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名词解释总结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重点笔记大全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4)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4)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5)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5)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6)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6)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6)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7)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9)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12)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13)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 (13)第二节??系统原理 (13)第三节人本原理 (14)第四节责任原理 (14)第五节效益原理 (15)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5)第一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15)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16)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6)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经 (17)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责任 (17)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18)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 (18)第二节? 管理的法律方法 (18)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 (19)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 (19)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 (20)第六节管理的技术方法 (20)第六节? ?? ???伦理原理 (21)第六章决策 (22)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22)第二节决策的类型和特点 (22)第三节决策的理论 (23)第四节? 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23)第五节决策的方法 (24)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26)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26)第二节计划的类型 (26)第三节计划的编制过程 (27)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28)第一节目标管理 (28)第二节滚动计划法 (29)第三节网络计划技术 (29)第五节业务流程再造 (30)第九章??组织设计 (31)第一节 ?组织设计的概述 (31)第二节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32)第三节部门化 (33)第四节集权和分权 (34)第十章??人员配备 (35)第一节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原则 (35)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选聘 (35)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 (36)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培训 (36)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37)第一节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37)第二节直线与参谋 (37)第三节委员会 (38)第十二章组织变革和组织文化 (39)第一节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39)第二节管理组织变革 (39)第三节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41)第十三章领导和领导者 (42)第一节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42)第二节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42)第三节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43)第四节领导艺术 (44)第十四章激励 (44)第一节激励的性质 (44)第二节激励理论 (45)第三节激励实务 (46)第十五章??沟通 (47)第一节??组织中的沟通 (47)第二节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48)第三节冲突与谈判 (48)第十六章管理信息 (49)第一节管理信息及其特征 (49)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49)第三节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发展 (50)第十七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51)第一节控制原理 (51)第二节控制的要求 (52)第三节控制过程 (53)第十八章控制方法 (54)第一节??预算控制 (54)第二节非预算控制 (55)第四节其他控制方法 (57)第十九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57)第一节创新及其作用 (57)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58)第三节??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59)第二十章企业技术创新 (60)第一节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60)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61)第二十一章??企业组织创新 (62)第一节? ?企业制度创新 (62)第二节??企业层级机构创新 (62)第三节??企业文化创新 (63)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管理学笔记-考研-周三多第五版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几种管理概念(简),管理定义(名),管理作用(简),管理者角色,管理者三项技能(名、简)一、几种关于管理概念的代表性观点:①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1916年提出②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③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④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⑤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⑥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⑦管理就是决策。
——1978赫伯特。
西蒙⑧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彼得。
德鲁克提出。
二、管理的必要性:(作用)1、资源的稀缺性。
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使其最大可能地形成有效的社会生产力,则是管理应当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通过管理转化为生产力。
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无论是本国发明的科学技术或是引进的科学技术,并不一定能自动地形成很高的生产力。
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
如何把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分工的各种人员合理地组织起来,协调他们相互间的关系,协调他们与政府的关系,协调他们与各种资源的关系,从而协调各种积极因素,都要靠有效的管理。
4、实现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需要全体的共同努力。
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如何把每个成员千差万别的局部目标引向组织的目标,把无数分力组成一个方向一致的合理,也要靠原理。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第五版)全笔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一)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三)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四)控制: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五)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1: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职能经理人出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2:部分职工持有股票,企业所有权的人数增多.3: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对本国经济采取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干预4:企业管理需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一:管理者的角色根据亨利。
周三多 第五版 管理学习题答案
《管理学》同步训练参考答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2、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3、组织: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这就是管理的组织职能。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1、C;2、E;3、D;4、A;5、C;6、B;7、A;8、C;9、B;10、A;11、B;12、C;13C;14、B;15、B;16、D;17、B三、简答题1、答:管理就是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
其基本涵义包括:(1)管理必须涉及其他人;(2)管理是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3)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来为你完成工作。
