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二)》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能灵活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比例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尺的基本概念,能够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但部分学生对比例尺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能灵活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能灵活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比例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从中总结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设计图等,引导学生回顾比例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实际问题,如:“一块地形图上,某城市的实际距离是200公里,地图上的距离是10厘米,求这张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一)》主要讲述了比例尺的概念、分类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分类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比例线段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但学生对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分类和应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2.教学难点: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笔记本、尺子、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工程设计等,引导学生关注比例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比例尺的概念、分类和表示方法,如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找出身边的比例尺,并进行交流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实际距离、面积等。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运用比例尺进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比例尺的提高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知识进行解答。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尝试不同解题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比例尺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202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目录)

202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目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二比例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应用比例尺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认识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讨论、推理、概括、归纳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和比例的比较,使学生深刻体会比例的意义。

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导学过程温故互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现在我们先来复习比的知识。

(1)什么叫做比?(2)什么叫做比值?(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 2.7∶4.56∶10自学感悟:阅读课本P16主题图,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合作探究:1.请分别写出每张照片的长和宽的比,并把这两个比化简或算出比值,然后看一看有什么发现?2.阅读课本第16页认一认3.交流:说一说什么是比例?除此之外,你还学到了什么?汇报点评:(1)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2)尝试写一个比例,并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观察我们写出的比例,你还有什么发现?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巩固练习:独立完成第17页“练一练”第1--6题课本第18页第7题板书设计:比例的认识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12:6=8:412×4=6×8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

比例的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会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教学难点: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请写出一个比例,并说说它的各部分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2单元比例的认识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2单元比例的认识 教案

2.1比例的认识 教学设计课题 比例的认识单元第二单元学科数学年级 六年级学习 目标1.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与比例的区别,并能正确地书写出比例的内外项。

2. 通过探索、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比例的应用能力。

3.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比例的意义的理解。

难点 懂得区分比与比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1、他们在吵什么?谁 说 的 对 ?2、谁说的对呢?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指名说一说通过两个小朋友的争吵,引出本课内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1)出示P15情境图,讨论“图片像不像”的问题。

利用比的知识,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怎么样的两张图片像,怎么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2)认一认。

什么是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3)比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612=48 (4)比与比例的区别:比是一个除式,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比例是一个等式,是表示两个(1)比相等的像,比不相等的不像。

(2)认识比例的意义与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3)比例也可用分数表示出来。

(4)清楚比与比例的不同出示情境图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同时还能引出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内项和外项、表达方式以及比与比例的区别,方便了小数的理解。

(2)把7m =8n 改写成四个比例。

6、(1)写出右图中图A 和图B 的周长的比,这个比和长的比能组成比例吗?(2)写出两个图形面积的比,长的比和面积的比能组成比例吗? 五、拓展提高1.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比例的外项是0.08和0.6,写出这个比例。

2.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4,如果一个外项是41,那么另一个外项是( )。

3. 写出两个比值是31的比是( )和( ),这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为( )。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起立总结帮助学生明确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板书比例的认识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单元概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是一个涵盖了数与代数、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数学领域的综合性教学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并培养其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单元将涵盖分数的深化理解、小数的应用扩展,初步涉及圆的几何属性,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分析与概率初步认知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不仅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是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单元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

1. 教学内容简介数的认识:回顾和巩固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包括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基础知识。

数的运算:重点掌握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的方法和运算顺序,包括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技巧。

运算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基本的运算定律,加深对数学运算规律的理解。

性质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折扣问题、利息问题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知识的运用和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通过系统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确保教学效果。

2.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定义、性质及特征;理解二维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初步认识三维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等,并了解其基本特征。

技能与应用: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比例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比例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比例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常见的比例尺类型;2.能够使用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与量度长度的关系;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求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2.比例尺的类型及其特点;难点1.比例尺和实际长度之间的换算;2.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3.1 情境引入3.1.1 引入1.通过展示一张城市地图,引出对比例尺的关注;2.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尺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3.1.2 探究1.提出如下问题:地图上的一厘米代表多少米?如何算出实际长度?2.小组讨论并发表意见。

