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籍出版社文选李善注3

合集下载

关于《文选》李善注引用的旧注

关于《文选》李善注引用的旧注

关于《文选》李善注引用的旧注作者:李梦姣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06期摘要:《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赋诗文总集,李善注在选学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中国注释学史也有划时代的意义。

至今流传最广泛的胡刻本《文选》由李善作注,其中李善广征博引,选择当时已有的各家注解进行删补和整理,避免了集注易造成的注释堆叠缺陷。

将引用旧注与李善本人所作的注相结合,形成了今日所见到的《文选》李善注。

对胡刻本《文选》中李善引用的旧注加以梳理,可以总结出李善引用旧注的准则和对应的注释体例。

关键词:《文选》;李善注;旧注梁昭明太子萧统召集门下主持编著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赋诗文总集《文选》,其中收录自先秦至梁代一百三十人七百余篇作品。

因所含文学作品颇丰,有“文章渊薮”之称。

唐代日僧遍照金刚在《文镜秘府论·南卷·集论》中对萧统评价甚高,可与刘孝绰并称,认为昭明太子编纂《文选》,功劳“毕乎天地,悬著日月”。

学者对《文选》的研究始于隋朝,萧该著《文选音义》开辟选学;隋唐之际,曹宪在江淮间讲授《文选》时著成《文选音》,至此“选学”之名创立。

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对当时《文选》流行的盛况有所记载,作为科举著文的主要参考书,士子之间盛传“《文选》烂,秀才半”。

宋元时期,《文选》学受到一定的冷落,研究处于低谷。

明代《文选》研究开始回暖。

到了清朝,选学全面复兴,形成了选学发展史的最高峰。

清朝选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胡刻本,即是现今学界流传、使用最广泛的本子,为清代胡克家对《文选》研究的成果。

《文选》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引得后世学者竞相为其作注,唐代李善所作是今存《文选》古注中最具有研究价值的注本。

李善在《上文选注表》中写道:“勉十舍之劳,寄三余之暇,弋钓书部,愿言注辑,合成六十卷”,由此可见李善为《文选》作注所付出的精力,以及做注所采用的征引式注释方式。

清朝选学研究达到顶峰,因为李善注严格的注释体例,时人开始对《文选》李善注的注释体例做专门研究。

敦煌写本《文选》李善注引《毛诗》考异

敦煌写本《文选》李善注引《毛诗》考异

敦煌写本《文选》李善注引《毛诗》考异作者:金少华来源:《敦煌研究》2017年第03期内容摘要:《文选》李善注所引《毛诗》极具考证价值。

不过由于传世宋刊本《文选》多经后人窜易,往往难以采信,故本文以敦煌藏经洞出土唐写本李注《文选》为依据,对其中10条《毛诗》引文(含毛传、郑笺)与今本《毛诗》的异同加以详细考辨。

关键词:《文选》;敦煌写本;李善注;《毛诗》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3-0086-06ng 310028)Abstract: The versions of Wenxuan(Selected Literary Works)handed down from the Song Dynasty have been greatly altered during their circulation throughout history, to the detriment of their credibility to some degree, but the quotations in Maoshi by Lishan does merit deep textual research.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abov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ang Dynasty version of the Wenxuan(by LI Shan)from the Dunhuang Library Cave, and attempts to verify ten of the quotations in Maoshi(including Maozhuan and Zhengjian)by comparing them with relevant texts in the available extant version developed during the Song dynasty.Keywords: Wenxuan; Dunhuang manuscripts;Lishan’s Annotation; Maoshi李善注释《文选》着力于引证正文之典据,其自述注例第1条即云“诸引文证,皆举先以明后,以示作者必有所祖述也。

文选(南朝梁)萧统(唐)李善注卷三十诗己

文选(南朝梁)萧统(唐)李善注卷三十诗己
南楼中望所迟客〔五言 谢灵运《游名山志》曰:始宁又北转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园南〔《楚辞》云:日杳杳以西颓,路长远而窘迫。王逸《注》曰:言道路长远,不得复还,忧心迫窘,无所舒志也。〕登楼为谁思,临江迟来客。〔《楚辞》曰:吹参差兮谁思。迟,犹思也。〕与我别所期,期在三五夕。〔陆机《赠冯文罴诗》曰:问子别所期,耀灵缘扶木。三五,谓十五日也。《礼记》曰:月者,三五而盈也。〕圆景早已满,佳人犹未適。〔曹子建赠徐幹诗曰:圆景光未满,众星粲已繁。魏文帝《秋胡行》曰: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杜预《左氏传注》曰:適,归也。〕即事怨睽携,感物方凄戚。〔即事,即此离别之意也。《列子》:周之尹氏有老役夫,昼则呻呼即事,夜则昏惫而熟寐。《周易》曰:睽,乖也。贾逵《国语注》曰:携,离也。古诗曰:感物怀所思。郑玄《论语注》曰:方,常也。〕孟夏非长夜,晦明如岁隔。〔《楚辞》曰:望孟夏之短夜,何晦明兮若岁。〕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摘。〔《楚辞》曰: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乎离居。又曰: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路阻莫赠问,云何慰离析。〔《楚辞》曰:媒绝路阻,言不可结而赠也。毛苌《诗传》曰:问,遗也。又曰:慰,安也。杜育《金谷诗》曰:既而慨尔,感此离析。〕搔首访行人,引领冀良觌。〔《毛诗》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尔雅》曰:觌,见也。良觌,谓见良人也。〕
【咏贫士诗(五言)】
※陶渊明
万族各有讬,孤云独无依。〔孤云,喻贫士也。陆机《鳖赋》曰:揔美恶而兼融,播万族乎一区。《楚辞》曰:怜浮云之相佯。王逸《注》曰:相佯,无依据之貌也。〕暧暧虚中灭,何时见馀辉。〔王逸《楚辞注》曰:暧暧,昏昧貌。陆机《拟古诗》曰:照之有馀辉。〕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喻众人也。〕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亦喻贫士。〕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左氏传》晋荀吴曰:量力而行。又向戌曰:饥寒之不恤,谁能恤楚也。〕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古诗曰: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楚辞》曰:已矣,国无人兮莫我知。〕

读书心得——从《文选》李善注看《列子》并非伪书

读书心得——从《文选》李善注看《列子》并非伪书

读书心得——从《文选》李善注看《列子》并非伪书一、引言列子,名御寇,战国初期郑国人,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生活在老子之后,庄子之前,是道家学派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列子》是先秦道家典籍,是列子门人记录列子思想的著作,对于我国古代哲学、文学、科技、宗教等具有重要影响。