2、答:(1)管理就是决策。
(2)决策过程分成四个阶段:调查情况;制定方案;选择并执行方案;评价执行情况。
3、答: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和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4、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四、论述题1、答: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的内涵包括:(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答:(1)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管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名词解释;管理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可以调用的资源通常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有两类信息不值得管理者去获得1:信息的收益较高,而其获得成本也更高 2:信息的获取成本较低,但其收益更低;信息评估的关键:在于信息的收益和获取成本进行预先估计,即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及调整过程;量本利分析法也叫保本分析或盈亏平衡分析法,是通过考察产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以及盈亏变化的规律来为决策提供依据的方法;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组织层级---由于组织任务存在递减性,从最高层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人员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层次,这种层次便成为组织层级;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未来发展的要求;所谓权变的组织设计是指以系统动态的观点来思考和设计组织,它要求把组织看成一个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开放式组织系统;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目标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决策确定的目标,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上下结合反复协商,确定一定时期各个部门或组织成员的分目标,并为各分目标的实施而进行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计划制定与实施方法;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管理,也是一种授权管理从组织范围角度出发,把人的需要具体化为员工切实关心的问题——双因素理论需要层次理论---从社会文化的系统出发,对人的需要进行分类,通过提供一种为满足的需要的框架,寻求管理对象的激励效率,称之为需要层次理论;授权就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利或职权授予下级;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整个管理过程都与沟通有关;战略是指决定和影响组织活动性质及根本方向的总目标,以及实现这一总目标的路径和方法;1.总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时,其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水平的竞争战略;2.差异化战略:是指直接强调企业与用户的关系,通过向用户提供与众不同或别具一格的产品或服务而向用户创造价值的竞争战略;3.集中一点战略:企业选择一个或一组细分市场,量体裁衣,为其服务而不是为其他细分市场服务的竞争战略;职权是指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行为的决定权,这些决定一旦下达,下属必须服从;计划是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控制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头脑风暴法: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的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的计划制定方法;组织设计的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2、控制幅度原则P133;3、权责对等原则;4、柔性经济原则;部门化的基本原则①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②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③精简高效的部门设计原则职能部门化:把相同或相似的活动归并在一起,作为一个管理单位即为职能部门化;是一种传统而基本的组织结构形式;超事业部:企业规模过于庞大,事业部过多而导致管理幅度过大,因而在总公司与各事业部之间又增加了一层管理组织机构——超事业部;目的是加强对各事业部组织活动的协调,进一步减轻最高管理层的繁杂行政事务,使其能够集中于企业更重的战略决策与指挥职业计划是指员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通过规划职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使自己在人生的各个不同阶段得到不断发展;职业生涯发展是指组织在发展中要根据内外环境变化的要求对员工的职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以使每个员工的能力和志趣都能与组织的需求相吻合;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追踪决策:对以前决策的修订或发展程序化决策:常规决策,处理例行问题非程序化决策:非常规决策,处理例外问题集权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消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领导者必须具备三个要素: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控制可以定义为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其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控制的过程:确定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前馈控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同期控制:亦称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反馈控制:亦称成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的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的计划制定方法;专权型领导:领导个人决定一切,布置下属执行;民主型领导: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量,集思广益,然后决策,要求上下融洽,合作一致地工作;放任型领导:领导者撒手不管,下属自行决策,自主管理,领导者的职责仅仅是为下属提供信息并与企业外部进行联系,以利于下属的工作;二、简答题1、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哪十种角色答: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包括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2、根据罗伯特·卡茨Katz,1974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哪三类技能答:人际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关系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人力资源计划中的人员配备原则答:一因事择人原则所谓因事择人是指以空缺职位和工作的实际要求为标准来选拔符合标准的各类人员;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二因材器用原则所谓因材器用是指根据人的能力和素质的不同,去安排不同要求的工作;三用人所长原则用人所长是指在用人时不能求全责备,管理者应注重发挥人的长处;四人事动态平衡原则人、工作、能力的平衡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什么a.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b.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得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共同制定共同的目标、成果责任、衡量各自的贡献;c.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成员的分目标是企业总目标对其的要求,也是其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d.组织成员是通过目标进行管理的,以目标为控制依据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e.考核和奖惩的依据是分目标;目标管理的过程1.制定目标:包括组织的总体目标、各部门的分目标以及目标对应的职责;2.明确组织的作用:每个目标和子目标都有责任人3. 执行目标:根据目标利用一定的资源开展恰当的活动;4.评价成果:是实行奖惩的依据、沟通的机会、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手段,包括上下级和同级间的相互评价;5.实施奖惩:奖惩是目标管理的内容之一,是一种激励手段,是更好地实施新目标的前提;6.