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观后感800字

合集下载

《朗读者》观后感800字(通用11篇)

《朗读者》观后感800字(通用11篇)

《朗读者》观后感800字(通用11篇)《朗读者》观后感800字篇1朗读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经历的学习方式,学生时代中,每一个人都在校园朗读中感悟文字表达的力量和魅力。

但是限于当时人生阅历尚浅,朗读显得较为功利,学生们更习惯用背诵一词,来替换“朗读”这一概念。

其实,朗读是一种和文字的互动,更是一种读书人和作者的内心交流,朗读若到情深处,时时刻刻会牵引情感,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在朗读过程中放缓速度,甚至干脆停下来,用心品味作者在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

而背诵更像是一种走马观花的体验,即便耗费了时间,却无法让人产生足够共鸣。

我们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

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烟台机械工程学校技工教育处组织学生利用晚自习第一节课的时间,观看央视再度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

《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

作为一档用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朗读者》的氛围相对安静,节奏更为舒缓,和追求刺激、热闹的“快消内容”截然不同,恰恰会满足观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感受朗读传达的力量。

节目每期以一个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有关“遇见”,有关“选择”,有关“陪伴”,有关“眼泪”……名人和普通人同台,分别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

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电影戏剧剧本。

聆听一段安静的诉说,就仿佛路过一段人生。

这些故事看似关于别人,其实映照着自己最为真挚的情感。

《朗读者》就像“一股清流”,它形式“清爽”、内容“清新”、让人内心“清净”。

看似简单的节目设置,实则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每一篇文字的选择和朗读,其实传递的是个人成长、情感体验和人生价值观。

它是用文字抵达情感,从每个人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分享亲情、友情、爱情。

这些人世间共同的情感,会帮助观众去了解和理解朗诵文字背后蕴含的宽度、厚度、浓度,遍尝人生百味。

《朗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6篇)

《朗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6篇)

《朗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6篇)《朗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6篇)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

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朗读者》观后感800字(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朗读者》观后感800字1《朗读者》中的眼泪不少,但细细想来,这些眼泪,与文章本身,有多大关系呢?濮存昕和医生的故事感人,却多多少少和老舍与宗月大师的故事隔着层皮;姚晨作为一个妈妈感激月嫂,和鲁迅感激自己的保姆阿长又存在着些许出入。

人设和情感与文章最恰切的一段,恰恰不是来自本土,而是我早先并不看好、香港的罗家英、汪明荃夫妇。

他们的幽默、淡然、豁达、开朗,才正应了冯骥才的《老夫老妻》,既没有抢戏,又很合适。

当我看到罗家英和汪明荃拌嘴,突然感到比眼泪更加深刻的力量,那是两个经历了几十年风雨的人,看透世事的平静。

虽然他们的故事是喜剧收场,但相信许多的悲情故事,也能被演绎得哀而不伤。

因为,我们要向孩子传达的是,比感动更远的领悟,是即使面对苦难,也能平静处之,淡然微笑的风度。

学会节制,比只会哭泣更重要。

学会内心深藏悲愁却不显露,而不是滔滔不绝去诉苦抱怨。

《朗读者》好,但它更像艺术人生,讲的是嘉宾的故事;但如果它更专注文章,学会控制情绪,我会给更多掌声。

有人会说,读书的境界本来就分为两层,一是我注六经,二是六经注我,也就是说一种是用自己的话解释好文章,一种是用文章的观点来说自己的故事,《朗读者》显然属于后一种,它的境界更高呀!这种观点似乎也说得通,但对于孩子,连第一种我注六经都还没有亲自体会,直接给第二种不应该是过度拔高吗?所以,如果要给孩子看《朗读者》,还是先让他读文章,看书,让他理解原文的内涵,再看节目更好。

反观也还算热的《见字如面》,请两位教授来解读文章,就来务实得多。

但无奈,比起一本正经地讨论文本,还是煽情火得快!在朗读面前,每一个读者都是平等的,他无关乎名望、地位、金钱、曲折的经历,你可以饱经沧桑,也可以不谙世事,阅读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朗读者央视观后感心得体会(通用16篇)

朗读者央视观后感心得体会(通用16篇)

