险) –资源共享 –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8
三、国际化经营的动机
(一)利用优势能力 利用企业内外部以及国内外的综合优势,是一国企业开展 国际经营的主要动机之一。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 H.Dunning)在所有权优势和 内部化优势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导入区位优势理论,构建了 国 际 生 产 折 衷 理 论 ( the Eclectic Model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即OLI模式)。他认为,企业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即OLI优势)是 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基础。
38
第三节 信息化管理
一、信息系统的要素
控制 输入 输出
处理 反馈
39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 一 ) 20 世 纪 60 年 代 开 环 的 物 料 需 求 计 划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MRP) 1. 基本任务
⑴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相关物 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 (相关需求); ⑵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 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
22
第三节 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
一、全球一体化的压力 1.产品需求的同质性——降低成本 2.全球战略协调的竞争对手的出现 二、当地化反应的压力 1.需求的差异 2.不同国家习惯不同 3.分销渠道和销售方式的差异 4.经济和政治上的要求
23
三、全球战略的选择
• • • • 国际模式 多国模式 全球模式 跨国模式
10
•
内部化优势是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Peter J.Buckley) 等人提出的,是指由于存在着市场失灵情况,企业可以通过 建立内部市场,发挥自有的所有权优势,达到节约交易成本 的目的。 • 在巴克利观点的基础上,邓宁将市场失灵分为两类。一类是 结构性失灵,即东道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政策引起的市场 失灵和无形资产垄断引起的市场失灵;另一类是交易性失灵, 即交易渠道不畅引起的交易成本上升,交易方式僵硬引起的 交易效率降低,缺乏期货市场引起的交易风险增加等。通过 构建内部交易市场,可以使企业缓解或免除外部市场的结构 性和交易性失灵可能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9
• 所有权优势含义来自海默(Stephen Herbert Hymer)的垄 断优势理论。是指企业拥有的或能够获得的外国企业所不具 备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生 产秘诀等可以转让的所有权,以及技术创新能力、营销技能 和规模经济等不可转让的所有权。 • 区位优势是指因生产地点的不同选择而形成的竞争优势。邓 宁指出,区位优势并不是企业本身所拥有,而是由东道国特 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 如地理位臵、自然资源等;二是东道国政府政策灵活、优惠 等形成的优势。
13
在初创时期,企业通常是以国内市场空间为经营条 件,资源配臵和经营机制都带有鲜明的国内特色。 当企业对国内市场的经营达到一定水平后,如获得了 保持竞争优势的市场份额或遇到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时, 就意味着经营的国内空间条件可能不再适应企业成长的 要求,需要扩展经营空间,于是企业就产生了走向国际 经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