制定新目标:又一段时间循环的开始泰罗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对“泰罗制”的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为管理实践开创了新局面;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的发展的需要;3: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4:泰罗把人看作是纯粹的“经济人”,使工人在体力和技能上受最大限度的压榨;缺陷: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它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小,管理的内容比较窄,企业的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都没有涉及;法约尔的贡献:法约尔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2管理的14条原则:1: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命令5:统一领导 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 7:人员的报酬要公平8:集权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平12:人员保持稳定 13:主动性 14:集体精神梅奥领导的霍桑试验的主要内容答:霍桑试验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从1924年到1932年,先后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实验: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大规模访谈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但试验结果却出乎意料:无论工作条件照明度强弱、休息时间长短、工厂温度等是改善还是取消改善,试验组和非试验组的产量都在不断上升;在试验计件工资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时,发现生产小组内有一种默契,大部分工人有意限制自己的产量,否则就会受到小组的冷遇和排斥,奖励性工资并未像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的那样使工人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效率;而在历时两年的大规模的访谈试验中,职工由于可以不受拘束地谈自己的想法,发泄心中的闷气,从而态度有所改变,生产率相应的得到了提高;从此,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研究真正揭开了作为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组织文化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答:根据文化就是“反映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样一个基本定义,组织文化应由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构成;l. 整合功能:组织文化通过培育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依存关系,使个人与整个组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以此激发出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并为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2. 适应功能;组织文化能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旧有价值观念,建立起新的价值观念,使之适应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3.导向功能;组织文化作为团体共同价值观,它只是一种软性的理智约束,它通过组织的共同价值观不断地向个人价值观渗透和内化,使组织自动生成一套自我调控机制,以一种指应性文化引导者组织的行为和活动;4.发展功能;组织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沉淀,通过无数次的辐射、反馈和强化,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和优化,推动组织文化从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迈进;5.持续功能;组织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组织文化一经形成,就会具有自己的历史延续性而持久不断地起着应有的作用,并且不会因为组织领导层的人事变动而立即消失;组织文化的作用1. 激励作用:组织文化的激励功能是综合发挥目标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竞争激励、奖惩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的作用;2. 导向作用:组织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成员的价值取向,确定着成员的共同目标3. 规范作用: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根据组织整体利益的需要,提供一整套行为准则,通过一系列的形式来规范组织全体成员的行为;4. 凝聚作用:组织文化能够培育职工的组织共同体意识, 组织文化告诉成员, 组织的利益、形象和前途,与职工有着密切的联系;5. 稳定作用:组织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组织文化一旦形成模式化后,就具有很强的稳定作用;决策的原则是什么答: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要使得决策达到最优,必须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在实际中,最优原则的这些条件常常受到限制,主要表现在:1组织很难收集到反映外界全部情况的所有信息;2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这种双重有限性决定了企业只能制定有限数量的行动方案;3任何方案都需要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来来的认识能力和影响能力是有限的,目前预侧的未来状况与未来的实际状况可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差别;一:决策的类型一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1:长期决策:指有关组织今后发展方向的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又称“长期战略决策”如:投资方向的选择2:短期决策: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短期策略手段;又称“短期战术决策”如:物资储备、生产中资源配置等问题;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1:战略决策:涉及组织长远发展和长远目标的决策,具有长远性和方向性,如: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2: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3:业务决策:日常生活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三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四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初始决策是零起点决策,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情况下进行的决策;追踪决策是非零点决策五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1: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的“例行问题”2: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那些偶然发生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例外问题”六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1:确定型决策:是指在确定可控的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决策中,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最终选择哪一个方案取决于对方案结果的直接比较2:风险型决策:——“随机决策”;在这种决策中,决策的结果有多种,决策者不知道会发生哪一种结果,但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已知;3:不确定型决策: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不知道会出现多少种结果,也不知道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如何;二:决策的特点1:目的性:任何决策都含有目标的确定2:可行性:每个决策的方案都有一定的可行性3:选择性:决策的关键是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4:满意性:决策的原则是“满意”而不是“最优”5:过程性:a:组织中的决策不是单项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的综合b:在这一系列的决策中,每个决策本身就是一个过程6:动态性:决策的动态性与过程有关行为决策理论理论前提:影响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人的行为表现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主要内容――a.人是有限理性的;b.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到知觉上;偏差的影响,决策是直感式的;c.决策者只能了解有限多的备选方案;d.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是第一位的;e.决策的原则是满意或合理而不是最佳;f.决策是一种文化现象东、西方决策差异计划的类型一: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描述了组织在较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方针,绘制了组织长期发展的蓝图短期计划:具体地规定了组织地各个部门在目前地各个较短的时期阶段,特别是最近的时段中二: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从职能空间分类,可将计划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三: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术性计划: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四: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具体性计划:具有明确规定的目标,不存在模棱两可;指导性计划:规定一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的自由处置权五: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战略性计划:指应用于具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答:一、企业对环境的责任1.应在环保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特别是在推动环保技术的应用方面发挥示范作用;2.企业要以“绿色产品”为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对象;3.企业要治理环境可持续发展二、企业对员工的责任:1.不歧视员工;2.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3.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4.善待员工的其他举措三、企业对顾客的责任:1.提供安全的产品;2.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 3.提供售后服务;4.提供必要的指导;5.予以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利四、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1.不压制竞争、不搞恶意竞争;2.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3. 规模经济与规模效益;4. 中小企业联合创造品牌五、企业对投资者的责:1.为投资者带来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2.将财务情况及时、准确地报告给投资者六、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1.提供就业机会;2.通过适当方式把利润中的一部分回报社区; 3.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4.尽其它义务有效沟通的实现1、克服沟通中的障碍一般有以下准则:A、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 B、培养“听”的艺术;C、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D、缩短信息传递链;E、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F、非管理工作组;G、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