朗读者央视观后感心得体会(通用16篇)朗读者央视观后感篇1《朗读者》是董卿的一次华丽转身,有观众说:“董卿到底读过多少书,这张口就来的功力也太可怕了!”“朗读”是一部分,“者”是一部分。

“朗读”是和文字有关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而“者”是和人有关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各种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这两部分都是我感兴趣的。

所以,未来节目一定不仅仅是朗读,你首先看到的还是人,人生命之中发生的故事、留下的痕迹。

所以,《朗读者》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人和一段文字间的关系。

这些东西不哗众取宠,被遗忘在角落,我们今天就是要把它们打开,呈现在观众面前,看一眼你就知道它们有多好。

我觉得好坏大家都有自己的审美。

为什么“诗词大会”这么受欢迎?就是因为这些东西我们平时忘了,央视提供这个平台让我们温故而知新,大家就觉得特别满足,因为好的东西永远总有需求,好的精神食粮总是供不应求。

如果大家能安安静静地看完这期节目,觉得这篇文章写得真不错,我就特别满足。

如果在节目中这段没听够,再重新翻一翻,回去再看一看,就更好了。

其实,这本书可能就在你的书架上,只是你很久没翻它了。

朗读者央视观后感心得体会篇2董卿的《朗读者》(第一期)自2月18日开播以来,持续发酵,口碑爆棚!《朗读者》实力圈粉,豆瓣评分高达9.4!何以有如此效果?初心使然,实力使然,节目使然。

我想主要谈谈后者,谈谈我的观后感。

这是一场可人的文化盛宴。

这里没有炫目的七彩灯光,没有喧嚣鼎沸的音响,没有美女如云的舞蹈,没有众星欢聚的高潮;有的是主持人董卿与朗读者的亲切交谈,有的是朗读者声情并茂的倾诉,有的是视听者与朗读者的深情共鸣,有的是李云迪钢琴伴奏的和谐悦耳与美不胜收,有的是胡德夫《匆匆》弹唱的警醒后人与余音绕梁。

这里是倾诉者的舞台,无论是爱心使者还是成功人士都有着自己刻骨铭心的故事,想将自己的深情寄予文字中,要读给最给力或自己最想给力的人听,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或自己的深爱与祝愿。

节目朗读者观后感800字

节目朗读者观后感800字

节目朗读者观后感800字《朗读者》是一个能让人找回感人记忆的节目,《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们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我们遇见了大千世界。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节目朗读者观后感800字”,下面本店铺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节目朗读者观后感800字1我的印象中,电视黄金档不是播放电视连续剧,就是播放综艺文艺节目,《朗读者》是一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怎么会在央视一台黄金档时间播出?我带着这个疑惑,怀着好奇心,观看了已经播出的《朗读者》1-3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满足地看完了,也明白了为什么。

也明白了为什么它还被微信的各个公众号大肆宣传!这档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遇见”、“陪伴”、“选择”。

第一期的“遇见”,既是一个好的开端,也让我们遇见了《朗读者》这档节目;而第二期的“陪伴”让人感到了各种温暖;第三期的“选择”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是由各种选择组成的。

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人生轨迹就会把你带向光明的未来。

来参加节目的人形形色色,有跨国际医生蒋励,她遇见了埃博拉病毒,以及那些患病的人们;童话大王郑渊洁,因为他的父母改变了一生……愿更多的人看到这档节目,知道更多的感人故事,了解更多的好书!2月18日,《朗读者》开播,董卿自己任制作人、导演和主持人。

它是一档由董卿主持的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

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

《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最感动人的是那些朗读者背后的真实情感故事,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千世界。

节目朗读者观后感800字2周六晚8点,我准时打开电视,观看《朗读者》,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读者》的第一次"遇见"。

就像董卿阿姨在节目开始的时候说的那样,有时候,就算遇见也没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见"却会从此改变我们的生命。

央视节目朗读者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

央视节目朗读者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

央视节目朗读者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央视节目朗读者观后感心得体会1《朗读者》带给观众的感受,无论是企业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学者、医生和普通人,他们虽各有身份之别、建树之差,但都有着同样浓度的性情之真。

一对平凡的夫妇上台念情诗,丈夫为妻子的愿望种下满谷鲜花,更让人击节赞叹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后的所有荒唐举动。

