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项模拟讲义总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2021届新高考历史复习课件(53)选修1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21届新高考历史复习课件(53)选修1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
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 史稿》
2
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
记》
2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5
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 景、内容及影响
15
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及与以前的治 安机构的不同
15
新中国工资制度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15
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困难 及启示
Ⅲ卷
《隋书》
2
15
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返回导航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考纲要 求
商鞅变法
明确考向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把握主线
课程标 准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 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 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 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 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 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 作用
改革旧俗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室居住;
强一制夫推行一__妻__________小家庭政

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 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3.变法评价 (1)性质:新兴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 (2)积极作用 ①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 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2021高考人民通史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3编 专题13 第28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

2021高考人民通史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3编 专题13 第28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

高三一轮总复习
史料二:胡佛政 ②“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胡佛
府解决经济危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
机的指导思想 史料三:胡佛政 ③“建立了好大的公共工程”“大幅度提高 887 种商品的 府的干预措施 关税”→胡佛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进行了干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评价 史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 一,①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②减少农 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③国家用 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 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 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②起用一批锐意进取的专家和教授组成“ 智囊团”,并把一大批有志于改 革的人士安置到政府各个部门。
③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支持他改革经济运行机制。 ④罗斯福还用“ 炉边谈话”的形式向人民解释新政,争取人民的支持。 (3)新政的演变:开始是通过国家干预 摆脱危机;在取得初步成效后,逐步 发展成为一系列具有改革意义的金融、工业、农业和劳工政策。
手段:出台法令;建立委员会和管理局;增加国家财政支出。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史论归纳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 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 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最新-2021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课件:考点16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 精品

最新-2021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课件:考点16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 精品

03 第3关 精练高考
(2017·江苏卷·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 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 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 断( C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2.诞生 (1)标志:1848年《__共__产__党__宣__言__》的发表。 (2)主要内容: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历史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___社__会__主__义__运__动___更加 蓬勃地发展起来。
[思维导图] 马克思主义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对以后的国 际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来巩固政权,如打碎旧机器,建立新机器等,为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有益的 借鉴。但近5年全国卷一直未在此处命题,属于相对冷点,2019年高考考查的可能 性不小,值得我们复习备考时给予相当的关注。
02 第2关 对接高考
考向预测一: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委员会规定:公社行政、司法等各部门的职位都交由普
选产生的人担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并特别强调罢免权任何时
候都不可剥夺。这说明巴黎公社( B )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B.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
C.实行了社会主义革命
D.得到了马克思的指导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 意义的 试,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它丰富了马 深远性 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 第17讲 辛亥革命课件(共67张ppt)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 第17讲 辛亥革命课件(共67张ppt)

[教材拾遗]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新政”和“预备立宪”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应对国内 危机、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先后进行的两次改革。1901 年,清政府实行 新政,主要内容有: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但它没有使清 政府摆脱内外困境。随后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宪”:1905 年派载泽等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 年下诏“预备仿行立宪”;1911 年裁撤军机处, 设责任内阁,但内阁中皇族占多数,被称为“皇族内阁”,证明“预备立 宪”实际是一个骗局。“新政”和“预备立宪”虽然是清政府为应对危机, 维护封建统治而采取的改革,但它废除科举制、奖励实业、进行法制改革 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回答,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 荣革命”?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有何价值?
(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3)史料三反映出辛亥革命取得了怎样的功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
二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 而是一代人。
——佩弗《远东》
三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 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 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 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① 07 ____1_9_1_2_____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 2过程②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一战”后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一战”后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现代史复习“一战”后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重点难点】1、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和改革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4、罗斯福新政【知识梳理】一、“一战”后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一)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形成甘地出生于印度教家庭,又在英国留学期间接受了基督教思想。

他在南非工作期间,为反对种族歧视,投身于争取印侨权益的斗争,逐渐形成了非暴力的理论。

甘地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甘地运用“坚持真理”这个概念进行的政治斗争,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非暴力抵抗运动。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①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加强对印度的控制和搜刮,激起民族矛盾尖锐。

②内容政治: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与的头衔和名誉职位,辞去英国人委任的官职,不参加英国人主管的政府。

司法、文教:抵制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不到英国人设立的法院打官司,有纠纷由印度人自行解决;不接受英国人的教育,子女转入印度人自办的学校。

经济:恢复手工纺织,抵制英货,穿用土布。

③影响该运动使英国政府收入锐减,经济上遭受沉重打击,极大地加强了印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

甘地被尊称为“圣雄”。

但群众运动并没有局限在非暴力范围内,有些地方发生了武装冲突。

甘地和国大党决定停止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甘地遇刺在为祖国独立解放而奋斗的同时,甘地为消除种姓制度、消除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