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简介《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是一本管理学的教材,是对管理学的全面系统的讲解与探索。
该书由周三多编写,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是管理学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一门关于组织和管理活动的学科,涉及到各种管理问题的研究和应用。
它包括了组织理论、领导力、决策和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旨在帮助人们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绩效。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但作为一门学科的正式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自那时以来,管理学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
在发展的历程中,几位重要的管理学家对该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弗雷德里克·泰勒、亨利·福尔、彼得·德鲁克等。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其中包括: - 组织理论:涵盖了组织的结构、设计、文化等方面的理论; - 领导力理论:涵盖了领导者的特征、行为和风格等方面的理论; - 决策和控制:介绍了决策过程和控制方法的理论; - 人力资源管理:讨论了如何有效地招聘、培训和激励员工等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
这些概念和理论对于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非常重要。
管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管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它也广泛应用于实践中。
无论是商业组织、非营利组织还是政府机构,都需要管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提高效率和绩效。
在《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中,作者列举了一些应用管理学的实例,如企业战略管理、团队建设、项目管理等。
管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和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学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管理学将面临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管理学需要关注全球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等趋势,另一方面,管理学也需要关注社会责任、创新和领导力等方面的发展。
《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给出了一些对未来管理学发展的预测和建议,如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数字化能力等。
总结《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是一本全面介绍管理学的教材,包括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重点
15管理的教育方法特点1.强制性2.示范性3.群体性4.个体性5.自主性
16教育方法应用的方式1.专业式教育2.情景式教育3.启发式教育4.互动式教育
17决策的定义 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18决策的原则 社会性 经济性 满意可行性 群众性 创新性
b观点1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4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7.效益、效果、效率及效益原理的含义 a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有用成果b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
果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c效益是指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45领导的作用 指挥作用 协调作用 激励作用
46领导者素质 思想素质 业务素质 身体素质
47领导集体的构成 1年龄结构2知识结构3能力结构4专业结构
48公平理论 又称社会比较理论 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
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公平感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
34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两方面(一)积极影响1满足成员的需要2人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频繁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
相互和谐融洽,从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3非政治组织对其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是非常重视的4非正式
组织也是在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二)消极影响1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如果与正式组织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
目标五,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六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七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八,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11管理的方法 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第五版)精简版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第五版)精简版
管理学原理指的是针对组织或企业管理的科学理论。
它着重于组织和企业的组织机制、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以科学、系统的管理途径来推动组织或企业的发展。
管理学原理的表述通常建立在四个基本模型之上。
首先是决策模型,它强调管理者对
某些事件或状况进行决策的过程,要求管理者从现有可供选择的选项中仔细考虑后决定最
佳选择。
其次是组织架构模型,它强调组织内部结构、权力关系、权限分配以及职能划分
等结构性因素在组织内部或者企业内部的作用。
第三个是管理过程模型,该模型重视管理
者的角色,以及管理者如何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实现管理目标。
最后是管理环境模型,该
模型强调组织及其周边环境之间的交互,以及企业如何积极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以促进企
业发展。
管理学原理把组织管理科学化,对提高组织或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组织或企业的成本、促进组织或企业的创新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它教会组织或企业的管理者解
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上的注意事项,另一方面,它使中层、基层部门针对性地理清实施管
理的各个环节。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重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总论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决策: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
(制定目标、行动)2:组织: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设计、授权)3: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指导、沟通、激励)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衡量、纠偏)5: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2、管理的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三种技能:卡次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亚当斯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技能上受很大的压榨缺陷: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他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小,管理的内容比较窄,企业的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都没有涉及。