妻子说,如果当年我有一万个结婚对象可以选择,他也只排在一万名之外,却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亲朋好友结婚的消息,收了礼金后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势反攻,妻子说更打动人的是那一往无前的勇气。

从此一生,丈夫偕着妻子,以开阔的胸襟践行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谚。

濮存昕带来的散文与故事,属于半个多世纪前那个弱小的、不名一文的孩子。

“我小时候有绰号濮瘸子,直到小学三年级还踮着脚走路。

”鲜为人知的往事里,是一位名叫“荣国威”的大夫,医好了孩子的腿,也救赎了一颗幼小的、自卑的心。

所以,当濮存昕从老舍散文里遇见那个改变作家的宗月大师,“便如同看见了改变我生命轨迹的荣医生,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濮存昕”。

墙外是炮火隆隆,围墙内有人生的初啼,这是无国界医生蒋励的真实经历。

太多战争中降临的“生”给“死”带去希望,她朗读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扬》,“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丘安眠。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永远被禁止……”96岁高龄的翻译大家许渊冲译作等身,《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牡丹亭》……他荣获过国际翻译界的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然而舞台上直指人心的是当念及生平翻译的第一首诗,林徽因怀念徐志摩的一抔深情,瞬间令这位老人泪盈而泣,在舞台上抽噎。

由此可知,许渊冲先生能够在翻译上不止步于“美”,更追求“真”的心性源头。

央视节目朗读者观后感心得体会2对于满眼的娱乐与喧嚣,《朗读者》节目就像慢慢地翻开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随着董卿那亲切温和的语速,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静静欣赏着倾听着。

朗读者节目选择个人观后感收获800字5篇

朗读者节目选择个人观后感收获800字5篇

朗读者节目选择个人观后感收获800字5篇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出现,正是在喧闹娱乐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朗读者》已播出两期,在这些朗读者中,有大师、有素人、有世界小姐、有童话大王,我们能从他们的朗读中看到大人物的真实,也能体味到小人物的真情。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朗读者选择个人观后感8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朗读者选择个人观后感收获800字篇1陪伴,一个简单的词语。

父母陪伴孩子,子女陪伴父母......如果没有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这一期《朗读者》的主题就是陪伴。

首先登场的是著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他讲述了自己小时候被退学,父亲用不同的方式去鼓励他,让他有了现在的成就的故事。

他们父子共同朗读了自己所写的童话;接下来是杨乃斌与他的母亲,向我们展现了那陪伴的真实含义;蒋雯丽女士是一位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员;还有一名野生动物园的唯一一个饲养员林兆铭;为一千多部电影配音的乔榛老师和他的妻子唐国妹老师......这几位朗读者都令我十分感动,尤其是杨乃斌与他的母亲。

在杨乃斌八个月大的时候,因为一次高烧而导致耳膜出血,造成耳鸣。

他的母亲不想让她的孩子没有倾诉权利和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于是就坚持让他让普通学校,自己便成为了儿子十六年的同班同学。

但是谁也不知到,她为了让儿子上学求了多少次校长。

她朗读了一篇冰心先生的《不为什么》,如此神情、感人的语言,让我不禁想起了母亲,全天下的母亲,也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

陪伴是美好的,有了陪伴,证明双方把最美好最珍贵的的东西给了你,那就是时间。

看了这一期后,我也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的父母以及那些曾经或现在陪伴我的人。

陪伴虽只有十八画两个字,但它是沉重而美好的。

我们应当学会陪伴,陪伴父母,陪伴每一个值得陪伴的人。

让这时间全部种满爱。

陪伴,高于一切,让这世间,更美好!朗读者选择个人观后感收获800字篇2“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那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

2023年央视朗读者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5篇)

2023年央视朗读者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5篇)

2023年央视朗读者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5篇)2023年央视朗读者观后感范文篇1“朗读亭是我特别喜欢的设置。

当初我们创意是希望能够让普通人也慢慢地开始接受有这样一种传递感情的一种手段。

其实朗读真的应该像唱歌说话一样,我们有时候可以用这种方式借文传情。

”正如最近爆红的节目《朗读者》的制作人董卿的初衷一样,朗读亭是带着《朗读者》节目的使命,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走近每个朗读者的身边,将一段六十分钟的客厅文化转变为一场20xx最具热点的全民文化活动。