该书在后来的传抄过程中出现一些讹误①,在流传过程中,又经过后人的整理附益,增加了一些晚出的内容。

这些因素导致后世学者对《列子》一书的真伪存在巨大争议。

自中唐疑古思想的代表人物柳宗元对列子生活时代及《列子》一书提出质疑并认为其内容有后人增窜以来,其观点得到后世学者的呼应、继承、发扬甚至误读,学术界对《列子》真实性的怀疑有增无减,出现“后人荟萃说”②、“后人附益说”③、“魏晋人委托说”④等,甚至直接将其判定为“伪书”⑤。

这种怀疑导致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对《列子》一书很少提及或避而不谈,不仅影响到对《列子》一书地位和价值的评估,也直接影响到对《列子》及列子思想的深入研究。

综合分析以上“伪书说”,虽皆云《列子》为后人附益的伪作,但对何人、何时作伪并没有达成共识,主要原因是其并没有坚不可摧的证据。

正如管宗昌所言:“在态度上,许多伪书说论者存在先入为主的态度,即先认定《列子》为伪书,而后再搜罗‘证据’支持其说,或直接没有任何证据和论证。

伪书说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系统深入地论证和具体的论据,很多结论往往是感受性的或者是直接得出的。

在方法上,伪书说往往存在越级思维、自相矛盾、偷换概念、循环论证等一系列问题。

”⑥因此,破解《列子》的真伪问题这一学术公案,必须从新的视角寻找新的证据。

《文选》李善注发凡起例,开创了集部注释的典范。

李善在注释《文选》时尽量注明典出、追溯典面来源、文句渊源,以便读者能够更深切地体味文学作品的内涵。

李善注释《文选》时引用典故的体例是“诸引文证,皆举先以明后,以示作者必有所祖述也。

他皆类此”⑦。

李善注因其原原本本、引经据典逐条注释文本词汇或典故出处而著称于世,正因为这一注释特色,李善注中引用大量今日已经亡佚的书籍。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书目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书目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诗经今注》高亨注2、《楚辞今注》汤炳正、李大明、李诚、熊良智注3、《司马相如集校注》〔西汉〕司马相如著金国永校注4、《扬雄集校注》〔汉〕扬雄著张震泽校注5、《阮籍集》〔魏〕阮籍著李志钧等校点6、《陶渊明集校笺》〔晋〕陶潜著龚斌校笺7、《谢宣城集校注》〔南朝齐〕谢朓著曹融南校注集说8、《世说新语笺疏(修订本)》余嘉锡笺疏周祖谟等整理9、《文心雕龙义证(全三册)》〔南朝宋〕刘勰著詹锳义证10、《诗品集注》〔梁〕钟嵘著曹旭集注11、《文选(全六册)》〔梁〕萧统编〔唐〕李善注12、《鲍参军集注》〔南朝宋〕鲍照著钱仲联增补集说校13、《王子安集注》〔唐〕王勃著〔清〕蒋清翊注14、《骆临海集笺注》〔唐〕骆宾王著〔清〕陈熙晋笺注15、《卢照邻集笺注》〔唐〕卢照邻著祝尚书笺注16、《孟浩然诗集笺注》〔唐〕孟浩然著佟培基笺注17、《王右丞集笺注》〔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18、《李白集校注》〔唐〕李白著瞿蜕园、朱金城校注19、《杜诗镜铨》〔唐〕杜甫著〔清〕杨伦笺注20、《钱注杜诗》 [唐]杜甫著[清]钱谦益笺注21、《高适集校注》〔唐〕高适著孙钦善校注22、《岑参集校注》〔唐〕岑参著陈铁民、侯忠义校注23、《韦应物集校注》〔唐〕韦应物著陶敏、王友胜校注24、《权德舆诗文集》 [唐]权德舆著郭广伟校点25、《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全二册)》〔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26、《韩昌黎文集校注》〔唐〕韩愈撰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27、《柳宗元诗笺释》〔唐〕柳宗元著王国安笺释28、《柳河东集》 [唐]柳宗元著 [宋]韩醇诂训29、《刘禹锡集笺证(全三册)》〔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30、《白居易集笺校(全六册)》〔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31、《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唐〕李贺著〔清〕王琦等评注32、《长江集新校》〔唐〕贾岛著李嘉言新校33、《樊川文集》〔唐〕杜牧著陈允吉校点34、《樊川诗集注》〔唐〕杜牧著〔清〕冯集梧注35、《玉溪生诗集笺注》〔唐〕李商隐著〔清〕冯浩笺注蒋凡校点36、《樊南文集(全二册)》〔唐〕李商隐撰〔清〕冯浩详注钱振伦、钱振常笺注37、《温飞卿诗集笺注》〔唐〕温庭筠著〔清〕曾益等笺注38、《皮子文薮》〔唐〕皮日休著萧涤非、郑庆笃整理39、《韦庄集笺注》〔五代〕韦庄著聂安福笺注40、《二晏词笺注》 [宋]晏殊、晏几道著张草纫笺注41、《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全三册)》〔宋〕梅尧臣著朱东润编年校注42、《苏舜钦集》〔宋〕苏舜钦著沈文倬校点43、《清真集笺注》 [宋]周邦彦著罗忼烈笺注44、《嘉佑集笺注》〔宋〕苏洵著曾枣庄、金成礼笺注45、《苏轼诗集合注(全三册)》〔宋〕苏轼著〔清〕冯应榴注黄任轲、朱怀春校点46、《栾城集(全三册)》〔宋〕苏辙著曾枣庄、马德富校点47、《山谷诗集注(全二册)》〔宋〕黄庭坚著〔宋〕任渊史容史季温注黄宝华点校48、《淮海集笺注(全三册)》〔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注49、《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 [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注50、《李清照集笺注》〔宋〕李清照著徐培均笺注51、《陈与义集校笺》〔宋〕陈与义著白敦仁校笺52、《剑南诗稿校注(全八册)》〔宋〕陆游著钱仲联校注53、《放翁词编年笺注》〔宋〕陆游著夏承焘、吴熊和笺注54、《范石湖集》〔宋〕范成大撰富寿荪标校55、《稼轩词编年笺注》〔宋〕辛弃疾撰邓广铭笺注56、《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宋〕姜夔著夏承焘笺校57、《揭傒斯全集》〔元〕揭傒斯著李梦生标校58、《雁门集》〔元〕萨都拉著殷孟伦、朱广祁校点59、《高青丘集(全二册)》〔明〕高启著〔清〕金檀注徐澄宇、沈北宗校点60、《沧溟先生集》〔明〕李攀龙著包敬第点校61、《震川先生集(全二册)》〔明〕归有光著周本淳校点62、《海浮山堂词稿》〔明〕冯惟敏著凌景埏、谢伯阳标校63、《汤显祖诗文集(全二册)》〔明〕汤显祖著徐朔方笺校64、《汤显祖戏曲集(全二册)》〔明〕汤显祖著钱南扬校点65、《白苏斋类集》 [明]袁宗道著钱伯城校点66、《珂雪斋集(全三册)》 [明]袁中道著钱伯城点校67、《袁宏道集笺校》〔明〕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68、《沈璟集》〔明〕沈璟著徐朔方辑校69、《隐秀轩集》〔明〕钟惺著李先耕、崔重庆标校70、《谭元春集》〔明〕谭元春著陈杏珍标校71、《陈子龙诗集》〔明〕陈子龙著施蛰存、马祖熙标校72、《牧斋杂著(全二册)》 [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校标73、《牧斋初学集(全三册)》〔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74、《牧斋有学集(全三册)》〔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75、《安雅堂全集》 [清]宋琬著李学颖集评校注76、《吴梅村全集(全三册)》〔清〕吴伟业著李学颖集评标校77、《顾亭林诗集汇注(全二册)》〔清〕顾炎武著王蘧常辑注吴丕绩标校78、《吴嘉纪诗笺校》〔清〕吴嘉纪著杨积庆笺校79、《秋笳集》 [清]吴兆骞著麻守中校点80、《敬业堂诗集(全三册)》〔清〕查慎行著周劭标点81、《渔洋精华录集释(全三册)》〔清〕王士禛著李毓芙、牟通、李茂肃整理82、《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清〕蒲松龄著张友鹤辑校83、《方苞集(全二册)》〔清〕方苞著日刘季高校点84、《刘大櫆集》〔清〕刘大櫆著吴孟复标点85、《茗柯文编》〔清〕张惠言著黄立新校点86、《纳兰词笺注》〔清〕纳兰性德著张草纫笺注87、《小仓山房诗文集》〔清〕袁枚著周本淳标校88、《惜抱轩诗文集》〔清〕姚鼐著刘季高标校89、《樊榭山房集(全三册)》〔清〕厉鹗著〔清〕董兆熊注陈九思标校90、《忠雅堂集校笺(全四册)》〔清〕蒋士铨著邵海清校李梦生笺91、《李玉戏曲集(全三册)》〔清〕李玉著陈古虞、陈多、马圣贵点校92、《两当轩集》〔清〕黄景仁著李国章校点93、《瓯北集(全二册)》〔清〕赵翼著李学颖、曹光甫校点94、《龚自珍全集》〔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点95、《岭云海日楼诗钞》〔清〕丘逢甲著丘铸昌标点96、《人境庐诗草笺注(全二册)》〔清〕黄遵宪著钱仲联笺注97、《张衡诗文集校注》[东汉]张衡著张震泽校注98、《欧阳修诗文集笺校》 [宋]欧阳修著洪本健笺校99、《于湖居士文集》 [宋]张孝祥著徐鹏校点100、《瓶水斋诗集》(全二册)[清]舒位著曹光甫点校101、《东坡乐府校笺》 [宋]苏轼著龙榆生校笺102、《郑谷诗集笺注》(唐)郑谷著严寿澂黄明赵昌平笺注103、《归庄集》(清)归庄著104、《戴叔伦诗集校注》(唐)戴叔伦著蒋寅校注105、《梁辰鱼集》(明)梁辰鱼著吴书荫校注106、《王梵志诗校注》(增订本)(全二册)(唐)王梵志著项楚校注107、《儒林外史汇校汇评》(清)吴敬梓著李汉秋辑校108、《芦川词笺注》(宋)张元干著白敦仁校笺109、《樵歌校注》(宋)朱敦儒著邓子勉校注。