1948年初,甘地在德里被印度教极端分子刺杀。

(二)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和改革1.凯末尔早年生平凯末尔幼年从军,曾加入土耳其进步青年军人组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凯末尔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挫败协约国军队进攻,保卫了首都伊斯坦布尔。

2.凯末尔革命①背景:土耳其在一战中遭到惨败,被迫接受屈辱的停战协定与和平条约,领土面临被肢解的危险,土耳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2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经济文明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2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经济文明

考点二
栏目索引
4.影响 (1)积极: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2)消极: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 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误区警示 重农抑商并非自古就有 重农抑商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并不是自古就 有,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就重视工商业的发展;但在我国封建社会中,重 农抑商政策贯穿始终,从来都没有彻底改变过。
考点二
栏目索引
铁以煤炭做燃料,并发明了用水力作动力的鼓风装置——水排。 (3)陶瓷业:历史悠久,原始时代的彩陶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东汉烧制出成熟的 青瓷。 误区警示 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并非完全自给自足 家庭手工业作为家庭种植业的重要补充,其产品用途主要有三个:一是 缴纳赋税;二是供自己消费;三是少量出售,贴补家用。
考点一
栏目索引
三、经营模式
1.集体劳作 (1)原因:先秦时期,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 (2)特点: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⑤ 土地私有
制确立。
(2)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 (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抵御天灾 人祸能力差等。 (3)政策因素。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 策。 (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社会的动荡及严重的自然灾 害。
考点二
栏目索引
归纳总结 影响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因素 市场因素、政府政策、社会环境、技术水平、传统文化观念等。 图解历史 古代手工业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精讲课件(十) 鸦片战争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精讲课件(十) 鸦片战争

2.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
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
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
B.中国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1.不平等条约的客观作用
(1)“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 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 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方式符合了国际 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也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
(2)不平等条约将中国推入近代化进程之中,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政 治理念、经济习惯和文化思想带到中国,扩展了中国人的大众视野。
鸦片战争
考点一: 虎门销烟 考点二: 鸦片战争 考点三:《南京条约》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 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奋勇抵 抗;鸦片战争的结束。
引导学生把鸦片战争的爆发和近代中国遭遇放到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条 件下进行分析,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 证思维分析方法。
知识点四:《天津条约》及《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割地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 银
开放口岸
其他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 口岸通航。

2021版 高三一轮复习备选课件《历史》(专题版)

2021版 高三一轮复习备选课件《历史》(专题版)
第18讲 新航路开辟与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第19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及社会生活变迁
第20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1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2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23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总目录
目录
CONTENTS
5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4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15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6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17讲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总目录
目录
CONTENTS
6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34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35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十五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37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38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3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
总目录
2021版
高三一轮总复习实用课件
历史
1
目录
CONTENTS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九单元 第八单元 第十一单元 第十二单元 第十三单元 第十四单元 第十五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方的政治文明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2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2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研真题·引领航向]
一、拓宽知识广度
1.(2019·高考全国卷Ⅱ·T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
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命题点:战国后期,秦 国能够完成,大型水利 工程的原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史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
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
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史料解读】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1)史料一反映了国家形态从“封建制”到“官僚制”的演变。
(2)史料二反映了王夫之对郡县制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
二、挖掘知识深度
2.(2013·高考全国卷Ⅰ·T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
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
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位贤能到血缘世袭是从禅让制到世袭制,排除 A 项,“周秦之变”一个方面是从贵族
政治到官僚政治,排除 B 项;礼乐治国和法律治国体现的是儒家和法家治国思想的不
同,排除 D 项。
4.(命题点:秦朝官吏管理的规范化)秦代《置吏律》规定:官吏的初次使用和提拔,
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官吏只有得到中央正式任命后才能行使职权,否则依
三、百官公卿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品课件:2-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品课件:2-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4)人文条件: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都促进了民主 政治的发展。 2.确立过程 (1)梭伦改革:奠基。 ①措施: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依据等级赋予不同 的权利。 公民大会 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 公民 陪审法庭 ;废除债奴制。 ②意义: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雅典民主政治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局限: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两个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三个阶段:奠基——梭伦改革;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顶峰——伯利克里改革。 四大机构:公民大会;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 (民众法庭)。
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发展历程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①背景: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 损害平民利益。 ②标志: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 十二铜表法 》。 ③作用: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保护了平民利益。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①措施: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 人议事会;成立 十将军委员会;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实行“陶片 放逐法”。 ②意义: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 大。
(3)伯利克里改革:顶峰。 ①措施: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五百人议事 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鼓励 公民参政,向公民发放“ 观剧津贴 ”。 ②意义: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3.主要特点:人民主权、轮番执政 。
主线3 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发展演变 (1)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逐步确立了议会至上的 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后,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共和政体。 (2)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德国1871年帝国宪 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2021高考人民专题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6 第12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2021高考人民专题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6 第12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时空坐标专题主旨世界领先、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根本模式。