它的推出旨在让各行各业的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里稍作暂停,走进“朗读亭”朗读名篇片段,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内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愫,用发至心灵的声音朗读自己的人生梦想,感受文字的力量。

作为《朗读者》节目播出后抵达的第一个城市,朗读亭在杭州迅速成为爆款,将杭州人民的朗读热情全数激发,引得媒体争相报道。

浙江大学微信号发布关于朗读亭的文章也瞬间突破100000+的阅读量,可见朗读亭的备受追捧。

京杭运河畔,是朗读亭在杭州的第一站,一位大爷在亭前挥毫写意,洋洋洒洒写下“朗读亭”三个大字,引发路人围观。

紧接着,朗读亭来到第二站杭州市图书馆,穿戏服的女子、外国留学生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朗读亭前驻足,其中,75岁的王佩英奶奶朗读了病床上老伴写的,走出亭子时,她泪流满面,在场的众人也纷纷为之动容。

前日,朗读亭移动到浙江大学站。

这是朗读亭到杭州的第五天,当天寒风冷雨的恶劣天气状况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朗读亭的热度。

源源不断的人撑着伞来到朗读亭前排队,仅从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朗读亭就已倾听了80多位朗读者的故事。

他们中有浙大的学子,也有特地赶来的中、小学生,还有不同职业的人、不同年龄的人都聚集在这小小的朗读亭周围,渴望朗读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原定晚上十点的录制,也到接近零点时才录完最后一个朗读者。

一天下来,朗读亭已经收录了超过170位朗读者的朗读片段,连节目组的导演和摄像,都被杭州人民的这股热情和毅力吓到,表示:“今天我看到好多教授学者进亭子朗读,这种状况我还是第一次碰到。

《朗读者》观后感作文800字

《朗读者》观后感作文800字

《朗读者》观后感作文800字《朗读者》观后感作文800字(精选5篇)。

《朗读者》观后感作文800字【篇1】《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倾情演绎来自朗读者文学顾问团的国家文学家、出版人、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

于2017年2月18日起,每周六、日晚八点档黄金时间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联合播出。

周六黄金时间,我们又见《朗读者》,本期的主题是选择二字。

选择是什么?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历练!演员王千源、徐静蕾,作家麦家,他们的人生故事和朗读,隽永有致……耶鲁大学毕业而选择去当村官6年的秦玥飞;热爱汉字20年如一日的美国人理查德。

西尔斯,叫人肃然起敬。

最难忘的是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那天地般博大的胸襟、无私无悔的奉献,更震撼了人的心灵深处,精神受到高尚的洗礼!作者麦家著有有长篇小说《解密》、《风声》等。

中国大陆首部谍战大片《风声》就是根据麦家同名小说改编上映的。

成功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儿子青春期阶段,麦家感受到风暴般的青春躁动。

他放弃一切高傲,选择陪理解和宽容,伴儿子一起度过青春期。

红丝带学校是国内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目前共有学生33人。

作为红丝带学校的校长,郭小平十几年来把全部的爱放在这些一出生就遭遇不幸的孩子身上。

他想让孩子们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

他选择呵护与守望,为艾滋病儿童提供教育。

"汉字叔叔"理查德。

希尔斯(richardsears)。

热爱汉字的他,用20多年时间、30万美元的个人积蓄,整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将5000个左右的汉字字源放到网上。

他选择的是为汉字贡献所有。

秦玥飞毕业于耶鲁大学,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发起人。

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观后感800字导语:这是继诗词大会后,央视又一次在一套黄金时段,推出的一档由董卿主持的又一个好节目《朗读者》。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相关内容,欢迎参考阅读!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观后感800字早听说央视新增了《朗读者》节目,很受欢迎,可时间不对,一直没看过。

昨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终于有幸目睹,果真被深深吸引。

节目由“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女董卿策划并主持,一流的创意和制作,饱含文学精髓之美,观后感想如下:一、形式新颖。