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重点笔记大全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4)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4)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5)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5)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6)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6)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6)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7)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9)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12)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13)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13)第二节系统原理 (13)第三节人本原理 (14)第四节责任原理 (15)第五节效益原理 (15)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5)第一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15)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16)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7)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经 (17)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责任 (18)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18)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 (18)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 (18)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 (19)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 (20)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 (20)第六节管理的技术方法 (21)第六节伦理原理 (21)第六章决策 (22)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22)第二节决策的类型和特点 (22)第三节决策的理论 (23)第四节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24)第五节决策的方法 (24)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26)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26)第二节计划的类型 (26)第三节计划的编制过程 (27)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28)第一节目标管理 (28)第二节滚动计划法 (29)第三节网络计划技术 (29)第五节业务流程再造 (30)第九章组织设计 (31)第一节组织设计的概述 (31)第二节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32)第三节部门化 (33)第四节集权和分权 (34)第十章人员配备 (35)第一节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原则 (35)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选聘 (35)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 (36)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培训 (36)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37)第一节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37)第二节直线与参谋 (37)第三节委员会 (38)第十二章组织变革和组织文化 (39)第一节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39)第二节管理组织变革 (39)第三节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41)第十三章领导和领导者 (42)第一节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42)第二节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42)第三节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43)第四节领导艺术 (44)第十四章激励 (44)第一节激励的性质 (44)第二节激励理论 (45)第三节激励实务 (46)第十五章沟通 (47)第一节组织中的沟通 (47)第二节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48)第三节冲突与谈判 (48)第十六章管理信息 (49)第一节管理信息及其特征 (49)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49)第三节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发展 (50)第十七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51)第一节控制原理 (51)第二节控制的要求 (52)第三节控制过程 (53)第十八章控制方法 (54)第一节预算控制 (54)第二节非预算控制 (55)第四节其他控制方法 (57)第十九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57)第一节创新及其作用 (57)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58)第三节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59)第二十章企业技术创新 (60)第一节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60)第三节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61)第二十一章企业组织创新 (62)第一节企业制度创新 (62)第二节企业层级机构创新 (62)第三节企业文化创新 (63)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重点笔记大全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4)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4)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5)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5)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6)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6)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6)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7)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9)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12)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13)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13)第二节系统原理 (13)第三节人本原理 (14)第四节责任原理 (15)第五节效益原理 (15)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5)第一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15)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16)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7)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经 (17)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责任 (18)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18)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 (18)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 (18)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 (19)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 (20)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 (20)第六节管理的技术方法 (21)第六节伦理原理 (21)第六章决策 (22)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22)第二节决策的类型和特点 (22)第三节决策的理论 (23)第四节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24)第五节决策的方法 (24)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26)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26)第二节计划的类型 (26)第三节计划的编制过程 (27)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28)第一节目标管理 (28)第二节滚动计划法 (29)第三节网络计划技术 (29)第五节业务流程再造 (30)第九章组织设计 (31)第一节组织设计的概述 (31)第二节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32)第三节部门化 (33)第四节集权和分权 (34)第十章人员配备 (35)第一节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原则 (35)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选聘 (35)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 (36)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培训 (36)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37)第一节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37)第二节直线与参谋 (37)第三节委员会 (38)第十二章组织变革和组织文化 (39)第一节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39)第二节管理组织变革 (39)第三节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41)第十三章领导和领导者 (42)第一节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42)第二节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42)第三节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43)第四节领导艺术 (44)第十四章激励 (44)第一节激励的性质 (44)第二节激励理论 (45)第三节激励实务 (46)第十五章沟通 (47)第一节组织中的沟通 (47)第二节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48)第三节冲突与谈判 (48)第十六章管理信息 (49)第一节管理信息及其特征 (49)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49)第三节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发展 (50)第十七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51)第一节控制原理 (51)第二节控制的要求 (52)第三节控制过程 (53)第十八章控制方法 (54)第一节预算控制 (54)第二节非预算控制 (55)第四节其他控制方法 (57)第十九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57)第一节创新及其作用 (57)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58)第三节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59)第二十章企业技术创新 (60)第一节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60)第三节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61)第二十一章企业组织创新 (62)第一节企业制度创新 (62)第二节企业层级机构创新 (62)第三节企业文化创新 (63)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管理学名词解释整理(周三多版本)