《文选》李善注的文献学价值

《文选》李善注的文献学价值

《文选》李善注的文献学价值摘要:《文选》李善注是隋唐时期众多注疏学中的佼佼者,也是第一部对文学作品进行系统注疏的经典之作。

李注中遗存的部分古籍文献,成为后世校注古籍、辑佚古书、订正版本、考察文献流传情况的重要资料,堪称中国注疏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通过对《晋纪总论》李善注主要征引书目的分析,可归纳出李善注文献学价值的三个层面:一是继承乃师衣钵,反映时代风尚;二是征引文献繁富,堪称“考证之资粮”;三是注疏体例严谨,奠定《文选》学地位。

关键词:文选;李善注;文献学价值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列为“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

根据《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统计,自西晋挚虞《文章流别集》四十一卷始,至梁沙门释宝唱撰《法集》百七卷,共计著录总集“一百七部,二千二百一十三卷。

通计亡书,合二百四十九部,五千二百二十四卷”①。

这些总集大多已经失传,“《文选》是其中极少数流传下来的文学总集之一,因此就成为研究先秦到齐梁间文学发展演变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文献渊薮”②。

一、继承乃师衣钵,反映时代风尚《文选》研究兴起于隋唐之际,《新唐书·李邕传》记载:“(李善)居汴、郑间讲授,诸生四远至,传其业,号‘《文选》学’。

”③唐代以诗赋取士,士亦以诗赋名家,故《文选》日益风行。

李善广泛借鉴了裴松之《三国志注》和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等前人的注疏成果,将《文选》三十卷析为六十卷,详加校点,引证赅博,校勘精审,尤其偏重于词源和典故的注释。