朗读者名人居多,来自不同岗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诗歌,读给自己最爱的人听。

其中濮承熙读了老舍的一段文字送给曾经帮他做手术的荣医生,荣医生是他生命中的恩人。

朗读者自己的故事加上老舍的故事,构成一部心灵上的交响曲,让听者无不为之动情。

这样的形式让读书变得生动有趣。

二、内容广泛。

朗读的内容知识面广,有小说、诗歌、书信、译文,同时还面向不同人群,能引起更多人共鸣。

如:有成功者读给恩人听的;有父母读给儿女听的;有情人读给情人听的;有援外医生读给有志青年听的;还有高龄老教授听学生读他的翻译作品.....。

听者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收获感动,收获快乐,收获人生的启迪。

三、引导观众爱上阅读。

朗读者读的诗和文都是央视精心挑选的,名人名作居多,听到好的文章就有找来一读的冲动,读书可以养身修性并提高鉴别是非能力。

央视这档节目引导了观众多读书读好书。

《朗读者》集娱乐和学习为一体,是宣传正能量的好节目,希望她越办越好,我会持续关注,也希望更多的朋友都来看一看,我们一起吸取知识的营养。

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观后感800字如约而至,我又走进了今晚的《朗读者》,倾听感悟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所拥有的相同的陪伴。

今晚《朗读者》的主题是陪伴,看完了心里却久久难以平静。

陪伴,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很多类。

今晚的陪伴,丰富、饱满、深情、纯粹、温馨,每一段都闪闪发光打动人心。

父亲郑洪升陪伴郑渊洁一路写作,母亲陶艳波陪伴儿子杨乃斌求学十六年,蒋雯丽作为防艾大使陪伴艾滋病患者十四年,林兆铭五年时间独自陪伴受伤野生动物,妻子唐国妹陪伴丈夫乔榛共抗恶魔。

每一段经历,每一个故事,每一种陪伴,都彰显着人性的光辉,都带给我深深的感动,而我想说的是这位母亲的陪伴。

杨乃斌八个月大的是失去了听力,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灾难。

母亲陶艳波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幸福的生命,拒绝孩子上聋哑学校,从小学开始就带着小凳子成为儿子的同桌,陪着儿子上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毕业,十六年的同桌,十六年的母子陪伴,十六年的辛酸磨练,终于让儿子成为有用人才,让儿子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细腻、深沉、无私、坚韧。

这一段陪伴,看得我无法抑制地泪流不止,内心的感动和震撼无以言表。

杨乃斌的朗读《不为什么》诠释了母亲十六年陪读的唯一理由,这个孩子是不幸的,他在那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听了,无声的世界里他该是多么的寂寞。

可是,这个孩子又是幸运的,他有那么一位伟大坚强智慧的妈妈,作为他的耳朵让他听到了声音,让他学会了正常的表达,过上了像正常孩子一样的生活。

成长,充满了坎坎坷坷艰辛磨难;成长,又有多少惊喜和欣慰。

十六年来的种种滋味,也只有这对母子心里知道。

女人一旦成为母亲,就是同时拥有了菩萨心肠金刚之身,陶艳波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她会让多少人肃然起敬惭愧不已呢?当妈妈的要不断学习,真的要不断地学习、反思,陪着孩子成长需要耐心和细心,也需要智慧和修养。

我想,今后的我还得提高自身修养,因为这是一生德修行。

以前,我总想当妈不容易,但要努力当好。

现在,我认识到了,仅仅是尽我所能还不够,而是要竭尽全力。

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是每个人的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的花绽放了,自己的那一颗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她沐欲阳光风雨。

如果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也不要着急,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总有一段文字影响生命的成长,总有一个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迹。

但愿我们的陪伴,是孩子一生最温暖的记忆。

倾听他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成长中的自修。

今晚的陪伴,让我为女儿写下这段话: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陪伴,是最温暖的力量;陪伴,是最纯粹的关爱。

陪着你,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我的孩子,慢慢长大!妈妈愿意陪着你,陪着你。

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观后感800字对于充斥满眼的娱乐与喧嚣,《朗读者》节目就像慢慢地翻开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随着董卿那亲切温和的语速,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静静欣赏着倾听着。

此时,每个朗读者面带表情,所朗读篇章诗文、或唱首歌,都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所选,或轻淡细腻如和煦的春风、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拨动并滋润着每个人的心弦。

