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读书笔记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读书笔记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读书笔记对于未入社会的大学生们而言,《做最好的自己》无疑是最实用的书之一。
李开复教授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提出了“成功同心圆”的理念,即以诚信价值观为中心,包含六种姿态,决定六种行为准则,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寻找通向成功和达到卓越道路的抽象模型,对于青年自行车道学子们未来的道路,在推动进步的过程中雕塑出未来的自己是会有帮助的。
读完《做最好的自己》一书后,我试着闭上双眼,用心去感受这本书的真谛。
我想学习李开复教授灿烂的所有美好产品质量,想象着自己哪一天也可以像他一样的成功。
可是睁开眼后,我又被拉回了现实,我依旧是我,依旧只是个较细的女孩,依旧只是余名平凡的学生,依旧没有开复大哥大叔的美好品质,始终没有他的成功。
现实如此,我不能逃避,但我相信我又生存能力改变。
我不可能将未必复制别人的美好品质,也不了复制别人的成功,庆幸的是我相信别人也无法复制我,所以我们还是做好自己吧,是的,我就是我,我要做自己,而且要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我们要用信心放飞自我,简单的讲,就是要自信。
所谓自信,就是要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讲自己的消耗掉最大潜能释放出来,并相信自己会成功。
关于潜能,我们来分析一个有趣的物理电学。
凸透镜和平面镜的原理,我们并不陌生。
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巨大潜能,我们就好像故意在自己的潜能面前放置了旗子凹透镜,潜力在凹透镜里成的“像”(也就是我们出来个股表现出来的能力)被物理学中最极为基本的光线折射原理“缩小”了;反之,如果我们善于发现并释放自己的潜能,我们就可以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面前这种共振就像在自己的潜能面前放置了一面凸透镜。
因此,我们要自信,因为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其次,我们当代高中学生必须要有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就是要有勇气。
勇气就是在挑战面前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精神。
我们当今世纪之交需要创新,因此我们也理应学会不畏失败,敢于尝试。
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 笔记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笔记第一章成功1、对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李开复先生认为需要六项基本素质: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
我认为:对于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需要积极、大气、自信、自省、沉稳、忍耐)2、态度是行动的前提。
态度受价值观的指导。
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3、同理心——人同此理,心同此心4、自省——在保持自信的同时,还要善于自省。
善于自省的人通常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不会盲目乐观;会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能力限制,不会接受自己能力以外的工作;当然,他们也乐于接受挑战,但会在接受挑战时做客观的风险评估。
5、完整原则指要完整地理解成功所需要的基本素质的同时,注重自己再其他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以成为完整的、结合中西文化的人才;例如,学校书本上的学习和人际关系并重;自信和自省并重;要善于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思想。
善于西区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陷,善于从各种不同的思潮中汲取力量。
6、均衡原则指在培养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时,不能偏激,不能走极端化的路线,应当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实际情况。
在对立统一的逻辑关系里寻求最佳的均衡状态。
第二章价值观报纸头条测试法第三章积极主动1、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们事事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安排,遇到问题直接从父母老师那里获得帮助,养成了被动的习惯。
因此许多年轻人不善于主动规划自己的成长道路,不知道如何积极地寻找资源,使自己的学业和人生迈上更高的阶梯。
2、即使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3、消极的人允许或期望环境控制自己,喜欢一切听从别人的安排,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拥有自己掌握命运的能力,也无法避免失败的厄运;相反,积极的人总是以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面对困难,他的成功是指日可待的。
4、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5、远离被动的习惯,要从小事做起:不盲目听信人言,应冷静辨析,积极求证。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二篇)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一直很欣赏李开复老师,印象最深的是几年前他的一次演讲,其中有一句话一直记着,“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当时并不很理解这句话,只是觉得有种神奇的感觉就莫名其妙的给记住了,也许是冥冥中就早已注定的,让我经过跌跌撞撞几年的成长后,有了一些人生阅历和自己的感悟,才给我碰见开复老师亲笔撰写的《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得以真正透彻地了解那句话的本意。
本书主要围绕开复老师提倡的成功同心圆展开,先讲价值观,再讲态度,而后讲行为。
用开复老师的话讲,就是,一个人想成功,就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是指导所有态度和行为的根本因素。
如果价值观不正确,一个人无论怎么努力,都会像南辕北辙的赶车人那样离成功越来越远。
这让我不由的想起稻盛先生的成功方程式,惊叹成功的道路有许多,但成功的哲学是如此相似,虽出乎意料,却是情理之中。
其实书上所讲的很多内容我们都是知道的,也懂的,却也是我们平时没有做到的,这本书给我们一种“做最好的自己”的强烈意识,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我想说,这本书是值得我们仔细品读和思考的,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精神感悟在这本书的指导下付诸实践。
开复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不要让事情找上你,应主动对事情施加影响,这就涉及到一个主动性的问题了,就我身边的现象来说,在校大学生的主动性确实不高,很多同学想参加创新实验却不主动联系老师;想参加某竞赛却不主动组队,而在等待他人来找;不主动完成作业,而是抄袭其他同学的成果。