3.2 新知讲解1.定义比例尺的概念;2.引入常见的比例尺类型,并分别介绍其特点。

3.3 案例分析1.展示一个小区的规划图;2.讨论如何使用比例尺计算长度。

3.4 练习3.4.1 计算题1.某条道路现场实测长度为75米,地图上该道路的长度是3.5厘米,求该地图的比例尺;2.根据某图书馆的平面图,已知实际距离为120米,图上的长度为6厘米,求该地图的比例尺。

3.4.2 应用题1.某张地图上,一条街道标高线长18厘米,实际街道长为450米,该地图的比例尺为多少?2.某规划地图上,一块绿地的面积为10平方厘米,实际面积为1500平方米,该地图的比例尺为多少?3.5 思维拓展1.提出以下思考题:使用比例尺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保证计算的准确性?2.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想法和答案。

四、教学反思本课设计强调了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让学生更好更深刻的理解比例尺。

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既有情境引入环节,又有讨论和练习环节。

比例尺教学内容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际应用价值非常高,同时,也是初中数学学科评价的重点能力,教师应强化在教学中该方面的重视和强化。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范文模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范文模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范文模板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2022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2022文案1一、学习目标:1、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二、学习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过程:(一)、旧知复习1、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和。

2、底面是形,它的面积= 。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着它的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形。

它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

4、一个圆形水池,直径是5米,沿着水池走一圈是多少米?(二)列式为1、圆柱的侧面积(1)圆柱的侧面积指的是什么?(2)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 。

(3)侧面积的练习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是1.6m,高0.7m。

②底面半径是3.2dm,高5dm。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的和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2、圆柱的表面积(1)圆柱的表面是由和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的表面积=(3)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是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分析,理解题意: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

需要注意的是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个底面。

列式计算:① 帽子的侧面积=② 帽顶的面积=③ 这顶帽子需要用面料=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精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精品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提高学习效果。
(五)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比例的概念、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系统化认知。
2.反思与拓展:学生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并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精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例的意义,能够识别和写出比例。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比例的等比变换等。
3.学会解比例,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
4.能够运用比例关系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练习设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基本概念题、性质应用题和实际问题等。
-设计意图:巩固比例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练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解题能力,发现自身不足。
3.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反馈,指出错误原因,给予鼓励和指导。
6.信息技术融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设计意图: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7.总结反思:在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总结比例知识,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比例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比例的倒数、等比变换等性质,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提高解题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
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4、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
例尺的含义。

5、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
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课方案第二单元比率单元内容剖析 :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有数目关系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比率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本单元最大的特色就是把“数与代数”领域的比率知识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放大与减小以及比率尺的知识,有机的交融在一同进行教课。

图形的放大与减小就是认识比率的现实素材,而解决图形放大或减小、比例尺的实质问题要应用比率的知识。

单元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比率的意义与基天性质 ,会解比率 ,能依据比率的意义与基天性质 ,解决按比率进行分派的实质问题。

2、认识比率尺 ,会求平面图的比率尺以及依据比率尺求图上距离或实质距离。

3、认识放大或减小现象 ,会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必定的比率将简单图形放大或减小 ,领会图形的相像。

单元学习重难点 :1 、理解比率尺的含义 , 能娴熟解答比率尺的有关问题。

2、理解图形的放大与减小。

单元课时安排 :( 共 5 课时 )比率的认识1课时比率的应用1课时比率尺1课时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课方案图形的放大与减小练习二11课时课时比率的认识学习目标 :1、理解比率的意义 ,能依据比率的意义 ,认识比率各部分名称。

2、掌握比率的基天性质 ,能正确判断两个比可否构成比率。

3、让学生自主参加知识研究的全过程,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察看、剖析、比较、判断、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想。

学习要点 :认识比率的意义 ,掌握比率的基天性质。

学习难点 :掌握比率构成的条件 ,并能正确写出比率。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1、像 2 : 3 , 5 : 8 这样的式子叫什么?什么就是比?什么就是化简比?您会化简比不?2、化简以下的比 ,您发现了什么?3:56:109:1515:253、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研究化简后相等的比。