清代史学家赵翼有一段文字,或可看作李善注《文选》学术渊源的详细注脚。

文曰:六朝人最重三《礼》之学,唐初犹然。

……至梁昭明太子《文选》之学,亦自萧该撰《音义》始。

入唐则曹宪撰《文选音义》,最为世所重,江、淮间为《文选》学者悉本之。

又有许淹、李善、公孙罗,相继以《文选》教授,由是其学大行。

淹、罗各撰《文选音义》行世。

善撰《文选注解》六十卷,表上之,赐绢一百二十匹。

文选(南朝梁)萧统(唐)李善注卷三十诗庚

文选(南朝梁)萧统(唐)李善注卷三十诗庚
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
文选(南朝梁)萧统(唐)李善注卷三十诗庚
国学导航-昭明文选
首页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专题今人新著
卷三十 诗庚
◎杂拟上
○拟古诗十二首
※陆士衡
【拟行行重行行】
悠悠行迈远,戚戚忧思深。此思亦何思,思君徽与音。音徽日夜离,缅邈若飞沈。王鲔怀河岫,晨风思北林。〔王鲔,已见《东京赋》。晨风,已见上文。〕游子眇天末,还期不可寻。惊飙褰反信,归云难寄音。〔《楚辞》曰:愿寄言於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伫立想万里,沈忧萃我心。揽衣有馀带,循形不盈衿。去去遗情累,安处抚清琴。
【拟西北有高楼】
高楼一何峻,苕苕峻而安。绮窗出尘冥,飞陛蹑云端。〔绮窗飞陛,已见上文。〕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玉容谁得顾,倾城在一弹。〔玉容倾城,并已见上。〕伫立望日昃,踯躅再三叹。不怨伫立久,但原歌者欢。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拟庭中有奇树】
欢友兰时往,苕苕匿音徽。虞渊引绝景,四节逝若飞。〔虞渊,已见上文。〕芳草久已茂,佳人竟不归。踯躅遵林渚,惠风入我怀。感物恋所欢,采此欲贻谁。
△魏太子
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百川北辰,已见上文。〕照灼烂霄汉,遥裔起长津。天地中横溃,家王拯生民。〔横溃,以水喻乱也。家王,谓魏太祖也。陈思行《女哀辞》曰:家王征蜀汉。司马相如《难蜀文》曰:拯生民於沈溺。《说文》曰:出溺为拯。〕区宇既涤荡,群英必来臻。〔《东京赋》曰:区寓乂宁。谢承《后汉书》曰:黄向对策,为群英之表。〕忝此钦贤性,由来常怀仁。况值众君子,倾心隆日新。论物靡浮说,析理实敷陈。〔《庄子》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罗缕岂阙辞,窈窕究天人。〔王延寿《王孙赋》曰:羌难得而罗缕。罗或为覼。天人,已见应吉甫《华林园诗》。〕澄觞满金罍,连榻设华茵。急弦动飞听,清歌拂梁尘。〔侯瑾《筝赋》曰:急弦促柱,变词改曲。《抱朴子》曰:瓠巴操琴,翔禽为之下听。梁尘,已见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何言相遇易,此欢信可珍。

上海古籍出版社文选李善注4

上海古籍出版社文选李善注4

【京都中】京都有三卷,此卷居中,故曰京都中。

【东京赋】东京谓洛阳,其赋意与班固东都赋同。

张平子薛综注安处先生於是似不能言,怃亡禹然有间,有间,谓有顷之间也。

先生闻公子称西京奢泰之事,心怪其所贵者,谓违礼失道,故愕然有顷乃能言也。

善曰:安,犹乌也。

处,处也。

言何处有此先生,盖虚假之也。

论语曰:孔子似不能言者。

孟子曰:夷子怃然为间也。

赵岐曰:怃然,犹怅然也。

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莞尔,舒张面目之貌也。

末学,谓不经根本。

肤受,谓皮肤之不经於心胸。

贵耳谓东京,先生笑公子以西京为贵,以东为贱也。

善曰:论语曰:莞尔而笑。

又曰:肤受之愬。

桓子新论曰:世咸尊古卑今,贵所闻,贱所见。

苟有胸而无心,不能节之以礼,苟,犹诚也。

言宾诚信胸臆之所闻,而心不能以礼节度其可否也。

善曰:韩诗曰:鄙野之人,僻陋无心也。

论语曰:不以礼节之。

贾逵国语注曰:节,制也。

宜其陋今而荣古矣!言人不能以礼节度其事情者,固宜薄陋今日之事,而以此所闻古事为荣贵也。

善曰: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

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苦灰缪穆公於宫室,孤臣,谓孤陋之臣也。

善曰:史记曰:由余本晋人,亡入西戎,相戎王,使来聘秦,观秦之强弱。

穆公示以宫室,引之登三休之台。

由余曰:臣国土阶三尺,茅茨不翦,寡君犹谓作之者劳,居之者淫。

此台若鬼为之,则神劳矣;使人为之,则人亦劳矣。

於是穆公大惭。

郑玄礼记注曰:凡穆或作缪。

悝,犹嘲也。

如之何其以温故知新,研覈是非,近於此惑?如,奈也。

覈,实也。

研,审也。

先生言由余但西戎孤陋之臣耳,尚知非秦宫室之大,如何公子雅好博古,温故知新之德,当审实事理之是非,而返惑於此事?论语曰: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王襃责髯奴曰:研覈否臧。

“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

姬,周姓也。

末,谓幽、厉二主。

周末世之王多邪僻之政也。

善曰:毛诗曰:民之多僻也。

始於宫邻,卒於金虎。

邻,近也。

谓幽王近於宫室,惑於襃姒,卒有祸败也。

金虎,西方白虎神王金。

李善注引的

李善注引的

李善《文选注》唐代是我国训诂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是继两汉以后的又一高峰期。

其间最突出的特点是出现了经注兼释的义疏体和汇聚诸家训注的集解体。

特别是集解体这种崭新的注释体式,以强劲的势头推动了唐代经﹑史﹑子﹑集四部注解的发展。

其中,李善的《文选注》是集部注释的最大硕果。

所谓义疏,即疏解经义。

其名源于六朝佛家解释佛典。

后泛指补充和解释旧注的疏证。

如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清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等。

清孙诒让《刘恭甫墓表》云:“群经义疏之学,莫盛于六朝,皇、熊、沈、刘之伦,著録繁夥。

”所谓集解,通常有两义。

一是汇辑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

三国魏何晏《〈论语注疏解经〉序》:“今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

”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序》:“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豫是有益,悉皆抄内。

删其游辞,取其要实,或义在可疑,则数家兼列……以徐为本,号曰《集解》。

”张守节正义:“裴骃采‘九经’诸史并《汉书音义》及众书之目而解《史记》,故题《〈史记集解〉序》。

”二是汇合“经”与“传”,为之解释。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故特举刘、贾、许、颍之违,以见同异。

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经传集解》。

”孔颖达疏:“杜言集解,谓聚集《经》《传》为之作解。

何晏《论语集解》,乃聚集诸家义理以解《论语》,言同而意异也。

”而李善之注《文选》,当属集解之一体。

所不同的是,他以征引为主要手段,对《文选》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等作出溯源钩沉。

或“举先以明后”,或“引后以明前”或“转以相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诸家文献典籍的汇辑,以助读者理解《文选》所选之文。