如是现象之多不必赘言,只想呼吁同学们提高自身的主动性,事情往往不是嘴皮子说说就能成的,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关于那句话,应该这样说吧,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不该放弃的东西,或者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就需要勇气来主动影响或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需要胸怀来接受那些我们不能够改变的事情,用我们的智慧来分辨哪些是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哪些不可以,然后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我们能够解决的事情上。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笔记《做最好的自己》读书笔记(精选13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做最好的自己》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笔记 1这个寒假里,我心血来潮,看了李开复写的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
简直是大开眼界。
所以我来说说对它的印象。
《做最好的自己》一书是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人生的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写给中国的青少年,为中国的青少年指明了成功的方向。
书中写到: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这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如果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让他人看到,自己是一个非常真诚和坦白的人。
一个人如果愿意把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坦白地暴露给对方,就能很容易地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
书中告诉我们,表现真诚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个真诚的人,没有什么可以掩饰真心和诚意。
一个虚伪的人假装真诚,很容易就会被看穿,因为没有诚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
这本书分成功、价值观、积极主动、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最后是完整于均衡15章节,很完整的讲述了该如何做才能获得成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引导我们追寻自己的理想。
就比如在学习音乐方面,我该如何去均衡的利用时间,给自己一个计划,一天练多少时间的琴,抽出一节或两节自修课的时间,预习或复习功课。
当然,在空余之际,还可以听听对自己有益的音乐。
既可以放松心情,更可以在音乐中获得很多知识。
《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极好之处便在于,它帮你更好的理清了这个目标,这个过程,好书的魅力便在此,医治你心灵的创伤,解答你心头的疑问,给你的头脑不断的补充养分,每一个字每句话在我迷茫痛苦犹豫不前时,有力的拉了我一把,我就像干涸的禾苗都重新获得了生机其次是自我定位,自我认识非常重要,应该说是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步,如果你连自己都无法认清,还怎么去认识别人,认识世界,创造世界呢?首先做最好的自己,洁净自己的心灵,做对人类,对社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你会收获最快乐最幸福的最真实的自己。
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2000字
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2000字“把握80%的成功机会,选择自己的成功”--------题记接触李开复先生的作品是在我最落寞的时候,高考后的那个暑假我过的并不轻松,面对与自己失之交臂的理想,所有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尽压心头,拿着天外意大利语专业的通知书,失落不甘与无奈却仍就挥之不去,我坚持要复读,却没得到一致的认同,爸妈也想让我慎重考虑后自己决定。
正当疑豫彷徨时,我无意中在网上浏览到李先生的一系列作品,《给中国学生的信》,《做最好的自己》。
他独特而明晰的观点,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以及生动而切实的例子在不知不觉中驱除了我心中的阴霾,也逐渐使我混沌的大脑恢复了理智。
反复品读中他的“成功哲学”和行动方法让我顿有醍醐灌顶之感。
尤其是他在答复一位失掉清华而进入某重点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学生的信时说的一段话让我记忆尤深:“一个优秀、努力、自信、自觉的学生,进了名牌大学,他能取得成功的概率也许是90%,进了其他重点大学,概率也许会降到85%,进了普通高校,这个概率也不会低于80%。
但是,一个没有良好的价值观,没有正确态度的学生,即便进了名牌大学,他的成功概率也一定是零。
祝愿你把握住85%的成功机会,不要成为一个自暴自弃的人。
"围绕着“多元”“自主”和“积极”。
《做最好的自己》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不只是成绩的优异,社会的名利,而是在理想的指引下,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运用每个人不同的特质,创造我们独一无二的价值。
它告诉我们“要用勇气来改变可改变的现实,用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用头脑来区分两类不同的现实”,“要有自主选择的智慧,用智慧选择我的成功”它告诉我们“要积极主动的追寻理想和兴趣,坚持学习和执行,做一个融会中西的人”而也许我不愿意来天外只是因为世俗的评价,他人的目光和众人所谓的优秀的标准,只是因为我在人云亦云中迷失了自己。
然而抛开一切杂念,扪心自问时,我却无比清醒的告诉自己:学习和运用一种语言是我的理想,我热爱语言,他是我的长项,我以能与他人交流,获得一种国际视野而快乐。
励志文章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
励志文章: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生于台湾。
11岁赴美求学,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他先后在苹果公司、SGI公司担任要职。
1998年,他加盟微软公司,亲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2000年,升任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随后成为比尔.盖茨的七个高层智囊之一。
2005年7月被Google公司任命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自信,潜能的放大镜一个人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和他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并不总是1:1的关系。