名词解释1、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
所谓“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为具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其中人员是最重要的,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是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这也是组织设立的原因。
2、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3、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4、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5、运筹学:是一种分析的、实验的和定量的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物质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如果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财和物等资源。
P206、决策科学化: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P217、全面质量管理: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P228、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P229、精益生产: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P2310、精益思想:根据客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是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P2311、核心资源: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管理学周三多的名词解释
管理学周三多的名词解释在管理学领域中,有许多名词被广泛使用,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和应用,本文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组织文化 (Organizational Culture)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内部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它是一种心理上的现象,涵盖了组织的信念、态度、价值观、行为以及对外界的反应。
组织文化对于组织的发展和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它可以促进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合作,也能帮助组织与外界建立积极的关系。
领导者在塑造和维护组织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变革管理 (Change Management)变革管理是指在组织中引入重大变化时,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和调整来管理变化的过程。
变革管理旨在最小化变革对组织和员工的不利影响,并最大程度地实现预期的目标。
这个过程中,领导者需要明确变革的目标和愿景,制定详细的变革计划,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参与员工的培训与支持。
三、战略管理 (Strategic Management)战略管理是指为了达到组织长期目标而制定和执行战略的一系列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内部资源的评估,制定战略目标和计划,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
战略管理的目标是使组织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取长期的竞争优势。
四、团队建设 (Team Building)团队建设是指通过各种活动和方法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沟通和信任的过程。
通过团队建设,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优势和特长,并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领导者在团队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需要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协作。
五、绩效评估 (Performance Evaluation)绩效评估是指通过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反馈来衡量和改进组织绩效的过程。
绩效评估旨在确定员工的工作成果和贡献,并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有效的绩效评估有助于激励员工的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工作表现。
管理学要点笔记周三多第五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加◆◇符号为重点知识)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2 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1916年提出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 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7:管理就是决策。
--1978赫伯特。
西蒙◆◇管理的概念◆◇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二:◆◇管理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为统治阶级服务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一:◆◇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二:管理者的职能卡次◆◇管理者三种技能◆◇(一)技术技能(二)人际技能(三)概念技能第三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一)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二)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三)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四)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五)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六)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七)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名词解释总结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名词解释总结篇一: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复习要点一,管理: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定义: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内涵:A.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D.协调时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角色:人际,信息,决策技能:技术,人际,概念二,思想:泰勒,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管理十四原则。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1(1978-1986)2(1987-1991)3(1992-)三,原理: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意义:1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
2研究管理原理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
3对于管理原理的掌握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六,决策: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原则:满意原则,要想达到最优,要1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依据: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
类型:1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3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4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5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6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
特点: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
过程: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
影响因素;1环境2过去决策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伦理5组织文化6时间七,计划:概念:名词:用文字的形式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组织及组织内部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动词: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内容:5w1h。