它与“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别。

通观李善《文选》之注,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一是留存原注。

二是补注。

这两种情况在李善注释内容中所占分量不大,但显示出李善严谨审慎的注释态度。

近人高步瀛云:“李氏皆标明某某,其不取者,则不著姓氏,可谓得隐扬之义矣。

李善注《文选》简论

李善注《文选》简论

李善注《文选》简论论李善注《文选》版本傅刚一、问题的提出自北宋以来,李善注《文选》一直受到读书人的重视。

北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曾经下诏刊刻,后因宫城起火,书板烧毁。

至天圣年间,国子监重又雕板印行。

然南渡之后,监本多失散,或为金人捆载以北,故世间流传稀见。

至孝宗淳熙八年(1181),尤袤于池阳郡斋(今安徽贵池)开雕印书,这就是后来流行的尤刻本。

后世刻本如元张伯颜刻本、明汪谅、朱纯臣、唐藩朱芝址、晋藩养德书院、邓原岳、清胡克家等并从尤刻本而出,影响至大。

对李善刻本的研究,当以《四库总目提要》为代表。

《提要》说:其书自南宋以来,皆与五臣注合刊,名曰《六臣注文选》,而善注单行之本,世遂罕传。

此本为毛晋所刻,虽称从宋本校正,今考其第二十五卷陆云《答兄机诗》注中有向曰一条、济曰一条;又《答张士然》诗注中,有翰曰、铣曰、向曰、济曰各一条。

殆因六臣之本,削去五臣,独留善注,故刊除不尽,未必真见单行本也。

①。

《四库提要》的意思很明确,即汲古阁本是从六臣注本中抄出,毛晋未必见到单李善注本。

在四库馆臣之后,清嘉庆十四年(1804)江南布政使胡克家又约当时著名版本、校勘学家顾广圻、彭兆荪对尤刻本细加批正,完成《文选考异》十卷。

结论是:夫袁本、茶陵本固合并者,而尤本仍非未经合并也。

何以言之?观其正文,则善与五臣已相羼杂,或沿前而有讹,或改旧而成误。

悉心推究,莫不显然也。

观其注,则题下篇中,各尝阑入吕向、刘良,颇得指名,非特意主增加,他多误取也。

观其音,则当句每未刊五臣,注内间两存善读,割裂既时有之,删削殊复不少。

崇贤旧观,失之弥远也。

然则数百年来,徒据后出单行之善注,便云显庆勒成,已为如此,岂非大误!②。

文中所说袁本指明袁褧复北宋广都裴氏本,是六家本,即五臣注在前,李善注在后。

茶陵本指元陈仁子刻本,是六臣本,即李善在前,五臣在后。

二者都是合并本,顾、彭以之作为尤刻参校本。

《文选考异》的结论与《四库提要》一样,即尤刻也是从合并本中摘出。

李善《文选注》与《文选钞》征引《孝经》、郑玄《孝经注》略考

李善《文选注》与《文选钞》征引《孝经》、郑玄《孝经注》略考

丈学丈#李善《文选注》与《文选钞》征引《孝经》、郑玄《孝经注》略考&赵建成内容提要:李善《文选注》征引《孝经》本文75次,《文选钞》征引5次,其文本与今文《孝经》除少数无关乎版本判断的异文外皆同,而与古文《孝经》则颇多歧异,故知二书所引皆为今文《孝经》。

李善注征引郑玄《孝经注》8次,实为7贝Q,其中2则仅见于李善注,具有重要的辑佚价值。

《文选钞》征引郑玄注6次,实为5贝Q,古今中外学者之郑注辑本均未参据该书所引,是很重要的文献。

对李善注与《文选钞》所引《孝经》与郑玄注的考察,可以解决一些具体的学术问题,加强对李善《文选注》、郑玄《孝经注》的准确把握,乃有于对玄宗《孝经注》之考察。

本文对李善注、《文选钞》之的《孝经》学与郑注《孝经》的问题理与考察。

关键词:李善《文选注》《文选钞》《孝经》郑玄《孝经注》引书学术史意义一李善《文选注》与《文选钞》前《孝经》学背景简说《孝经》是十三经中篇幅最短的经典,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周予同说:“按《孝经》虽寥寥不及两千言,然其在经学上论难之繁,亦不亚于他经。

”①《汉书•艺文志》(下文简称《汉志》)云:“《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

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举大者言,故曰《孝经》。

”②《孝经》有今古文之《汉志》云:“《古文书》者,出孔子中。

,孔子,其,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

”③今古文《孝经》在文字上有。

今文《孝经》十,古文《孝经》二十。

今文《孝经》“经文同,孔氏中古文为。

之,续莫大,’故之膝下’,说不,古文字读皆异”。

古曰:““《论》云《古孝经汗十二字,今者字。

”④《经典文:•注解传》云:“《孝经》者,孔子为弟子曾参说孝道,因明天子庶人五*本文为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术史视阈下李善《文选注》引书研究”(项目批准号:16BZW049)的阶段性成果。

①周予同:《朱熹》第四章《朱熹之经学》,见《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65页。

从刊本李善注的文本变迁看《文选集注》在宋代的流传

从刊本李善注的文本变迁看《文选集注》在宋代的流传

从刊本李善注的文本变迁看《文选集注》在宋代的流传《文选集注》在校勘《文选》刊本正文及注释方面的价值有目共睹,我们可以从《文选集注》和宋代《文选》刊本的文本关系中找到《文选集注》在我国流传的蛛丝马迹。

在以北宋本为首的刊本李善注本系统中,其李善注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刊本李善注本中混有《文选集注》中所存《钞》和陆善经注的内容;同时,刊刻于南宋的《文选》尤袤刻本李善注也有与《文选集注》写本相一致的地方。

众多迹象表明,北宋本校理者及南宋时期尤袤刊刻李善注时,应该看到过类似于今天所见《文选集注》残卷的集注本子,并参考吸收了《钞》、陆善经注以及类似于集注本的李善注。

这反过来说明,《文选集注》是我国唐代人所编撰,在宋代仍有流传,有些部分被吸收编入李善注。

标签:《文选》;《文选集注》;李善注;北宋本;尤刻本一、引言日本所藏《文选集注》残卷的发现为“文选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因此,《文选集注》一经披露,立即引起学界关注。

围绕着《文选集注》的价值、编撰者、编撰年代、编撰地等问题,中外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因为《文选集注》残卷大部分藏于日本,所以日本学者对于《文选集注》的研究远远领先于中国学者。

2000年,周勋初先生辑佚出版的《唐钞文选集注汇存》为中国学者研究《文选集注》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推动了国内学者对《文选集注》的研究,因此被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会长许逸民先生称为“《文选》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目前,《文选集注》的文献价值得到了中外学者们的一致肯定,《文选集注》为唐人钞本的结论也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认同,但学者们对《文选集注》的编撰者、编撰年代等问题争议颇大。

无论日本学者还是中国学者,对于日本所藏《文选集注》到底是从中国传入的原本还是日本学者据中土传入《文选》诸本汇编、誊录之本争论激烈。

或以为唐人,或以为日本人;或以为编于唐代,或以为编于宋代,众说纷纭,目前难有定论。

①既然《文选集注》写卷的文献价值得到了中外学者的公认,其在校勘《文选》刊本正文及注释方面的价值有目共睹,我们是否可以从《文选集注》和宋代《文选》刊本的文本关系中找到《文选集注》在我国流传的蛛丝马迹呢?笔者在以韩国奎章阁本为基础,比对明州本和赣州本(分别为六家本和六臣本)、尤袤刻本(李善单注本)、正德本和陈八郎本(皆五臣注本),又以《文选集注》抄本、敦煌吐鲁番写本、日本藏白文古抄本和三条家五臣注写本,以及北宋天圣明道间国子监刊本等残卷参校,整理《新校订六家注文选》的具体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即在以北宋本为首的刊本李善注本系统中,其李善注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