许多人屡屡在学业和事业上遭遇挫折,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把挫折归结为自身潜质的不足。
其实,即便在这些经常灰心丧气的人身上,也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远远超出常人想像的潜能--只不过,潜能的主人并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却不知该如何释放这些能量罢了。
相反,那些特别乐观、特别自信的人总能不断地从自己身上找到前进的动力,总能设法让自己身体里的潜能超水平地发挥和释放出来--也就是说,从他们自身的潜能,到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个映射中似乎隐藏了一种神奇的"放大"效应。
上中学时,物理老师帮我揭开了这个问题的谜底。
物理老师告诉我,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自身巨大的潜能,或者不善于将潜能释放出来,我们就好像故意在自己的潜能面前放置了一个凹透镜,潜能在凹透镜里的成"像"(也就是我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被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光线折射原理"缩小"了;反之,如果善于发现并释放自己的潜能,我们就有可能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获得巨大的、甚至连自己都无法想像的成功--这种效应就像在自己的潜能面前放置了一个凸透镜一样。
在比尔面前发言我刚加入微软公司时,在工作中与同事进行一般的沟通没有问题,但到了比尔.盖茨面前就总是不敢讲话,因为我非常担心自己说错话。
有一天,公司要进行改组,比尔.盖茨召集十多个人开会,要求每个人轮流发言。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笔记(集锦15篇)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笔记(集锦15篇)《做最好的自己》读书笔记1《做最好的自己》一书是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人生的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写给中国的青少年,是帮助他们实现成功的方向指引。
书中运用很多的例子阐述了“成功同心圆”的理念,为中国的青少年指明了成功的方向。
真正的成功人士并不是仅仅靠知识、创意等外在素质赢得成功,他们成功的经验在于,他们具备了某些最根本的、最有价值的素质或品格,他们获得成功的内因几乎都可以用“成功同心圆”来解释。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先要学会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导所有态度和行为的根本因素。
《大学》中说:“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与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这段话点明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为人处事乃至建功立业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正确,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会像南辕北辙的赶车人那样离成功越来越远;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他就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意味着他可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意味着他是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人。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笔记2《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是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人生的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所写的,使大家懂得实现成功的方法。
让我们明白了真正的成功人士并不是仅仅靠知识、创意等因素获得成功。
他们成功的经验在于具备了某些最根本、最有价值的品格。
书中有句话让我感触颇深:“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这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让我读懂了,如果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让他人看到自己是一个非常真诚和坦白的人。
一个人如果愿意把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坦白地透露给对方,就能很容易地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表现真诚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个真诚的人,没有什么可以掩饰真心和诚意。
2023年《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精选15篇
2023年《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精选15篇《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1《做最好的自己》一书,是李开复博士的著作。
李博士看到了当今社会的一些普遍现象,中国的青年一代走入了一元化成功的误区无法自拔,他们在面对许多问题时,既没有勇气改变现实,也没有胸怀接受现实。
针对这些现象李博士为青年一代提供了关于成功的指导与帮助,以及真正有效、切实可行的成功法则。
细细读着书中的每一段话,自我反思,我是否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是否逃避现实,刻意回避不去深思。
这才发现有很多细节,被自己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
但是读完本书,又让自己直面问题,不再逃避,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经常在想,对于教师而言,成功是什么?是带的班的成绩好?还是评上了高级职称?亦或是什么?以前总是习惯于从这众多的选项中选出一个来作为答案。
但是读了这本书,有一点让我非常认同,那就是“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不要用一元化的思想进行。
”看到这句话,忽然觉得自己以前钻了牛角尖。
多元化的评价,我经常会用到,例如:课堂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期末对学生不再是以前的单纯以测试成绩作为最终评价,而是每学期都要做“学生期末综合评价表”,涉及到的内容除了测试成绩外,还包括了课堂听讲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跟帖情况等等。
不禁反思,能给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为什么从没想过对自己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顿时拓展了思路。