计划和决策是相互渗透,有时是不可分割的。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周三多管理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绝密重点
( 加◆◇符号为重点知识 )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 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
2:依存性
3: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短缺
2 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8:集权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保持稳定
13:主动性
14:集体精神
第三节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1:世界大战结束后,工业发达的国家的劳工运动有了发展,劳资矛盾尖锐
2:企业规模在激烈竞争中迅速扩大
3:科学技术的个发展
4:职工队伍的结构、文化程度都有了变化
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为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和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影响:人群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早期思想,它只强调要重视人的行为,而行为科学还要求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产生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
2:建立学习型组织
3:规模经济的传统正在改变
4:虚拟公司正在代替传统的实体型企业
第三节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重点“每个字都是自己打的”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重点“每个字都是自己打的”1.p8管理的定义、特征和两重性: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特征:1)管理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p21管理学的角色:人际关系——代表人,领导者和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和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3.P24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p52科学理论产生的背景,泰罗科学社会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对其观点的评价背景:1)在工业革命后,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管理问题更加复杂化,资本家管理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2)劳资关系紧张,生产率低下;3)出现了专门的管理阶层,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
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评价:1)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2)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3)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出现了专业的管理人才;4)把人看做是会说话的机器,职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进行劳动,在体力和技能上受到最大限度的压榨。
5.P60法约尔·六大职能: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经营职能:即进行采购、销售和交换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6.P66人群关系论代表人物——埃尔顿·梅奥7.p67人群关系论的主要观点:1)企业的职工时“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管理学要点笔记__周三多_第五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加◆◇符号为重点知识)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2 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1916年提出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 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7:管理就是决策。
--1978赫伯特。
西蒙◆◇管理的概念◆◇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二:◆◇管理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为统治阶级服务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一:◆◇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二:管理者的职能卡次◆◇管理者三种技能◆◇(一)技术技能(二)人际技能(三)概念技能第三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一)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二)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三)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四)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五)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六)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七)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名词解释总结篇一: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复习要点一,管理: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定义: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内涵:A.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管理应当是有效的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D.协调时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角色:人际,信息,决策技能:技术,人际,概念二,思想:泰勒,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管理十四原则。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1(1978-1986)2(1987-1991)3(1992-)三,原理: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意义:1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
2研究管理原理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
3对于管理原理的掌握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六,决策: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原则:满意原则,要想达到最优,要1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依据: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
类型:1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3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4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5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6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
特点: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
过程: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
影响因素;1环境2过去决策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伦理5组织文化6时间七,计划:概念:名词:用文字的形式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组织及组织内部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动词: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内容:5w1h。
计划和决策是相互渗透,有时是不可分割的。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性质:1计划工作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的服务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类型:长期和短期,业务财务人事,具体性指导性,程序性和非程序性,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编制计划过程: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八,计划实施,目标管理思想: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3每个管理人员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考目标来管理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九,组织设计: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
分为扁平结构和锥型结构。
原则: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2权责对等3命令统一。
影响因素:一,外部环境对企业组织的影响:的不确定性取决于复杂性和变动性;主要表现在对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影响,对各部门关系的影响,对组织结构总体特征的影响。
二,经营战略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分为保守型,风险型和分析型战略。
三,技术及其变化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四,企业发展阶段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1创业2职能发展3分权4参谋激增5再集权。