(板书课题 :比率的认识 )二、研究新知(一)认识比率1、指引发现 ,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 16 页“图片像不像”的情境图)(1)同学们还记得这张图片不?这就是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的情境图 ,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想 ,如何的两张图片像?如何的两张图片不像?学生回想过去的内容 ,比较情境图思虑照片像与不像的特色。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师: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师:今天,小明带來了几张自拍照。

仔细观察图片,这些照片中那些像,那些不像?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它们长和宽的比值相等,所以就像。

师:它们的比值相等,我们就用等号将两个比连接起來。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谁能举几个比例的例子?师:你能给比例各部分起名字吗?(板书:12: 8 二6: 4内项外项2.练一练:右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写一写,与同伴交流。

)3.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观察这些比例,除了它们的比值相等外,你还发现什么?师:谁愿意谈谈自己的发现?师:你们这个发现是不是一个规律呢?请同学们來验证一下。

师:对,在比例里,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

这在数学上叫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课堂练习。

1.(1)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例。

(2)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写出來。

15:18 和30:36 4:8 和5:203.应用比例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的关系,判断下面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组成的比例。

10:1. 5 和8:1.2 6:9 和12:184.根据下面的两组乘法算式,分别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

90. 4=1. 2 3 a=2b四、总结:说说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比例的认识这样表示连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教学反思第2单元第1课课题比例的认识课型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比例,掌握什么叫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练习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一些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例尺∣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例尺∣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例尺∣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比例尺进行地图、平面图等的绘制和测量。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表示地图、平面图等图形与实际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的一种量。

2. 比例尺的计算:掌握比例尺的计算公式,能根据实际需要求出比例尺。

3. 比例尺的应用: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平面图的绘制和测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概念、计算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应用,特别是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平面图、比例尺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直尺、计算器、草稿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

2. 新课:讲解比例尺的定义、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比例尺的应用。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4. 活动二:让学生根据比例尺绘制简单的地图或平面图,并进行测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尺2. 板书内容:(1)比例尺的概念(2)比例尺的计算(3)比例尺的应用(4)实例演示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比例尺的地图或平面图的实际距离。

2. 提高题:根据实际需要,求出合适的比例尺,并绘制地图或平面图。

3. 拓展题:研究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摄影、工程设计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尺的概念、计算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定义,能够正确使用比例符号表示比例关系。

2.能够通过画图和运用比例的性质,求解简单的比例题目。

3.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运用比例关系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比例的概念,并掌握比例的基本运用方法。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并通过比例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通过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比例符号表示比例关系的方法。

2.比例的性质•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练,学习比例的性质。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并掌握比例的性质。

3.比例的应用•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并通过比例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知通过讲解比例的定义,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比例符号表示比例关系的方法。

第二步:讲解比例的性质通过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用方法,并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并掌握比例的性质。

第三步:拓展应用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并通过比例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掌握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能够定义比例、掌握比例符号表示方法。

2.能够掌握比例的运用方法,能够通过画图和运用比例的性质,求解简单的比例题目。

3.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运用比例关系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等内容,提高了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也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的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单元教学设计酒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杨青青【学科分析(数学分析) 】比例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关于“正反比例”的相关知识。

1.学习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是六年级下册的重点单元,比例的知识是学习除法、分数、比、方程等知识的综合与提升,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会以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思想水平审视和发展这些知识。

本单元的知识包括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应用、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四个部分。

整体编排如下:比例的认识主要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与核心,是后续学习的有效支持,比例的意义是学习比例尺、反比例知识和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基础,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比例和进一步研究比例问题的基础,直接涉及到解决问题的效率。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现了基本的函数思想,在数学思想层面上对以前所学过的许多数学问题(如单位量不变的数学问题,总量不变的数学问题,几何中等积变形问题等)和数学规律(如分数和比的基本性质、商与积的变化规律等)进行一般化与模型化,对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十分有益。

比例的应用,是在更高水平上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以及原来遇到过的数学问题,用代数方法进行分析与解答,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在数学思想方面的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