或许,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成功就在于午休能让全班同学睡的香甜;在于通过努力让一名同学的成绩有了起色;在于成功录制一节微课得到大家的认可;在于集体教研时畅谈自己的想法;在于教学工作的进步;在于教育理念的革新……同样,对于学生,有的学习优异、有的书写工整、有的做事细致、有的热爱劳动、有的乐于助人、有的`能深情的朗诵一片__、有的能动手画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有的能用葫芦丝吹出动听的音乐……我要告诉他们,你们都是优秀的孩子!我要将多元化的“综合评价”进行到底!这本书让我看清了前进的方向。
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7篇
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7篇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篇1】《做最好的自己》虽然不是什么世界名著,它是一个个的故事集,其中每个故事,每个成功创意,都告诉了我们人生的道路忽明忽暗,坚持做最好的自己,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读完这本书,我认为做最好的自己需要六个第一:认真第一,责任第一,要中第一,速度第一,创新第一,学习第一。
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质,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
试图模仿和复制他人独特的成功模式是行不通的。
何不找到自己的特质,按自己来选择生活的模式?《做最好的自己》引导我反思‘要积极主动地为自己而活’使我明白了我的大学生活该怎么走。
何必在乎周围人的走法,何必在乎周围人的言行,相持内心深处的目标,跨大步向前走,充实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始终活着自己选择的路,才能快乐,才能成功。
坚持信仰,保持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迷失方向,为自己的人生涂上亮的色彩。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篇2】记得有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小灌木,那就当一片小草地;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
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做最好的自己》一书是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人生的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写给中国的青少年,是帮助我们实现成功的方向指引。
这本书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盏指路明灯。
李开复博士,从1998年进入微软公司开始,历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全球副总裁。
在我们眼中,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
但是,到底怎样才算成功?住豪宅,开豪车,还是扬名立万?作者在书中首先就给我们讲解了成功的定义。
我们往往会会陷入一元化成功的狭隘定位,有权,有钱….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的价值,就是一种成功,一种超越,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
李开复成功励志书籍《做最好的自己》_励志书籍
李开复成功励志书籍《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是李开复的经典之作。
他在此书中运用了近百个真实案例,阐述如何运用“成功同心圆”法则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和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选择做一个融会中西的国际化人才”,最终总结出自己的观点: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觉得,读者难以产生共鸣的案例是不可能被读者接受的。
在年轻人看来,发生在成功者身边的故事是最值得和品味的,是最容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的。
李开复把这本书献给他深爱的祖国,献给渴求进步的青年一代,因为他深信:惟有更多的青年找到了和快乐,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中华民族才能够拥有加辉煌的未来。
李开复成功《做最好的自己》
本书预览:
在生活中,有竞争也有合作。
在学校生活中也不例外,有很多人会只顾竞争,一味的羡慕学习好的人,总想成为像那些人一样优秀的人,但谁又真正努力想过: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
这样说: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人应当充实得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因此人:请做最好的自己。
网:不错,一本励志书,希望大家看后能有努力的方向。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通用15篇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通用15篇《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1李开复博士认为: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对此我的理解就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形式不同,成功的意义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实现理想,并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
成功的标准并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无论是令人瞩目还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
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我们的理想和现实永远存在着差距。
而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改变心态,调节情绪,改变思考方式,不断超越自己,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做最好的自己。
读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实做好自己并不难。