这是继诗词大会后,央视又一次在一套黄金时段,推出的一档由董卿主持的又一个好节目《朗读者》。

我看了首播的第一期的一部分,没看全,又在二月十九日即周日晚央视三套、于7点半进行的重播,感悟颇深。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先生、知名演员濮存昕、世界小姐张梓琳等文化领域的嘉宾,还有无国界医生、为妻子许下一个鲜花山谷的丈夫、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柳传志等人。

他们所处不同行业,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和梦想。

节目中,有董卿对嘉宾的采访,有嘉宾带着不同口音的朗读,扎扎实实地呈现出、如她给节目的定位“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

这档节目跟《中国诗词大会》,还有之前爆红的《见字如面》气质相仿,豆瓣评分高达。

“才女董卿”再次发力,请来演员濮存昕、世界小姐张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经典作品中,温文尔雅地给了大家一碗文化鸡汤。

董卿站定在舞台中央,由衷感慨:“我当了21年主持人,而今仿佛回到了起点。

《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我们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我们遇见了大千世界。

我对于一档有着人文精神的电视节目的追求,终于要实现了。

”说的多好啊,喜欢董卿大气知性、端庄睿智的主持风格,我在心里默默地由衷赞叹!其实这些大多是非专业朗读者,随着音乐舒缓起伏、情绪的逐渐酝酿,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加之观众用心倾听,聚精会神的眼神交汇、甚至很多人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致使掌声不时响起,收到台上台下互动和鸣的效果。

我觉得,董卿的《朗读者》最打动人的,是帮观众又找了一回“初心”。

董卿的解释是,“《朗读者》与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是的,在物欲横流、人心冷漠无情的现实社会,难寻那份值得珍惜的“初心”。

《朗读者》的文字和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他们自己的故事和之后的朗读内容、在情感串联上非常融合、恰到好处。

针对不同主题,每一位嘉宾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讲述。

说起做《朗读者》的初衷,董卿说,几乎所有综艺节目形态她都已经尝试过,她需要改变,这是《朗读者》诞生的偶然性。

“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可能朗读者所朗读的内容,我们自己也会去读,去品味。

但那与《朗读者》的现场氛围与感染力还是大有不同。

泡一杯香茶,在熟悉又清淡的味道缭绕中,在欲望纵横的嘈杂中,随着朗读者的思绪,读出生活的本真和美好,读出一天的灿烂和启迪,让这份洗尽世间铅华的情思、荡涤或冲淡腐臭污浊的蔓延,让精神家园变得落英缤纷,青春常在。

岁月静好、静美,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去感受吧。

《朗读者》等你。

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观后感800字央视综合频道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首播,首次担任制片人的董卿和她的团队在电视机前一起观看节目,看到节目受到广泛好评,她与团队高兴地欢呼起来,并将欢呼声通过总导演田梅的微信发到了媒体群里。

之后,董卿在微信群里接受了来自全国数十家媒体记者的群访,回答大家关注的话题。

是什么契机,想到要制作这样一档文化节目?对于这个问题,董卿回答说:“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应该扛起文化大旗,承担文化传播的职责和使命,再加上我自己对文学很感兴趣,而且对人也感兴趣,《朗读者》其实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结合在一起。

”《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受到好评如潮,是否意味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春天来了?董卿认为,这是风向标,让大家看到在真人秀或纯综艺节目霸屏的今天,还可以有更高的要求。

至于娱乐化氛围很重的当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应该怎么突围?董卿回答说:“我们期待着整个社会大的环境有所改善。

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是尽我们所能去做情感的共鸣,唤起大家对文学的认知和最温柔的一种记忆。

”《朗读者》第一期节目播出后,节目组收到了很多反馈,一些观众关注到片尾曲是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的演唱,感觉这是意外之喜。

另外还有观众发现了有趣的细节,通过濮存昕的朗读才知道,原来老舍不念老舍(shě)而是念老舍(shè)。

导演娄乃鸣评价说:“用两个字儿来形容第一观感‘惊了’。

完全没有套路的一个节目,在不经意间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

”1.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观后感800字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800字3.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观后感700字4.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800字5.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观后感1000字6.综艺节目朗读者观后感7.朗读者综艺节目第二期观后感8.朗读者综艺节目第三期观后感9.董卿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800字央视文艺节目朗读者选择遇见陪伴观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