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历史悠久,部门齐全,多种经营模式并存。

明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古代中国商业不断开展。

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开展。

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开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第12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考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刀耕火种〞:中国古代农业的原始阶段。

2.铁犁牛耕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这一耕作方式开场形成开展汉代时期,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并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和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成熟唐代出现了构造更为完备的曲辕犁(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开展。

(2)消极:小农户个体经营使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开展。

[形象记忆]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二、土地制度——贫者无立锥之地1.制度沿革(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均田制。

2.土地兼并(1)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2)表现: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土地高度集中。

(3)影响①造成地权和劳动者的别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

②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乱不安。

③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社会矛盾,但最终未能成功。

三、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2.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徭役是强制民众承当的无偿劳动,多至农民无法忍受,以致引发社会动乱。

[轻巧识记]对土地兼并问题的理解认识四、水利灌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原始社会大禹开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立战国时期李冰和郑国分别主持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至今流行于新疆;王景治理黄河,根本解除了水患隋唐五代北方以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创造了高转筒车宋代出现以水力为动力的水转翻车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小农经济史料一①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2021年新课标新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第八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

2021年新课标新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第八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

4.结果: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落入袁世凯手中。 5.意义 (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⑧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2)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 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⑨ 民主共 和 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4)移风易俗,推动了生活习俗近代化。 (5)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 6.局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性质没有得到改变。
四、全面认识北洋军阀时期的统治 1.分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 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持续16年,又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 —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两阶段。 2.认识: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 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的时期。 (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的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 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 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 治。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考点三 三民主义和新文化运动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提出: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刊物 《 民报· 发刊词 》上,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2.内容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考重点复习讲义:第十三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考重点复习讲义:第十三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十三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1 了解近代前期在饮食、服饰方面岀现的新现象1-饮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开始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和咖啡店。

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

2.服饰:(1)长袍马褂:近代中国男子的通常服饰。

(2)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

(3)中山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了中、西服式的特点,设计出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此后几十年,中山装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4)旗袍:原为满族人穿的长袍。

由于满族被称为旗人,因而这种长袍也就被称为旗袍。

20世纪20年代之后,改良后的旗袍(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变得称身得体、短袍窄袖)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5)总的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转向美观、得体、方便、平民化。

考点2 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1.废止缠足: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中明确规定。

2,婚姻自主:清末民初,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

婚俗就简,仿效西式婚礼。

考点3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1.火车:①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1881年修筑的唐胥铁路。

(从唐山到胥各庄)②1905年,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詹天佑)自行设计施工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收回铁路利权运动蓬勃开展,中国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轮船: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3.飞机: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20世纪20年代, 中国的民航事业开始起步。

4.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成为日常生活主要代步工具。

5.电车与汽车: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24 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21世纪以来,家庭汽车开始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考点4 了解近代中国电话和有线电报的出现1.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当时属于福建省)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2021届高考历史考前复习课件-2.1-政治立场和思想观

2021届高考历史考前复习课件-2.1-政治立场和思想观

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⑦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 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 僚队伍。⑧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__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 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⑨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 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 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⑩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 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 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清政府却对国际法采取本土化的理解和应对,依照中国情境和自身利益加以采 择”可知清政府对国际法表现出本土化理解和功利主义运用的特征;据材料一 “国际法引导并融入宗藩体系的自适性调整当中”可知国际法与宗藩体系并行 融合。第(2)题第一问发展,由材料二“中国以实际行动在国际法领域留下了浓 墨重彩的印记”“这就使得走出国际法学说的西方中心主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国际关系史中的一条未绝的主线”可知突破了近代以来西方中心主义的束 缚;由材料二“中国缔结的国际公约涉及经济、劳工、海事、民航、外空、核 能等多方面”可知从以政治性条约为主,到领域更宽阔的双边以及多边条约;由 材料二“服务对象也从国家扩展到普通公民”可知从国家扩展到普通公民;由
材料二“中国全面参与各项重要条约谈判并发挥建设性作用”可知从旁观者到 参与者与建设者;由材料二“中国共加入300余项多边公约,缔结1.7万余项双边 条约”可知数量上有显著增加;由材料二“中国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缔 结条约程序法》”可知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第二问贡献,由材料二“中国以 实际行动在国际法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如中国的条约实践、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一国两制’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西方国际法学说叙 事模式的最近一次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二元对立的思维”可知中 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冲击了原有的二元对 立观念,拓展了解决国际问题的思路;由材料二“中国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缔结条约程序法》”可知中国逐渐形成自己的国际法知识体系,丰富了世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