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工作经常陷入一种疲劳的状态,经常会被学生的问题搞得自己觉得很累,我知道这不应该是年轻老师应有的心态,但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会被学生不如意的表现所影响,开始经常抱怨这,抱怨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刚参加工作时的热情减少了,这种心情影响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师的影响,“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可是,每天出现的让人头疼的事情,让人头疼的学生,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我经常想: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儿,这样孩子们就会越来越爱自己,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高兴呢?多么简单多么朴素的道理,为什么我当初就没想到呢,想想我们在工作学习中难免会与人产生摩擦,如果我们只盯着别人的错误,那么只能让矛盾越来越激化,但是我们如果想别人的优点,就会使我们很快的冰释前嫌,问什么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学生与老师的身上就这么不可调和呢?其实还是缘于“爱”,如果我们给学生多点,再多点的爱,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责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们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师生关系会不会更和谐一点呢?在众多的压力与竞争下,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论遇上什么困难都不要气馁,积极心态战胜一切困难,一样可以做到优秀。
2023年《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集合15篇)
2023年《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集合15篇)《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1最近趁着空余时间我阅读了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
从中也收获了许多做人之道。
当我们处于这样一个外界压力巨大的社会时,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和别人比较,毕竟世界何其大,牛人何其多,人比人并不能使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强大起来,反而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极大地伤害,所以《做最好的自己》献给大家,希望自己能在这样一个高压社会中能做最好的自己,尽自己的努力,调整好心态,追寻自己的梦想,做自己适合的事。
做最好的自己,就要学会相信自己。
对自己来说你最大的敌人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自身。
别人并不会影响你什么,因为他们虽然与你做着同样的事,但是你们是相互独立的,他做事完全不会影响到你,反而是我们自己会扰乱我们的心智,使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效率严重下降。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相信自己,坚持着不断走自己的路。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看重自己,自信、自律、自强、自尊,坚信自己作为宇宙之子降临大地,那么大地自然会给你我一席之地。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重视他人。
不要一直批评别人,觉得是别人错误,忠言逆耳,不把别人的意见放在眼里。
总是一味的自高自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或许现在的我们这样做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但长期如此,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会发现,一切都是这样不太平,因此也会受到不小的打击,那时你绝望,你哭泣,恐怕没有一人回怜惜你。
所以不管怎样,学会聆听,学会重视其他人的意见,给自己更广阔的天地去发掘自己的潜能,相信这样的我们才更有可能成功。
不要逃避,用于面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坚持做最好的自己,相信梦想不再遥远,成功只是一步之遥!《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2《做最好的自己》是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人生的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写给中国青少年的一本书。
书中运用很多的例子阐述了“成功同心圆”的理念,为中国的青少年指明了成功的方向。
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主要内容
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主要内容
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主要内容如下:
开复老师说过:“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让自己成为自己最好的导师。
”这句话非常经典,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导师,对自己进行自我探索、成长和提升。
具体来说,做最好的自己要求我们:
1.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现自己的潜能和缺失,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2. 学习成长: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经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 保持自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外界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坚定自己的信仰和信念,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判断力。
4. 超越自我:要不断地超越自我,挑战自己的极限,勇于尝试新事物,接受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5. 团队合作: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团结一心,共同实现团队目标。
最后,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认为,只有不断地追求卓越,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成为真正的赢家。
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