2.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完善认知结构,提升学习水平,进一步巩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认识层面上讲,比例的知识与除法、分数、等式与方程等密切相关,有着内在的联系。

通过比例知识的学习,可以极大地拓展和丰富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

(2)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与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有利于学生从关系与结构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代数思维的发展。

(4)有利于促进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已经学过比的知识,并且已经会解简单的方程,而比例尺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都是比的实际应用,所以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不会感到太大的困难。

北师大版数学六下 第二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下 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内容:《比例》二、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向的积”的规律,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比例。

2、经历观察、操作与交流等活动,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发展空间概念。

4、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单元教材分析:比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学习比例、比例尺等相关知识。

首先提供充分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对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理解;其次创设有趣情境,以“设计巨人教室”等具体任务驱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解比例”等知识学习的价值;最后重视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单元重难点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的规律,认识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

2.观察、操作与交流等活动,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会求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发展空间观念。

4.能利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比例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概念及意义难理解;2.通过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要与实际生活及生产密切联系;3.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比例尺,在实践生活需测量,计算,估算,难理解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理解能力差。

高年级了,出题模式和出题形式的多样化,需多关注考试模式和考试技巧。

5.数学最基本的就是计算,有些学生计算能力差,需进一步抓基础计算。

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

本单元最大的特点是把“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知识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放大和缩小以及比例尺的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认识比例的现实素材,而解决图形放大或缩小、比例尺的实际问题要应用比例的知识。

单元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按比例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认识放大或缩小现象,会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单元学习重难点: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2、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单元课时安排:【共5课时】比例的认识 1课时比例的应用 1课时比例尺 1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课时练习二 1课时比例的认识学习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了解比例各部分名称。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习重点: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掌握比例组成的条件,并能正确写出比例。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像 2 : 3 , 5 : 8 这样的式子叫什么?什么是比?什么是化简比?你会化简比吗?2、化简下列的比,你发现了什么?3 : 5 6 :10 9 : 15 15:25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化简后相等的比。

【板书课题:比例的认识】二、探索新知(一)认识比例1、引导发现,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16页“图片像不像”的情境图】【1】同学们还记得这张图片吗?这是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学生回忆过去的内容,对照情境图思考照片像与不像的特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单元 第1课时 比例的认识(1)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单元 第1课时 比例的认识(1)

8:9=16:18 0.6:0.7=6:7 3:2=12:16 3/4=6/8,生1:第一个是比例,因为16:18化简后是8:9,所以是比例。

生2:第二个是比例,因为0.6:0.7同时扩大十倍就等于6:7.它是比例。

生3:第三个不是比例,3:2比值是1.5,12:16比值明显小于1,所以不是比例。

生4:第四个是比例,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所以就变成3:4=6:8,是比例。

3. 加深理解 认一认师:同学们非常棒,还把比和分数与比例联系了起来,同学在以后学习中要注意比例的分数形式。

12∶6=8∶4 在中间的两项叫内项,两端的两项叫外项。

那这个比例的外项12和4,内项是6和8,是交叉的。

4. 写一写。

师:右图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写一写,与同伴交流。

基于以上练习,同学们应该很快根基表格写出比例。

2:3=10:15 3:2=15:10 10:2=15:3 2:10=3:155. 想一想师: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比例呢?生:买文具。

我买一支笔是两元,买四支笔是8元。

48612=1.(1)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生:长之比:3∶9 宽:2∶6 能组成比例 生:3∶2 9∶6 能组成比例2. 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5:18和30:16 4:8和5:20生: 第一个和第四个比值相等,可以组成比例 15∶18=30∶36 111139618 ::2:5.0161:41和181619131:和:。

最新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

最新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比例课时1 比例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比例。

2、掌握比例各部分名称。

3、通过观察、计算,发现并理解“比例中两个內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并能根据这一规律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

1、教师提问什么是比?2、教师组织学生写出几个不同的比。

二、教学新课。

1、教师出示教材第16页例题,让同学们讨论“图片像不像”的问题。

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2、同学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比相等的像,不相等的不像。