上海古籍出版社文选李善注8

上海古籍出版社文选李善注8

【郊祀耕藉畋猎上】【郊祀】祭天曰郊,郊者言神交接也。

祭地曰祀,祀者敬祭神明也。

郊天正於南郊。

郭外曰郊。

【甘泉赋(并序)】杨子云善曰:汉书曰: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好学,年四十馀,自蜀来游京师,大司马王音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馀,为郎中,给事黄门,卒。

桓谭新论曰:雄作甘泉赋一首,始成,梦肠出,收而内之,明日遂卒。

然旧有集注者并篇内具列其姓名,亦称臣善以相别。

佗皆类此。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善曰:雄答刘歆书曰:雄作成都城四隅铭,蜀人有杨庄者,为郎,诵之於成帝,以为似相如,雄遂以此得见。

上方郊祀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善曰:上谓成帝也。

汉书曰:武帝幸甘泉,令祠官具太乙祠坛,太一所用,如雍畤物。

又立后土於汾阴脽上。

孟康曰:畤,音止,神灵之所止也。

脽,音虽。

召雄待诏承明之庭。

善曰:诸以材术见知,直於承明,待诏即见,故曰待诏焉。

承明,已见上文。

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

善曰:汉书曰:永始四年正月,行幸甘泉。

七略曰:甘泉赋,永始三年正月,待诏臣雄上。

汉书三年无幸甘泉之文,疑七略误也。

毛诗序曰:下以风刺上。

音讽。

不敢正言谓之讽。

其辞曰:惟汉十世,将郊上玄,善曰:惟,有也,是也。

十世,成帝也。

上玄,天也。

定泰畤,雍神休,尊明号,晋灼曰:雍,祐也。

休,美也。

言见祐护以休美之祥也。

明号,下同符三皇也。

善曰:言将祭泰畤,冀神拥祐之以美祥,因尊己之明号也。

广雅曰:将,欲也。

雍,音拥。

同符三皇,录功五帝,文颖曰:符,合也。

善曰:言同符契於三皇,录功勤於五帝也。

恤胤锡羡,拓迹开统。

应劭曰:恤,忧也。

胤,续也。

锡,与也。

羡,饶也。

拓,广也。

时成帝忧无继嗣,故修祠泰畤、后土。

言神明饶与福祥,广迹而开统也。

李奇曰:统,绪也。

善曰:羡,弋战反。

於是乃命群僚,历吉日,协灵辰,善曰:尔雅曰:命,告也。

楚辞曰:历吉日吾将行。

郭璞上林赋注曰:历,选也。

尔雅注曰:辰,时也。

星陈而天行。

善曰:星陈、天行,已见西京赋。

胡刻本李善注_文选_引字书体例考_以引_广雅_为例_郭宝军

胡刻本李善注_文选_引字书体例考_以引_广雅_为例_郭宝军

第43卷 第4期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 o l .43 N o .4 2007年8月J o urnal of Gua ng xi N or mal U niv er sity :Philo so phy and So cial Sciences Editio n Aug ust ,2007[收稿日期]2007-06-10[作者简介]郭宝军(1970-),男,山东沂源人,河南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汉魏六朝文学文献。

① 《广雅》共收18150个词,分19篇,每篇包含若干组,共计2342组。

此处所言条指每个词即为一条,含署《博雅》者两条,含署《广雅》却实引他书者,一条引用多次,按多条次计。

② 包含异体字,即同一条《文选》所引与今本《广雅》字异却“通”或“同”者。

胡刻本李善注《文选》引字书体例考——以引《广雅》为例郭 宝 军(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 要]胡刻本《文选》引征《广雅》700余条,从中归纳出李善注引字书的12种体例。

利用这些体例对李善注《文选》的相关部分举例进行校读,发现李善注《文选》在传承过程中有诸多文字的阑入与改动,这些改动的部分与《文选》李善注的早期写本为厘清李善注的大致原貌提供了可能,以此对李善与五臣注《文选》的分合情形重新认识。

[关键词]文选;广雅;体例[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07)04-0018-05 《文选》李善注向以引征广博为历代学者所推崇。

据统计,李善注《文选》共引书1689种[1](p62),《广雅》是其中引用较多的一种。

以清代胡克家刻本[2]为例,《文选》引《广雅》凡707条次①。

其中引文与今《广雅》不同者139条②,《文选》所引现存《广雅》无者88条。

《文选》李善注在历史传承中文字变异情况非常复杂,这些引征不同者是研究《文选》重要的校勘资料和依据;所引《广雅》今本缺无者又是校阅和补充《广雅》的重要资料,清代学者王念孙的《广雅疏证》[3]即依据《文选》所引补充了不少条目。

李善注《文选》留存旧注综论

李善注《文选》留存旧注综论

李善注《文选》留存旧注综论
刘锋
【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54)006
【摘要】李善注《文选》留存了大量唐前旧注,文献价值极高.这些旧注可分为单篇旧注、《汉书》旧注、《楚辞》王逸注等三种类型,其来源各有途径,较为复杂.通过考察可以推测,旧注可能是李注底本原有旧注,而非李善本人所引.而对旧注的采用是《文选》文本存在大量异文的一个重要原因.李善对旧注的处理原有明确的凡例,但
旧注在《文选》文本长期的流传编纂过程中,出现了非常复杂的羼乱现象,对《文选》的整理和使用都造成了很多疑难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严谨的文献学手段清查校理
这些旧注.
【总页数】7页(P111-117)
【作者】刘锋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后汉书》李贤注与《文选》李善注:论李善注影响的扩张 [J], 戚学民
2.《文选》李善注“以赋注诗”现象研究——以《文选》谢氏行旅诗注为例 [J],
曾朝骄
3.《文选》李善注“以赋注诗”现象研究——以《文选》谢氏行旅诗注为例 [J], 曾朝骄;
4.关于《文选》李善注引用的旧注 [J], 李梦姣;
5.李善注《文选》留存《汉书》旧注考述 [J], 刘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都上】【西京赋】张平子善曰:范晔後汉书曰: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少善属文。

时天下太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十年乃成。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徵拜郎中。