第1章成功——做最好的自己对成功的困惑一元化成功的误区多元化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做最好的自己每个的都有成功的机会成功同心圆第2章价值观——成功源于诚信价值观:看不见的手成世企业的灵魂:诚信价值观消除对诚信的误解培养诚信的价值观第3章积极主动——成功的选择在于自己找回真正的“自我”什么是积极主动?为什么要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七个步骤第4章同理心——人际交往的基础什么是同理心我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想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回报第5章自信——用信乞讨放飞自我自信是潜能的“放大镜”自信是成功的关键获取自信的六个步骤第6章自洛——在反思中走向成功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勇于承认错误,主动接受批评不断追求进步,“足够好是不够的”听取他人意见,接受“良师”指点事后认真反省,努力改变自己培训自省的习惯第7章勇气——勇往直前的精神勇气引领人生四种最重要的勇气有智慧的勇气第8章胸怀——海纳百川的境界有胸怀才会有成功胸怀的五种表现务实——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宽恕——以责人之心责已,马恕已之心恕人自律——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的艺术尊重——尊重别人发表意见的权利涵养——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第9章追寻理想——指引成功的“罗盘”……第10章发现兴趣——用激情拥抱成功第11章有效执行——迈向成功的阶梯第12章努力学习——终生受益的过程第13章人际交流——现代人的必修课第14章合作沟通——信息时代的成功之道第15章完整与均衡——用智慧选择成功结束语。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通用4篇)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通用4篇)《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1《做最好的自己》的作者是李开复,他以自身的成功经验来中国的青少年,为他们指明了成功的方向。
做最好的自己顾名思义是指有自己的思想,跟着自己的步伐走,并且做到最好。
李开复先生写的这本书不是说教,如果只是单单的说教,那么只会招来骂名而不是无数的追捧。
我认为李开复先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的例子。
学生时期的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并获得博士学位。
工作后曾被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录用,这两所公司都是全世界青年所向往的,他就是全世界的佼佼者。
再后来他加盟了谷歌成为了谷歌的中国区总裁。
他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都做到了最好,不能说是历史上的最好,但确实是自己的最好。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句话的意思与“做最好的自己”的意思是相似的。
不管自己做什么,不要总是与别人比,人比人气死人,要跟着自己的脚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小时候总会输给一个人,那个人个、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考第一,我不行;别人家的孩子会弹琴,我不会;别人家的孩子知道孝顺父母,我不知道。
总之是次次输给他,从来没赢过。
我活的很累,但又能怎样,想要打败别人家的孩子除非我是乔布斯。
六十亿人中出一个乔布斯,我没有那么幸运去成为他,我只能是我自己。
我能做的只有成为最好的自己。
现在的老师在考试前不会要求你考第几,他们肯定会说:“尽力考,考出你们的最高水平。
”第一只有一个,如果老师要求都要考第一,那和都考倒数第一有什么,而且那时不可能的。
人的智力、能力都是不同的,不同的水平又怎能完成的一样完美呢?所以才有了做最好的自己,就算比不过别人,但只要自己尽力做到最好了,那对自己来说也是巨大的突破。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最好的自己那无论他从事什么,学历高低,他将成为三百六十行中的状元。
一个公司如果能做最好的自己那这个公司将成为开拓创新的先行者。
一个国家如果能做最好自己那这个国家一定会成为一个不倒的国家。
《做最好的自己》内容简介
《做最好的自己》内容简介《做最好的自己》是李开复先生写给年轻人的一本书,这本书里的许多想法和观点都是他在过去的文章或信函中表达过的。
他认为,读者无法理解的说教或难以产生共鸣的案例是不可能被读者接受的。
对于年轻人而言,发生在成功者身边的故事最值得学习和品味,最容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真正的成功有很多种,可能是创造出了新的产品或技术,可能是取得了突破性的学术成果,也可能是找到了最能使自己满足和快乐的生活方式。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成功,尊重并鼓励年轻人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以便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实现他们各自的价值,才是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
本书不是自传,但是在本书中,有许多发生在李开复先生身上的有意思和价值的事情。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李开复先生用缜密的逻辑和真实的案例阐释了成功的秘诀。
【作者简介】: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出生于台湾。
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他所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之一。
而他开发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于1988年击败了曾获世界冠军的国际象棋大师。
李开复博士先后在苹果公司、SGI 公司担任要职。
1998年,他加盟微软公司,亲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
2000年,升任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随后成为比尔·盖茨的七个高层智囊之一。
2005年,李开复博士被Google公司任命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每次到清华和其它学校访问,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学生打工的问题。
我认为,打工从总体来说对学生是一件好事,是拓宽视野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研究机构打工,可以学到最新的科技;在产品部门打工,可以学到开发的技术和技能;在市场部门打工,可以理解商业的运作。
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打工的经验,但不要打一些“没用的工”。
首先要明白打工只是学生生活中的一种补充,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打工的目的是开阔眼界,不是提前上班。
李开复博士李开复博士《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李开复博士李开复博士《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做最好的自己》一书相结合是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人生的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一封中国的青少年,是帮助他们实现成功的轴线指引。
阐述书中运用很多的例子总结了“成功同心圆”的理念,为中国的青少年指明一举了成功的方向。
更重要的成功人士并不是仅仅靠知识、创意等外在素质捧得成功,他们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在于,他们具备了某些最根本的、最有价值的业务素质或品格,他们获得成功的内因几乎都可以用“成功同心圆”来解释。