如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相等。

12:6=8:4。

3、认一认。

教师板书:12:6=8:8 6:4=3:2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4、认识比例。

在12:6=8:4中,6和8是比例的內项,12和4是比例的外项。

5、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內项之积等于两个內项之积。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7页试一试。

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1、2题。

课时2 比例的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建立解比例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一、准备。

(1)什么叫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2)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18∶20和7.2∶8100∶0.2和10∶0.002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取个别学生的答案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3)填空。

3.6∶9=2.4∶6 ()×()=()×()二、导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4:10=14:x 或14:4=x:10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再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2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2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案

2.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案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单元第二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掌握放大与缩小过程的特点,并能正确地将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

2.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实际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能正确将图形放大与缩小。

难点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丶出示一幅很小的中国地图,你有什么方法能看清楚图上的地名?从而引出新课题。

2、谈话:今天天我们就来研究把图形放大和缩小。

可将地图按一定比例放大。

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念。

讲授新课(1)放大。

你能为“巨人”设一间教室吗?与同伴交流合作,并在下图中画一画。

比是4:1,“巨人”教室的长宽高同时放大4倍,注意图形放大前后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

(2)缩小。

按1:4的比缩小“巨人”的三角尺,请学生动手操作,互相讨论。

同样的,注意图形缩小前后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

(3)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有什么特点?想一想(1)“巨人”教室的长宽同时放大4倍,也就是长占20格,宽占12格。

(2)“巨人”的三角尺的边同时缩小41,即两条直角边占2格。

(3)放大或缩小后,图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大形状不变。

“巨人”的例子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形象生动地让学生理解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通过话出的新图形与原图的对比,令学生更好地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

本单元最大的特点是把“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知识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放大和缩小以及比例尺的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认识比例的现实素材,而解决图形放大或缩小、比例尺的实际问题要应用比例的知识。

单元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按比例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认识放大或缩小现象,会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单元学习重难点: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2、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单元课时安排:【共5课时】比例的认识 1课时比例的应用 1课时比例尺 1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课时练习二 1课时比例的认识学习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了解比例各部分名称。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习重点: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掌握比例组成的条件,并能正确写出比例。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像 2 : 3 , 5 : 8 这样的式子叫什么?什么是比?什么是化简比?你会化简比吗?2、化简下列的比,你发现了什么?3 : 5 6 :10 9 : 15 15:25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化简后相等的比。

【板书课题:比例的认识】二、探索新知(一)认识比例1、引导发现,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16页“图片像不像”的情境图】【1】同学们还记得这张图片吗?这是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学生回忆过去的内容,对照情境图思考照片像与不像的特点。

【2】学生汇报预测2、归纳定义,分清概念。

(1)像12 : 6 和 8 : 4、6 : 4 和3 :2,化简后相等的比,可以用“=”连接,就是比例。

现在谁能总结出比例的定义?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定义,并认识各部分的名称(2)照样子写出两个比例,并分别指出每个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并订正错误。

(3)小组讨论并交流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刚才我们认识了比例,明白了比例是有比组成的,比和比例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和比例一样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师小结:比和比例有联系也有区别,大家一定不要把比和比例等同对待。

【二】学写比例出示教材第16页“调制蜂蜜水”的表格。

1、根据比例的意义用表格中的数据写出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2、师小结:根据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来写比例,也可以用化简的方法来写比例。

(三)比例的基本性质(1)观察下面几个比例你有什么发现?12 : 6 = 8 : 4 6 : 4 =3 : 23 : 2 = 15: 10 10 : 2 =15:3(2)你发现的规律是普遍现象吗?你能写几个比例验证码?(3)引导学生吧发现的进行归纳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独立写出比,并作出判断,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练一练”第7题。

学生独立写出比,并作出判断。

小组交流并说清楚自己的判断方法。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比例的应用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经历探究解比例的过程,能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学习难点: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平时看过的书,玩过的玩具都怎么处理?2、同学们有没有用书或玩具和小伙伴进行过“物物交换”?如果有,你们是如何交换的?3、很多同学在交换的时候都是采用一件换一件的方法,淘气班上的同学也在用“物物交换”的方法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是如何交换的吧。