五,规模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1规范化2分权化3复杂性4专职管理人员的数量。
部门化:职能,产品,区域。
集权与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
十,人员配备:任务: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去为每个岗位配备合适的人。
程序:1确定人员需要量2选配人员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原则:1因事择人2因材器使3人事动态平衡。
选聘:外部招聘:1有外来优势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1不了解情况,缺乏人事基础2组织不够深入了解此人3对于内部员工的打击。
内部提升:1提高积极性2吸引外部人才3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迅速展开工作。
1引起同事不满2近亲繁殖。
标准:1管理的欲望2正直诚信3冒险精神4决策能力5沟通技能。
考评:目的: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2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3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4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沟通。
十一,组织力量:正式组织: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主要标准,维系正式组织主要是理性的原则。
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标准。
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人们感情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要甚于理性的作用。
积极作用: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求2使关系更融洽,和谐,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3重视正式组织的工作情况并且互相帮助4非正式组织也是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
危害作用:1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的目标冲突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会束缚成员的发展3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
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鼓励它的存在,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吻合。
2建立正确组织文化引导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
十二,组织变革和组织文化: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
组织变革的动因:外部环境因素:A整个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b科技进步的影响c资源变化的影响D竞争观念的改变,内部环境因素:A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b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c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D快速决策的要求e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变革类型:1战略性变革2结构性变革3流程主导性变革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变革目标:1使组织,管理者,员工更具有环境适应性。
变革内容:1对人员的变革2技术和任务3结构。
变革意义:变革是组织实现动态平衡的发展阶段。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队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特征:1超个体的独特性2相对稳定性3融合继承性4发展性。
结构:1潜层次的精神层2表层的制度层3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
内容;1组织的价值观2组织精神3伦理规范。
功能:1整合功能2适应功能3导向功能4发展功能5持续功能。
十三,领导:要素: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者追随者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作用:指挥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篇二:《管理学》第三版(周三多著)名词解释1.管理(05)——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学——研究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3.管理的基本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4.霍桑试验(03)——是指梅奥领导的于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5.学习型组织(07)——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6.核心资源(09)——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不能被完全替代的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7.核心能力(0813)——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8.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9.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10.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人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11.行为科学——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一般理论12.数量管理理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13.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14.权变管理理论(10)——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研究环境变量与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15.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美国的戴明和朱兰是质量管理之父,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日本,本质是顾客需求和期望驱使企业持续不断的改善管理16.核心能力理论——由20世纪80年代的资源基础理论发展而来,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战略应该建立在企业的核心资源上17.伦理道德——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18.功利主义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的善恶的道德观19.权利至上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20.公平公正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管理者不能对部分员工歧视,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21.社会契约道德观(12)——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嫩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22.推己及人道德观——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3.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
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完全是企业的自愿行为,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24.全球化管理——从全球视角来考虑经营管理行为。
通过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或代理机构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要素的有效规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谋求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
25.信息——信息是由数据生成的,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如报表、账册和图纸等。
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6.决策(05)——是指管理者识别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27.确定型决策(11)——是指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
28.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问题所涉及的条件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机变量,连它们的概率分布也不知道。
29.风险型决策(12)——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数,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30.战略决策(0913)——为了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一般由企业高层决策者做出。
31.战术决策——为了实现战略决策、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所做出的决策,以战略决策规划的目标为决策依据32.业务决策——又称日常决策,是企业内部在执行计划过程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和日常工作效率的决策33.计划(06)——既是名词也是动词,名词意义上,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动词意义上来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34.长期计划——五年以上的计划35.短期计划——一年以内的计划36.战略性计划(11)——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五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寻求组织在行业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