一个人要想用取得成功,必须先要学会做最合适的必须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树立精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导所有态度和行为的根本。
《大学》中说:“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与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这段话点明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为人处事乃至建功立业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正确,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会像南辕北辙的赶车人那样离成功越来越远;如果一个人拥有恰当拥有一支的价值观,他就可以充分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如果一个人拥有恰当拥有一支的价值观,就意味着他可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抉择;如果一个人拥有恰当拥有一支的价值观,就标志著他是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人。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
态度是行动的前提,态度受价值观的指导,态度是教养为人处世的基本要素原则;态度是一个人所具有当下的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社会和他人心目中的映射结果---如果不是一个人没有完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他就不可能体现出这些正确的态度或品质来。
现在社会可能需要积极向上、勇于参与、勇于挑战的人,只要拥有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人生;远离被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对自己负责,把握自己的命运;积极尝试,邂逅机遇;充分准备,把握机遇;积极争取,创造机遇;积极地推销自己;要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拥有“海纳百川”的境界和唯有的精神,融会中西,协调均衡,成功就不会太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成功—做最好的自己
多元化成功是讓每一個人發揮自己的興趣 和特長,從而發掘出自己的全部潛力,同 時也能讓社會保持健康、和諧的狀態,讓 社會成員體驗到最大的幸福。“做最好的 自己”是通向多元化成功的必然途徑。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潛質,在多元 化成功的模型中,只要主動選擇,每個人 都有成功的機會。
一. 自我評估改進計畫的執行情況。 二. 請師友檢查自己是否兌現了承諾。
第七章勇氣— 勇往直前的精神
勇氣就是在挑戰面前勇往直前、永不言敗的 精神力量。最重要的勇氣包括:
不畏失敗、敢於嘗試——不去嘗試永遠都 不會有任何機會;
承認錯誤、從失敗中學習——失敗是成功 之前的必經階段;
第七章勇氣— 勇往直前精神
第九章追尋理想— 指引成功的“羅盤”
確定人生目標時的五個標準:
一. 有價值——好的理想應該是對世界有價值的, “世界會因我而美好”。
二. 儘量擺脫名利羈絆——在追求理想的同時得 到社會的認可,並得到體現自身價值的財富, 是現代人的成功之道。
三. 能夠成為自己的智囊——在面臨重要決定時 以此為判斷依據。
讓自己不快樂。
第九章追尋理想— 指引成功的“羅盤”
不必刻意問自己:為什麼而活?因為重要 的不是要從生活中得到什麼,而是要清楚 生活本身的期望是什麼。
不是因為了不起才有理想,而是因為有理 想而成為了不起的人。
並不是每個人的理想都必須像偉人的理想 那樣宏偉壯麗,而應該是最適合自己的人 生目標,是非常個性化的願景或使命,應 該由個人選擇並決定。
第二章 價值觀——成功源於誠信
企業價值觀最終還要體現在一個個企業員 工的行為上。所以任何一個誠信的企業,對員
工的要求必然會包含誠信這一項,必然選擇它能 夠完全信賴的人。
第二章價值觀——成功源於誠信
Q:如何培養誠信的價值觀? A:
正確的價值觀要從小培養,謹守“勿以惡小 而為之”的原則;“誠信”養成除了靠“自 律”,也要靠“他律”,所以,不要辜負別 人的期待和信任,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 必踐;做事時經常用“報紙頭條測試法”檢 驗言行。
三. 有想法的時候,一定要表達出來,自我 表現是對自己最好的鼓勵。
四. 學會有效的表達方式,包括多用有魅力 的語詞;善於用停頓、語調和音量表達 重點資訊;主動和對方目光接觸;不隨 便讓別人打斷自己;講話簡明扼要,在 最短時間內讓對方獲得最重要的資訊。
第六章自省— 在反思中走向成功
自省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提高。懂得自省 的人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成長,並 且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
第三章積極主動— 成功的選擇在於自己
積極主動“七大步”
七. 積極推銷自己——主動尋找每一個機會, 讓老闆或老師知道自己的業績、能力和 功勞。同時不忘團隊精神,發表見解、 貢獻主張,協助他人、鼓勵大家。以事 為本、以人為先。
第四章同理心— 人際交往的基礎
同理心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體會他人的 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 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它是分工協作的現代社會中個人發展和成 功的基石。
第十章發現興趣— 用激情擁抱成功
激情是成功的原動力,而激情源自興趣。 聽從你的內心才能找到興趣,才能最大程 度的激發熱情和你所有的潛力,從而讓艱 辛的過程變為一種享受。
沒有同理心就沒有彼此之間的信任,沒有 信任就沒有順利的人際交往,也就不可能 在分工協作的現代社會中取得成功。想成 功地與人相處,想改變別人或讓別人遷就 自己,惟一的方法就是首先改變自己。
第四章同理心— 人際交往的基礎
同理心六原則
一. 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
二. 我想他人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他人。 將心比心,才會被人理解。
做最好的自己
李開復 著 聯經出版社
第一章 成功—做最好的自己
片面追求成績或名利、限定成功方向的做 法是典型的一元化成功模式,既會讓許多 人失去正確的奮鬥方向,也無法讓社會中 絕大多數成員體會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衡量成功的最根本的標準是:是否對社會、 對他人或對自己有益,是否能讓一個人在 自主選擇的過程中,不斷超越自己,並由 此獲得最大的快樂。
第五章自信— 用信心放飛自我
用言行增強自信的四步訓練法
一. 只要是你認可的想法,就是你自己的想 法,你完全有能力和有機會表達出來, 不要未經判斷就盲目接受他人的立場。
二. 在與人交換意見時,絕對不可以在原則 問題上讓步,不可以隨便同意不符合自 己原則的事。
第五章自信— 用信心放飛自我
用言行增強自信的四步訓練法
種情形,並找出它們的共同之處。 三. 想像一下,十五年後你的完美人生是怎樣的,
最感快樂的是什麼?
第九章追尋理想— 指引成功的“羅盤”
明確理想的“心靈感應法”
四. 如果只有6個月的生命,你最想做什麼事; 如果發財了,你又想幹什麼?
五. 幻想五年以後你的理想狀態:在哪里、做什 麼、和誰在一起?
六. 當無悔人生走到盡頭,會有三個人在你的葬 禮上致讚美辭,分別是家人、同事和朋友, 想一想他們會是誰,又會說什麼?