【板书课题:比例的应用】二、探索新知出示第19页“物物交换”的情境图1、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图上两个同学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交换的?【用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2、用对应的方法解决问题。

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1】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

【2】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3、用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1】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过有的方法有些繁琐。

现在我们一起来尝试用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

【2】假设 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那么我们可以写出哪些比?请同学们写出相应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交流。

(3)我们写出的这些比中,哪些能组成比例?你是如何判断的?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并尝试列出比例,再反馈汇报。

(4)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也列出了比例。

你们会解比例吗?先尝试着解“4 : 10 =14 : x”这个比例。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是10×14=140,两个外项的积是4x,所以4x=140,可以用方程解出x=35。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 : 10 =14 : x解:4x=140x=35【5】想一想“14 : 4 = x:10 ”这个比例的解法和“4 : 10 =14 : x”的解法相同吗?【6】小结:在解比例时,我们常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写成方程的形式,再解方程。

4、解比例出示第19页下面的比例(1)请同学们独立尝试解比例,再和同桌交流解比例的过程。

【2】如何判断我们解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曾经学过验算的方法,这个方法也可以用来验算比例。

请大家把算出的结果代入比例验算一下,看等式是否成立。

学生验算,教师巡视。

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20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教材第20页“练一练”第2题(1)学生先独立完成两小题,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反馈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比例的应用根据比例的意义写出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4 : 10 =14 : x解:4x=140x=35比例尺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以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让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比例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信息:超市在学校的正北方向200米,邮局在学校正西方向100米,书店在学校正东方向300米。

你能根据这段话画出超市、邮局、书店和学校的示意图吗?学生尝试根据信息画出示意图,并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2、你们所画的示意图是不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呢?咱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画的示意图【出示淘气和笑笑的示意图】,他们画的示意图合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寻找不合理的地方,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笑笑画的示意图是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来的,所以合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板书课题:比例尺】二、探索新知【一】认识比例尺1、刚才大家都觉得笑笑画得示意图比较合理,原因是笑笑是按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米来画的。

其实这种表示方法就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引导学生齐读比例尺的定义。

2、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谁能说说笑笑所画的示意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是1 : 100吗?学生思考后,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尺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一定要统一,所以笑笑是按1 : 10000画的示意图。

3、谁能说一说比例尺有什么特点呢?师小结:掌握了比例尺的特征,我们就能更进一步认识比例尺,以后在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时,也就不容易出错。

(二)比例尺的应用1、出示笑笑画的示意图(1)在学校的东北方向400米处,有一个社区活动中心,你们能根据笑笑采用的比例尺,算出在图上应该画多少厘米吗?学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2)请同学们算一算,然后在笑笑画的图中标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图中标出社区活动中心的位置。

全班展示,画错的学生订正。

师生小结:求图上距离,先把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单位换算统一后,再用实际距离除以比例尺。

2、出示台湾省地图(1)同学们请看这幅地图的比例尺,说说他有什么特点?你能说出它表示的意思吗?学生观察地图,思考后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0厘米。

师解释:笑笑画示意图采用的比例尺是1 : 10000,这种比例尺叫作数值比例尺,而这幅图中所用的比例尺叫作线段比例尺,它们都是常用的比例尺。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自学第23页“你知道吗?”认识比例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板书设计: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感受图形的相似。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学习难点: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视频播放:孙悟空把身体变大变小的情境。

画中的人物是谁?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可以把自己变大或变小,那同学们想不想拥有这样的本领?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不能随便就把自己变大或变小。

但我们可以把看到的一些景物、图片等放大或缩小。

那么如何放大或缩小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二、探索新知(一)感受图形的放大1、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图上都有谁?看了以后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回答:图上有“巨人国”六年级的一个学生,还有淘气。

通过观察,我们感觉到巨人比淘气大多了。

2、“巨人”的身高和普通人的身高比是4 : 1,所以他们读书的教室要比我们上课的教室大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