出为河间相。

乞骸骨,徵拜尚书,卒。

杨泉物理论曰:平子二京,文章卓然。

薛综注善曰:旧注是者,因而留之,并於篇首题其姓名。

其有乖缪,臣乃具释,并称臣善以别之。

他皆类此。

有凭虚公子者,凭,依讬也。

虚,无也。

言无有此公子也。

善曰:博物志曰:王孙公子,皆古人相推敬之辞。

凭,皮兵切。

心侈体忲侈、忲,言公子生於贵戚,心志侈溢,体安骄泰也。

泰或谓忲习之忲,言习於丽好也。

善曰:声类曰:奓,侈字也,昌氏切。

小雅曰:狃,忲也。

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言公子雅性好博知古事,故学於旧史。

旧史,太史掌图典者也。

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善曰:刘向七言曰:博学多识与凡殊。

小雅曰:载,事也。

言於安处先生公子为先生言也。

安处,犹乌处,若言何处,亦谓无此先生也。

郑玄礼记注曰:先生,老人教学者。

曰:“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

阳谓春夏,阴谓秋冬。

牵,犹系也。

善曰:春秋繁露曰:春之言犹偆也,偆者,喜乐之貌也。

秋之言犹湫也,湫者,忧悲之状也。

偆,充尹切。

湫,子由切。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

善曰:国语,公甫文伯之母曰:沃土之人不材,淫也;瘠土之人莫不向义,劳也。

韦昭曰: 尧埆为瘠。

沃,肥美也。

惨则鲜於驩,劳则褊於惠,能违之者寡矣。

违,犹易也。

言人惨戚则不能以驩逸,劳苦则不能以施惠,少有能易此者。

善曰:鲜,少也,与鲜通也。

广雅曰:褊,狭也,卑缅切。

小必有之,大亦宜然。

小,谓庶人。

大,谓王者。

善曰:庶人因沃瘠而劳逸殊,王者亦因险易而彊弱异也。

故帝者因天地以致化,兆人承上教以成俗。

言帝王必欲顺阳时,居沃土,欢逸其人,使下承而化之,以成奢泰之俗。

善曰:管子曰:君据法而出令,百姓顺上而成俗。

化俗之本,有与推移。

言化之本,还与沃瘠相随逐推移也。

善曰:淮南子曰:法其所以为法,与化推移也。

何以覈诸?覈,验也,胡革切。

秦据雍而彊,周即豫而弱。

高祖都西而泰,光武处东而约。

政之兴衰,恒由此作。

作,起也。

善曰:过秦论曰:秦孝公据雍州之地。

吕氏春秋曰:河、汉之间为豫州也。

按雍州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是沃土也。

故云秦据雍而彊,高祖都西而泰。

荆、河惟豫州,厥土惟坟垆,厥田惟中上,是瘠土也。

故云周即豫而弱,光武处东而约。

左传,晋叔向曰:存亡之道,恒由此兴。

周礼曰:夫筋之所由忄詹,恒由此作。

先生独不见西京之事欤?请为吾子陈之。

善曰:郑玄礼记注曰:吾子,相亲之辞也。

“汉氏初都,在渭之涘。

涘,涯也。

善曰:汉书,东方朔曰:汉都泾、渭之南。

毛诗曰:在渭之涘。

秦里其朔,寔为咸阳。

里,居也。

朔,北也。

寔,是也。

秦地居其北,是曰咸阳。

善曰:史记曰:秦孝公作咸阳,徙都之。

左有崤函重险,桃林之塞。

崤及函谷关、桃林皆在长安东,故言左。

善曰:殽、函,已见西都赋。

左氏传曰:以守桃林之塞。

按桃林,弘农,在阌乡南谷中。

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河曲,厥迹犹存。

华,山名也。

巨灵,河神也。

巨,大也。

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开其上,足蹋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河流。