善於發現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不斷超越自己, 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追求成功。
當因自身能力(而不是態度)不能做到足夠 好時,能坦然接受並及時調整。
第八章胸懷— 海納百川的境界
Q:如何培養寬容心態? A:
做出決定前,弄清基本事實。 即使是對方的錯,也要設法寬恕對方,將談話
或工作推進下去。 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所以不要因此而
三. 別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 學會以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並據此改進 自己在他們眼中的形象。
第四章同理心— 人際交往的基礎
同理心六原則 四. 我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別人。想成
功地與人相處,讓別人尊重自己的想法, 惟有先改變自己。 五. 真誠坦白,才值得信任。 六. 真情流露,才能得到真情回報。
第三章積極主動— 成功的選擇在於自己
積極主動“七大步”
一. 態度積極、樂觀面對人生——有勇氣來 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 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 同。
二. 遠離被動習慣、從小事做起——冷靜辨 析而不輕信他人,主動影響事情而不是 受事情影響,有主見而不盲從,積極嘗 試而不退縮。
第八章胸懷— 海納百川的境界
有胸懷才會成功,因為胸寬則能容、能容 則眾歸、眾歸則財聚、財聚則業興。
真正的成功者都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 概。
第八章胸懷— 海納百川的境界
有胸懷的五種表現:
務實——接受無法改變的人和事,為自己而生 活,而不是怨天尤人。
寬恕——善於發現他人優點、有度量容忍他人 缺點,宰相肚裏能撐船。
第六章自省— 在反思中走向成功
Q:如何做到自省?
A:
勇於承認錯誤,主動接受批評——要避免錯誤 的發生,而不是事後遮掩;
不斷追求進步,“足夠好是不夠的”——永遠 追求進步是成功持久的動力;
聽取他人意見,接受“良師”指點——自省和 進步的先決條件;
事後認真反省,努力改變自己——實現從優秀 到卓越的飛躍。
第三章積極主動— 成功的選擇在於自己
積極主動“七大步”
三. 對自己負責、自己把握命運——積極主 動抓住命運中自己可以選擇、改變和可 以最大化自身影響裏的部分,勇敢面對 人生。
四. 多做嘗試、邂逅機遇——換工作的意義 在於,一開始的決定並不是終生的決定。 有機會嘗試更多,才能找到真正的興趣 所在。
第三章積極主動— 成功的選擇在於自己
第二章價值觀——成功源於誠信
Q:什麼是“報紙測試法”? A:
所謂“報紙測試法”,就是在做事前後設想 一下:明天,如果在一份你的親朋好友都會 閱讀的報紙上,你做的事被刊登為頭條新聞, 你會不會因此而感到羞愧?會不會無法面對 自己的良心?如果不會,你做的事才對得起 你自己的價值觀。
第三章積極主動— 成功的選擇在於自己
在所有最重要的人生態度中,積極主動應 該排在第一位。
消極被動的人與積極主動的人差異巨大。 前者總是在等待命運安排或貴人相助,無 法主導和推動事情的進展;後者則認為命 運操縱在自己手中,可以主導事情的發生、 發展。
第三章積極主動— 成功的選擇在於自己
年輕人要擁有一顆積極、主動的心,要善 於規劃和管理自己的事業,為自己的人生 做出最為重要的抉擇。因為沒有人比你更 在乎你自己的事業,沒有什麼東西像積極 主動的態度一樣更能體現你自己的獨立人 格。
成功同心圓
第二章 價值觀——成功源於誠信
價值觀就是每個人判斷是非、善惡的信念 體系。價值觀不但引導我們追尋自己的理 想,還決定一個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選擇。
誠信本身是一種不分時代、不分地域的普 遍價值。。西方傳統中對此也有相應的表達。
《聖經》裏說“誠信比財富更有價值”,西諺中 亦有“誠實是最好的政策”的說法,它們強調的 都是基於誠信的價值觀。
第五章自信— 用信心放飛自我
自信就是“我能比別人做得更好”,也是 迄今為止能夠找到的最好的潛能“放大 鏡”。
成功的人會因為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而更加 自信;失敗的人會因為體驗到失敗的痛苦 而更加自卑。
自覺的人更容易成功,也更容易獲得自信。 因為有自覺才會坦誠面對自己的能力極限, 在接受挑戰的同時,做客觀的風險評估。
成功的秘訣: 成功=價值觀+態度+行為
第一章成功—做最好的自己
Q:什麼是“成功同心圓”? A:
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首先擁有正確的 價值觀,它處在同心圓的中心位置,是第一層;
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可以更好地完善人格, 端正人生態度。對一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最 重要的人生態度包括積極、同理心、自信、自 省、勇氣、胸懷等六種,它們構成了同心圓的 第二層;
自律——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被情緒左右 做出過激或錯誤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