手足之迹,于今尚在。

赑屃,作力之貌也。

善曰:贾逵国语注曰:缀,连也。

山海经曰:太华之西,少华之山。

遁甲开山图曰:有巨灵胡者,偏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

杨雄河东赋曰:河灵矍踢,掌华蹈襄。

赑,扶秘切。

屃,许备切。

蹠,之石切。

矍,居缚切。

踢,丑略切。

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

善曰:汉书音义,应劭曰:天水有大阪曰陇。

坻,丁礼切。

广雅曰:隘,狭也。

说文曰:隔,塞也。

小雅曰:阂,限也,五代切。

岐梁汧雍,说文曰:岐山在长安西美阳县界,山有两岐,因以名焉。

善曰:汉书,右扶风好畤县有梁山。

又汧山在扶风汧县西。

汧,音牵。

陈宝鸣鸡在焉。

善曰:汉书曰:秦文公获若石,于陈仓北坂城祠之。

其神光辉若流星,从东方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雉,其声殷殷云,野鸡夜鸣。

以一太牢祠之,名曰陈宝。

应劭曰:时以宝瑞作陈宝祠,在陈仓,故曰陈宝。

於前则终南太一,二山名也。

善曰:尚书曰:终南惇物,至于鸟鼠。

汉书曰: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

五经要义曰:太一,一名终南山,在扶风武功县。

此云终南、太一,不得为一山明矣。

盖终南,南山之总名;太一,一山之别号耳。

隆崛崔崒,隐辚郁律。

山形容也。

善曰:埤苍曰:崛,特起也,鱼勿切。

崔,徂回切。

崒,情律切。

辚,怜轸切。

连冈乎嶓冢,善曰:尔雅曰:山脊曰冈。

尚书曰:导嶓冢至于荆山。

嶓,音波。

抱杜含鄠音户,杜陵、鄠县,言终南、太一含裹之。

欱沣吐镐,善曰:沣、镐,二水名也,已见西都赋。

说文曰:欱,歠也,呼合切。

歠,昌悦切。

爰有蓝田珍玉,是之自出。

蓝田,弘农县也。

善曰:尔雅曰:爰有寒泉。

范子计然曰:玉英出蓝田。

是之自出,谓玉出自蓝田之中也。

於後则高陵平原,据渭踞泾。

善曰:尔雅曰:大阜曰陵。

又曰:高平曰原。

毛苌诗传曰:据,依也。

大戴礼曰:独坐不踞然。

踞,却倚也,音据。

澶漫靡迤,作镇於近。

澶漫靡迤,陵原之形,为作近镇也。

善曰:子虚赋曰:登降迤靡,案衍澶漫。

澶,徒旦切。

漫,莫半切。

其远则九嵕甘泉,涸阴沍寒。

日北至而含冻,此焉清暑。

九嵕甘泉,其处常阴寒。

日北至,谓夏至时犹沍寒而有冻。

帝或避暑於甘泉宫,故云清暑。

善曰:左氏传,申丰曰:涸阴沍寒。

沍,胡故切。

汉书曰:夏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为温暑。

上林赋曰:盛夏含冻裂地。

尔乃广衍沃野,厥田上上,善曰:郑玄周礼注,下平曰衍。

汉书曰:秦地沃野千里。

尚书,雍州曰厥田惟上上。

寔惟地之奥区神皋。

神皋,接神之声。

善曰:汉书曰: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之。

广雅曰:皋,局也,谓神明之界局也。

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

帝有醉焉,乃为金策。

锡用此土,而翦诸鹑首。

大帝,天也。

翦,尽也。

善曰:山海经曰:浪风之山,或上倍之,是谓玄圃;或上倍之,是谓大帝之居。

史记曰:赵简子疾,扁鹊视之,曰:昔缪公常如此,七日而寤。

寤之日,告公孙支曰:我之帝所甚乐。

帝告我,晋国且大乱。

今主君之疾与之同。

二日,简子寤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心。

虞喜志林曰:喭曰:天帝醉,奏暴金误陨石坠。

谓秦缪公梦天帝奏钧天乐,已有此喭。

列仙传赞曰:秦缪公受金策,祚世之业。

汉书曰:自井至柳谓之鹑首之次,秦之分也。

尽取鹑首之分,为秦之境也。

是时也,并为彊国者有六,韩、魏、燕、赵、齐、楚。

然而四海同宅,西秦岂不诡哉?宅,居也。

诡,异也。

初缪公梦,然後六国竟灭,秦果并而居之,岂不异哉?“自我高祖之始入也,五纬相汁,以旅于东井。

善曰:五纬,五星也。

汉书曰:汉元年十月,五星聚于东井,沛公至灞上。

又曰:此高祖受命之符。

已见西都赋。

方言曰:汁,叶也,之十切。

郭璞曰:叶,和也。

娄敬委辂,幹非其议。

善曰:汉书,娄敬脱輓委辂曰:臣原见上言便宜。

又说上曰:陛下都洛阳,不如入关中。

言娄敬贫乏人,不合干上,妄议其说,允合帝心。

汉书音义,应劭曰:辂,谓以木当胸以輓辇也。

辂,胡格切。

幹,音干。

薛君韩诗章句曰:幹,正也。

谓以其议非而正之。

天启其心,谓五星聚也。

人惎之谋。

惎,教也,谓娄敬之谋。

善曰:惎,音忌。

及帝图时,意亦有虑乎神祇。

宜其可定以为天邑。

言高帝图此居之时,意亦以虑於天地阴阳,而思可宜定以为天邑。

善曰:尔雅曰:图,谋也。

尚书曰:肆予敢求尔于天邑商。

岂伊不虔思于天衢?伊,惟也。

虔,敬也。

言此时岂惟不敬思居天气四交之处邪?谓东京也。

岂伊不怀归于枌榆?怀,思也。

枌榆,丰社,高祖所起也。

岂惟不思归处枌榆社之域,都於洛邑也?善曰:汉书曰:高祖祷丰枌榆社。

张晏曰:枌,白榆也。

社在丰东北一十五里,是也。

天命不滔,畴敢以渝!渝,易也。

天使都长安,谓五星聚于东井也。

善曰:左氏传,子高曰:天命不滔。

滔与謟,音义同。

於是量径轮,考广袤。

南北为径,东西为广。

善曰:周礼,大司徒掌九州之地,广轮之数。

郑玄曰:轮,纵也。

说文曰:南北曰袤。

莫又切。

经城洫,营郭郛。

洫,域池也。

善曰:周礼曰: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

呼域切。

公羊传曰:郛者何?域外大郭也。

芳俱切。

取殊裁於八都,岂启度於往旧?裁,制也。

八都,犹八方也。

启,开也。

言采取八方异制,以为宫室之巧,非复遵往日之故法也。

乃览秦制,跨周法。

跨,越也。

因秦制,故曰览。

比周胜,故曰跨之也。

狭百堵之侧陋,增九筵之迫胁。

诗曰:筑室百堵。

今以为陋。

周礼,明堂九筵。

今又增之也。

善曰:以九筵为迫胁,故增广之。

周礼曰:明堂度九筵,东西九筵各九尺。

正紫宫於未央,表峣阙於阊阖。

天有紫微宫,王者象之。

紫微宫门名曰阊阖。

宫门立阙以为表。

峣者,言高远也。

善曰:辛氏三秦记曰:未央宫,一名紫微宫。

然未央为总称,紫宫其中别名。

疏龙首以抗殿,状巍瓘以岌嶪。

抗,举也。

善曰:三辅黄图曰:日营未央,因龙首以制前殿。

上林赋曰:嵯峨 集■。

此之谓也。

亘雄虹之长梁,亘,径度也。

虹,蝃蝀也。

谓殿梁皆径度,朱画五色如蝃蝀。

蝃蝀有雌雄,雄者色鲜好也。

善曰:楚辞曰:建雄虹之采旄。

亘,古邓切。

结棼橑以相接。

善曰:棼橑,已见西京赋。

蒂倒茄於藻井,披红葩之狎猎。

茄,藕茎也。

以其茎倒殖於藻井,其华下向反披。

狎猎,重接貌。

藻井,当栋中交木方为之,如井幹也。

善曰:声类曰:蒂,果鼻也。

蒂,音帝。

孔安国尚书传曰:藻,水草之有文者也。

风俗通曰: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

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

说文曰:葩,华也,普华切。

饰华榱与璧珰,华榱,画其榱也。

善曰:璧珰,已见西都赋也。

流景曜之韡晔。

曜,光也。

韡晔,言明盛也。

善曰:景,光景也。

雕楹玉磶,善曰:西都赋曰:雕玉瑱以居楹。

说文曰:楹,柱也。

广雅曰:磶,礩也。

磶与舄,古字通。

绣栭云楣。

栭,斗也。

楣,梁也。

皆云气画如绣也。

善曰:王襃甘泉颂曰:采云气以为楣。

三阶重轩,镂槛文■。

槛,兰也。

皆刻画。

又以大板广四五尺加漆泽焉,重置中间兰上,名曰轩。

善曰:西都赋曰:重轩三阶。

王襃甘泉颂曰:编玳瑁之文■。

声类曰:■,屋连绵也,婢祗切。

右平左墄,墄,限也。

谓阶齿也。

天子殿高九尺,阶九齿,各有九级。

其侧阶各中分左右,左有齿,右则滂沱平之,令辇车得上。

善曰:西都赋曰:左墄右平也。

青琐丹墀。

善曰:汉书曰:赤壁青琐。

音义曰:以青画户边镂中。

王逸楚辞注曰:文如连琐。

汉官典职曰:丹漆地,故称丹墀。

刊层平堂,设切厓隒。

刊,削也。

善曰:郭璞山海经注曰:层,重也。

宋衷太玄经注曰:堂,高也。

切与砌,古字通。

说文曰:隒,厓也,和检切。

坻崿鳞眴,栈齴巉嶮。

殿基之形势也。

善曰:广雅曰:山坻,除也。

文字集略曰:崿,崖也。

埤苍曰:眴,音荀。

栈,士眼切。

齴,音眼。

巉,助奄切。

嶮,鱼检切。

鳞眴,无涯也。

栈、嶮,皆高峻貌。

襄岸夷涂,脩路鷟险。

襄,谓高也。

夷,平也。

鷟,陡也。

险,危也。

重门袭固,奸宄是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